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本人比较喜欢他的《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因为这几部感情色彩较浓。我也比较喜欢尤其是神雕其中的爱情已不是简单的爱,而是亲情。梁羽生的小说《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三部曲值得一看。古龙的《楚留香传奇》小李飞刀系列和陆小凤系列也值得一看
梁羽生金庸哪个小说好看
Carlyle93
第一名:《天龙八部》
评 语:竟然有一部作品能凌驾于自己最喜欢的《神雕侠侣》之上,肯定有非给它第一的理由:当然是因为它实在太出色了,出色到我认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偏爱,因为我毕竟不是一个瞎子……
《天龙八部》属于金庸的晚期作品,就写于《鹿鼎记》之前——我觉得正因为在这部作品中查先生已经把武侠推到一个无法再推上去的高峰,因此之后在写了《鹿鼎记》这样一部“更像历史小说”的作品后,他终于无憾地封笔了。其作品的成熟与精彩由此就已可见一斑,此其一。
很少有武侠小说有三个主人公,绝对不分主次的三个主人公,因为处理起来实在太难,但《天龙八部》做到了,三个有着不同身世背景的主人公分领着三条不同的故事主线,各自经历着自己的奇遇同时揭开各自的身世之迷;三条主线时有交融却又分毫不乱,最后终于又归于一起……试问这样的功力有谁办得到?此其二。
武侠小说一般都和历史背景多少相关,好的武侠小说尤其如此(古龙例外),金庸的故事更是如此,但是综观武侠小说之林,哪怕金先生自己之前的作品,绝没有一部能像《天龙八部》那样把历史与故事结合得如此完美的——把故事放在北宋初年本来就要有勇气,因为这是真正的“乱世”:宋、辽、西夏、吐蕃、大理多极鼎立,加上正兴起的女真,如果处理不好真的容易乱成一锅粥……小说中对这些国家都投入了浓重的笔墨,让我们沉浸在不同环境的故事情节的同时,更陶醉于各地的山川风光和人文风貌,这一点没有深厚的历史和地理功底是绝难完成的……此其三。
在书中的人物可以说数不胜数,包括了当时各国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涵盖了江湖上的各路豪杰、僧俗、落魄王孙……个中的关系纷繁复杂,但作者仍然拿捏得分毫不差。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可看作是一部人性的《百科全书》,在里面争名的、夺利的、贪权的、要势的、好色的、被仇恨蒙蔽双眼的……各色人等一一露面,组成了一副再现实不过的终生相,而同时作者又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给他们一一安排了最合适的归宿:如慕容复的发疯,鸠摩智的武功全废,段王爷和他数个相爱的女人相拥而死……对于这样深刻的刻画,我们又能说什么呢?此其四。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其实金庸的哪部小说不值得称道呢?只好说,《天龙八部》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第二名:《神雕侠侣》
评 语:一段浪漫感人的爱情史诗,一个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这也许是个童话,但这样的童话无论说多少遍恐怕都不会有人觉得厌烦;毫不讳言,《神雕侠侣》是我在所有武侠小说中最喜欢的一部,不为别的,就为杨过、为小龙女,为一个贯穿全书又永恒不变的“情”字……
第三名:《倚天屠龙记》
评 语: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收尾篇,《倚天屠龙记》其实是事隔《神雕侠侣》多年后才写的,整部小说无论在境界、构思上都达到了可以和射雕相媲美的地步,同时更突出的是在人物的处理上也比射雕更细腻并且丰满,毫不夸张地说,该部小说通篇充满了一种人性的光辉,不仅仅对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感情刻画得细致入微,同时更感动我的是其中的“人伦之情”,包括张三丰之于张翠山,张翠山、殷素素夫妇之于张无忌,以及谢逊之于张无忌……小说直到最后,在“金毛狮王”的皈依佛门中把这种人性的光辉达到了一个升华。坦白说张无忌的性格并不吸引人,但他毫无疑问又是最接近于我们常人的,正直但又有些软弱,有原则但又有些拖泥带水。这部作品通篇读完的话,确实给人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四名:《射雕英雄传》
评 语:金庸笔下的第一名著,不管你知不知道金庸,你都应该知道这部作品,无数无数的“金”迷都是通过这本书知道并开始接触金庸作品的,包括我,在学术界,它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里程碑”!,绝不夸张。郭靖和黄蓉这两个别具特色的主人公长期以来都被奉为武侠小说人物中的经典,更不用说这部小说奇绝的构思、波澜壮阔的场景画面以及丝丝入扣的情节……简直就是一个词:完美。相信不喜欢射雕的人很少,它绝对是金庸小说、甚至新派武侠小说中最受认可的一部作品。但是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射雕毕竟是金庸小说中的承上启下之作,在创作风格上仍然有传统的武侠小说的痕迹在,因而其在人性的考虑上略有欠缺,比如其中欧阳锋的坏就显得有些没有道理,而且书中的善恶人物的壁垒也比较分明,稍有“脸谱化”之嫌——当然以上这些完全属于白璧微瑕,绝不会影响这部作品的可读性
第五名:《连城诀》
评 语:哇!大家是不是已经忘了金庸还写过这么一部作品?没有人会想到我会把《连城诀》提到比《鹿鼎记》和《笑傲江湖》还高的地位吧?对不起,纯属个人喜好。第一次看《连城诀》是小学四年级,那是一本残破的旧版本,当时刚开始看武侠小说不久,觉得这部书特别没意思,也没看完就丢一边了……再后来是两年以后了,那时我已经看了不少武侠小说了,再次读到这部作品时我基本上对上一次阅读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基本上是把它当作一部新的作品来读的——坦白说,这次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连城诀》并不算很长的长篇,但是那一遍我读得很久,因为没读一会儿我就有点喘不过气来,要停下来歇一歇。应该说这本书的基调是灰色的,甚至大多数地方是阴森森的黑色,整部小说其实就是揭露人性丑恶的一根鞭笞,我欣赏它,不为别的,其实就因为他写实的风格,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作品,我觉得它比《笑傲江湖》的那种揭露更深刻和血淋淋,也许很骇人,但足够人们读了以后会进行深刻的反思,而不单纯地去究其什么“社会意义”…… 六名:《鹿鼎记》
评 语:又是一个很矛盾的抉择,不过相对上面的《笑傲江湖》,把《鹿鼎记》排在第六很多人还是可以接受的,我个人其实很喜欢《鹿鼎记》,为什么?因为看它的时候人很轻松,更像在看一出幽默诙谐的轻喜剧,不过正如金庸本人在该书后记中所说的,作为他老人家的封笔之作,他自己也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武侠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历史小说。韦小宝的身上其实并没有多少侠气,他的所作所为也不见得光明正大,但是他倒是在不经意间干了许多大事,由于我自己是个历史迷,因此对这部作品特别有感觉,其实我个人认为武侠小说写到《鹿鼎记》的份上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极至,很难再有新的突破了(除非像黄易那样硬把科幻元素融入武侠那又另当别论),然而它又实在不太“像”武侠小说了,因此实在不好说……
第七名:《笑傲江湖》
评 语:·!@#$%^&*()…………把《笑傲江湖》排在这么个位置相信不被人用烂番茄、烂香蕉砸死,也会被反对者用唾沫星子淹死!!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敢在“第七名”的旁边写上《笑傲江湖》这四个字,但是同时一想,声明了这份排名完全是我个人的主观产物,如果顾忌太多而废弃了自己的想法,反而没有意思了——于是,便释然了……
不能否认有无数人喜欢《笑傲江湖》这部作品,同时在许多论坛与刊物上,这部书往往在众多排名中高距榜首,有很多人喜欢令狐冲,认为他够洒脱;有更多人喜欢任盈盈,认为这种敢于把握自己幸福的女子简直完美;更有小说评论人士认为此作品是金庸笔下最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一部,因为它所描述的种种是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的,直到现在还时时存在的社会现象,认为象岳不群、左冷禅这样的人,绝对具有时代研究价值……扯远了,不想多说为什么别人如此推崇这部作品了,只想说说自己为什么对《笑傲江湖》并不感冒。
首先,我不喜欢令狐冲,很多人称他为金庸笔下的浪子,我觉得他根本不是!为什么?因为他远达不到古龙笔下浪子们对于一切、尤其是对于感情的洒脱,他决不是万事无萦于怀,他所牵挂的东西和放不下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其中偏偏没有一样是他自己能把握的,他缺乏杨过那种对于感情执着和一往无前的精神,他总是在妥协,对师门,对社会,对任盈盈;其次,我承认任盈盈很了不起,但我始终认为她并不可爱,因为一个自始至终一手操控感情的女人绝不是我所追求和喜欢的;最后,我想,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如果我不能在其中得到我们想要的满足,而硬要去深究什么现实意义,文化价值,实在是一件很无趣的事……
原贴:金庸小说 哪个最好看
QQ空间用户19006099
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从中学开始接触金庸老爷子的作品,便爱不释手,总觉着别的武侠小说没什可取之处。后来找到梁羽生的小说读过,发现两人风格大致,都是依托历史为主线丰富起来作品,读来毫无违和感,堪称时代双骄!
快乐搞一搞
kikitenp
个人认为射雕三部曲要强过云海玉弓缘
射雕中把家国情怀及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体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
y6ing顺其自然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我最喜欢《笑傲江湖》,看过书,很好,电视剧喜欢吕颂贤那个版本,跟原著稍有出入但都只是在细节上。
射雕黄日华、翁美玲版得好,跟原著差不多,像李亚鹏版得就不要看了,太有失美感。
神雕古天乐、李若彤那个版本好。
《倚天屠龙记》吴启华、黎姿版也很好,只是跟原著的差别稍微有点大,尤其是结局,可以看看贾静雯、苏有朋版。
《天龙八部》黄日华、陈浩民版本得好,只是结局跟原著不一样,不过比原著结局惨的轻了许多。
金庸的武侠真的值得一看,有机会去看看吧!
原贴:金庸武侠小说哪个好看
谁陪哇哇走天涯
金庸的小说语言并非华丽,但小说有血有肉,浑然一体,大家风范。绝对武侠宗师,绝对的经典。
古龙小说语言有诗的感觉,语言华美,读起来味道不错。
梁羽生的小说飘逸灵动。
我个人比较喜欢金庸的,写的很大气,读起来很有感觉。
快 到 碗 里 来
金庸小说比较写实,招式等等都比较详尽,人物表现也比较明朗,比较容易看的懂,进入角色环境。所以容易改编成影视剧本,因此也容易走红,事实上,金庸小说,粉丝数,知名度都是最高的。
其他的几位大师,小说风格,还是加入很多文采,表现更多文人气息,所以,人物内心描写,场景,气氛描写比较多,招式上的话,还是给人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比较有深度,但是不容易看懂。曲高和寡。
所以金庸的小说,就像白居易的诗一样,语言剧情描写平易通俗,更加大众化。
chriskeke
金庸 的武侠世界里,主人公一开始大多都不太厉害。可以看到主角成过程中自我努力,和巧遇奇缘的综合,慢慢变成了天下一流的高手。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角大多能结交个很可爱的女孩 古龙 的小说中几乎谁也不知主人公的武功是哪里来的,也几乎从没败过。甚至没人见过他出手(他会略带寂寞地告诉你:“见过我出手的人,都死了。”),面对一个天底下最神秘的大阴谋,大黑色组织,大悬案,全靠主人公的机智,武功,魅力一个人来解决。 梁羽生 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一般是国仇家恨,以历史为大背景,人物正邪分明。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个人更喜欢金庸古龙,他们的情节更加的曲折动人,梁羽生的有些呆板(不过《萍踪侠影录》《广陵剑》挺好看的)
Lily313
绝对的古龙啊,虽说金古温梁黄各擅其场,但是私以为还是更喜欢先生的奇巧构思恣意豪情,先生笔下多浪子,这也是最让人心向往之的,浪子三唱,只唱英雄,浪子三唱,不唱悲歌,人间若有不平事,纵酒挥刀斩人头,哈哈,若论快意恩仇知交挚友绝对还是要在先生书中找啊
左姬
个人认为,金庸古龙各有千秋,但我更喜欢古龙多一些,但这并不代表古龙比金庸强,是因为金庸的小说要捏着鼻子读完前3分之1才会进入佳境,古龙不同,古龙基本是开篇就进入精彩!至于梁羽生,觉得梁羽生文笔还行,可是他的书故事不太吸引人!!!
maggie.huang
金庸的小说可以用一副对联来表达: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包含: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电视剧版的射雕神雕《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和原著都有差距的,建议你去看小说,比电影精彩得多。
本人最喜欢的是神雕和天龙
原贴:金庸武侠小说哪个好看
龙井茶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展开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我最喜欢《笑傲江湖》,看过书,很好,电视剧喜欢吕颂贤那个版本,跟原著稍有出入但都只是在细节上。
射雕黄日华、翁美玲版得好,跟原著差不多,像李亚鹏版得就不要看了,太有失美感。
神雕古天乐、李若彤那个版本好。
《倚天屠龙记》吴启华、黎姿版也很好,只是跟原著的差别稍微有点大,尤其是结局,可以看看贾静雯、苏有朋版。
《天龙八部》黄日华、陈浩民版本得好,只是结局跟原著不一样,不过比原著结局惨的轻了许多。
金庸的武侠真的值得一看,有机会去看看吧!收起
原贴:金庸武侠小说哪个好看
雨中飞鹭
梁羽生开创了现代武侠小说的起点,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鼻祖。
金庸将武侠小说推到了最高峰,无人能超越。
古龙是继金庸后的最好的武侠小说作家,也将武侠小说推到了较高峰。
倪匡的武侠小说不太出名,他的作品涉猎极广,不像前三位那样专攻武侠小说。但他的风格和金庸相近,曾代金庸续写《天龙八部》(金庸那时正在出差),他也算是金庸的大弟子吧。
总体排名:No1金庸,No2古龙,No3梁羽生,No4倪匡。(就武侠小说而言)
注:以上排名乃全社会大部分读者的广泛观点,一些著名的专家也这样认为。并不代表个人观点。
大晴子
1、《飞狐外传》:《飞狐外传》是金庸于1960年所写的武侠小说,为其第六部武侠小说,可以看做是《雪山飞狐》的前传。
该书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该书主要是讲述《雪山飞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长历程。历史背景是清乾隆年间。
2、《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代表作。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
3、《白马啸西风》:《白马啸西风》是一部中篇武侠小说,著于1961年。描写了哈萨克人和汉人之间的情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汉族姑娘,父母因带着高昌地图被强盗追迫而死,单独留下李文秀在哈萨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汉人计老人抚养长大,并与一个哈萨克部族青年的感情故事。
原贴:金庸武侠小说哪个好看
暗
按故事情节来说,【云海玉弓缘】更好看一点,特别是悲剧结局,令人嗟叹不已。而射雕三部曲都是大团圆结局!金书的主角光环太浓厚,奇遇太多了,符合读者的猎奇心,而且细节掌控的好。梁羽生敢把男女主角写死了(陈石星,杨云聪,厉胜男),符合现实生活,而金庸却不敢。
C.S.
梁的小说更有侠气,更正义,现在也能看,因为看的少,金的已经不想看了,梁的更适合老百姓看,主角是平民,金的很多是富人主角,梁的小说更为人民服务,更适合现在的人去看,因为现在的人和现在的小说主角太自私的,压根没有侠的精神,梁的有新鲜感,金的小说已经拍烂,就因为金是香港人,自己人所以拼命炒作,金的不建议看了,过于炒作,拍一次足够,还好意思拍无数次,当然现在大部分人盲目跟从名牌,却不管是不是炒作上去的
iloveautumntree
个人比较偏爱看金庸的,越是长篇越好看,故事架构越是精巧有趣。金庸的武侠文笔不错,涉及到的风土人情多(当然毕竟是小说不要全部当真),对人性、正邪的思考比较多一些,他笔下的人物相对比较鲜活,各有特点,但也不是全能,比较接地气。
古龙的看得不是太多,女生真心喜欢古龙的好像就不是太多,他文章里总透出些女性是男性的附庸的味道,喜欢看推理的男生往往会偏爱他的武侠一些。他笔下主角浪子比较多,也不像金庸一样注重很多细节的描写,在他书里基本看不到说两个人对打甲是个什么姿势,乙是如何还击,想象比金庸的更天马行空。笔下人物非常出名的基本都是男的,还是仙得不像人的,像楚留香。
梁羽生介于两者之间吧,比较中规中矩,偏向传统,民族感和正恶感都是最强的。虽然没有几部曲之说,但他的好多故事是顺着时间一脉承下来的,感觉他好像偏爱选用新疆作为故事地点。另外,没怎么听说他有人代笔,不过可能因为作品比较多,质量有点参差不齐的感觉,顺便说句,看他的小说你会看到很多次“指东打西,指南打北”。
hehaoyou
凡熟悉中国武侠小说的朋友大都知道,新武侠缘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写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后来又有台湾的武侠文学作家古龙入伙,于是将他们并称为“新武侠三大家。”但用新武侠,主要是为了与三四十年代的旧武侠有所区分。回眸遥望,新武侠文学已经走过了50年。而孙先生在做出版人期间,也与梁羽生和金庸两位大侠,结成了忘年之交。下面我们欢迎孙先生演讲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开新篇——新武侠文学诞生五十周年之回顾。
新武侠文学,又称新派武侠文学,这是指发韧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香港,以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以梁羽生、金庸为代表,后来有人又将台湾武侠文学作家古龙也归入此一派别,俗称“新武侠三大家”。其实,这个归纳不大准确。梁、金二位比较接近,古龙的风格与前二者基本上不同,但因为他们三人都出现在五、六十年代,古龙其实是受到二位前辈的影响的。只是为了区别于三、四十年代的旧派武侠文学,所以就将之称作新派武侠。本文所论的则主要是以金、梁为代表的新武侠文学,但也兼及古龙的小说。
去年十一月底,梁羽生先生由移居国澳洲返香港接受岭南大学颁授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校方撰写的赞辞中,有这么一段话:“从一九五四年初在《新晚报》发表的《龙虎斗京华》,到一九八○年在大公报连载的《武当一剑》,他一共写了35部小说,合计160册。其中《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已跻身武侠经典行列。”同时,赞辞中又引用了梁羽生先生的处女作,也是新武侠文学的第一本小说《龙虎斗京华》开篇时梁先生写的一首词踏莎行:
弱水萍飘,莲台叶聚,卅年心事凭谁诉?剑光刀影烛摇红,禅心未许沾泥絮!
绛草凝珠,昙花隔雾,江湖儿女缘多误,前尘回首不胜情,龙争虎斗京华暮。
五十一年前,连作者也没有想到,这一首词就拉开了新武侠文学踏足中国文坛的序幕,这一写也就让梁先生写了三十年,正应了“卅年心事凭谁诉”的词意,从《龙虎斗京华》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写就写了三十五部作品,洋洋洒洒上千万言;而金庸在一年多之后继之而起,也写作了十五部作品。一时,梁羽生、金庸在海外中国人中闻名遐尔。梁羽生的本名陈文统,金庸的本名查良镛反而不为人所知。时至今日,人们仍以“梁大侠”、“生公”及“金大侠”、“金庸先生”来习称这二位武侠文学的大师。金、梁并肩,崛起于香港岛上,成就了一番新武侠文学的名山事业,迷倒了千千万万的中文读者。流风所播,各路群雄竞起,台湾的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也连袂而来,但此三人其实都属于旧派武侠文学的写法,有别于此一路写法的古龙未出道时对金、梁二人甚为敬仰。据古龙的朋友,台湾武侠小说家于东楼先生告诉笔者,在古龙六十年代崛起于台湾,渐成气候时,他收到金庸给他的复信时,有“惊喜万分”的感慨。古龙自一九六○年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初期的《苍穹神剑》等都十分幼稚,及至一九六四年才以《浣花洗剑录》等声名鹊起。古龙一生写了六十一部武侠作品,其部数比金梁二人的著作加起来还多。笼统而言,将这三者都算作新武侠文学的话,则新派武侠文学有一百一十六部之多。此三人的武侠文学作品先在港台海外流传,后又传入内地,印数以数亿册计,又改编成电影、电视,风靡海内外,读者遍天下。曾有人说,宋人柳永以词名世,遂有:“有水井处必有人吟柳永词”之说,今则应改为:“全世界有华人居住之处,必有金庸小说在流传。”当然,当今世界已成地球村,进入IT时代,新武侠文学更以新的形式变体进入人们的娱乐、审美世界,恐怕将来飞船登天,宇航员在太空舱读新武侠小说、看新武侠电影或电视剧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举这些事例是要说明,新武侠文学已征服了海内外亿万中文读者。
我的意见:梁羽生是新派武侠的开门宗师,金庸小说博大精深,古龙剑走奇锋,各有特点,也就像苹果桔子似的,不能绝对地说谁最好,只能看个人偏好。我比较喜欢金庸,我认为金庸写的最好的是《天龙八部》,最美的一段是段誉去江南碰见阿朱阿碧,那一段江南的风土人情写的细致入微,引人入胜,以至于我一直觉得没人配得上演阿朱,包括最近那版得到大多数人首肯的大陆版阿朱刘涛。
yciciy
这个其实不好说,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个人比较偏爱看金庸的,越是长篇越好看,故事架构越是精巧有趣。金庸的武侠文笔不错,涉及到的风土人情多(当然毕竟是小说不要全部当真),对人性、正邪的思考比较多一些,他笔下的人物相对比较鲜活,各有特点,但也不是全能,比较接地气。
古龙的看得不是太多,女生真心喜欢古龙的好像就不是太多,他文章里总透出些女性是男性的附庸的味道,喜欢看推理的男生往往会偏爱他的武侠一些。他笔下主角浪子比较多,也不像金庸一样注重很多细节的描写,在他书里基本看不到说两个人对打甲是个什么姿势,乙是如何还击,想象比金庸的更天马行空。笔下人物非常出名的基本都是男的,还是仙得不像人的,像楚留香。
梁羽生介于两者之间吧,比较中规中矩,偏向传统,民族感和正恶感都是最强的。虽然没有几部曲之说,但他的好多故事是顺着时间一脉承下来的,感觉他好像偏爱选用新疆作为故事地点。另外,没怎么听说他有人代笔,不过可能因为作品比较多,质量有点参差不齐的感觉,顺便说句,看他的小说你会看到很多次“指东打西,指南打北”。
随心漫步jts
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若拿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系列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相提并论一决高下的话。其实早在金庸所著的《神雕侠侣》中,早已有了谁胜谁负的答案。
就像《射雕英雄传》主角郭靖所说的那样,我们习武之人所谓的行侠仗义,只不过是侠之小者,所谓的侠之大者是为国为民的道理。
再者对比《云海玉弓缘》和射雕三部曲的故事背景格局,《云海玉弓缘》的故事背景格局,就有点像行侠仗义侠之小者。
其实未读过梁羽生作品的读者,会认为单单一部《云海玉弓缘》,怎么能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相提并论。其实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也是有前后续作的,也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一样,都是三部角色人物故事有关联的武侠小说。
《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讲述了唐经天与冰川天女,江湖浪子金世遗与厉胜男、谷之华,江南与邹绛霞的孩子江海天的江湖经历和 情感 纠葛。这里不乏有武林浩劫和正与邪的江湖较量。从皑皑白雪的天山,到绿树成荫百花待放的苏州,诗情画意江湖纷争儿女私情,梁派武侠风味十足。
金世遗和厉胜男、谷之华之间的 情感 纠葛,更像是张无忌和赵敏、周芷若之间的 情感 纠葛。但厉胜男最终香消玉损,才唤醒金世遗的一生所爱,正所谓当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珍贵。
谷之华和赵敏一样,都是反派人物的女儿,但谷之华最终却不像赵敏那样,轻轻松松就拥有了永远为自己画眉毛的男人。反之金世遗和谷之华,而是经历了二十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才得以最终走到一起,这一点又和杨过小龙女的 情感 经历颇为相似。其实要说梁羽生《云海玉弓缘》的影响,最多的是留下了金世遗和厉胜男的悲情故事。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看似每部主角和故事情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不可否认,《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都是风格迥异、剧情设定完全大相径庭的作品。
《射雕英雄传》的 历史 背景最为强大,不仅让人回忆起北宋时期的靖康耻犹未雪,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北宋亡国恨,更让人体验了一把大漠风情。更让人沉浸在天下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华山论剑争夺九阴真经的江湖风云之中。
射雕三部曲中,不仅有虚构人物,更有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真实 历史 人物,如道教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大蒙古国可汗成吉思汗、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长春真人丘处机、明太祖朱元璋等 历史 人物,都赫然有血有肉的出现在读者面前,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更是眼前一亮。
从难辨真假的岳飞遗作武穆遗书,到郭靖口中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都不经意间宣传出热血男儿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首先爱国情怀,就是射雕三部曲,所宣扬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中心思想。射雕三部曲更诠释了三种不同的爱情思想观念。
《神雕侠侣》作为一部爱情题材武侠小说,不仅从杨过身上,让读者明白什么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更让人懂得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要论梁羽生作品《云海玉弓缘》系列,给读者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无非是金世遗和厉胜男的悲苦爱情。但要论金庸射雕三部曲,给读者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不论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称号,还是笨郭靖巧黄蓉,古墓派绝情谷,甚至是不通情理的灭绝师太,总会让人朗朗上口,说出射雕三部曲中的剧情人物和武学名称。
黄蓉和郭靖的相知相爱,让人明白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杨过和小龙女的十六年生死离别,让人明白爱情的责任和使命,是那么不可违背和侵犯。张无忌和赵敏的欢喜冤家,让人明白爱情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一生一世的谅解和包容。
说了这么多,如今谁的作品更好,影响力更大,其实就一目了然不言而喻了。论武侠风格,梁羽生和金庸可谓是各有千秋。
但看金庸武侠作品,你会无形发现其中更有很深的哲学理论。金庸虽然给大家虚构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武侠世界,但其中更充满了现实生活当中的人际关系和做人的原则和道理。
杨过受到郭靖的影响,成为新一代为国为民的大侠宗师。郭靖在黄蓉的辅佐之下,成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赵敏在张无忌淳朴善良的本性面前,放下世俗恩怨和种族纷争,过着充满阳光活力的生活。这种种迹象表明,金庸武侠比梁羽生武侠作品,更贴近生活和现实。
梁羽生的小说《云海玉弓缘》和金庸的小说“射雕三部曲”相比,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更好。
梁羽生是一个武侠小说高产作家,他的35部武侠小说里,我认为最好的就是《云海玉弓缘》。
但《云海玉弓缘》这部小说,开头明写江南,暗写金世遗,情节十分吸引人。金世遗的出场,给人以风雨大至之感,勾起了读者极大的期待心理。
但随着情节的铺开,越写反而越平淡,金世遗这个小说主人公越写越不足为奇。到了后来,作者到底是想突出金世遗还是想突出孟神通、李胜男,都不得而知了。小说明显前工后拙,虎头蛇尾。金世遗人物形象根本达不到读者的期望值,甚至很是令人失望。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开局平平。但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纷至沓来,枝繁叶茂,却不妨碍主干巍峨。三部曲中每一部,都如同炉火上浇油,火越烧越旺,主要人物越来越丰满,形象越来越鲜明。郭靖、杨过、张无忌,成了人们心目中无法忘怀的武侠小说经典人物。
梁羽生小说,主角是传代的,要么是家族式传代,要么是门派传代。作者好像要把小说主人公的事迹留到下一部或者下几部里再继续写。所以,小说主人公的故事往往给人没有写完的感觉。
《云海玉弓缘》与梁羽生其它小说一样,男主人公金世遗的故事只写成了半拉子。最后不了了之。这也是金世遗人物形象单薄的一大原因。
《云海玉弓缘》因为小说上承《冰川天女传》,下接《冰河洗剑录》,所以《云海玉弓缘》里女主角既有冰川天女的影子,谷之华与厉胜男,到底作者心目中的女主角是谁,很是模糊。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射雕英雄传》的主角是郭靖,如果按照梁羽生的写法,郭靖的儿子或者女儿后来也应该是有主角光环的。
但恰好相反,第二部《神雕侠侣》的男主角,是第一部的反派角色杨康的儿子杨过。郭靖的儿子几乎没有了存在感,他的女儿郭芙并不是惹人喜爱的角色,小女儿郭襄着笔极少。
《射雕英雄传》里的女主角黄蓉,在《神雕侠侣》里,则完完全全去掉了上一部里自带的光环,成了许多人不理解的“令人讨厌”的角色。黄蓉的所谓“令人讨厌”,是因为她时时提防杨过,甚至不喜欢杨过,与以前的性格判若两人。黄蓉的判若两人,其实是恰如其分地描写了一个负责任的母亲的形象。
“射雕三部曲”第三部《倚天屠龙记》里,它的主角,是一个几乎与第一部和第二部毫不相干的人物张无忌。女主角赵敏、周芷若,包括小昭、殷离都形象鲜明,性格饱满,有血有肉。
金庸小说里往往好人不好坏人不坏,充分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这里单以“坏人”为例。
《射雕英雄传》里,坏人杨康并非一无是处,比如他对穆念慈,谈不上是调戏,也没有始乱终弃。
对杨康的评价,王晴飞说:“金庸是很注意其笔下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的,宝应祠堂里在为生父报仇和感念完颜洪烈养育恩情之间的犹豫,在皇宫中刺伤郭靖后瞬间的歉疚,都体现了这一点。”
《神雕侠侣》里有两个严重损害了男女主角的人物,一个是郭芙,她生生砍掉了杨过的一条臂膀。一个是尹志平,他偷奸了冰清玉洁的小龙女。
这两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有人说,金庸把杨过写成独臂,把小龙女写成被偷奸,是为了描写他们残缺的美。那其实是胡扯!独臂有什么美?失贞又有什么美?文学评论不是刻意令人莫测高深的胡诌!假如说断臂和失贞是美,你让人砍掉一条臂膀试试,你让人强迫了你的妻子试试!
那么郭芙是不是坏人?尹志平是不是坏人?其实,小说《神雕侠侣》里,郭芙的特点是性格娇纵。尹志平为了偷奸了小龙女而自刎了。这两个人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坏人。
《倚天屠龙记》里,许多人都说周芷若是个坏人,电视剧里,更把周芷若妖魔化了。
但周芷若一个弱女子,舍弃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于不顾,秉承师父遗愿,接替了振兴峨嵋派的责任,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郭襄、风陵师太、灭绝师太三代人没有完成的事业。她真的是一个一个杀人恶魔?是一个坏人?显然不是!
在金庸射雕三部曲里,人物血肉丰满,性格真实可信。
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不是那样。其中的孟神通除了虎毒不食子以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孟神通为了夺取武功秘籍,杀死了厉胜男全家;他同样为了武功秘籍不惜牺牲自己的同伙灭法和尚;练成修罗阴煞功之后,为了称霸武林杀人如麻。
孟神通是坏人,竟然小说中连他所练习的武功也是坏的。就是所谓“邪派武功”。
武功如同武器,武器要看拿在谁的手里,任何武器拿在好人手里,可以行善,拿在恶人手里可以作恶。本来就无所谓好坏的。但《云海玉弓缘》里的修罗阴煞功就是邪派武功,天山派的武功就是正派武功。甚至要修炼了天山派的正宗内功后,邪派武功才不至于反噬自己。练习修罗阴煞功的孟神通就是一个魔鬼形象!
小说《云海玉弓缘》人物脸谱化明显,不如“射雕三部曲”。
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和金庸“射雕三部曲”相比,哪个更好?我的答案是: 射雕三部曲更好。
《云海玉弓缘》剧照
《射雕英雄传》剧照
我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因为金庸小说在大陆掀狂澜,首先要归功于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雕英雄传》。正是因为《射雕英雄传》的成功,从而奠定了金庸作为武侠小说大宗师的地位。并且,此后的《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同样气势非凡,受到众多读者喜爱。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经说过:“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梁羽生本人也承认,金庸后来居上,在武侠小说创作上超过了他。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讲,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和金庸“射雕三部曲”相比,后者要更好。
梁羽生先生的书,正邪分明,限制了发挥,不如金庸的和光同尘,发挥空间大,但是少年应读梁羽生,三观正,有文采风度,中年读金庸,增加人生厚度,使得人格更完美,老年读古龙最好,气血定,心性稳 慢慢咀嚼人生
云海玉弓缘说实话一般般,全局构思还行,细节描写不出彩,个人觉得自云海玉弓缘开始梁先生的作品水平开始下降,格局变小,比如以前百花齐放的武林门派变成了金世遗一家独大,民族关系、统治阶级和底层的矛盾、满汉矛盾等等都不见了,变成了金家及其传人与乔北溟的徒子徒孙及海外塞外妖人的打斗戏,其实梁先生的前期作品还是不错的。至于和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相比,压根不在一个层次上。
我先看的《云海玉弓缘》,从江南出场开始就想入非非,梦魂牵绕,那时候的武侠小说犹如现在的电子 游戏 ,不知祸害了多少孩子。我也算一个,不怪别人,只怪我自己,任何时候,任何环境,有差的就有好的。就像郎朗和马加爵!
梁羽生好比古代的边塞诗人岑参,古道西风瘦马,骆驼冰川美女。他写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分离的,比如金世遗和谷之华,张丹枫和云雷,看书有个好开始没有个好结局!看完以后不仅替主人公惋惜,惆怅!
而金庸往往把不可能的事写的比较完美,中间穿插佛学,围棋,古诗等等。金庸的作品都是九死一生,最后终成正果!
金庸只做一件事,禅悟,
梁羽生比较散漫,江湖浪子,游侠,走到哪里算哪里,酒中诗,手中剑!儿女情长,如果有一点家恨国仇《七剑下天山》还有点,其余都是为情所困,白发魔女,飞红巾,叹为观止!
金庸的都是以 历史 事件为铺垫,袁承志反清复明,就是韦小宝是个混混也知道鞑子!郭靖不当金刀驸马,身上带着文天祥的胸怀,不指南方誓不休!
金庸的书只要识字就可以看,但是其中滋味好多人不懂,周易八卦,奇门遁甲,诗词歌赋,禅门悟道,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另外金庸的主人公用情杂乱无章不专一,段氏家族到处留情撒种,韦小宝七八个老婆,欧阳克犹如纪晓岚,没有女的就活不成!
梁羽生的主人公就是个呆子,好比崇祯,就认煤山那一棵树,天涯何处无芳草,白发也就算了还是魔女!他想把张丹枫写成李白,最后也有点忧郁症的感觉,金世遗按理应该是疯子,偏要搞成正人君子!
按照哲学的态度来说,金庸作品里好多都是伪君子,假道士,岳不群,东方不败,林平之,但是人家手法高,把我们搞得神魂颠倒,而梁羽生的主人公就是江湖浪子,不爱江山爱美人!
梁羽生的作品,看过很多,一本都看不下去。流水账一记就是数百年。
老子英雄儿好汉,邪派武功永远胜不了正派,双方打斗就是梁羽生罗列招式名字的时候。固定的套路,我是说说故事的套路,呆板的价值观一套几百年。
原谅我,我看不下去。当然,我没办法否认梁羽生先生的成就和受欢迎程度。
金庸的十三部实在太过精彩,有人性的善人性的恶,老子英雄儿不是天然的好汉,成为败类也不新鲜,反之亦然。多么有现实意义!江湖大侠未必都是表里如一。。。
射雕三部曲与云海玉弓缘相比,单单从小说本身来说云海玉弓缘还是最好,梁羽生通过金世遗把小人物的生存努力和抗争主流 社会 时的无奈和艰辛描绘的活灵活现,而射雕把家国大事融入,在我看来很是勉强,对 历史 有所了解的人看射雕的相关 历史 人物和事件,很别扭。比如郭靖的原型郭药师其实是典型的汉奸,蒙古统一中原的过程是非常血腥的,为“靖康”雪耻的主力军竟然是一群乞丐而不是岳飞韩世忠这些将军,等等。射雕在人们心中份量更足,得益于改编的电视有经典,黄日华版的射雕,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李连杰版的魔教教主都是经典。反观云海玉弓缘三部曲改编的电影电视,就没那么出彩,没有助推原著,只能说金庸比梁羽生幸运。
看来我是唯一更喜欢 云海玉弓缘的…
圆满的结局千篇一律,
悲剧的结局却独一无二…
Dorothy
我想,金庸的小说与梁羽生的小说是一时瑜亮。金庸的小说胜在情节跌宕起伏,而梁羽生的小说胜在语言优美,历史功底更高,都很好,也都很喜欢。
乌拉拉乌拉拉
1.金庸最好 历史背景明朗前因后果清晰 非常可观
2.古龙第二 乱七八糟 离奇古怪
3.梁羽生 一般 有抄改
4.卧龙生 垃圾平庸 偷窃抄袭 尤其金剑雕翎学射雕英雄传 人物 内容等等
施施妹mm
梁羽生的小说《云海玉弓缘》和金庸的小说“射雕三部曲”相比,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更好。
梁羽生是一个武侠小说高产作家,他的35部武侠小说里,我认为最好的就是《云海玉弓缘》。
但《云海玉弓缘》这部小说,开头明写江南,暗写金世遗,情节十分吸引人。金世遗的出场,给人以风雨大至之感,勾起了读者极大的期待心理。
但随着情节的铺开,越写反而越平淡,金世遗这个小说主人公越写越不足为奇。到了后来,作者到底是想突出金世遗还是想突出孟神通、李胜男,都不得而知了。小说明显前工后拙,虎头蛇尾。金世遗人物形象根本达不到读者的期望值,甚至很是令人失望。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开局平平。但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纷至沓来,枝繁叶茂,却不妨碍主干巍峨。三部曲中每一部,都如同炉火上浇油,火越烧越旺,主要人物越来越丰满,形象越来越鲜明。郭靖、杨过、张无忌,成了人们心目中无法忘怀的武侠小说经典人物。
梁羽生小说,主角是传代的,要么是家族式传代,要么是门派传代。作者好像要把小说主人公的事迹留到下一部或者下几部里再继续写。所以,小说主人公的故事往往给人没有写完的感觉。
《云海玉弓缘》与梁羽生其它小说一样,男主人公金世遗的故事只写成了半拉子。最后不了了之。这也是金世遗人物形象单薄的一大原因。
《云海玉弓缘》因为小说上承《冰川天女传》,下接《冰河洗剑录》,所以《云海玉弓缘》里女主角既有冰川天女的影子,谷之华与厉胜男,到底作者心目中的女主角是谁,很是模糊。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射雕英雄传》的主角是郭靖,如果按照梁羽生的写法,郭靖的儿子或者女儿后来也应该是有主角光环的。
但恰好相反,第二部《神雕侠侣》的男主角,是第一部的反派角色杨康的儿子杨过。郭靖的儿子几乎没有了存在感,他的女儿郭芙并不是惹人喜爱的角色,小女儿郭襄着笔极少。
《射雕英雄传》里的女主角黄蓉,在《神雕侠侣》里,则完完全全去掉了上一部里自带的光环,成了许多人不理解的“令人讨厌”的角色。黄蓉的所谓“令人讨厌”,是因为她时时提防杨过,甚至不喜欢杨过,与以前的性格判若两人。黄蓉的判若两人,其实是恰如其分地描写了一个负责任的母亲的形象。
“射雕三部曲”第三部《倚天屠龙记》里,它的主角,是一个几乎与第一部和第二部毫不相干的人物张无忌。女主角赵敏、周芷若,包括小昭、殷离都形象鲜明,性格饱满,有血有肉。
金庸小说里往往好人不好坏人不坏,充分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这里单以“坏人”为例。
《射雕英雄传》里,坏人杨康并非一无是处,比如他对穆念慈,谈不上是调戏,也没有始乱终弃。
对杨康的评价,王晴飞说:“金庸是很注意其笔下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的,宝应祠堂里在为生父报仇和感念完颜洪烈养育恩情之间的犹豫,在皇宫中刺伤郭靖后瞬间的歉疚,都体现了这一点。”
《神雕侠侣》里有两个严重损害了男女主角的人物,一个是郭芙,她生生砍掉了杨过的一条臂膀。一个是尹志平,他偷奸了冰清玉洁的小龙女。
这两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有人说,金庸把杨过写成独臂,把小龙女写成被偷奸,是为了描写他们残缺的美。那其实是胡扯!独臂有什么美?失贞又有什么美?文学评论不是刻意令人莫测高深的胡诌!假如说断臂和失贞是美,你让人砍掉一条臂膀试试,你让人强迫了你的妻子试试!
那么郭芙是不是坏人?尹志平是不是坏人?其实,小说《神雕侠侣》里,郭芙的特点是性格娇纵。尹志平为了偷奸了小龙女而自刎了。这两个人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坏人。
《倚天屠龙记》里,许多人都说周芷若是个坏人,电视剧里,更把周芷若妖魔化了。
但周芷若一个弱女子,舍弃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于不顾,秉承师父遗愿,接替了振兴峨嵋派的责任,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郭襄、风陵师太、灭绝师太三代人没有完成的事业。她真的是一个一个杀人恶魔?是一个坏人?显然不是!
在金庸射雕三部曲里,人物血肉丰满,性格真实可信。
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不是那样。其中的孟神通除了虎毒不食子以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孟神通为了夺取武功秘籍,杀死了厉胜男全家;他同样为了武功秘籍不惜牺牲自己的同伙灭法和尚;练成修罗阴煞功之后,为了称霸武林杀人如麻。
孟神通是坏人,竟然小说中连他所练习的武功也是坏的。就是所谓“邪派武功”。
武功如同武器,武器要看拿在谁的手里,任何武器拿在好人手里,可以行善,拿在恶人手里可以作恶。本来就无所谓好坏的。但《云海玉弓缘》里的修罗阴煞功就是邪派武功,天山派的武功就是正派武功。甚至要修炼了天山派的正宗内功后,邪派武功才不至于反噬自己。练习修罗阴煞功的孟神通就是一个魔鬼形象!
小说《云海玉弓缘》人物脸谱化明显,不如“射雕三部曲”。
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若拿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系列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相提并论一决高下的话。其实早在金庸所著的《神雕侠侣》中,早已有了谁胜谁负的答案。
就像《射雕英雄传》主角郭靖所说的那样,我们习武之人所谓的行侠仗义,只不过是侠之小者,所谓的侠之大者是为国为民的道理。
再者对比《云海玉弓缘》和射雕三部曲的故事背景格局,《云海玉弓缘》的故事背景格局,就有点像行侠仗义侠之小者。
其实未读过梁羽生作品的读者,会认为单单一部《云海玉弓缘》,怎么能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相提并论。其实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也是有前后续作的,也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一样,都是三部角色人物故事有关联的武侠小说。
《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讲述了唐经天与冰川天女,江湖浪子金世遗与厉胜男、谷之华,江南与邹绛霞的孩子江海天的江湖经历和 情感 纠葛。这里不乏有武林浩劫和正与邪的江湖较量。从皑皑白雪的天山,到绿树成荫百花待放的苏州,诗情画意江湖纷争儿女私情,梁派武侠风味十足。
金世遗和厉胜男、谷之华之间的 情感 纠葛,更像是张无忌和赵敏、周芷若之间的 情感 纠葛。但厉胜男最终香消玉损,才唤醒金世遗的一生所爱,正所谓当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珍贵。
谷之华和赵敏一样,都是反派人物的女儿,但谷之华最终却不像赵敏那样,轻轻松松就拥有了永远为自己画眉毛的男人。反之金世遗和谷之华,而是经历了二十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才得以最终走到一起,这一点又和杨过小龙女的 情感 经历颇为相似。其实要说梁羽生《云海玉弓缘》的影响,最多的是留下了金世遗和厉胜男的悲情故事。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看似每部主角和故事情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不可否认,《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都是风格迥异、剧情设定完全大相径庭的作品。
《射雕英雄传》的 历史 背景最为强大,不仅让人回忆起北宋时期的靖康耻犹未雪,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北宋亡国恨,更让人体验了一把大漠风情。更让人沉浸在天下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华山论剑争夺九阴真经的江湖风云之中。
射雕三部曲中,不仅有虚构人物,更有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真实 历史 人物,如道教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大蒙古国可汗成吉思汗、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长春真人丘处机、明太祖朱元璋等 历史 人物,都赫然有血有肉的出现在读者面前,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更是眼前一亮。
从难辨真假的岳飞遗作武穆遗书,到郭靖口中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都不经意间宣传出热血男儿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首先爱国情怀,就是射雕三部曲,所宣扬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中心思想。射雕三部曲更诠释了三种不同的爱情思想观念。
《神雕侠侣》作为一部爱情题材武侠小说,不仅从杨过身上,让读者明白什么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更让人懂得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要论梁羽生作品《云海玉弓缘》系列,给读者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无非是金世遗和厉胜男的悲苦爱情。但要论金庸射雕三部曲,给读者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不论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称号,还是笨郭靖巧黄蓉,古墓派绝情谷,甚至是不通情理的灭绝师太,总会让人朗朗上口,说出射雕三部曲中的剧情人物和武学名称。
黄蓉和郭靖的相知相爱,让人明白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杨过和小龙女的十六年生死离别,让人明白爱情的责任和使命,是那么不可违背和侵犯。张无忌和赵敏的欢喜冤家,让人明白爱情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一生一世的谅解和包容。
说了这么多,如今谁的作品更好,影响力更大,其实就一目了然不言而喻了。论武侠风格,梁羽生和金庸可谓是各有千秋。
但看金庸武侠作品,你会无形发现其中更有很深的哲学理论。金庸虽然给大家虚构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武侠世界,但其中更充满了现实生活当中的人际关系和做人的原则和道理。
杨过受到郭靖的影响,成为新一代为国为民的大侠宗师。郭靖在黄蓉的辅佐之下,成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赵敏在张无忌淳朴善良的本性面前,放下世俗恩怨和种族纷争,过着充满阳光活力的生活。这种种迹象表明,金庸武侠比梁羽生武侠作品,更贴近生活和现实。
云海玉弓缘说实话一般般,全局构思还行,细节描写不出彩,个人觉得自云海玉弓缘开始梁先生的作品水平开始下降,格局变小,比如以前百花齐放的武林门派变成了金世遗一家独大,民族关系、统治阶级和底层的矛盾、满汉矛盾等等都不见了,变成了金家及其传人与乔北溟的徒子徒孙及海外塞外妖人的打斗戏,其实梁先生的前期作品还是不错的。至于和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相比,压根不在一个层次上。
梁羽生先生的书,正邪分明,限制了发挥,不如金庸的和光同尘,发挥空间大,但是少年应读梁羽生,三观正,有文采风度,中年读金庸,增加人生厚度,使得人格更完美,老年读古龙最好,气血定,心性稳 慢慢咀嚼人生
我认为《云海玉弓缘》系列和“射雕三部曲”存在这档次上的差距。
1、从 历史 背景上来讲,射雕系列时间跨度之大在武侠小说里可谓是前无古人,让故事随着 历史 大事件展开,可谓是气势磅礴。蒙古西征,灭金,灭南宋,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主人公在 历史 大潮中表现可以说是看得人热血沸腾。而云海系列背景局限于清朝康雍乾时期,格局明显要小很多。且云海系列牵涉到的 历史 没有什么在史书上有重要地位的大事。
2、从小说的情节上来说,射雕系列又是完胜。梁羽生的小说情节较为平铺,而金庸小说能大开大合,峰回路转。比如郭靖和成吉思汗的恩怨情仇,杨过与郭家的恩怨纠葛都看得人非常纠结。尤其是爱情的故事,金庸小说突出“问世间情为何物”,描写得细腻而又感人,小龙女的16年之约,张无忌的红颜远去,甚至李莫愁的畸恋都很动人。与此相比,梁羽生关于爱情写得太单调,基本上男女一对一,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够细腻。
3、从人物刻画上来说,云海系列里基本上人物形象不鲜明,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感觉侠士个个玉面临风,侠女个个貌美如花,没有太多特色,个性也不鲜明。可以说没多少人对主人公具体是什么样子,有个清楚的轮廓。而射雕里面,个个人物形象鲜明,郭靖的醇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见杨过误终身;杨过的潇洒,张无忌的优柔都很鲜明,甚至连傻姑,灭绝师太这样的配角都能成经典。这两个系列里的人物形象真是差距太大。
4、从文化内涵上来说,射雕系列可谓更为深厚。云海是单纯的武侠,射雕要深厚得多。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五行相克,金庸往往在小说里嵌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总之,两个系列差距太大,金庸不仅仅是武侠小说家,还是真正把武侠上升到文学殿堂的宗师,没有一个人可与之相比。
天花板上的小蚂蚁
金庸每本书都很精彩,都值得一看.
古龙的作品,很多都是别人代笔,作品总体质量太差,建议看看几部最有名的:风云第一刀(又名多情剑客无情剑,小李飞刀).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绝代双骄
梁羽生的作品,我都没怎么看.....有次准备看看最有名的:云海玉弓缘,但只看完一章就放弃.说实话,文字功底很深厚,但描写故事情节远不如金古.
建议: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萍踪影侠录,七剑下天山
xueyan_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展开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我最喜欢《笑傲江湖》,看过书,很好,电视剧喜欢吕颂贤那个版本,跟原著稍有出入但都只是在细节上。
射雕黄日华、翁美玲版得好,跟原著差不多,像李亚鹏版得就不要看了,太有失美感。
神雕古天乐、李若彤那个版本好。
《倚天屠龙记》吴启华、黎姿版也很好,只是跟原著的差别稍微有点大,尤其是结局,可以看看贾静雯、苏有朋版。
《天龙八部》黄日华、陈浩民版本得好,只是结局跟原著不一样,不过比原著结局惨的轻了许多。
金庸的武侠真的值得一看,有机会去看看吧!收起
原贴:金庸武侠小说哪个好看
andre
梁羽生小说叙事的简洁老练远不如金庸小说,金庸小说情节丰富文字简洁,细节描写精细准确,小说情节人物显得有血有肉,让人入迷。相比之下梁羽生就差多了。
cellgu
评 语:竟然有一部作品能凌驾于自己最喜欢的《神雕侠侣》之上,肯定有非给它第一的理由:当然是因为它实在太出色了,出色到我认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偏爱,因为我毕竟不是一个瞎子……
《天龙八部》属于金庸的晚期作品,就写于《鹿鼎记》之前——我觉得正因为在这部作品中查先生已经把武侠推到一个无法再推上去的高峰,因此之后在写了《鹿鼎记》这样一部“更像历史小说”的作品后,他终于无憾地封笔了。其作品的成熟与精彩由此就已可见一斑,此其一。
很少有武侠小说有三个主人公,绝对不分主次的三个主人公,因为处理起来实在太难,但《天龙八部》做到了,三个有着不同身世背景的主人公分领着三条不同的故事主线,各自经历着自己的奇遇同时揭开各自的身世之迷;三条主线时有交融却又分毫不乱,最后终于又归于一起……试问这样的功力有谁办得到?此其二。
武侠小说一般都和历史背景多少相关,好的武侠小说尤其如此(古龙例外),金庸的故事更是如此,但是综观武侠小说之林,哪怕金先生自己之前的作品,绝没有一部能像《天龙八部》那样把历史与故事结合得如此完美的——把故事放在北宋初年本来就要有勇气,因为这是真正的“乱世”:宋、辽、西夏、吐蕃、大理多极鼎立,加上正兴起的女真,如果处理不好真的容易乱成一锅粥……小说中对这些国家都投入了浓重的笔墨,让我们沉浸在不同环境的故事情节的同时,更陶醉于各地的山川风光和人文风貌,这一点没有深厚的历史和地理功底是绝难完成的……此其三。
在书中的人物可以说数不胜数,包括了当时各国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涵盖了江湖上的各路豪杰、僧俗、落魄王孙……个中的关系纷繁复杂,但作者仍然拿捏得分毫不差。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可看作是一部人性的《百科全书》,在里面争名的、夺利的、贪权的、要势的、好色的、被仇恨蒙蔽双眼的……各色人等一一露面,组成了一副再现实不过的终生相,而同时作者又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给他们一一安排了最合适的归宿:如慕容复的发疯,鸠摩智的武功全废,段王爷和他数个相爱的女人相拥而死……对于这样深刻的刻画,我们又能说什么呢?此其四。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其实金庸的哪部小说不值得称道呢?只好说,《天龙八部》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第二名:《神雕侠侣》
评 语:一段浪漫感人的爱情史诗,一个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这也许是个童话,但这样的童话无论说多少遍恐怕都不会有人觉得厌烦;毫不讳言,《神雕侠侣》是我在所有武侠小说中最喜欢的一部,不为别的,就为杨过、为小龙女,为一个贯穿全书又永恒不变的“情”字……
第三名:《倚天屠龙记》
评 语: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收尾篇,《倚天屠龙记》其实是事隔《神雕侠侣》多年后才写的,整部小说无论在境界、构思上都达到了可以和射雕相媲美的地步,同时更突出的是在人物的处理上也比射雕更细腻并且丰满,毫不夸张地说,该部小说通篇充满了一种人性的光辉,不仅仅对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感情刻画得细致入微,同时更感动我的是其中的“人伦之情”,包括张三丰之于张翠山,张翠山、殷素素夫妇之于张无忌,以及谢逊之于张无忌……小说直到最后,在“金毛狮王”的皈依佛门中把这种人性的光辉达到了一个升华。坦白说张无忌的性格并不吸引人,但他毫无疑问又是最接近于我们常人的,正直但又有些软弱,有原则但又有些拖泥带水。这部作品通篇读完的话,确实给人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四名:《射雕英雄传》
评 语:金庸笔下的第一名著,不管你知不知道金庸,你都应该知道这部作品,无数无数的“金”迷都是通过这本书知道并开始接触金庸作品的,包括我,在学术界,它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里程碑”!,绝不夸张。郭靖和黄蓉这两个别具特色的主人公长期以来都被奉为武侠小说人物中的经典,更不用说这部小说奇绝的构思、波澜壮阔的场景画面以及丝丝入扣的情节……简直就是一个词:完美。相信不喜欢射雕的人很少,它绝对是金庸小说、甚至新派武侠小说中最受认可的一部作品。但是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射雕毕竟是金庸小说中的承上启下之作,在创作风格上仍然有传统的武侠小说的痕迹在,因而其在人性的考虑上略有欠缺,比如其中欧阳锋的坏就显得有些没有道理,而且书中的善恶人物的壁垒也比较分明,稍有“脸谱化”之嫌——当然以上这些完全属于白璧微瑕,绝不会影响这部作品的可读性
第五名:《连城诀》
评 语:哇!大家是不是已经忘了金庸还写过这么一部作品?没有人会想到我会把《连城诀》提到比《鹿鼎记》和《笑傲江湖》还高的地位吧?对不起,纯属个人喜好。第一次看《连城诀》是小学四年级,那是一本残破的旧版本,当时刚开始看武侠小说不久,觉得这部书特别没意思,也没看完就丢一边了……再后来是两年以后了,那时我已经看了不少武侠小说了,再次读到这部作品时我基本上对上一次阅读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基本上是把它当作一部新的作品来读的——坦白说,这次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连城诀》并不算很长的长篇,但是那一遍我读得很久,因为没读一会儿我就有点喘不过气来,要停下来歇一歇。应该说这本书的基调是灰色的,甚至大多数地方是阴森森的黑色,整部小说其实就是揭露人性丑恶的一根鞭笞,我欣赏它,不为别的,其实就因为他写实的风格,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作品,我觉得它比《笑傲江湖》的那种揭露更深刻和血淋淋,也许很骇人,但足够人们读了以后会进行深刻的反思,而不单纯地去究其什么“社会意义”…… 六名:《鹿鼎记》
评 语:又是一个很矛盾的抉择,不过相对上面的《笑傲江湖》,把《鹿鼎记》排在第六很多人还是可以接受的,我个人其实很喜欢《鹿鼎记》,为什么?因为看它的时候人很轻松,更像在看一出幽默诙谐的轻喜剧,不过正如金庸本人在该书后记中所说的,作为他老人家的封笔之作,他自己也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武侠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历史小说。韦小宝的身上其实并没有多少侠气,他的所作所为也不见得光明正大,但是他倒是在不经意间干了许多大事,由于我自己是个历史迷,因此对这部作品特别有感觉,其实我个人认为武侠小说写到《鹿鼎记》的份上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极至,很难再有新的突破了(除非像黄易那样硬把科幻元素融入武侠那又另当别论),然而它又实在不太“像”武侠小说了,因此实在不好说……
第七名:《笑傲江湖》
评 语:·!@#$%^&*()…………把《笑傲江湖》排在这么个位置相信不被人用烂番茄、烂香蕉砸死,也会被反对者用唾沫星子淹死!!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敢在“第七名”的旁边写上《笑傲江湖》这四个字,但是同时一想,声明了这份排名完全是我个人的主观产物,如果顾忌太多而废弃了自己的想法,反而没有意思了——于是,便释然了……
不能否认有无数人喜欢《笑傲江湖》这部作品,同时在许多论坛与刊物上,这部书往往在众多排名中高距榜首,有很多人喜欢令狐冲,认为他够洒脱;有更多人喜欢任盈盈,认为这种敢于把握自己幸福的女子简直完美;更有小说评论人士认为此作品是金庸笔下最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一部,因为它所描述的种种是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的,直到现在还时时存在的社会现象,认为象岳不群、左冷禅这样的人,绝对具有时代研究价值……扯远了,不想多说为什么别人如此推崇这部作品了,只想说说自己为什么对《笑傲江湖》并不感冒。
首先,我不喜欢令狐冲,很多人称他为金庸笔下的浪子,我觉得他根本不是!为什么?因为他远达不到古龙笔下浪子们对于一切、尤其是对于感情的洒脱,他决不是万事无萦于怀,他所牵挂的东西和放不下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其中偏偏没有一样是他自己能把握的,他缺乏杨过那种对于感情执着和一往无前的精神,他总是在妥协,对师门,对社会,对任盈盈;其次,我承认任盈盈很了不起,但我始终认为她并不可爱,因为一个自始至终一手操控感情的女人绝不是我所追求和喜欢的;最后,我想,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如果我不能在其中得到我们想要的满足,而硬要去深究什么现实意义,文化价值,实在是一件很无趣的事……
原贴:金庸小说 哪个最好看
阿匝
楼上说的对,确实是各有千秋!我跟你讨论下他们的风格吧!先说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梁羽生先生--梁先生的小说开篇宏大,往往借助一些真实的历史来展开故事,开篇很精彩,可是当你看到后面却没什么感觉了~~个人感觉有点虎头蛇尾?(纯属个人见解)再说新派武侠小说集大成者金大师--金大师本身对中国的历史有很深研究,作品往往可以以假乱真。他的风格是开篇平淡,但是你越往后看,越是被故事情节吸引,人物相继登场,故事也庞大了-让人难以自拔?~~怪才古龙就另类了,他的作品可以从开篇就让你感觉紧张,一直到看完~~说这么多,并不是废话,只是想说,这三位大师的作品都很不错的。很难说清谁的作品更好。他们各自的风格不一样,所以你看起来感觉也会不一样~您可以把三位大师的经典作品都看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雪舞银河
随波逐流
lulusmile
joyance
简爱诚品
vani_chen
虚空之竹
云海玉弓缘说实话一般般,全局构思还行,细节描写不出彩,个人觉得自云海玉弓缘开始梁先生的作品水平开始下降,格局变小,比如以前百花齐放的武林门派变成了金世遗一家独大,民族关系、统治阶级和底层的矛盾、满汉矛盾等等都不见了,变成了金家及其传人与乔北溟的徒子徒孙及海外塞外妖人的打斗戏,其实梁先生的前期作品还是不错的。至于和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相比,压根不在一个层次上。
alexav
我认为《云海玉弓缘》系列和“射雕三部曲”存在这档次上的差距。
1、从历史背景上来讲,射雕系列时间跨度之大在武侠小说里可谓是前无古人,让故事随着历史大事件展开,可谓是气势磅礴。蒙古西征,灭金,灭南宋,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主人公在历史大潮中表现可以说是看得人热血沸腾。而云海系列背景局限于清朝康雍乾时期,格局明显要小很多。且云海系列牵涉到的历史没有什么在史书上有重要地位的大事。
2、从小说的情节上来说,射雕系列又是完胜。梁羽生的小说情节较为平铺,而金庸小说能大开大合,峰回路转。比如郭靖和成吉思汗的恩怨情仇,杨过与郭家的恩怨纠葛都看得人非常纠结。尤其是爱情的故事,金庸小说突出“问世间情为何物”,描写得细腻而又感人,小龙女的16年之约,张无忌的红颜远去,甚至李莫愁的畸恋都很动人。与此相比,梁羽生关于爱情写得太单调,基本上男女一对一,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够细腻。
3、从人物刻画上来说,云海系列里基本上人物形象不鲜明,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感觉侠士个个玉面临风,侠女个个貌美如花,没有太多特色,个性也不鲜明。可以说没多少人对主人公具体是什么样子,有个清楚的轮廓。而射雕里面,个个人物形象鲜明,郭靖的醇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见杨过误终身;杨过的潇洒,张无忌的优柔都很鲜明,甚至连傻姑,灭绝师太这样的配角都能成经典。这两个系列里的人物形象真是差距太大。
4、从文化内涵上来说,射雕系列可谓更为深厚。云海是单纯的武侠,射雕要深厚得多。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五行相克,金庸往往在小说里嵌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总之,两个系列差距太大,金庸不仅仅是武侠小说家,还是真正把武侠上升到文学殿堂的宗师,没有一个人可与之相比。
王小谋
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和金庸“射雕三部曲”相比,哪个更好?我的答案是:射雕三部曲更好。
《云海玉弓缘》剧照
《射雕英雄传》剧照
我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因为金庸小说在大陆掀狂澜,首先要归功于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雕英雄传》。正是因为《射雕英雄传》的成功,从而奠定了金庸作为武侠小说大宗师的地位。并且,此后的《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同样气势非凡,受到众多读者喜爱。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经说过:“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梁羽生本人也承认,金庸后来居上,在武侠小说创作上超过了他。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讲,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和金庸“射雕三部曲”相比,后者要更好。
紫曦,张
小儿初读时,对金庸大师的作品惊为天人。待历经世事以后再读,才明白金大师所写的全是童话,而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虽然格局更小,其实才是人生,一世得一知已足亦,所求却不是所得,信念总要让位于生活。
Zoe
这么说吧,云海玉弓缘,看完了就完了,记不住,我现在对里面的情节一点印象都没有,就能记住金世遗,厉胜男的名字,另一个谷之华的是干什么的都记不住,金世遗和厉胜男发生了什么故事也记不住,而且不想看第二遍,射雕三部曲不但主角能记住,配角能记住,情节也历历在目,
最简单的输入法,金世遗不是默认词组,郭靖黄蓉却是词组,默认就能打
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SADPXX
射雕三部曲与云海玉弓缘相比,单单从小说本身来说云海玉弓缘还是最好,梁羽生通过金世遗把小人物的生存努力和抗争主流社会时的无奈和艰辛描绘的活灵活现,而射雕把家国大事融入,在我看来很是勉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看射雕的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很别扭。比如郭靖的原型郭药师其实是典型的汉奸,蒙古统一中原的过程是非常血腥的,为“靖康”雪耻的主力军竟然是一群乞丐而不是岳飞韩世忠这些将军,等等。射雕在人们心中份量更足,得益于改编的电视有经典,黄日华版的射雕,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李连杰版的魔教教主都是经典。反观云海玉弓缘三部曲改编的电影电视,就没那么出彩,没有助推原著,只能说金庸比梁羽生幸运。
bage
说来惭愧,梁羽生的作品,我只读过萍踪侠影,而且也已经淡忘的差不多了,金庸作品,我读的稍多点,最喜欢的莫过于倚天屠龙记,而不是天龙八部或者鹿鼎记。没有为什么,就是单纯的喜欢。
xiaoxiaoxhdt
云海和倚天基本是一个类型的,很多相似点,魔女,魔头,寻宝,出海,等等,我还查询过连载的时间,基本上同一年,金早梁后,金格局构思更大
跬步三万
从八十年代初,大陆才开始在一些刊物中出现武侠小说。我最先看到第一部武侠小说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第二部武侠小说是梁羽生的《萍踪侠影》,感觉非常好看。而当时,国内作者写的武侠小说《玉娇龙》,太中规中矩,没有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好看。后来随着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开播,市面上出现了更多的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
在学校里,图书馆中,武侠小说非常火热,很难借到。同班和同宿舍的,如果有谁借到,大家轮流看。那时候看武侠小说的速度是惊人的。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一册最快一两天就读完,上阶梯大课时坐最后排偷着看,非常快速。相邻宿舍的同学互相催促,快些读完。为了插空,甚至在路灯下夜读,在被窝里用手电筒读。几乎学校图书馆有的所有武侠小说都读过。
金庸的小说,充满着和谐,情节顺乎自然,自然而然。我非常喜欢这个风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感情描写上,虽有悲欢离合,依然追求情节的和谐,让人思想感到安慰。
梁羽生的小说,多设计了一些别扭的爱情线索和情节。小说非常吸引人,但是书中的人物感情世界多不和谐,叫人读起来,非常别扭。读梁羽生的小说,有思想被虐待的感觉。有些情节甚至扭曲,误解,叫人不忍心看下去,令人非常生气。按我读书经历,梁羽生的小说情节看起来生气。可有一比,我读毛奇龄的国学著作,气不打一处来。直到今天,我都不太敢碰,看一会儿就生气了。毛西河比当代李敖还要恃才傲物。
笔者认为,金庸和梁羽生,都是顶级武侠小说家,都注重历史的挖掘,是有料的作家。我认为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比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更好看。我推崇金庸。
最后,画蛇添足一把。金庸和梁羽生两位大侠的作品,与琼瑶的作品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流行文化。一个是“朝廷+江湖武侠+爱情”,一个是“朝廷+白马王子+爱情”。读这些书,纯属娱乐,消遣,与玩游戏没什么两样。这出属于个人评价,对不对,请大家指教。
Honolulu
我先看的《云海玉弓缘》,从江南出场开始就想入非非,梦魂牵绕,那时候的武侠小说犹如现在的电子游戏,不知祸害了多少孩子。我也算一个,不怪别人,只怪我自己,任何时候,任何环境,有差的就有好的。就像郎朗和马加爵!
梁羽生好比古代的边塞诗人岑参,古道西风瘦马,骆驼冰川美女。他写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分离的,比如金世遗和谷之华,张丹枫和云雷,看书有个好开始没有个好结局!看完以后不仅替主人公惋惜,惆怅!
而金庸往往把不可能的事写的比较完美,中间穿插佛学,围棋,古诗等等。金庸的作品都是九死一生,最后终成正果!
金庸只做一件事,禅悟,
梁羽生比较散漫,江湖浪子,游侠,走到哪里算哪里,酒中诗,手中剑!儿女情长,如果有一点家恨国仇《七剑下天山》还有点,其余都是为情所困,白发魔女,飞红巾,叹为观止!
金庸的都是以历史事件为铺垫,袁承志反清复明,就是韦小宝是个混混也知道鞑子!郭靖不当金刀驸马,身上带着文天祥的胸怀,不指南方誓不休!
金庸的书只要识字就可以看,但是其中滋味好多人不懂,周易八卦,奇门遁甲,诗词歌赋,禅门悟道,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另外金庸的主人公用情杂乱无章不专一,段氏家族到处留情撒种,韦小宝七八个老婆,欧阳克犹如纪晓岚,没有女的就活不成!
梁羽生的主人公就是个呆子,好比崇祯,就认煤山那一棵树,天涯何处无芳草,白发也就算了还是魔女!他想把张丹枫写成李白,最后也有点忧郁症的感觉,金世遗按理应该是疯子,偏要搞成正人君子!
按照哲学的态度来说,金庸作品里好多都是伪君子,假道士,岳不群,东方不败,林平之,但是人家手法高,把我们搞得神魂颠倒,而梁羽生的主人公就是江湖浪子,不爱江山爱美人!
christhuyi
金庸小说情节离奇,但经不起仔细推敲,适合粗人看,主角都充满了奇遇,主角不需要努力,只需要运气就可以开挂,就像一个学生读书死笨,结果在高考前两天突然掉到洞里,得到高考答案,然后被清华北大录取,比如虚竹,段誉,张无忌,郭靖之流,这可能吗?。梁的小说更具现实性和人性,没有那么多奇遇,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生活中的人在努力奋斗,通过奋斗,最终大成。所以总得来说,我更喜欢梁的小说。
金庸的小说如果仔细看,然后再慢慢品,真的缺点太多,看了开头就晓得结果,就知道主角会怎样练成绝世武功,掉进洞里或万丈深渊之下,得到武功秘籍,这也是千篇一律了。
人物上:白痴太多,性格雷同。段誉这种人在生活中压根不会,看着就烦,虚竹迂腐过头,感觉就是奸诈。乔峰这种人更是扯蛋,慕容复更是SB,踩着段誉在脚下居然不杀,等着段誉反杀,逻辑推理不通,不具有小说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特点。
虚竹,郭靖,令狐冲等人物形象性格雷同。
金的小说套路,主角都是掉到洞里,得到武功秘籍,然后天下无敌。
金的武功不是九阴就是九阳,不是化功就吸星,要么乾坤大挪移,要么斗转星移,全是一个套路。
梁羽生的虽然波澜不惊,但每个人物的人性都能和现实高度契合,没有那么多奇遇,这才是生活。
猫头鹰
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若拿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系列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相提并论一决高下的话。其实早在金庸所著的《神雕侠侣》中,早已有了谁胜谁负的答案。
就像《射雕英雄传》主角郭靖所说的那样,我们习武之人所谓的行侠仗义,只不过是侠之小者,所谓的侠之大者是为国为民的道理。
再者对比《云海玉弓缘》和射雕三部曲的故事背景格局,《云海玉弓缘》的故事背景格局,就有点像行侠仗义侠之小者。
《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的情感纠葛其实未读过梁羽生作品的读者,会认为单单一部《云海玉弓缘》,怎么能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相提并论。其实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也是有前后续作的,也和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一样,都是三部角色人物故事有关联的武侠小说。
《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讲述了唐经天与冰川天女,江湖浪子金世遗与厉胜男、谷之华,江南与邹绛霞的孩子江海天的江湖经历和情感纠葛。这里不乏有武林浩劫和正与邪的江湖较量。从皑皑白雪的天山,到绿树成荫百花待放的苏州,诗情画意江湖纷争儿女私情,梁派武侠风味十足。
金世遗和厉胜男、谷之华之间的情感纠葛,更像是张无忌和赵敏、周芷若之间的情感纠葛。但厉胜男最终香消玉损,才唤醒金世遗的一生所爱,正所谓当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珍贵。
谷之华和赵敏一样,都是反派人物的女儿,但谷之华最终却不像赵敏那样,轻轻松松就拥有了永远为自己画眉毛的男人。反之金世遗和谷之华,而是经历了二十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才得以最终走到一起,这一点又和杨过小龙女的情感经历颇为相似。其实要说梁羽生《云海玉弓缘》的影响,最多的是留下了金世遗和厉胜男的悲情故事。
射雕三部曲背后的儿女私情和宏大的历史观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看似每部主角和故事情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不可否认,《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都是风格迥异、剧情设定完全大相径庭的作品。
《射雕英雄传》的历史背景最为强大,不仅让人回忆起北宋时期的靖康耻犹未雪,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北宋亡国恨,更让人体验了一把大漠风情。更让人沉浸在天下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华山论剑争夺九阴真经的江湖风云之中。
射雕三部曲中,不仅有虚构人物,更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真实历史人物,如道教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大蒙古国可汗成吉思汗、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长春真人丘处机、明太祖朱元璋等历史人物,都赫然有血有肉的出现在读者面前,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更是眼前一亮。
从难辨真假的岳飞遗作武穆遗书,到郭靖口中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都不经意间宣传出热血男儿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首先爱国情怀,就是射雕三部曲,所宣扬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中心思想。射雕三部曲更诠释了三种不同的爱情思想观念。
《神雕侠侣》作为一部爱情题材武侠小说,不仅从杨过身上,让读者明白什么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更让人懂得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要论梁羽生作品《云海玉弓缘》系列,给读者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无非是金世遗和厉胜男的悲苦爱情。但要论金庸射雕三部曲,给读者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不论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称号,还是笨郭靖巧黄蓉,古墓派绝情谷,甚至是不通情理的灭绝师太,总会让人朗朗上口,说出射雕三部曲中的剧情人物和武学名称。
黄蓉和郭靖的相知相爱,让人明白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杨过和小龙女的十六年生死离别,让人明白爱情的责任和使命,是那么不可违背和侵犯。张无忌和赵敏的欢喜冤家,让人明白爱情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一生一世的谅解和包容。
说了这么多,如今谁的作品更好,影响力更大,其实就一目了然不言而喻了。论武侠风格,梁羽生和金庸可谓是各有千秋。
但看金庸武侠作品,你会无形发现其中更有很深的哲学理论。金庸虽然给大家虚构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武侠世界,但其中更充满了现实生活当中的人际关系和做人的原则和道理。
杨过受到郭靖的影响,成为新一代为国为民的大侠宗师。郭靖在黄蓉的辅佐之下,成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赵敏在张无忌淳朴善良的本性面前,放下世俗恩怨和种族纷争,过着充满阳光活力的生活。这种种迹象表明,金庸武侠比梁羽生武侠作品,更贴近生活和现实。
摇摆的多利
金古梁温四个新派武侠小说大家的作品都看过,最有印象的是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梁的每每章节诗词唯美,人物的刻画更贴切我们屁民,很有代入感,特别是云海玉弓缘,唯一看哭了的小说!
meirenyua
梁羽生先生的书,正邪分明,限制了发挥,不如金庸的和光同尘,发挥空间大,但是少年应读梁羽生,三观正,有文采风度,中年读金庸,增加人生厚度,使得人格更完美,老年读古龙最好,气血定,心性稳 慢慢咀嚼人生
寂寞的星星
梁羽生的小说《云海玉弓缘》和金庸的小说“射雕三部曲”相比,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更好。
一、小说《云海玉弓缘》与金庸“射雕三部曲”相比,显得虎头蛇尾,后力不足。梁羽生是一个武侠小说高产作家,他的35部武侠小说里,我认为最好的就是《云海玉弓缘》。
但《云海玉弓缘》这部小说,开头明写江南,暗写金世遗,情节十分吸引人。金世遗的出场,给人以风雨大至之感,勾起了读者极大的期待心理。
但随着情节的铺开,越写反而越平淡,金世遗这个小说主人公越写越不足为奇。到了后来,作者到底是想突出金世遗还是想突出孟神通、李胜男,都不得而知了。小说明显前工后拙,虎头蛇尾。金世遗人物形象根本达不到读者的期望值,甚至很是令人失望。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开局平平。但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纷至沓来,枝繁叶茂,却不妨碍主干巍峨。三部曲中每一部,都如同炉火上浇油,火越烧越旺,主要人物越来越丰满,形象越来越鲜明。郭靖、杨过、张无忌,成了人们心目中无法忘怀的武侠小说经典人物。
二、小说《云海玉弓缘》与金庸“射雕三部曲”相比,显得故事不完整,人物形象单薄。梁羽生小说,主角是传代的,要么是家族式传代,要么是门派传代。作者好像要把小说主人公的事迹留到下一部或者下几部里再继续写。所以,小说主人公的故事往往给人没有写完的感觉。
《云海玉弓缘》与梁羽生其它小说一样,男主人公金世遗的故事只写成了半拉子。最后不了了之。这也是金世遗人物形象单薄的一大原因。
《云海玉弓缘》因为小说上承《冰川天女传》,下接《冰河洗剑录》,所以《云海玉弓缘》里女主角既有冰川天女的影子,谷之华与厉胜男,到底作者心目中的女主角是谁,很是模糊。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射雕英雄传》的主角是郭靖,如果按照梁羽生的写法,郭靖的儿子或者女儿后来也应该是有主角光环的。
但恰好相反,第二部《神雕侠侣》的男主角,是第一部的反派角色杨康的儿子杨过。郭靖的儿子几乎没有了存在感,他的女儿郭芙并不是惹人喜爱的角色,小女儿郭襄着笔极少。
《射雕英雄传》里的女主角黄蓉,在《神雕侠侣》里,则完完全全去掉了上一部里自带的光环,成了许多人不理解的“令人讨厌”的角色。黄蓉的所谓“令人讨厌”,是因为她时时提防杨过,甚至不喜欢杨过,与以前的性格判若两人。黄蓉的判若两人,其实是恰如其分地描写了一个负责任的母亲的形象。
“射雕三部曲”第三部《倚天屠龙记》里,它的主角,是一个几乎与第一部和第二部毫不相干的人物张无忌。女主角赵敏、周芷若,包括小昭、殷离都形象鲜明,性格饱满,有血有肉。
三、与“射雕三部曲”相比,《云海玉弓缘》人物正邪分明,脸谱化明显。金庸小说里往往好人不好坏人不坏,充分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这里单以“坏人”为例。
《射雕英雄传》里,坏人杨康并非一无是处,比如他对穆念慈,谈不上是调戏,也没有始乱终弃。
对杨康的评价,王晴飞说:“金庸是很注意其笔下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的,宝应祠堂里在为生父报仇和感念完颜洪烈养育恩情之间的犹豫,在皇宫中刺伤郭靖后瞬间的歉疚,都体现了这一点。”
《神雕侠侣》里有两个严重损害了男女主角的人物,一个是郭芙,她生生砍掉了杨过的一条臂膀。一个是尹志平,他偷奸了冰清玉洁的小龙女。
这两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有人说,金庸把杨过写成独臂,把小龙女写成被偷奸,是为了描写他们残缺的美。那其实是胡扯!独臂有什么美?失贞又有什么美?文学评论不是刻意令人莫测高深的胡诌!假如说断臂和失贞是美,你让人砍掉一条臂膀试试,你让人强迫了你的妻子试试!
那么郭芙是不是坏人?尹志平是不是坏人?其实,小说《神雕侠侣》里,郭芙的特点是性格娇纵。尹志平为了偷奸了小龙女而自刎了。这两个人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坏人。
《倚天屠龙记》里,许多人都说周芷若是个坏人,电视剧里,更把周芷若妖魔化了。
但周芷若一个弱女子,舍弃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于不顾,秉承师父遗愿,接替了振兴峨嵋派的责任,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郭襄、风陵师太、灭绝师太三代人没有完成的事业。她真的是一个一个杀人恶魔?是一个坏人?显然不是!
在金庸射雕三部曲里,人物血肉丰满,性格真实可信。
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不是那样。其中的孟神通除了虎毒不食子以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孟神通为了夺取武功秘籍,杀死了厉胜男全家;他同样为了武功秘籍不惜牺牲自己的同伙灭法和尚;练成修罗阴煞功之后,为了称霸武林杀人如麻。
孟神通是坏人,竟然小说中连他所练习的武功也是坏的。就是所谓“邪派武功”。
武功如同武器,武器要看拿在谁的手里,任何武器拿在好人手里,可以行善,拿在恶人手里可以作恶。本来就无所谓好坏的。但《云海玉弓缘》里的修罗阴煞功就是邪派武功,天山派的武功就是正派武功。甚至要修炼了天山派的正宗内功后,邪派武功才不至于反噬自己。练习修罗阴煞功的孟神通就是一个魔鬼形象!
小说《云海玉弓缘》人物脸谱化明显,不如“射雕三部曲”。
曾东篱
好多年前看过,都有点忘记了。
梁羽生的作品不如金庸,这毋庸置疑。
但云海玉弓缘是系列小说中的一部。
最开始一部是什么来着,写得是桂华生,一本小册子,冰川天女她爸。
然后是《江湖三女侠》,写唐晓澜,唐经天他爸与他妈。
之后是《冰川天女传》,唐经天与冰川天女,金世遗只是配角。
再后是《云海玉弓缘》,写金世遗,而金世遗与历胜男得到的武功秘籍,却是《萍踪侠影》中被张丹峰打败的劳模所留下来的。
最后是《冰河洗剑录》,写金世遗儿子。
梁羽生还有一个系列,我取名叫七剑系列。
《白发魔女》,白发魔女与卓一航。
塞外奇侠,写杨云骢,凌未风的大师兄,他与易兰珠她妈有瓜葛。
《七剑下天山》,天山两大门派,有白发魔女的徒弟飞红巾,剩下那几个都是晦明禅师的徒弟,主要讲凌未风。
后续还有一本书,写得是小七剑,具体书名是什么忘了。
我比较喜欢看系列的书籍,必然温瑞安神州无敌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四大名捕系列等等。
31850921
其实很难比较谁更好,因为两人的风格不同,侧重点也都不一样。同样的一本书,有的人可能极喜欢,有的人可能就不喜欢。
记得很早的时候就读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当时还是在报纸上读的连载,可惜报纸残缺,部分章节没有了,后来多年以后,又读了完整的书版。《云海玉弓缘》可以说是是梁羽生作品中比较特别的一部,在我看来也是最好的一部,书中的出场人物不多,但是个个刻画的都很有特点,很精彩。当然,书中写得最好的就是书中的主角厉胜男了,估计这个角色让很多人都难以忘怀。厉胜男刚烈,敢爱敢恨,这份潇洒果敢比之男儿犹胜之,她就像原野上划过的流星,又像是开到荼蘼的花,绚烂而又夺目,在绽放的瞬间,也耗尽了生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空留给金世遗深深的寂寞和惘然……
金庸的书胜在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也细致,武功描写精彩,相信大家都看过了,不再多述。
兔知知
对于这个问题,我考虑答案思路和别人不一样,就是揣测两位武侠大家互换,让金庸去写云海,让梁羽生写射雕,会怎样?最后,我认为金庸可以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