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洛文斯坦: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格伦·阿诺德价值成长型投资
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
但斌《时间的玫瑰》
李驰白话投资—一个私募基金经理的价值投资之路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如何自我发现,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第二部分讨论了系统开发的一些模型,告诉你交易和市场系统背后隐藏的一些很重要的理念;第三部分讲述了一个完整交易系统的各个部分。
暢游天下
自己想象的才有自己的风格,别模仿别人,
只要写完后自己感觉很热血就是了
还有就是别写太繁琐的打斗,打斗可以精简,
但是周围人的反应和对手的表情反应什么的要多写,
这样看起来爽。
原贴:写小说打斗方面的技巧
sushiluo
马原的《虚构》,已经成为中国先锋小说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从叙事技巧和“元小说”的小说创作理念入手,分析这部小说的过人之处。
马原是中国先锋小说的开拓者之一,对传统小说的线形叙事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在叙事技巧上进行了多种实验,力图打破读者原有的阅读习惯,开拓新的审美格局。作为一个先锋小说作家,马原关注更多的似乎是小说的形式,主要是小说的叙事。他的代表作品有《冈底斯的诱惑》、窗口的孤独、《虚构》等。
《虚构》讲述了一个正常人在西藏麻风村的经历:“我”因偶然机缘进入了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子,碰到和经历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人与事,最后出了村子。故事的结尾处,“我”出来后询问一个司机,“今天是几号?”他说是“五月四号青年节”,而据“我”自己的估算,“我”是在五月三号到达麻疯村的,并且已经在里面过了好几天了,然而出来之后,却还是五月四号。这一结局充分暴露了小说的虚构本质。然而过于新奇的形式和眩目的技巧,会给一般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使他们对马原的小说望而却步。让我们来看看马原小说里都出现了哪些新奇的形式和眩目的叙事技巧。
一、元小说
元小说又称超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它关注小说的虚构本身及其创作过程,往往采用叙事人和想象的读者对话的形式。作家主动承认小说的虚构性质,但是仍旧在自己的作品里使用这一手法。
另外作家还主动揭示自己的小说的“编写”手法,例如他的素材或灵感来自何处,他是如何组织安排自己的情节等,同时他还预料到了可能会遭到的批评,为自己进行辩解从而免遭诘问。“他们讨好读者,把他或她当作于自己水平相当的知识分子,老于世故,不会为作品所迷惑,因为他们会知道小说只是一个言语的结构体,而不是生活的一部分。”
元小说的另一特征是叙事性语言和批评性话语交融,叙事人摆脱了叙事文本的束缚,打断叙事的连续性,直接对叙事本身发言,对叙事进行思考和质疑,小说因此得以不断反思和调整自身,仿佛是具有了一种能动的“自我意识”,并且小说的评论部分多数是离题发挥,与故事的情节基本上没有逻辑关联。
在《虚构》当中,马原为了表现小说的虚构性,一开篇就写道,“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我用汉语讲故事,汉字据说是所有语言中最难接近语言本身的文字,我为我用汉字写作而得意。全世界的好作家都作不到这一点,只有我是个例外。”
他接着讲述了自己的写作经历,包括是如何杜撰了《虚构》这篇小说。这一炫耀性的自白就构成了这部不长的中篇的第一部分,显示了小说的虚构性。尤其是结尾的那个时间表明一切只是马原的一个想象,真实被他彻底的解构掉了。因此马原小说里的叙事者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他表现出他意识到了自己是在写一部虚构的作品,却又极力要读者相信他所牵涉的各种问题,在叙事当中尽量突出故事的真实性,追求细节,煞有介事的将故事编造的像真的一样,读者往往落入了他的叙事圈套里。
这种叙事之前的题外话,叙事进程里插入分析评论也是毛姆所惯用的。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小说主人公没有直接出场,毛姆花了相当的笔墨来评述有关画家的诸多传记和评论文章,大谈创作心得,评价前辈作家们的创作,他们是大名鼎鼎的布莱克,蒲柏等人,还有济慈和雪莱。实际上,在毛姆的叙事里,除了故事人物的姓名是编造的以外,其他作为道具出现的人名地名都是当时真实存在的,这些细节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仿佛毛姆是在叙述真人真事,他所创造出来的画家形象斯特里克兰德就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真实存在。他还时常就自己的叙事和读者进行探讨,告诉读者他的写作计划,并且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进行评论,比如在第八章,他这样写道,“回过头来读了读我写得斯特里克兰德夫妇的故事,我感到这两个人被我写得太没有血肉了。要使书中人物真实动人,需要把他们的性格特征写出来,而我却没有赋予他们任何特色。”
这些评论使得读者从紧张的叙事里解脱出来,也让叙事节奏有张有弛,控制的极有分寸。在《刀锋》的开头毛姆写道,“我以往写小说,在动笔之时,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疑虑。我所以把这本书叫小说,是因为我给它起不来别的名称。”
但是,同样采用了“元小说”的叙事,马原和毛姆的追求却大向径庭。马原讲究的是叙事的“虚构性”,他在作品里对这一性质供认不讳,在他与读者的对话里,他不断强调的就是自己所叙事的其实全是他杜撰的,并且时常夸耀自己的虚构技巧。在西海边无帆船的结尾处,他突出了作家所具备的虚构的权力,“为了写这个故事的结尾,我似乎应该翻一翻有关的外科书籍……我决定省下这五元两角五,凭想象杜撰,我想我也许能行。虚构是我的天分。”
毛姆曾声称自己的在麦尔维尔的巨著《白鲸》中发现了一种写小说的最为方便有效的方法,“作者自己在讲述故事,然而他并不是主角,他所讲的也不是自己的故事。他是小说里的一个人物,同小说里的其他人物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他的作用不在于决定情节而是作为其他人物的知己者,仲裁者和观察者……他把读者当作知心人,把自己所知道的,所希望的或者害怕的都告诉读者,即使他自己不知所措,他也同样坦率的告诉读者。”
毛姆认为这一方法有助于读者对人物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艺术真实性。有意思的是,马原自己也多次提到《白鲸》这部作品,并将其列为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三部小说之一,他自觉地运用了其中的对话模式,突出的是叙事的虚构,阅读他的作品,读者仿佛面对一个文字游戏。
马原的“元小说”意识与中国古典传统中出现的类似情结有着截然相反的趋向。《红楼梦》的开头就对小说来历有所交待,而叙事过程中也出现了作者本人的名字,不过这种叙事方法在这样的传统小说中只是为了制造一个真实的幻象,让读者感到故事的真实可信。而马原的叙事则是使叙事人和主人公产生游离感,以维持客观化的效果,这也是他建构自己的“叙事迷宫”的方法之一——让读者迷失在作者、叙事者、以及主人公的错位中。
二、叙事圈套
有的评论家指出:“他实在是一个玩弄叙事圈套的老手,一个小说中偏执的方法论者.。……马原的小说主要意义不是讲述了一个(或几个片段的)故事,而是叙事了一个(或几个片段的)故事”。
从某种角度来说,马原的叙事方法很像“莫比乌斯带”,一个可以描述无限循环的最原始的模型。对小说创作的大胆创新,以及叙事的“自觉”让他的“叙事圈套”得以确立。
马原通过这样的方法主观干预了叙事的正常进行,消解了故事的真实性,将读者的注意
力从对故事的迷恋上往叙事者及其行为上吸引,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效果。这在小说的叙事艺术上是有重大意义的。
在长期的发展中,小说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现实世界的仿真的尝试。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很多作者开始自觉地抵制小说叙事中的主观性。叙事主体开始往叙事后隐藏,使得故事显得更为真实。而被叙事的事物则扮演了一个虚幻的主体。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成了背后的事物客观性的傀儡。过去,虚实的个性特征只能表现在一些外在的方面,主要是表现形式的异同上。而马原的小说中终于出现了独立的叙事人。并且有了独立的意识,在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马原通过虚化叙事者的叙事,来追求叙事者的真实,亦即叙事者的客观性。这可以看作现代小说叙事自觉的表现。
叙事自觉代表着一个可以被叙事的世界的诞生。这种世界的诞生本身就象征着多样性和无穷的可能性。而这样的叙事也是追求着这样的一个目标,即表述世界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它使得叙事更加自由,能够在叙事者的层面上自由的改变叙事的面貌,提供了这个世界的另一种可能性。这也应证了马原在《虚构》中的一句话:“我讲的只是那里的人,讲那里的环境,将那个环境里可能有的故事。”这是一种叙事技巧,用故意的虚构来反虚构。这就是所谓的“叙事圈套”。
而马原的叙事技巧与他在小说文本中对时间的处理是密不可分的。他本人也曾说:“我大概是一个一直思考时间并利用时间来作我文章的作家。”
三、时间意识
“许多年以后,面对着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将会想起那久远的一天下午,他父亲带他去见识了冰块” 。在这里,马尔克斯的叙事时间从现在走进将来,又从将来回到过去,“许多年以后”这个时间状语超出的自然时间,与其说表达了一个时间长度,毋宁说它表明的是一种时间意识,它是一个意识到的时间跨度。故事在发生的时候带有一种宿命感,其结局注定的不可逃避的。这种预叙手法,在戴卫·赫尔曼主编的《新叙事学》中又叫“预示叙事”,乌里·玛戈琳给我们的解释是“关于言说时尚未发生之事的叙事:预言、预测、预演、计划、推测、愿望、筹划,等等”。同时,它还说:“这里的决定因素是时间和情态,而不是体式。”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的的这种经典预叙模式,在多年后为许多中国作家所承袭。因为母语的影响而自然形成的这种叙事风格,在“与世隔绝”多年的中国作家眼中极具一种奇特的魅力,许多先锋作家把它改装拼接到小说文本中。例如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余华的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等等。
马原有意挣脱马尔克斯的束缚,他的预叙不露声色。他在虚构.的第二、三节中,避开了“许多年之后”或“多少年之后”之类的叙事方式,直接让本来该发生在第二天(以七天计算)的事情提前发生。在第二节中,马原让沉默了几十年的“哑巴”说了个够。为了让故事中的其他人看明“哑巴”的“妄语”,又在小说的第十六节,也就是时间的第六天,让发生在第二天的故事重演。
预叙手法用于小说创作中,使线性时间上明天发生的事或者说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提前到今天来叙事,从而使单线时间变为复线时间,以求得叙事视点的多样性,使叙事方法多元化,这当然是小说创作的一大进步。
马原也没能摆脱马尔克斯的束缚。在《虚构》的第七节中,他对我们说:“那时我还不知道他第二天早上会和我一起爬山。”事实上,当马原这么说的时候,事情已经发生了。当马原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给我们交代过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在线性时间这条坐标上,事情已经先于时间出现在了读者面前。故事不再成为依附于时间概念上的自然延续。叙事通过这一手法使故事得以转换、错位、中断,得以重新组合,叙事时间改变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自然流程。在这里,通过这句话,运用预叙的手法,马原得以将小说开头断裂开来的时间连接起来。当马原以马尔克斯的那句母语的变种进行叙事时,故事时间已经显得不重要了。一个同时站在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维度上叙事的故事,已经不能在具体的时间河流中找到坐标。
马尔克斯的幽灵无处不在,他的叙事声音的回应也无处不在,马原的“叙事圈套”,一部分也就是马尔克斯对时间把握的一种变体或者说是变种。
马尔克斯叙事的口吻是站在某个不明确的“现在”,讲“许多年以后”的一个“将来”,然后又从这“将来”回顾到“那久远的一天”的“过去”。而马原的视点是“今天”,“明天”,是以今天为背景的预想,站在“今天”想象“明天”,由“明天”跳到“昨天”,然后转回到“今天”的描述,最后,再一次回到对“明天”的预想之中。
在幻觉中的玛曲度过四天后,马原的昨天、今天的观念似乎又开始复活,“……我首先否定了要搬出她家的想法,其次,我决定今天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到神树去。第一件昨天就决定了的。我记得老哑巴的家在村子的西南角上。”
“昨天,今天,明天 ”,这些在幻觉里的时间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马原在《虚构》中的时间意识,是一种在“虚构”中下意识地对时间的模糊。他所谓的“叙事圈套”更接近于把时间打乱重组后在小说文本中的“西学为用”式的表现。
结语:
马原的小说还有很多可供分析学习的地方,它的语言上的取向矛盾(海明威式的和博尔赫斯式的),它的体裁试验,它的心理学技巧,等等。虽然马原近年来已经没有什么有影响的小说出世了,或许不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但一定会凭借其独特风格和良苦用心赢得许多读者的心。
《虚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是马原的写作特色的集中体现。因为马原在这部小说里运用的各种叙事技巧,包括对“元小说”创作理念的追求,对时间意识的混淆,对繁复的叙事迷宫的营造,以及“叙事圈套”对读者的“误导”,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独特的“虚构气质”。在虚构中追求虚构,反而使小说多了一份真实感、客观感。这种气质使得这部小说鹤立鸡群,在80年代的先锋小说潮流中独占鳌头。
原贴:分析马原小说的叙述技巧
爷们金秋诱惑
我做了4年多的股票了、中国股票的游戏规则是不规则的、说白了就是内幕交易太多了、如果你要做股票首先不要想在股市发财、对于我们散户投资者来说两个字 做梦、我做了这么多年就总结 了一个经验股市靠耐心、靠方法、你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可以去参与股市、股市的风险很大、是很多的上司公司的圈钱工具、所以在中国股市没有上面价值投资、对于我来说不存在、要想在股市里有一席之地的话、你必须经历过、才会明白所谓的高抛低吸、低吸高抛是是上面概念了、我还是要慎重提醒、股市对散户而已就是帮共产党打工、希望你能够在股市做成绩步步高升、祝你好运
原贴:股票方面的书籍
侑子家的佛手柑
小说的叙述问题,包括小说的叙事观点,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的关系,叙述人称、叙述线索、叙述时间、叙述节奏、叙述密度、叙述基调、叙述距离、叙述语言等。 小说的叙事观点有七八种之多,但最基本的有三种:第一种是“作者参与”的叙事观点。在这种叙事观点中,作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甚至就是主人公。作者参与事件的发生发展。用这种叙事观点进行创作,容易形成小说的真实性、亲切性和说服力,也容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不过,由于参与者的视野有限,许多情节只能用“旁听”、“猜测”等方式来表达。在要求情节逻辑严密的科幻小说中,以及在篇幅很长的作品中,这种叙事技巧的缺点很大。与主流小说相比,国内外成功的科幻作品很少使用这种叙事观点。但也有一些特例,比如描写智力题材的科幻小说,如献给艾杰尔农的花、失去它的日子等使用了这种叙事观点。在这两篇作品里,叙事者就是智力变化的亲历者,通过旁观者来讲故事反而更繁琐。 第二种是“作者观察”的叙事观点,叙事者不参与到情节中去,并且只写他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这样写出的故事近似白描。但叙事者不能写不可能旁观到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密室里无第三者的会谈等等。由于这种叙事观点突出了一种冷峻的客观性,许多科幻作者喜欢使用它。一些特定的题材也适合使用这种叙事观点。比如台湾科幻作者叶言都的高卡档案,完全用一份机密档案来叙述故事,而档案的视角就是一个纯客观的观察者的视角。 第三种是“作者全知”的叙事观点。在这里,作者象上帝一样天上地下无所不知,既能写客观存在的东西,又能写一个人的主观世界,还能同时写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事情。用作者全知的视角去写,可以突破时空障碍,最大限度地方便叙述。象大部分主流文学作品一样,大部分科幻小说也使用作者全知的叙事观点。不过,它的最大问题便是可信性不足。如果作者功力不够,细节上处理不好的话,读者很容易觉察出情节的编造痕迹。 短篇作品限于篇幅,一般只使用一种叙事观点。长篇作品则可以使用多种叙事观点。比如写一个人进入他人的梦境,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等,既可以用旁观者的角度写他的外在举动,又可以换成参与角度,写他本人在他人梦境或虚拟世界中的体验。叙事观点的变换不仅可以方便情节叙述,而且可以使读者保持阅读兴趣,老是用一种眼光看事情是很疲劳的。 从叙述的方法上说,叙述还可以分为顺序、倒叙、补叙、插叙四种。 所谓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倒叙是把叙述事件的结局或突出的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 开始叙述。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转而叙述 与 中心有关的另外的情节,然后再回到叙述的中心事件上去。
bocadmin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命题角度(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内容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结构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二是前后照应;
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
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1/6页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如书法家。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解题技巧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命题角度(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命题角度(三)•环境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环境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2/6页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命题角度(四)•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
温吞水106
清代小说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是中国小说史上继明代之后又一个小说创作和传播的高峰时代。明代许多伟大优秀的小说在这时都得到了重印以及更广泛流传的机会。清代文人作家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伟大和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清代文学也是和这三部作品的名字密不可分的。
清代小说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面,上达封建统治阶级人物,下及社会底层的劳动群众,纷纷在作品中登场。故事情节常常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展开,描写的风格已由昔日的粗线条逐渐向细线条演变。如《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笔端几乎批判了整个封建社会上层建筑和整个的封建统治阶级,形象地、有预见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和崩溃的趋势。《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则独特地选择了知识分子这个社会阶层的视角,通过对他们的生活遭遇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罪恶。有的作品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和歌颂了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而《官场现形记》等,通过对封建官吏形象的刻画,淋漓尽致地抨击了官场的窳败和黑暗。有的作品则表现了进步的民主思想,例如对男女平等或妇女解放的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在当时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提起清代小说,不得不提以《三侠五义》为高峰的侠义派小说,进入鸦片战争失败后的晚清,社会黑暗,世风日下,小说创作也被传染了“时令症”,如鲁迅先生所说,作者的人格和作品的文格都越来越下流。人情小说沦为狎邪,讽刺沦为黑幕,神话沦为迷信,讲史已无艺术魅力。
原贴:清朝古典小说方面的成就
子焰
罗兰·巴特认为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除了文学作品以外,还包括绘画、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固定或活动的画面、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而实际上,叙事学的发展并没有完全遵循这种设想,它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神话、民间故事、尤其是小说这些以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叙事作品中。即使是进入到非语言材料构成的叙事领域中,也是以用语言作载体的叙事作品的研究为参照进行的。连巴特撰写的时装体系一书,也是在研究报刊杂志上关于时装的文字符号。单就神话,民间故事,小说而言,叙事学早期关注的是前二者,主要研究的是“故事”;叙事学发达以后主要研究后者,关心的是“叙事话语”。所以它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这样,从实际发展情情况来看,叙事学是对主要以神话、民间故事、小说为主的书面叙事材料的研究,并以此为参照研究其它叙事领域。
冰洁雪儿
都说如果选错了方向,就算再努力也是白费,此话就股市而言也并无两样,如果你最开始努力的方向就是错误的,那么以后得到的收益就不大可能了。
这本书相当优秀,10个投资人中差不多有9个都会推荐你去看。
这本书被很对投资界的人推荐,这在中国版的价值投资版中算是最好的解读。
原贴:股票方面的书籍
不寄的透明
1、皇冠大众小说奖。由台湾皇冠文化集团主办,注重作品的娱乐性及通俗性。奖金为一百万台币,是华文世界较具规模及权威性通俗文学奖之一。
2、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是拉丁美洲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项之一。它以推动西语文学创作为目的,同时也为了纪念著名的委内瑞拉作家、政治家并曾担任过该国总统的罗慕洛·加列戈斯。
3、欧亨利短篇小说奖。1918年美国艺术科学协会为纪念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而设立的年度奖,以奖励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每年评选出版一部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集。此奖设一等,二等和三等奖。
4、银河奖。是科幻爱好者、奇幻作家和奇幻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也是中国大陆惟一的科幻小说奖。
原贴:关于小说方面的文学奖项
yesloveme
一、《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
作者:(美)盖利肖(Gallishaw,J.)著;梁淼 译
页数:369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11
盖利肖教授在总结优秀小说家的经验和自己创作体会的基础上,撰写了这部著作。书稿突出了小说谈写作技巧这个主题,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详细阐述了有关小说写作的种种问题。比如,常被一些设评家所提到的“圆型人物”和“扁型人物”,本书里也有所涉及,比起其他有关这方面的书来,它显得重点实出,言之有物,详尽系统,总结的经验也实用可行。
二、现代小说技巧初探
作者:高行健著
页数:129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1
这本书的主要论点,是指出小说写作技巧的演变实际上是受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影响的,生产方式的不断创新和变革,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和演进,势必推动着艺术表现方式——包括小说,技巧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蒸汽机发明后,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一个极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西方十九世纪以来的新的文学,但随着蒸汽机时代的逐渐结束,这些以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为其辉煌标志的文学,也便成为了古典的东西,现在人类已经跨入了电子和原子时代,并即将进入微电子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样,文学,当然首先是小说的写作技巧,也便不能不受其影响,而又有新的发展和变化。所以,现代小说技巧的发展和变化,只不过在西方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往往先露了端倪而已,这种小说技巧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当然会受到社会制度、民族传统、地域差别……等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它还是有着一个大体上的总发展趋势,高行健同志此书实际上是对这总趋势的一个粗略考察。因此,他虽然以介绍西方现代小说技巧为主,却又并不拘泥于此,而随时纵向地把中国自古典经“五四”时期到如今的小说技巧发展,以及横向地把一些当代中国小说作者在创作实践中的技巧运用,揉合在一起,加以分析、综合,提出他的一家之言,所以书名称作现代小说技巧初探。
三、《小说写作艺术与技巧》
作者:蒋晓兰著
页数:416
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
简介:本书对小说的文体特征与源流、类别、人物、环境、情节与结构、语言、艺术构思、风格与流派、现代小说技巧等进行了探讨
原贴:小说写作技巧方面的书籍?
苏菲的世界
涨跌:典型股票盘口分析108例,本书是目前为止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全实例型盘口分析类股票图书,涵盖的内容较为全面,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那些能够选好股票但很难把握好买卖点的短线或超短线投资者,或者说有兴趣更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盘口语言的读者朋友以指引。
原贴:股票方面的书籍
情殇
国内重要文学奖项一览
茅盾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评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
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全国优秀杂文(集)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华文青年诗人奖
·冯牧文学奖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1979~1980)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春天文学奖
庄重文文学奖
曹禺戏剧文学奖
大家·红河文学奖
世界华文文学奖
世界知名文学奖及其金额一览
瑞典:诺贝尔奖,186000美元;
法国:丽池 海明威奖,150000美元;
法国:保罗 莫兰德奖,22000美元;
法国:西诺 德尔 杜坎奖,21500美元;
法国:龚古尔奖,6美元;
西班牙:普兰内特奖,46000美元;
美国:诺伊施塔特奖,25000美元;
美国:国家图书奖,25000美元;
英国:布克奖,19000美元;
丹麦:桑宁奖,17000美元;
意大利:菲厄吉奖,16500美元;
意大利:费尔特赖利奖,56000美元;
德国:歌德奖,16000美元;
德国:阿诺 施密特奖16000美元;
英国:贝蒂 特拉斯克奖,15800美元;
芬兰:芬兰奖,15400美元。
还有日本的芥川奖和直木奖
科幻奇幻类的话,国内是银河奖,美国有星云奖和雨果奖
推理小说的奖项有:
阿加莎奖(Agatha Award):
阿加莎奖下设最佳长篇,最佳处女作长篇,最佳短篇,最佳非虚构作品,最佳儿童/少年推理小说。
阿加莎奖的名头,自然是与阿加莎·克里斯蒂有关,承继阿加莎的作品风格,阿加莎奖对候选作品也有一定的要求,譬如不能有过多的性描写,不能太血腥和暴力,不接受“硬汉”派风格的小说等等,总之阿加莎奖的获奖作品必然是保持着传统推理的风格。
阿加莎奖一般在来年的5月揭晓最终结果。
安东尼奖(Anthony Award)
安东尼奖的名字取自于 Anthony Boucher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奖项下设最佳长篇、最佳新人作、最佳平装本新作、最佳短篇、最佳评论/非虚构作品、最佳同人刊物、特别贡献奖、终身成就奖等几个奖项。
匕首奖(Dagger Award)
匕首奖下设的奖项林林总总,而且经常处于变化中,常常让人看花眼。
钻石匕首奖:类似于终身成就奖的奖项。
邓肯·劳瑞匕首奖:(金银匕首奖)由于先前的赞助商变动,所以金银匕首奖在2006年被取消了。新的冠名赞助商是邓肯·劳瑞私人银行。
邓肯·劳瑞国际匕首奖:奖励对象为翻译作英文的别国推理小说。
CWA新血匕首奖:奖励新人作家的奖项。
非虚构作品金匕首奖:
伊恩·弗莱明钢匕首奖:设立于2002年,有伊恩·弗莱明出版公司赞助,奖励的优秀的当代惊险小说。(莫非类似于007?)
短篇小说匕首奖:设立于1995年。
埃利斯·彼得斯纪念奖:设立于1999年,奖励那些具有历史背景(时限需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的罪案题材小说。
新人匕首奖:奖励对象为尚未出版过作品的写作者,只要是用英语写作的推理侦探小说都可参赛。
最后一笑匕首奖:奖励幽默风趣的推理小说,因为缺少赞助商,似乎从1996年后就停办了。
图书馆匕首奖:奖励对象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推理作品。由英国的图书馆提名并评选。
埃德加·爱伦·坡奖(Edgar Award)
埃德加奖由美国推理作家协会主持颁发,可能是世界上下设门类最多,最为正式和权威的推理文学奖项了。
埃德加奖的颁奖,在每年的上半年。
奖杯,很可爱啊
夏姆斯奖(Shamus Award):
获得夏姆斯奖的作品,有一个严格的限定:它必须属于私家侦探类型的推理小说。官方给出的标准说法是:
"a person paid for investigative work but not employed by a unit of government. Thus books and stories about private investigators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lawyers and reporters who do their own legwork, and other hired agents are eligible; works centering on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or amateur sleuths are not."
下设终身成就奖、最佳长篇、最佳新人作、最佳平装本新人作、最佳短篇等五个奖项。
原贴:关于小说方面的文学奖项
乌拉拉乌拉拉
原贴:讲解小说历史方面的书籍
zijunhawk
原贴:关于小说方面的文学奖项
一
原贴:求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小说
xtzlulu
milk滴梓小怀麻麻
原贴:清朝古典小说方面的成就
暗
原贴:清朝古典小说方面的成就
三少sha
原贴:股票方面的书籍
811227
原贴:小说写作技巧方面的书籍?
candicefan
原贴:小说写作技巧方面的书籍?
猫小卜
小"芯雨"
原贴:人文方面的专业??
枕书蔷薇
有位前辈对炒股应该看什么书籍是这样说的:
1.初学:《炒股的智慧》
2.然后理论:江恩,道氏,波浪,亚当,混沌几种理论都看一看,重点是道氏,波浪理论,明白就行,不用深究。
3.然后是世界顶级交易员的操盘生涯,《股票大作手操盘术》,《华尔街45年》,《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等等,体验顶级交易员的思路与经验。
4.最后看几本股市小说:《大赢家》等等,看看他们的股市人生对自己有指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明白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5.不推荐国内的一些垃圾教材,什么制胜法宝什么的,不是照抄别人的就是给你二三百招,到时候你自己也弄不清楚用哪个才对。
关于股票操作的书籍多得我们是不可能看过来的,每个人的喜好又有所不同的。建议去游侠股市做下模拟,深临其境体味股市风险,对新手入门很有帮助。
能够稳定赚钱的都是有自己的交易原则和交易系统,不是用的别人的方法。当然可以借鉴。操作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的,但是交易成功的原因都是相同的:你有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是你稳定的并且源源不断获利的前提。 战胜股市首先战胜自己。
原贴:股票方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