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版本区别
疾走罗拉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于2002年11月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
潇洒凝哥哥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胡斐 程灵素 苗若兰 苗人凤等
《连城诀》狄云 血刀老祖
《射雕英雄传》郭靖 黄蓉 黄药师 洪七公 一灯 欧阳锋 欧阳克 周伯通 杨康
《白马啸西风》霍元龙 史仲俊 陈达海 上官虹 李三 李文秀 苏普
《鹿鼎记》韦小宝 苏荃 沐剑屏 方怡 曾柔 建宁 阿珂 双儿 陈近南
《笑傲江湖》令狐冲 任盈盈 仪琳 岳灵珊 任我行 东方不败 岳不群 林平之
《书剑恩仇录》陈家洛 香香公主
《神雕侠侣》杨过 小龙女 陆无双 程英 金轮法王 郭芙 郭襄
《侠客行》石中玉 石破天 石清 闵柔 贝海石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 张翠山 赵敏 殷素素 周芷若 谢逊
《碧血剑》袁承志 温青青 何铁手 阿九 穆仁青
《鸳鸯刀》林玉龙 袁冠南 卓天雄 萧中慧 萧半和
说好只说主角的 写着写着就写多了配角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
山海寻远
个人觉得
金庸的小说比较大气,一般喜欢结合历史事件,有关家国、社稷、民族大事。而且场面宏大,涉及的任务繁多;
古龙的多刻画几个任务,有时风格比较神秘奇特,有些比较阴邪。有时带有悬疑色彩,人物也并不是完美的个性。男子血性、女子绝美。
原贴:金庸和古龙小说有何区别
暮雨suki
97还是98的天龙八部
陈小春版的鹿鼎记
96吕颂贤版的笑傲江湖
李若彤版的神雕侠侣
马景涛版的倚天屠龙记
这都是比较经典的,其他的比如央视翻拍的
完全没什么看头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
东吴的稻草人
汗!借花献佛~~~篇幅太长了啊!
金庸共创作15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越女剑)
一:笑傲江湖
TVB1984版《笑傲江湖》由周润发、陈秀珠、戚美珍主演
台视1984版《笑傲江湖》由梁家仁、刘雪华、尹宝莲、乾德门主演
TVB1996版《笑傲江湖》由吕颂贤、梁艺龄、陈少霞主演
中视2000版《笑傲江湖》由任贤齐、袁咏仪、陈德容主演
新加坡2000版《笑傲江湖》由马景涛、范文芳、李锦梅主演
央视2001版《笑傲江湖》由李亚鹏、许晴、苗乙乙主演
1990电影版《笑傲江湖》由许冠杰、张学友、张敏、叶童主演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由李连杰、关之琳、李嘉欣、林青霞主演
笑傲江湖: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由林青霞、王祖贤、于荣光主演
二: 射雕英雄传
1958年电影版香港导演胡鹏执导,曹达华、容小意主演,当该剧开始拍摄时小说《射雕英雄传》并未转载完,该片可算得上有史以来拍摄的第一部金庸剧集,不过知道该剧的人并不多。
1976,电视,香港佳视,白彪饰郭靖,梁小龙饰杨康,米雪饰黄蓉。
1977,电影,邵氏公司,傅声饰郭靖,恬妞饰黄蓉,李艺民饰杨康.
1983,电视,香港无线,黄日华饰郭靖,翁美玲饰黄蓉,苗侨伟饰杨康。
1988,电视,台湾中视,黄文豪饰郭靖,潘宏彬饰杨康,陈玉莲饰黄蓉。
1992,电视,香港无线,中神通王重阳 郑伊健饰王重阳,梁佩玲饰林朝英。
1993,电视,香港无线,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 姜大卫饰黄药师,梁佩玲饰冯蘅。
1993,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学者电影公司,导演刘镇伟,张国荣饰黄药师,梁朝伟饰欧阳峰,钟镇涛饰王重阳。
1994,电视,香港无线,张智霖饰郭靖,罗嘉良饰杨康,朱茵饰黄蓉。
1994,电视,射雕英雄传之南帝北丐,香港无线,郑伊健饰段智兴,魏骏杰饰洪七公。
1994,电影,东邪西毒,学者电影公司,导演王家卫,张国荣饰欧阳锋、梁家辉饰黄药师。
2003,电视,大陆,制片人张纪中,李亚鹏饰郭靖,周迅饰黄蓉。
2008,电视,制片人:蔡艺侬,导演:李国立,出品公司: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胡歌饰郭靖,林依晨饰黄蓉谢娜饰华筝,袁弘饰杨康,李解饰欧阳克,徐锦江饰欧阳锋,黄秋生饰黄药师。
三:天龙八部
1977年香港邵氏电影版主演:李修贤、 恬妮、林珍奇
1982年电影版主演:徐少强、陈玉莲、惠天赐、汤镇业、黄日华
1982年TVB版主演:汤镇业、梁家仁、黄日华、石修、黄杏秀、陈玉莲、陈复生、谢贤
1991年台湾中视版主演:惠天赐、关礼杰、宋罔陵
1994年电影版 主演:林青霞、巩俐、张敏、林文龙
1997年TVB版主演: 黄日华 李若彤 陈浩民 樊少皇 歌曲:难念的经 歌手:周华健
2003年内地版 演员: 胡军 林志颖 刘亦菲 刘涛 高虎 陈好 钟丽缇 汤镇宗 申军谊 彭丹
四:神雕侠侣
1976年罗乐林和李通明版(香港)
1983年刘德华和陈玉莲版(香港)
1984年孟飞和潘迎紫版(台湾)
1995年古天乐和李若彤版(香港)(31集)
1997年任贤齐和吴倩莲版(台湾)(47集)
1998年李铭顺和范文芳版(新加坡)
2006年黄晓明和刘亦菲版(40集)
1960 粤语长片《神雕侠侣》 香港 谢贤、南红主演 (4集)
1982 邵氏电影《神雕侠侣》 香港 傅声、黄淑仪主演
1982 邵氏电影杨过与小龙女 香港 张国荣、翁静晶主演
五:碧血剑
1981年版主演郭追、文雪儿
TVB1985经典版主演黄日华、苗侨伟、庄静宜
98版主演林家栋、江华、关宝慧、余诗曼
邵氏电影版本主演元彪、张敏、李修贤
2005内地版《碧血剑》主演窦智孔,黄圣依和孙菲菲焦恩俊
六:鹿鼎记
香港无线1984年梁朝伟版《鹿鼎记》
中视1984年李小飞版《鹿鼎记》
1992年周星驰电影版《鹿鼎记》
TVB1998年陈小春版《鹿鼎记》
台湾2001年张卫健版《鹿鼎记》
大陆2006年黄晓明版《鹿鼎记》
七:倚天屠龙记
1978,电影,邵氏公司,尔冬升饰张无忌,井莉饰赵敏,余安安饰周芷若。
1979,电视,香港无线,郑少秋饰张无忌,汪明荃饰赵敏,赵雅芝饰周芷若。
1984,电视,台湾台视,刘德凯饰张无忌,刘玉璞饰赵敏,喻可欣饰周芷若。
1986,电视,香港无线,梁朝伟饰张无忌,黎美娴饰赵敏,邓萃雯饰周芷若。
1993,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永盛电影公司,李连杰饰张无忌。
1993,电视,台湾台视,马景涛饰张无忌,叶童饰赵敏,周海媚饰周芷若。
2001,电视,香港无线,吴启华饰张无忌,黎姿饰赵敏,佘诗曼饰周芷若。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
泡泡
金庸小说以霸气的神功名字为亮点,什么降龙十八掌,西域蛤蟆功,一阳指六脉神剑,九阴九阳等等…
古龙小说以炫酷的兵器为主,什么小李飞刀,龙凤双环,没怎么提武功名字,到现在都不知道萧十一郎和连城璧的武功是什么,也不知西门吹雪的剑法名称,光知道这些人武功很高
原贴:古龙小说和金庸小说的区别
panicoz
金庸小说总共有3分版本,即你说的旧版、三联版、新修版。旧版是金庸于当年(1955年到1972年)在报纸上连载小说时的版本,大陆没有出过这个版本的实体书,现在看过这一版的人很少。
金庸在连载完鹿鼎记,宣布封笔后,花了数年时间来修改连载版的小说,修改后的版本称为修订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联版,因为三联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全集很受欢迎,所以大部分人都称修订版为三联版,这谁金庸小说流行最广的版本,大部分金迷看的都是这一版的金庸小说。 在本世纪初,金庸第三次修改自己的小说,这一版称为新修版,但因为有几本书的情节改动较大(如天龙八部修改幅度就挺大,倚天屠龙记、书剑恩仇录结尾部分有变动,射雕英雄传增加了黄药师与梅超风的一些情节,其它大部分金庸小说修改幅度不大,但也有细微改动),所以大部分看着三联版长大的金迷并不太喜欢这一版的内容。
个人推荐读三联版。要想买书来看的话,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卖的是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新修版,不过广州出版社也出有一套怀旧版,内容与三联版一样,不想买正版的可以买三联高仿版,挺便宜的,或者在网上下载来看。
freeskier
古龙和金庸小说的差别在哪里?这个问题非常好,讨论性十足,那么由我为大家解答,下面烦请大家跟随我来看一看吧。
1、历史背景差别金庸先生的小说,都具有历史背景,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末清初,详细交代朝代。给人一种浓厚的代入感,而且贴合历史朝代发展,引人入胜。古龙先生的小说,几乎没有朝代,让人能够展开无限联想,具有更强的想象空间。
2、主角的差别金庸小说的主角,都是从零开始的,从小的时候,如何学习武功,如何拜师学艺,如何遇到奇遇。慢慢成长为一代大侠,详细介绍主角的成长历程。古龙小说的主角,出场就是无敌状态, 如小李飞刀李寻欢,或者快剑阿飞。这些主角的童年,古龙都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3、武功的差别金庸小说武功千变万化,有种仙气飘飘的感觉,金庸小说不仅注重内功,同样注重外功。古龙小说武功的描写,都是比较干脆的,招式虽然不多,但是却让人无法忘怀。
4、风格的差别金庸先生的小说,通常都是叙事,一步一步引人入胜的,包含很多古诗词和历史朝代,让人能够清晰感受到一股人文气息。古龙的小说,悬疑更加出彩,伏笔比较多,让人目瞪口呆,超出你的想象。古龙小说风格,擅长制造紧张气氛,先高后低,制造紧张的气氛,让人意想不到。总结:金庸和古龙两位武侠宗师,他们的小说百看不厌,我也曾看过无数遍,现在依旧在看,每一次都能领会新的东西。很难说谁写的更好,这就好比吃饭,有的人喜欢吃包子,有的人喜欢吃饺子,总之学无止境,认真学习,快乐生活就可以啦。
baobao
《连城诀》狄云 血刀老祖
《射雕英雄传》郭靖 黄蓉 黄药师 洪七公 一灯 欧阳锋 欧阳克 周伯通 杨康
《白马啸西风》霍元龙 史仲俊 陈达海 上官虹 李三 李文秀 苏普
《鹿鼎记》韦小宝 苏荃 沐剑屏 方怡 曾柔 建宁 阿珂 双儿 陈近南
《笑傲江湖》令狐冲 任盈盈 仪琳 岳灵珊 任我行 东方不败 岳不群 林平之
《书剑恩仇录》陈家洛 香香公主
《神雕侠侣》杨过 小龙女 陆无双 程英 金轮法王 郭芙 郭襄
《侠客行》石中玉 石破天 石清 闵柔 贝海石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 张翠山 赵敏 殷素素 周芷若 谢逊
《碧血剑》袁承志 温青青 何铁手 阿九 穆仁青
《鸳鸯刀》林玉龙 袁冠南 卓天雄 萧中慧 萧半和
说好只说主角的 写着写着就写多了配角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
墨凡
汗!借花獻佛~~~篇幅太長了啊! 金庸共创作15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越女剑) 一:笑傲江湖 TVB1984版《笑傲江湖》由周润发、陈秀珠、戚美珍主演 台视1984版《笑傲江湖》由梁家仁、刘雪华、尹宝莲、乾德门主演 TVB1996版《笑傲江湖》由吕颂贤、梁艺龄、陈少霞主演 中视2000版《笑傲江湖》由任贤齐、袁咏仪、陈德容主演 新加坡2000版《笑傲江湖》由马景涛、范文芳、李锦梅主演 央视2001版《笑傲江湖》由李亚鹏、许晴、苗乙乙主演 1990电影版《笑傲江湖》由许冠杰、张学友、张敏、叶童主演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由李连杰、关之琳、李嘉欣、林青霞主演 笑傲江湖: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由林青霞、王祖贤、于荣光主演 二: 射雕英雄传 1958年电影版香港导演胡鹏执导,曹达华、容小意主演,当该剧开始拍摄时小说《射雕英雄传》并未转载完,该片可算得上有史以来拍摄的第一部金庸剧集,不过知道该剧的人并不多。 1976,电视,香港佳视,白彪饰郭靖,梁小龙饰杨康,米雪饰黄蓉。 1977,电影,邵氏公司,傅声饰郭靖,恬妞饰黄蓉,李艺民饰杨康. 1983,电视,香港无线,黄日华饰郭靖,翁美玲饰黄蓉,苗侨伟饰杨康。 1988,电视,台湾中视,黄文豪饰郭靖,潘宏彬饰杨康,陈玉莲饰黄蓉。 1992,电视,香港无线,中神通王重阳 郑伊健饰王重阳,梁佩玲饰林朝英。 1993,电视,香港无线,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 姜大卫饰黄药师,梁佩玲饰冯蘅。 1993,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学者电影公司,导演刘镇伟,张国荣饰黄药师,梁朝伟饰欧阳峰,钟镇涛饰王重阳。 1994,电视,香港无线,张智霖饰郭靖,罗嘉良饰杨康,朱茵饰黄蓉。 1994,电视,射雕英雄传之南帝北丐,香港无线,郑伊健饰段智兴,魏骏杰饰洪七公。 1994,电影,东邪西毒,学者电影公司,导演王家卫,张国荣饰欧阳锋、梁家辉饰黄药师。 2003,电视,大陆,制片人张纪中,李亚鹏饰郭靖,周迅饰黄蓉。 2008,电视,制片人:蔡艺侬,导演:李国立,出品公司: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胡歌饰郭靖,林依晨饰黄蓉谢娜饰华筝,袁弘饰杨康,李解饰欧阳克,徐锦江饰欧阳锋,黄秋生饰黄药师。 三:天龙八部 1977年香港邵氏电影版主演:李修贤、 恬妮、林珍奇 1982年电影版主演:徐少强、陈玉莲、惠天赐、汤镇业、黄日华 1982年TVB版主演:汤镇业、梁家仁、黄日华、石修、黄杏秀、陈玉莲、陈复生、谢贤 1991年台湾中视版主演:惠天赐、关礼杰、宋罔陵 1994年电影版 主演:林青霞、巩俐、张敏、林文龙 1997年TVB版主演: 黄日华 李若彤 陈浩民 樊少皇 歌曲:难念的经 歌手:周华健 2003年内地版 演员: 胡军 林志颖 刘亦菲 刘涛 高虎 陈好 钟丽缇 汤镇宗 申军谊 彭丹 四:神雕侠侣 1976年罗乐林和李通明版(香港) 1983年刘德华和陈玉莲版(香港) 1984年孟飞和潘迎紫版(台湾) 1995年古天乐和李若彤版(香港)(31集) 1997年任贤齐和吴倩莲版(台湾)(47集) 1998年李铭顺和范文芳版(新加坡) 2006年黄晓明和刘亦菲版(40集) 1960 粤语长片《神雕侠侣》 香港 谢贤、南红主演 (4集) 1982 邵氏电影《神雕侠侣》 香港 傅声、黄淑仪主演 1982 邵氏电影杨过与小龙女 香港 张国荣、翁静晶主演 五:碧血剑 1981年版主演郭追、文雪儿 TVB1985经典版主演黄日华、苗侨伟、庄静宜 98版主演林家栋、江华、关宝慧、余诗曼 邵氏电影版本主演元彪、张敏、李修贤 2005内地版《碧血剑》主演窦智孔,黄圣依和孙菲菲焦恩俊 六:鹿鼎记 香港无线1984年梁朝伟版《鹿鼎记》 中视1984年李小飞版《鹿鼎记》 1992年周星驰电影版《鹿鼎记》 TVB1998年陈小春版《鹿鼎记》 台湾2001年张卫健版《鹿鼎记》 大陆2006年黄晓明版《鹿鼎记》 七:倚天屠龙记 1978,电影,邵氏公司,尔冬升饰张无忌,井莉饰赵敏,余安安饰周芷若。 1979,电视,香港无线,郑少秋饰张无忌,汪明荃饰赵敏,赵雅芝饰周芷若。 1984,电视,台湾台视,刘德凯饰张无忌,刘玉璞饰赵敏,喻可欣饰周芷若。 1986,电视,香港无线,梁朝伟饰张无忌,黎美娴饰赵敏,邓萃雯饰周芷若。 1993,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永盛电影公司,李连杰饰张无忌。 1993,电视,台湾台视,马景涛饰张无忌,叶童饰赵敏,周海媚饰周芷若。 2001,电视,香港无线,吴启华饰张无忌,黎姿饰赵敏,佘诗曼饰周芷若。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
混在里约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向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
在这个梦中我们有太多的午夜梦回,使得我们即使惊醒之后,依然禁不住怀疑究竟是一个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我决不是在贬低大学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我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
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他没有金庸的条件。
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他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他的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通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在下没有经历过这种通苦,但是古龙显然是经历过的,他真实的描写令决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种动心的共鸣。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关于韦小宝在妓院及虚竹在地道中的描写,虽非绝对多余,却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气息也未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烛,哪位仁兄看出来了,不妨告知一二。无论如何,这种气氛的描写是决不会出现在古龙的作品中的。
言归正传。再后来,古龙也意识到这样奢侈的描写并不能写出快乐来。于是他试图彻底的转变。
于是便有了《欢乐英雄》。
在后面的评论中简要分析《欢乐英雄》的得失及从写作手法上评论两大家的作品。欢迎继续阅读,谢谢。
《欢乐英雄》是一部完全崭新的作品。
在这部书中,古龙用一种新的概念和方式来诠释快乐的含义。完全抛开生活上的享受,而升华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四个年轻人,他们的生活在物质上是不堪一提的,但是他们的友爱,他们的互相激励于生死与共足已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于对于郭大路于燕七的爱情描写也是情多于爱(也许这正是许多人不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于我心亦有憾焉)。对王动和红娘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令人叹为观止。尽管在书中我们隐隐可以看到大仲马的《三剑客》的影子,但是这也无碍于它成为一部新颖独特的作品。
但是此书最成功之处还不在于此。
古龙在此书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他几乎完全摆脱了理想主义的多年来加给武侠小说的束缚,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一点,即使在他过去的作品中——尽管他曾尽力去表现——都没有做到。
即使不是做得很完美,但是他至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钱的问题。
这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书中古龙化了极重的笔墨去描写缺钱的烦恼,及挣钱的艰辛。主人公任侠的个性注定他们无法留住手中的钱,而他们偏偏又是一穷二白。这是一个矛盾。我一向认为,唯有矛盾才是一部好小说的真正主题。
这种经历无疑是古龙亲身所经,唯有如此,他的刻画方才如此传神动人。这种描写虽然也曾在他其它作品如三公子的剑(一个注:此处疑为《三少爷的剑》)等中略有提及,但是从来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去刻意描写过。读到此处,不由得我不拍案称绝,为古龙叫好不已。
这种描写,不单在二流的小说作家的作品中决不会有,以浪漫主义为己任的金庸无疑也不会去描写(在《侠客行》的开头部分曾经有一些迹象,可惜未能深入,唉!)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描写,使古龙此书的初衷被击得粉碎。人类的悲哀在于,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外在的敌人,却绝无法战胜自己。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古龙此后不久的悲剧结局。呜乎,倘若古龙再多在几年,非但武侠作品将有重大突破,而今日之武侠界也不致衰落如此,使所谓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以至于魔幻主义作品横行于世,而我们所看的武侠仍为数十年前之武侠。此天数如此,诚应大哭三声。吾之悲情,无言可表。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一古训在这里再次得到体现。古龙始终没有看清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悲意的主要原因。这原因绝不是他所认为的,而在于两个字。
“真实”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金庸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在他的不真实性;而古龙的作品给人一种压抑的享受,则在他的真实性!
古龙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和曲折。社会现实的阴影在他的心中有太深的印迹,使他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而进入自己的理想王国。
尽管他尽力去表现理想的世界,但是他的潜意识却总是让他一次次回到现实当中。
他一方面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他却又具有一个优秀的武侠作家所必需拥有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这是一种矛盾。他的这种矛盾,注定使他一方面无法成为一个完全的现实主义的严肃文学的作家,另一方面,又使他无法成为娱乐文学中的理想大师。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使他在武侠世界中拥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地,使他成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是独一无二的“婉约派武侠”文学的大师。他的成就即使不是绝后,至少也是空前的。他的这一成就足以使他在武侠界,甚至于文学界成为一代巨匠。
他潜意识中认为,他的作品中必不可少对现实的反映,这使得他的作品无疑有一种凄艳的美。这种美足以令我们触目惊心,但却不忍接受。
他的大侠的概念与我们的所谓大侠的概念相去甚远。他的大侠是《史记》中的那种勇士,而我们的大侠则是神仙式的人物:首先,必需拥有随时为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精神;其次,必须拥有顽强不屈的宁可被打死,也不肯作出哪怕是口头上的让步的意志;再次,必须拥有诚实纯朴,即使对敌人也不撒谎的品德;再次,必须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把握大节,能够喊出几句豪迈言语则更好;再次,对待爱情必须严肃认真,从一而终,这一点极其重要;再次,必须有很好的运气,怎么打都不能死,关键时候必须有奇迹出现……
因为,我们习惯于将书中的大侠看作我们自己的化身。
书中的大侠能否符合自己的评判标准,往往成为某些人评价一本书是否好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人在评价一本书时,首先对书中的人物的品质从头到脚大骂一通,然后得出这本书写得太差的结论,尤其对武侠小说更是如此。按照这种逻辑,《阿Q正传》、《高老头》、《哈姆雷特》等书无疑都是极其拙劣的作品了。
这些人看书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小学的水平。无疑古龙的许多作品是难以得到他们的青睐的,而《绝代双骄》成为古龙最优秀作品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此我无意贬低金庸,尽管他创作的许多人物都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金庸也是一个伟大的武侠巨匠,他的成就绝不在古龙之下,足当一代宗师之誉。在这一点上来说,一般人的看法并没有错。
我要说的是,金庸在不真实的创作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境界,无人能比。
一个必须认识到的概念是:不真实决不等于虚假!
…………
下面将论述金庸的成就。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梁羽生。
梁羽生是所谓新武侠小说的鼻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对武侠界的贡献是伟大的。正是他一举从段白羽,王度庐等人的素描式的纯朴写实主义和还珠楼主等人的神话式的魔幻主义的框框中彻底挣脱出来,并彻底摆脱了狭隘武侠的观念,将人物放到更为残酷复杂也更为紧张刺激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背景之中,以更高的视点和更宽的视角来展示丰富多彩恢宏壮丽的武侠世界,使武侠小说第一次跳出了世俗的范畴,进入高雅的境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梁羽生第一次将浪漫主义的思想放进武侠作品之中,这一思想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是武侠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仅凭这些成就,就足以在武侠界中与金古鼎足而三。直到现在,在我的同学当中,还有崇拜梁羽生的人,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可惜梁羽生毕竟是从旧时代走出来的人,他的创新虽然是巨大的,但是在人物的刻画上却未能跳出旧思维的束缚。他笔下的人物一如白纸黑字一般,好坏分明,好的好得不得了,坏的也坏得不得了,实在平淡如水。这当然也是一种不真实,但是这种不真实已经沦为虚假,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他没有给我们留下甚么可资回味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他在武打描写上那种脱泥带水,毫无想象力的风格也是导致他未能取得最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没有梁羽生,就没有后来的金庸,也没有更后来的古龙。
也许是上天注定,开拓武侠新篇章的任务落在了金庸身上。
金庸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梁羽生的风格,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但是金庸非但历史知识和文笔不在梁羽生之下,他还拥有后者不曾拥有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本身就已经决定了他在武侠创作上注定要高于梁羽生。何况他的环境比梁要好的多:梁羽生的新武侠使一大批读者将目光放在了武侠作品上。
如果说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尚未完全放开手脚的话,到了《碧血剑》我们已经看不到旧小说的丝毫踪迹。
金庸笔下的人物无疑是不真实的。这种不真实性并不在于人物的外在形象,而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不真实性也不在于他们的内心思维的绝对不可存在性,而在于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完整性。也即是说,他笔下的人物内心都是残缺不全的。金庸在这里使用了可以说是高难度的技巧。至于这种不完整性的产生原因,我即将谈到。在这里只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郭靖和萧峰是两个典型的例子,遗憾的是在下手头没有这两部书,未能大段引用原文加以说明,甚为可惜。
金庸在人物描写上的功力远胜于梁羽生。同样是描写虚幻的人物,在梁羽生笔下不免落入虚假,而在金庸笔下却有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前面已经说过,金庸写不真实的功力是炉火纯青,无人能比的。我对金庸的佩服之处正在于此。能把不真实的人物描写得有如真实,这分难度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丰富的知识,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力在此缺一不可。
我之认为金庸是可以与古龙并驾齐驱的武侠大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点。就凭这一点,金庸得以跳出二流作家的范畴,从而进入文学家的行列,得以成为“豪放派武侠”文学的代表人物。否则,即使他的故事比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人精采十倍,在本质上却也与他们没有太多分别。为此,我们也应该为金庸大喝三声好。
那么,金庸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古龙的作品。在古龙的笔下,似乎一切实体都是虚幻的。虚幻的时间,虚幻的环境,虚构的人物,虚构的事件,然而正是在这些虚幻的实体当中,我们看到的是现实的人的灵魂,真实的人的性格,真实的人的感受和痛苦。有这些,即使其它再虚幻十倍,他的作品也是真实的。
金庸采取了一种恰恰相反的作法。
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历史环境,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民族传统,有时还有一些我们都很熟悉的生活细节(《笑傲江湖》、连城决和《侠客行》似乎是例外,关于这几部作品我将在后面讨论)。金庸丰富的知识在这里发挥了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换了别人,即使想得到,也是作不到的。把虚幻的人物放在这样的背景中,很容易给人一种真实的第一印象。
这个印象很重要,但是还不够。
金庸的第二项工作是选择(也许用构造更合适些)合适的人物。这种选择的一个决定性的标准是:必须符合读者的心理,选到读者的心坎上。他是富有经验的,多年的记者工作无疑是一个雄厚的资本。他善于观察和总结,善于透过本质掌握实际。选择一个英雄是肯定的,没有人希望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坏蛋。但是英雄也有许多种,选择一个怎样的英雄呢?在下自认没有金庸那样的能力,我无从选起,我所能做的只是他已经选好的人物身上推测他的选择。他选择了民族英雄,这恐怕与他的构思的历史背景(事实上,这一历史背景是必须的,如前所述)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这一结论基于下面这点认识,即现在连狂热喜欢金庸的人,都未必见得喜欢这种民族英雄的身份,而冷静如在下的,抛开对文学本身的理性思考不谈,虽然喜欢金庸,但从感情上却难以接受民族英雄这样的身份)。
这也是结论之一,但是并不是我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
由于时间上略显仓促,所以在某些细节和用词上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
不要介意。并请不吝指正。
金庸古龙正面碰撞,即将展开。
我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这个人在能力上(包括各方面的素质,武功这一因素我不屑于多说,请大家原谅我这个小小的自尊)都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接近现实中的一般人,准确的说,是读者;第二,这个人的言谈行事,必须符合认们的传统道德标准;第三,这个人必须做出一般人想做而无法做成的大事。这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认为,正是这三个条件的确立,为金庸的作品得以进入人们的理想世界,并为人们所愿意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基础。
这三个条件的作用是:首先,它们确立了一个英雄形象;其次,这样一个英雄让人感到离自己很近;第三,他通过给人们提供一个理想中的英雄而消除了人们对现实英雄的失望感。
所以我说不真实的并不同等于虚假的。因为这样一个人物并非不存在,事实上,他是存在的,他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象包公,这个人实际并不存在,但是你绝不能说这个人物是虚假的。事实上,他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但是,很容易理解,这个形象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完整或者说完美的形象。值得庆幸的是,金庸还没有到为了应和读者而到昏了头的地步。卧龙生等人的作品之所以只有情节,没有人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很不识时务地妄图去创造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完美的英雄形象。金庸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告诉他:这样一个人物是难以成立的。
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罢了,他完全可以对此忽略不计,仅凭我下面所要谈到的手法,他也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成功的人物。
但是一个作家的理智和责任感告诉他:不能这么干!
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矛盾正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没有矛盾,无以成就一个古龙,同样,没有这个矛盾,也无以成就一个金庸。
金庸想了一个办法来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他当时是否经过了冥思苦想,或者根本只是他的某种类似于贾宝玉的喜好作用的结果,总之,他使用了这个办法。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判断,这一做法究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天才的设想。这一点,恐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金庸把目光盯在了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
这一点,已经足以解释为什么金庸笔下的女孩子总是如此冰雪聪明,以至于年仅十几岁,其应变能力,处事能力,组织能力以至深谋远虑都直追古龙笔下那些出身名门,受过高等教育的并且还在江湖中出生入死磨炼了十几二十年的男子汉了。
这是一种补偿。因为金庸清醒地认识到,他所创造的男子汉其能力之平庸根本不可能去实现他所要成就的事业,而他们显然又不得不去成就这种事业。这究竟是他笔下那些大侠们的悲哀,还是金庸自己的悲哀呢?
当然,他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即设计足够多的巧合和奇迹来帮助他的主人公走向成功。事实上,在《侠客行》中他正是这样做的,其结果是使这本书几乎沦为一二流作品。老实说,倘若不是他那副对联中赫然有一个侠字的话,我一定要断定这本书是某位二流作家的冒名之作,尽管文字风格如此相似。
金庸采用的方法是明智的。无论是中国“女人是男人的一半”的古训还是“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的西方传说,都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这一方法获得了成功。
同时,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金庸笔下的女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是不真实的。而且,问题还不仅仅如此。
在这里,金庸又再次面临一个极其危险的问题。这个问题极具危险性,一个不慎,就将使他的全部努力化为泡影。
这个问题的根源仍然在于读者。不可否认,武侠小说的绝大部分读者是男性,这样一个女主人公的形象很有可能会被大男子主义的洪流击得粉碎,不难想象,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话整部作品的结局将是如何悲惨。
在这个关键时刻,金庸再一次显示了他的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智慧。果断地采取了一个明智的措施。由于这个措施的使用,使我认识到金庸是金庸,同样是由于这个措施的采用,使金庸在留住了一大群读者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我们在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失去另外一些东西。这本来就是人类的无奈之一。到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待金庸这种得失的时候,我们已经无法判断他是得到的多些,还是失去的多一些;我们也无法判断我们由此是得到的多一些,还是失去的多一些了。
我前面已经谈到过,古龙是在虚幻中表现真实的,这种表现尽管难度也很大,但是他多是得利于他不平凡的社会经历和天生的对人们内心本质的一种敏锐的感觉,他能做到这一点是自然而然的。
而金庸却是在将一种不真实表现为真实,这一工作本身就比古龙的难度要大。如果金庸能够做得再完美一些的话,他的成就完全可能一举超越古龙,更确切的说是让后者无法赶上。
金庸所做的已经无人能及了,但是仍有缺憾。因为他采取了这样一个措施。这使古龙有了机会。
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奈,也许他所做的工作本来就不可能再完美了。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评论者,不能因为这个理由就忽视这个问题。
他采取了一个什么措施呢?
并不是在下故意买关子,我想让大家也来想一想。
我已经说了很多啦。
无需多说,相信只需看一眼这个标题,就已经明白所谓金的措施是什么。不知道诸位看过金庸作品的是否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金庸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永远长不大(《笑傲江湖》除外),他们的言谈,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心态,一直停留在十六岁的水平。在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之后,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金庸让他们有了一些改进,如行事不再那么鲁莽等。但是在本质上,他们待人处世的方法,他们对社会的看法,他们的心理,却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无疑是可爱的啊。在下就非常喜欢这种心态。所以,金庸笔下的女子一个个都很讨人喜欢,都很可爱。在古龙的笔下你不可能看到这样的人物,因为古龙写的是女人,而金庸写的是女孩子。
这样,即使金庸把女主人公写得再聪明十倍,也是不会对读者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构成任何打击的,谁会去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这些呢?正如一个人在夸一个孩子聪明的时候所流露的只有喜爱而绝无嫉妒。
那么对于同样是孩子的读者呢?他们又作何感想?
一,他们的年纪和阅历还没有使他们的大男人思想达到膨胀的地步。
二,金庸让他的女主人公彻底地毫无保留地,明确地毫无二心地,不管 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地爱上了他的男主人公,甚至可以说是……(作者在此删去激烈词句五十三字)而沉浸在浪漫爱情中的芸芸众生自然也就不甚了了了。
由此,我们已经看到了我前面说过的所谓“不完整的内心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相信在这里已经无需我再对“不完整”的概念再多加解释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金庸的作品比作“成年人的童话”仍稍嫌不妥,比为未成年人的童话好象更确切一些,特别是《鹿鼎记》一书。
然而有的人居然把古龙的书比喻为孙敬修爷爷的故事,这令我实在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这(些)人恐怕连什么是童话都没有弄清楚吧。把离奇的情节看成是童话的标识是大错特错的。卖火材的小女孩有没有离奇的情节?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经典的童话之一;《聊斋》的情节又如何,有没有人说它是童话集? 前言提到,在人物性格的未成年化方面,《笑傲江湖》是一个例外。令狐冲和萧峰是金庸笔下最成熟的主人公(在这里我就不论述任盈盈不大为人所爱的原因了)。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结果,关键在于金庸的一个追求——变新。
这是不是金庸的艺术追求之一,我无能得知,但是毋庸讳言,至少在客观上,这又是吸引读者的手段之一。
这个结论没有什么新意,提一提便罢,我就不展开来说了我从来不认为一部作品中的配角是可以体现作者的人物刻画风格和成功与否的标志,在长篇作品中更是如此。主人公是一锤定音的人物。但是一部作品中没有配角是不可想象的,配角写得不好的作品绝不是一部好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配角的描写是为主人公的描写而存在的,而主人公描写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身边的人描写的好坏。
金庸小说中的配角从来都是为衬托主人公而存在的。在这一点上,金庸充分显示了他的深厚的文学功力。
在这一方面举几个例子难以说明全部,但是一个例子还是必要的。如天龙八步之慕容复,很明显是在衬托段誉。
金庸笔下的人物性格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这为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人公铺平了道路。尽管有些人物是为商业价值而非文学价值而存在,但是这不应成为批评金庸的理由。毕竟武侠文学与严肃文学还是有区别的,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还反而是成功之笔。
总的来说,金庸的人物塑造是出色的。
在配角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该讨论他们的性格和思想的完整性,因为配角毕竟不同于主人公,即使在长篇作品中,这种不完整也是必定的。
但是在这里不得不说明的是,对于那种从某些人物的描写具有真实性便得出金庸的作品具有现实性的看法,在下是万万不敢苟同的。这种看法非但没有任何文学上的逻辑性,而且简直就是对金庸作为理想主义大师的否定。 在梁羽生之前的武侠作品是纯朴的作品,不应划入任何一派。梁羽生是豪放派武侠的创始人物,而金庸则是此派的最杰出的人物。其人物的性格,作品声势无不处处透出豪放的特点。特别是对大场面的描写,可称天下无人能敌。
也许是在下见识尚不够深,但是就我所见过的武侠作品而言,绝大部分都属豪放派,而属婉约派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绿色小妖
金庸共创作15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越女剑)
一:笑傲江湖
TVB1984版《笑傲江湖》由周润发、陈秀珠、戚美珍主演
台视1984版《笑傲江湖》由梁家仁、刘雪华、尹宝莲、乾德门主演
TVB1996版《笑傲江湖》由吕颂贤、梁艺龄、陈少霞主演
中视2000版《笑傲江湖》由任贤齐、袁咏仪、陈德容主演
新加坡2000版《笑傲江湖》由马景涛、范文芳、李锦梅主演
央视2001版《笑傲江湖》由李亚鹏、许晴、苗乙乙主演
1990电影版《笑傲江湖》由许冠杰、张学友、张敏、叶童主演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由李连杰、关之琳、李嘉欣、林青霞主演
笑傲江湖: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由林青霞、王祖贤、于荣光主演
二: 射雕英雄传
1958年电影版香港导演胡鹏执导,曹达华、容小意主演,当该剧开始拍摄时小说《射雕英雄传》并未转载完,该片可算得上有史以来拍摄的第一部金庸剧集,不过知道该剧的人并不多。
1976,电视,香港佳视,白彪饰郭靖,梁小龙饰杨康,米雪饰黄蓉。
1977,电影,邵氏公司,傅声饰郭靖,恬妞饰黄蓉,李艺民饰杨康.
1983,电视,香港无线,黄日华饰郭靖,翁美玲饰黄蓉,苗侨伟饰杨康。
1988,电视,台湾中视,黄文豪饰郭靖,潘宏彬饰杨康,陈玉莲饰黄蓉。
1992,电视,香港无线,中神通王重阳 郑伊健饰王重阳,梁佩玲饰林朝英。
1993,电视,香港无线,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 姜大卫饰黄药师,梁佩玲饰冯蘅。
1993,电影,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学者电影公司,导演刘镇伟,张国荣饰黄药师,梁朝伟饰欧阳峰,钟镇涛饰王重阳。
1994,电视,香港无线,张智霖饰郭靖,罗嘉良饰杨康,朱茵饰黄蓉。
1994,电视,射雕英雄传之南帝北丐,香港无线,郑伊健饰段智兴,魏骏杰饰洪七公。
1994,电影,东邪西毒,学者电影公司,导演王家卫,张国荣饰欧阳锋、梁家辉饰黄药师。
2003,电视,大陆,制片人张纪中,李亚鹏饰郭靖,周迅饰黄蓉。
2008,电视,制片人:蔡艺侬,导演:李国立,出品公司: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胡歌饰郭靖,林依晨饰黄蓉谢娜饰华筝,袁弘饰杨康,李解饰欧阳克,徐锦江饰欧阳锋,黄秋生饰黄药师。
三:天龙八部
1977年香港邵氏电影版主演:李修贤、 恬妮、林珍奇
1982年电影版主演:徐少强、陈玉莲、惠天赐、汤镇业、黄日华
1982年TVB版主演:汤镇业、梁家仁、黄日华、石修、黄杏秀、陈玉莲、陈复生、谢贤
1991年台湾中视版主演:惠天赐、关礼杰、宋罔陵
1994年电影版 主演:林青霞、巩俐、张敏、林文龙
1997年TVB版主演: 黄日华 李若彤 陈浩民 樊少皇 歌曲:难念的经 歌手:周华健
2003年内地版 演员: 胡军 林志颖 刘亦菲 刘涛 高虎 陈好 钟丽缇 汤镇宗 申军谊 彭丹
四:神雕侠侣
1976年罗乐林和李通明版(香港)
1983年刘德华和陈玉莲版(香港)
1984年孟飞和潘迎紫版(台湾)
1995年古天乐和李若彤版(香港)(31集)
1997年任贤齐和吴倩莲版(台湾)(47集)
1998年李铭顺和范文芳版(新加坡)
2006年黄晓明和刘亦菲版(40集)
1960 粤语长片《神雕侠侣》 香港 谢贤、南红主演 (4集)
1982 邵氏电影《神雕侠侣》 香港 傅声、黄淑仪主演
1982 邵氏电影杨过与小龙女 香港 张国荣、翁静晶主演
五:碧血剑
1981年版主演郭追、文雪儿
TVB1985经典版主演黄日华、苗侨伟、庄静宜
98版主演林家栋、江华、关宝慧、余诗曼
邵氏电影版本主演元彪、张敏、李修贤
2005内地版《碧血剑》主演窦智孔,黄圣依和孙菲菲焦恩俊
六:鹿鼎记
香港无线1984年梁朝伟版《鹿鼎记》
中视1984年李小飞版《鹿鼎记》
1992年周星驰电影版《鹿鼎记》
TVB1998年陈小春版《鹿鼎记》
台湾2001年张卫健版《鹿鼎记》
大陆2006年黄晓明版《鹿鼎记》
七:倚天屠龙记
1978,电影,邵氏公司,尔冬升饰张无忌,井莉饰赵敏,余安安饰周芷若。
1979,电视,香港无线,郑少秋饰张无忌,汪明荃饰赵敏,赵雅芝饰周芷若。
1984,电视,台湾台视,刘德凯饰张无忌,刘玉璞饰赵敏,喻可欣饰周芷若。
1986,电视,香港无线,梁朝伟饰张无忌,黎美娴饰赵敏,邓萃雯饰周芷若。
1993,电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永盛电影公司,李连杰饰张无忌。
1993,电视,台湾台视,马景涛饰张无忌,叶童饰赵敏,周海媚饰周芷若。
2001,电视,香港无线,吴启华饰张无忌,黎姿饰赵敏,佘诗曼饰周芷若。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
文若
我看的书中有过一篇文章说。
他们区别在于武打场面的描写,看金庸小说都是招式具体,而古龙就显得有点飘渺。估计这和他们的人生阅历有关吧。还有他们的性格对小说的影响很大,在我印象中,古龙就是那潇洒的流浪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而金庸一开始写小说就是因为生活窘迫不得在报纸上连载自己都看不起的武侠小说。。。。
你自己看看吧。。。
彩霞满天
最早的是连载版本。
在这个版本里,有许多漏洞,也有很多和现在不同的地方。比如九阴真经是黄药师的成名武功,杨康有两个老婆,杨过的老妈叫齐南琴,王语嫣叫王玉燕,南帝家传武功是先天功,而王重阳练的是一阳指等等。一般来说,不建议收藏这个版本,而且找也很难。
现在我们一般说的,是金庸修改过的版本,其中最精美的,是三联版,金庸小说的神话地位,基本是这个版本创造的,所以收藏的话,还是要找这个版本。当然,台湾似乎还有几个很好的繁体版本,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收藏。
而在那之后,近几年又出了一个金庸再修改的版本,与老版本比较,有好有坏,比如乔峰没死,降龙十八掌变成了二十八掌,王语嫣没嫁给段誉,易筋经藏画变成了神足经,等等,不过似乎还没有全部敲定,所以,我建议不要急着收藏,等金庸死了再说。免得以后又改。
原贴:金庸小说版本
honghaier
在这个版本里,有许多漏洞,也有很多和现在不同的地方。比如九阴真经是黄药师的成名武功,杨康有两个老婆,杨过的老妈叫齐南琴,王语嫣叫王玉燕,南帝家传武功是先天功,而王重阳练的是一阳指等等。一般来说,不建议收藏这个版本,而且找也很难。
现在我们一般说的,是金庸修改过的版本,其中最精美的,是三联版,金庸小说的神话地位,基本是这个版本创造的,所以收藏的话,还是要找这个版本。当然,台湾似乎还有几个很好的繁体版本,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收藏。
而在那之后,近几年又出了一个金庸再修改的版本,与老版本比较,有好有坏,比如乔峰没死,降龙十八掌变成了二十八掌,王语嫣没嫁给段誉,易筋经藏画变成了神足经,等等,不过似乎还没有全部敲定,所以,我建议不要急着收藏,等金庸死了再说。免得以后又改。
原贴:金庸小说最好的版本
陈小肥求斗志
如果你非要排个名次,我个人推荐新版,因为它的传播率最为广泛,现在许多的金庸电视剧也是根据新版安排的结局。旧版我个人认为还不太完美,因为当时金老要撑起报社,不得不赶稿,可以看得出旧版里面还有许多瑕疵,而且里面有些是梁羽生先生帮忙写的(后来新版里删除了)。新增版可以说打碎了许多金迷的梦,但是,如果你本来从未阅读过金老的作品,我规劝你看新增版的,因为它错漏极少,而且,金庸把旧版及新版的留白在新增版里全填满了,你读完不会有很多疑问,因为他全解答了,但是对于金迷而言,新增版有些画蛇添足,补充了些没必要的(但是里面的一些小修正还是值得赞扬的,比方说金庸在新增版里于年代上作了很大的修正,很精确,而且诸多作品中重复的姓名也改正了)
以上这样讲,可能你不理解,我举个例子,拿《天龙八部》这部比较典型的说。
(如果你看过这个电视剧的话,可能比较容易理解)
首先,旧版里的王语嫣叫王玉燕,名字上俗了很多,所以金大侠在新版里作了修正,旧版里王玉燕是个武功高手,但在新版里,金大侠把王语嫣塑造成了一个博览全部武学典籍的才女,但在新增版里,王语嫣变成了一个耽于美色的庸俗女子,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喜爱那个清新脱俗的王姑娘,所以我钟爱新版多点。再者,论合理性,新版也强于旧版,举个例子,在旧版中,段誉误吞莽牯朱蛤,练成了一身武功有些不太合理,在新版中,金庸就改为了百毒不侵,段誉是由学会了北冥神功吸人内力,才练就内功的(而且时灵时不灵),不仅更合理,而且更有趣味性,新增版里没有改很多,但是他加入了一些其他情节,本来段誉和神仙姐姐王姑娘的良缘在新增版中彻底给毁了,所以,新增版虽然情节更丰富,但是读来让人惆怅。
总而言之,我个人先推荐新版,再推荐新增版,最后再推荐读旧版~(不好意思,作为金迷,非把他全部巨作读完不可,你觉得太麻烦,还是只读新版的为妙~)
最后祝你阅读愉快~金庸小说不会让你失望的!
原贴:金庸小说最好的版本
clara33
你问问金大侠有没有第三版?
作为金迷,我怎么没听说过呢?
问题在于,什么是第一版?如果当年报纸上印的算一版,那还真是第三版了。但是,当年报纸上印的不应该算第一版。
原贴:关于金庸小说版本的问题
kee163
额,我个人认为无法排名次,这些只是金庸各个时期对武侠不同的看法而已。
如果你非要排个名次,我个人推荐新版,因为它的传播率最为广泛,现在许多的金庸电视剧也是根据新版安排的结局。旧版我个人认为还不太完美,因为当时金老要撑起报社,不得不赶稿,可以看得出旧版里面还有许多瑕疵,而且里面有些是梁羽生先生帮忙写的(后来新版里删除了)。新增版可以说打碎了许多金迷的梦,但是,如果你本来从未阅读过金老的作品,我规劝你看新增版的,因为它错漏极少,而且,金庸把旧版及新版的留白在新增版里全填满了,你读完不会有很多疑问,因为他全解答了,但是对于金迷而言,新增版有些画蛇添足,补充了些没必要的(但是里面的一些小修正还是值得赞扬的,比方说金庸在新增版里于年代上作了很大的修正,很精确,而且诸多作品中重复的姓名也改正了)
以上这样讲,可能你不理解,我举个例子,拿《天龙八部》这部比较典型的说。
(如果你看过这个电视剧的话,可能比较容易理解)
首先,旧版里的王语嫣叫王玉燕,名字上俗了很多,所以金大侠在新版里作了修正,旧版里王玉燕是个武功高手,但在新版里,金大侠把王语嫣塑造成了一个博览全部武学典籍的才女,但在新增版里,王语嫣变成了一个耽于美色的庸俗女子,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喜爱那个清新脱俗的王姑娘,所以我钟爱新版多点。再者,论合理性,新版也强于旧版,举个例子,在旧版中,段誉误吞莽牯朱蛤,练成了一身武功有些不太合理,在新版中,金庸就改为了百毒不侵,段誉是由学会了北冥神功吸人内力,才练就内功的(而且时灵时不灵),不仅更合理,而且更有趣味性,新增版里没有改很多,但是他加入了一些其他情节,本来段誉和神仙姐姐王姑娘的良缘在新增版中彻底给毁了,所以,新增版虽然情节更丰富,但是读来让人惆怅。
总而言之,我个人先推荐新版,再推荐新增版,最后再推荐读旧版~(不好意思,作为金迷,非把他全部巨作读完不可,你觉得太麻烦,还是只读新版的为妙~)
最后祝你阅读愉快~金庸小说不会让你失望的!
原贴:金庸小说最好的版本
榴莲小蒙子
灰常崇拜这个帖子的楼主,连周润发演的令狐冲这种墙角旮旯里,还有邵氏的那些个都翻出来了……强啊!
其实,偶是在翻主子的《碧血剑》时翻到这个帖子的,觉得实在是很强,所以拉来给大家看看。
以下是链接:
http://www.alistorm.com/read.php?tid-1674-fpage-1-toread--page-1.html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
瘦虎肥龙龙虎斗
一、人物形象
金庸的小说里,主角出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废柴级别,靠机缘巧合或者自己的努力,慢慢成为绝顶高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练级过程。
古龙的小说尤其是后期那几个系列,主角一出来武功就已经非常高强了,直接就是进入故事的发展。在整个剧情故事中,几乎不会再展现主角武功的变化。
二、文笔
古龙的小说永远在野,与主流相反。古龙的小说受西方推理惊险小说影响比较大,书中暗藏玄机,各种行怪陆离之事比比皆是,正邪相容,很难确定好坏之分。
金庸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他的小说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各色人等星罗棋布精彩纷呈,但金庸小说主流却是在朝,没有离开历史大方向。各种史料信手拈来,穿插在小说之中,有如真人真事,让人信以为真,可以说金庸的小说是阳光的,读起来不压抑。
三、偏好性
金庸小说江湖非常和谐,古龙小说江湖非常混乱;金庸小说人物武功一板一眼,招式分明,古龙小说武功诡异夸张,常常一招制敌。古龙小说虽然有西门吹雪和谢晓峰这样的剑客,但他更偏向于写刀,金庸小说则没有太强的偏好性。
原贴:古龙小说和金庸小说的区别
白萌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6�1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于2002年11月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约两万篇社论,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是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另外,还有韦小宝这小家伙、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等诸多文学评论、散文、及由他人整理的演讲稿。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
huang
你说的海南版的金庸全集是盗版的,字小行密,看的时间久了对眼睛不好。而且内容可能有些不全。
目前中国大陆经过金庸授权的版本主要是三联版和广州版(注:广州版又被称为朗声版)。这两种版本的《金庸作品集》都是一共有36册,装在纸箱里。三联版的版权早已到期,没有续约,三联版的早已绝版。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正版金庸只有广州版一版。
我建议你购买广州文库版(又被称为64开的口袋版)的金庸全集,在网上买的话还有优惠,算起来200多元一套。
原贴:金庸小说全集的版本问题
玉文
古龙小说中的案情多逻辑推理 常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却又在情理之中
金庸小说中案情多简单 一般是1--2条线索 但却令人忍不住看下去
古龙小说中的打斗多 一招毙命 常常是不动中透漏出无限杀机 胜负即在一念之间
而金庸小说中的打斗招式千变万化 一招连着一招 奥妙无穷!
原贴:古龙小说和金庸小说的区别
ariel623
金庸的作品写实多一些,比较正统,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古龙的东西玄幻多一些,属于浪漫主义。就像杜甫与李白的区别。
金庸的小说写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写的是弘扬正气,抵抗侵略。
古龙的小说写的是人性,写的是割头换颈的友情。他是作为自己小说的旁观者之一在叙述这个故事。而且行文飘逸流畅,跌宕起伏。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 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 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 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 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 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 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绠(未找到鱼旁的那个字) 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向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 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 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
在这个梦中我们有太多的午夜梦回,使得我们即使惊醒之后,依然禁不住怀疑 究竟是一个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我决不是在贬低大学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我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 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
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 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 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古老无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 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 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 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 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他没有金庸的条件.
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他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 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 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 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他的 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 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 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 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 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 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通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 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在下没有经历过这种 通苦,但是古龙显然是经历过的,他真实的描写令决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种动 心的共鸣.
原贴:古龙小说和金庸小说的区别
林川杨志丹
83年TVB射雕英雄传
97还是98的天龙八部
陈小春版的鹿鼎记
96吕颂贤版的笑傲江湖
李若彤版的神雕侠侣
马景涛版的倚天屠龙记
这都是比较经典的,其他的比如央视翻拍的
完全没什么看头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
杨猫猫Icicle
willie
某妍想去远方
ヾ齐鲁ゞ
baotaotaobao
原贴:金庸小说最好的版本
风行者
原贴:金庸和古龙小说有何区别
未开化的边疆
原贴:金庸和古龙小说有何区别
introlaughing
原贴:古龙小说和金庸小说的区别
永远加壹
原贴:古龙小说和金庸小说的区别
叽叽歪歪看天下
原贴:古龙小说和金庸小说的区别
toddchou
原贴:古龙小说和金庸小说的区别
liyulilac
原贴:古龙小说和金庸小说的区别
南绝·弇。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刘彧Hester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wolcon
原贴: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的区别
luckyhappy
原贴:求金庸小说全集TXT版本
missingese
原贴:求金庸小说全集TXT版本
shltd
金庸小说总共有3分版本,即你说的旧版、三联版、新修版。旧版是金庸于当年(1955年到1972年)在报纸上连载小说时的版本,大陆没有出过这个版本的实体书,现在看过这一版的人很少。 金庸在连载完鹿鼎记,宣布封笔后,花了数年时间来修改连载版的小说,修改后的版本称为修订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联版,因为三联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全集很受欢迎,所以大部分人都称修订版为三联版,这谁金庸小说流行最广的版本,大部分金迷看的都是这一版的金庸小说。 在本世纪初,金庸第三次修改自己的小说,这一版称为新修版,但因为有几本书的情节改动较大(如天龙八部修改幅度就挺大,倚天屠龙记、书剑恩仇录结尾部分有变动,射雕英雄传增加了黄药师与梅超风的一些情节,其它大部分金庸小说修改幅度不大,但也有细微改动),所以大部分看着三联版长大的金迷并不太喜欢这一版的内容。 个人推荐读三联版。要想买书来看的话,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卖的是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新修版,不过广州出版社也出有一套怀旧版,内容与三联版一样,不想买正版的可以买三联高仿版,挺便宜的,或者在网上下载来看。
小猪亨利
原贴:金庸小说全集哪个版本最好
海星
原贴:金庸小说全集哪个版本最好
㵘㵘
原贴:金庸小说全集什么版本好
樱花樱花
1、杨过被郭芙砍断的是左手;
2、杨过的母亲是秦南琴;
3、瑛姑身边有三头灵狐;
4、大雕给杨过吃的是朱果。
新版:
1、杨过被砍断的是右手;
2、杨过的老妈是穆念慈;
3、杨过吃的是神雕抓的大蛇的蛇胆。
新新版:
1、杨过与小龙女之间多了些打情骂俏,小龙女不在冷若冰霜;
2、郭襄把自己想象成了大龙女;并幻想如果是自己和杨过第一次见面而不是小龙女,那么杨过一定会爱上她的。以后还有襄暗中和小龙女“较量”的情节,哎,可爱的襄儿也变俗了。
3、郭襄真心诚意的拜金轮法王为师;
4、将西藏金轮法王改为蒙古金轮国师。
我之见:小龙女多了一份俗气,已不是以前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翩翩仙女,而是降落凡间的实实在在的人。这不符合小龙女长期居住古墓的“冷女”形象。郭襄经历的改写,值得推敲。
Sherry yu
原贴:金庸小说版本
璨candy
原贴:金庸小说版本
最爱喝洋酒
拒绝饮水的鱼
原贴:金庸小说版本
看见
perfectsellman
羚旯
了这帖子才知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十四部竟然全部被拍过了…… 灰常崇拜这个帖子的楼主,连周润发演的令狐冲这种墙角旮旯里,还有邵氏的那些个都翻出来了……强啊!其实,偶是在翻主子的《碧血剑》时翻到这个帖子的,觉得实在是很强,所以拉来给大家看看。以下是链接:
原贴:所有金庸武侠剧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