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社会现象微小说
小白兔不纯良
小小虫虫旅游记
另外,柯南道尔在小说中,还把犯罪与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英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融入众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了侦探小说的趣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
潘多拉的盒子
入秋了。秋的脚步来的不声不响。这儿的四季并不分明。那些即将在秋的怀抱中死去的老叶们,固执的偎依在干枯的母枝上。可枫叶却是很守时的,褪下绿衣,将自己染成红色。枫林,红了一片。在红枫下漫步是惬意的。踩着枯叶,发出“沙——沙”的声响;阳光从叶与叶之间的空隙投下,照在身上,竟有些微痒的错觉;秋风推开树枝上摇摇欲坠的红叶,轻柔的翻起叶毯上夏的馈礼。叶儿们和着秋风在脚边翩然起舞,飘然旋转。这片普通的树林,因这一抹红,竟凭空增了些浪漫的气氛。行得越深,人的气息便也越重。喧嚷声从耳边弥漫开……“一人,一半。”稚嫩的童声将我的目光吸引了去。原来是两个不过七八岁的男孩子。一个手里抓着个小小的冰淇凌,举到另一个孩子面前,一字一句的重复了一遍:“一人,一半!”身旁的大人们哑然失笑,“这。也要……?”小男孩急了,委屈地撅着小嘴,“老师说,和最好的朋友就要一人一半,不可以小气的……”他的话音还未落,只见另一个男孩飞快的在冰淇凌上咬了一口,咧开嘴,甜甜地笑开了。一股温暖的气息从他们身上散发开来,似乎把我带回了渺远的童年……“看啊,夕阳多美……”一个轻柔的女声将我从回忆拉回了现实。循着声音的来源回头看,只见路旁的木椅上坐一对年轻的情侣,甜蜜地依偎着。“你知道吗?一千个人在我面前走,我能听出你的脚步声哦。”少年浅笑着说。“为什么?”靠在他肩上的少女朱唇轻启。“因为999个人走在路上,而你,踏在我的心上。”一阵风吹过,将晚霞的红吹到了少女的脸上。十指相扣,一个暗示着承诺的动作。不觉中,我的脸颊也开始微微发烫。环顾四周,不知何时出现了那一老一少。老妇人坐在轮椅上,目光呆滞。手扶轮椅柄的女孩也不过十四五岁。老人微倾着头,看得出来在仔细捕捉女孩的每一句话。“外婆啊,还记得您教给孙女的第一首诗吗?孙女可喜欢啦。”女孩闭上眼,动情的吟唱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恍惚中,似是看到老人的嘴角上扬了一下。夕阳渐渐下沉。远处,晚霞越发的灿烂了。而近处,红枫似火;红枫,胜火。
DIARYS
老三拍戏 老三不是善茬儿,十里八乡的没人敢惹,都知道他打架那狠劲儿。大概是憋闷久了,老三要出去转转。 还真让老三给撞上件新鲜事:一个剧组的导演居然看上他那身打架打来的疙瘩肉,要他在戏里串演一个小角色。老三觉得挺有意思,玩儿呗,还有钱赚,一天给五十呢! 今儿个老三要上镜,他演的是恶少的打手,他那五大三粗的块儿倒也挺对路,老三看着他那身古装打扮觉得挺可笑。 老三跟在少爷后边瞎溜达,感觉两边布置的挺新鲜,挑担的、买菜的、布庄、衣服行、饭堂、酒楼都有。 “停!”导演喊了声。 老三吓一跳,回过神儿来。 “你咋回来?咋不入戏?你是地痞!知道不?这两边的老百姓,你要去找他们的事,明白?” 老三一听乐了,嘿!还有这事儿! “明白,您瞅好吧!” 老三发挥所长,把两旁的摊儿咂了个稀烂 ,还顺便踢翻几个演百姓的群众演员。 “好!不错!过!”导演一夸,老三那高兴劲儿,甭提了。 第二场戏是“闹公堂”。导演要老三跟着少爷,只要少爷喊一声“打”,他只管打就成了。 公堂上,衙役站两边,上边坐一县官。 少爷就带着老三和其它几个奴才上来了。 衙役一声“威——武——” 老三一看这阵势,妈呀!这啥地方呀?衙门哪!这可是县太爷的家。在这儿还要打县太爷,那哪儿行? “打”!少爷发话了,老三腿直打哆嗦,不敢上。 “停”!导演发火了。“你又咋了?” “导演,他可是县一级的呀……” 导演一听乐了。 “县一级的怎么了,在这儿他吃的、穿的、住的全是我的,我让他怎么着他就得怎么着!” 老三明白了,感情那县一级的还归他管。老三又神气起来,倒真的入戏了!
原贴:反应社会现象的小小说
andreawang
我只知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应该是你说的讽刺小说吧:)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的大力倡导,晚清的小说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形成了晚清小说创作繁荣的局面。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出现,则是中国小说创作进入到又一个繁荣时期的重要标志。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1867-1906)著,共五编60回。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小说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下至佐杂小吏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并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则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作品有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触 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小说在写作方法上仿效《儒林外史》又有所发展,充分运用了夸张、漫话式的讽刺手法,往往寥寥几笔,就将人物的音容体态勾勒出来;又善于描写细节,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故其后效仿之作颇多,蔚为大观。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1866-1910)著,计108回。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从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为止所耳闻目睹的近200个小故事,勾画出中法战争后至20世纪初的20多年间晚清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现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范围比《官场现形记》更为广阔,除官场外,还涉及商场、洋场、科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都颇为深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可以帮助读者透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结构全篇,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在中国小说史上开了先河。结构上亦非常巧妙:“九死一生”既是全书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全书结构的主干线,同时又运用了倒叙、插叙等方法,将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全书繁简适宜,浑然一体。
《老残游记》 刘鹗(1857-1909)著,共20回。刘鹗本是一位企业家、学问家,并不是职业作家,但其文学家之名却远胜企业家和学问家。这部小说是他晚年所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未竟作品。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铁英)为主人公,叙写其在中国北方游历期间的见闻和活动,对清政府的腐朽黑暗,官吏的残暴昏庸,百姓的贫困交迫等等,都有所暴露,尤其着重地对那些名为“清官”,实为酷吏的虐民行为进行了有力抨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国家危亡现实的强烈忧患意识。小说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是高超的描写技巧,无论状物、写景,还是叙事,都能历历如绘,如千佛山、大明湖的景致,明湖居说书,桃花山月下夜行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次是它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能用贴切的语言,出色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三、精巧的结构艺术。小说以游记的形式,以游历为线索,以老残为中心人物,以散文的笔法叙事状物,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小说独特的结构特点。
《孽海花》 曾朴(1872-1935)著,35回。《孽海花》是一部既具有谴责小说、又具有历史小说,还具有政治小说特点的长篇小说。小说写金汮(字雯青)中状元后在苏州纳名妓傅彩云为妾;后奉命出使俄、德、奥、荷等国,带傅彩云同往;归国后,金雯青病死北京,傅彩云离开金家,赴上海重操旧业,改名曹梦兰;后又到天津为妓,称赛金花。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从同治至光绪3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会的变迁,暴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讽刺了那些达官名士,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同时也热情地歌颂了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战英雄和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救亡的思想。小说中所写之人物,无不有所影射。在具体写作中,作者采用了近代较流行的块状小说结构与传统的网状小说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感人,井然有序,始终围绕主线,时放时收,东西交错,给人留下就像一朵珠花的感觉。作者又工于细节描写,词采华美,寥寥数笔,就能使人物的神态毕肖,故鲁迅称赞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原贴:四大讽刺小说
JinneeS
去看看《阿甘正传》这部经典电影吧,很具讽刺意味的
阿甘是个天生的弱智,可是由于他先天的不足与善良,最后成了一个很成功的人物
阿甘小时候因为身体的畸形走路样子很奇怪,老被人笑;可就是这可笑的行姿缺被路过的著名歌手“猫王”(那时还没出名)看中,并成为了他的成名舞步....
阿甘因为傻老被人欺负,一次在“逃命”时误入了一所大学的橄榄球场,因为他跑步的神速被一旁的教练看中,破格让阿甘升入大学并参加橄榄球队,后来阿甘还成了“全美校园橄榄球明星”连总统都接见了他.....
阿甘后来参了军,因为他傻只会服从,因而总能很好的完成部队的训练,被教官称为“你的智商至少超过160!”“你以后一定能成为将军”....后来也是因为他的傻和善良在越南战争中搭救了许多战友成了“越战英雄”.....
后因越战的原因阿甘又受到总统的接见,这时的是里根总统,总统还亲自把阿甘安排在豪华的宾馆——“水门”酒店。而也正是这样,美国历史上才有了臭名昭著的“水门”事件,因为阿甘的宾馆房间正对事件发生的办公室,阿甘也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当然他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只是打电话给服务台说“你们能不能去把对面的房子的灯修好,那的电灯坏了,里面的人只能用手电照明.....”
之后还有很多很多含有讽刺意味的段落,LZ有空去看看吧,对写“讽刺”类题材的小说会有帮助的
原贴:怎样写讽刺小说
hello_敏双
友情客串
快嘴张在玉米地劈苞米,村长贾大发领着两个扛着长枪短炮的俊男靓女顺垄沟走了过来,后面还坠着几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
快嘴张在城里大酒店打过工,见过世面,晓得俊男靓女肩上扛着的是摄像机,肯定是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那几位秃顶腆肚的男人是乡里的干部,平日见过的。
记者问快嘴张,大嫂,这是你自家的玉米地吗?收成不错呀?
快嘴张:还不是干部领导的好,老天帮忙,今年是丰收年,俺家地块还没有忙乎利索呢,这是给王柱子家的地,他腿脚不灵便,下地有困难,秋收不等人哪,我过来帮帮他。
记者问:现在秋收大忙,人工很贵呢,你帮他家干活,有报酬吗?
张快嘴:嗨,乡里乡亲的,还提什么报酬,俺是义务的,不但是我,俺村人都兴这个。
记者由衷赞叹:不愧是精神文明先进村,处处有和谐事,到处有文明人,好淳朴的民风!跟在快嘴张屁股后面, 录了不少镜头。
晚上,县电视台里正在播贾庄精神文明先进事迹新闻专题报道,贾大发窝在自家沙发上喜欢得合不拢嘴,忽闻门外有人嚷嚷,随着声音,快嘴张和王柱子脚跟脚闯了进来。
王柱子:村长,你给评理,这苞米又不是我请快嘴张帮助劈的,她非要我出工钱算哪门子事?再说,她就是做做样子,连一条垄都没有干到头,凭什么要我出30元?还有,我不过是干活崴了脚,你硬让我装半天瘸子,我还得冲村上要钱呢。
快嘴张:村长,你吐吐沫可得是钉,事是你安排的,讲好王柱子家玉米地靠道边,去他那做做样子,村里补助30,叫王柱子拿30,不冲这钱,我可没有闲功夫帮你演这个戏!
贾大发:吵吵啥,咋就知道在钱眼里上打转转,你看,这电视正夸咱们村的文明事呢,你俩今天你们不但为村里争了光.,连乡党委都受表扬了,乡里张书记高兴,给咱们村奖励2000块,二位功劳不小,每人奖励200元,这戏咋能白演,就算友情客串,每人奖励200元,报酬不低了吧?
辽宁省义县工商局:陈贵中
原贴:200字讽刺小说
一竖
马克吐温著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和黑暗的统治。 《百万英镑》是讲一个贫穷、诚实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对兄弟的信,信里面送给了他一百万英镑。原来这对兄弟打了一个赌,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会受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弟弟则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借给了这个贫穷的人,并出国呆了三十天。没想到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对这位突然暴富的罕见富翁,竟拼命地拉拢他,从免费吃饭,买衣服,到免费住宿,一个个像乞丐一样讨好他,并不断提高他的社会地位,一直到了除王室外最高的公爵之上!不光如此,他还得到了一位好妻子和三万英镑的银行利息。 从此以后过着非常非常幸福的生活。
shinian
写小说来表达社会现象,这是从古至今一部分文人坚持的一种理想,近代就比如说路遥吧,他写的平凡的世界,写的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这本书极为震撼人的心灵,但第一版被拍成影视剧后,被禁播了,原因是这部影视剧真实反映了当年的社会现象,如果在电台播出,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70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只停留在还仅存老人的口述中,而真实的情况,也只能看看路遥的这本书了。
路遥只是其一,以前的文人写书挣钱的途径很狭窄,更多是通过写书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揭露和讽刺。
古代就说红楼梦和西游记两部名著吧,都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揭露和讽刺,但实际上老百姓读这两本书时,看的更是热闹,比如说孙悟空如何大闹天宫,如何西方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有时根本想不到那么多。
现在的作者写书更多的是为了挣钱,一是版税,二是版权,写好了都能挣很多钱,生活会变得更好。写书一旦变成赚钱,自然就以老百姓喜欢的内容去创作,而不是从去描写社会现象。
我说的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毕竟阴阳两极,总有坚持理想的人,也有追求金钱的人,不能说谁对谁错。就像一个还在温饱期的人,你跟他谈理想,很难。
猫石物语
头发
曾经有个人,没有头发,天生就是光头。每当他遇到一个人,就会很认真地问,猜猜他有多少头发。别人总是回答不上来,这也使得他非常恼火,竟然没有人告诉他确切答案!因为头发长在眼睛上面,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不会看到头顶的真实面貌,即使凭借镜子,也只能看到被禁锢的一面。当他求助外人时,他们真的很难说出他有多少头发,因为他是光头,谁知道他黑乎乎的头上有多少头发呢!于是,他不得不找一个数数专家,也许只有他才能让主人满意。该专家很快就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产生兴趣,并申请巨大的科研基金对此立项。经过多年孜孜不倦地研究,问题越来越多,复杂程度也越来越令人震惊。不知为何,专家遂名扬四海,家喻户晓。主人也逐渐成为大有名气的小明星,无论走到哪,都是众星捧月,万人空巷。突然有一天,主人的头发意外地长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马上引起万人瞩目,此非常事件,似乎是对专家的打击,他执意要求退出研究,主人却因此感到郁闷。长了头发以后,好像被人抛弃一般,跟凡人一样,再也无法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仍不知悔改,依然寻求这个简单问题的答案
原贴:短篇讽刺小说
灰拉拉
曾经有个人,没有头发,天生就是光头。每当他遇到一个人,就会很认真地问,猜猜他有多少头发。别人总是回答不上来,这也使得他非常恼火,竟然没有人告诉他确切答案!因为头发长在眼睛上面,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不会看到头顶的真实面貌,即使凭借镜子,也只能看到被禁锢的一面。当他求助外人时,他们真的很难说出他有多少头发,因为他是光头,谁知道他黑乎乎的头上有多少头发呢!于是,他不得不找一个数数专家,也许只有他才能让主人满意。该专家很快就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产生兴趣,并申请巨大的科研基金对此立项。经过多年孜孜不倦地研究,问题越来越多,复杂程度也越来越令人震惊。不知为何,专家遂名扬四海,家喻户晓。主人也逐渐成为大有名气的小明星,无论走到哪,都是众星捧月,万人空巷。突然有一天,主人的头发意外地长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马上引起万人瞩目,此非常事件,似乎是对专家的打击,他执意要求退出研究,主人却因此感到郁闷。长了头发以后,好像被人抛弃一般,跟凡人一样,再也无法引起他人的注意。
原贴:短篇讽刺小说
Tapplecat_
很久以来,总是在思考,什么是随和?
有人说,随和就是顺从众议,不固执己见;有人说,随和就是不斤斤计较,为人和蔼;还有人说,随和其实就是傻,就是老好人,就是没有原则。那么,随和到底是什么?
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
人要善于随和。即便原则问题,也要平等地和人家交换意见,不闹意气,不存成见,切莫居高临下,杀气腾腾地采取压制人家的态度,那是自己水平不高的表现,很难达到目的,还损害自身形象。
要随和,就得克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你的见识主张和能力比别人强,人际关系好,人家就可能会尊重你.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些条件,又要搞“以我为中心”。既不能满足你的欲望,又有可能毁掉你自己。斤斤计较自己的名誉,地位,什么都要比人家的好,情绪又烦躁,对自己身体必定伤害较大,会容易衰老。要人家尊重你,关键是自己要尊重人家。
做到随和的人,必定是高瞻远瞩的人,宽宏大度的人,豁达潇洒的人。而胸怀狭窄的人,做不到这点。“难得糊涂”就妙在其中。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只有随和的人,才能发现周围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快乐。在随和中,我们可以拥有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无以伦比的智慧。
但随和决不是没有原则。随和的人,首先是聪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随和的人,是谦虚的人,他始终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随和的人,是宽宏大量的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他能够
miaokailin
推荐我的名字叫杂毛,社会讽刺小说,以当代中国为背景,很独特的幽默笔法,读起来很轻松,讽刺辛辣,诙谐而不失深度,结尾更是让人在笑过之后无奈叹息,相信符合你的要求。
军绿色外套。
在展开本文的论述之前,先对论述对象进行界定。本文所论及的兄弟并不指具有血缘关系的因年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长幼之序,而是指在社会交往关系中交往个体因某种需要而相互(或单方面)做出的一种身份次序的安排或称呼。这种安排或称呼一般地也遵循年龄原则,但是某个个体与另外的交往个体并不因为年龄的不同就自然形成“兄”或者“弟”的关系,而必须经过某种仪式或认同,方可在交往双方当中产生。称兄道弟,这种说法的本身实际上也隐含了上述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用“称兄道弟”这几个字去描述两位亲兄弟的交往方式的。 界定了论述对象之后,笔者所要展开的第一个问题是:对称兄道弟这种社会现象的描述。说称兄道弟是一种社会现象,这里并不存在夸张的意味。在中国,从村头的混混无赖到街头的流氓阿飞,从黑道上的帮派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小群体甚至组织,从相互熟悉到路上的偶遇,都可以听到“老大”、“老三”或“老兄”、“老弟”这样的称呼。另外我们从各种文化载体上也可以觉察到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首先要提到的便是我国的两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前者的桃园三结义,后者的一百单八梁山好汉,在我国可以说是人人皆知,而且一经提起,莫不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的。其次便是当代多如牛毛的武侠小说以及现今根据这些武侠小说改编的充斥电视荧屏的古装戏,很多人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这些“成年人的童话”中的侠义英豪、江湖义气,几乎就要拉上几个拜把子兄弟去所谓的“江湖”上行侠仗义了。再从各种现代影视片上看,内地的、港台的,均有大量片子涉及到了称兄道弟这种现象,其中以港匪片为甚。外国的警匪片笔者也看了不少,却极少听到过黑帮成员之间称兄道弟。如果让一位英文翻译把这种称呼准确传神地译成英文,可能会难倒他的。 笔者认为以上的描述已经足够地说明“称兄道弟”这种社会现象在中国的普遍性和有研究的价值了。但是,描述性说明是肤浅的,他不能解释“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下面是笔者所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即“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在一个接触较为密切、频繁的交往圈子里喜欢称兄道弟?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兄弟”是比朋友更密切的更容易接受和认可的一种交往对象?笔者认为必须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社会结构特征中寻找。
原贴:关于社会现象的小论文
WenTi_朱
“浅轻失重”的趋向,似乎是儿童文学出版进入商业化时代的必然现象。如前所述,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更多的来自自发的兴趣,偏向作品带来的愉悦的游戏性质,更愿意接受此类作品,与之相应,商业化时代的出版,也将尽其可能的催生此类作品。 由此,儿童文学评论界和理论界的集体困惑是,儿童文学的评价标准是否应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市场应不应该成为其中的重要指标? 至今,无论是成人文学界还是儿童文学界,这个问题仍未有普遍被认同的答案。有学者认为,衡量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发行量无关,只与其文学性的实现程度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任一时代都会孕育代表其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概莫能外,市场接受度也应该成为评价标准之一。 无论如何,市场化时代虽然为儿童文学提供了开放性的文化空间,但依然无法逾越文本作为意义存在的底线,在对优秀的儿童文学文本的评判上,专家们还是达成了一致。 秦文君认为,儿童文学能多一些爱和童趣当然好,可是那也不是一味走浅,变轻,因为文学还是要富于艺术灵性,有人世间的冷暖,有人类的道义和情感的,它的职能还是用艺术之美感动儿童。秦文君承认,写儿童文学是要比写成人文学要轻灵,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简单,而是需要看透那些厚重的东西,把它羽化为一些很轻灵的东西来描述,是“轻得”又“重得”,是深又是浅。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文学也“不必朝成人文学相同的生活题材与艺术范式靠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认为,儿童文学应在生活真实的问题上与成人文学拉开距离,远离暴力,远离成人社会的恶俗游戏与刺激。“前苏联作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高尔基说过一段深刻的至今依然引人深思的话:‘儿童的精神食粮的选择应该极为小心谨慎。真实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儿童来说,不能和盘托出,因为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毁掉儿童。’”但王泉根同时表示,“远离恶俗游戏与刺激”,并不是说儿童文学可以回避真实的对象世界的现实社会人生,对儿童进行“瞒和骗”,苦难与恶俗、诈作、暴力等虽然都是尘世的真实,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苦难是人生的无奈、不幸,需要同情与拯救,而恶俗、诈作、暴力则是人世的污秽与脓疮,需要彻底抛弃与割除。 至于何为儿童文学的“轻”和“浅”,王泉根提出需要具体分析。比如,“有论者抱怨儿童文学审美创造的典型化不够,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一些类型化人物,认为这是儿童文学‘浅’‘薄’‘缺乏深度’的重要原因。也有论者把典型化视为艺术的儿童文学,给类型化贴上通俗儿童文学的标签,我则认为,低龄孩子的文学阅读需要的正是那些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类型化形象。”王泉根分析,对于具有“具体运算阶段”思维能力的小学校儿童而言,他们的思维水平也还没有进入足以做出高度抽象的逻辑判断、进行自主反思的层次,对他们来说,文学作品中的成长、快乐、幽默、幻想、探险、寻秘、游戏等是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的,这些孩子需要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正是个性鲜明、特点突出、使人过目不忘的类型化形象。 也有研究者提出,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差异并不构成对立关系,儿童与成人的可贵品质叠合在一起才构成丰富的人性。“一般说来,儿童文学的文本意义不似成人文学那样追求深刻的主题,单纯的主题更适宜于儿童透明的目光,但单纯不是单薄,更不是肤浅。儿童的阅读期待并不能满足于一次性消费的确定性意义的单面作品。”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徐妍如是表示。佐证徐妍观点的是,巴西当代著名作家保罗·科埃略发表于1988年的一部畅销书,至2000年仅在国内就印了158个版次之多的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寻宝故事,它的多重意义甚至消解了儿童和成人的边界——少年可以解读为一场奇幻的冒险,青年可以解读为一次朝圣的历程,中年可以解读为一种梦想重新复活于自己平庸的生活,老年则可以解读为如何智慧地应对生命之谜底;安徒生的童话则为低龄儿童确证了经典阅读样式,那些透明的忧伤、绮丽的梦想、人生的磨难、犀利的批判、顽强的追求、真诚的信仰,一经进入童年的世界,便铺垫了一个人一生的精神底蕴。 所以,虽然很难设想米兰·昆德拉式的思辨语言、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中大段的意识流动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为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按照游戏的思维方式与故事中的各种形象打交道,也虽然儿童不具备成人的知识结构所赋予的理性分析力,“但他们与生俱来的简单明了的直觉判断力则可以辨析出作品的魅力值”。徐妍如是说。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大人和小孩能共读的,小孩读了有小孩的想法,大人读了有大人的感悟。孩子们对一个作品感兴趣的时候,首先是认为它有趣。但笑声过后,必须留下东西才有意义。”秦文君说。 同样,作家张之路的感受是,“让孩子哭也好,笑也好,都不是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我个人以为,当一个孩子看了你的书,思考了一会儿,体会了一些人生的况味,这才是最理想的”。
ningzn
个人认为这没什么影响啊。只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罢了。看了那么多文学作品,有时候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也会想拿笔写些什么。练练笔以后多一条出路也挺好的。还能锻炼一下思维能力。
莫斯科游者
运用现代的知识,去古代肯定混得好,也可以满足去当大侠,千金小姐。总之逆袭成功,或者今生有缺的,穿越能得到,爱情,金钱等等,也当去古代旅游一圈了。
夢沁蘭幽
社会发展需要循循渐进,物质之富裕跟不上精深神的平衡状态!年轻人的梦想越来越虚无缥缈!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就以小说形式填饱心灵!不知所措是喜是忧?
我是淘气的小妖
穿越小说在刚开始阶段,主要穿越时代为古代。代表了一类人对古代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表达了对古代民风的赞扬。
现在网络主流穿越小说一般分为三个类型,且听在下一一道来
一 穿越背景为玄幻世界,主角背景一般为落魄少爷,经过什么灵魂呀,宝物之类的帮助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线。
此类小说表达了现代人对上古生活的臆想,和渴望能够飞檐走壁,快意江湖的愿望。
二 这类小说呢,穿越背景多为现存的电影或文学作品。
这表达了当前人类对现有生活环境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 这类穿越小说一般多为重生文,即主角通过不可抗力因素重生到自己刚刚接触社会的时期,然后通过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了解,从而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
这类小说一般为迎合当下的社会现状而写。主要表达对当前社会现状的不满,对自己之前所作所为的后悔,渴望能够重新再来一次的愿望!
九天
穿越逆袭,这个是很多想行动又不敢行动,想反抗现实社会却又无能为力的大众心理,穿越逆袭,这个很好的诠释了幻想的存在,幻想自己可以翻身,为了让自己的心理得到寄托,所以,这个题材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