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什么写不出那么好平仄押韵的古诗?

提到的作品

[作品]长恨歌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

王安忆

[作品]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讲述进京赶考的书生王子进,在路途中偶遇一个美貌的白衣少年,这个叫做绯绡的狐妖行事古怪又本领超群,化解了他身边发生的无数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人与妖,终究不能共存,最终王子进是否真的能忘记前...

可爱多的粉丝

[作品]蜀道难

音乐创作是音乐领域中的第一资源,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原生起点。在数百年的中外音乐出版历史中,各类原创作品及其改编形式的乐谱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其五十余年的历程中,在出版大量图书的同时,也出...

郭文景

最新跟帖
zyxfu

zyxfu




现代人根本不可能写出唐宋年代那样优美平仄押韵的古诗词了,因为时代不同了,那个时代专注就是八股文、诗词歌赋对联。而如今以数理化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对侧重数理化的要求更高,更需要这方面的人材。所以讲古诗词已成为人们茶餘饭后的欣赏,要迏到古诗词盛行的水平,那是不可能了。

很美很美

很美很美

问题:现代人为什么写不出那么好平仄押韵的古诗?

前言

只能说,未必如此。

现代人与古代人相比,基本消灭了文盲。随着网络的兴起,如今作诗填词的人远比古人数量要多。海里淘金,未必没有好作品。

但是我们没有耐心和兴趣,欣赏现代人的作品。

1、现代人不学诗词创作。

现代人学习的内容与古代人不同,语言环境也不同,因此诗词并不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向。

而古人在很长时间内,需要学习律诗应对科举考试,所以古代的读书人基本都是诗人。这和现代人对待诗态度完全不同。

唐人不学试贴诗的创作,科举考试就别去了。今天不学英外语和数学,高考也别去了。

古人没有理工科,而今天学习理工的远远多于文科。

附郁达夫七律钓台题壁: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2、未必没有

现代人的作品太多,大海捞金太辛苦,而且也没有必要。 很多人连唐宋诗词的佳作也没有机会通读,对于唐宋以后的作品更无暇欣赏,何况现代人呢?

真得没有吗?其实很多近现代人得作品,混入唐诗宋词中,大部分人根本就分辨不出来。所以,如此下结论未必公允。

近的不说,仅仅是民国时期,就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诗词作者,但是有时间的话,大家还是喜欢欣赏唐诗宋词,除了主席的作品外,几乎没有兴趣欣赏其他近现代人的作品。

例如民国大师王国维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蝶恋花》:

窗外绿阴添几许?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面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


3、几首原创作品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我建议尽量不看现代人的作品,要想提高,还是多看古人的名篇。我个人感觉,自己”学其上“,连仅得其”下“都差得远。

行香子

瘦马缁尘,河汉铺银。晓风残,春已十分 。落英流水,乱绪伤神。看日边帆,岸边柳,酒边身。

鸿鹄离群,鸥鹭相亲。溯耶溪,三径归真。一丘一壑,樵子渔人。话谢公屐,桓公树,远公云。

满江红·读吴潜送李御带珙词有感:

何必沾衣,一番酒,一番今古。长亭外,杨花拟共,片帆归去。钓渭生涯浑似梦,闻鸡事业都无语。对晴川历历草萋萋,悲鹦鹉。

封侯志,残几许?书生气,今何处。换扁舟蓑笠,细风斜雨。明月当空横铁笛,沧浪濯足闲渔父。把清樽且酹水云乡,盟鸥鹭。

满江红·说两宋:

掩卷长嗟,盛衰事、人间几度。汴京忆,靖康一梦,冤魂无数。遗老中原空泪落,将军折翼悲鹏举。笑临安,和战几纷争,犹歌舞。

隆兴溃,惊鼙鼓,嘉定议,添新侮。更前门驱狼,后门来虎。文陆丹心成底事,崖山蹈海愁鸣橹。泛湖舟,风雨岳王宫, 思今古。

唐多令·黄鹤楼:

黄鹤更来否?故人已白头。问龟蛇、几度春秋?潮落潮升浑不管,今古意,且登楼。

云舸入江流,鹭飞花满洲。揽长风、吹散闲愁。二十余年如一梦,知何日,许重游?

好事近·杨花:

诗词超话 午静钓丝闲,点点杨花飘落。 蓦地春风吹起,过莲塘亭阁。

一池萍碎水东流,前生恍如昨。遥望鸥飞鸥灭,竟何方栖泊。


结束语

现代人的作品怎么样,还要后人评说。不过,文人向来喜欢厚古薄今,而且今人作品数量庞大、鱼龙混杂,估计很少有人会有兴趣收集评判现代人的诗词作品。

个人作为诗词爱好者来说,也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既然是修身养性的业余爱好,自娱自乐就挺好。

@老街味道

阿米米老鼠

阿米米老鼠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懂得诗,什么叫“平仄押韵的古诗”?一点也不严谨。估计他想说的是:符合平仄要求,又押古韵的格律诗。又说“现代人写不出那么好的……”请问这是谁下的结论?下这个结论的人读过几首“现代人”写的“平仄押韵”的“古诗”?“好”与“坏“的评判标准又是谁定的?第三,现代人怎么可能写出“古诗”来,是想说像古代人写的那种诗吧?殊不知古代诗歌也分“古体诗”和“近体诗”,题主说的可能是指“近体诗”或者意思是格律诗词。弄清楚了到底问的什么,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格律诗的出现大概始于唐,它有很严格的平仄、对仗,粘对等要求。当然这些要求也不是哪一个人,在哪一个时间独创的,而是众多创作者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研究慢慢形成共识并由人总结出来的格律要求。格律诗出现之前的诗叫古体诗,是没有那么严格的平仄要求的。如歌行体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优秀的歌行体诗传世,像李的《蜀道难》、长干行,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白的琵琶行、《长恨歌》等等。顺便也说说词,一些人爱说“写宋词”,这种说法也是很不科学的,只有宋代人在宋代写的词才能叫宋词,现代人不可能穿越到那个时候去填词。应该说创作宋代诗人形成的一种诗歌体裁,词也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今天我们能读到的唐诗宋词(也包括元明清诗人的作品),是从众多诗人,浩如烟海的诗作中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当然水平是相对高一些。作品因优秀而广为流传,因优秀而被人们认可,这当然是高水平的。而现代人学习近体诗是从最近几年才开始盛行的,创作者也还是不够多的,其作品也鲜有结集成书并广为流传的。但格律诗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被传承发扬下去是值得庆幸的事。任何个人和任何时代,创作的作品也许很多,有优秀的也有不够成功的,优秀的流传下来,不成功的就被人遗忘了,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以想像,李白一生写的诗不见得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吧!张若虚难道一生就写一首《春江花月夜》吗?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则,也应该适合文学作品的存留或消失。所以我们不应该拿今人的一般诗作简单的去和古人留下的精品去比较,然后不负责任的说:“现代人写不出古人那么好的古诗”。如果有一班内行人,把全国所有诗人诗作搜集到一块,优中选优,弄个现代人写的格律诗词集,三百首,五百首甚至上千首,也一定可以称为上乘之作。谁能说现代人毛泽东的沁园春不好!

温哥华

温哥华

这是因为,建国后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认识上的偏差。大部分人认为,古体诗束缚人的思维。不重视古体诗:学习、写作普及。
巜中国诗词大会》的春风,吹拂了华夏民族的大江南北。现在有一部分专家学者,直至诗词爱好者,已经写出了次于唐盛时期的好作品。不管古风、或格律诗,或填词好作品多多。但总体水平逊于唐盛时期水平。
当前超过李白、杜甫、白居昜、王维等作品没有。
相信,广大专家学者者,诗词爱好者奋斗几十年,也许与李杜相媲美的作品会出现。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己经是上乘之作。
回答完毕,谢邀答。

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

因为古人时代背景不同,主要以單一文學學習為主,没有数理化,没有象现代人压力这样大,生活节奏慢,所以有充足时间作文,作诗。慢品茶酒,与文人共同切磋时间多,激发了创作灵感来,所以才有,那些脍炙人口的平仄好诗,流传千古????





志留纪

志留纪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