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深入人心,影响力远大于正史三国志,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章回体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古典文学著作,特别是根据其内容改变的种类繁多的历史剧。戏剧,电影让这部小说讲述的内容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毕竟这是小说,不是正史,所以难免会有一些艺术加工的成分存在。今天就来一起盘点一下三国演义中十大虚构的典故。
第十名,曹操荐刀。三国演义写到董卓专断朝政,废杀少帝,残害生灵。淫乱朝廷,祸害宫女,曹操挺身而出,愿独自刺杀董卓。在其将得手时被吕布撞上,所以只好假借为董卓献上七星宝刀。作为掩饰,随后曹操匆忙逃出董卓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呢?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和董卓不合。并且曹操看出来董卓暴虐必将失败,所以不愿接朝廷官职而逃出京城。因此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献刀,纯属子虚乌有。这是一把普通的刀吗?平凡之刀怎么能说是绝品呢?董卓说,可否借刀一用?我的天哪。世上竟有如此厉害的刀啊。绝了。这真叫一个绝呀。曹操说,如此宝物何人配用,像相国这样的圣主明君才可配此宝物啊。
第九名,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是我最喜欢的三国单挑片段,讲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对战三国武力第一人吕布,几个人大战的故事。吕布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刘关张三人合力参与。把吕布打平。事实上,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备的老板公孙赞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讨伐董卓。自然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这个故事。由此可见,小说中关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肯定也是虚构的。只是文学创作。实际上,讨伐董卓联军中。长沙太守孙坚的功劳最大,杀华雄是孙坚,没有刘关张三人什么事,虎牢关前对话:吕布你是个英雄豪杰,董卓是乱世奸贼,你为何要失身于贼,为何不归顺朝廷,为大汉,建立万世功勋?此时我三兄弟要你性命如探囊取物,但是英雄相惜,我等不忍杀你,听我一言,快快弃暗投明。张飞说:不必跟他啰嗦。三姓家奴而已!看枪!
第八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当时我和同学都认为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折服。然而事实上。草船借箭非诸葛亮所为,这是罗贯中借鉴历史故事改编的内容。历史记载,在唐代,安史之乱世名将张巡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盘子,赚几十万支箭。三国志中记载,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如需之战,孙权借水面与大雾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只一侧,中箭太多。船只翻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船只另一侧在受箭,并且此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后五年,所以诸葛亮没有借箭这事。而是借了这个故事。真是箭飞如雨。就是草人上的箭插得已经密如蜂巢扎不下了。将船掉头向曹军大营。用船的另一面受箭。
第七名,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被尊为武圣,是可以和文圣孔子相媲美的历史人物。几千年来,他的忠勇无双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写的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杀文丑、温酒斩华雄,水淹七军等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大多数是虚构神话了的内容。特别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投奔刘备,并非北上到河北,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也自然是虚构的。小说中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常伏、边喜。王哲和秦启。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被关羽所杀。最后一关,夏候惇要大战关云长。张辽及时赶来,大叫:快快住手。丞相有令沿途过来放他通过。丞相,他知不知道关于在沿途过关斩将的事情,丞相已经知道。丞相说,他忘了给关羽通行证。所以不怨关羽。多谢。将军好刀法,关羽说:夏侯将军枪法超群,为人也不错。云长赶紧过渡吧。关羽回答:替我谢过丞相,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第六名,空城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培训制度播出三十改编的一段故事。马谡丢掉街亭后,司马懿亲率大军追击。诸葛亮无兵迎战,在西城大开城门,并在城坳附近,司马懿怕中计遂退兵。事实上,这只是作者神话诸葛亮而编撰的故事,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和司马懿的小心谨慎都被刻画的很详细。实际上,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和空城计事发地点相隔千里,历史上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街亭丢失后,诸葛亮见势不妙,只好退回汉中,并无空城计的事情。历史上记载着。真正使用空城计的是赵云,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可以去翻阅一些资料。好像是一座空城。赵云传令。后军变前军撤军。粮草都在城中,为何这样?诸葛亮在城中设了埋伏。小城即使有伏兵也并不多。请独独下令末将领兵杀进城去。城中伏兵不多。可城中之外的山上多伏兵。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走险。快撤。撤完了,山中伏兵就杀出来了,撤。快走。
第五名,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三气周瑜,甚至最后将周瑜气死,把赤壁之战最大功臣刻画成了了心胸狭窄的反面形象。历史上的周瑜是否真的如此呢?气量狭小。三国志中,周瑜本传记,其为人是大帅的人,孙权对周瑜的评价很高。他雄烈胆略过人,刘备评价周瑜气量广大。除此之外,有关三国史记中还没有发现有关周瑜量窄的资料。其实,历史上的周瑜并非如罗贯中所言,是量窄之人。而是一个智勇兼备才得出众的军事家。三国演义对周瑜性格的刻画成历史真实,人们都很信服。差距之大,意在通过展示斗争矛盾,让周瑜、诸葛亮斗智斗勇,从而烘托出诸葛亮的智慧。
故事第四名,七擒七纵孟获。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三国演义前的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诸葛亮于建兴三年,亲率大军南征。对蛮王孟获实行攻心为上的战略,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又七次释放。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事呢?三国志是记载三国历史的权威史记。此书中不仅没有七擒七纵孟获的记载,而且连孟获其人也没有。何况为使孟获心悦诚服,诸葛亮擒孟获而不杀都是可能的,但七擒七纵就难以令人置信了。事实上,诸葛亮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平南战略和有限时间也不允许诸葛亮如此拖延时间。丞相天威,从此南蛮永不复叛。本相今将此表交还于孟获。令你永远难忘。南中大小事务仍由你掌管。孟获大罪之人,承蒙不杀,大恩难报,岂能奢望为王。请丞相命制管理。我肯七擒七纵,可见我信任大王,又何必另制他人。指望大王不负圣上重托,百姓之望。
第三名,七进七出单骑救主。赵云是中国人心中最完美的一个英雄形象,也肯定是作者罗贯中最偏爱的角色。在历史上,确实有赵云单骑救主的记录。三国志记载,先主妻子难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也皆得免难。仅仅寥寥数语,平淡无奇,而罗贯中在创作这段故事时,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星星点点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虚构和夸张。拼接出了一串串紧张曲折的故事情景。赵云能够推倒土堆来埋尸体,以免被敌军发现,又将阿斗抱在怀中,从此更杀到天明。单人独马先后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人。作者精彩营造了一个七进七出,浑身是胆,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赵子龙神了。
第二名,连环计。如果告诉你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可能历史上不存在。是虚构的。是不是难以接受?我们这些看官老爷们会不会很失望。三国演义写貂蝉,因十常侍之乱,貂蝉是王允收留的养女。为报答恩情,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最终使吕布对董卓的不满步步升级化为仇恨,继而将其杀死。这个故事构思精巧,跌宕起伏,语言痛快淋漓,令人拍案叫绝。可是。貂蝉是连环计的故事最多不过是罗贯中编的。史书中王允、吕布、杀董卓。王允釆用连环计,似乎史实,其实是罗贯中大胆想象和艺术发挥。还有一个庞统为曹操献连环计也是虚构的。我吕布。遇到你,你是天下最圣洁的女人。如果没有你。我还在认贼作父啊。是你救了我。貂蝉。你不但是我最爱的女子。更是我的救星。是我生命的全部。
第一名。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刘备、关羽、张飞在张飞桃花盛开的后庄园三人祈愿天地,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是这个故事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未见史料正式记载,先主与二人同寝,因为正史并无提及三人一起结拜,但是无论演义小说还是历史,三人关系却是非同一般,名为君臣,实则兄弟。所以说,作者罗贯中从正史中关张三人,恩若兄弟等现象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三结义还是非常令人信服。今日。我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中结为异性兄弟。此生此世,同心协力,荣辱与共,上报国家下安人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以上也是三国演义中十大虚构的典故盘点。以上排名可以不分先后,但愿是真实的历史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