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致使曾国藩火速将其处决?

夕小四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为重要的将领,他与陈玉成共同撑起了太平天国后期的大梁。李秀成两破清军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危,为太平天国的稳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到了太平天国的后期,整个领导班子已腐败不堪,让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日暮西山。
自从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整个太平天国高层之间的内斗也让清军抓住了机会,被围困多时的天京城在洪秀全病死后没多久,就被清军炸开了城墙,清军就像潮水一般的涌进了天京城。
当时李秀成掩护着幼天王突围,因为把自己的战马给幼天王,而他自己因为没有好马突围不成功,最终被俘虏。被俘虏后的李秀成并没有像英王陈玉成那样选择英勇就义,而是选择了投降曾国藩,并在牢里写下了记录他自己的万言自供状。但曾国藩在看了李秀成的自供状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李秀成给杀了。
根据史学家们的研究,李秀成的自供状是被曾国藩篡改过的,而非李秀成本意之稿。史学家们还认为李秀成假借投降,实则是为了让曾国藩不要拿其他太平天国的士兵开刀。更重要的是想要说服曾国藩造反。李秀成不是姜维,曾国藩也不是钟会,所以历史没有重演。

生物库
曾国藩之所以会火速将李秀成处决。这应该是因为李秀成在供词里说了不利于曾国藩的言语,李秀成写了一份自述书,里面写了太平军和清军作战的详细,比如说太平军战胜清军的事情,而曾国藩却是屡次向朝廷发去捷报的,所以如果这件事情被朝廷知道的话,曾国藩撒的谎就露馅了。
第一,李秀成被俘虏。
在公元1864年的时候,洪秀全死了,李秀成辅佐幼主洪天贵福成功继位,但是从那个时候的形势上来看,李秀成知道天京已经不行了,所以他果断的带着幼主突围了,后来又在突围的过程中,李秀成与大部队走散,最终成为了清军的俘虏。
第二,李秀成写了自述书。
李秀成被俘虏了以后,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当时李秀成被送到了曾国荃的军营里,曾国荃对李秀成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因为他的弟弟曾国华就是与李秀成打战的时候死的,为了报复李秀成曾国荃动用私刑,把李秀成屁股换的肉给隔了,然而李秀成却说了一句“两军对战,各忠其主,当有损伤,何如此”,后来李秀成在被关押的期间,写下了那份李秀成自述书,但是还没有写完,曾国藩就先下手为强,处决了李秀成。
第三,曾国藩处决李秀成的原因。
当时朝廷已经知道李秀成的事情了,也知道自述书的存在,而且还下令要把李秀成送往北京受审。但是曾国藩却不顾朝廷的命令,先把李秀成给处死了,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自述书惹得祸,据说李秀成的自述书里,有很多对曾国藩非常不利的言论,比如说清军失败的战争,曾国藩给上报成胜利等等,李秀成的自述书里写的就是太平天国史,如果这份真正的自述书去了京城,那么曾国藩的一些作为可能就露馅了,所以不管是李秀成还是那份自述书,都不可以去到京城,所以曾国藩提前斩杀李秀成,其实对于清廷来说,这很好掩盖,直接就说有人相救李秀成,所以无奈之下,先斩杀李秀成。这样朝廷也不会深究的。

G7
英雄俊杰!

听不到笑声寻
湘军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后,俘虏了忠王李秀成。曾国藩审讯李秀成后,李秀成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清廷命令曾国藩将李秀成押赴京城,曾国藩却违抗命令,很快处死了李秀成。曾国藩为什么这样做呢?首先与李秀成的供词有关。
李秀成的供词写得很全面,既有对太平天国的回顾与总结,还有对自己对手湘军的评价,更有对曾国藩劝进的内容,关键是后两部分对曾国藩很不利。
其一,李秀成记述了对湘军的作战经历,那是有胜有负的,尤其是在天京事变前,太平军是压着湘军在打。所以,李秀成把太平军失败的原因之一归结为内乱。而湘军的拿手本领也是结硬寨、打呆仗,依靠火力优势取胜。这部分供词显然有损于湘军的形象,也与曾国藩上报朝廷的东西有出入。关键还是天京陷落后,天王洪秀全早已病死,小天王逃脱了。而且,湘军杀进城后,烧杀抢掠,满载而归,把抢来的金银财宝和女人都沿江运回了湖南。而曾国藩不但在老天王和小天王的事情上瞒报,还说天京城的财富不知去向了。李秀成不但写了相关内容,而且还是知情者,把他送到京城无疑是授人以柄。
其二,李秀成不甘心失败,想效仿蜀国姜维对魏国统帅钟会的策反,在供词中表示愿意召集太平军余部,为曾国藩效力。而此前,曾国藩在灭掉太平天国后,也面临着风头太劲、功高震主的危险。因为他掌握着清朝当时实力和战斗力最强的湘军,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都跟随着他打太平天国。而且,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等湘军将领也劝曾国藩拥兵自立。如果曾国藩答应了,也许会像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那样,被黄袍加身当皇帝。但这些人的劝进都被曾国藩拒绝和压下了,李秀成的这番表白则不一样,会让曾国藩说不清楚,就有了和李秀成勾结,谋反的嫌疑。
那么曾国藩是怎么想的呢?他本质上还是忠于清朝,有全力中兴清朝的意愿。这也是他奉命组织湘军、围剿太平天国的动力所在。现在让他拥兵作乱,再让天下处于战火中,他做不到。所以,曾国藩决定迅速杀了李秀成,并删去了李秀成供词中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再上报给朝廷。而后,他精简、遣散了湘军,向朝廷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历任地方大员,主持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在军事上再无大的建树。

大头大帝
反了

疾走罗拉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wp6100
1864年, 外号“曾铁桶”的曾国荃率领湘军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团团包围,洪秀全等人可谓是插翅难逃。同年4月19日,天王洪秀全于天京病逝,享年五十一岁。
此时的太平天国,幼主洪天富贵年幼,朝中无人,拯救太平天国的重担落到了忠王李秀成头上。
影视形象中的李秀成
封号忠王的李秀成果真忠诚,李秀成辅助幼主洪天贵福死守天京城,拒不投降。湘军为一举攻陷天京城,在此后的一个月里挖掘了地道,想要接近城墙,借用炸药一举轰开攻城缺口。
李秀成却指挥天京城残余的守兵,顽强抵抗,接连破掉了湘军的几十处地道。
但终究是寡不敌众,最终湘军以猛烈炮火作掩护,终于将一条地道挖掘到太平门底下,随即利用炸药轰开城墙,冲入天京城中。
天京城陷落后,忠王李秀成携幼主洪天富贵出逃。为了保护幼主洪天富贵逃出生天,李秀成将自己的战马让与幼主洪天富贵,自己则率领残余的士兵去阻拦湘军,为幼主争取时间。
后来,李秀成与大队人马走散,流落方山,最终被村民擒住,献给了湘军将领萧孚泗。
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曾国藩自然要亲自审讯。
曾国藩画像
在湘军的军营中,曾国藩亲自审讯李秀成,并让李秀成撰写供词,交于清朝。李秀成花费十六天的时间写完了五万多字的供词,交于曾国藩。
而曾国藩在拿到供词后,却立即杀掉了李秀成。
按理说,像李秀成这样的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应该是要押往京城,交于朝廷亲自发落。曾国藩怎么敢私自处死李秀成?更为蹊跷的是,李秀成写的多达五万多字的供词,交给慈禧的却只有三万多字。
哪么剩余的两万多字去哪里了呢?自然是被曾国藩删去了。
那么曾国藩为何要把李秀成的供词删去两万多字呢?这又是否与曾国藩私自处死李秀成有关?
而当我们看到被删除的那两万多字时,就会知晓曾国藩为何会选择删去,又为何私自处死李秀成了。
那么被删去的那两万字供词究竟写了什么呢?一、李秀成怂恿曾国藩自立,推翻清朝,自己称帝。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被清朝抓住自然是必死无疑。他如果想要活下来,就要投靠一个能与清朝为敌的人。
而在当时,能对抗清朝的恐怕就只有曾国藩一个人了。
只有怂恿曾国藩自立对抗清朝,李秀成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而对于曾国藩来说,他当时造反还真有一定成功的可能性。
毕竟曾国藩手中掌握着湘军,如果再加上李秀成等残余的太平天国军队,说不定还真能自立为王。
曾国藩的湘军
但曾国藩考虑再三,还是没有选择造反。
因为曾国藩虽然有可能成功,但成功概率太低了。
一来,曾国藩手中的湘军多次与太平天国进行战斗,实力受到严重损伤。再者,清朝虽然没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朝实力还是十分雄厚。
二来,曾国藩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已经没有太多的气力去造反了。
三来,曾国藩自幼接受的就是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想怂恿他造反是很难的。
曾国藩既然不打算造反,自然不可能把李秀成怂恿自己造反的供词呈上去了。
二、李秀成很有可能在供词中供出了太平天国的宝藏要知道,太平天国可是有专门的“圣库”,在圣库之中,可是有着太平天国十几年搜刮而来的各种奇珍异宝,这可是一笔令任何人都垂涎的财富。
而李秀成身为太平天国的大将,自然会知晓这些宝藏。如果李秀成将这些宝藏都在供词中供了出来,这些宝藏岂不是都要被朝廷收走了。
曾国藩费尽心力攻下太平天国,他怎么甘心啥好处都捞不到呢。
再说了,即便是曾国藩他自己不要,但他手下的那些湘军将领呢?湘军将领们在攻入太平天国后肯定侵吞了不少太平天国的宝藏。想让他们把吃进嘴里的肉吐出来,可能吗?
李秀成供词
所以曾国藩就直接将李秀成写的有关宝藏的供词给删掉了。
曾国藩还曾写道:“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币。王长兄、次兄且用穷刑峻法搜刮各馆之银米。”
意思是太平天国的宝藏早就被洪秀全挥霍干净了,现在的太平天国是啥都没有。
曾国藩就这样把有关太平天国宝藏的事给瞒了过去。
既然那些供词不能进入慈禧的眼中,李秀成自然更不能见到慈禧了。于是乎,曾国藩才私自处死了李秀成。
小团丁
这个问题我谈下我的浅见,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李秀成生于1823年,死于1864年,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早年家境非常的贫寒,后来参加了太平军,由于屡立战功,获得了提升,1856年天京事变之后被提拔为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多次于清军的战役中打败清军,战功赫赫,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堪称一代豪杰。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清军功陷,李秀成率领一千多人与幼王突围,后来被村民俘虏献给了清军,在狱中写下了几万字的自述。清朝对于叛乱的人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太平天国的许多将领被抓之后都是凌迟处死,为什么李秀成没有被凌迟处死呢?有人说他写了供词向曾国藩乞降,所以网开一面,我想应该不是这样的:李秀成在被捕后在狱中也受到了曾国荃割臀股肉的刑罚,他当时受刑之后面不改色,可见李秀成绝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后来李秀成在与曾国藩会面之后的第三天开始写自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谈话起到了作用,据说李秀成曾经对曾国藩进行劝降,建议自立为王。后世展示出来的自述洋洋洒洒几万字,其中大多是回忆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自己的战斗经历,曾国藩英雄惜英雄,网开一面不想让李秀成死的那么痛苦,李秀成是被曾国藩在南京斩首的而不是凌迟处死。

中午十三点
这个问题,其实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不是导致曾国藩火速处决的结果。
关键是李秀成要解送京城这件事,导致曾国藩需要将其快速处决。
1、石达开、洪仁玕、陈玉成连洪天贵福等重要人物被俘之后并没有送至京城,均为就地斩杀。而到了李秀成这里就需要”解送京城“。
实际上,连带着攻克天京当时清廷对于曾国荃的严谴,清廷又蓄意挑起曾左之间的矛盾。在这关键时刻,又将李秀成解送京城。
此时,无论是恭亲王或是慈禧为首的清廷,已经将最重要的斗争矛头由太平军转向了曾氏的湘军。所以在曾国藩而言,一旦李秀成被移至京城,这事情就变得极为复杂,话语权甚至可以完全颠倒。
2、朝廷最关注的是湘军的功高震主,而非李秀成,李秀成不过是朝廷拿来对付湘军的一颗有力棋子而已。
如果李秀成一落入朝廷之手,既使自供状写得对湘军只有好话,曾国藩及家族一生的宦途生涯也会就此被毁。曾国藩对此也心知肚明。
另一点也可以说明,李秀成在此时刻也是知道逃不过一死,所以李秀成裹着伤痛,一天用毛笔写七千字,以十万言书,完成”自供状“,可见当时李秀成本人知时间之急迫,急着完成这份遗书以示后人。
所以,无论从李秀成在自供状里写了什么,李秀成都逃不过一死。也就不存在什么曾国藩要急于杀死李秀成。而是朝廷或是清军对待太平天国重要俘虏的一贯政策。
如果曾国藩拖延杀死李秀成,当然就会有人说这是拥寇自重?如果急速杀死,也会有人说这是杀人灭口。总之早杀迟杀都是有得说。
就曾国藩而言,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让李秀成写好自供状,充分说明之后再杀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李秀成问题,这是湘军与朝廷之间大博奕中的一个变奏曲而已。
所以,在这一连番的压力下,曾国藩最好的方法是自剪羽翼,裁撤湘军。
曾李之间的关系,有点惺惜之意。
事实上,李秀成被俘之后,也为曾国藩的魅力所倾倒,在自述中说曾国藩“有仁爱”、“有德化之心”,对他“恩情厚义”。从李秀成“昨夜深惠厚情”等话语来判断,曾国藩当对李秀成有暗示。
最后曾国藩还是对李秀成手下留情,并未将李千刀万剐,而是斩首了事。尸体仍赏给棺材一口,进行葬殓。李秀成临死前对曾国藩仍然”此世已误,来生图报!”毫无怨意。
在太平天国众头领中,李秀成的下场算是最好的了。
死后,曾国藩对其很是”惋惜“,其重要幕僚赵烈文也曾感叹”贼中并非皆为桀纣“。
当然,在此前提下,对李秀成自供状,曾国藩还是做了一些小文章,希望在此为湘军做好形象工作。但这个虽然不甚重要,然这也是老谋深算的曾国藩题中应有之意,不能让别人抓把柄。
李秀成自供状改了什么?
曾国藩生在向朝廷抄录李秀成自述时。经罗尔纲等人考证,曾国藩在李秀成原稿上进行了以下几处关键修改:
1、“天王斯时已病甚重,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也,是以四月廿一日亡”。
说明洪秀全病死。
曾国藩为了夸大曾国荃的战功,将段话改为:“因九帅(曾国荃)之兵,处处地道近城,天王斯时焦虑,日日烦躁,即以五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以证明洪氏直接死于曾国荃的军事压力。
2、是李秀成被俘经过。李秀成是被“两个奸民”捉获,解送清营。如果照此汇报,则李秀成之被俘,与湘军本无关系。
曾国藩却在原稿上,用朱笔把“是以被两个奸民”七字勾去,改为“遂被曾帅追兵拿获”。
3、是李秀成冲出天京的时间。李秀成说。:”帅放倒城墙而出,君臣舍命冲出关来。”曾国藩把“初”字改为“四”字,把“初更”改为“四更”。初更是傍晚十九时至二十时之间,天刚黑,就被太平军冲出,曾国荃是要受处分的,而改到四更(第二天一时),就减轻了他的责任。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看出,这些说法对朝廷与湘军之矛盾之间会有添油加火的作用。
如果朝廷要抓小辫子,就是大问题,如果朝廷不为计较,其实相对平定太平天国大计而言又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事。
总结:
平心而论,我们不得不承认,曾国藩在晚清封疆大吏中仍然是对朝廷最忠诚的。
除了极少数涉及其家族、兄弟及故旧利益之处外,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大事上,他一贯不计自身利害,以身报国。
比如在处理天津教案过程中,他为了国家利益,就不惜负起“卖国”罪名,甘当朝廷“替罪羊”,使自己多年英名,毁于一旦。以至李鸿章在当年八月二十一日信中说:“吾师莅津后,章疏皆系老实话,每为人所挟持,此鸿章所不敢出“。
这大概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一种尴尬的真相。而朝廷必须要拿住臣子的把柄才能控制朝局。臣子必须要靠作假才能维护自已的安全。
参考资料: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
困学丛书罗尔纲
论李秀成,学术论坛,钟文典:1980年第1期

么九de鬼魂
这是一个求生欲望极强的故事,也是一个曾国藩表明立场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说起。
晚清时期,政治腐败,洪秀区金田起义,最后拿下了晚清政府的大半江山。
此时的八旗子弟毫无斗志,在与列强的周旋之中丝毫占不到便宜,对内作战有屡屡失利。
当时除了太平军,还有一股势力叫做“捻军”。犬牙交错的军事集团促使晚清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允许封疆大吏建立私军抗敌!
历史总是如此,不断的重复着过往。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汉朝便下旨地方组织乡勇,造成了军阀势力的格局。
慈禧这种心眼从生的女人怎么可能考虑不到这一点,但是现实已经不允许她多想,因为晚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
曾国藩的湘军,最终在霹雳手段之下,成功攻破了天京(南京),洪秀全提前撒手而去,留下的李秀成被湘军俘获。
湘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慈禧太后抚掌大笑,但是接踵而至的却是担忧。毕竟曾国藩此刻已经是功高盖主,慈禧当然不能允许他的存在。
于是,慈禧下了一道懿旨,大意就是:将士们都在浴血拼杀,你怎么能够呆在后方,安于享乐,如果有下次,必定重重治罪。
此道懿旨一来,便在湘军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毕竟,湘军是私家军,尤其是以曾国奎为首的湘军将领,实在是受不了慈禧对他们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势,所以,湘军内部反叛清廷的言论开始资深。
此时正在牢中的天平天国后期核心将领李秀成得知了此事,想出了一个可以活命的计策,于是写了一封长达五万字的书信,递给了曾国藩,核心大意为:“我虽然兵败如山倒,但至少死得其所,死出了名堂,曾国藩你自诩为博古通今,肯定能猜得透慈禧兔死狗烹的心理态势,所以,与其等着被慈禧杀,还不如直接反了,你才会有生路!”总结一下就是:我李秀成想活命!
湘军的将士们很早就将这个想法传递给了曾国藩,但曾国藩的答案却是很明确的。
他在接到李秀成书信之后,便下令将他凌迟处死。
本来可以多活几天的李秀成,却提前遭受了最残酷的刑罚;原本用来求生的书信,恰好成为了李秀成的催命书。
曾国藩这样做达到了很多目的:一来表现出自己对清一定的忠心,二来打消了慈禧对湘军的顾虑,尤其是对曾国藩的顾虑。
曾国藩也是明白人,他终于清廷,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倾听的赏识而成为了晚清重臣,跟重要的是,清廷虽然腐朽不堪,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清国军事势力错综复杂,如果自己贸然造反,说不定就是为他人作嫁衣。
李秀成的万言书,成为了曾国藩为自己正名的最好答案,估计在九泉之下的李秀成,也会懊悔自己帮了曾国藩这样一个大忙!

ChooseLife
因为李秀成的供词里有一段话触及了曾国藩内心最敏感的一件事,这就是“恢复汉家河山。”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大将,这个人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却并不影响他成为当时一等一的名将。
在南京城破了以后,李秀成为掩护洪秀全之子逃跑而被俘,最后在狱中写下了三万多字的供词。从洪秀全起家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他自己的领兵作战等等,并且还捎带评价了一下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他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并不是你湘军的厉害,而是我们自己内部出了问题,并且洪秀全后期的战略失衡。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自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军内部分裂,战死的战死,被杀的被杀,而且石达开被逼远走,以及洪秀全后期的大肆封王拜将,导致内耗严重,所以才被湘军钻了空子。
然而,这都不是李秀成被杀的根本原因,李秀成的死是因为他教唆曾国藩造反。
在他说出这句话没多久,就被曾国藩给杀了。
里面透露出两点信息:第一、我还能召集数十万大军;第二你如果不杀我,我来为你打天下。
话说,曾国藩心动了吗?他心动了,但是他不敢,当时的慈禧、慈安太后都在,而且清朝宗室里面是鬼子六(洋务运动在中央的推动者,其他人当时都还在地方上施行)掌权,这个人很有能力。
而且当时整体的局势还是稳定的,北方都还稳定,只有南方有点乱。他不认为这是改朝换代的迹象,所以就果断杀了李秀成。

ㄨ丫z.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加入太平军后改名李寿成。他在1857年解镇江之围,令洪秀全十分欣赏,并赐名“李秀成”,秀字和天王名讳相同,可见洪秀全的用心。
之后,李秀成立功无数,与陈玉成共创了太平天国的中兴,被封为“忠王”。可惜那只是太平天国的回光返照。几年后,天京陷落,为保护幼主让马让其逃脱,自己身陷重围,后被几个农民所俘,于是便有了后来李秀成写所谓“供词”的事儿。
对于李秀成供词的原文,据说达到7万多字,大概有七方面的内容:1.有关金田起义详情;2.有关“天京事变”前后的历史;3.有关六解天京之围的情况;4.叙述在上海等地与“常胜军”交战的情况;5.为太平天国的军政民政作辩解;6.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几大失误;7.表达他自己要为曾国藩收服太平军余部的愿望。
不过该供词遭到了曾国藩的删改,对于不利于自己的地方进行了删改。大致的内容有:1、为免遭朝廷的猜忌,曾国藩删去了李秀成自述中对他曾氏兄弟的“赞许”之词;2、删去了李秀成描述战争细节时显现湘军无能的记述;3、删掉李秀成总结太平天国教训的“天朝十误”;4、把李秀成自述中讲自己被捕过程的事实完全删改,由村民出卖改为由湘军逮捕,目的纯在冒功掩过;5、他把洪天王“病死”改为“服毒身亡”,也是想表彰湘军之功。
这些供词肯定要呈交朝廷的,但是李秀成就不能活着了。而杀李秀成的原因除了将供词坐死之外,其实还有两点:第一、湘军破城时,烧杀抢掠,掠夺财宝无数,让曾国荃捞了足够的油水,为了掩盖弟弟的丑行,必杀;第二、幼天王逃走是曾国藩的重大失误,而经历者正是李秀成(后来左宗棠上报幼天王入湖州的消息,直接导致曾左绝交)。
不过曾国藩还算“够意思”,朝廷对于太平军重要人物的处理基本都是凌迟,对李秀成倒算是痛快,曾国藩直接给了个砍头,没让李秀成受罪。
当然,后世对于李秀成的做法也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李秀成存在投敌之嫌。我看不然,李秀成参加太平军之前,没有什么功名,但在太平军中也算有点文化,而且字写的不错,从他供词的内容来看,他是想为后世留一些东西,对于李秀成这样成熟的人来讲,被俘就意味着死亡。

悠任
李秀成是贫苦农民出身,参加金田起义以后,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迅速成长为起义军的青年将领,受到了洪秀全的赏识,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主要将领。
在李秀成的主持和参与下,太平天国运动在天京内乱之后,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了苏福省、天浙省,而且李秀成还英勇抗击英法侵略者,使太平天国从衰败走向了一段兴盛。
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他是万古忠义,1864年6月,湘军攻陷天京,李秀成带着天王的儿子洪天贵福突围到达清凉山,李秀成伪装成清军,从太平门缺口冲出,流落方山,当地百姓把他掩护起来要送他脱险,结果不幸被一个反动分子得知了李秀成的下落。
7月23日,把李秀成献给了湘军的将领萧孚泗,李秀成被俘之后曾国藩对李秀成比较优待,使李秀成产生了一种生存下去的幻想,于是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写下了数万字的自供状。
李秀成对自己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经历,以及太平天国走向失败的种种错误,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曾国藩阅读之后大惊,对这个自供状进行了大量的删改。8月7日就匆匆的把李秀成处死,这一年,李秀成只有41岁。
其实,之前清政府曾要求把李秀成送到北京,但是曾国藩却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是匆匆忙忙的就把李秀成处死了,有人就有疑问了,曾国藩为何要这样迅速的处死李秀成?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杀人灭口,曾国藩对李秀成写的自供状进行了大量的删改,首先是对洪秀全死亡的时间做了修改,他在给朝廷的奏报中写的是洪秀全在湘军的围困和猛攻之下,绝望之余服毒自杀。事实上,李秀成供述的是洪秀全早就生病了但是他拒绝服药,最后是病死的。
第二他把李秀成被俘的经过也改了。李秀成本身是突围后被村霸抓住,交给湘军的曾国藩,但是给朝廷的奏报里说是他们抓获的李秀成。
第三,他修改了李秀成带洪天贵福突围的时间。他说李秀成带着洪天贵福突围的时间是半夜四更,实际上李秀成突围的时间是初更。
第四,李秀成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错误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提出了天朝十误。曾国藩把其中的第十条改为:“不应专保天京,扯动各处人马。”
这样一改,就造成了一种太平天国集中全部力量保卫天京,增加了湘军攻城难度的局面。目的就是美化自己,让清朝政府看到他打仗的艰难,以此来为自己邀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历史学家怀疑曾国藩收到了李秀成的策反,李秀成希望曾国藩能够举起大旗走反清复明的道路,恢复汉家的江山,成为一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英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推测呢?
因为李秀成本身在和曾国藩较量的过程中觉得他能力不行,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走向衰败,最后彻底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太平天国内部出了问题,并不是曾国藩有多么超人的本领。
因此李秀成在这个自供状里对曾国藩进行了策反,希望曾国藩跟他合作,共同举事推翻清朝的统治,除了道义上的感召之外,李秀成还应该有一些物质上的准备。
太平天国起义以后,就开始大肆搜刮各处的金银财宝,而且明文规定民间私藏黄金一两、白银五两者就要问斩,所以太平军集中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进入所谓的圣库,其实,这就是洪秀全个人的私人财产。
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天京被围的过程中,这些财报到底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但是作为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核心领导人之一的李秀成,他肯定知道这批财宝的下落,而且他肯定也有意用这笔财宝来策反曾国藩,把这些财宝作为曾国藩和他合作推翻清王朝的活动经费。
但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允许曾国藩这样做。第一,大功就要告成,曾国藩马上就要成为一代中兴名臣了,如果造反的话,会把自己一切的努力和名节全部毁掉。
第二,当时帝国主义列强鹰视狼顾对中国构成极大威胁,如果起义推翻清清王朝的统治,会不会遭到帝国主义的干涉都很难说。因为清王朝还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中国的一件有力工具。一旦贸然的去推翻清王朝,恐怕不会得到帝国中心国家的支持。
第三,曾国藩他本人就是一个理学大师,对封建礼教非常推崇,不愿意做乱臣贼子,想的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从这几点出发考虑,李秀成是不可能策反曾国藩的。曾国藩为了自保必须迅速处死李秀成杀人灭口,只有这样李秀成才不会对他形成威胁。
而李秀成在自供状中列举的大量的,对曾国藩不利的事实才能被删改,经过删改的自供状才能对曾国藩有利无害。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曾国藩才急匆匆的杀了李秀成。

princess蝶b
最主要的是劝曾国藩自立称帝,曾自己却没有这个打算,怕引起清廷的猜忌。还有就是天京城破后大量财宝被湘军瓜分,曾怕李秀成说出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