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标

作者:海德格尔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74

顾文姬评分

5

51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路标内容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本书是海德格尔晚年自编的论文集,汇集了其自1919年至1961年间所作的重要文章十四篇,呈现了海德格尔在近半个世纪中的思路历程,包括其存在思想之进程,以及他对西方“存在历史”的独特的清理和批判。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哲学乃是对神学基本概念的存在者状态上的、而且前基督教的内涵所作的可能的、形式显示着的存在学调校。但哲学只能是它所是的东西,而不实际地充当这种调校。

马克思在经验异化之际深入到历史的一个本质性维度中,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比其他历史学优越。但由于无论胡塞尔还是萨特尔——至少就我目前看来——都没有认识到在存在中的历史性因素的本质性,故无论是现象学还是实存主义,都没有达到有可能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一种创造性对话的那个维度。

世界天命(Weltgeschick)在诗作中有所预示,而又并非作为存在之历史而变成可敞开的。因此,在《思念》一诗中得到表达的荷尔德林的世界历史性思想,本质上比歌德的单纯的世界公民更具开端性,因而也更具未来性。由于同一个理由,荷尔德林与希腊文明的关联,也是某种本质上不同于人道主义的东西。因此之故,曾对荷尔德林有所认识的青年德意志派面对死亡所思考和经历的东西,就不同于被公众冒充为德国意见的那种东西了。

毋宁说,“常人”一词所说的东西包含着那种根据存在之真理问题来思的指示,即对词语与存在的原初归属关系的指示。这种关系始终还在那种表现为公众状态的主体性之统治地位之下隐而不显。

当思想偏离其要素而完结时,思想就设法来弥补这种损失;这种弥补办法是:思想作为技艺、作为教育工具并且因而作为教育活动、后来又作为文化活动来使自已产生效用,哲学就渐渐变成一种根据最高原因来进行说明的技术。人们不再运思,而是去从事“哲学”了。在这样一些职业活动的竞赛中,这些职业活动就公然表现为某种主义,并且力图一决雌雄。这种名称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偶然的。此种统治地位依据于公众状态的独特专政,而且在现代尤为如此。

homo humanus[人道的人]的humanitas[人性、人道]都是从一种已经固定了的对自然、历史、世界、世界根据的解释的角度被规定的,也就是说,是从一种已经固定了的对存在者整体的解释的角度被规定的。每一种人道主义或者建基于一种形而上学中,或者它本身就成了这样一种形而上学的根据。

人唯在其本质中才成其本质,人在其本质中为存在所要求。唯从这种要求中,人才“已经”发现了他的本质居住于何处。而唯从这种居住中,人才“具有”“语言”作为寓所,这个寓所为人之本质保持着绽出状态(das Ekstatische)。这种在存在之澄明中的站立,我称之为人的绽出之实存。

路标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