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耀,生于1925年8月,河北雄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1983年至1996年任河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是中国文联第四、五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起,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1947年在解放区冀中导报发表短篇小说周玉章。1950年在三联书店出版长篇小说《平原烈火》。1958年,创作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新时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树明和莺花、《望日莲》和中篇小说《冷暖灾星》。另有三部剧本拍摄成电影,即新兵马强、《望日莲》、乡亲们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及同名电影1980年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1997—2000年);长篇小说《平原烈火》被译成日、捷克、英、蒙等多种文字。
作家佚名简介
[作品]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本书献给不愿意根据名声和舆论去评判一位重要思想家的人们。 ................... ★ 读懂尼采,从这一本开始。 天才的命运是一再地被误解,以及一再地被重新发现 。 ★ 周国平致敬尼采的...
[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1998年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一个爱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父亲,甚至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
[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wnbln
无名氏(1917年—2002年),本名卜宁、卜宝南,又名卜乃夫,当代小说家。香港著名报人卜少夫之弟。原籍江苏扬州,出生于南京。无名氏中学未毕业就只身去北京,旁听于北京大学。自学成名。20世纪三十年代即从事写作。抗战时做过记者和教育部职员。1917年1月1日出生于南京下关天保里一幢石屋门房子里,祖父卜庭柱原为山东滕县人,走江湖卖大布为生,中年定居江苏扬州北郊方家巷镇,置田一百余亩。其父原名卜世良,后改名卜善夫,自学中医有成,在镇江、南京一带行医,曾列南京中医考试第一名,颇负医名。母卢淑贞,扬州北郊黄钰桥镇人氏。无名氏原本兄弟六人,无名氏排行第四。大哥、三哥、五弟早夭,二哥卜宝源,后改名卜少夫,1937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新闻科。曾任中央日报总编辑,后创办和主编香港新闻天地;六弟卜宝椿,后改名卜幼夫,是台湾展望杂志创办人。1940年去西安独居华山一年。1944年去重庆,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后隐居杭州,从事写作
中文名
卜宁 卜宝南 卜乃夫
别名
无名氏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南京
快速
导航
代表著作
原贴:佚名简介
momochichi
宗璞
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著名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计划中尚有两征记、北归记,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真是受益又享受。还有紫藤萝瀑布
主要作品:
《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野葫芦引:《东藏记》、《南渡记》、两征记、北归记,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紫藤萝瀑布
宗璞的人生之路和校园情结(侯宇燕)
宗璞走过的是怎样的一条人生之路呢?翻开作家的履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与其作品中那股淡雅韵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香之气。宗璞的经历,与大多数作家不同。她不像师陀、田涛等老一辈作家,是从中国的底层社会一步步艰难地爬到了知识的殿堂;她也不像巴金、谢冰莹,从旧的地主家庭中游离出来,流入城市,形成瞿秋白所说的一代“薄海民(bohemian);她更不像新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知青出身的作家,在自己的青年甚至少年时代就离开书本,离开家人,在贫穷、愚昧与困惑中探索人生的价值。甚至生长于“文革”之后的一代年轻人,也很少有像她这样得天独厚的学养根基。她是一株冰清玉洁的兰花,有幸在远离贫困与肮脏的净土中发芽,成长,就象夏洛蒂所言,拥有一个“没有污点的,饮之不尽,令人神清气爽的清泉”般的纯净记忆。她的生活环境,基本上限于高等学府和高等学术研究机构,由于自小在和谐淳厚文雅的学术气氛中得到熏陶,因而奠定了一生的做人与做文准则。她确实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童年时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宗璞的作品中总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大家之气,冲和之态,甚至一种率真洁白的“学生腔”的原因所在吧。
宗璞童年所生活的大学校园中,教授的生活条件是极其优越的,绝无今日“脑体倒挂”之虞。生活的舒裕与地位的高贵,使得钻研学业的教授们能比较专心于书本的研究(当然抗战开始后又有了不同),他们的子弟也能在一个相对单纯、明净的天地中获得比同龄孩子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文化滋养。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得他们过分地单纯,书卷气过于浓厚,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则免不了要经受更多的磨难与挫折。我手头正好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不妨拿来,随便撷取几段,为宗璞笔下的清远世界作一个更详尽的注脚。宗璞的同辈人,著名文史专家虞振镛的女儿,西南联大1943年学生虞佩曹在水木清华——童年的回忆中曾饱含深情地描写了清华校园在自己童年眼中的平静与清雅,以及清华人文景观的优越与独特。她说“那时清华只有附小(即冯友兰提到的宗璞就读的成志小学)及附设的幼稚园。马约翰是我们的校长。……后来由蔡顺理夫人教,她本人也是留美学生。”在这样条件下成长的孩子,的确有常人不及之处。而当时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水木清华的工字厅……里面典雅、阴凉,有一股楠木香味,单身教授吴宓、叶企孙先生曾在里面有过住所。”“我们住的南院是一个四周由房屋围绕着的大院……西式住宅一号是赵元任先生家……”。这种耳濡目染的文化气韵,在一点一滴中已深深地渗入了孩子们的灵魂之中。宗璞《南渡记》中所写的方壶小院,不就是这种充满清远文化气息的精英荟萃之地吗?法国现代派女作家纳塔丽·萨马特说:“文学所描写的,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每个作家所向往的——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作品中的生活、人物可以虚构,然而意境却总是忠诚地反映出一个具有敏感禀赋的作者童年时对周围景物的特殊感觉以及这种感受对其终生造成的影响。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这种非过来人不能写出亦不能读出的爱,正是宗璞“校园情结”的真谛所在。
(这方园地中的冯家山水,《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
宗璞的书房(名人书斋)
永远的大家闺秀。凡是见过著名女作家宗璞的人,都会这样觉得,无论初识还是熟知。
4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院三松堂。如想象中,房间高阔,虽无奢华,却更古雅。
77岁的女作家一头华发益显慈心睿智,一身便装不掩满腹诗书。记者随女作家走木地板,穿细走廊,墙边书橱中装满各类书籍。书房不大,北面书柜中,多是女作家自己写的书;西面放电脑桌;南窗微微开着,可见窗外的丁香已绿,写字台上的传真机,不时响起;东面墙上挂着先父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为爱女录写的对联: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宗璞老师落坐在电脑桌旁平时写作的转椅上。“虽然现在身体不好,但我很努力。”女作家平静地说。原来老人几次手术后视力下降,每天上午写作都是口述,要靠别人帮忙打字,现在帮忙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四年级女生。
记者得知,宗璞老师正在抓紧野葫芦引4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三部西征记的写作,前两部《南渡记》《东藏记》已分别于1988年、2001年出版。野葫芦引是写抗日战争期间北校南迁全过程中前辈学人的风貌,尤其是写在民族危亡的大关节上知识分子的操守。“我要把那段历史真实地留下来。”女作家平静的语调透出一种坚定。
-----------------------------------------------------------------------------------------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前紫色的光辉和前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词语解释:
终极:最后,最终 。
迸溅:向四外溅 。
凝望:目不转睛的看,注目远望。
伶仃:(1)孤单,没有依靠 。(2)瘦弱 。
稀零: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比喻美酒。
蝶围蝶阵 :这里形容蝴蝶蜜蜂数量的很多。
望采纳
谢谢
原贴:作家宗璞的简介
菠萝菠萝蜜
亲,
(一)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二) 佚名周明春,笔名:佚名。“佚名”的意思就是“隐秘无意”的意思。以“无名无姓”命名自己的笔名周明春,四川省九龙县人,2008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再见,最后一屡春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以佚名为自称陆续在各大刊报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摘要】
佚名是谁?【提问】
原贴:佚名是谁
ylanjing
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等等
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着,也算是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想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是开始恍然大悟……
我们的神话就在那一时刻被打破,我们沉默了许久,怀疑了许久……
知道了,就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我们有了“佚名”这个朋友,他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在很多方面他都会一鸣惊人……
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
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
原贴:佚名是谁
wangdongmei
佚名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名字,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把“佚名”当成作者、作家、一个人,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很多的作品,流传下来,但是原作者到底是谁,已经无法考证查找了,就用“佚名”代替了。
原贴:佚名是谁
李歪歪
佚名 - 无名,未知作者姓名 (一)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二) 佚名周明春,笔名:佚名。“佚名”的意思就是“隐秘无意”的意思。以“无名无姓”命名自己的笔名周明春,四川省九龙县人,2008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再见,最后一屡春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以佚名为自称陆续在各大刊报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
原贴:作家佚名的个人资料
几孤风月
1、《稻草人》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2、叶圣陶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中国最早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3、《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1958年创作的童话;其故事情节为:王葆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可以不费力气得到一切;
一天他的愿望实现了,心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和同学下棋想吃掉对方棋子,棋子马上就飞到他嘴里;
他的宝贝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痛苦,他毅然把这个宝贝抛弃,“轰“的一声后,原来这却是自己做的梦,他从此改正了缺点,认真学习,做一个好学生。
4、张天翼
张天翼(1906年9月26日—1985年4月28日),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中国当代作家。
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
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5、《小贝流浪记》
《小贝流浪记》又名猫咪小贝,是由当代儿童文学家孙幼军作,选自中国优秀童话选。该书为“孙幼军经典童话系列”之一,是一部中篇童话集。
全书由《小贝流浪记》《吉吉变熊猫的故事》小狼请客和《冰小鸭的春天》四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均独立成篇。
《小贝流浪记》动画片由曹小卉执导,于1999年1月1日上映。故事讲述一只小猫意外离开了猫妈妈,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
6、孙幼军
孙幼军(1933年5月——2015年8月6日),男,出生于哈尔滨。1954年考入北京俄专二部,1955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60年毕业分配到外交学院执教。孙幼军被誉为“一代童话大师”,是著名童话作家、中国首位安徒生奖提名者。
2015年8月6日10时41分,孙幼军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去世,享年82岁。
鸿笺小字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行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原贴:文学常识作家简介
赤脚大仙
周明春,笔名:佚名。四川省九龙县人,2009年参加中国教育部“现当代中国教育学术论文”获全国二等奖,其次个人学术论文论中国当代教育获中国教育部一等奖,2008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再见,最后一屡春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后陆续在各大刊报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2010年他参加四川省作家协会,从2010年12月起,即为西部散文作家协会,后为西部散文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二级作家职称。
2009年11月,中篇小说《清风物语》获得“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小说再见,最后一屡春风、妈妈分获2008。200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再见,最后一屡春风到妈妈,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摘要】
佚名的个人简历【提问】
原贴:佚名简介
乐游慢游
无名氏
佚
yì
(1)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
同本义 [recluse;hermit]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ranks]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5)
不当行为;过失 [faul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佚
yì
(1)
散失 [be los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2)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3)
弃用;逃亡 [be discarded;escape]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佚
yì
(1)
放荡;放纵 [dissolute]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easy]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苏轼教战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5)
美丽 [beautiful]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洪《长生殿》
(6)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佚1
yì ㄧˋ
(1)
同“逸”②③。
(2)
放荡:淫~。~游。
(3)
美:~女。
(4)
姓。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佚2
dié ㄉㄧㄝˊ
古同“迭”,轮流,更替。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原贴:佚名是谁?
美小娈超无敌
佚名
[编辑本段]佚名注释:
无名氏
佚
yì
(1)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 同本义 [recluse;hermit]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ranks]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5) 不当行为;过失 [faul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佚
yì
(1) 散失 [be los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2)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3) 弃用;逃亡 [be discarded;escape]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佚
yì
(1) 放荡;放纵 [dissolute]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easy]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苏轼教战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5) 美丽 [beautiful]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洪《长生殿》
(6)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佚1
yì ㄧˋ
(1) 同“逸”。
(2) 放荡:淫~。~游。
(3) 美:~女。
(4) 姓。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佚2
dié ㄉㄧㄝˊ
古同“迭”,轮流,更替。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编辑本段]关于“佚名”:
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等等
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着,也算是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像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时开始恍然大悟……
我们的神话就在那一时刻被打破,我们沉默了许久,怀疑了许久……
知道了,就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我们有了“佚名”这个朋友,他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在很多方面他都会一鸣惊人……
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
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
佚名就是没有名,也就是无名氏。
原贴:佚名是谁
芃.北京
周明春,笔名:佚名。四川省九龙县人,2009年参加中国教育部“现当代中国教育学术论文”获全国二等奖,其次个人学术论文论中国当代教育获中国教育部一等奖,2008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再见,最后一屡春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后陆续在各大刊报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2010年他参加四川省作家协会,从2010年12月起,即为西部散文作家协会,后为西部散文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二级作家职称。2009年11月,中篇小说《清风物语》获得“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小说再见,最后一屡春风、妈妈分获2008.200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再见,最后一屡春风到妈妈,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这就是我》以一种独立不羁 ,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他那种具有燃烧性和震撼力的新语言和新思想,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
我心飞翔
佚名(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陈小明、陈大文,常见于香港影视。
佚同”逸”,有失散,失传的意思。
佚名是用于代替只那些不知道名字的人的词。有些人写了篇文章,没留下名字,那我们可以说这文章的作者是佚名.或者有篇文章是很久以前的人写的,但不知是谁,也可以用佚名代替。
扩展资料:
1.无名,未知作者姓名无名,未知作者姓名。
2.英、德2011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电影英、德2011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电影。
3.新疆和田籽料饰物。
(一)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
(二) 佚名周明春,笔名:佚名。“佚名”的意思就是“隐秘无意”的意思。以“无名无姓”命名自己的笔名
(三)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
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想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是开始恍然大悟。
参考资料:
原贴:作家佚名的个人资料
GY-Alice
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等等
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着,也算是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像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时开始恍然大悟……
我们的神话就在那一时刻被打破,我们沉默了许久,怀疑了许久……
知道了,就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我们有了“佚名”这个朋友,他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在很多方面他都会一鸣惊人……
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
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
佚名就是没有名,也就是无名氏。
但是,正是“佚名”被我们认为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一个“神”,一个“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的作家。这样认为的人越多,“佚名”便不再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这个意思了。是一个作家的笔名,一个博学的作家,看所有标着“佚名”的文章,你会发现,“佚名”是一名政治家、经济学家、教育家、医学家、社会学家,更多的是心理学家、哲学家,他关于生活情感的文章更是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团体,有无数个人在不断完善着“佚名”,使他是个完美的“人”。
原贴:佚名是谁
danielleli
1、沈复(1763—约1807)
字三白,江苏苏州人。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土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2、张晓风
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原贴:作家简介
angieywang
金庸,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并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武侠小说,作品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
原贴:武侠小说作家简介
游刃
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1]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等等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着,也算是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学习的榜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像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时开始恍然大悟……我们的神话就在那一时刻被打破,我们沉默了许久,怀疑了许久……知道了,就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我们有了“佚名”这个朋友,他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在很多方面他都会一鸣惊人……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佚名就是没有名,也就是无名氏。但是,正是“佚名”被我们认为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一个“神”,一个“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的作家。这样认为的人越多,“佚名”便不再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这个意思了。是一个作家的笔名,一个博学的作家,看所有标着“佚名”的文章,你会发现,“佚名”是一名政治家、经济学家、教育家、医学家、社会学家,更多的是心理学家、哲学家,他关于生活情感的文章更是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团体,有无数个人在不断完善
着“佚名”,使他是个完美的“人”。
????????????
原贴:佚名是谁?
嫣然
无名氏
佚
yì
(1)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 同本义 [recluse;hermit]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ranks]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5) 不当行为;过失 [faul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佚
yì
(1) 散失 [be los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2)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3) 弃用;逃亡 [be discarded;escape]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佚
yì
(1) 放荡;放纵 [dissolute]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easy]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苏轼教战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5) 美丽 [beautiful]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洪《长生殿》
(6)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佚1
yì ㄧˋ
(1) 同“逸”。
(2) 放荡:淫~。~游。
(3) 美:~女。
(4) 姓。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佚2
dié ㄉㄧㄝˊ
古同“迭”,轮流,更替。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编辑本段]关于“佚名”:
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等等
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着,也算是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像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时开始恍然大悟……
我们的神话就在那一时刻被打破,我们沉默了许久,怀疑了许久……
知道了,就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我们有了“佚名”这个朋友,他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在很多方面他都会一鸣惊人……
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
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
佚名就是没有名,也就是无名氏。
原贴:佚名是谁?
泠泠蛇
佚名注释:
无名氏
佚
yì
(1)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
同本义 [recluse;hermit]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ranks]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5)
不当行为;过失 [faul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佚
yì
(1)
散失 [be los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2)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3)
弃用;逃亡 [be discarded;escape]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佚
yì
(1)
放荡;放纵 [dissolute]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easy]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苏轼教战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5)
美丽 [beautiful]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洪《长生殿》
(6)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佚1
yì ㄧˋ
(1)
同“逸”。
(2)
放荡:淫~。~游。
(3)
美:~女。
(4)
姓。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佚2
dié ㄉㄧㄝˊ
古同“迭”,轮流,更替。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关于“佚名”:
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等等
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着,也算是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想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是开始恍然大悟……
我们的神话就在那一时刻被打破,我们沉默了许久,怀疑了许久……
知道了,就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我们有了“佚名”这个朋友,他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在很多方面他都会一鸣惊人……
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
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
原贴:佚名是谁
GZSS
【词目】:佚名
【拼音】:yì míng
【近义】:匿名无名氏
佚名是什么意思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简单来说,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
错误的认识:佚名是谁?
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把“佚名”当成作者、作家、一个人,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很多的作品,流传下来,但是原作者到底是谁,已经无法考证查找了,就用“佚名”代替了。 佚同”逸”.逸有失散,失传的意思. 佚名是用于代替只那些不知道名字的人的词.有些人写了篇文章,没留下名字,那我们可以说这文章的作者是佚名.或者有篇文章是很久以前的人写的,但不知是谁,也可以用佚名代替。
有关佚名的书籍列举
《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前人认为出于禹、伯益之手,经西汉刘向、刘歆校书,才形成现在的书籍。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考证,普遍认为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写的。
《英烈传》: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等,章回体小说,全书分为十卷。共八十回,关于作者,旧有郭勋(郭英的后裔)和徐渭两种说法,但据赵景深等学者考证,此两种说法都属假托,因此暂只能称作者为明代无名氏。
原贴:佚名是什么性别?
小伙儿-大麦-老爷们
“佚名”的意思就是“无名”的意思。很多的作品,流传下来,但是原作者到底是谁,已经无法考证查找了,就用“佚名”代替了。
佚同”逸”.逸有失散,失传的意思.
佚名是用于代替只那些不知道名字的人的词.有些人写了篇文章,没留下名字,那我们可以说这文章的作者是佚名.或者有篇文章是很久以前的人写的,但不知是谁,也可以用佚名代替。
原贴:佚名是谁
millie
佚名就是没有名,也就是无名氏, 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
佚同”逸”,逸有失散,失传的意思。
佚名是用于代替只那些不知道名字的人的词.有些人写了篇文章,没留下名字,那我们可以说这文章的作者是佚名.或者有篇文章是很久以前的人写的,但不知是谁,也可以用佚名代替。
扩展资料:
佚名一词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
另外,陈小明、陈大文,常见于香港影视。
参考资料:
原贴:佚名是谁
星星做梦
佚名即为无名氏。
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扩展资料:
一、由来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
二、引证释义
指姓名不可考的人。
2、现代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人们大抵已经知道,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
2、梁代萧统(501-531)编《文选》 (中华书局1977年版)。行行重行行为无名氏所写。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佚名是谁
暮紫筱蝶125
佚名(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都读过很多书籍刊物,相信有很多人都读过“作家佚名”的文章,都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和网站论坛上都能看到他的大名“佚名”,一时间觉得“佚名”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在大家心里,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也算是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至少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有了“佚名”这些美好的文章,我们净化了心灵,也许让大家永远都记住了儿时的那个作家“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和太多太多的憧憬。
随着我们年龄的不断增长,阅历逐渐的丰富,我们渐渐地才发现“佚名”这个名字,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人,他更像是一个神。后来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佚名就是无名氏的意思,顾名思义,“佚名”便是失去了名字”。
但是!佚名并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因为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署名为“佚名”。
原贴:佚名是谁?佚名是作者吗?
Dasiy_T
无名氏
佚
yì
(1)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 同本义 [recluse;hermit]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ranks]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5) 不当行为;过失 [faul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佚
yì
(1) 散失 [be los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2)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3) 弃用;逃亡 [be discarded;escape]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佚
yì
(1) 放荡;放纵 [dissolute]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easy]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苏轼教战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5) 美丽 [beautiful]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洪《长生殿》
(6)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佚1
yì ㄧˋ
(1) 同“逸”。
(2) 放荡:淫~。~游。
(3) 美:~女。
(4) 姓。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佚2
dié ㄉㄧㄝˊ
古同“迭”,轮流,更替。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编辑本段]关于“佚名”:
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等等
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着,也算是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像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时开始恍然大悟……
我们的神话就在那一时刻被打破,我们沉默了许久,怀疑了许久……
知道了,就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我们有了“佚名”这个朋友,他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在很多方面他都会一鸣惊人……
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
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
佚名就是没有名,也就是无名氏。
但是,正是“佚名”被我们认为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一个“神”,一个“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的作家。这样认为的人越多,“佚名”便不再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这个意思了。是一个作家的笔名,一个博学的作家,看所有标着“佚名”的文章,你会发现,“佚名”是一名政治家、经济学家、教育家、医学家、社会学家,更多的是心理学家、哲学家,他关于生活情感的文章更是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团体,有无数个人在不断完善着“佚名”,使他是个完美的“人”。
原贴:佚名是谁
yeats7
亲,
(一)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二) 佚名周明春,笔名:佚名。“佚名”的意思就是“隐秘无意”的意思。以“无名无姓”命名自己的笔名周明春,四川省九龙县人,2008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再见,最后一屡春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以佚名为自称陆续在各大刊报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摘要】
佚名是谁?【提问】
原贴:佚名是谁?佚名是作者吗?
shehui11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等。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宗璞的作品特点: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
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和紫藤萝瀑布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散文,真是受益又享受。
宗璞对创作情有独钟,她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
原贴:作家宗璞的简介
一路向南
原贴:作家宗璞的简介
乏善可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一天,爸爸给我一篇从网络下载的、署名“佚名”的小学生作文。随后,我打开电脑玩游戏,发现一个游戏的制作者又是佚名。我想:这个佚名真厉害!不但文章写得美,而且还是个电脑专家呢!
后来,我翻开词典一查,原来这佚名是不知道是谁的意思,不是专指某一个人。
真相大白了!朋友,您知道了吗?编者的话
“?”这一定是使很多同学都十分:困惑的一个问题。今天, 陈钊猷同学通过作文的方式向你作了解爷。
小作者开始以为“佚名”是一个人,所以“他”在不同领域的出现使人疑团重重,一个又一个的悬念也吸引着读者读下去的兴趣。最后通过查字典才。找到了答案,使人豁然开朗,让我们既读了好作文又增长了知识。
生活中其实有许多题材可写,只要你细心地观察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就能找到生动、鲜活的作文素材。
原贴:佚名是谁
回忆牢
佚名就是没有名,也就是无名氏, 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
佚同”逸”,逸有失散,失传的意思。
佚名是用于代替只那些不知道名字的人的词.有些人写了篇文章,没留下名字,那我们可以说这文章的作者是佚名,或者有篇文章是很久以前的人写的,但不知是谁,也可以用佚名代替。
扩展资料:
在某些情况下,署名文章并非真由署名作者亲自所写,而是由他人(一般是秘书、家或学者等与署名人有一定关系的作者)代笔,最后以署名人身份发表,但是在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价值体系上,基本上能够代表署名人本人或是其背后的利益团体的观点。
“署名文章”是报纸行业特有的名词,指报纸上这篇文章的观点是由署名的人自己负责,即文责自负。而没有署名的文章就是代表了报纸自己的观点。新华社有时也会发出“署名文章”。
原贴:佚名是谁?
etjingjun
宗璞
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著名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计划中尚有两征记、北归记,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真是受益又享受。还有紫藤萝瀑布
主要作品:
《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野葫芦引:《东藏记》、《南渡记》、两征记、北归记,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紫藤萝瀑布
宗璞的人生之路和校园情结(侯宇燕)
宗璞走过的是怎样的一条人生之路呢?翻开作家的履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与其作品中那股淡雅韵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香之气。宗璞的经历,与大多数作家不同。她不像师陀、田涛等老一辈作家,是从中国的底层社会一步步艰难地爬到了知识的殿堂;她也不像巴金、谢冰莹,从旧的地主家庭中游离出来,流入城市,形成瞿秋白所说的一代“薄海民(bohemian);她更不像新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知青出身的作家,在自己的青年甚至少年时代就离开书本,离开家人,在贫穷、愚昧与困惑中探索人生的价值。甚至生长于“文革”之后的一代年轻人,也很少有像她这样得天独厚的学养根基。她是一株冰清玉洁的兰花,有幸在远离贫困与肮脏的净土中发芽,成长,就象夏洛蒂所言,拥有一个“没有污点的,饮之不尽,令人神清气爽的清泉”般的纯净记忆。她的生活环境,基本上限于高等学府和高等学术研究机构,由于自小在和谐淳厚文雅的学术气氛中得到熏陶,因而奠定了一生的做人与做文准则。她确实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童年时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宗璞的作品中总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大家之气,冲和之态,甚至一种率真洁白的“学生腔”的原因所在吧。
宗璞童年所生活的大学校园中,教授的生活条件是极其优越的,绝无今日“脑体倒挂”之虞。生活的舒裕与地位的高贵,使得钻研学业的教授们能比较专心于书本的研究(当然抗战开始后又有了不同),他们的子弟也能在一个相对单纯、明净的天地中获得比同龄孩子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文化滋养。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得他们过分地单纯,书卷气过于浓厚,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则免不了要经受更多的磨难与挫折。我手头正好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不妨拿来,随便撷取几段,为宗璞笔下的清远世界作一个更详尽的注脚。宗璞的同辈人,著名文史专家虞振镛的女儿,西南联大1943年学生虞佩曹在水木清华——童年的回忆中曾饱含深情地描写了清华校园在自己童年眼中的平静与清雅,以及清华人文景观的优越与独特。她说“那时清华只有附小(即冯友兰提到的宗璞就读的成志小学)及附设的幼稚园。马约翰是我们的校长。……后来由蔡顺理夫人教,她本人也是留美学生。”在这样条件下成长的孩子,的确有常人不及之处。而当时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水木清华的工字厅……里面典雅、阴凉,有一股楠木香味,单身教授吴宓、叶企孙先生曾在里面有过住所。”“我们住的南院是一个四周由房屋围绕着的大院……西式住宅一号是赵元任先生家……”。这种耳濡目染的文化气韵,在一点一滴中已深深地渗入了孩子们的灵魂之中。宗璞《南渡记》中所写的方壶小院,不就是这种充满清远文化气息的精英荟萃之地吗?法国现代派女作家纳塔丽·萨马特说:“文学所描写的,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每个作家所向往的——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作品中的生活、人物可以虚构,然而意境却总是忠诚地反映出一个具有敏感禀赋的作者童年时对周围景物的特殊感觉以及这种感受对其终生造成的影响。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这种非过来人不能写出亦不能读出的爱,正是宗璞“校园情结”的真谛所在。
(这方园地中的冯家山水,《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
宗璞的书房(名人书斋)
永远的大家闺秀。凡是见过著名女作家宗璞的人,都会这样觉得,无论初识还是熟知。
4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院三松堂。如想象中,房间高阔,虽无奢华,却更古雅。
77岁的女作家一头华发益显慈心睿智,一身便装不掩满腹诗书。记者随女作家走木地板,穿细走廊,墙边书橱中装满各类书籍。书房不大,北面书柜中,多是女作家自己写的书;西面放电脑桌;南窗微微开着,可见窗外的丁香已绿,写字台上的传真机,不时响起;东面墙上挂着先父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为爱女录写的对联: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宗璞老师落坐在电脑桌旁平时写作的转椅上。“虽然现在身体不好,但我很努力。”女作家平静地说。原来老人几次手术后视力下降,每天上午写作都是口述,要靠别人帮忙打字,现在帮忙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四年级女生。
记者得知,宗璞老师正在抓紧野葫芦引4部长篇小说中的第三部西征记的写作,前两部《南渡记》《东藏记》已分别于1988年、2001年出版。野葫芦引是写抗日战争期间北校南迁全过程中前辈学人的风貌,尤其是写在民族危亡的大关节上知识分子的操守。“我要把那段历史真实地留下来。”女作家平静的语调透出一种坚定。
-----------------------------------------------------------------------------------------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前紫色的光辉和前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词语解释:
终极:最后,最终 。
迸溅:向四外溅 。
凝望:目不转睛的看,注目远望。
伶仃:(1)孤单,没有依靠 。(2)瘦弱 。
稀零: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比喻美酒。
蝶围蝶阵 :这里形容蝴蝶蜜蜂数量的很多。
原贴:作家宗璞的简介
HolaSandra
王家新,中国当代著名诗人,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市。曾下乡当知青三年。1978年初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从事教师、编辑等职。1992年--1994年间旅英。现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杏林子,本名刘侠,民国31年二月二十八日生〈1942-2003〉,陜西省扶风县
杏林镇人.写作风格:文笔温柔感性,字里行间显露不怨天尤人,也不向命
运低头的坚毅.近年来更以理性坚定的思维突破层层障碍,为弱势团体争取
一席空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奥斯特洛夫斯基,H·(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沈复(1763~?)
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
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1931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城。1948年在成都读中学时,开始写作。在成都西方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诗歌、短篇小说等,加入本地中学生组织的青年文艺社和麦穗文艺社。1950年在川西日报副刊上发表一些诗歌和短篇小说,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绍到川西日报副刊任编辑和见习记者。其间与人合写中篇小说牛角湾。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调四川省文联工作,先后任创作员和《星星诗刊》编委。195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1955年在西南文艺上发表寄黄河等优秀诗篇,受到好评。1956年出席全国青年创作会议,进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窗》(中国青年出版社),诗歌集农村夜曲(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诗集《告别火星》(作家出版社),发表组诗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一期),作品以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为赋,抒发爱憎之情,寓意颇深。但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在省文联工作。1966年5月,被迫回家乡做锯木工谋生,历十二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作。复出后发表了不少诗作,故园六咏荣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奖。现任《星星》诗刊编辑。
作家简介: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张晓风专辑*代表作: 科幻短篇:潘渡娜*
散文: 《步下红毯之后》
毕 璞
【简介】
毕璞,是周素珊女士使用了四十年的笔名。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肄业。卅八年来台后,曾任大华晚报及徵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主编,公论报副刊主编,妇友月刊总编辑等职,现已退休专心从事创作。
毕璞的笔龄将届五十年,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毕璞的笔路甚广,她写散文、小说、儿童故事、杂文、评论、传记,也翻译过英美的文学作品。不过近年她已减少产量,只写散文和短篇小说。
毕璞作品产量虽多,但是她一向只为兴趣以及有所感而写,「以我笔写我心」是她的写作信条。她的文章清新雅丽,在平淡中蕴含著哲理,言之有物,非一般花拳绣腿者可比。毕璞已出版的著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心灯集」、「秋夜宴」、「绿萍姊妹」、「无言歌」、「清音」、「春花与春树」、「明日又天涯」、「毕璞自选集」、「老树春深更著花」、「有情世界」等39种。她一篇早期的散文「第一次真好」,曾选入国中国文课本中。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朱自清(1898-1948)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朱则余,号菊坡,原籍绍兴,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姓朱。祖母吴氏。父亲名鸿钧,号小坡,母亲周氏。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原贴:作家简介
福妞42
亲,
(一) 佚名不是没有姓名的人,而是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二) 佚名周明春,笔名:佚名。“佚名”的意思就是“隐秘无意”的意思。以“无名无姓”命名自己的笔名周明春,四川省九龙县人,2008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再见,最后一屡春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以佚名为自称陆续在各大刊报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摘要】
佚名是谁?【提问】
原贴:佚名是谁?
買埋
……
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等等
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着,也算是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像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时开始恍然大悟……
我们的神话就在那一时刻被打破,我们沉默了许久,怀疑了许久……
知道了,就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我们有了“佚名”这个朋友,他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在很多方面他都会一鸣惊人……
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
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
佚名就是没有名,也就是无名氏。
但是,正是“佚名”被我们认为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一个“神”,一个“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的作家。这样认为的人越多,“佚名”便不再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这个意思了。是一个作家的笔名,一个博学的作家,看所有标着“佚名”的文章,你会发现,“佚名”是一名政治家、经济学家、教育家、医学家、社会学家,更多的是心理学家、哲学家,他关于生活情感的文章更是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团体,有无数个人在不断完善着“佚名”,使他是个完美的“人”。
原贴:佚名是谁
隊長☭
佚名
[编辑本段]佚名注释:
无名氏
佚
yì
(1)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 同本义 [recluse;hermit]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又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4) 行列,通佾 [ranks]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5) 不当行为;过失 [faul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佚
yì
(1) 散失 [be lost]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传:“佚,失也。”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2) 又如: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3) 弃用;逃亡 [be discarded;escape]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
其佚获奈何?――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4) 又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佚
yì
(1) 放荡;放纵 [dissolute]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男女淫佚。――《汉书》
(2) 又如: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3) 通“逸”。安逸 [easy]
佚,乐也。――广雅
骨体肤理好愉佚。――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
乐佚游。――论语·季氏
舍佚而为劳。――荀子·尧问
安于佚乐。――宋·苏轼教战守
(4) 又如: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5) 美丽 [beautiful]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洪《长生殿》
(6) 又如:佚女(美丽的女子)
佚1
yì ㄧˋ
(1) 同“逸”。
(2) 放荡:淫~。~游。
(3) 美:~女。
(4) 姓。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佚2
dié ㄉㄧㄝˊ
古同“迭”,轮流,更替。
郑码:NMOD,U:4F5A,GBK:D8FD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31134
[编辑本段]关于“佚名”:
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等等
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着,也算是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像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时开始恍然大悟……
我们的神话就在那一时刻被打破,我们沉默了许久,怀疑了许久……
知道了,就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我们有了“佚名”这个朋友,他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在很多方面他都会一鸣惊人……
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
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
佚名就是没有名,也就是无名氏。
原贴:佚名是谁?
桃尔卡
(1)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2)契可夫
十世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3)欧.亨利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这3位是世界三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原贴:著名短篇小说作家的简介
诸葛无量
佚名(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有的时候,是由于各种原因,作者没有署名,或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作者的真实姓名查无根据,或者根本就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也有的是由于集体创作或是劳动人民从很久远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的作者就被标作“佚名”。
所以,佚名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人的名字。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谢谢!
原贴:佚名是谁?
kuhaiyouyou
佚名解释:身份不明或尚未了解姓名的人,亦称无名氏。
拼音:yì míng,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扩展资料
中国文学中的“佚名”作品,其实诗三百基本上都是“佚名”的,孔夫子不过是起到编辑的作用,除非我们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两三千年前去看看,否则没人知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底是哪个小子唱出来的?
还有山海经等先秦上古文献,汉六朝的乐府,唐的许多传奇,宋元的诸多话本,到了明清各种不署名的或者无法考证署名的演义小说更是多不胜举(其中更有许多禁书)。那么多“佚名”构成的作品,足够写成中国文学史的半壁江山了。
这位“佚名”先生不但精通古代汉语,而且还拥有世界各国的多重国籍——西方文学也同样如此,姑且不论希腊北欧的神话,欧洲中世纪的四大史诗:尼伯龙根的指环、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机,全都是“佚名”先生的杰作。
原贴:佚名是谁?
Crazyaimee
徐光耀,生于1925年2月,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5年起,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1947年在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插班学习八个月。1950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年初毕业,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3年至1956年曾带军职以作家身份回故乡搞初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写成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和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小说曾被译成英、印、地、蒙萨、德、泰、阿拉伯、朝、塞尔维亚等文字,电影《小兵张嘎》出色地塑造了一个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爱国少年张嘎子的人物形象,深受影视界内外的好评,影片公映后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1959年后,在保定市文联工作,1981年调河北省文联,1983年至1986年任党组书记,是中国文联第四、五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出版的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短篇小说集树明和莺花、《望日莲》和小说集徐光耀小说选等作品。他崇尚生活本身的质朴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平原烈火》被译成日、捷克、英、蒙等文字。近年来,他还从事编剧工作。(详细资料)
原贴:作家简介
Z小贤
佚名
佚名就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等等
编辑本段关于“佚名”:
有些人认为“佚名”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对他尊崇倍至,在任何杂志、书刊、网站上都能看到“佚名”的大名,真是伟大的作家。
如果一直就这样认为着,也算是有一个精神领袖,可以引领自己在文学路上前行,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个学习的榜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佚名”越来越不像一个人,而像一个神,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开始思考,开始怀疑,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佚名”就是作者姓名亡逸或隐匿姓名的人,这时开始恍然大悟……
我们的神话就在那一时刻被打破,我们沉默了许久,怀疑了许久……
知道了,就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我们有了“佚名”这个朋友,他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在很多方面他都会一鸣惊人……
有了“佚名”这个无所不能的朋友,我们有了美好的文字,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抚慰了哀伤,我们有了热爱家园守护和平的梦,我们有了……
让我永远都记住儿时的那个“佚名”,因为他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梦想,太多太多的憧憬……
佚名就是没有名,也就是无名氏。
但是,正是“佚名”被我们认为是一个“作家,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作家”,一个“神”,一个“就在我们身边,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了他都是佼佼者”的作家。这样认为的人越多,“佚名”便不再是“指作者是匿名发表,或是无法知道作者是谁”这个意思了。是一个作家的笔名,一个博学的作家,看所有标着“佚名”的文章,你会发现,“佚名”是一名政治家、经济学家、教育家、医学家、社会学家,更多的是心理学家、哲学家,他关于生活情感的文章更是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团体,有无数个人在不断完善着“佚名”,使他是个完美的“人”。
原贴:佚名简介
·麦秆·
原贴:佚名叫什么名字
雪箬sharon
原贴:作家佚名的个人资料
懒惰牛
原贴:作家佚名的个人资料
丹丹aimelie
原贴:作家佚名的个人资料
lele
原贴:佚名是谁
站在岸上的鱼
原贴:佚名是谁
薄荷叶子
原贴:佚名是谁
彼岸花
原贴:佚名一作者
小猫猫不吃萝卜要减肥
原贴:佚名是一个作家吗?
heidi
原贴:佚名是一个作家吗?
yezhipeng
原贴:佚名是谁?佚名是作者吗?
回子zzhh
原贴:佚名是谁?佚名是作者吗?
苏索肥
原贴:佚名是谁?佚名是作者吗?
天花板上的小蚂蚁
原贴:佚名是谁?佚名是作者吗?
enigmaxp
原贴:佚名是谁?佚名是作者吗?
兜兜爱旅行
原贴:佚名的个人资料她是作家吗
Sun
原贴:佚名是谁?
kevin中派男人
原贴:佚名是谁?
蝶恋花(不闲聊)
原贴:佚名是谁?
wingsronan
原贴:佚名是谁?
skay
原贴:佚名是谁?
sunnyandbo
原贴:著名短篇小说作家的简介
海苔
周明春,笔名:佚名。四川省九龙县人,2009年参加中国教育部“现当代中国教育学术论文”获全国二等奖,其次个人学术论文论中国当代教育获中国教育部一等奖,2008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再见,最后一屡春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后陆续在各大刊报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2010年他参加四川省作家协会,从2010年12月起,即为西部散文作家协会,后为西部散文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二级作家职称。
2009年11月,中篇小说《清风物语》获得“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小说再见,最后一屡春风、妈妈分获2008。200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再见,最后一屡春风到妈妈,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这就是我》以一种独立不羁 ,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他那种具有燃烧性和震撼力的新语言和新思想,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
alwaystravel
原贴:作家宗璞的简介
Soar波波
原贴:作家宗璞的简介
bonjourchriss
原贴:作家宗璞的简介
19840903
原贴:作家宗璞的简介
蔣委員長-jason
卫斯理,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所篇写之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中的主角,小说以他第一人称叙述。据倪匡自己所说,他是乘车经过香港湾仔区大坑道时,望见了卫斯理村的门牌,因此得到主角名称的灵感。在《原振侠系列》中,卫斯理被称为“那位先生”。从1985年许冠杰主演的卫斯理传奇开始,近20年的时间里,倪匡的卫斯理小说系列被改编成近无数部电影电视,其中不少就直接冠名“卫斯理”。 倪匡,著名小说家。原名倪聪,字亦明。1957年到香港。作过工人、校对、编辑,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他写作面十分广阔,众体皆备,小说则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各种。写作速度也十分惊人,每小时可写八千字,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 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写《天龙八部》连载。倪匡先生的作品范围极广,包括武侠、科幻、奇情、侦探、神怪、推理、文艺等各类型的小说及杂文、散文评论、剧本等。
原贴:作家卫斯理简介?
小盈
原贴:作家简介
writetohai
原贴:作家简介
Smilence吧
原贴:作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