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有子夜,春蚕,霜叶红于二月花,蚀等等,而且这些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并且也得到了后世人们的赞颂。
茅盾长篇小说《子夜》的思想意义(难度5)
不消停的耗子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茅盾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腐蚀》 、《虹》、《锻炼》、《霜叶红似二月花》、《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多角关系
小飞飞啊飞
小说的核心在于塑造人物,每一部成功的小说都塑造出了一个个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人物。虽然说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能反映相同的主旨,但限于篇幅的差别,短篇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上却是存在劣势的。
我国古代小说有四大名著,这四本书无一不是长篇。而我们所说的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等等也几乎都是长篇。这并不是说短篇小说就没有优秀的作品,而是短篇小说限于篇幅虽然也能刻画出人物的形象,但往往不够全面与丰满。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塑造了众多形象丰满的人物。我们知道的很多三国著名故事,其实单独提出来,便可以作为一个短篇小说。比如”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故事可以看成一部短篇小说,其突出的表现了诸葛亮在面对周瑜刁难的时候,顾全大局以其大智慧化解危机的故事。草船借箭很精彩,但限于篇幅,很难完整的描绘出诸葛亮这个人来。所以单以此而论,肯定无法与整本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塑造相提并论的,虽然它们的主旨相同。
短篇小说的写作往往是选取社会生活之中的一个片段,并将其加以放大,达到直击人心的效果。类似我们熟悉的比如《变色龙》、《项链》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虽然可以直击人心,但限于篇幅的关系,表现得往往的不够全面。短篇小说就好比一则新闻报道,能够抓住事物的重点,带来大家最想看到的信息,直击要害。但除此之外也就没有了,因为新闻报道限于篇幅,也就只有那么的几分钟。
长篇小说却像是纪录片,同样一则新闻,它可以深挖新闻产生背后的背景,可以从第三方旁观者的角度了解事件的成因,可以细致的分析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杜绝类似情况的可能。主旨相同,但长篇小说的描绘更丰富,展现的人物性格与事件更完整,更能使人把握整件事的脉络,从而也更能吸引人与打动人心。
短篇小说就像是小品,而长偏小说就像是电影。两者可以表现同一个主旨,但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同样是神怪类小说,西游记与聊斋志异之间就有本质的区别,虽然聊斋志异同样拥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其根本是短篇小说的合集,里边任何一篇都不足以与西游记相提并论。而里边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有如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主旨相同,可以看成二者拥有同样的灵魂,而优秀的短篇小说是截取了灵魂之中最突出与精彩的一段展现了出来。但这并不表示长篇小说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长篇小说展现的不仅仅是灵魂最精彩的一段,还有这个人的骨骼血肉,这样才能像众人展现一个活生生人的全貌。当然在描绘多人与大场景的时候,长篇小说也有着短篇小说无法比拟的优势。
鸡公仔tiff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创作的长篇小说,原名夕阳。矛盾 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茅盾的小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见长。《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以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片断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茅盾近乎以写史的态度创作小说。《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原著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语言简洁,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生动。本书虽是简写本,仍可约略观赏到原著的艺术风貌。 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子夜》把这类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子夜》的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我走过的道路。 优秀小说家茅盾具有社会科学家的气质,擅长以严谨的理性思辨剖析社会现象,构建长篇巨制。《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人物的刻画,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史诗性的再现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阶级重压下的悲剧命运。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强大、自信、有抱负、有手腕;另一方面却软弱、空虚。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官僚不满;另一方面又敌视工农。节选片段中,细致地描写了他在走向失败过程中的挣扎与抵抗,表现了他外强中干、似强实弱的个性特征。
sherry生活的
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从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运用的词藻比较丰富。通俗易懂。
萧小肖
关注社会、人生,在作品中反映社会问题,,披露社会的阴暗,也是刘国芳作品立意深刻的重要原因。关注社会使刘国芳的微型小说具有时代感,他的小小说就像一把手术刀,将社会的病状剖开,展现给人们看,但他却没有道出治疗的方法,留下空白,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生的思考。在黑蝴蝶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有外遇,而抛妻弃子,但是几年后父亲因思念儿子最后经过多方打听,见到长大后的儿子,可是儿子不但认不出父亲,并把对父亲的思念转移到一个装在盒子里的黑蝴蝶上。作者通过作品揭露了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对爱情、家庭上喜新厌旧,始乱终弃,自私自利,不顾亲情,殊不知这种做法在孩子的心灵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StellaKan
引言:茅盾写过哪些杰出的长篇小说呢?下面一起来和小编了解一下吧!
一、茅盾
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二、《子夜》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三、后世影响
茅盾小说以不断创新的艺术形象,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纵观茅盾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除了上述已重点分析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形象的独创价值外,更突现出茅盾资本家形象塑造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茅盾对知识分子和农民形象的塑造,注重社会人的心理剖析和社会历史剖析的有机统一,在现代小说史人物刻画方面有所开拓。早期《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形象,从“传统”和“现代”的对比中,都达到了较高的典型性,为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确立了典范。
烽火
茅盾(1896-1981)原名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茅盾"是他创作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位医生,10岁是父亲去世,母亲是一位有知识,有远见的妇女,可以说她是茅盾的启蒙老师,191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同年8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管编译所工作从此步入文坛,1920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同时他也参与了的主编工作,并写了一大批文学论文,主张文学应该反映时代和社会,1982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他辟居日本,直到1930年回国与鲁迅并肩战斗,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文化部部长,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1年3月27日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奖励长篇小说的创作.
二创作:
(一)小说:
1.长篇小说:是矛盾的第一部作品,由三个系列中篇组成,它们分别是,,.创作于1927年9月-1928年6月.
2.创作于1929年4月-6月,是一部整体感侵强的显示主义作品.
3.原名,1933年发表,它标志着茅盾创作的一个高峰,是他的代表作.
(二)短篇小说:
,,,,,,
(三)散文:
茅盾的散文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他的散文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27年,大革命后,创作的一系列散文,包括,,,.
2.30年代,他创作的散文有,,,,.
3.40年代创作的散文有,.
旅途上的濸朤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造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作品:【长篇小说】:
《子夜》、《蚀》三部曲、《腐蚀》、《虹》、《锻炼》、《霜叶红似二月花》、《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多角关系
【短篇小说】:
报施、《创造》、《春蚕》、 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烟云》、有志者、《自杀》
【散文】:
白杨礼赞、卖豆腐的哨子、人造丝、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鞭炮声中 、谈月亮 、《雾中偶记》、大地山河
原贴:茅盾的作品
月缺月圆
原贴:子夜的叙事特点
SHAOQ1NG-55q
陆小寒要去走天涯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曾化名方保宗,沈明甫,常用笔名还有佩韦、方壁、玄珠、郎损等。生于浙江桐乡。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加入上海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曾参与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工作。
长篇小说《子夜》(1933)是他的重要的代表作,它全面而深入地描写了1930年的中国社会及民族资本家的历史命运,人物众多而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有强大的感染力,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成就。
sirius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原贴:茅盾代表作长篇小说?
王筱薇薇
jingshengk
mkeala
王一伊
kilygo
小福
是《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原贴:茅盾长篇小说代表作?
Andy.伯虎.糖
听雪
原贴:茅盾的作品
薇薇旅行者
为了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基本定义吧。
所谓短篇小说,通常情况下,是指几千字到三万字以内的小说都称为短篇小说,而三万至十万字之间則称为中篇小说,十万字以上的都称为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情节简洁,人物不多,结构精巧,往往抓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一个生活片断,着力刻划,塑造主人公的典型形象及性格特点,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说明一个问题,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时间跨度也只有几天,甚止几个小时之间。所以,由于受篇幅的限制,短篇小说所反映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浪花,而对于主人公所处的外部环境,读者是不得而知的。而长篇小说则不然,它由于篇幅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时间跨度很长。(例如《白鹿原》前后时间跨越五十年之久),也不受字数的限制,有的多达百万字(例如红楼梦和平凡的世界),由于它篇幅长,容量大,可以全方位的反映更大的一个范围内(甚止全社会)所发生的各种事件,通过描写多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来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虽然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所涉及的都是同一主题,'但限于篇幅,短篇小说表现出的只是一个事件的侧面,只是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不可能象长篇小说那样,大容量,全方位,多角度,通过多个人物命运的解折,来反映整个社会生活。所以说长篇小说是必须存在的。
悬崖上的百合
通常把几千字到两万字的小说称为短篇小说,三万字到十万字的小说称为中篇小说,十万字以上的称为长篇小说。这只是就字数而言的,作者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围、作品的容量以及作品的深度来决定的选用那种比较合适。
长篇小说容量最大,最广阔,篇幅也比较长,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它一般是通过比较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来表现社会生活的。
短篇小说紧凑、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写了一个或很少几个人物,描写了生活的一个片断或插曲。
短篇小说所反映的生活虽不及长篇广、深,但也同样是完整的,有些还具有深刻。
各有千秋。
小米儿一粒
呵呵,如果吃糠咽菜和饕餮美食都是吃饱肚子的话,那么美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破旧茅屋和朱门大厦都能遮风挡雨的话,那么朱门大厦存在的意思是什么?如果树叶兽皮和绫罗绸缎都能遮挡身体的话,那么绫罗绸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然,没有贬低短篇小说的意思,那可以说一盘龙虾和一大桌珍馐都是食物,那么一桌珍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kande
相同的一个故事,当然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都能反映相同主旨,却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表达内容相比较,长篇小说更能讲清楚故事先说短篇小说;短篇小说以短小精悍,主题明确,人物集中,情节简洁为特点。这就注定短篇小说的故事节奏快,虽然也能表达主题,但会有表达不清的局限性!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时间跨度也长,很多短篇小说不能顾及到的故事点能充分发挥。而且长篇小说的故事肯定比短篇小说要丰满
人物塑造方面,长篇小说更能突出人物性格短篇小说的人物相对长篇来说少,比较集中。用比较短的文字去讲述一个宏大的故事,那么在人物描写上篇幅小,不利于突出人物性格
长篇小说则不同,可以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人物性格,人物背景,人物关系,使整个故事更加完整
长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更丰富长篇小说因人物繁多,故事复杂,所以情节也就更丰富,像古典四大名著都是长篇小说,因为像这种曲折迂回的故事不是一篇两篇可以讲得完的。
以上就是本人想到的长篇小说存在的意义,肯定不全,希望各位能给个评论,发表意见,我也能多学习,我是暗影迷踪。谢谢关注!
huangjinbao
短篇小说能够表达主旨,这个是肯定的。这个主旨可能是一个美好的瞬间,需要记住。可能是一个思想闪光,值得回味。可能是一个精彩的细节,要告诉他人。可能是一个好笑的笑话,丰富生活,等等。短篇小说应该说是小说家族里不能缺少的。
读者群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人时间不够,有的人精力有限,有的人爱好不同。写作的人,也是各种各样,有的人喜欢写长篇巨著。有的人写短篇小说,有的人写中篇小说,满足不同人的爱好。
这些回答,好像是多余,与问的内容有一点远。但是不搞清楚这些,我们就会得出结论,短篇小说能够表达主旨,就不需要长篇小说了。其实它们的区别是很大的。
现实生活中,要表达主旨的方式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干脆说出来。比方说我喜欢你,我恨你,我反对你,等等。简单,直接,别人一听就明白。生活没有这样简单,有的时候需要委婉一点的表达,有的时候要隐藏起来、让你意会,有的时候是在无限的快乐中获取一种感悟,等等。
这就需要长篇小说完成。《静静的顿河》,反映二战的长篇小说,就是通过无数个生活细节,告诉你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羊脂球》是反映二战的短篇小说,通过一个生活片段,说明下等人的高尚。有很多的思想内容,短篇小说不能够完成。
人们的每一次进步,常常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长篇小说让你打发时间,慢慢欣赏,获得快乐,同时慢慢感同身受,得到灵魂的共鸣。一旦共鸣了,就不会轻易放弃。长篇小说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时光小偷
短篇小说展现的生活片段,小说元素更集中。长篇小说展现的是生活画卷,人物活动空间广阔,生活气息浓厚,作者写作技巧丰富。不同的体裁,呈现不同的艺术享受,短篇紧凑巧妙爆发力强,耐人寻味。长篇恢宏厚重影响力大,触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