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英雄好汉都会随身带把朴刀,朴刀究竟是种什么刀?

提到的作品

[作品]侠客行

《侠客行(珍藏本)》内容简介:传说中的侠客岛每十年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中原,强邀武林各派掌门人赴岛喝腊八粥,而去了侠客岛的掌门人又个个杳无音信……自小无名无姓、被唤作“狗杂种”的少年石破天因外出寻母而意...

金庸

[作品]辞源

《辞源(重修排订册版本)(套装全2册)》内容简介:辞源的编纂开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种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合订本。1949年出版辞源...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等

[作品]汉语大词典

本词典全书十三卷,共收古今字词语三十七万五千条,其中包括单字二万二千余条,复词及成语、典故、熟语等三十五万余条,插图二千五百余幅,凡五千万字。其书古今兼收,源流并重,解说齐备,资料宏富,可以说是一部反...

本书编委会

[作品]征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这一影响至今在世界各地仍随时可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书系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特推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系列。 《二战重大战役》...

安德鲁・威斯特

最新跟帖
各自安好、互不相扰//

各自安好、互不相扰//

朴刀是水浒传中出场频率最高的兵器,宋江、卢俊义等出门行走,都会带上一把朴刀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兵器比朴刀的出场数次更多。那么,朴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器呢?它的源流和“设计灵感”又来自哪里呢?

一、从当时的环境给朴刀下个定义

在水浒传中,好汉们出门往往会带着一把朴刀,从这一点就能够判断出很多东西:

首先,朴刀的制造成本并不高,很可能民间的铁匠作坊就能够打造,所以它的质量完全依赖于工匠的手艺和锻造材料,谈不上好用,更谈不上削铁如泥,用坏了换一把就是。

其次,朴刀并没有什么工艺标准,长短、轻重、大小都比较中庸,适合“大多数人使用”,是一种在民间被广泛使用的兵刃。

绝不可能是像鲁智深的禅杖、关胜的大刀、董平的双枪那样精心打造、制作精美、千锤百炼!的”专用兵器”!

再者,朴刀很有可能有大量的制成品出售,就象菜刀、铲子一样在铁匠铺售卖,那么它绝不会以兵器的“面貌”出现,会被冠以农具、工具的名称。

而江湖好汉们能够扛着朴刀行走在“光天化日”下,可见官府是默认了朴刀作为”日常器具”。否则,封建王朝时代,绝对没有人敢扛着一把兵器行走江湖。

那么,朴刀很有可能的就是一种伪装成用来刈草、砍伐的寻常粗使工具而已!

二、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的武器

封建王朝时代,人口大量聚居于城市、农庄。在“聚居点”之间除了官道之外,往往是荒无人烟的野外,大量没有开发的荒山、密林,既隐藏着凶猛的野兽,也有劫财害命的强盗。所以,行走在外的人,就有了对防身武器的需求!

然而,专制的封建王朝,出于安全稳定的需要,是不可能让平民百姓拥有武器的。这样一来,矛盾就产生了。

聪明的古人,很早就懂得了“变通”二字的真谛。既然刀、枪、弓等兵器无法光明正大地拥有和携带,这种“伪装”成工具的朴刀,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朴刀究竟是工具还是武器,官府当然十分清楚,但既然有了“工具”的名头,就变成了可以光明正大携带的兵器。

实际上,朴刀是分为两个部分的,其中刀头部分,就是一把刀,可以放在包袱中、可以放在车马上。刀柄则是一根棍棒,扛在肩膀上并不起眼。只要不是傻到扛着一杆朴刀在差役面前转悠,基本上是没啥问题的。

三、朴刀的技法

按道理来讲,既然冠以刀之名,其主要技法必然是“劈、砍”,但是在水浒中我们会发现,好汉们在使用朴刀时,更多用的是“搠”。

“搠”,其实就是扎、捅!朴刀的用法,不像是刀,倒像是“枪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技法上的错位呢,还是跟朴刀的形制有关。

卢俊义在使用朴刀时,是把刀头安在刀柄上,三个“爪扣”,就变成了一把长刀。限于工艺和材料,在格斗时,这种“拼接”方式显然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劈砍技法。

因为劈砍时,刀是垂直作用于刀柄的,很容易导致折断,陷入不利境地!

很显然,“搠”显然更适合朴刀施展。这也导致了朴刀的刀身,越来越趋向于狭长,依靠尖锋而不是依靠刀刃来杀伤敌人!

结语:由此可见,朴刀可以看成带有延长装置的短把大刀!

既可以当大刀用,又可以变成长刀克敌制胜!并且是一种制造成本不高、携带方便、不属于官府“管制”的兵器。

朴刀,是严格的兵器管制与江湖好汉们格斗防身需求妥协之下的产物!

毛毛&L.K.

毛毛&L.K.

朴刀本是民用刀具。中国历代对民间持有武器的态度反反复复,百姓持有武器,可培养尚武风气,但对维护帝国统治来讲又不希民间持有武器。宋仁宗曾下令,不得造着胯刀,着胯刀就是朴刀,一位转运使陈翼上奏,讲这种刀绑短枪杆是"拨刀",装短木柄就是“畬刀",畲刀是山里百姓生存必须品,因山地农耕需刀耕火种,一律禁断,有碍农务,于是改了禁令,朴刀可用,但禁止给刀装长柄做兵器使用。

宋朝民间哨棒(武松上景阳岗时持哨棒)、刀具、弓箭是可合法携带。

梁山英雄,原在官府军中为将者有各自不同的制式兵器,但有人也会持把方便使用的朴刀,下层出身的那些英雄只能有把朴刀,造反后,禁令对他们不起作用,朴刀加柄,成一把利器。

水浒传是讲故事,说书者讲侠客武士多爱结合朴刀说事,故看了水浒,给人众多英雄都用朴刀的印象,其实是不是那样普遍用朴刀,还很难说。


小小发Eleven

小小发Eleven

说朴刀,得要与剑对比,方显其本色。

剑器往往飘逸疏狂,带有个人强烈色彩,李白笔下《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可见说的是剑客。

刀是百兵之祖,不过兵器当中刀的家族非常庞大。朴刀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冷兵器,常常带有草莽英雄气息,为《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好汉们居家旅行杀人劫货报仇雪耻之良备。

本处问朴刀究竟是一种什么刀,在武术界好像都清楚,今天我们说的朴刀是双手长柄大刀。一般词典的解释略有不同,认为朴刀是柄不太长的刀,比如《辞源》的解释是窄长有短把的刀,《汉语大词典》 解释为刀身窄长、刀柄较短的刀。

到底朴刀是什么样的,学术界对“朴刀”的形制和历史是有争议的。

黄永年先生认为:“至于朴刀,通常之观念亦甚明晰,即为如今日尾系红布无鞘短靶之大刀,民国22年长城战事时所谓‘大刀队’之军器……窃谓朴刀之显著不同于腰刀者,即其刀刃之外,厥有刀杆。”这是说朴刀有刀杆,他列举了《水浒传》中许多例子来证明,所以他认为,“朴刀既有刀杆,自属双手持用之军器,为长兵而非短兵。”(朴刀)

黄永年先生的说法,和上面两种辞典的解释稍有不同,但只是朴刀的柄的长短有些差异。争议最大的是,有人认为朴刀根本就不是兵器。石昌渝先生认为朴刀是一种农用刀具,并非兵器,理由是宋代严禁民间出现兵器,而且根据音训,因为po(一声),就是劈砍,所以是一种砍柴刀,装上短柄,就成了畲刀。(这应该就是石昌渝先生所说的畲刀)

但很快有人指出石昌渝先生的观点的不当。陈松柏认为,朴刀就是兵器,而且是十八般兵器之一。民间禁用兵器,宋代大家族护院也是可以用朴刀的。梁山泊好汉使用兵器,可以看出他们的身份本来就不是农民,而且他们在江湖上使用朴刀,本来就有些违禁。所以《水浒传》当中写卢俊义,到了要使用刀的时候,就把柄和刀再装起来,这时他手中的武器便是朴刀:“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水浒传》第六十一回)(电视剧里面的这个朴刀就真的像手柄加长的砍柴刀了,显然并不符合朴刀的形制)

从以上介绍看,个人更倾向于朴刀是一种较长柄的兵器,因为梁山泊好汉们很多是宋朝中下层武官或者看家护院武师,他们使用兵器实在正常,同时这种官匪之间游走的好汉们,明显带有草莽气息,和剑客之流完全不同,和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了。

FAN-MM

FAN-MM

这里的小说应该是指的《水浒传》吧,小说里的好汉们经常扛着一把朴刀闯江湖,路见不平一声吼,沙包大的拳头打上头。朴刀出现于宋代,是一种介于大刀和单刀之间的刀具,主要在民间流行,实乃居家旅行,打家劫舍,必备良物!

01

朴刀的起源与历史

这里先小小科普一下:朴刀的朴音“pō”,不要念成“pǔ”,会被人笑话没文化的。

虽然朴刀的起源前面答题的各路大神都有叙述,但为避免各位小伙伴忘记了,在这里再重复下:宋代不允许民间私自拥有长兵器,但是民间老百姓要是有防身砍人需求怎么办?于是不知道哪位民间发明家灵机一动,把大刀的长柄改短,形成了刀身较长,刀柄比大刀略短的新式武器,就不在朝廷律法管制的范围之内了,成功钻了法律的漏洞。

跟陌刀、唐刀这两高大上的,曾经辉煌一时但后来消失在漫长历史长河的“高富帅”武器相比,出身草根,看起来一副穷苦人家相的朴刀由于便于制造、成本低廉、砍人有劲等特点挺过了岁月的考验,在清朝末年得到了广泛使用。在太平天国起义中,太平军大量使用朴刀,给予了清军重大杀伤,所以在当时又被称为“太平刀”。

02现在还有朴刀吗?

答案是有。这里的“有”不仅是指在在博物馆中保存的古代朴刀原物,而由于一些古代兵器因糅合进传统武术中也得以保存至今,其中就包括了朴刀的运用技法。在现代武术界,河南少林寺和山东的查拳中就有朴刀的兵器套路,主要有劈、跺、扫、砌、绞等技法,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历史上朴刀或在战场杀敌,或在街头斗殴,抑或在打家劫舍和反打家劫舍行动中的雄风。

书读得少君评说:外观看起来十分朴素的朴刀之所以能够流传至清末还能大规模装备使用是因为它起源于民间,有成本低、易制造、对使用者要求低、便于携带的优点,而比它威力更大、更精良的陌刀、唐刀等刀具难以在后世大规模普及,是因为锻造成本高、对使用者要求高等原因。从这方面来看,就像今天的AK47自动步枪一样,简单廉价而实用的武器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文中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通知后定当删除!

青稞酒

青稞酒

什么是朴刀?拿把水果刀,把它绑在拖布把上,就可以算是朴刀了。





朴刀堪称《水浒传》中的第一杀器,不仅出场次数多,而且战绩也极为辉煌。武松拿之过了飞云浦,李逵拿之捅了老虎腚……因此很多人觉得朴刀一定很威武。把朴刀想象成这样的。


看起来很像青龙偃月刀的简化版本,或者唐刀。影视剧中的形象,也是一个大刀片子,加一个长柄。但真实的朴刀却不是这样的。

首先,就是朴刀的样式

小说中,好汉们用朴刀厮杀时,多是刺,而不是砍。

比如在瓦罐寺之时,崔道成和丘小乙就是拿着朴刀刺向鲁智深;李逵杀虎,卢俊义活捉史文恭之时,其描写都是用朴刀搠刺。

这证明了朴刀的刀身并不宽厚,应该是细长尖锐的。


其次,就是宋朝的武器管制

宋朝建国初期,对武器管制的并不是很严格。毕竟建国初期,天下还在动荡之中。直到建隆4年,也就是公元963年,国家开始稳定后,有关兵器的禁令便正式开始实行了。

弓,剑,刀,短矛,盾牌这五中武器不禁,其余的长兵器一律禁止。开封府等重地,连短兵器也被禁止携带。


到了宋徽宗之时,对武器的禁令开始变得严格,所有兵器一律禁止民间私有,禁止民间学武,弓箭社一类的地方也被取缔。(不知道宋徽宗成了俘虏后,有没有后悔禁武的决定?)

大家试想一下,在管制如此的严格的时期,李逵可能拿着长柄大刀回家接老娘吗?

恐怕下梁山不久,就被人民群众给举报了。

所以,朴刀也不可能是长柄刀的样子。


那朴刀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宋会要辑稿记载,朴刀又叫做着裤刀。平时可以挂在裤腰上,是一种民间日用之器。主要工作范围就是开山耕田,刀耕火种。

把着裤刀安到杆棒上,才能称之为朴刀。

也就是说,只要把刀装到棒子上,都可以称之为朴刀。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中也有过相关描写。

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可见,朴刀就是一个刀头,加上一根木棍而已。难怪梁山好汉们,拿着朴刀招摇过市,而没被人民群众举报。因为朴刀实在太普通了,普通到家家都有。

精巧一点的朴刀,就像卢俊义那样,设置三个扣,把刀扣在棒子上。贫民点的,拿家里菜刀绑在柴火棒上也算朴刀。

如果你也想拥有一把朴刀,只要把水果刀绑在拖布把上,就是一把正宗的朴刀。

ericayu

ericayu

因朴刀携带方便,刀杆平时可作手杖用,出门在外不起眼,最美健可能当时不属于管制刀具o

知之为知之

知之为知之

英雄好汉们用的朴刀根本就不是兵器。朴刀是梁山好汉行走江湖的标配,在《水浒传》中出场率最高,可令人奇怪的是,十八般兵器里却没有朴刀。


水浒传》第一回,写王进传授史进十八般武艺,有什么“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 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唯独没有朴刀。

在宋代出版的,集古代兵器之大成的兵书——武经总要中,收录了八种刀,掉刀、屈刀、欢耳刀、掩月刀、 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也没有朴刀。


那么这神秘的朴刀到底长啥样呢?

所谓朴[pō]刀”,古代又叫博刀、拨刀、播刀,着裤刀。《辞源》解释为窄长有短把的刀,可以双手使用。 宋会要辑稿1解释说:“着裤刀于短枪干、拄杖头, 安者谓之‘拨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意思是安在长杆上,可双手使用的,叫“拨刀”,安在短杆上的,叫“畲刀”


由于朴刀的刀头是活的,平时不用时,可以拆下来,方便携带。它的下端有机关,在使用的时候,装在或长或短的杆棒上。比如《水浒传》六十一回,“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讲得就是朴刀的组装方法。


从上可知,朴刀的刀身又窄又长,刀杆较短,特点是灵活轻巧,方便携带。有别于作为兵器的青龙刀、泼凤刀、三尖两刃刀之类的阔厚沉重。也正因为如此,它的杀伤力有限,不适合军队使用。故《水浒传》里,林冲和杨志斗朴刀,雷横和刘唐斗朴刀,都是在步下使用。还有其他那些善使朴刀的高手,比如史进、卢俊义等,只要上马交战,无一例外,都换成了杀伤力更大的大刀长枪。


正因为朴刀自卫防身有余,上阵杀敌业余,不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兵家也就不它看做真正的兵器。就这样,朴刀作为一种防身自卫的简陋武器,仅流行于民间。


所以《水浒传》中的好汉们,包就连宋江,出门也喜欢带着朴刀,冲州撞府,官府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见怪不怪。

Q姐-木子李

Q姐-木子李

朴刀是水浒里面经常出现的武器,先说一下,这里念“po ”。相比于鲁智深的禅杖,秦明的狼牙棒,董平的双枪等等,这朴刀显得平平无奇,十分常见。不过很多人会有个疑问,这朴刀经常出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刀呢。

首先按照水浒里的说法,朴刀是极其普遍的存在,其普遍性就好像今天的砍刀,想想不久前的龙哥事件,还有就是以前有部十分有名的电视剧《征服》里面,有个经典的场面:这瓜保熟不?里面刘华强随手抄起的砍西瓜的刀。朴刀在水浒里的地位跟今天的砍刀是差不多的。

那朴刀究竟是种什么武器呢,书中并没有特别详细的交代,只是多有提及,比如林冲、李逵、卢俊义等,皆拿来做武器。朴刀究竟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可以结合宋元时期的武器制式跟书里关于李逵、卢俊义等人的描写来做个描述。

首先说宋元时期官方兵器大有不同,不过民间常用兵器应该差别不大,惯用的是一种长柄的刀具,比如下面这样的:

而根据水浒里面,朴刀经常跟一种武器一块出现,那就是腰刀,腰刀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别在腰间的刀,是一种短刀,而朴刀呢,在李逵杀虎那一章,有着详细的使用描写。那老虎吃了李逵娘,杀小老虎时,李逵是直接拿着朴刀搠死。杀母老虎呢,却改用了腰刀,按照当时情形来看,应该是母老虎身形过大,朴刀刀柄长刀头短,所以李逵用腰刀直接捅进母老虎肛门。而杀公老虎呢,却是李逵借着老虎猛扑之势,用朴刀划破了老虎下颌,割了它气管。那老虎一扑会有多么高,这朴刀必须够长才有用。所以从这可以看出来朴刀基本类似上图左边那样。而且描写卢俊义的时候,也说明了朴刀是刀柄刀头分开的,而所谓朴刀,单单上面那个头叫朴刀,加个柄还是叫做朴刀。

至于这朴刀为何在里面如此受欢迎呢,我觉得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朴刀使用方便,可长可短。加上刀柄就变长,攻击范围加大,威力强,去掉刀柄就很短,方便携带。而且刀上带扣,到时候可以就地取材,随便找个刀柄也可凑合使用,实在是行走江湖,防身立命的好武器。

而朴刀作为一种武器,为何在民间不被禁止呢。我觉得主要跟它的制式和作用有关。现在农村还有一种农具叫做“大脚”,锄地刨坑用的,也是一个可以活动的刀头加木柄制成。朴刀在这方面有点类似,有些制式的朴刀应该可以拿来当作农具使用。古代农耕是头等大事,当然不能禁止了。于是朴刀就普遍保留了下来。

沙月

沙月

朴刀的用法,水浒传里的卢俊义已经演示了一遍: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也就是说,这种兵器由短刀、杆棒两部分组成。

水浒传里朴刀的流行,基本也是宋代的现实状况,这要与当时的“禁武”政策相关,宋太祖赵匡胤在北宋建国后第十年下令:京都士人及百姓均不得私蓄兵器,之后又很快推行到全国,就连那些祭祀或庙会上使用的各种仪仗兵器也不许有,官府甚至给出了“指导意见”,告诉百姓们可以把竹木做成兵器形状,再在刃面贴上蜡纸,这样看起来就很像兵器了。

由于有官府的禁令,那些好斗分子很难得到真正的兵器,于是开发出“杆棒”这种武器,打起架仍然可以让对手骨折、内脏损伤等,木材又得来全不费工夫,官府也根本禁不住,所以很快流行开来。另一种极为常见的武器就是畲刀,它是民众开山种田用的工具刀,没有被禁。于是民间把它和杆棒结合在一起,朴刀就这样诞生了。

和叶leaf

和叶leaf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