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虽然号称直、皖、奉三大派系,但实际上奉系和直、皖两系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直系和皖系军阀的老底子,基本上都有北洋军或者晚清新军的底子,具有一定的近代化军队的特征。而奉系的前身,则基本上都是东北各地的保安队,文盲率极高,几乎全是大字不识的粗人。
这些奉军的老班底,以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吴俊升等人为代表,被称为旧派。因为他们当年是跟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又是张作霖是拜把子的兄弟。因此在张作霖独霸东三省后,他们也都跟着张作霖一起成为奉系的领导人。
这些人的优点是非常团结,对张作霖非常的忠诚,东三省在他们的控制下,基本上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但同时,老派人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普遍不会带兵打仗。让他们带几百个人打个游击还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就不行了。跟直系和皖系争天下,靠这些老派人不行……
作为奉系扛把子的张作霖也认识到了这个尴尬的问题,因此他任用了一批有军校背景的科班生来帮他训练新式奉军。这批被张作霖启用的新式军官被称为新派。新派奉军的特点是会打仗,会建设,会练兵,但是他们在东北没有基础,必须依附于老派才能发挥自己的本领。于是,这批奉系新派军官就分成了两派人,分别是“士官派”和“陆大派”。
士官派也就是所谓的留洋派,普遍都有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经历。这一派的领导人就是杨宇霆。由于杨宇霆得到了张作霖的赏识,跟他是校友的常荫槐、姜登选等人也跟着沾光,被张作霖委以重任,掌握了奉军的一部分实权。
陆大派也就是所谓的本土派,大多毕业于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这一派的领导人就是郭松龄。由于郭松龄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因此对李景林等陆大派的人也格外的重用。这一批人在奉军中也掌握了一部分实权。
也就是说,士官派因为杨宇霆,傍上了张作霖这条大腿;陆大派则因为郭松龄,傍上了张学良这条大腿。
老派要掌权,新派也要掌权,但是奉系的蛋糕就那么大,哪有那么多的实权职务给新派将领来分呢?这样一来,新派内部之间就势必要争权夺利。因此,杨宇霆和郭松龄的矛盾往大了说,是士官派和陆大派的派系矛盾。这个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
杨宇霆因为进入奉系比较早,再加上当时东北的问题是军队不够正规化,这些真是杨宇霆的强项。因此杨宇霆率先得到了重用,在他的改革下,奉军的军纪和战斗力得到了加强,并且还办起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可以独立的生产各种武器。
另一方面,杨宇霆由于曾经留学日本,对于日本政坛很了解。他的外交能力,多次帮助张作霖在与日本的谈判中获利。比如日本每次要求张作霖签卖国条约时,张作霖就让杨宇霆负责谈判。杨宇霆每次都据理力争,通常都能把日本人的刁难驳回,把损失减少到最少,是个让日本人非常头疼的谈判对手。张作霖没有杨宇霆帮忙,很多事情他搞不定。
但是杨宇霆的问题在于他不擅长打仗,这就给了郭松龄崛起的机会。毕竟军队最主要的还是要能打仗,军纪再好,装备再好,不能打仗也是不行的。郭松龄没有杨宇霆治军和外交的本事,但是他会打仗!在他的指挥下,奉军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都有比较好的表现。作为郭松龄的顶头上司,张学良也正是依靠郭松龄建立的军功,在东北军内部一路高升,成为了少帅。
张学良的弟弟不服他,他就说自己的地位是靠战场搏命得来的。比如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奉军其它各路都被打败了,只有张学良率领的一路部队是唯一打了胜仗的。其实,这都是因为郭松龄能打,他自己狗屁不是。正因此,张学良对郭松龄有一种依赖感,离开了郭松龄,他什么都干不好。
也就是说,杨宇霆和郭松龄在奉军中,一个管军令,一个管军队。都有自己各自的势力,相互牵制。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军进入关内,实力大大加强。既然蛋糕做大了,就需要重新分配权力。杨宇霆因为自视过高,已经不满足于参谋长的权力了,他也想管军队,这就触犯了郭松龄的利益,于是两个人就闹掰了。若是换作两个佛系性格的人,他们的这种矛盾还是可以妥协的。但偏偏他俩都是有性格缺陷的人。
就比如郭松龄,他的优点是能打仗,但缺点是不苟言笑,沉默寡言,并且心胸狭隘;再比如杨宇霆,他是张作霖的心腹智囊,在建设和外交方面有功劳。但他恃才傲物,有时候甚至将张学良也不放在眼里,并且还喜欢搞自己的小团体。两个同样才华横溢,却性格都有缺陷的人在一起,必然会引发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他们又都不愿意跟对方妥协。
最终因为郭松龄的问题,两人彻底搞掰。郭松龄在冯玉祥的忽悠下起兵反奉,口号就是要惩办杨宇霆。当然了,这仅仅只是他的口号。实际上还是内讧而已,主要目标是张作霖。杨宇霆只是一个靶子。
说实话,在奉军之中,不管是郭松龄还是杨宇霆。他们都是地位很尴尬的人。杨宇霆虽然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可是他在奉军中是没有根基的,完全是靠着张作霖的赏识才能掌握一点点权力。张作霖一死,他就完全没有靠山了。
而郭松龄比杨宇霆也好不到哪去,他虽然能打仗,但是奉军是姓张的,不是姓郭的。不客气的说,没有张学良的重用,郭松龄也是啥也不是的人。他当年在南方跟孙中山混过,也是混不出头了才回的东北。张作霖本想把他留给张学良,让他做一个太子太保式的人物,只是可惜政治理想不同。最终把自己坑死了。
综上所述: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太高估了自己的利用价值。郭松龄是死于他看不穿这个社会的本质,而杨宇霆则是死于他太高看了自己的价值。最终,前者被暴尸,后者被枪毙。
敬请关注@感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