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不是神话故事?
《西游记》是不是神话故事?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mkwmlove
《西游记》是一部算是神魔小说,里面到处都是神仙妖魔,并不能说是神话小说,它取材于真实的人和事,原型书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作者好像是元朝或者宋朝人,除了真实的事件以外,还夹杂了许多民间仙话和道家、佛家的一些人物。这部书是西游记的雏形,后面才有了明朝的《西游记》的诞生。首先说一下,如果西游记也算神话,那《聊斋志异》还有很多精虫怪兽妖魔神仙呢,还有各种牛气哄哄的各路神仙呢,那不也算是神话?神话很多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刑天操戈,神农尝百草等,其主题是宣扬人的昂扬向上、战胜自然、自强不息等精神,这些大多都是之前的神话,大部分都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西游记》讲的唐僧西天取经通篇就是一部修行的过程,只要你拴心猿锁意马、控制自己欲望以一个坚定的意志走下去,就一定会取到真经也就是成就解脱的故事。而《西游记》与其说是神话,不如说是仙话,只不过是一群“神仙”在人间历练、求道的一场旅途。

小浩浩
谢邀电视剧是神话故事,《西游记》原著不是,原著太黑暗了,一点都不神话。神话应该跟童话差不多,都是美好的才对。不过,西方的《格林童话》原著也是异常的黑暗+重口味。无论神话/童话,都是骗人的。《西游记》是一部非常黑暗的官场小说,天庭就相当于封建朝廷,吴承恩老先生官场不得志,写了这么一部小说,来讽刺当局。之所以写成牛鬼蛇神了,是因为太直白的话,吴老爷子早就被封号关小黑屋了。猴子,八戒,沙和尚这都是吃人的主,哪像电视里演的这么正义可爱,86版的西游记是最不符合原著的,当时杨洁导演那么拍也是为了政治需要。你去看看原著就知道,我反正是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太黑暗了,什么佛家思想是众生平等啊,屁!里面一点没体现出平等,原著里的唐僧比大话西游里的还气人,我要是孙悟空我也有杀他的心。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吧,光看电视体会不到《西游记》的精髓,在这里再diss一下六小龄童老师,别人的戏说不是胡说,别人的改编也不是乱编,您演的美猴王还真不像孙悟空,那个臭猴子又丑又狠的!

erwindeng
西游记是一部刻意剔除科技含量的西游记,把剔除的科技还原回去,西游记就是人与科技从始至终的一部人与科技在地球发展进步,直至离去的科技百科全书。问题是当下的人与科技是否有能力还原它?

蓝莓薄荷
我是有故事的兜兜,专注文化领域,分享我知道的,寻求学习你知道的。严格来讲,《西游记》并不符合“神话”的定义,如果我们非要较真,只能说它是以神话故事为蓝本,依托一定现实,整理创新后的“神魔小说”。它满足了小说的基本条件,刻画了唐僧师徒五人的经典形象,尤其塑造出了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孙悟空”;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切实的社会背景,更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反应了我们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后门”问题。从这些来看,想不把它定位成“小说”都不可以。而且,相较于神话故事,《西游记》的框架更大,涉及层面更广,可以引人深思之处更多,既满足了普通民众的娱乐需求,有耐得住文人墨客深思细想,琢磨探讨,实在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

菠萝菠萝蜜
西游记是修仙秘籍,呵呵

煎饼裹小熊
不是神话,所谓神话就是神秘化的历史。西游记是一本将许多历史事件叠加在几个人身上的小说。古人没见过的东西不会记录在书里流传。人会飞,会腾云驾雾,乘着飞龙来回游走,都是可能有的事,后来这些东西不存在消失了,才神秘化了。

JollyJolly
西游记是一本悟道修身养性之书,今天的西游故事,就是明天的西游记传!

Hi__NANA
从修行的视角解读<西游记>,作者:天行健师兄(转自灵芝师姐微博) 灵芝师姐把修行比作一部《西游记》,真是一点不错——一介凡夫,历尽磨难,最终成佛成道。那一页页篇章,也是我们要经历的一段段考验。如果只当它是一部小说看个热闹,就可惜了。 人生也是如此,热闹一场,最后肉身归于尘土,而灵体被审判后,又随着业力继续轮回。何时是个头?如何得解脱?想必《西游记》的作者定然早已参悟透彻,于是将修为注入文字,才有了这部奇妙神幻之作。而暗藏在奇幻之下的,却是质朴的修行真理。 灵芝师姐曾撰文从唯识论入手,以唐僧师徒为喻,做过一番分析。唐僧好像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不思善恶、如如不动;大师兄孙悟空似第六识意识心,明察秋毫、精明能干;二师兄猪八戒如第七识末那识,四处攀缘、处处做主,一身酒色财气,任性跋扈;三师兄沙悟(五)净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识,专司打前锋,探路、收集情报;白龙马则宛如色阴身体…… 成佛前的师徒五位,共同构成了这个真我假我并存,七情六欲俱全的凡夫。正是通过“取经”途中的一路磨难,逼得“凡夫”不断调柔心性、修除恶习,在六度万行中渐渐转染成净,转识成智,直到功果、福德具足,超凡入圣,永脱轮回。 修道是艰苦的,一步一难,一难都不能少,差一步都不圆满,就像唐僧师徒历经八十难,终于到达灵山,见到了佛祖,却还是无法成佛一样。佛祖用无字经书作为考验,暗示了“真经不在纸上”的道理——“若要纸上觅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真经在实修亲证中,真经在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里。 浩如烟海的三藏十二部,让多少学佛人皓首穷经,苦心研读。然而,一切文字不过向月之指,若是靠通晓经典就能成佛,千百年来成就者何其多也?可惜不能。业债缠身,无法亲证,就算倒背经书也不过拾佛牙慧,道业难成。 地球是宇宙的缩影,也是灵魂的修炼场。在这里,形形色色的生命演绎着各自的一生。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何苦?烦恼难休。 生活是场修行。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身处困苦,却不曾低下高昂的头颅,而是砥砺前行,斩妖除魔,直至“灵山”道成,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功德的多寡,决定着灵魂的去向,这点极其重要。功德好比人身上的力气,只能靠自己锻炼出来,外求不得。正像别人的力气再大,也永远也不会成为自己的一样。 如何累积功果福德?拜佛念佛、诵经持咒、放生吃素、助印盖庙,毫无功德;再多的钱财供佛,也买不来半分。它源于充满智慧的无我利他,正如自然之家的三曹普度,真正利益着一切有形与无形众生。 “行功立德”,功德求不来,唯靠行与立。曾经有个穷人,看到别人家很富裕,就天天去村里的土地庙烧香磕头,求神明赐财。土地公派人查了他的财库,发现少得可怜,可见此人上辈子没有攒下福报,这辈子更没有积累功德,便未予理会。 这人看所求未应,以为是心不够诚,更是早晚三炷香祈求不断,还许愿发誓有了钱要做多少好事。土地公本着救度众生的慈心,将他20年后的财富提前调取,望他善加利用,积累功果。 谁知这人一有钱便高兴坏了,早把誓言忘到了脑后,天天吃喝玩乐,没过多久又把家产败得精光。由于后20年的福报已经透支,最后只能折寿而死。 世上流传的修行法门,大多鼓励索求,助长贪欲,殊不知有求皆苦,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边多了,那边自然减少。低迷的能量感召来的是假法横行,邪说充斥,众生被乱象所迷,不辨真伪。 真正的修行,从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开始,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如《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一步步用脚丈量天地,在千难万险中淬炼出无坚不摧的意志,在魔高一尺的危机面前,激发出的是道高一丈的智慧。 在自然之家,灵芝师姐的弘法利生也同样经历了种种考验和磨难,才迎来了殊胜的成道机缘。即使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她依然心系同修,以身垂范,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修道。 承蒙上天眷顾,降下真修之法,而它作为世间唯一的解脱法,普传弘扬也必任重道远。我要紧追灵芝师姐的脚步,与众位同修一起尽快提升修为能量,为自然之家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感谢雅彬师姐、语山师姐、玥彤师姐对本文编辑、配图。)

allyding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有说是什么小说,有说是参禅之书,还有说是修炼之书。我觉得是教人道理的书。

麋鹿的小妖
要问《西游记》是不是神话故事?得看什么是神话故事?以黄帝为例,不同的黄帝传说被分为神话和仙话。“轩辕,主雷雨之神。”这就是一则神话故事。“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去。”这是一则仙话。以孙悟空为例,不同的孙悟空故事也分为神话和仙话。“孙悟空大闹天宫。”单行本,这就是一出神话故事。“孙悟空拜师五指山,步尘西行,修成正果。”这是一出仙话。以唐三藏为例,不同的唐僧事迹也分为神话和仙话。“玄奘西行取经。”这个可以归类为神话故事。“吃玄奘肉长生不死,玄奘脱胎换骨。”这些都是仙话。举凡神话以神格为本,仙话以长生为序。所以《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里面充斥着无穷的仙话,但是神话元素也可以因势析出。

summerreche
西游记是一本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走向世界的优秀作品。世界上有291个国家,至少超过270个都知道西游记。英文名叫Journey to the west,这里加定冠词“the”是为了突出主题,表示这是一场往西方去的旅行,也就是西行之旅。作者通过《西游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心的各种丑陋。其中,心猿意马,表示思想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指你在学习或者做什么事的时候,脑子里想别的事。六贼,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是人的天性,但这六根不断,无法成佛,所以孙悟空杀六贼,断除了这六种嗜欲。心猿归正,意马收缰,就是管住了自己的心,也就是说,人要有自律,不可任意妄为。《西游记》在不知不觉中教给我们许多道理,陪伴我们一起成长。《西游记》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它才得以走出国门,为外国朋友们所熟知。可以说,《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正是在《西游记》这一小说光环的映衬下,日本动画《龙珠》系列才成为超人气经典动漫作品。

张思DaisyZhang
《西游记》本就是神话小说 ,不过吴承恩是取材于民间故事 ,人们交谈之中的整体背景是取自玄奘西游取经的史实。不过,经过吴承恩自己的构想与加工,准确地说还是神话故事,所以是神话故事。

PP家的史努比
在我看来西游记根本不是一部神话小说。更像是作者在不断追求理想中世界,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到最后发现根本没有理想中的世界,而作者最后也只是借助神话故事在描述现实社会。通过西游记看作者,作者是一个追求心灵净化的人,所以一开始是相信修佛是可以实现理想中的社会的,但现实中有太多的人喜欢孙悟空了,呵呵,无奈无奈。上行下效……

liangjian1970
看对那一类的读者了和需求了。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于百花齐放,千人千面,万般精彩。如果是小朋友,那么就当是神话故事来讲吧。超级优秀,挺好的结构,是最能口语讲的名著了。如果是青年人,那么就当人生启蒙读物了,毕竟师徒四人 代表了,本我(唐僧)与贪(八戒)嗔(悟空)痴(沙和尚)的关系。如果是成年壮年期,那就是现实主义文学了 ,毕竟社会层级摆在那里,底层设计摆在那里,规则与紧箍咒设定在那里。如果是中老年人,那就是魔幻现实主义读物了,你看看七十二变与八十一难,但最后都是我们胜。所以,人生路上不管多难 ,开心度过,自我激励总是对的,故事很美好,明天就是胜利啊如果是准备飞仙的阶段,那么这就是宗教读物,讲的是唐僧一生的皈依与普渡。心经走起,照见五蕴皆空,度一起苦难。色即是空,空就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