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被称为“诗鬼”,为何其留下的经典之作甚少,且感觉不如李白、杜甫有名?

除学习过的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外,其他诗很少被人所知或背诵。
提到的作品

[作品]将进酒

大周王朝咸德年间,建兴王沈卫兵败于东北茶石河,导致中博六州险些被外敌侵占。其子沈泽川受押入京,沦为人人喊打的余孽。离北王幼子萧驰野闻讯而来,出手狠戾几乎要了沈泽川的命,谁知这看似文弱的沈泽川凶得很,回...

唐酒卿

[作品]

*《一个人的好天气》作者青山七惠短篇小说集 * 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数种可能 * 精致法式软精装,暗藏日语原版手写彩蛋 承认自己是一个无聊的人的过程就是生活。 有的人无法做到某种特别的事情,也和...

青山七惠

[作品]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500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作者蒲松龄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

蒲松龄

[作品]春望

西西由《我城》的跳躍,一變而為深沉,《春望》昭示了她的另一次嘗試。深沉二字當然難盡西西的風格,只是概括而言,西西不再刻意追求表面的文字技巧,而是以深邃的識力,表露人性的堅強和懦弱,世態的冷漠和溫情,文...

西西

最新跟帖
WangPhoebe

WangPhoebe

有些人只一首作品就能流芳百世。如春江花月夜,一首孤篇压大唐。如乱世佳人,一本小说留下的痕迹盖过了美国许多的文豪。李贺凭几首诗名传人间,惊鬼动幽冥 ,当的起诗鬼。正如黄鹤楼只有崔颢的那首诗能配的上,岳阳楼只有范仲淹的那个记一样,这是刻在中华文化血魂传承的东西。这个东西一拿出来,你一看就知道,哦,原来是李诗鬼的作品!曾经看到别人写的李贺,对不起记不住出处了。摘录如下:(在极其黯淡的人生中,创造出极其辉煌的年轻诗人,最终用他的死亡,诠释了生命与诗歌之间的最大张力。在古往今来的所有诗人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像李贺这样,在自杀式的写作状态中,把心呕出,当成炸弹,爆发出对生命最绚丽的礼赞。 在死亡的沉沦与挣扎中,李贺如啼血的杜鹃,吟出了生命的绝唱!)“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这就是李贺,诗鬼李贺。大唐双李,诗仙李白,诗鬼李贺。大唐四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这里,祝愿在白玉楼宇中居住的李贺不在有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慨,只在凌烟阁上万户侯!
onebody

onebody

和现在的什么天王,什么天后,有多少粉丝有什么区别。
水木广宇

水木广宇

谢谢邀请。第一,走得早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活得不如李杜长,没来得及留下更多诗篇。第二,除了孟郊和贾岛外,李贺也是著名的苦吟诗人。他写诗常常骑在毛驴上,背着锦囊外出,想到佳句就写下投入锦囊内,晚上回家磨呀磨,呕心沥血地完篇,贾岛曾有一句形容自己这样的苦吟诗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以,这类诗人通常写作比较慢。据说李贺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样的名句,也是磨了很久来的。相比之下李杜就快得多,尤其是李白,给人感觉他写诗太轻松了。第三,可能会受一点点影响,那就是颜值问题,并不是说李杜长得有多帅,而是李贺太丑了,他有一个外号叫“贺鬼头”,可以想见得是多么惊人的颜值才能得这个外号,而唐朝又是个极重外表的朝代,所以在当时,李贺大概也并不被太多人看好。综上所述,李贺虽有才,想象也浪漫瑰丽,但是拉进自己生活里想一下,就两句话,是别人口中“你看,他就是那个天才,毫不费力就能写出这样好的诗!”的人有名呀,还是“他呀,磨了大半年磨出这么一句来”的长得又丑的人有名呢?
jennylan

jennylan

世传杜甫诗天才也,李白诗仙才也,李贺诗鬼才也。——海录碎事李白是我特别喜欢的诗人,可能评价会有偏向性。李白的诗不理解意思读起来都很棒,热血沸腾的那种感觉,李贺的诗就有些诘屈聱牙。李白的诗非常容易背,李贺不然。李白的诗词更趋向于整体把握,李贺的诗更趋向于局部把握。李白名篇更多,李贺名篇更少。李白民间传广度很高,李贺较小。李白活的时间更长,李贺活的时间更短。时代不同,盛唐时代诗歌昂扬向上很符合社会主义主旋律。风格也是,李白更让人爱。不过呢,艺术说不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像画家,李白可能是达芬奇,更加久远的天才,李贺是毕加索。喜欢就好。杜甫和李白有些类似。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哇啦啦ET之四次元版本

哇啦啦ET之四次元版本

李贺不如二人出名,还是跟他英年早逝、诗作内容晦涩难懂、诗歌格调略消极有关。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和李凭箜篌引被选入中学课本,这两首诗也是李贺本人的经典之作。但是提起李、杜,两人的经典作品多不胜数,清人赵翼就曾说过:"李杜诗篇万口传。"那么李贺的"诗鬼"称号是由何而来的呢?他的大部分诗歌含有鬼神的意象,充满了荒诞和奇幻的想像。早在唐代,杜牧就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评价李贺的诗歌"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后来著名的诗论家严羽也说到"太白仙才,长吉鬼才",而这也是长吉体的特色所在。其次,旧唐书中记载了李长吉的外貌:"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类似鬼一样的样貌和大量的写鬼诗作,诗鬼的称号可以说是当之无愧。英年早逝李贺生于没落的宗室,位于洛阳宜阳县,父亲李晋肃。长吉虽然因为自己高贵的血统而自豪,但是家道中落,李贺的送韦仁实兄弟入关就描写到他困顿的家境:"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在这种情况下,李贺自然想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在元和五年,二十一岁的李贺去长安应进士举,但是有人因为李晋肃的"晋"与"进"范了避讳未取中李贺,这对李贺是个不小的打击。虽然后来又返回长安,荫官奉礼郎,从九品,但是升官很难,晚年又开始漂泊,再加上自己的妻子病卒,李贺更加抑郁伤心。这一系列的坎坷使他心力交瘁,身体健康堪忧,在二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人世了。在作诗方面,他经常骑驴觅句、冥思苦想,随时把灵感中得来的诗句写好装进随身携带的袋子里。但是,由于他的英年早逝,自然没有时间来研磨作诗技艺,而且也没有更多、更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写作的积淀,写出更多的经典诗作。诗作风格幽僻晦涩李贺的经典名作如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两首诗除了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之外,题旨鲜明、深刻,前者表现的是边关将士杀敌报国的决心,后者是通过对音乐富有想象力的描写赞叹李凭的箜篌演奏技巧的高超。但是,李贺的大多数作品未能像这两首作品题旨鲜明、简洁易懂。在中唐时期,李贺和韩愈、孟郊三人都可以算作是苦吟诗派的诗人,他们讲究诗歌字句的推敲和艺术技巧,把丑、怪的意象大量引进诗歌之中,营造出怪诞、虚幻的意境,就不免把诗句写得晦涩难懂。比如李贺的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中写道:"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还有"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诗中马头、兔目、荒沟、蛴螬等意象并不会给人赏心悦的感受,反而营造出幽冷怪僻的意境,如果不仔细读诗的话也并不能完全明白诗人为何要这样进行意象的构造。与此相比,李杜的大部分诗作如《将进酒》、《行路难》、《春望》、登岳阳楼等都很好读,而且朗朗上口,多少具有殷藩所说的"兴象玲珑"、"文质半取、风骚两协"的盛唐气象,并没有像李贺的诗歌这样幽僻晦涩。诗歌格调略消极李贺家境贫寒,之后又科场失意、仕途不顺,他的人生态度也是比较消极的。他曾在赠陈商中写到:"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也曾在开愁歌中说:"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多重的苦难让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人来背负,确实能够摧垮李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李贺虽然也有表现自己雄心壮志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名并没有多少,唯一比较有名的是他的雁门太守行了。另外,他的一些神鬼题材的诗作运用大量的神鬼意象,更多地表现出虚幻的想象,而具体所指并不明朗,再加上李贺内心抑郁,诗中更多地表现的是他的这种消极心理,他的诗有时完全将自己幽闭起来,一味地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放弃了对外界的观察。与李白相比,两人虽然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中唐的他没有李白开阔的盛唐气象和"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积极进取的态度。与杜甫相比,两人的人生经历都很坎坷,甚至杜甫还经历了安史之乱这样的国祸,但是他没有杜甫那样大量的关注民生的诗作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而是一味地停留在自己不幸的痛苦回味之中。比如他的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这首诗通过描写苏小小墓旁边的景物以及夜里阴间的车马器物营造的是一种恐怖凄凉的气氛,具体的内容所指并不甚明朗,格调与李杜的诗篇相比比较消极,自然与特别优秀的经典之作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如他的天上谣、梦天等诗歌上天入地,展现的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具体的内涵是多样的,并没有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那样表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深刻道理。结语总之,李贺因为英年早逝、诗歌晦涩、格调略低,他的经典之作并不算多,与李杜相比,后世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唐宋以后,后世诗人普遍以李杜两人的诗歌作为诗歌学习的两大板块,李白为唐诗代表,杜诗作为具有宋诗的风格得到了后世人们普遍的模仿和学习。李贺的诗作虽然经典很少,但是他的长吉体有着自己独特风格,增添了中国古代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他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也曾被毛泽东点化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yhwuwei_

yhwuwei_

鬼哪里比得了仙,圣。唐诗发展到李贺的时代,好写的领域都已经被开发出来,要另辟蹊径,只有求怪求险。而怪,险为什么之前写的人少,一是难度大,二是受众少。写诗到了这一步,为创作而创作,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又怎能以情动人呢?
风中燕子

风中燕子

鬼才少年,英魂早逝,文笔少了许多,但也够惊世骇俗了。
大宝儿0619

大宝儿0619

今天我要说的是李白、杜甫、李贺三位唐代诗人。或许有的头条朋友会问,怎么把李贺与李白、杜甫摆在一起?这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啊,的确李贺远没有李白、杜甫名气大。下面,就把三位诗人逐一分析比较,以解邀邀之问。 首先,我们要说说李贺这位诗人,他也是生活在唐代,并且他的诗也有着自己非常独特的文学风格的,可以说自成一体之风,即“长吉体”。所以说,对长吉体这类诗歌比较熟悉和比较了解的人来说,他们应该第一个就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贺。这位诗人称号上虽不比李白和杜甫,但也被尊为“诗鬼”(与诗仙、诗圣、诗佛等齐列之名)。李贺的才华,其实也是十分的高的。李白和李贺一样都是浪漫主义诗人,在当时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他们两个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李白其实是生活在唐代最鼎盛的那一个时期的人物,而李贺却生话在盛唐衰退期,生活在转变过程中的那个过渡期人物。所以说,同样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但他们两个的风格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李贺的风格虽然很浪漫,但是他的浪漫中会带有一些现实的感觉,他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一些对那个时代不幸的事情或者通过非常浪漫的写作感觉,写一些自己内心的痛苦,这才是他要写的东西。所以说他的写作会带给人另外一种风格的感觉,让人感觉到真的是十分的有意思和有趣。李贺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他真的脑子十分有想象力,这点我们必须得佩服他读过的神话故事,那可真是相当的多,他的每一篇诗里面几乎都包含神话这个特色,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感觉他其实更像是一个鬼才,所以说他的外号才叫“诗鬼”。就国人后来对他的评价来看,他其实是除了李白之外,浪漫主义最厉害的一个。但这个人又是十分可惜的一个,老天爷在他年仅27岁的时候,就把他带走了。但是在他短短的27年里,却带给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不敢相信,如果他能活到60岁,又能写出多少诗,诗史又会怎样评价。提到"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大家或许都在内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而这些千古佳句的作者正是李贺。他的诗歌想象极为丰富,经常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清代学者姚文燮评价李贺的诗歌,有"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之义,可谓一的切中要害。鲁迅也很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李贺的一生以诗为业,虽然自己仕途比较坎坷,但是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可以说是很高。李贺个人生活虽不如意,但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却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建树颇丰。可以说“诗鬼”李贺用自己超于常人的文采与想象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诗歌,他自成一体的诗歌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自己。但是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李贺内心中仍然有着无限的愁绪以及繁重的情思,可以说隐藏在他的诗歌之后的难言之隐需要慢慢挖掘和思考。下面,从他这首南园诗中挑选出的一首,我们或许能够管窥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描述其清寂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惆怅之情。首句说诗人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固然其中隐含着谦虚之语,甚至让人感觉都有些自卑自贱了,但事实上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李贺一向以文才自负,曾把他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自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但是残酷的现实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出自致酒行)的窘迫境地。"雕虫"一词出于李贺笔下,实则是他的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接着次句用白描的手法来写他刻苦读书与写作的情形;一弯影影绰绰的残月,低映檐前,渗透着一种惆怅与悲戚。抬头望去,像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他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至此,李贺的孜孜不倦的坚韧精神可见一斑了,令人佩服。后面两句写诗人读书无用,以及有才学却仍然郁郁不得志的原因。这两句苍劲悲怆,把诗人的个人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具体的背景,当时"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809年(元和四年)到812年(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因此朝廷重用武将,却轻视儒生,这就是作者长期怀才不遇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这种令他惆怅的局面,使他处于一种忧愤之中久久难以自拔。 读到这里,再把李白与李贺作以比较,两位虽同是浪漫主义诗人,但由于生活时代、个人遭遇及个性不同等差异,导致了两个浪漫主义诗人本质特色的异同。浪漫主义的主旋律方面:李白的诗基调乐观、健康而明朗,李贺的诗则沉郁、愁怨和彷徨。浪漫主义的主观感情抒发方式上:李白的诗一泻千里怒不可遏、充溢着豪放不羁之气,李贺的诗透露出忧思孤愤、冷静深沉、抑郁不乐之情。浪漫主义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上:李白的诗视野开阔,目光敏锐,思想准确深刻,李贺的诗却生活范围狭窄,思想基础比较薄弱。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上,都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但李白的诗重于自然、平凡事物,显得“飘逸”,李贺的诗则侧重于奇崛、难见之物,显得“奇险”。至于杜甫则是现实主义大家,李贺的诗和杜甫的诗风格、手法、影响等都不同,两人虽都很伟大,但众人皆知杜甫更胜一筹,因杜甫和李白齐名啊。
西湖远近客栈

西湖远近客栈

也许是历史介段性条件制约的原因造成的
ゆ木偶°

ゆ木偶°

因为他剑走偏锋,或者说是走得太早!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李贺“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形容其诗风用了两个字“瑰诡”,小可读到这两字也晕,艳鬼耶?李东阳评李贺诗“字字句句欲传世,顾过于刿术,无天真自然之趣。”王世贞评李贺“李长吉师心,故尔作怪,亦有出人意表者。然奇过则凡,老过则稚此君所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谢榛评李贺“白乐天正而不奇,李长吉奇而不正,奇正参伍,李杜是也。”沈德潜评李贺诗“每近天问、招魂楚骚之苗裔也;特语语求工,而波澜堂庑又窄,所以有山节藻棁之诮。”从唐朝以后,若是哪个人诗词写得有些鬼诡,必然会用李贺来形容,比如“长吉之亚耶?”,比如“词中李长吉也!”但是经常学得不像,被人讥讽“大抵学长吉而不得其幽深孤秀者。”李贺的诗风并不是主流!至少小可这样认为,李白诗是谪仙所为,此为公论。而杜诗集古今之大成,更是勿容置疑。李白诗高。杜甫诗雄。李贺诗终嫌单一。我们不能拿“天若有情天亦老”这种绝世之句来看待他的其它诗作。如果说李白杜甫是四大名著,那么李贺就是《聊斋志异》,里面都是神仙鬼怪,仙境传说,尤其他的度字用句,历来被评为“有鬼气”,恰恰是因为这个成为“诗鬼”,也因为如此才导致他英年早逝。同样的例子还有贾岛和孟郊,尤其是孟郊简直把不吉利的字用到了极致。少了中正大气,终究不是古人祟尚的作诗之道。诗还是分为高中低档的,古人为诗,要么诗如君子,诗如名士,哪怕跳出诗词领域,以文章书法而论,太史公,韩愈,王右军,颜鲁公都是如此。别看温庭筠的花间写得艳,可是那种艳属于真名士自风流。但在他的诗中绝对全是妥妥整整的君子之风。偏偏李贺把诗写成了幽魂和野鬼,自然是入不得历代诗人的法眼。比如四溟诗话中评李贺诗“险怪如夜壑风生,暝岩月堕,时时山精鬼火出焉;苦涩如枯林朔吹,阴崖冻雪,见者靡不惨然。”比如下面几首还算中正的诗句。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石砚歌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巫山高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黄家洞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朱残。——仁和里杂叙艰涩,枯硬,幽冷,李贺的很多诗作都是如此特色,一方面可以解释为雕琢之痕稍重,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故意为之,因为他骄傲,不屑于重复古人!也正因为如此,他绝对是杰出的诗人。所以,李贺没有过于出名,恰恰是因为他死得太早,如果不然,他的成就绝对不止于此。对此,古人早有评论。比如诗人杜牧评李贺“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可以奴仆命骚”。春酒堂诗话中也说“长吉诗原本《》、骚,留心汉、魏,其视唐人诸调,几欲夷然不屑,使天副之年,进求章法,将与明远、玄晖争席矣。”方世举在自己的书中说“长吉之才,佶然以生,瞿然以清,谓之为鬼不必辞,袭之以人却不得 ,直是造物异撰”
回忆只剩下寂寞

回忆只剩下寂寞

四个字:生不逢时!
摩登大象

摩登大象

李贺不如二人出名,还是跟他英年早逝、诗作内容晦涩难懂、诗歌格调略消极有关。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和李凭箜篌引被选入中学课本,这两首诗也是李贺本人的经典之作。但是提起李、杜,两人的经典作品多不胜数,清人赵翼就曾说过:"李杜诗篇万口传。"

那么李贺的"诗鬼"称号是由何而来的呢?他的大部分诗歌含有鬼神的意象,充满了荒诞和奇幻的想像。早在唐代,杜牧就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评价李贺的诗歌"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后来著名的诗论家严羽也说到"太白仙才,长吉鬼才",而这也是长吉体的特色所在。其次,旧唐书中记载了李长吉的外貌:"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类似鬼一样的样貌和大量的写鬼诗作,诗鬼的称号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英年早逝

李贺生于没落的宗室,位于洛阳宜阳县,父亲李晋肃。长吉虽然因为自己高贵的血统而自豪,但是家道中落,李贺的送韦仁实兄弟入关就描写到他困顿的家境:"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在这种情况下,李贺自然想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在元和五年,二十一岁的李贺去长安应进士举,但是有人因为李晋肃的"晋"与"进"范了避讳未取中李贺,这对李贺是个不小的打击。虽然后来又返回长安,荫官奉礼郎,从九品,但是升官很难,晚年又开始漂泊,再加上自己的妻子病卒,李贺更加抑郁伤心。这一系列的坎坷使他心力交瘁,身体健康堪忧,在二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人世了。在作诗方面,他经常骑驴觅句、冥思苦想,随时把灵感中得来的诗句写好装进随身携带的袋子里。但是,由于他的英年早逝,自然没有时间来研磨作诗技艺,而且也没有更多、更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写作的积淀,写出更多的经典诗作。

诗作风格幽僻晦涩

李贺的经典名作如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两首诗除了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之外,题旨鲜明、深刻,前者表现的是边关将士杀敌报国的决心,后者是通过对音乐富有想象力的描写赞叹李凭的箜篌演奏技巧的高超。但是,李贺的大多数作品未能像这两首作品题旨鲜明、简洁易懂。在中唐时期,李贺和韩愈、孟郊三人都可以算作是苦吟诗派的诗人,他们讲究诗歌字句的推敲和艺术技巧,把丑、怪的意象大量引进诗歌之中,营造出怪诞、虚幻的意境,就不免把诗句写得晦涩难懂。比如李贺的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中写道:"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还有"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诗中马头、兔目、荒沟、蛴螬等意象并不会给人赏心悦的感受,反而营造出幽冷怪僻的意境,如果不仔细读诗的话也并不能完全明白诗人为何要这样进行意象的构造。与此相比,李杜的大部分诗作如《将进酒》、《行路难》、《春望》、登岳阳楼等都很好读,而且朗朗上口,多少具有殷藩所说的"兴象玲珑"、"文质半取、风骚两协"的盛唐气象,并没有像李贺的诗歌这样幽僻晦涩。

诗歌格调略消极

李贺家境贫寒,之后又科场失意、仕途不顺,他的人生态度也是比较消极的。他曾在赠陈商中写到:"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也曾在开愁歌中说:"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多重的苦难让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人来背负,确实能够摧垮李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李贺虽然也有表现自己雄心壮志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名并没有多少,唯一比较有名的是他的雁门太守行了。另外,他的一些神鬼题材的诗作运用大量的神鬼意象,更多地表现出虚幻的想象,而具体所指并不明朗,再加上李贺内心抑郁,诗中更多地表现的是他的这种消极心理,他的诗有时完全将自己幽闭起来,一味地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放弃了对外界的观察。与李白相比,两人虽然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中唐的他没有李白开阔的盛唐气象和"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积极进取的态度。与杜甫相比,两人的人生经历都很坎坷,甚至杜甫还经历了安史之乱这样的国祸,但是他没有杜甫那样大量的关注民生的诗作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而是一味地停留在自己不幸的痛苦回味之中。比如他的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这首诗通过描写苏小小墓旁边的景物以及夜里阴间的车马器物营造的是一种恐怖凄凉的气氛,具体的内容所指并不甚明朗,格调与李杜的诗篇相比比较消极,自然与特别优秀的经典之作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如他的天上谣、梦天等诗歌上天入地,展现的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具体的内涵是多样的,并没有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那样表现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深刻道理。

结语

总之,李贺因为英年早逝、诗歌晦涩、格调略低,他的经典之作并不算多,与李杜相比,后世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唐宋以后,后世诗人普遍以李杜两人的诗歌作为诗歌学习的两大板块,李白为唐诗代表,杜诗作为具有宋诗的风格得到了后世人们普遍的模仿和学习。李贺的诗作虽然经典很少,但是他的长吉体有着自己独特风格,增添了中国古代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他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也曾被毛泽东点化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cbrc_hg

cbrc_hg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