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致使曾国藩火速将其处决?

david01
因为李秀成看不起曾国藩,说曾国藩靠的是洋枪洋炮打赢的,怕被上面理解成借助外国势力。

tyh_ontheway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为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尤其是到了洪秀全去世,李秀成带着幼天王突围被俘虏之后。
可以说李秀成是太平天国起义军当中,被俘虏的最高领导人,这样的一个领导人对太平天国的整个起义的整个过程与衰败都是了如指掌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曾国藩在抓了李秀成之后,逼他写了一个太平天国起义的整个过程的概括大概有几万字。
李秀成写完之后,曾国藩给他交谈了一番,就把他给杀了。
在曾国藩杀了李秀成没几天,朝廷就来了文书,说李秀成这个人不能杀,要把他带到北京来审。
可是,此刻的李秀成已经死了。
曾国藩不得不给朝廷解释,为何自己要把李秀成给干掉?
大致原因如下:
李秀成这个人是太平军的首领,他太过于狡猾了,这样的人若是抓住,审查完必须要处理掉,否则,若是让别人把他给救走后果不堪设想。
你说曾国藩这样的解释,你能说是错的嘛。既然人已经杀了,朝廷也不能在追查了,毕竟曾国藩是有功之臣。
那么,曾国藩先要隐瞒什么事情呢,他为何非要把李秀成给处死呢?
我想原因如下:
曾国藩曾经对皇帝说洪秀全是被自己杀死的。事实上曾国藩攻陷天京城之后,人家洪秀全早就死了几十天了。但是,曾国藩说洪秀全是自己杀死的。
这件事是曾国藩是在给自己邀功,也是在给皇家留颜面,总之,他是在欺骗皇帝。
这件事李秀成当然是知道怎么回事的了,若是让李秀成见了皇帝,他把所有的经过一说出来,那皇帝岂不是任何事情都知道了。
因此,曾国藩是不能留李秀成的。
天京城被攻破之后,所有的宝贝都被曾国荃给运到了自己的家里。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在曾国荃攻陷天京之后,他给朝廷上报的是,所有的金银财宝都毁在了战火当中。
因此,根本就没有能给朝廷上缴的东西。事实上曾国荃把这些东西都运到了自己的老家。
要知道天京城里有没有宝贝,有哪些宝贝李秀成是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楚的。他若是落到了皇帝的手里,所有的事情,都会水落石出。
因此,曾国藩是不会放过李秀成的。
李秀成给曾国藩提议过,让曾国藩自立为帝,管理长江以南的广大领地。李秀成对曾国藩是十分的倾佩的,他被俘虏之后,曾经多次给曾国藩提议,要曾国藩自立为帝。他愿意为曾国藩鞍前马后奔走效劳。
要知道不管什么时候,谋反都是死罪,李秀成和曾国藩的谈话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的。曾国藩尽管说并没有反叛之心,但是,李秀成这个人绝对是不能留的。
因此,他只有把李秀成给杀了。

小静子西西
李秀成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曾国藩肯定是不可能留他的。要知道太平天国的灭亡,是他们内部相互残杀导致的。
曾国藩只是在外部稍微用力一点力,然后就瓦解了太平军。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军十几年的时间,他想要的结果肯定是说自己带领的湘军把太平军给消灭的了,这样才能够彰显曾国藩的功劳。
可是实际上在曾国藩攻打下天京城之后,洪秀全就已经死了。
要知道洪秀全是整个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人,这样的人若是死,肯定也是被清军打死的,说出去的话才好听。
毕竟洪秀全是乱臣贼子,这样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可是,事实上人家洪秀全是自己病死的。
至于洪秀全到底是如何病死的,一直都是有争论的,很大可能是到了天京城被围困的最后一个阶段,天京城里已经没有吃的东西了,洪秀全带头吃野菜,据说他就是吃野菜中毒而死的。
可以说洪秀全这样的死,对于清政府来说就是一种最大的侮辱。
毕竟洪秀全这样的一个反派头目,最后竟然不是被杀死的,而是得到了善终自己死的,你说是不是很气人。
曾国藩要杀李秀成,就是因为李秀成知道这件事的整个经过,若是把他给杀死了,不久没有人知道了吗。
再说了曾国藩攻破天京城之后,他在给朝廷的文书中写的报告,就是说洪秀全是被自己杀死的。
朝廷还对曾国藩进行了嘉奖,说曾国藩立了大功。
可是,最后曾国藩竟然俘虏了李秀成,他让李秀成详述了为何要起义的经过,然后就把李秀成给杀了。
这样的李秀成,知道很多太平军内部事情的李秀成当然是不能留的了。若是留下他,曾国藩给朝廷说的那些谎话,就全部会被揭穿了。
再说了天京城被攻破之后,所有的金银财宝都被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给运送到了他的家里去了。
可是,再给朝廷报告的时候,他们说所有的财宝,都毁在了大火当中。这样的事情李秀成也是知道的,所以说李秀成知道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
留着他对于曾国藩来说就是一个祸害,还不如直接把他给杀了,因此,曾国藩只好把他给杀到了。
还有李秀成和曾国藩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不清不楚。在李秀成投降曾国藩之后,他多次建议曾国藩造反当皇帝。
尽管说曾国藩没造反的意向,但是,这样的事情只要谈论,就是杀头的大罪。所以,李秀成是绝对不能留的。

文秋仪
太平天国的顶级将领中,在忠王李秀成心中,最能打的只有三人,第一个是翼王石达开,第二个是英王陈玉成,第三个就是他自己,而李秀成也是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根支柱。天京被攻破之时,李秀成为了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逃走,将自己的马匹让给了幼天王,自己则在徒步逃跑的途中,遭人出卖被俘。
李秀成被俘之后,被曾国荃装入大木笼之中,铁椎刺股,利刃割肉,而面不改色。他给曾国荃的只有破口大骂。如果继续以曾国荃的方式对待李秀成,相信李秀成会英勇就义。
可是,当曾国藩到来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曾国藩听说曾国荃将李秀成装进了笼子,哈哈大笑,命人将李秀成放了出来。李秀成被五花大绑的带到了曾国藩面前。两个周旋了六年之久,天天闻其名却不见其人的对手,终于相见。
曾国藩将李秀成打量了一番,是一名矮小精瘦的汉子,眉宇间显露出坚韧和无畏,颇有些气吞山河的气势。正所谓英雄惜英雄,虽然会在暗中继续较劲,却也会给对手以尊重。曾国藩命人给李秀成松绑。此举让李秀成瞬间对曾国藩少了些许敌意。
曾国藩以唠家常的方式开始询问李秀成,而且对太平军的首领、王爷没有使用“某酋”、“伪某酋”之类的蔑称,而是直接以某人或某王相称,这让李秀成进一步卸下了戒备。
接着,曾国藩欺骗李秀成,说幼天王已死。这让李秀成觉得,太平天国已经彻底无望了,他对老天王的忠诚也已经尽到头了。
曾国藩发现李秀成还在迟疑,紧接着开出了假承诺。他说,如果李秀成能够劝说金陵以外的长毛放下刀枪,包括两广的长毛在内,他都可以保证不杀。同时,曾国藩还承诺放李秀成归乡,并保护其老母妻儿的安全。
李秀成在曾国藩的欺骗之下,终于同意归顺满清,并且写了有名的李秀成自述,成了李秀成投降的一大“罪证”,给忠王的头衔抹上了一个“污点”。
反观曾国藩,果然不愧是“老奸巨猾”的“半个圣人”呀。这让只会打打杀杀的曾国荃在旁边看得是五体投地,自愧不如。
李秀成已经同意归顺了,曾国藩也许下了承诺,为什么还要杀死李秀成呢?
一、李秀成在太平军余部中的威望和号召力犹存。
曾国藩在劝说李秀成同意归顺之后,正准备让李秀成回去疗伤,恰好看到太平军的松王陈德风被押经过。陈德风早有意投降,曾国藩就命人将其带到了屋内。结果,陈德风一眼看到了屋内的李秀成,赶紧走到李秀成面前磕头请安,一边流泪一边口呼:“忠王殿下!”
陈德风毫不顾忌曾国藩等人在场,直接给李秀成叩拜请安,让曾国藩顿生杀机。曾国藩心想,这李秀成在天平军中的威望和号召力,绝不亚于幼天王洪天贵福呀。如果放了李秀成,岂不是等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曾国藩这才命令李秀成写悔过书,其实他就是想要拿到证据,离间李秀成和太平军,降低其威望,并寻机处死李秀成。
二、李秀成知道很多内幕,而曾国藩兄弟却要以此谋利,必须杀人灭口。
曾国荃攻破天京城之后,和手下私吞了天京城内能找到的大部分财宝。可是李秀成却在自述中说:“天京城内有圣库一座,系天王私藏,另王长兄次兄各有宝库一座,传说里面有稀世珍宝”。
好吓人呀,这要是让慈禧召见了李秀成,还不全露馅了,东西还不得全归慈禧了。李秀成必杀。不过,慈禧之后还是听到了些许风声,任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去暗中调查此事。结果马新贻被刺杀,酿成了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曾国藩为了邀功,报捷奏折中说是城破时,“伪忠王”受伤,匿于民房中被搜出俘获。功劳是他曾国藩的。可实际上,是因为两户人家“心有私忌,两家并挣”,李秀成被“两个奸民获拿,解送前来”。好吧,改之,曾国藩大笔一挥“遂被曾帅追兵拿获”。
李秀成还说出了一些事实,比如天王洪秀全之死,曾国藩报捷为“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而李秀成说是因为天王生病,不堪烦忧,才服毒自杀,又抹杀了曾氏兄弟的功劳。
其他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曾国藩是一定不可以让李秀成将这些事情告诉慈禧的。
三、李秀成知道曾国藩要杀他,在自述中多有挑拨离间之语。
李秀成在写自述期间,已经感觉到曾国藩还是要杀他。只是,他觉得将他所知道的太平天国事迹写出来,留给后人看,是他可以为太平天国所做的最后一点事情了。所以,他坚持写了出来。
可是,李秀成也想借机发挥一下曾国藩。于是,他在自述中首先感谢“中堂大人不杀之恩”,接着说“愿召集大江南北数十万旧部归中堂统帅,为光复我汉家河山效力”。这明着是挑唆曾国藩造反,实际上是挑拨曾国藩和清廷的关系,这要是让慈禧知道了,还不立刻把曾国藩给喀嚓了。
除此之外,自述中还有很多对曾国藩的恭维之词。如果给慈禧看到,妥妥的会引起慈禧对曾国藩的猜忌。
曾国藩看到李秀成的这些自述,吓出了一身冷汗,坚决不能让李秀成到慈禧面前胡说八道。涂掉,涂掉,干净利落的涂掉。
李秀成洋洋洒洒写了五万余言的自述,害得曾国藩殚精竭虑、逐字逐句的修改了好久,差点累死曾老头。经过曾国藩的一番修改润色,自述仅余两万余字,被送到了京城。然后,曾国藩以李秀成善用权术,颇得民心,还有死党为由,处死了李秀成。其实,主要还是在隐藏他所做的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罢了。

maoji
1864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被曾国荃所率领的湘军团团包围。同年4月19日,天王洪秀全死去,太平天国的担子最后落到了忠王李秀成肩上。
李秀成携幼天王洪天贵福死守天京城,湘军掘地三尺,耗费整整一个月时间,挖了一条通往城门口的地道,用炸药炸开城门缺口。为了保护幼天王逃脱,李秀成只率一百多人拦截湘军……
之后,李秀成与军队走散,被村民擒拿献给了湘军将领萧孚泗,而萧孚泗又把李秀成转交给了湘军首领曾氏兄弟。曾国藩亲自审问李秀成,并要求李秀成写供词。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写供词,然而当他写到第十天的时候,曾国藩却突然下令,迅速将李秀成处死。
按照道理来说,太平天国将领被俘之后,一般都押往北京处死,以尽可能发挥政治效应震慑潜在的造反作乱者,可曾国藩为何如此着急,在南京就杀死李秀成呢?除此之外,曾国藩最后上呈朝廷的供词也有猫腻,李秀成写了整整十天,按照道理来说,这份供词应该不少于六万字,可到慈禧太后手里,这份供词只剩下三万多字,被删减了一半。
是个人都知道,李秀成供词的内容肯定是被曾国藩动过手脚了。那么李秀成究竟在供词中说了什么,导致曾国藩要大量删减并立即处死他呢?
其实看看被删减的那些内容就清楚了,这李秀成,那是非杀不可啊!
供词隐藏内容一:劝曾国藩篡位。
清朝晚期,内忧外患,处于风雨飘摇当中。而正在皇权受到削弱之时,曾国藩的力量却在急速增长,掌握着几十万击败太平天国的湘军。
当然,熟悉曾国藩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懂得隐忍的人。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曾国藩断断不敢露出自己的青面獠牙!其实曾国藩的心腹手下早就暗示他谋权篡位,但曾国藩狠狠地批评了他。因为他深刻地知道,满清政府根深蒂固几百年,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凭借手上的湘军,对上清军仍有很大的可能失败。
李秀成之所以劝曾国藩篡位,是因为他想活下来,曾国藩如果愿意对抗清军,那便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他的同道!
在自述当中,李秀成从清朝的腐败、人心的归向、曾国藩的实力三点分析,他说得那是天花乱坠,就好像曾国藩称帝,根本不可能失败,宛如水到渠成一般。
而曾国藩呢?对李秀成说的话真的非常动心,虽然表面上对清廷毕恭毕敬,但是在心底,他或许也有推翻清朝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了。如果能联合溃败的太平军,拿下清廷的确有很大可能。
在李秀成的甜言蜜语之下,曾国藩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这一思想斗争一直持续十天,最终,曾国藩脑中的理性战胜了夺权的狂热心态。通过思考,他觉得清朝的腐败是肯定的,但称帝的话实力方面却还有很大欠缺。
在俘获李秀成之时,清廷已经不单单依靠曾国藩的力量,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都已经崛起,这两人都是慈禧太后的左膀右臂,对清廷那是绝对的忠心。以一敌二,曾国藩还没有必胜的把握。
除此之外,剿灭太平天国,几乎都是曾国藩在出力,曾国藩的湘军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消耗了大量的军事力量。
谋反罪肯定是要诛灭九族,出于保险,曾国藩只能删除李秀成供词当中的内容。除此之外,他还需要斩草除根,必须灭口,擦掉所有的蛛丝马迹,这样才能显示出他对清廷的“忠心”。供词隐藏内容二:太平天国的宝藏。
太平天国有专门的“圣库”,普通百姓家里面是不能私藏金银的。通过几十年时间的搜刮,太平天国圣库当中藏宝无数,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这是令任何人都垂涎的一笔财富。
李秀成作为太平军的大将,知道宝库的具体位置。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李秀成在供词中绝对说出了大量有关藏宝之地的秘密。如果讲供词中的内容全部交给朝廷,那么很明显,这些财富湘军都不能动,只能交给朝廷。即使曾国藩他自己不想贪,但手下的曾国荃、湘军大大小小的将领,谁不想贪?要知道,太平天国是他们打下来的,没点战利品说得过去?
除此之外,打仗都是伴随着烧杀抢掠的,攻打天京之时,曾国藩的湘军早就把圣库里面的宝藏搜刮一空了,哪还剩下留给朝廷?
所以为了手下士兵考虑,曾国藩直接将李秀成有关宝藏的供词删除,告诉朝廷太平天国非常穷,一点财富都没有。
在李秀成供词当中,曾国藩写道:“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币。王长兄、次兄且用穷刑峻法搜刮各馆之银米。”
瞧瞧看,曾国藩直接甩锅给洪秀全,称圣库里的钱全被他花光了,连洪秀全的儿子只能四处搜刮才能过日子。而洪秀全的尸首最后是没找到的,所以有关圣库的下落,自当也就无影无踪了。
正是由于李秀成煽动性的供词,曾国藩才给予将他处死,因为当时的湘军已经是个独立的利益集团,他必须保护家族、保护湘军大大小小士兵的性命和利益。

老菠菜
1864年,天京城在湘军的围困下岌岌可危。做为太平天国后期擎天柱的忠王李秀成,力劝天王洪秀全放弃天京,突围出城。毕竟当时的江西、福建等地还有上百万太平军,天平天国完全可以东山再起。但洪秀全在天京十多年,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早已没有当年的意气风发了,他最终拒绝李秀成的建议……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被攻破,李秀成率领1000多天平军化妆成湘军,护送幼天王成功出城。面对后面紧追不舍的湘军,李秀成舍生忘死,把自己说坐骑让给幼天王,自己最终就被湘军抓获。
李秀成被带进曾国荃的大营,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双方彼此互骂。气急败坏的曾国荃命人用刀子割去李秀成肩膀的两块肉,顿时是鲜血迸流。李秀成是面不改色,怒斥曾国荃:大丈夫各事其主,要杀要剐就给个痛快。言外之意,就是讥笑曾国荃小心眼,公报私仇。曾国荃更加生气,不顾身份,拿起锋利的锥子,在李秀成的大腿上乱戳一通,血立即就染红了李秀成衣衫。但他神情自若,一声不吭。
曾国荃只敢折磨一下李秀成,借给他十个胆也不敢杀了李秀成。因为这是朝廷的重犯,没有皇帝的旨意和他大哥曾国藩的同意,他是不敢对李秀成下毒手的。就这样,曾国荃把李秀成交给曾国藩处置。
曾国藩对李秀成很是客气,非但没给他动刑,还派人为他医治外伤。并像朋友也一样与其谈心,希望他能为朝廷效力,诏安残存几十万太平军。曾国藩此举并非是英雄惜英雄,只是想哄骗李秀成写供词罢了。李秀成知道曾国藩葫芦里卖得什么药,更明白自己难逃一死。索性就趁着这个机会,将太平天国十几年的历史写下来流传后事。于是 ,没读过几天书的李秀成,以每天七千字的速度,在短短八天时间内,洋洋洒洒写下近六万字的供词。
据说,曾国藩看完供词后,吓得后脊背发凉,冷汗直冒。就在此时,朝廷下旨将李秀成押往京师。曾国藩以路上不安全为由,直接把李秀成拉出去砍了脑袋。那么,李秀成供词中究竟写了些什么,使曾国藩冒着违抗圣旨的罪名,急不可待处死了李秀成呢?
曾国藩的后人曾出面解释曾国藩杀李秀成的原因,是因为李秀成在供词中劝说曾国藩称帝,恢复汉人天下。曾国藩手握重病,本就遭到清廷的猜忌,如果供词让朝廷看到了,自己就有同匪嫌疑,会招来灭门之祸。所以,曾国藩不得已匆匆杀死李秀成,还对供词进行了修改。这种说法纯属给曾国藩脸上贴金,历史的事实根本不是这回事。曾国藩之所以急于处死李秀成,是想遮掩他欺君罔上,冒领军功,纵兵抢劫等见不得阳光的一面。
李秀成在供词中,写下“天国十误”,不仅总结太平天国失败教训,还叙述了同湘军交战的详细经过。曾国藩为了冒领军功,常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肆意夸大太平军实力,自己如何力挽狂澜,以少胜多打败太平军。而在李秀成的供词中,太平军并没有像曾国藩吹嘘的那么强大,双方是互有胜负。另外,曾国藩常常向朝廷夸耀湘军是仁义之师,每攻陷一座城池,先安抚百姓,再周济老弱病残,从不滥杀无辜。而在李秀成的供词中,湘军每打下一城,往往纵兵抢劫,甚至屠城。如果按照圣旨把李秀成押往京师,李秀成把自己知道一切都说出去,拿他曾国藩犯得是欺君之罪,纵然他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朝廷砍的。
还有湘军攻陷天京后,犯下滔天的罪行。曾国藩幕僚赵文烈在其写的能静居日记记载湘军攻陷天京后暴行:沿街死尸十之八九皆为老者,其幼孩未满两三岁者 亦杀戮以为游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曾国藩为何会纵容士兵,乱杀无辜呢,除了树立湘军的淫威外,主要是抢劫财物,杀人灭口。另外,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圣库制度,凡是太平军缴获金银珠宝一律收归圣库所有,因此,太平天国的圣库存有数不尽的财富。据说,攻陷天京城后,湘军上至将官,下至士兵,无不发了大财。曾国荃曾将自己抢来的金银装装满几十艘大船,沿长江逆流而上,运回湖南老家……当清廷向曾国藩追问圣库的钱财时,曾国藩竟然说一无所获。李秀成身为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圣库中有多少金银珠宝,他是一清二楚。如果把李秀成押往京师,一旦他向清廷说出圣库的财富有多少时,以及他目睹湘军在天京城犯下累累罪行,那曾国藩犯得可是私吞巨额财产、纵兵劫掠之罪,不仅毁了他廉洁奉公的形象,而且足以把他置之死地。
综上所述,曾国藩之所以在李秀成写完供词后,匆匆杀死李秀成。完全是为了杀人灭口,掩盖自己罪责。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明目张胆为曾国藩翻案洗白,把他包装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圣人。要我说曾国藩就是名副其实屠夫,他再镇压太平天国的十几年中,中国人口锐减了3000万,可以好不夸张说曾国藩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顾猫猫是吃货喵
李要求曾反清,和太平天国联手反清复明

好姑娘总会光芒万丈_sensen
李秀成被捕后写下数万字的自述但是没有结尾,不是没来得及写完而是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份被撕去。
李秀成无缘无故写什么自述呢?原来明面上李秀成说的是写自白书、投降书,但是实际上没有任何悔改之心。书中不仅对太平天国称谓尊敬、污蔑清廷,而且明明白白地写了太平军如何行军打仗搜刮钱财。
要注意的是在自白书中李秀成明里暗里地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私吞了南京的财宝。曾国藩看到后叫来曾国荃讨论此事,曾国荃可是个暴脾气一看到这就杀死了李秀成。
李秀成被捕后可谓是使出的“浑身解数”除了写自述据说他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但未遂。
这对曾国藩来说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慈禧对于汉人本就不信任为了镇压太平军才逐渐重用曾国藩等人,要是让慈禧知道了李秀成这话曾国藩的命就保不住了。
所以李秀成的自述也在上报朝廷时,经过了曾国藩的删减,原稿被曾国藩送至家乡秘藏。
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曾国荃私吞财宝这威胁到了曾国藩地位,所以李秀成没有被押送到京城便被处死。
我是兰秋二十,关注我带你看不同的历史

咩咩咩咩咩咩
东南半壁无主,老帅岂有意乎?
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以后,这句话可能是回荡在他脑海之中,最长久的一句话,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说这话的人是曾国藩的下属安徽巡抚彭玉麟。在攻陷太平天国的之后,为什么曾国藩要急忙处死李秀成呢?
天京城被攻破以后,作为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李秀成带着一麻袋财宝逃到了方山之上,可是这件事被当地的农民发现。可能因为分赃不均的原因,李秀成的行踪被当地农民暴露,从而李秀成被清军俘虏。
这件事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因为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实际的领导人,洪秀全当时已经死透了,小天王才十几岁,所以一切军国大事都是由李秀成做主。
当戈登开炮猛轰,随即进攻壁垒森严的胸墙时,迎面对抗的并非慕王,而是万夫莫当的忠王本人!他率领三千精兵,一律身穿黄袍。战斗在前哨,由忠王亲自督军捍卫。戈登生平只有这一次在沙场上面对伟大的太平军统帅。事后他不得不承认:忠王冲锋时端的身先士卒,锐不可当。---戈登在中国现在抓到了李秀成,那就等于是抓到了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这件事必须要曾国藩亲自审理才行。曾国藩见到李秀成以后,命他写下了洋洋洒洒5万多字的供词。时间长达16天之久,供词呈上以后,曾国藩立刻将李秀成杀掉,顺便将供词改成了3万多字。
现在这份供词依旧在曾国藩后人手中,近些年他还拿出来展示过,那么被删减的2万多字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
李秀成虽然已经成为了败军之将,但是他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还在。只要他能够出狱,至少能够号召来上万人马,所以李秀成所提出的建议,是有参考价值的。
早在攻陷天京城的时候,曾国藩的部下们就纷纷希望曾国藩能够自立为王,因为当时满清政府压根就没有能力抵抗曾国藩的湘军。就连淮军和楚军的领袖李鸿章和左宗棠,其实也都是曾国藩一手提拔上来的。
所以当时天下没有人能跟曾国藩争锋,再加上他有一个好勇斗狠的弟弟曾国荃,所以他夺取天下的可能性很高。前文就说了彭玉麟问曾国藩是否要自立,可是曾国藩给出的回答却是反问彭玉麟是不是在试探他。
这个时候李秀成提出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李秀成不仅在供词中提到了这一点,而且还提出了具体的谋划方案,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即使曾国藩本人打算这么干,那也不能把这些方案写在明面上,更不可能将这些事情传到慈禧太后那边去。
李秀成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他提出的建议,一定是比较合理的。尤其他对江南地区的了解,以及一呼百应的能力。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表示拒绝呢?
据说当时曾国藩手下很多人都愿意支持曾国藩自立为王,毕竟曾国藩是乡勇领袖,他做了皇帝,这帮乡勇们也都能沾光。曾国藩之所以拒绝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首先安徽巡抚彭玉麟说这话,到底是谁的意思。尽管彭玉麟是曾国藩的好友,但是我认为在自立这件事上,绝对不会随便开玩笑。所以曾国藩认为清廷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已经找人来试探自己。只要自己稍微有一点歪心思,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其次曾国藩的旧部们难道都支持自己吗?我看未必。首先李鸿章所带领的淮军,其实在这件事上是没有任何表态的,不表态也就是反对。即使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弟子,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分得清的。而且左宗棠的楚军其实也未必支持曾国藩,所以曾国藩的内部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压根就不具备称王的条件。
不称王是可以忍受住的,毕竟这是大是大非的事情。但是不贪财,那就不现实了。就算曾国藩本人不贪财,他的那些手下,也都是贪财之人。
他们杀进天京城以后,烧杀抢掠,不知道抢夺了多少太平天国的财富。而太平天国最大的一笔财富,其实并没有被找到。曾国藩在汇报慈禧太后的时候,说国库里是空的。这压根就不可能,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曾国藩的部下给私吞了。
那么除了国库里的钱财,太平天国的巨大宝藏,到底藏在哪儿呢?这件事曾国藩从未提及,我认为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实际领导人,一定知道这笔宝藏的下落,所以他将这件事告诉了曾国藩。
曾国藩为了掩人耳目,只好迅速杀掉了李秀成,从此只有他知道这笔宝藏的下落。至于供词,当然是也是要修改的了。
总结:李秀成可能想成为第二个姜维,可曾国藩不愿做第二个钟会。当年钟会带兵入蜀的时候,姜维带着人马归顺了钟会。但是他并不是真的想要归顺钟会,而是怂恿钟会入蜀以后自己称王。钟会显然是上当了,只要钟会叛变的话,那么蜀汉复国就有希望了,当时刘禅还在成都,所以一切都来得及。
可惜后来钟会的下场很惨,姜维也因此而死,计谋没有得逞。李秀成熟读兵书,自然是知道这段故事,所以他也想成为第二个姜维,谋图复国的计划。但是曾国藩也是读过这段历史的人,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钟会,所以从源头上拒绝了这件事。
结果证明,曾国藩的想法是错误的。他功成名就以后,并没有再次得到清王朝的重用,反而被剥夺了军权,可能这一点李秀成也在供词中提到过吧。

SNothing
1864年,太平军的首都天京被清军攻陷,除了夺得太平军的金印和玉玺之外,还俘获了太平军后期的主要领导人忠王李秀成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之后,为了抵御清廷的围剿,洪秀全提拔了一大将领,李秀成就是其中之一。他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与陈玉成、李世贤等人两破江南、江北大营,并取得三河大捷,让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有了“回光返照”的迹象。可后来由于洪秀全的猜忌,和洋枪队的加入,天京沦陷,李秀成在护送幼天王洪天富贵突围时被俘
被俘后,李秀成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主动要来纸笔,写下数万字的李秀成自述,详细还原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和自己的经历,这也让他背负了“贪生怕死”的骂名。让人更想不到的是,他写下自述后没多久,曾国藩在没有得到朝廷命令的前提下就将他处决!
曾国藩为什么急于除去李秀成?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曾国藩是在掩盖一些事情。其家人一直妥善保管的李秀成自述原稿中,有十余页在接管之时已经被曾国藩撕去,也验证了这一点。曾国藩在掩盖什么呢?
推测一:邀功
太平军和湘军的战斗无数,很多明明被打败的战役,为了向朝廷“邀功”,在曾国藩的奏折中都成为了“大捷”;他也根本不会告诉朝廷他被李秀成打的三次跳河自杀未遂。
可现在李秀成出现了,他的供词也出现了,一旦发现他有“邀功”之嫌,那可是“欺君”大罪,曾国藩能让这样的事发生吗?
推测二:财宝
天京攻破后,曾国藩给朝廷的奏折中称根本没找到太平军的钱库,朝廷疑心重重。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圣库”制度:每个人在加入太平军时都须捐出所有财务,个人不允许私藏钱财,私藏黄金一两、白银五两都是要掉脑袋的;另外,太平军攻城掠地时转战了大半个中国,搜刮来的财宝也是全部上缴!曾国藩说找不到金库,你信吗?
民间传言,天京城破时曾国藩找到了金库,并将所有钱财全部运回了湖南。慈禧对此也是半信半疑,苦于没有证据,可现在李秀成出现了,他可是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他对于太平军留在天京的财富一清二楚,若是他说出什么不该说的,曾国藩又是大罪,曾国藩能同意吗?
推测三:自立
越来越多的资料都显示,李秀成被俘后主动写下自述是为了博得曾国藩的信任,进而劝其自立,而并非“贪生怕死”。
曾国藩的曾外孙女也表示,她的母亲、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亲口对她说“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而在一些史书中,曾国荃、胡林翼等人也都劝过曾国藩“自立”,只不过曾国藩“君臣”思想根深蒂固,从不肯接受
李秀成在曾国藩这里也许不会说,但是,万一押解进京、交给别人处理,他说出此事,那可就大难临头了,以绝后患的方法就是除去李秀成
李秀成死了,而保存的李秀成自述原稿也被曾国藩撕去那么多,事情的真相成为了永远的迷,我们再合理的推测也仅仅是“推测”而已,都可能和事实有出入。
当时慈禧已经开始戒备曾国藩,若让她抓到一丝证据,曾国藩可能就是“万劫不复”,而曾国藩撕去的供词中,肯定对他极为不利,这,也许就是李秀成被杀的主要原因

季研
李秀成想学三国姜维,劝曾国藩反清。用心险恶。

百搭狐叔
问题并不在于忠王李秀成在供词里面说了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曾国藩而言,忠王李秀成不能活着见到慈禧太后。
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城(今南京)在被湘军九帅曾国荃围困了几年之后,终于陷落了,城陷之后湘军将天京城扫劫一空。
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是在逃跑的途中被抓获的,李秀成被抓获之后,湘军对李秀成进行了审讯,按照惯例像李秀成这样的谋逆重犯在审讯结束后是要押往京城的,即使处决也是要放到京城去处决的,但是曾国藩却命令手下湘军直接将李秀成在南京就处决掉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晚清由于政治腐败以及八旗军的软弱无能,当太平天国崛起之后,朝廷无力剿灭,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就跟纸糊的一样,一碰就碎了,最后只有靠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等汉军,才将太平天国给镇压了下去。
湘军是曾国藩从老家那边招募过来的,本来不过就是乡勇团练这样的非正规军级别,却在晚清成了大清帝国的顶梁柱。
清朝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清兵的衣服前面写的是“兵”字,有些则是写的“勇”字,这里面是有学问的,写着兵字的,就是清朝正规军,也就是八旗子弟兵了,而写着勇字的,则是地方团练,乡勇这些负责地方保安的非正规军。
当时朝廷不但没有能力给予曾国藩兵源,更是无力给予曾国藩军饷粮草,因此军饷粮草都要曾国藩自己去筹措,等于说湘军的仗是替朝廷打的,但是吃喝却要湘军自己想办法。
筹钱粮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通过湘军上下将领通过手中的权力,来节制湘军势力范围内的税收充作军资。
但是税收有限,没办法保证势如水火的战争需要,那么就还剩下另一办法,就是抢劫了,既抢太平军的,也抢老百姓的,所以说,军队犯起浑来,比强盗还强盗。
湘军有一个传统,就是每下一城必然要抢劫,这也是一个无可奈何之举,当兵的就是为了吃粮拿钱,你让士兵们提着脑袋去冲,却不给钱,谁还替你卖命呢,更何况,曾氏兄弟自己也没从中少捞油水。
即便如李鸿章的淮军,虽然控制着上海和江苏这些富庶地区,仍然免不了要劫掠,这在当时已经是惯例了。
当初南京城在九帅曾国荃的围城之下,围了好多年,后期李鸿章的淮军也是有能力去进攻南京分一杯羹的,甚至可以说,凭借淮军的武器装备,能加速天京城的陷落,但是李鸿章是一个明哲保身之人,知道南京是曾氏家族嘴边的一块肥肉,因此也远远避之。
天京城的财宝南京城破之际,湘军在南京城里大肆抢劫,掳掠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运回了自己的老家,九帅曾国荃还特意回了一趟老家,说是回去养病,其实就是往回运财宝,数不清有多少船了,通通往老家搬。大家都想的明白,天京城之战,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战,也是发财的最后一次机会,因此湘军上下都是下了死力的抢,好在战争结束后衣锦还乡。
但是当时形势已经与以往有所不同了。
在以往,对于湘军的抢劫和屠城行为,朝廷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朝廷自己无力支付军饷,又要靠着湘军去弹压太平军,因此明明知道,也不会过问这种事情,但是当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之后,这时候如果湘军再把财宝据为己有,朝廷就会有意见了。
所谓兔死狗烹,太平天国一旦灭亡湘军对清帝国的利用价值就骤减,帝国更希望自己的八旗子弟兵能够崛起,那么如果湘军在这时候继续占据财富,就有拥兵自重的嫌疑,朝廷自然也不会放心,更何况朝廷也急需用钱,也很想要这笔财富,那么湘军此举就如同在朝廷嘴边抢肥肉了。
但是天京陷落之后,曾国藩的上表上却说南京城内并无财宝。
这件事情当初慈禧还专门拿出来在朝堂上讨论过,最后也是因为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
那么忠王李秀成的死和这笔财宝又有什么关系呢?
天王洪秀全是个猜疑心很重的人,尤其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经历了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等人的专权和叛变之后,洪秀全对于权力的控制就更加严格也更加敏感了。
太平天国后来封了大大小小几百个王,将权力最大化的分散,而天王洪秀全则掌握了最大的权力,原来的那些大王权力被弱化之后,在行动上还常常被小王给掣肘。
等到天京城被围,洪秀全对手下将领的控制变的更加的严厉。
太平天国的后期的版图范围渐渐缩小到了江浙一带,当时李鸿章的淮军负责扫扫荡江苏,左宗棠的湘军负责扫荡浙江,而九帅曾国荃则主要负责围攻天京城,享受最大的战功。
江苏是属于忠王李秀成的防区范围,其实太平天国后期主要也就两员大将,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
但是由于洪秀全的猜疑,李秀成对自己辖区内的防务其实也是鞭长莫及,面对天平天国版图的步步缩水,洪秀全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天京城的被围困上,他将高级将领们都集中到天京城,不让他们出去,怕的就是他们投降清军,背叛太平天国。
当淮军围困苏州城的时候,李秀城打算前往苏州参与协防工作,当时李秀成向洪秀全请命前往苏州,但是洪秀全并不放心,要求李秀成上交一大笔的保证金,并且把李秀成的家人全部作为人质才愿意放李秀成出城,为了交出这一笔保证金,李秀成东拼西凑,到处借钱,钱凑齐了,李秀成才得以出发前往苏州。
太平天国后期内部矛盾重重,各派势力为了权力和利益明争暗斗。
当时苏州城内分成两派,一派是跟随洪秀全从广西老家起兵的所谓的老一派,另一派是后来加入太平天国的新派,那新旧两派势力明争暗斗,相对而言,老派势力战斗意志最坚定,也因此,清廷对广西来的太平军基本都是斩立决,于是老派太平军也就没有了投降的可能。而新派太平军则往往首鼠两端,看形势不妙,就投降清军。
李秀城到苏州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苏州城内部生乱,但是李秀成在苏州的时间是有限的,洪秀全在保证金之外还给李秀成规定了回天京的期限,如果李秀成没有按期返回,那么李秀成的家人就很危险了,因此时间到了之后,李秀成不得不离开苏州城。
这个信息李鸿章早就知道了,他知道李秀成坐镇苏州只是暂时的,因此淮军在李秀成所在期间,一直没有行动,而是暗中与城中派系联系。
李秀成临走时,内心是有非常大的疑虑的,果不其然李秀成走了之后,苏州城就发生了内乱,淮军最后兵不血刃的直接接管了苏州城,而老派太平军则被彻底清算。
从李秀成的行为上来说,他对太平天国也算是尽了忠的,只是后期天王洪秀全的种种作为,让李秀成也是心灰意冷。
李秀成难逃一死天京城破之后,李秀成在逃跑的途中被抓获,当时他有心投降,希望借此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一开始面对审讯他的湘军将领,李秀成只字不言,后来曾国藩亲自出面对李修成进行劝诱,李秀成这才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并写成了供词给曾国藩。
本来曾国藩与李秀成沟通的意思就是曾国藩会想办法免除李秀成一死,甚至还会给他安排官位做做,当时李秀成也是满心以为自己会被押往京城,在慈禧面前做出诚挚的悔过,以换取一份出路。
但湘军在天京城扫荡金银财宝据为己有,做下了朝廷所不能容忍的事情,而曾国藩又在上表中言明天京城内没有搜到任何金银,这就是欺君罔上,所以李秀成注定了不可能前往京城见到慈禧太后。
曾国藩是个深谙官场之道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湘军这时候对朝廷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因此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曾国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主动请求裁撤湘军,这一点是非常明智的。
曾国藩也知道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自己树大招风,在朝廷内外都有反对他的人,弹劾他的奏本就像雪片一样多,为了避免遭到朝廷的清算,曾国藩必须为自己谋划。
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知道很多的事情,一旦李秀成到了北京,如果得到慈禧的原谅得到了任用,很有可能将来会做出对曾国藩不利的事情,说出一些不利的话,比如天京城里的金银财宝这一节,因此为免夜长梦多,更为了掩盖天京城扫荡金银的事实,曾国藩决定不让李秀成进京。
因此当李秀成写完供词,满心期待的准备进京面见慈禧的时候,曾国藩下令将李秀成给杀害了。
结语只可惜忠王李秀成在战场上英勇善战,但是却不熟悉清帝国的官场政治,最后依然功亏一篑。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