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什么写不出那么好平仄押韵的古诗?

yzinuk
古代的知识分子是从小浸润于诗词氛围中的,而现代人离格律诗太远了,课本上接触到那一点皮毛,只是大概知道有这个东西而已,这怎么能比呢

sighsa
现代人已经失去了古代人的那种雅致,喧嚣的城市,浮躁的人性,早已失去了古人的那种韵味,所以怎么也做不出留存百千百年的名句了!!!

bradleyoops
因为是现代人,不是古人,所以没必要写什么平仄押韵的古诗。

xeternity
从小受到的语文教育,语文环境决定了现代人从小就不善于用平仄押韵的文法表达意思,一代代越来越生疏。现在别说平仄押韵,用笔(毛笔,硬笔)写字的本领也在不断的弱化,一大群本科生有几个能写一手秀丽的钢笔字的?大多都成了键盘侠,手指族了。所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提高人们读写水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弗莱德王
首先要说的是这个提问极不专业,即诗分格律诗(近体诗古韵、新韵)和古体诗(古风)。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这个提问者和大家瞧下愚某的拙作,暂列近体诗五首和词一阕,看看平仄如何。
一、格律诗五首
1、五律古韵三首:春游森林公园即景(之一)
曙光林巘出,
霞色入溪泉。
格磔丛间鸟,
噞喁水上烟。
寻花松翼翼,
赏蝶草翩翩。
丽土三春晚,
熙熙旷野川。
2、五排:季春游森林公园(古韵)
晨风欣曙色,
鸟谷入林烟。
霞水景空翠,
青光物色鲜。
春花侵径曳,
午影并云悬。
松樾层峰嵽,
苔岑叠巘怜。
噞喁鳞戏翼,
皓皜月临泉。
造化驱时运,
乾坤奭自然。
2021年5月3日
3、七绝:吟秋(古韵)
惊感骎骎岁月流,
遥遥守望复吟秋。
沁园春赋何挥斥,
橘子洲头同九州。[1]
注释:
[1]沁园春赋何挥斥,橘子洲头同九州:
⑴沁园春:指的是毛主席的长调沁园春·长沙。
⑵何挥斥:多么的豪情奔放。
⑶橘子洲头:是指沁园春·长沙一词首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020年8月7日
4、七绝:暮春赏梅(古韵)
远山阴淡日清寒,
小径飞梅独倚栏。
莺燕翾翾花剪水,
蝶蜓翙翙柳拂冠。
2020年5月1日
古韵七绝二首
5、七绝:晚秋观菊(古韵)
田田荷芰色方减,
飒飒菊茶姿未残。
昔日林亭欣竹翠,
感观秋色入阑干。
2020年10月18日晚
二、词一阕
定风波·白露
庾寅二月启程,至日春分,依然冰雪满目。忽而溪流甸青,林山绿,青纱帐起。一晃肃秋,裸地寒霜。
迟日寒山忽履霜,
青纱障地裸牛羊,
伫望云天鸿雁断。
飘忽,霏霏雨雪一苍黄。
二月春来风雪荡,
陂上,溪林孟夏草牙香。
萧瑟秋风如一梦,边塞,
谁何戢翼误衡阳。
2010年9月20日
我是一个省的诗词学会会员,我感慨和感到震撼的是,在一个省的诗词学会里写好诗词的就有一大帮人。提问者你觉得我的诗词平仄格律有问题么?其实诗词的好与否并不决定于平仄,除了平仄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如其中的不少避忌。一看这个提问和提问的语气便可断定:这个问题的提问者一定是个年青者,极有可能是个00或95后——因为懵懂幼稚和自以为是、不学无术的无知状态非常明显;再就是提问者绝不会写诗词,如果其自己能够写诗词是绝不会有如此肤浅外行的认知与术语之不通。正因为不入此道才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个层次的人,才会有这样外行和主观片面的认识与观点。
这个问题,在显现幼稚无知外还在于极其不专业,逻辑不通,即把好诗与平仄的关系之概念混淆。即格律平仄是格律诗之好诗的之不可少的主要素,但好诗还要看内容/意境及作诗的技法。即平仄格律好不见得是好诗。再就是提问中的“古诗”与格律诗概念混淆,即古诗(古体诗)是根本不讲究平仄格律的,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即其所说的什么“现代人写不出那么好平仄押韵的古诗”本就是个外行和心智不成熟的伪命题,根本就不成立。
故在此,提醒那些肤浅幼稚无知不学无术的00、95后,见贤思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耻而后勇。不要靠着以玩幼稚(的方式来)获得心理上这种浅层的满足而自鸣得意——这会害了你们自己。与其如此“弄虚作假”糊弄自己,何如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在学习上下番功夫来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及高质量地成长?!
杲杲湖山
2021年9月6日晚

冰境星辰
写好古诗很重要,
古文根底要牢靠。
巧用典故点主题,
平仄押韵更奇妙。

唯子
心

hide_lx
中国实现强国梦实在艰难,要突破几千年旧的保守的这道文化封锁线比发展高科技还要难!

倩倩儿
我想还是有的,如毛泽东的诗词

wuliSSICA
现代人有谁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头悬梁锥刺股的?空长现代人的脑袋没有古人的灵魂。

雪小黎
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在没有任何拘束的年代,受的教育是现代的,人们偶尔也接受一些古诗的精华,但要写出那么好平仄押韵的古诗,必须系统的接受古诗的深邃,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我不再爱你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特别文学作品,更能体现时代的特征。汉朝流行赋,如贾宜和司马相如是那时的代表人物,三国两晋却以古诗翘楚,如曹操的神龟寿等。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明有元曲,清有小说,各有千秋,但都是一个时代烙印,更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颠峰。
你要想超越它们,真的很难很难。所以,现代人写不出古代人那种诗词韵律是必然的,这也是自然规律的选择。
首先,时代的属性决定了文学表达的形式。为什么汉朝喜欢用赋,来表达情感。大秦的灭亡,汉朝的建立,统治者需要一套繁文缛节来恢复秩序,刘邦请来一大批儒生教那邦草莽英雄礼节,文章也就需要四平八稳,华丽的词藻突现有文化,这个时候赋就理所当然从楚辞中脱胎而来,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官方文体。并流行于上流社会,一字千金就出自那个时代。据说是金屋藏娇的主角,阿娇皇后花费巨资从司马相如手中购得一篇赋文,用来取悦汉武帝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汉武帝是很喜欢赋体文的,手下必然有一批弄赋的高手,这种文体流行于世也就理所当然了。因为皇帝是标杆,手下文臣自然就是风向,带着社会上的文人跟风。毕竟统治层的文人是那个社会精英,自然出类拔萃的人才集中于此,这种文体不成为当时的高峰是不可能的。
其次,时代的特点决定文学形式的变化。文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的特点变化形成。三国曹操作为政治人物,南征北战,沒有时间对心得感悟进行精雕细琢,几乎在马背上横槊赋诗,自然是精短、瑯瑯尚口为主,所以四言五言的古诗很流行,赋体文慢慢退普通生活,仅用于高大尚的正式场活。古诗成为那个时代流行物与时尚,也就占据那个时代核心位置。何况那个时代大能们留下的墨宝,是经过风雨洗练与淘筛的,留下的都是经佛,还有几人能与之匹敌,后世者更不用说,毕竟缺少与之相应生活感悟,既使能弄上几篇,也难已流传,流行于世。
其三,时代的发展决定文学形式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文学也随之发展,不断变化形式形成与之适应社会的文学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发展成格律诗也是唐朝后来的事,流传千古的,被推荐为唐诗首列的《黄鹤楼》不是严谨的格律诗。格律诗之所以被唐人玩成严格的文字游戏,就因当时的统治者希望用这种游戏作为选拔人才的敲门砖,成为了科举考试的试题。格律的平仄押韵对仗也就是它的评分标准,就像当今的高考。考高分的除天赋之外,那就是刷题。既使当今有那种爱好吟诗填词的人,但真正做到唐朝那种刷题量,也是不多的。何况真正有天赋的人是不会沉腼于所谓古诗词,他们是有抱负的,为天地之立命,可能在研究物理学、天体运行等方面下功夫,再不济的或者去写政府工作报告。既使还有那么一点儿才智的遗留在野,还不如玩玩抖音、快手、写写程序码。
所以,现代人或者说未来人,玩古诗词想玩过那个时代已是不可能,更不用说去超越。那些大言不惭,自以为过古人的,除了脸皮厚之外,没啥可说的。毕竟现代已不具备生长古诗词的土壤、环境、条件,既使当今生长出许多古诗词,也是先天不良的。如拾古人的牙慧,某教授在央视呤诗被嘲笑,就是典型事例。当然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呤一呤古诗词,笑一笑也是不伤大雅的。

maxing723
生活压力太大,社会风情不同。多少人有有闲情时间,去斟酌仄韵,妙句呢?
绝大多数网上抒情的朋友们,只是开朗,喜爱诗联的过客。路过激情萌发。

一壶好酒
不是写不平尸仄押韵诗,
唐诗三百首,诗人几十个,选其精华精典,一个诗人一生不至写三百首诗呢?乃至上千首呢?平常大官贵人,不可能天天都吃美味佳肴,还得吃一些蔬菜呢?

草乙
因为讲现代普通话(胡汉混音)的人不懂古汉语音韵、音律;古人写古诗词是用有大量入声,没有卷舌儿化音的古汉语,而不是用现代音韵相反的普通话!讲现代普通话的人写不出古人风格的诗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