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生穿越古代,考科举能达到什么水平?

提到的作品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庄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庄周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作品]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出类拔萃的巨制之一,是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论,至今看来,仍是最准确、最切中肯綮的:“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

吴敬梓

[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是一本中小学语文课课程标准教学参考资料。全书分两部分,小学部分和实践部分。小学部分介绍了课程标准修改内容解读和内容解读;初中部分介绍了《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作品]武林外传

《武林外传》完全颠覆了人们固有的印象。虽然电视剧外表活像一个俗套的武侠剧,男女主角身着古装,刀剑齐全,但既没有吊威亚满天飞的镜头,也没有刀光剑影的场面。细看内容,完全颠覆了武侠剧给人的传统印象。一个个...

史东明 尚敬

[作品]四书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总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儒学经典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

王国轩、张燕婴、

[作品]仪礼

仪礼,ISBN:9787805680842,作者:贺涛 编

[作品]易经

《易经》内容简介: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铸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养育出光耀世界的伟大圣哲,留下了影响世界的不朽经典。《易经》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历经辉煌和...

梁国典

最新跟帖
懒人趴趴游

懒人趴趴游

当个封建皇帝的水平了。那也应借农民起义的力量。否则,幻想而已。怎么在现实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欺骗童子

欺骗童子

科举每个朝代的科目都有所区别,这里假设一下你穿越到唐代吧,估计刚进去只有摸虾的份。

让我们先看一下唐代科举主要的两个分科和考试内容吧。


明经科:

主要考查士人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又细分为五经、三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唐代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春秋公传、春秋毂梁传为小经;而《孝经》与《论语》则要求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均须熟习。凡通三经者为明经。考试时先写篇文章,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基本死心了,看看大名鼎鼎的狄仁杰也就能勉强通过明经科,没有武则天的越级提拨,基本也就是老死在一个小地方官的仕途上了。


进士科:

科举中最主要的科目,始置于隋炀帝大业二年。唐代最重进士,被看做是仕途中的正途。考试内容有:试策(对时事发表议论)、帖经(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杂文(即吟诗作赋的才能)。我们熟悉的白居易就是考的进士科,可以说是屡试不中,跟他后来的鼎鼎大名完全不相称。他祖籍原本在陕西,后来投靠在宣州做官的叔父,在宣州冒籍考试。为什么呢?因为安徽的录取率比陕西高。从16岁起他考了11年,当白居易27岁时,成为一个标准大龄青年后,才进入长安通过进士科的考试,最后成为翰林学士。


基本来说,唐朝参加科举的学生大多数尽其一生都是无法获得功名的,现代人跑过去跟他们比科举考试,无异于盲人摸象。很多穿越大神觉得能背很多古诗就很牛能过科举折桂,简直是一个笑话。要知道应制诗的要求和这些古诗都不一样,首先要扣题,著名的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如果不知道这首诗让你另起一首,你需要知道这个题目来源是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的诗句,然后才能按这个意境写诗。如果你根本不知道题目的背景,那必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kwok 靖

kwok 靖

先说结论,答主赞同其他答友的意见,现代的大学生如果穿越回古代,当然我们说的是隋唐以后科举成熟的时代,我不敢说所有的大学生,毕竟有人天赋异禀,但是大多数人,包括答主自己,去考科举是考不上的。

如果有些人的数学、古文、书法比较好,倒是不妨去试试穿越回唐代,因为唐代科举中有一科叫“明算”,考的就是数学。当然,当时的数学题放在今天都是小儿科,但题目本身都是古文来写的,并且得用毛笔来写答案啊。所以答主说了,古文跟书法也要好才行。

言归正传,时代在发展进步,现代学生所了解的知识之广博,一定是超过古代人的。这一点没什么好争论的,古人“学富五车”已经觉得了不起。这话出自《庄子》,当时用的主要的文字载体还是简牍。有人换算过,这五车书所能容纳的文字,也就几十万而已。而这点阅读量,对现代的小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但是,古代和现代的教育内容、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现代的教育的内容是适应现代的发展需求,并不是针对古代科举。所以这个问题就跟我问您“一个物理学家去参加奥运会,能拿到金牌不”一样,属于关公战秦琼,意义不大。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样的问题不止一个人提过,甚至还有人由此发出今不如古的感慨,恨不得今天的学生们也都去学一学“国学”。

答主以为,到了这一步,就纯属“无故寻愁觅恨”了。一个时代的教育和文官选拔方式,自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适应一个时代的需求。科举是个很大的概念,古人用科举选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朝代都有它看重的才能,在科举的内容上也会有所侧重。

答主虽然考古,但绝不希望大家迷古、崇古。历史上的东西,有好有坏,有的拿来品味、把玩、思考,并无不可,但复古则无必要,也无可能。

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给普通读书人开辟了一条上升途径,不至于总是让官僚集团和贵族们把持着统治权。但是到了近代,科举已经无法让中国跟列强比肩,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一个因素,所以在1906年,科举彻底废除。

垂死挣扎的大清都醒悟了,为何今天还有人去招魂呢?

SonnetKatherine

SonnetKatherine

穿越回古代,首先不说字的问题。就普通的对话交流恐怕都不行,古代很多字的发音和现在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cmjerry

cmjerry

秀才都考不上

soloair

soloair

算来吧!乡试第一关就刷下来啦!哈哈哈!考试形式不同啊!

穷负负o(︶︿︶)o

穷负负o(︶︿︶)o

毛笔会用吗,繁体字会写吗,四书五经会背吗,

经史子集知道是什么吗,古代官话会说吗,那些说能考上秀才的,真能抬举自己啊,古时的科举制度,那是选拔官员,看的是笔下文章不假,写的却是治国安民之道,哪有那么容易,跟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一样,参考教材都都没读完过,更别说倒背如流了,拿什么去应试,毛笔字写的跟鬼画符似的,考官估计都懒得看,就是想看也得能看懂这简笔字儿啊!

各位看官,您说是不是呢?

是我啊同学

是我啊同学

别说达到啥水平 一点水平都打不到 第一个书写就过不了关 小楷 还得俊秀 更不要说歌赋诗词了

Wei.Irene.Chen

Wei.Irene.Chen

现在大学生穿越到古代,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相当于生员(秀才)水平。

一、古代时的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县府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获得不同的功名,下面简述之。

(一)童生,古时的读书人,首先须经童生试,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相当于今日高中生。

在科举考试未考取生员以上功名之前的童生,俗称白衣。

你看,《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

既使读书人,不断参加科举考试,成为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也是童生。

二、生员,县试、府试、院试,童生参加,录取者称为生员,始获得功名。

(生员,俗称秀才;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

(一)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现在大学公费生。

(二)增生,增加录取名额的称增生。

(三)附生,附加录取的称附生。

增生、附生则没有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现在大学自费生。

(四)贡生,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相当于现在大学生保研,为贡生中的优贡。

生员只是取得入县、府学校学习,拔贡,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和今日大学生一样,不能出仕为官。

生员享有可免除差徭、见官不拜、状子直呈、罪不用刑等特权待遇。

生员和今日大学生一样,须自谋职业,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府州县衙为吏、文臣武将幕僚、编志修谱等谋生。

三、生员继续向上考试,参加省级乡试考中举人,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等更加优厚的特权待遇,因此,土豪富绅会给举人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于举人,以逃避赋税徭役,举人可以生活无忧,故有“穷秀才,富举人”之说。

举人并可以出仕为官,相当于今日省级地方公开招考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为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

儒林外史》中的穷秀才范进中举后,有人赠送银钱,有人送给房屋,皆是看中举人为“潜力股”,虽然未马上为官,但出仕为官只是迟早的事情。

可以理解,为什么范进中举后,亲属乡邻、富豪乡绅皆然不同的态度,范进竟然高兴的疯癫了吧!



四、举人参加中央政府礼部主持全国会试,录取为贡士。

(礼部,中央政府六部之一,主管外交、教育等事务)

贡士参加皇帝主持殿试,对贡士分等定级,称进士,全部予以七品以上官阶授官出仕。

进士可以说,相当于今日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今日大学毕业生没有举人、进士授官出仕的待遇,也就是相当于取得入学、拔贡(保研)、自谋职业的秀才。

仅供参考。

麦小胖兜

麦小胖兜

估计乡试都过不了。

菜菜TinMan-Ver_0

菜菜TinMan-Ver_0

只要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和古文献专业的,其余的,好一好能中个秀才,能考中举人的都算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充其量也就是个童生水平。

要知道,《四书》、五经不算注疏(各种注解和解读)就大约65万字,要熟读并(大部分)背诵,还要理解甚至需要能够进行论述,这是个多大的量……想一想都恐怖。这还没考虑八股文的写作水平和技巧。

momoko

momoko

毫无疑问,考不上秀才。

首先明确一点,秀才一点也不好考。有人说今天的初中生相当于古代的秀才,这是毫无根据的。举个例子,清朝中期后人口大概在3、4亿左右,每年录取的秀才占总人口的1/15000,目前我国每年录取博士7.5万,约占总人口的1/20000。所以清朝秀才的录取率和今天的博士录取率相近,显然一点也不好考。

值得一提的是,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吕秀才扮演者喻恩泰现实中是一个博士,这是个一个很好的对应说明。



然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今天的学生和古人的学习有多大差异。今天大学生的国学水平基本上限定在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里,而且仅仅是那些需要背诵的古典文学部分,包括节选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经典散文,如此而已。

今天一个十八岁的高三学生,要背诵多少古诗词呢?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6年级阶段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是75篇,7~9年级是61篇,高中是72篇,所以总量是208篇。以一首五十字计算,也不过一万字。



而这已经是大头,至于古人的主要学习内容四书五经,只背诵几条经典段落意思一下,知道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就差不多了。而四书五经在古代是要求全部背诵的,光一个四书就有五万字,南宋后还要参照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解学习,一并连它也要全部背诵掌握。



这还不够,之后学习八股文,还要熟悉古代上至屈原下至唐宋大家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了然于胸,随取随用。有人统计过,古代一个秀才要背诵的总字数大约有四十万字之多。这水准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也没几个能达到,更别提普通本科生了。



光会背书还不行,还要会写字,字不能乱写,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官方指定的标准字体,比如“馆阁体”。看看古代状元的答卷,字迹无一例外都工整严谨,端庄秀美。字写不好是没有希望被录取的,今天的大学生能写出漂亮毛笔字的已经很少,绝大部分都过不了字迹要求这一关。



总之古人和今人学习的内容不一样,努力的方向不一样,学习结果自然天差地别,古代秀才考不上今天的高中,今天的大学生也考不上古代的秀才。这没有谁高谁低,这是不同教育内容和方式导致的必然结果。

心晴

心晴

标准科举,进士3年181名。举人三年产生不到一万名。最多也就2万名。

骊山新雨

骊山新雨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