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十部小说按顺序
小明哥的快乐生活
按历史背景的先后顺序:天龙八部,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这三部一定要按次序来),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碧血剑
,鹿鼎记,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雪山飞狐
(个人建议先看外传)然后白马啸西风,鸳鸯刀按三联版的好像放在雪山飞狐后面顺带着一起看.至于越女剑是编外的按历史背景应该第一看,毕竟是春秋时候的!
按写作的先后顺序:①《书剑恩仇录》(1955)②《碧血剑》(1956)③《雪山飞狐》(1957)④《射雕英雄传》(1957)⑤《神雕侠侣》(1959)⑥《飞狐外传》(1959)⑦《白马啸西风》(1961)⑧《鸳鸯刀》⑨《连城诀》⑩《倚天屠龙记》(1961)⑾《天龙八部》(1963)⑿《侠客行》⒀《笑傲江湖》(1967)⒁《鹿鼎记》(1969)
按对联的顺序就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奔腾的白骏马
先看射雕,再看神雕,其次《倚天》,这三部小说称之为“射雕”三部曲,必须安按上述顺序看,否则的话,你的思维便会被打乱。
先看《飞狐外传》,再看《雪山》。(金庸先生在《飞狐外传》的后记中,言道:《飞狐外传》是《雪山》的补充,记叙的是胡斐的小年生活,而《雪》是发展在《飞》之中的。虽然两部小说的矛盾实在太大了,但金庸先生说,这是此两小说的一大特色,无需把它改过来,所以,个人建议先看《飞狐外传》,再看《雪山》。)
其它的便没多大讲究了,但最好就是按年代看吧!不会乱了时代思维:
《越女剑》、《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侠客行》,《笑傲江湖》,《碧血剑》,《鹿鼎记》,《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连城决,《鹿鼎记》。(《鸳鸯刀》的年代我不清楚,而《白马》根本上便无时代可寻,但它是唐朝之后的。)
当然,金庸先生的五大小说不可不看(号称金庸笔下五本最有价值,最吸引人的小说:《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
Hot Girl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
雨丝cc
原贴:金庸小说该按什么顺序看
..。 '
2.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这两部最好连着读。其实谁先谁后无所谓,写作顺序是雪飞,时间顺序是飞雪。但是都到了看小说的地步了,倒序一下又何妨?所以顺序无所谓。
3.鹿鼎记最好放在最后读。甚至于最后三部的顺序如果是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更佳。这样能体会到老爷子晚期对于武侠本身探索以及创作技巧到了巅峰(天龙八部),又到没有年代背景创作技巧几乎淡化但整部作品行云流水般的政治寓言(笑傲江湖),再到最后无侠反侠的封笔之作(鹿鼎记)。这三部与前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前面的小说你还能觉得他是在严肃的“写”小说,而这三部已经是老爷子在自我发问式的思考了。
除了这三点建议外,其他的没什么讲究了,随便看,都是好书。
原贴:金庸小说该按什么顺序看
左岸yan
北方寒冬的狼
朝代 具体年代
越女剑 春秋末期 前476--前473年(范蠡找越女到三年后灭吴)
天龙八部 北宋后期 1093--1094年(见序)
射雕英雄传 南宋后期 1207--1227年(张萍怀郭靖到成吉思汗死)
神雕侠侣 南宋末期 1238--1260年(杨过十三四岁到蒙哥死)
倚天屠龙记 元朝末期 1263--1358年(郭襄十八九岁到张无忌二十一岁)
笑傲江湖 明朝中期 嘉靖年间(明中期)
碧血剑 明朝末期 1634--1644年(袁承志十岁到清兵入关)
鹿鼎记 清朝初期 1670--1689年(明史之祸到尼布楚条约签订)
书剑恩仇录 清朝中期 1753--1759年(李沅芷十四岁到十八九岁)
飞狐外传 清朝中期 1767--1772年(胡斐十三四岁到十八九岁)
雪山飞狐 清朝中期 1780年3月15日(乾隆四十五年叁月十五)
连城诀 不明
侠客行 不明
鸳鸯刀 清朝
白马啸西风 不明
原贴:按时间顺序排金庸的小说
comeonbaby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原贴:金庸一共16部按顺序
费常爱天
按写作的先后顺序:①《书剑恩仇录》(1955)②《碧血剑》(1956)③《雪山飞狐》(1957)④《射雕英雄传》(1957)⑤《神雕侠侣》(1959)⑥《飞狐外传》(1959)⑦《白马啸西风》(1961)⑧《鸳鸯刀》⑨《连城诀》⑩《倚天屠龙记》(1961)⑾《天龙八部》(1963)⑿《侠客行》⒀《笑傲江湖》(1967)⒁《鹿鼎记》(1969)
按对联的顺序就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yuran_wang
苏格拉没有底
按写作顺寻
《书剑恩仇录》(1955
年)
《碧血剑》(1956
年)
《射雕英雄传》(1957-1959
年)
《雪山飞狐》(1959
年)
《神雕侠侣》(1959-1961
年)
《飞狐外传》
(1960
年)
《倚天屠龙记》(1961
年)
《白马啸西风》(1961
年)
《鸳鸯刀》(1961
年)
《连城诀》(1963
年)
《天龙八部》(1963-1966
年)
《侠客行》(1965
年)
《笑傲江湖》(1967
年)
《越女剑》(1970
年)
《鹿鼎记》(1969-1972
年)
按年代顺序
《越女剑》
东周
《天龙八部》
北宋
《射雕英雄传》
南宋
《神雕侠侣》
宋末元初
《倚天屠龙记》
元末明初
《笑傲江湖》
明(大概)
《碧血剑》
明末清初
《鸳鸯刀》
清初
《白马啸西风》
清
《鹿鼎记》
清
康熙
《书剑恩仇录》
清
乾隆
《飞狐外传》
清
乾隆
《雪山飞狐》
清
乾隆
未知
按篇幅
短篇:白马啸西风,越女剑,鸳鸯刀
中篇: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侠客行,连城诀,飞狐外传
长篇: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当就金庸作品里分的短中长)
原贴:金庸小说按什么顺序看最好
winterless
1.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一定要连着读,如果不连着读,顺序也别搞反了。
2.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这两部最好连着读。其实谁先谁后无所谓,写作顺序是雪飞,时间顺序是飞雪。但是都到了看小说的地步了,倒序一下又何妨?所以顺序无所谓。
3.鹿鼎记最好放在最后读。甚至于最后三部的顺序如果是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更佳。这样能体会到老爷子晚期对于武侠本身探索以及创作技巧到了巅峰(天龙八部),又到没有年代背景创作技巧几乎淡化但整部作品行云流水般的政治寓言(笑傲江湖),再到最后无侠反侠的封笔之作(鹿鼎记)。这三部与前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前面的小说你还能觉得他是在严肃的“写”小说,而这三部已经是老爷子在自我发问式的思考了。
除了这三点建议外,其他的没什么讲究了,随便看,都是好书。
原贴:金庸小说该按什么顺序看
番茄爱炒蛋
经过金庸新修之后,大部分小说可以联系起来。建议你按照年代顺序来看,这样你在看到年代靠后书籍的时候对出现的前书人物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具体为天龙-射雕-神雕-倚天-笑傲-碧血剑-鹿鼎记-连城诀。其他几本书没纳入这个体系,有书剑-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侠客行单独成书不在上俩个体系之内
理想鱼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小渔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千穗沫
1、《越女剑》——春秋
2、《天龙八部》——北宋
3、《射雕英雄传》——南宋
4、《神雕侠侣》——南宋
5、《倚天屠龙记》——元末
6、《碧血剑》——明末
7、《鹿鼎记》——清康熙年间
8、《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年间
9、《飞狐外传》——清乾隆年间
10、《雪山飞狐》——清乾隆年间
11、《鸳鸯刀》——大约为清乾隆年间
另外,《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没有明确的年代背景,如果要用金庸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时代背景的故事恰恰证明该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代”。不过也有人经过严密的考证认为:《笑傲江湖》可能是明朝年间的故事,《连城诀》大概也是明朝年间的故事。但因为这只是推论,故没有列在上面。
猫胡须
按照成书顺序看,因为早期小说的文笔或结构没有後期来的成熟。
先看後再看前会比较难以下嚥,反之则有倒吃甘蔗之感。
以下按时间先後排出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
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
生活本该如此
经过金庸新修之后,大部分小说可以联系起来。建议你按照年代顺序来看,这样你在看到年代靠后书籍的时候对出现的前书人物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具体为天龙-射雕-神雕-倚天-笑傲-碧血剑-鹿鼎记-连城诀。其他几本书没纳入这个体系,有书剑-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侠客行单独成书不在上俩个体系之内
可爱的王
金庸小说按照顺序看
1、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2、与射雕三部曲相关的《天龙八部》,
4、背景为清代的雪山飞狐系列《飞狐外传》、《雪山飞狐》、《碧血剑》、《书剑恩仇录》、《鹿鼎记》。
5、中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等可以不按顺序选看。
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它们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们分别是《飞狐外传》(1960年)、《雪山飞狐》(1959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鹿鼎记》(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雕侠侣》(1959年)、《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碧血剑》(1956年)《鸳鸯刀》(1961年)、《越女剑》(1970年)。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称得上中国现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就在于它们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简而言之,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展现社会时代风貌方面有鲜明特色,它们在创作技法上独树一帜,具有范式意义,在华人世界影响巨大。
wzh菜菜仔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原贴:金庸一共16部按顺序
鷰閊櫽者
yingxxy
紫色风筝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mmic33
KAWAIBT
cdmin
柏拉图的眼泪
先上结论:
1、《书剑恩仇录》
2、《碧血剑》
3、《射雕英雄传》
4、《倚天屠龙记》
5、《天龙八部》
6、《鹿鼎记》
7、其它随意
金庸小说的部分男主角们其实有一个大致的成长过程,也代表着金庸先生本人对武侠的思考历程。
1、《书剑恩仇录》
这个时候金庸为了明报的销路开始写武侠小说,对于武侠的看法很简单,所以男主角陈家洛就像现在网络小说里的花瓶男主角,长得帅武功好才艺多,但价值观狭隘,思想幼稚。
2、《碧血剑》
这本书创作过程中有过一些修改,比如袁承志用鸡腿写书法一段,第一版是写兵车行,走的“陈家洛”路线,后来改了,变成写父亲袁崇焕(给崇祯)的奏折,走的“郭靖”路线。
从这里明显可以看出,袁承志是陈家洛和郭靖之间的一个过渡。
3、《射雕英雄传》
写到这一本,金庸对武侠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终于开创性的把儒家思想真正融入武侠之中,和陈家洛不同的是,陈家洛反清其实只是因为华夷之辨;而郭靖抗击蒙古则是为了黎民百姓,所以才说郭靖是侠之“大” 者为国为民。
4、《倚天屠龙记》
为什么不是射雕三部曲顺序?
因为在金庸对武侠的表达上,明显杨过并没有独立于郭靖,更没有超过郭靖,十六年后的杨过反而变成了另一个小郭靖。
张无忌呢,他没有在儒家层面超过郭靖,但他代表另一种思想——道家。
严格意义上来说,张无忌不是真正的中国人,他是一个海外侨胞,他从小就是在冰火岛长大的,后来回到中原也是住在武当道观里,所以汉蒙之别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大问题,也因为从小住在没有陌生人的海岛,他的性格真的很“被动”,你不逼他他就不动,是一心世外的道家风格
5、《天龙八部》
“有情皆孽,无人不冤”——佛家
道家武侠张无忌在小说上是成功的,但在对武侠的解构上是失败的,于是金庸接着尝试佛家武侠。
《天龙八部》里的佛家主题是“求不得”
三对主角严格呼应,身份心理却完全错位。
⑴、乔峰和游坦之
“峰” 和“坦之” 一高一平相互呼应,游坦之最爱的阿紫心里只有乔峰,乔峰的丐帮帮主之位后来到了游坦之手里,乔峰有能力报仇却一直找不到带头大哥,游坦之知道杀父仇人却没有能力报仇……
⑵、段誉和慕容复
“誉” 已加身,“复” 国无望,段誉天赐福泽继承大理,心里却只有王语嫣,慕容复被王语嫣爱慕于心却只想复国。
⑶、虚竹和丁春秋
“虚” 对应“春秋” ,虚竹一心想回少林却成了逍遥掌门灵鹫宫主,丁春秋妄图颠覆逍遥派却被终身囚于少林。
还有最震撼人心的萧峰雁门关外自尽,到这一部,金庸以乔峰完成了对郭靖的超越,达到了侠之大者的极致。
6、《鹿鼎记》
当我们觉得金庸武侠已经写尽了的时候,金庸又一次超越了自己,拿出了一个反武侠的武侠小说。
《鹿鼎记》真正的主角是康熙,韦小宝只是这个英雄故事的见证者,康熙真正做到了那些大侠一直想做的事——让百姓安居乐业。
封建年岁,老百姓只要吃饱穿暖,谁管你皇帝是满人还是汉人?
7、其它
前面说了,金庸先生写作武侠的目的是为了推销明报,所以其它小说包括上面几本里面的部分内容,都存有提高报纸销量的考虑,不建议你按时间顺序或者按作品之间联系顺序阅读。
但按照上面主要脉络读过以后可以自行选择读其它的。
橘子芉-EMMA
金庸小说按照顺序看
1、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2、与射雕三部曲相关的《天龙八部》,
4、背景为清代的雪山飞狐系列《飞狐外传》、《雪山飞狐》、《碧血剑》、《书剑恩仇录》、《鹿鼎记》。
5、中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等可以不按顺序选看。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它们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们分别是《飞狐外传》(1960年)、《雪山飞狐》(1959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鹿鼎记》(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书剑恩仇录》(1955年)、《神雕侠侣》(1959年)、《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碧血剑》(1956年)《鸳鸯刀》(1961年)、《越女剑》(1970年)。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称得上中国现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就在于它们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简而言之,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展现社会时代风貌方面有鲜明特色,它们在创作技法上独树一帜,具有范式意义,在华人世界影响巨大。
账单大门
ilove_hi
TingT-Sharon
寻。。。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
绵州蝌蚪
西部浪人
原贴:金庸小说按朝代顺序排下去
维妮
射雕英雄传(南宋宁宗)
天龙八部(北宋哲宗)
倚天屠龙记(元朝顺帝)
碧血剑(明崇祯)
笑傲江湖(明)
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清乾隆)
书剑恩仇录(清乾隆)
连城诀(清)
白马啸西风(清)
鸳鸯刀(清)
侠客行朝代不明
原贴:金庸小说按朝代顺序排下去
代表阿福
1.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一定要连着读,如果不连着读,顺序也别搞反了。
2.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这两部最好连着读。其实谁先谁后无所谓,写作顺序是雪飞,时间顺序是飞雪。但是都到了看小说的地步了,倒序一下又何妨?所以顺序无所谓。
3.鹿鼎记最好放在最后读。甚至于最后三部的顺序如果是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更佳。这样能体会到老爷子晚期对于武侠本身探索以及创作技巧到了巅峰(天龙八部),又到没有年代背景创作技巧几乎淡化但整部作品行云流水般的政治寓言(笑傲江湖),再到最后无侠反侠的封笔之作(鹿鼎记)。这三部与前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前面的小说你还能觉得他是在严肃的“写”小说,而这三部已经是老爷子在自我发问式的思考了。除了这三点建议外,其他的没什么讲究了,随便看,都是好书。
小鹿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岛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还有一部《越女剑》
原贴:金庸的所有小说名字按顺序
额卡萨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分别取自他十八部小说的首字,也就是: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原贴:金庸的所有小说名字按顺序
Kimmy_Kimberley
原贴:金庸的所有小说名字按顺序
graceking
原贴:按时间顺序排金庸的小说
小葵
原贴:按时间顺序排金庸的小说
蝶蝶蝶蝶飞起来
原贴:按时间顺序排金庸的小说
阿Q的胡思乱想
Emily819
原贴:金庸小说按什么顺序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