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很残酷,尽管心有不甘,但生活中的确如此。主因:大环境影响,老实人就是吃亏,不服不行。
女主过得很苦的小说推荐
彩云之北
greathawking
总之不能笼统:分人而议:有老实人生活艰辛,同时大福大贵也不少;心术不正之人:有的发财踩法律红线也有,有的获了不正之财,懂知足,会守财,知适度,不一味地索取不净之财,这样人本性善良,是一念之贪,改了就好过,有自约束能力,这个人可以哟!
绿叶百合飘
1。苍穹神剑(1960)(古龙处女作)第一出版社
2。月异星邪(1960)第一出版社
3。剑气书香(1960)真善美出版社
4。湘妃剑(1960)又称金剑残骨令真善美出版社
5。剑毒梅香(1960)真善美出版社
6。孤星传(1960)真善美出版社
7。失魂引(1961)明祥出版社
8。游侠录(1961)海光出版社
9。护花铃(1962)又称诸神岛春秋出版社
10。彩环曲(1962)春秋出版社
11。残金缺玉(1962)华源出版社
12。飘香剑雨(1963)华源出版社
13。剑玄录(1963)满华出版社
14。剑客行(1963)又称风云男儿明祥出版社
15。浣花洗剑录(1964)真善美出版社
16。情人箭(1964)真善美出版社
17。大旗英雄传(1965)又称铁血大旗真善美出版社
18。武林外史(1966)春秋出版社
19。名剑风流(1966)春秋出版社
20。绝代双骄(1967)春秋出版社
21。铁血传奇(1967)又称《楚留香传奇》,分为:《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三部真善美出版社
22。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又分《风云第一刀》、铁胆大侠魂两部 春秋出版社
23。萧十一郎(1970)春秋出版社
24。流星·蝴蝶·剑(1970)春秋出版社
25。鬼恋侠情(1970)又称《借尸还魂》楚留香传奇续集1 春秋出版社
26。蝙蝠传奇(1971)楚留香传奇续集2 春秋出版社
27。欢乐英雄(1971)春秋出版社
28。大人物(1971)春秋出版社
29。桃花传奇(1972)楚留香传奇续集3 春秋出版社
30。九月鹰飞(1972)春秋出版社
七种武器系列(仅完成六部)
31。长生剑(1971)汉麟出版社
32。碧玉刀(1971)汉麟出版社
33。孔雀翎(1972)汉麟出版社
34。多情环(1972)汉麟出版社
35。霸王枪(1973)汉麟出版社
36。离别钩(1979)春秋出版社
陆小凤系列(共六部)
37。陆小凤传奇(1972)春秋出版社
38。绣花大盗(1973)春秋出版社
39。决战前后(19973)春秋出版社
40。银钩赌坊(1974)春秋出版社
41。幽灵山庄(1975)春秋出版社
42。凤舞九天(1975)春秋出版社
43。火并萧十一郎(1973)《萧十一郎》后传 南琪出版社
44。天涯·明月·刀(1973)汉麟出版社
45。绝不低头(1973)汉麟出版社
46。拳头(1973)又称愤怒的小马南琪出版社
47。七杀手(1973)汉麟出版社
48。剑 ·花 ·烟雨江南(1974)汉麟出版社
49。边城浪子(1974)《天涯·明月·刀》后传 汉麟出版社
50。血鹦鹉(1975)汉麟出版社
51。三少爷的剑(1975)桂冠出版社
52。白玉老虎(1976)桂冠出版社
53。漂泊英雄传(1976)南琪出版社
54。大地飞鹰(1976)南琪出版社
55。圆月弯刀(1977)汉麟出版社
56。飞刀 ·又见飞刀(1977)汉麟出版社
57。碧血洗银枪(1977)桂冠出版社
58。新月传奇(1978)楚留香传奇续集4 汉麟出版社
59。英雄无泪(1978)汉麟出版社
60。七星龙王(1979)春秋出版社
61。午夜兰花(1979)楚留香后传 汉麟出版社
62。风铃中的刀声(1980)万盛出版社
63。剑神一笑(1981)万盛出版社
64。白玉雕龙(1981)万盛出版社
65。怒剑狂花(1982)万盛出版社(由丁情代笔)
66。那一剑的风情(1982)万盛出版社(大部分由丁情代笔)
67。边城刀声(1983)万盛出版社(由丁情代笔)
68。猎鹰 ·赌局(1984)万盛出版社
原贴:古龙写过得小说
鸦片&毒药
一,暂时的风光,代替不了永远的风光,暂时艰辛,代替不了永远的艰辛。二,也不要把人看偏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实憨厚的人照样活的幸福美满,非常滋润。三,老实人尽管艰辛,挣的良心钱,心里过的踏实。心术不正的人,表面上风光满面,背后的虚伪一看就知道,那些来路不明的钱财,早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四,来钱容易,花钱大手大脚,其实过日子提心吊胆,老实人,没有更大的抱负,就是过好安稳日子,一觉睡到天亮。
林小面
老实憨厚的人过的艰辛,心术不正的人过的滋润,这种现象都是暂时的,心术不正的人或许在花着前世或者其祖上的福报了,富尽定央!
老实憨厚的人所作所为符合天道,得天命,因为这种人没有心机不会耍小聪明,又或者不屑于这些手段,你只管善良,肯定上天会照顾你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钱财只是一方面,健康平安才是主要的,幸福不幸福不能只看钱财,因为得的后面一定跟着失,舍得,得失。
(农民工在大城市想要买套房子那是不切实际的,不是努力争取的事情,不要想入非非,脚踏实地在老家县城买房子可以事半功倍的,为什么非要去大城市,人有些苦难都是自找的。)
心术不正的人过的滋润那只是暂时的,因为他们所作所为违背天道,必将受到自然规律惩罚,这是肯定的,善恶终有报,苍天饶过谁。
xjgdc
重生类小说有很多~
有些好书值得重读,但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名字,这本书就不好找了。这样的问题能明确回答你的人不多。找不到就算了,还有很多好书等着我们去读。
以后再看到精彩的好书,一定要记在笔记本上收藏。好书好音乐好影视,只要是觉得有用的,都要一并记下,以备以后不时之需好找 !
张文玲
同意,因为老实憨厚的人,做事有底线,有良知。现在社会风气又很坏,所以生活艰难。而心术不正的人,做事无底线,无良知。做事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现在的社会的环境下,自然过的有滋有味。
VIVIVI贱雨
谢邀请!我不想认同,主要是概念不清,所指的老实憨厚是什么类型的人,是智力不够,还是生活态度。一般地讲老实憨厚的人是过得滋润的,因为滋润就是知足,一个人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量入为出,这样的生活就叫滋润。艰辛是生活入不敷出,每天为自己的生计发愁,这才叫艰辛。我认为老实憨厚的人不去绞尽脑汁,没有非份之想,对事情包容,对生活雅量。活的肯定滋润,况且一般情况下也没人去害他,少灾少难。心术不正的人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只想发份外之财。稍不如意就垂头丧气,他们贪图享乐,可能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无酒河边睡。能不艰辛吗?况且心术不正的人,每天就操心坑这个,害那个,主动出击肯定受害的机会多,不少时候害人其实是害己。况且他们心胸狭窄,图谋不规,遭失败的机会肯定多,日子能不艰辛吗?所以我不认同作者的观点。
荷未央未央
不认同!
老实人心里没病!曰子过得清淡平静,无灾祸缠身!
心术不正之人,心里有鬼,日子过得不安宁,成天担惊受怕,活得累!
不滋润!
heyaqingg
孔子有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用在这里非常合适,老实憨厚的人不背后捣鬼算计人,活的坦然自在,健康长寿。
而心术不正的人,因为一天心怀鬼胎,自然招惹是非,难免有人看不惯,需要用心去平衡,疑神疑鬼难己自安,时间久了鬼崇崇的气质就出来,身体也容易出毛病!
对心理和身体的影响尚且不好,出来做事,没人喜欢和心术不正打交道,最多玩玩,真正做事谁也喜欢和靠得住的人去做。心术不正的人成不了大事,也挣不了大钱。
所以还是做一个坦荡荡厚道人吧,哪怕憨一点,那都是给自己在积福,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除了刻在自己的脸上和行为气质里,更留在别人的心里。
呐情已開始
故左右
文驹_Qian才不会随便捡肥皂的
背包玩世界
原贴:金庸写过得小说
snaileva
原贴:金庸写过得小说
bertha
原贴:金庸写过得小说
江边鸟
各个朝代太监情况有所不同。
以明朝为例:
明朝为了加上中央集权,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废除了长久以来的宰相一职,皇帝独揽大全。洪武十五年设计内阁制度。主要负责根据皇帝的旨意批阅奏章,称为“传旨当笔”
到了宣宗(朱瞻基)批准内阁在奏章上批注自己得意见,后来称为“票拟制作”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但内阁大臣与皇帝沟通,全由司礼监。由是开启明朝宦官专政之大门。
为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明太祖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又设立东厂,明宪宗再设西厂,合称“厂卫”,由宦官统领,自此明朝宦官之权势无以复加。
但是这仅仅对于掌权的太监,皇宫里的小太监,不靠近全力中心的,命如草芥一般,生活也是十分不堪。
(个人观点,不喜吴喷)
原贴:古代太监过得怎么样?
绣球花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太监!收藏珍宝不计其数!https://mp.weixin.qq.com/s/W3_FbRPCbB4khMI04K2xbA
一千年来六位最有钱的中国人
《华尔街日报》说,一千年来,世界上最有钱的50人中,有6人是中国人。
西晋石崇:暴殄珍物 骄奢天下
西晋石崇,官至安阳乡侯,虽未拜相,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最张扬的贪官富豪之一,是一个富的连皇帝都眼红的人。石崇不但有钱,而且有才,他是西晋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史书记载他从小敏慧练达,勇而有谋。石崇是个喜欢收藏的人,收藏金银珠宝、奇珍异物、美女笙歌。
西晋时期炫富奢靡之风盛行。同样土豪的王恺很不爽了,双方二人进行了一场‘豪无人性’的炫富大比拼。比如王恺家里刷锅用的都是糖水,石崇就让家里下人把蜡烛当柴火烧;王恺命人用紫丝编制的屏风,从家门口一直摆了四十里远。石崇就让人用更加名贵的锦缎做成屏风,从家门口摆了五十里远;王恺让人买来香料刷墙,香气飘香几十里远,石崇就命人用从海外运来的赤石脂来刷墙,一到晚上大半个京城就被他家照耀的发红光;最后王恺邀请石崇去他家看新的珊瑚,石崇看后直接一锤子敲碎,然后蔑视的说:“去,把我家库房的那个三尺高的珊瑚拿过来陪他。”可以说这场有名的炫富比赛,还是石崇技高一筹,赢得了首富这个名头。
南宋秦桧:鉴识非凡 巨蠹佞臣
南宋秦桧,官至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长达二十年。相传,宋体就是秦桧所创的“秦体”。秦桧很懂得享受,后世中与他相关的传说,还有太师椅与烩面。
原贴:古代太监过得怎么样?
redrum2407
太监,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可以既是奴隶又可以是俗人。反差很大,悲惨的永远悲惨,幸运的非常幸运,可以被人称为九千岁,也可以身死宫廷。司礼监和养马监的太监待遇和地位天壤之别。然而,太监由于距离权力中心太近,极易造成专权,把持朝野。
在历史上甚至会成为王朝末期动乱的重要因素,如东汉与晚明。清朝鉴于前朝的教训,比较好的处理了这个因素。比如,在雍正继位的过程中,康熙的贴身太监魏珠就卷进了诸子夺嫡的纷争中,曾经在斗争中八阿哥允祀的儿子为了结交好魏珠,呼其为伯父,乾隆借此机会训斥太监,大意就是:
1. 尊卑体统都已经定了,不容你们有僭越之心,你们从前都是乡野贱民,得上天恩宠,得入宫闱,还赐予你们品秩,已属天恩浩荡,况且朕的八旗子弟,王公大臣都不如你们日觐天颜、出入内廷; 2. 所以你们应该扪心自问,自揣分量,谨慎小心,以免被诛;
3. 我的诸大臣都是屏藩辅翊的国家栋梁,你们待他们自应恭谨尽礼,不要向宣读圣旨时你们趾高气扬,至于我的内廷阿哥,即便是王公大臣见面都要行跪见请安之礼,更何况你们这么卑微的人呢,你们不要仗着阿哥们年轻冲幼,遂尔怠忽;4. 接着拿太监举例,即如苏培盛,在康熙时蒙受天恩,赏赐四品官职,非分已极,却不知惶愧感恩,竟然恣意妄为,见我的兄弟时竟然只是半跪请安,甚至执手问话,并坐交谈:
简直目无礼节,难道不知道这些亲王都是皇考的儿子朕的兄弟吗,此风不可长也。从这些训斥中可以看出,清朝的统治者对近人太监充满警惕,也正因为这样,清朝历史上没有宦官专权。 参考:雍正帝打击太监魏珠原因新探,乾隆起居注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原贴:古代太监过得怎么样?
阿迪也被打死
太监作为皇宫里的重权人物,也是皇帝嫔妃们身边的大红人。他们也有高低贵贱之分,以大清朝太监为例,例如李莲英,安德海,张兰德这样的太监总管,他们的级别是最高的,经济收入也是最高的。并且私下里都有自己的“小生活”。
众所周知,太监们长期生活在宫廷中,很少于外界接触,但是像安德海他们这样高级别的太监在宫外都有他们的私人住宅。这些大太监们除了按时到宫中应差外,其余没事的时候就会到各自的住宅,也就是皇宫外的家。
他们的家里面有小太监,奴仆,女佣等侍候,有的个别太监也娶了名义上的宫女为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监和宫女“对食”。他们虽然没有夫妻之实,但也能互相解闷,更有甚者还收养了义子义女。这些身份显赫的太监跟有钱的官宦之家没什么区别,生活也及其奢侈。
像李莲英这些大太监,平时都是侍奉在皇上,太后,后妃身边,只要主子欢心,他们就会得到一些奖赏,包括一些珠宝首饰等等,另外各地的大史,道台,知府以及各部官吏,这些人面见皇上之前,都要给太监“纳金”也就是“进贡”。如果不这么做,太监就会托辞,所以想见皇上升官发财的就必须要给太监好处费,才能得到太监的及时引荐。因此这些高级太监都是中饱私囊家财万贯的主。
另外这些太监们除了特到一些“私财”以外,每月还有朝廷定期发给的俸禄,即奉银,奉米等钱物,级别越高俸禄越多。
据说李莲英就是最富有的太监,他在京城的房产不下百余处,在他的家乡还置办有土地若干顷。可谓财产无数。
但是至于一般的小太监,就没什么油水啦!除了在宫中做佣人外,基本上和穷人没什么两样,只是每月能得到一些微不足道俸禄而已。
太监的一日三餐,按照等级一般小太监每月二两饭银,每餐一菜一汤,吃的都是大锅饭。高一级的五两,总领太监十两,首领太监五十两到一百两,李莲英这样的就是首领大太监,每餐有数十道菜。吃的菜也好,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太监和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一些年纪大的太监没什么用了,于是就被流放到宫外,条件好的话,出宫之后,会有家奴使唤,仗着当年在宫中的积蓄,养尊处优,颐养天年,还算过的舒坦。
条件不好的老太监,出宫之后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唯一的归宿就是去道观当道士。当然了当道士也不是谁都可以的,也需要筛选的,所以剩下的一些穷的掉渣的老太监,没办法只能流落街头当乞丐了。
所以说太监的生活也是有苦有乐的,并不都是人们想象中那样进了皇宫门就是上等人。
原贴:古代太监过得怎么样?
Reason
【文藏来答】关于这个话题,小编想从一个特殊的节日——春节,来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的太监们是如何生活的。
新春佳节,皇宫大内一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但我们常把目光集中到宫廷之主—帝后们身上,而往往忽略一个更庞大的特殊群体—太监。太监也是人,也要过节,也要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适当的放松消闲一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清两代太监们如何过大年。
明人绘 镇硕将军唐公像轴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蟒衣吉服 随节应景
辞旧迎新之际,紫禁城内一派喜庆之气。作为皇家的奴才,也算得上是半个家人,太监的形象也是皇庭的脸面,年节自然要更换吉服,呈现一片富贵与吉祥。
清 石青色缎绣云蟒纹方补栽绒边 侍卫夹朝袍 故宫博物院藏
大明会典记载:「圣节前三日、后三日,俱吉服。」事实上,明代宫廷中凡时令节日、婚礼、寿诞、筵宴等各种庆典场合均穿吉服,即为「标配」。过年,无论民间抑或宫廷,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一般自腊月二十四日(华中地区祭灶日为腊月二十四日)始至正月二十日后止,前后近一个月。
明人绘 红云蟒袍男子像轴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内侍,宫廷内的一切活动,太监都是直接参与者,忙在其中自是必然。进入年节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每年腊月二十四的祭灶神之日,历代相传,明宫清廷依旧。祭灶之后,宫眷、内臣即「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内臣穿葫芦景补子及蟒衣全然是应年景的节日气氛。
说到蟒衣,这是明代创制的一种绣蟒的官服。蟒,形似龙而少爪,故有「五龙四蟒」之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一般以金线绣于衣上。明初只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宠亲信大臣穿着。春节前后,承应当差的宦官们更换吉服并适当装扮便成为随节应景的常态。
清 掐丝珐琅御题李世达岁朝图插屏 故宫博物院藏
例行节事 忙乐其中
宫中过年,帝后是绝对主体,宦官的从属、依附身份也决定了他们过年的「捎带」性质。各种为帝后过年的操持几乎成为他们年节内容的全部。特殊时节,当差承应不比寻常,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关键时刻「掉链子」就和掉脑袋差不多,但若表现得好,倒可得宠获赐。
清 紫檀木边画玻璃 岁朝图挂屏 故宫博物院藏
酌中志载,自腊月二十四日起年味渐浓。依宫俗,此时至次年正月十七日止。宫中至此日,御前所安设各样彩灯尽撤之。而年二十五则是「填仓」日,也是醉饱酒肉之期,年节活动至此结束。
清 玻璃彩绘 岁朝图挂屏 故宫博物院藏
历时近一个月的繁琐仪式活动的正常运转,基本要靠这些内臣来完成。明代内廷专设二十四衙门,规模大大超过了前代宦官组织机构,但是明宫廷宦官的组织机构绝不仅限于这二十四衙门,另设有诸如御酒房、御茶房、牲口房、刻漏房、更鼓房、内府供用库、司钥库、内承运库、广盈库、广惠库、广积库、盔甲厂、林衡署、织染所、安乐堂等。如此庞杂的机构设置,在彼时也确实是一种客观需要,明代统治者倚重宦官,使其职权渗透到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日运转的这些常设机构,至年关前后,更是忙到「风生水起」。
清人绘 弘历元宵行乐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宦官机构设置虽不能与明代宫廷比肩,但该干的活儿一点没有落下。夏仁虎清宫词·正月填仓节诗云:「新正廿五号填仓,宫内民间一样忙。」主子们忙着享受,活儿可全都是太监们的。
清人绘 弘历元宵行乐图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年节前后各种活动,太监都要承应和落实。得闲,一些下等太监还要兼做私活以积攒钱财。北京志·文化遗产卷·故宫志「明宫习俗条」记:「凡宫眷(腊月)所用饮食,皆本人所关赏赐置买,雇请贫穷官人(太监)在内烹饪,其技术高者,每月工食可需数两,零星赏赐不在其内。」
清 丁观鹏、郎世宁等合绘 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过年于太监来说,最直接的实惠就是得宠获赐。
《宫女谈往录》记载宫女太监们过年过节不仅要伺候主子,还要伺候神仙:「我们在宫里长年累月是不许祭奠自己的亲人的。一不许焚香,二不许烧纸,三不许上供。无论过年过节或遇亲人祭日,也只能找个没人的地方,愣一会儿神,默默地道几句,眨一眨眼皮就算完了。」故而,太监们在重要时节想得到赏赐,就要舍弃个人的一切,专心伺候好主子,还要伺候好神灵。
明人绘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演戏杂耍 伺机邀宠
元日前后,宫廷内除举办大型仪礼之外,还有多种形式的行乐活动满足帝后的娱乐之需,宦官们使出浑身解数以博君王一笑。明初内廷始设钟鼓司,至万历朝再设四斋和玉熙宫,这三套演戏班子全为宦官所职掌,专事承应宫廷仪礼及娱乐活动。
明人绘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出自明代宫廷画师之手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描绘了明宪宗朱见深正月十五元宵节从早至晚在皇宫里庆赏游玩的各种情景。只见身着便服的朱见深坐在殿前围帐中,侍臣们立于两旁,殿上悬有彩灯,一派繁华。台下宦官进行杂技、魔术等各种杂耍百戏的演出。在宫内设街市,模仿民间习俗放爆竹、闹花灯,在历代宫廷中甚为普遍。
明人绘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除宦官统领下的三套专职演戏机构外,明代宫廷还专设宦官职掌之汉经厂、番经厂,经厂本是进行经书刻印的,但在一些重要节日兼作法事。借职掌宫廷文艺之机,不少宦官邀宠得宠,进而获权干政。明代最有势力的两大专权宦官—明武宗时的刘瑾和明熹宗时的魏忠贤都是靠着这个途径登上高位的。清宫内太监掌管下的演戏机构有南府、景山、昇平署,还有本家班等。宫内建有畅音阁大戏楼作为固定的演剧场所。
明人绘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戏曲娱乐之外,封闭于宫廷内的主仆群体还不时幻想着民间百态。于是皇家想出了新招:在宫中或园囿内特设集市,模仿市井俚俗的特殊景致。乾隆年间即在圆明园的同乐园设买卖街。春节开园,皇帝下谕,准满汉各大臣进园游戏。街内有太监假扮市井商贩、购买者,还故意讨价还价,为的是让帝后、妃嫔们真切体验到世俗生活的乐趣。有时,皇帝穿着便服扮作百姓挤入人群,内监们也纷纷迎合皇帝的心意,左右相拥,真是达到了纵乐狂欢、君臣同乐的境界。
明人绘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太监们如此卖命地服侍和迎合主子,无非是想得到一些恩宠和赏赐。平日严苛的主子和管事太监此时也变得宽容、亲和起来。清宫旧制:春节例行拜年都是要给赏银的。凡是晚辈给长辈辞岁的—如格格、宫女、太监等,个个都能要得百八十两的压岁银。借拜年以融洽关系,结交权贵在宫中照例进行。给主子拜年可以得到赏赐和恩宠,给权势太监拜年可以得到赏识和提拔。太监之间都是小太监向大太监拜年,大太监也会给他红包作为补贴。
假机自娱 消闲有术
年节宫内虽忙碌,但也尚有闲暇。酌中志作者刘若愚亦一内臣,他认为内臣读书安贫者少,贪婪成俗者多。
明人绘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代宫廷宦官按有无学识分为知识型宦官和一般内臣。知识型宦官往往雅好诗文,颇多与外廷文儒,甚至帝王诗文交游、唱和者,旦有闲暇多为诗属文。而多数宦官如刘若愚所言,不学无术,争宠好斗,贪酒嗜赌。
这些娱乐既是年节活动,也是平日生活习俗。总之,无论是服务其中陪伴消闲,还是假机自娱,太监们从来不是节日的主角,有道是—自己的日子别人的年!原贴:古代太监过得怎么样?
晶莹
古代的太监们,他们由于要服务于皇宫,所以丧失了传宗接代的功能。那么没有子嗣的太监们,他们最终的结局会如何馁?
第一种:兢兢业业做事,夹紧尾巴做人的太监,他们有可能晚年能颐养天年。他们都明白做人不要太嚣张的道理。他们知道自己虽身处皇宫、贴近最高权力者,但这也是个大是大非之地。身处顺境时,可以大富大贵;身处逆境时便会人首分离。于是他们兢兢业业干活,不留工作上的把柄于人;夹紧尾巴做人,尽可能地不得罪人。这样的太监,既使得到重用,也不会遭人仇恨。所以他们可能在晚年坐拥一笔财富,回乡投靠亲戚后颐养天年。——这应该是普通太监中,结局最好的一种了。
第二种:混口饭吃、不争权夺利的太监们,晚年大都比较凄凉。这些太监因为没太多的"理想抱负",所以只是混口饭吃。他们基本不会得罪什么人,也不会有什么发展。所以当他们晚年,只能告老还乡。但由于他们这辈子基本没混好,而且没有后代,所以他们回乡后基本不受待见。他们往往群聚在寺庙,以此报团取暖。——虽然他们晚景相对凄凉,但是也算平平安安度过了一生。
第三种:虽有手段,但忠心侍主的太监,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其主子手里。那些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机搞人的太监,他们性格中并没有太大的缺陷。他们主要是因为忠心耿耿地侍奉主上,导致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并不会主动招揽太多的仇恨。如果他们忠心侍奉的主子体恤他们,并且能足够为他们着想,那么他们晚年还是能全身而退的。如果他们的主子不为他们着想,或者他们的主子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了,那么他们会死得很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权力斗争很少有常胜将军,所以这种太监大多没有好的结局。
第四种:机关算尽、为名利不择手段的太监们,大都恶人自有恶人磨。那些"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小人,当得到些权利后,会特别地骄横。他们会利用手中的特权为自己夺取海量好处;会不择手段铲除异己;会互相间争名夺利发生内讧……。有句话说得好:"人在做,天在看"。这种太监们因为坏事做尽,最终不是被报复者们以各种方式搞死,就是被内部同僚以各种手段黑吃黑。——这种太监也许一时大富大贵,但“出来混,终归要还的!”。
可以这么说,古代的太监基本是穷苦人家出生,他们早早地就丧失了传宗接代的能力,无论曾经地位有多显赫,也难逃命运的捉弄!
原贴:古代太监过得怎么样?
小螃蟹的滩涂
关于古代的太监,可以参考我在企鹅、头条、百家、大鱼号等平台发表的古代有那么一种双性人,他们受尽屈辱,为何皇宫内数量竟达过万?一文。
古代皇帝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很是特别,因为他们是一种双性人——俗称“太监”。在不少的宫廷剧里面也不时的出现太监们的身影,特别是汉朝的时候,太监这一特殊人群的数量多如牛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十常侍”。在古代,太监这一职业并不光彩,他们受尽折磨与屈辱,为何依旧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去做太监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古代人选择做太监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穷。古代人可不像现代人一样,只要肯努力就能赚到钱吃饱穿暖。他们生活在哪一个封建统治的小农社会是相当的不易,在哪个时代饿死人是常有的事,所以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选择去做太监。
想做太监可并非易事,俗话说:“阉前饮烈酒,痛苦谁能知”。一个男人的私密处要被切割那是何等的痛苦呀!何况古代还是一个医学条件不那么先进的时代,想一想都感觉瑟瑟发抖。浪迹丛谈里记载,阉割者要先喝酒,利用酒精麻痹自己,然后绑在桌子上利用锋利的刀沿着阳具根部环切割……手术完后一旦见风,还会有生命危险。如此这般,太监的门槛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在古代,太监作为一种双性人,他们给皇帝当“女人”,给嫔妃当“男人”。特别是在后宫之地,太监的存在惹得无数寂寞女宫的心动,因此也就存在对食的现象。何为对食呢?就是女女之间或者女与太监之间的爱情。在皇宫女宫与太监的对食现象尤其得多。太监们白天伺候完主子,晚上还要陪女宫们睡觉,毕竟那一方面的功能尽失,所以他们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话说太监们虽活得那么的低贱,他们真的就没有什么好处吗?其实,也有混得很好的太监,比如东汉太监张让、唐朝太监高力士、明朝太监郑和、清朝太监李莲英等。他们从一位小小的太监一步步摸爬滚打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存在,可谓是不容易,所以这也恰恰说明了为什么太监这一身份竟还有如此之多的人去选择了。
关于古代太监们的事,你有何看法?欢迎你把自己的观点留在下方的评论区内。
爱生活,爱历史。敬请关注:小鲲论史
原贴:古代太监过得怎么样?
Tover
有些好书值得重读,但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名字,这本书就不好找了。这样的问题能明确回答你的人不多。找不到就算了,还有很多好书等着我们去读。
以后再看到精彩的好书,一定要记在笔记本上收藏。好书好音乐好影视,只要是觉得有用的,都要一并记下,以备以后不时之需好找 !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haoerbaby
原贴:推荐几本自己看过得书吧!
倩倩Lee
原贴:推荐几本自己看过得书吧!
别闹
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观点,我恰恰认为,老实憨厚的人过的滋润,心无奢欲,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心术不正的人过的艰辛,提心吊胆,四处钻营,贪得无厌,填不满的心理沟豁,永远处于欲火焚烧之中。
清溪濯月
是。因为老实憨厚的人不想谋不正当利益,心术不正的人在外面回家就是玉米也要拽一个,所谓贼不走空路,所以,在社会风气不正的情况下,老实憨厚的人过得艰辛,心术不正的人过得滋润。所以,对心术不正的人要约束和限制,要充分发挥舆论力量,使心术不正的人象过街老鼠。
sandy岚
认同观点!老实人靠幸苦创造价值。他们她们付出的成本指精神成本和身体成本就要高些。身心也劳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成果是来之不易的。而心术不正之人所获成果大都是靠邪门歪道,不劳而获的。靠手腕手段而得之。这些人自认为比别人聪明,所以过的比较滋润。他们她们的钱财也很多。在中国,在大多数有钱人来讲,他们的富有也是靠辛勤打拼,智慧的头脑而得来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king
你知道“大智若愚”这句话吗?老实憨厚的人,只是实实在在,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并不代表他愚蠢,所以生活不一定过的艰辛。心术不正的人固然可以通过非正当手段得到不义之财,但千万别忘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警言。
yujie
这是心理变态者眼里看到的现象。一些人在社会上混得差,就自诩老实憨厚,然后就开始骂社会骂别人,从来不会自省自己为什么混得差,然后得出结论,所有比他混得好的,都是心术不正。
danaxiu
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答案也不尽相同。
大概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活得很不容易,而别人比自己舒服很多。这其实都是认知不足导致的。也就是,每个人只能感受自己的感受,而无法感受他人的感受。所以不必盯着别人的生活,只关注自己就可以了。如果觉着自己的生活跟自己的想象差距太大,就努力去改变它。如果能力不足以达成改变的目标,就尽力去接纳吧。
至于老实、不正这种道德标签,其实是没意义的,因为标准不同,所以很难有一个共许的答案以分别哪个是老实而不是低能,哪个是不正而不是灵活。还是那句话,看自己。用自己的标准约束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即可。不必给别人贴标签,也不必对别人提出不切实际的道德评判。这样反而快乐很多。
mukin
老实憨厚过得艰辛不一定,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过的很坦然是问心无愧。心术不正的表面过得滋润,实际上这有自己知道晚上觉都睡不好是问心有愧,心术不正的人脸都是不正的,更没有什么正气可言。
xjzhou2000
不认同,老实人过得辛苦。但脚踏实地,终有一天守得云开见月明,心术不正的人不想吃苦,总想偷奸耍滑,但是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以心术不正的人到头来只能是被自己的歪心思害了!
bigapple
谢谢邀请!
应该说这种“现象”,在一定时间段里还是常有的。但终归是邪不压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玫瑰杨桃
我不认同。我老实憨厚,日子过的艰辛的,我心里是厰亮的,内心是无愧的,生活是美满的,睡觉是踏实的。
我青年时也卖过假货,我是占了便宜,可失去了道德底线,内心是不安的,良心是受谴责的,是担惊受怕的,最终我的生意日渐一下。
当时我十八岁时,八零年。摆了个烟酒摊,生意还算可以,当时的烟很紧张,知青商店才兴起,一个女人把几条大前门假烟放在我处卖,当时进价是三角五分,她给我两角。
我占便宜替她卖,卖出几条后,整条街都说我卖假烟,我的真烟也卖不放[耶]。
我懂得了做生意的准则,半年收庄稼,十年收信誉。人无信不立。[呲牙]
从此以后我与人为善,从一点一滴做起,身体力行影响周边人,身边朋友,如今我生意还算可以[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li4charles
这句话的后半句是有问题的,杀人放火者的心术肯定不正,他们过得滋润吗?
之所以前半截有点道理,就在于人不可能在社会或者而与其它人不发生一点关系。只要两个人能发生关系就说明他们之间必然有交集,那么这部分交集地带的控制权谁来主导?既然是老实憨厚的人,必然是不善于主导这个交集地带的主导权的。
问题是这次你让了,下次的交集地带还是这里吗?错了,下次的交集会继续压缩老实憨厚这边的活动与生存空间。当老实憨厚这连起码的活动与生存空间都丧失殆尽了,还有可能过得好吗?
显然要压缩别人的活动空间,靠老实憨厚是没有可能的。要做到这一点,心术就不能正,脸皮不能薄,还可能要向更有权势者让出自己的活动空间以换取更有权势者对自己的支持。
所以后半句应该改为“想过得滋润,心术就没法正”。
shineSu
越是自诩忠厚老实,被压榨被剝削,穷不如意,充满杀气的沒落者就是心术不正小人。
真正憨厚踏实,勤奋劳动过日子,虚荣不擧比,日图三歺夜图一宿,日子滋润。
小心语
个人观点:不认同!!!遵纪守法之人,一生都是自由身。违法乱纪的人,后半生就不一定自由(坐牢),或许还会丢了性命(枪毙)。这种人,不但害了国家和社会,也害了自己和家人。所以,老实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撇脱的卤兮兮
《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同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里是一个平凡的环境,这里面是一群平凡的人。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故意的摆设。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60年代到80年代的生活场景。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经历,一个平凡群体的成长过程。 这是一部用激情和磨难来写成的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感觉到,在这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有一种平凡的力量雄浑深沉。生活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击节赞叹、荡气回肠. 人的平凡的生活也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们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仍有启迪。那里面关于大学生活的描写已经和现在很接近了,我们完全能够从中找到现在大学的影子。 这本书记录了一段历史,记录了一段社会,记录了一个时代,也记录了一段成长的经历。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多么卑微,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看着里面人物的命运不禁想起我们现在的境况,也想象着以后将要面对的生活。 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是把不幸当作负担,而是当作铺路石,才能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生活,毕竟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本书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对中国的现状的深刻揭示,在于对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的描述,在于深刻地表现了历史的延续,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和鼓励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中国的理解,对中国大地上生活着的那一片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孙少平每次工作,即使干粗活条件很差时也坚持学习,千方百计找书看,以弥补精神上的空缺。就这一点足以让我们汗颜。现在能坚持看书的已经很少,学习功课很艰难,可是这种艰难带给人的是心灵的充实。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的生活中得到升华,能够从困难中重新振作起来。 我想正如书中所说: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痛苦之中,在重重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在实际中带给人的并非全是快乐的感受。 我记住的是要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自己生存的价值。无论在怎样的境况中,都保持昂扬的斗志,应该感谢命运给予的机遇,对生活更加激发起激情。 幸福或者说生存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处在什么位置上,处在什么境遇,从事什么工作。在无数的艰难困苦中,何尝不包含着人生的幸福。许多人都在一条未知的,也许充满荆棘的路上摸索着前行。碰撞几乎不可避免,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而问题在于我们跌倒之后能否爬起来继续走下去? 我想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的时候,都能够想起路遥,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我们青年人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
原贴:求几本主角生活很苦的小说
沙漠玫瑰
《重生之兵哥哥好哥哥》作者:醉小仙 再重生回来才发现,父母包办的婚姻竟然也可以如此的幸福,以前怎么会觉得他粗鲁又阴戾,再次认识才发现,原来硬汉的外表下也有柔情,霸道的性子也带着蜜意。不过这当兵的体力实在是太好了!前世就折腾的她恨不得死过去,吓得单纯得她总是想要逃离,这辈子也不例外的还是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不过这回却是‘性福’的要死!
Lina2014
军之荣耀
作者: 乱世小鸟
简介:
2022年国家决定从神龙部队中挑选精英成员组建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支部队。而这四支新成立的特种部队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都曾经谱写过光辉一页,而故事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寂寞夏日
沧月听雪楼,主角听雪楼主萧忆情完全符合你的要求。萧忆情,听雪楼主,人中之龙。
听雪楼开创者萧逝水与拜月教侍月神女(华莲教主亲妹妹)之子。月神的半血之子。拜月教主明河的表哥。
一袭白衣胜雪,苍白清俊,一双眼睛阴柔迷离的近乎女气,却冷醒如利刃一般瞬间洞察了一切。腕骨很细,指骨修长,看上去完全是书生型的手,无力的很,不像是练过武功的样子。惯用一条蓝手巾,是旧物。所持神兵利器为号称天下第一的夕影刀,刀光如梦,刀意轻怜,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慵懒和甜意。
听雪楼主,惊才绝艳,气吞山河,心思极其缜密,为人冷静的近乎冷酷,能够看透人内心弱点并加以利用,充满强悍的掌控力。
然而,这个近乎神话般的武林盟主,自己,竟是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所有的大夫都断言他活不过二十岁。但是,萧忆情却活到了二十六岁。阴柔与强悍在这个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融合,也使得他的性格深深分裂成了两半。
原贴:你们看过得最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