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blackstone
古龙。
金庸(1924- ),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
【金庸、梁羽生、古龙武侠风格比较】
一、小说内容选取的比较:
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都注重历史事件的重现,就这一点而言,金庸的表现尤为突出;梁羽生则是把虚构的人物来强化历史氛围;古龙的小说却是基本抛开了历史背景,用感性来直探人生。
二、小说武功特点的比较:
金庸小说的武功,融中国武术和诸子百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于一炉,境界高深、神奇莫测;而梁羽生小说的武功,一招一式,细腻逼真;古龙小说的武功则以“怪招”取胜,重境界而轻招式。
三、小说人物性格特点的比较:
金庸小说人物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矛盾复杂性格;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性格则更贴近生活,凸显真实人性;古龙小说多写变态人格,体现神秘怪异的人物性格。
四、故事情节构思的比较:
金庸小说往往开篇平平,随着事件的发展,而神奇莫测地展开,故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梁羽生小说是开篇引人,中间则是暴风雨前的平淡,结局而荡气回肠;古龙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而动人。
五、作家语言风格的比较:
金庸小说的语言,典雅古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且又诙谐逗趣;梁羽生小说的语言,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陈述,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富有神采;古龙小说的语言则是多采用短句,力避平铺直叙,挥洒肆纵。
通心皮皮_o0q
个人喜好。我喜欢梁羽生大师的作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简洁明了,武打场面描述精彩纷呈,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金庸大师作品太啰嗦,比如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救依琳与田伯光坐斗的几万字篇幅,占全书的四十分之一,居然是依琳小尼姑跪在师傅面前一句句说出来的,无语,甚至场景的每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记得清清楚楚。接受不了这种叙事风格。再比如后面的并派,夺帅两回,占一大半篇幅都是桃谷六仙言语捣乱。喧宾夺主相当严重。所以不喜欢金庸大师。
sunnyvenic
原贴:求小说,武侠大宗师TXT
嗡嗡啊
libing_
早年看书的时候,这三个大家的书几本都看过。不敢说全部,但也十之八九。
三个人各有特点,金庸的书,与其说是武侠小说,倒不如说是爱情小说,或者说是顶着武侠的言情小说。他的书感情线很丰满,也是搬上银幕,最容易,最方便的。
古龙的小说是剑走偏锋的,早期模仿他人的写作方法,后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书,主要是写人,人的负面的东西。他的书对人性的剖析也是最深的。
梁羽生的书,买那个年代属于中规中矩的写法。据说他还真会武术。他的书里,对人物来及,宗派,武术招式,都一丝不苟的。但人物描写比较短板。人物比较抽象,感情线也很淡。甚至有一种感觉,你把书都看完了,脑海里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想象不出来。所以他的书搬上银幕的难度系数是最大的。在三个人里。他的书也是影视作品最少的。慢慢的也就被淡忘了。
而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了。有多少人还能静心看本书?对金庸古龙的认识,也不过是影视里看过才知道。
selinayc
宗师级别的武侠作者本来也就只有那么几个,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最后一个算不算的还另说),如果你喜欢流行蝴蝶剑那应该是偏向古龙的风格,也可以看看温瑞安,不过个人觉得温瑞安的故事不如古龙的利落。
古龙作品里最接近你要求的大概应该算是萧十一郎吧,还有猎鹰赌局。
非宗师的话推荐小椴的《杯雪》,也比较符合你列出的要求。
原贴:哪位武侠宗师的小说好看
瘦不下来的许许
jixian33
那个静
武侠世界逍遥行,执掌江湖,执剑写春秋,武侠仙侠世界里的道人,武侠世界大冒险,影视武侠,武侠之无敌王座,位面破坏神,位面穿越之帝王之路,九阳神君,逆行武侠,制霸武侠,
原贴:类似武侠大宗师的小说
yishenyuqin
如今一旦提起武侠小说,似乎都以金庸为泰山北斗。而在我心中,中国新兴的新派武侠小说派系中,应该至少是金庸、梁羽生和古龙三足鼎立。 80年代,在很多中学同学都在为金庸武侠小说痴迷,我还是比较清高,由于小学时就看了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中国经典,对于武侠题材,一直兴趣不太大。曾经出于好奇,看过《三侠五义》等古典武侠,其实更喜欢里面的包公故事,到了《小五义》就再看不下去了。更不用提什么新概念武侠,九阴白骨爪啊,九阴真经什么的。 一次偶然机会,上海“新民晚报”开始连载一部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一天百无聊赖之际,没事看了一两篇后,居然被里面的情节给吸引住了。因此每天就等新民晚报来,从此也就记住了梁羽生这个名字。 七剑下天山里,人物众多,前后线索繁杂,故事情节很丰富,也很有历史感,虽然是杜撰,但娱乐性很强,几代人物交错的经历,颇有令人唏嘘之处。后来禁不住,就拿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了几本梁羽生的小说。又去借了同学的其他武侠小说看,慢慢的才看了一些金庸、古龙的经典作品。 新派武侠故事情节方面,一般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参入江湖对秘籍的追杀。从社会动荡、对秘籍和武林盟主地位的争夺、,体现出人性的善恶。这也基本上成为很多新派小说的骨架子 在这这位作者中,金庸的小说风格,比较阳刚,除了“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属于非常另类之外,其他角色,无论正邪,都有一股子很刚强的气质。女性角色虽然写得色彩斑斓,个性丰富,但一般处于陪村的地位。笔锋上,金庸有明写,有暗藏。绝对不把人物心理写透,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去想,是比较典型的东方小说的笔法。金庸的小说结构宏伟,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人物、历史、武功、情节交错有致,人物情节之中,融合了很多中国古代儒、道、释的思想,武打场面精彩纷呈、瑰丽无比,因此逐步被看成新派武打的掌门人。不少小说也被一次次拍成了电视系列剧。当年梁羽生比较自己和金庸,说金庸是“洋才子”,其实从金庸小说来看,他的中国风还是占了主导地位,思想上,金庸小说人物中,不少最后以出家了结冤孽,这是非常典型中国士子的心态。金庸的一些西风写法不占主要地位。其实他的一些西派文字风格,只是为了更加迎合当代读者的口味。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笔法上是比金庸更为纯中国式的风格。梁羽生文笔功底好,常常会在小说中穿插诗词。小说结构,很有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特点。梁羽生的风格和金庸相反,比较阴柔些。男性主人公,往往潇洒俊逸,如“萍踪侠影”的张丹枫,简直就是一副中国经典的美男士子。即便是一些比较愤世的人物如金世遗,也带着一丝愤怒寂寞中的多情和潇洒。笔锋阴柔的梁羽生所书写的最成功的角色,还是那些令人难忘的女侠。其中,尤以“白发魔女”这个人物,写得令人难忘,成为中国新时代武侠小说中流传最广的女性武侠人物。梁羽生对女性角色偏爱相当明显,不少他的小说,都以女性侠客为名字,如《白发魔女传》、冰川天女赚、《江湖三女侠》等。除了江湖上的打打杀杀、历史上前朝后世的纠葛,写人物之间的情感,是梁羽生武侠故事的真正核心。对于任何人物,除了各自所附的历史责任之外,最令小说人物无法忘怀的,是那些过去爱情的回忆、现在感情的纠葛、和对未来浪漫的憧憬。即便是男性阳刚代表的七剑之一的凌未飞,在感情漩涡中不能自拔。梁羽生是继往开来的新武侠作家,也就不奇怪在他文字中,有着很浓重的中国古典小说风格。 和金庸、梁羽生的中国风武侠不同的,古龙的小说最有西方小说的味道,小说语言古文的色彩已经很淡,句子结构、描述语言,都很现代。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描绘,入木三分。恶人之恶思恶行,简直恶到了骨子里,聪明人的聪明绝顶,简直登峰造极。古龙对于武打的描写不多,往往更多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波动、对于周围或寂寞、或诡异、或炫丽的气氛的渲染、以及对情节扑朔迷离的处理,把读者的胃口吊得很厉害。对于人性的善恶,是古龙一向的主题。小李飞刀,虽然不是排名第一的大侠,却总能是把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击倒,总结的时候,小李会说,不是我能打过对方,而是对方一直想看看我的飞刀是否厉害,结果这个心态要了他的命。楚留香很多时候武功也非敌方对手,于是利用自己的智慧甚至外表和调情,来寻找机会将对手击倒在地。失败的一方,往往不是因为武功差,而是自己个性的弱点成为了致命的原因。对于人性善恶贪婪的描述,是古龙小说的一大特色。古龙的小说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人物学会接受自己和生活的不完美,要珍惜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萧十一郎结尾女主人公才感到,原来萧十一郎并不爱她,于是她终于和一直默默爱着自己的另外一位大侠走到一起。“绝代双骄”、“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之作。他的一些作品即便是结尾,也不让读者安心,楚留香、萧十一郎的那种“似终还有”余音缭绕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而又充满遐想。 三位作者的个性,也和他们的小说风格很一致。金庸大家风范,做人很高调。写作之后,为了改善香港报纸的一片八卦风气,自己办了著名的“明报”,为香港的文学和出版界作出贡献。后来年事已高,便退出明报,就任浙江大学的文学院院长,继续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余热。可谓是三位新武侠作家中的儒生大家,士子风范。 梁羽生为人很低调。犹如三人中的隐士。即便是他的小说如日中天之际,他也仅仅通过笔墨和读者交流。和高调入世的金庸完全不同。梁羽生对于自己的名头似乎从来也不在意。看到新武侠小说逐渐露出颓势,便封笔不出,飘然而去,移居海外,潜心研究历史。在他身上,更有中国传统道家的潇洒飘逸。 古龙的文笔可以说最为诡异绮丽,写东西常常令人惊讶不已,是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中的奇才,文风也最为独特。我常常觉得,他的武侠小说,如果要翻译成西方语言,估计很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古龙天赋极高,为人豪迈,酗酒度日。听说他常常还没有动笔开始写小说,已经把出版社给他预付的稿费给喝光了。千金散去换佳酿的古龙虽然目下无尘,却常常混迹于娱乐界,享尽名利、美酒和佳人。酒色迷离的生活和他天才的文学作品,让他功成名就,但是否满足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文学梦,这个答案,我们不可能知道。酒精最终让古龙英年早逝,不到50岁,名利场中的一位奇才狂士,便撒手人间。 虽然我也曾看过其他一些新派武侠小说,相比较,这三位的代表性最鲜明。梁羽生当年开创新武侠风格,一个原因,就是要把武侠的文学性提升上来。而不是仅仅为了奇兵异宝秘籍而打个没完,或者仅仅是简单的好人斗坏人的套路。在梁羽生、金庸、古龙三位笔下,武侠终于有了突破,侠义的核心依然,在华丽的武打和扑朔迷离的江湖恩怨中,新武侠小说里,有着更多人性两面的变化莫测,历史长河的无尽感慨,儒家士子风范的坚韧不屈,两情欢悦凄美的唏嘘,看破红尘后的深层忏悔,和对人生宇宙真理不断的探寻。 他们三位的新武侠文学成就,应该说各有千秋,各有所长,风格独特。到了今天,他们的作品依然风靡大众,是众多电影、电视局、甚至网络游戏的灵感所在。在华人世界文学中,也许武侠文学还是处于“二流”地位,但在近几十年来中华文学普遍低迷的发展中,武侠文学中的新武侠派别,地的确确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
刘孟庄不哭
三大武侠宗师,世人多知金古不知梁,梁羽生到底差在哪?
有人不承认梁羽生比金庸差,那其实是对通俗小说写作的认识肤浅的缘故,把小说文笔之文采当成了小说品质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仍然是对通俗小说的认识之肤浅表现。
我们都知道叙事文三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小说说到底也是叙事文,无论是严肃小说还是通俗小说,或者是《百年孤独》、《喧哗与骚动》之类的现代派小说,叙事文的三要素都是不能缺失的,只不过是用什么样形式来写作而已。同时我们又常说“文学是人学”,虽然通俗小说的主要任务中可以没有“探索分析人”(在严肃小说中,分析探讨人是其主要任务之一,甚至是最重要任务,比探索社会、历史等等任务还要重要),但塑造刻划成功的人物,仍然会成为通俗小说的最重要魅力之一,而不仅仅是叙事。
这也是故事和小说的最大区别之一,即故事的全部魅力都在于叙事,即讲好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如果叙事失败,就完全失败了。但小说叙事不行,还可以靠人物塑造和刻划赢得不少魅力,尤其现代派小说很多已经淡化叙事了。
通俗小说,无论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探案小说等等,评论其水准高下,往往除了分析其叙事即故事魅力外,还会分析其人物魅力,所以好的、能够被称为经典的通俗小说,往往在叫人读到一个精彩无比的故事之余,对其几个主要人物会留下深刻影响,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的福尔摩斯、他的助手华生医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里的哈利波特等三个主要人物、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黄蓉,《天龙八部》的乔峰、段誉等,《笑傲江湖》里的男女主以及各个正反派人物如岳不群、左冷禅等等,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里的张丹枫、云蕾等,《云海玉弓缘》里的金世遗、厉胜男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小说的文采重要吗?这里我定义“小说文笔文采”包含两个层次,1、深层次的说是指各种渲染性文字组织品质,包括场景的渲染、情绪的渲染、情节转换的戏剧性氛围渲染等,还包括叙事细节的描述、人物个性的描述、群体人像的描述等等;2、浅层次的说就主要指景物描写、人物外表描述、情节发展过程的细节描写以及包括诗词歌赋的配合文字——小说的文笔文采对于一部小说的成功来说当然很重要,但要清楚的认识到文笔文采在深层次写作上的功力体现,远远重要于浅层次写作上的体现。比如我们公认的四大名著中最佳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被几百年来的专家和大众阅读者追捧,对它的好评度远远高于其他明清小说,假如评选小说中各要素的重要性排名的话,那么第一肯定不是曹雪芹写的那些诗词,而是他写的庞大的贾府命运沉浮、贾府里各个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同时还有他最成功之处即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人物的塑造和刻划,可以这样说,剔除掉所有诗词,《红楼梦》仍然是一部最高品质的中国古代明清小说,只要这个庞大的叙事和人物塑造相辅相成的存在。但没有那么成功的各个重要人物的塑造、刻划、描写,如果仅有这个庞大叙事,《红楼梦》将不会比《三国演义》获得多少好评,如果连这个庞大叙事都薄弱下去了,而仅仅诗词还“保持现状”的话,《红楼梦》一定不可能被选为四大名著之一,更不要说之首了。
——这就是梁羽生和金庸两位武侠小说大家的区别,前者看似文采斐然,后者小说里似乎文采不够出色,但实质上,梁羽生武侠小说里的文采更多体现在浅层次方面,景色描写、诗词配备、人物情绪极端渲染等等,而金庸的文采则大都会在深层次写作上体现,比如人物个性与场景的融合、人物各种性格在整个叙事中的相对较为融洽的凸显等等。黄蓉的聪明机灵、郭靖的憨厚木呐等个性,在《射雕英雄传》里全部叙事中是一直与故事融洽在一起的,常常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成为了叙事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梁羽生里人物个性刻划,比如张丹枫的个性描写,相对来说,在《萍踪侠影录》的叙事中融洽的不够深入,总给人一种浮在表面的感觉,对叙事的演进、转折常常不是主要或者不是重要的催化剂、驱动力之一,所以你会感觉张丹枫的骄傲、才情好像仅仅是梁羽生写给读者看的,是浮于表面的刻意而为,不如郭靖的憨厚个性常常会成为情节转折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如此,对于普通的大众阅读者来说,相对来说,阅读者对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就会有着更深刻印象,也会有一种更深切的、感同身受的认同感。
此外在场景渲染方面,事件描述和场景渲染,金庸也比梁羽生更成功,比如郭靖在蒙古那一段经历,就给所有阅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人物刻划也融洽非常成功,以致我们刚读完郭靖在蒙古草原的那段经历后,还会对成吉思汗等蒙古大军产生非常的好感,倒是对蒙古大军侵略中原没有了多少深刻的残酷、血腥感受。而梁羽生在这方面文采也显得浮于表面,比如《七剑下天山》里,天山在我印象中始终很淡,天山这个场景和那些武功顶尖高手完全没有一种相辅相成、相互陪衬的融洽,阅读过程中会缺少一种“人在场景中、景在人周围”的所谓“情景交融”感受。
即便在叙事方面,金庸也往往要比梁羽生更显现写作功力,包括叙事的庞大而完整性、高潮情节的渲染性、重要情节的细节描述与渲染以及大多数重要的情节转化和推进的合理性、逻辑性,金庸不少小说都要胜于梁羽生的任何一部小说,无论《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还是《天龙八部》。
最后还有一点,即在人物方面塑造,通俗小说有一大特点,为了吸引大众阅读,它们往往会将人物的各个方面“推向”极致,爱情往往要死要活、一句话不对就动手打斗至死方休、刚烈的绝不会圆滑、憨厚的简直就和白痴差不多、而聪明的人就一定会是时尚少见的超级天才等等,这种极端性的写作,大多数时候其逻辑性、合理性都会有所“损失”,这方面也看作家的写作功力深厚以及构思的成熟程度。这可以说是通俗小说的一大通病,但也是一大特征,能够避免掉这些“特点”的小说,那就不那么“通俗”了,我想这也是美国惊悚小说家斯蒂芬金曾经愤愤不平自己不被美国作家协会接受与认可的原因之一。而在这些你认为是特征也罢、通病也罢,去认真分析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时,我个人认为金庸也比梁羽生做得更好,比如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里金世遗和厉胜男的关系处理,开始梁羽生把控的还会力求合理与逻辑性,但后来为了情节的推进、为了强行制造悲剧性,我认为那情节简直就是越来越扯淡了。相对来说,虽然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也会有之类的扯淡情节,但要比梁羽生处理的好一些,阅读时也感觉更合理一些,比如倚天屠龙剑里张翠山和殷素素夫妇因为不愿意说出金毛狮王谢逊而被逼自杀的情节,我就觉得有点扯淡的,但在前情的铺垫和事情过程的描写中,感觉金庸写的就相对合理一些、可以接受一些。
港台梁金古三位武侠小说作家其实总体的知名度差的不多的,尤其对于真正的武侠小说阅读者来说,是绝无可能仅知金庸和古龙而不知梁羽生的,只是可能在小说作品拍成影视剧方面,金庸的是最多,古龙的少一点,梁羽生可能更少一些(我很少看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无论港台的还是大陆的,所以这方面八卦消息不太灵通),那么这个原因我认为就和我上述分析他和金庸的差距有直接关系——武侠小说迷对他们三人小说的好感度、对小说的叙事和人物的“刻骨铭心”程度,金庸的要胜于梁羽生的,那么我猜金庸的武侠小说也许就更讨影视圈的喜欢,其小说改编影视剧就多了很多,不是小说的阅读者、尤其不是武侠小说迷的武侠影视剧观众,自然会知道金庸更多,知道梁羽生的就会少了。
无论写作实力高低,金庸的武侠小说文本特色,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文本特色是几乎一样的,都是相对比较传统的仿章回小说写法(其实质是现实主义叙事方式),但古龙的武侠小说文本形式和他们俩的有很大区别,这个话题这里就不谈了,也因为这个区别,所以上述分析中也几乎不提古龙的小说。此为补充说明。
(完)
Leo.Sen
原贴:中国三大武侠小说家?
hanyue
你是开玩笑吧?梁羽生不算家喻户晓,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四人,被称为武侠宗师,武侠文学中地位崇高,可以说是新派武侠的代表人物。
梁羽生,继承传统武侠章回体的写作方式,提倡“以侠论武”,改变以往的仇杀套路,加入了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元素,开创新派武侠之先河,而金庸作品,也是在梁羽生武侠的理念上,发扬光大的。
他一生之中,作品多达30余部,远超金庸大师15部作品,但还是比不上古龙大师。梁羽生的作品很多耳熟能详,被搬上了大荧幕,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牧野流星》等。
曾记得香港电影《白发魔女传》,林青霞一袭红衣,满头白发,塑造了冷血女魔头练霓裳,与张国荣主演的卓一航之间的爱恨纠葛;徐克执导的《七剑下天山》中,七位绝顶剑士和烽火连城之间的征战,让人记忆犹新。
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创新风,从五十年代开始在报纸上连载,新派武侠自此崛起,后由金庸发扬光大,与古龙和温瑞安一同,将武侠推到了巅峰。
年轻之人,只知金庸、古龙,也许是其作品,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更多的是电影、电视剧改变诸多,而梁羽生和温润安影视改编略少而已。
但在八九十年代,梁羽生和温润安谁人不知,《白发魔女传》和《四大名捕》更是武侠佳作,让人深深沉寂。
现今,梁羽生、金庸、古龙三位大师,已经逝去,温润安也已封笔,但他们的作品,仍然在传阅,这是给我们留下最好的礼物。
fincle
hyuk_9
原贴:中国三大武侠小说家?
轻轻的和
常珊珊
原贴:哪位武侠宗师的小说好看
jjbecky
原贴:哪位武侠宗师的小说好看
acutestrawberry
原贴:求小说,武侠大宗师TXT
我是小然
看了好些个回答,我感觉没有说到点子上。
从一个人的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我认为梁羽生的思想就是天地会那一套:汉家方为正统,驱逐鞑子,还我河山!
所以梁羽生的小说有一个规律凡是支持朝廷的都是鹰犬。凡是反对朝廷支持义军的都是豪杰,从七剑到牧野流星等等都是这样,比如说大小金川反抗满清一统,英雄豪杰八方来援,看得人荡气回肠!
我们这里不讨论立场。我就说一个事如今社会的主旋律是什么?那就是追求民族大融合国家大一统!如果你是一个电影或电视剧投资人,像梁羽生这种宣扬少数民族或者边疆地区闹独立为正义事业的电影电视剧你敢投资吗?
古龙金庸的小说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就是玩,用现代人的话就是怎么能带起流量就怎么来!而梁羽生跟他俩不一样!所以前两者的作品你爱怎么拍就怎么拍!而后者的作品则顾忌多多。
这就造成了这样的一个结果金古广为人知,而梁则慢慢淡出大众的视线!
疯一样的女子-
我感觉,在小说文采的斐然方面,梁羽生要超过另外两个人。
梁羽生的传统文化修养似乎要高于金庸,这从书中的一些诗词就看看出来。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在很多书中表现出来。就像中国绘画艺术中有个“文人画”的流派一样,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可称为武侠小说中的“文人小说”。
梁羽生的小说的一大特点,是将历史人物和事实融合在一起而成的,二者浑然一体,似是重写了历史。
而金庸的小说里面虽然包含历史,却是把历史作为一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来全新地虚构武侠情节。就是说,其中的武侠和历史似乎没有多么深入地融合。
金庸的小说里面的玄幻成分高于梁羽生,江湖的成分比较纯粹。不管事实上存在度如何,开启了一个另类的、奇幻的江湖社会。
古龙也许被拥趸者称誉,他的特点确实不同于上面的两个人。但他的小说读起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既然叫武侠小说,就要有“武”和“侠”这两个特点。“侠”暂且不论,古龙的“武”不是正常说法里面的意义,好像多数与心情、意识有关。同时,又缺少传统武术里面的招式等等实际有意义的内容的描写,偏于心理。很难说得上是武术的范畴里面的。可以说,因为不懂具体的武术内容,所以写不出来。
总的来说,梁羽生和金庸各有所长。古龙不能与这两个人相提并论。
快活驴
不是梁羽生差,而是读者不识欣赏。梁羽生的中文功底足可以当金庸的老师。这一点金庸自己承认的。
梁羽生的章回目录,诗词、对联令人回味无穷,金庸远逊色。
而古龙,岂能与梁羽生,金庸相比。古龙作品,!只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梦游者
梁羽生一部七剑下天下可以碾压古龙所有作品。
学生年代,对武侠情有独钟。特别喜欢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梁羽生作品比较写实,主线比较清晰,且富有文采,有其独特的魅力。《江湖三女侠》、《云海玉弓缘》、《萍踪侠影》都写得非常好。
金庸作品大开大合,天马行空,想象丰富,结构又很严谨,精品最多,成就最高。
古龙作品大都无历史背景,另辟蹊径,空间独立,塑造出一个个纯粹的江湖。其中不乏精品,但大多数作品粗制滥造。
整体来说,武侠小说,以上三位基本占据前三位,具体排:金庸第一,梁羽生第二,古龙第三。
其他武侠作者比如温瑞安、黄易、卧龙生等,相差前三位太远,也少有精品。
有部《五凤朝阳刀》,不知是谁所写,小时候感觉还行。
小时侯在《今古传奇》中看过《玉娇龙》《春雪瓶》两书,扣人心弦,手不释卷。工作后又特意找来看了一遍,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性格浑成天然,情感复杂细腻,确认此书感觉完全可以媲美金、梁、古任何一部作品。所拍的与此相关的电影或电视,与书何止相差十万八千里?
当然,小说精不精采,与个人的成长和鉴赏水平有很大关系,小时候觉得好看的,长大了再看索然无味,相信大家都会有类似的感觉。
vitaminpig
文化功底强弱只是文章好不好的一部分,总体看来,梁先生的创作想象力和整体情节可读性不如金古两人。对人物和人性进行的处理过于简单,很多人物或事情非黑即白,哲理性和社会性都不高,不易让读者生成代入感产生共鸣
篮带鱼
梁羽生的小说悲剧的主线太浓,而人们总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正义总是干不过邪恶,谁心里会舒服呢?文如其人,梁是书生,查是大侠,古是酒鬼浪子,梁的文风决定了受众圈子覆盖面小。而查古老少皆宜,男女通吃,上至庙堂,下到贩夫都能找到幻想成功的的乐趣。
CarrieZone
金庸知识渊博,旁征博引,文章如苍天大树,盘根错节,情节跌宕,扣人心弦。他的小说曾风靡华人世界,至今仍不断被翻拍搬上荧幕。每一部都有人喜欢,每一部都是经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多少人的武侠情节都是由此而起。。
梁羽生文笔古朴,故事情节比较相似,喜欢写完师傅的再写徒弟
古龙是怪才,他的小说情节常常出人意料,高手过招,通常尽在不言中。。
原贴:武侠三大宗师的特色
奥特兔兔
如果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知道金庸古龙,而不知道梁羽生,那么这个人只能说不是一个真正喜欢武侠小说的人!
如果知道新武侠小说的三大宗师,硬说梁羽生比金庸,古龙差,那么这样的人就是没有真正读懂他的作品。
所谓的新武侠小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谁是开山鼻祖呢?!
既然讲到新武侠小说,既然是讲到新武侠小说三大宗师,就不得不讲什么叫新武侠小说,以及谁是新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众所周知,喜欢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那在民国时期最受欢迎,但是之后,武侠小说开始又断层。
直到50年代,香港两大“武术家”的比武让梁羽生看到大众对武术的热爱,也就泯生写武侠小说的强烈念头!
梁羽生当然知道,写传统武侠小说很难让大家接受,必须要有创意!
于是《龙虎斗京华》模空出世。
这部新武侠小说的影响力令爱好武侠小说的人士眼前一亮,也掀起追捧新武侠小说的热情!
这部《龙虎斗京华》既是新武侠小说的第一部作品,也奠定了梁羽生是新武侠小说开山鼻祖的地位!
这部作品不但让粱羽生名利双收,也催生很多新武侠小说作家!
像大名鼎鼎的金庸先生!
像后起之秀古龙先生。
还有卧龙生,陈青云,诸葛青云,柳残阳……
可以说新武侠小说开启了鼎盛辉煌时期,同时以武侠小说改编拍摄的电视剧应运而生!
梁羽生,金庸,古龙成为新武侠小说三大宗师水到渠成。
梁羽生的作品真的是很差吗?
很多人说金庸作品好,这是事实,因为公认的。
但是,梁羽生的代表作并不比金庸差。
像《萍踪侠影》像《七剑下天山》像《大唐游侠传》……并不逊色。
尤其是在作品中那么多诗词,读起来意境悠远!
不信,可以认真看看。
梁羽生的影响力为什么并不及金庸古龙?
这个不是作品的缘故。
而是另有缘由,那就是金庸的作品几乎拍电视剧了,这样被大众熟知,古龙作品紧跟其后。
而梁羽生的作品拍摄难度大,几乎没有拍成原著的效果,所以反响不大,这也是梁羽生的名头不及金庸响的原因!
000000a
梁羽生的小说之所以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主要原因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大成功。
金庸笔下的郭靖杨过令狐冲,每一个都有血有肉,是个性鲜明感情丰富的活生生的人。古龙笔下的李寻欢路小凤尽管比起金庸的人物稍逊,但也很有特色。
反观梁羽生的小说,其塑造的人物有哪个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单薄,苍白无力,好坏单一,像是木偶。
这在文学创作上叫扁平人物。
而金古塑造的是立体人物。
另外就是,一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基本上是人物性格和所处背景所左右的。
而梁笔下的人物,犹如被他硬塞入故事情节之中,读起来仿佛是在看一部舞台剧,生硬呆板造作。
最后,他的作品本是描述武林风云的,可是你到最后也难发现哪个门派哪个人武功卓绝冠于当世。尽管这也许很符合事实,但却失去了成人童话的效用。
实际上,中国当代的所有武侠作家的作品大都脱胎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乃至进行了大量的模仿,而且大部分还不及格。
梁羽生只是模仿了形而未得神罢了。
飞舞月光
随着金庸金老爷子的仙逝,老一辈武侠小说的三大泰斗,梁羽生,古龙,金庸全部西去,但是中国武侠小说之路,不会断失。俗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相信会有更多的有学识的人士,将这条路发展下去。
C.C
武侠和中国功夫的不堪,一同神话破灭了。科幻玄幻的特效制作更加眩目,而武侠的特效愈加尴尬,观众的智商越高越不能容忍低级的感觉欺骗。
武侠起源于娱乐匮乏的时代,所以它的没落也是注定的,但仅限于文字武侠和影视武侠。超超上述感观的武侠,仍有无限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