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相信地摊文学,不相信历史?

如题,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相信地摊文学,不相信历史?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果果不冻

果果不冻

正史和地摊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就正如以下两本书:《三国志》和《三国演义》!

我们80.90后认识的《三国志》可能就是曾经的一款街机游戏,对于史书《三国志》,或许只有专门研究三国的学者才会去读,而《三国演义》无论电视剧还是原著,没看过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

确实如楼主所说,像我们谈论三国,似乎都习以为常的把演义中的故事当作真实去侃侃而谈,却少有人在《三国志》里去寻求真相。

地摊文化的趣味性当然就是他比正史吸引人的地方。一个明星可以没有作品,但不能没有花边;一部电影可以没有质量,但不能没有噱头。

除此之外,人们愿意相信野史,还可以归结于一种心理现象:喜欢质疑正统,打破权威。就像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质量再高,收视率的爆款一般都在地方台;专家们说的话再有道理,都不如小道消息传的快。

当然,无论正史还是权威,人们不愿相信绝对也有自身真实性的原因。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把“专家”当成贬义词,就是因为太多所谓的权威习惯性的大放厥词,说出来的话毫无根据,误国殃民。

我们的正史,在封建社会历程中,也难免受到一些有目的的当权者的篡改。但在我们信息高度透明的现代社会里,考古工作人员都在秉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出土文物去说话,今天我们所探寻到历史,应该还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历史!


sun0681

sun0681

地摊文学作品的趣味性更高更易被人接受,比如采用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加以描写,增加人们的认同感,渲染的个人感情色彩更浓厚,是底层百姓的心声反应。

正规的历史著作要求站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有史料的支撑,最后才是个人的合理推理,同时不能过于绝对,正史是记录帝王将相等,要流传于后世的,是对统治阶级服务的,代表最正统的价值。

两者大部分都是相反的步骤,对人物的解释往往具有两面性。

喻七陀

喻七陀

因为,真正的第一历史,已完全消失于历史中,真假是非,不知所以…而,地摊文学,大多是第二历史,民间流传,更具趣味性,故事性,吸引性…

南极小冰鱼

南极小冰鱼

个人见解:引用电视剧天道中的一句话“文化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位外国哲学家很经典的把人分成了物质、精神、灵魂三个层次,不同人不同事不同时代不同背层次,又怎么有相同的见解和角度,一位当朝妃子或大臣的生或死,当局者又怎么会句句属实的告诉史官,当然也不会穿越时空告诉现在的电视剧导演。刘邦和项羽喝酒厮杀闯天下的时候,很难会想想有那么一位史官在快马加鞭的不停采访,记写历史,不过可以想想一个根据他人记忆编写历史的史官,正在发愁的筛选哪一个属于正史哪一个属于传说的画面,哪一个要放在新华书店哪一个要摆地摊。尘世修心,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书透了就是文化,吃了也就是一块干粮,总之千变万描它还是一本书!



白酒

白酒

因为历史是官方的语言,很大程度代表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意志,对真实历史可能会有掩盖或者抹黑的嫌疑。

专业接铲

专业接铲

地摊文学不受条件限制,自由度较宽,亦带有演义加工的章节。迎合了读者猎奇的心理。而正史比较严肃,正统,并代表了官府的态度。所以百姓喜欢地摊文学

zzysea

zzysea

对一张白纸来说,你在上面写什么就留下什么。对一个连历史都不看不了解的人,他看了地摊文学只能相信,他没有参照,无法分辨。有人甚至都相信电视里的古装片剧情就是历史!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うн♥nеУ⋚

うн♥nеУ⋚

地摊文学准,

撰写历史差,

文学当权揽,

真实历史华。

历史统治撰,

服务揽权他,

百准无人信,

地摊草众夸。

sybilleehy

sybilleehy

为什么人们喜欢地摊文学而不相信历史?

从问题本身表达的意义来讲,地摊文学在此处相对于历史来说代表的是野史,而不是正史?

地摊文学本身是对一切庸俗文化的统称,主要是以性、猎奇和内幕,玄幻为眼球吸引人们购买阅读,满足人们八卦,探奇,冒险等心理需求。当然地摊文学也会结合生活或历史中的一些励志故事,以风趣幽默的手法,浅显易懂的表述,让人们更容易懂得真理和接受历史故事。

其实真正的正史,也都是事后编写,是帝王安排人员授意编著。成王败寇的逻辑都是帝王粉刷光鲜之后展示给众人的,给你看的都是他们愿意给你看的,真正的真相永远被时间的沙粒所淹没。

地摊文学描写历史的书籍和正史描写的史集,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在还原事件真相上,如巜三国志》的真实性可以打七分, 那么地摊文学《三国演义》能信三分就差不多了。

从对后世的影响力来说,地摊文学《三国演义》得到更广泛阅读和认可,其价值已经超越正史《三国志》而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影响深远,成为经典名著,这是地摊文学升华的表现。

从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主流地摊文学只要有永恒的主题;有经典的人物形象;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能够经受时间考验;有一定知名度。则不仅会得到更多人喜爱,而且会成为经典永久不衰。

而一般的地摊文学如:普通网络小说。它作为一种快餐文化,只能打发时间、消遣寂寞,获得短暂的快感,阅完即忘,不留下任何痕迹,建议人们可以少读或不读。

地摊文学因为更接地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生活中的恩爱情仇通过艺术的表达形式展现出来。相比正史悔涩难懂,刻板严谨,毫无情趣的展现形式,地摊文化更容易被人们喜爱和接受。




想象你missingulee

想象你missingulee

这与人们的好奇猎异心理有关,因为历史的事实相对比较固定,不容易发挥,人们总想在这相对固定的历史事实之外有新的发现(有时他们宁愿相信这些内容是正史不敢描写的),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心理,也不管地摊文学的真实与否,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摄影师索大怪

摄影师索大怪

因为接地气。

大白菜

大白菜

[灵光一闪]

您是如何得知“人们”相信“地摊文学”?

历史教训是,

历史有很多面,

公正公开的历史需要时间。

而不是一味相信“一面之词”[微笑]

如同“盲人摸象”

您觉得是柱子,

他觉得像水管,

只是感受到问题面不同,

难道不是大象的一个部位?!

另外,

社会常识告诫大家,

所有问题应该相对全面看,

而不是只看到其中一项,

那样还真是“以偏概全”[思考]

提醒一下,

您看的历史文学要看作者的背景,

这样读起来就比较有滋味[偷笑]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与君共勉。


陳尛哲suki

陳尛哲suki

因为正史比较板正无趣,真正能沉下心来读的人很少。地毯文学就不一样了,趣味性强,题目吸引人,能满足某些人的窥探欲[捂脸]

就好比我,一本是《资治通鉴》,一本是武则天不为人知的辛密事同时放我案头,估计也会一脸猥琐的去看那本武则天[捂脸]

Future

Future

无谓于信或者不信,而在于“谦”,唯“谦”可心诚、可静心、可明辨是非。历史属人类发展的如实反映,地摊文学属稗文野史,它存在的价值在于可以满足人性的猎奇,至于真实性不可置否。这也反映了历史传承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试想,若按此方式传承于小朋友,效果不得而知。

小禅kay

小禅kay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