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听着荒谬却又真实存在的事件?

如题,历史上有哪些听着荒谬却又真实存在的事件?
提到的作品

[作品]帝京景物略

以明崇祯八年刻本为底本,参校以清金陵崇德堂刻本 刘侗,字同人,号格庵,崇祯甲戍进士 于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人

刘侗

[作品]宸垣识略

《宸垣识略》十六卷,一部记载北京史地沿革和名胜古迹的书。本书是根据康熙时朱彝尊编辑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帝敕编的《日下旧闻考》两书增删重写的。本书提要钩玄,去芜存菁,做了一番爬梳删节的功夫,给读者以不少...

吴长元 辑

[作品]申报

《申报》创刊于1872年(清同治11年)4月,终于民國38年(1949年)5月,出版时间长达78年,是中国近代出版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全面记录了自晚清(同治、...

上海书店出版社

最新跟帖
nopowerwoo

nopowerwoo

第一次汉城战役作为朝鲜战争第一场重大战役,李承晚政权在战役前后的一系列表现,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哈哈哈go

哈哈哈go

你所指的历史是什么时候?在我看来自己没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就现在所发生的都有错,你能拿什么当真?

无限饼

无限饼

说起鸸鹋,很多人并不清楚,这是一种鸵鸟的种类,属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地区;没人能想到,有一天人类会跟这种鸟发生大战,也没有人觉得自己会输,但结局是最后以人类失败而告终。

既然讲历史,那时间就要倒退回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当时因为一战过后,大量征集而来的士兵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当时的退伍士兵就被派到了澳洲的西部去进行开荒,因为澳大利亚地广人稀,都是荒地。

现实版“人与动物的亲密交流”

这群退伍士兵刚开荒的时候,毕竟第一次开垦的地,收成都还不错,所以日子过的还不错,但是这种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一群陌生的邻居给打破了,那就是鸸鹋。

鸸鹋属于澳大利亚的珍惜动物,并且性格实在是比较憨,一点都不害怕人类,你路过它们面前的时候,它们可能会跟你密切的打个招呼,叫两声“大哥”。

鸸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跟鸵鸟一样,飞不起来,但是跑的贼快,反应灵敏。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没有之后的战争了,主要是这种鸟类胃口极大,跟蝗虫一样,所过之处见到啥就吃啥,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鸸鹋吃野生的东西就算了,偏偏它们还会跑到士兵的农田之中糟蹋粮食,踩坏庄稼,最过分是到处拉粑粑,恶臭味传遍四方,让大多数人都忍受不了。

鸸鹋大军引发的导火索

一战后的澳大利亚,经济急剧下降,经济的大萧条直接冲击了小麦的价格,小麦价格的下跌导致澳大利亚农业形势岌岌可危,本来就日子不好过,鸸鹋又来骚扰,这下所有人都忍受不了了,开始大量围剿鸸鹋。

鸸鹋本身性情温和,但是脾气可着实不小,奔跑起来的速度,可以把成年男子给撞飞,最主要的鸸鹋在当时数量及其庞大,成群结队的,轻松就是城千上万只。

1932年中旬,在肯皮昂和瓦儿高兰区域,出现了近2万只鸸鹋组成的军队,非常疯狂的横扫农田庄稼,所到之处大量的小麦被吞食,农田被踩坏,可以说所有人都咬牙切齿。

1932年底,乔治·皮尔斯爵士任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因为士兵多次反映鸸鹋的危害,所以他无奈之下派出了“大部队”(三人)前去剿灭鸸鹋,火力配置为两挺重机枪。

皮尔斯以为这点兵力已经足够对付蠢笨的鸟儿,却不知道这种鸟类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杀的。

人与动物大战开始,人类的惨败

作战方案:

拉扯一个很大很宽的铁丝网包围圈,然后把所有的鸸鹋赶进铁丝网的包围圈,等鸸鹋进去之后直接利用机枪扫射,达到最大效率的击杀。

马克沁重机枪:

发射子弹数:500/600子弹每分

链带: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

有效射程:2000米

携带子弹:10000发

方案以及准备工作都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执行;1932年11月2日,马里帝兹少校(领头人)带着两个手下来到坎皮恩镇进行埋伏,坎皮恩镇旁边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弧形山坡,是鸸鹋必经之地,他们在周边围上铁丝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我当时还想着能够带回最少上百只的鸸鹋,因为这样农民就可以用他们的皮做帽子,帽子是非常好的礼物,起码我是这么认为。”--马里帝兹

没过多久,大群的鸸鹋出现了,本以为鸸鹋会按照既定计划进入包围圈,但是没想到这群鸸鹋直接绕开了铁丝网,少校慌了,直接让士兵开枪击杀视野中的鸸鹋。

鸸鹋有着非常灵活的速度,士兵开枪的时候,它们会分散逃串,并且以70km/h速度进行奔跑、挪移、跳跃等等动作,轻而易举就逃脱了机枪的射程之外。

据说当日的战况“非常激烈,澳方的子弹几乎全部耗尽”,但鸸鹋仅仅被杀不到50个,并且在枪停之后,平日里性情温和的鸸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到了惊吓,所以开始反进攻,少校慌忙令手下逃窜。

就这样,第一次“人鸟大战”结束了,结束的无比的荒缪和草率,马里帝兹少校为此回去还遭受了处罚。

第二次“人鸟大战”开始,继续的惨败

这次失败,可谓是丢人丢到了姥姥家,说好的大举击杀鸸鹋,带回来让所有士兵排队吃烤肉;当初吹的那么响亮,却没有实现,还差点就要被鸸鹋追杀,让所有人情绪异常低落。

根本问题是鸸鹋还存在,诉苦还在继续,庄稼还在被破坏,所以注定了二次的“战役”必然要开始。

12月初,马里帝兹带着部队重新前往剿鸟,这一次准备了足足一个连,所有人真枪实弹,气势汹汹。

部队到达坎皮恩镇的当时就遇到了鸸鹋大军,马里帝兹令部队自由发挥,争取一枪打死一个鸸鹋,但是几天作战,鸸鹋仅仅死了上百个。

鸸鹋体型庞大,但是无奈移动速度快,70km/h的速度,听到枪响很快就没影子了,并且异常迅速的逃窜,除去一开始死的,后续几乎不会有死亡。

截至12月10日,澳军报告上称使用了9860发子弹,战绩是986只鸸鹋当场死亡、2500只因为被枪击伤后续死亡,共计3486只。

第二次人鸟大战,又是澳军失败,因为鸸鹋依旧存在,但是所幸,这一次澳军没有被追杀。

结语:

两次“战役”总算让军队失去了信心,没有人愿意去对付鸸鹋,这种形势之下澳大利亚政府想到了利用奖励发动人民参加捕杀鸸鹋,打死一只就给奖励。

在持久战和人民大量捕杀之下,在1964年,鸸鹋死亡数统计为1.4万只,鸸鹋差点被澳大利亚的政府搞成稀有动物。

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还立法保护这群剩余的鸸鹋,鸸鹋也成为了珍惜动物。

这看着非常荒缪的事情,却真实的存在着,不得不说,何苦来哉。

zztxwd

zztxwd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若说这历史上的荒唐事儿,就决不能错过明朝的万历皇帝,他干的荒唐事儿可谓是一件接着一件。

相信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万历皇帝曾经创下过28年不上朝的记录。关于他不上朝的原因,史学界也有诸多猜测,有人认为万历是为了立太子的事儿跟大臣们闹别扭,也有人认为万历生性懒惰所以才不愿上朝,还有人认为万历多年不上朝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有长短腿的隐疾。当然,这些猜测是真是假咱们实难分辨,但是你说堂堂一个一国之君,竟然28年不上朝,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事儿本身也是够荒唐的,但是万历还真就这么做了。

其实,万历做的荒唐事儿又岂止28年不上朝这一桩。像什么因为好色而调戏宫女之类的事情已经不算什么了。最让人觉得万历奇葩的是他的爱财如命,或者说爱财胜过爱江山。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爱财无可厚非,但是万历作为一朝皇帝的爱财之道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他不仅收受地方官员的贿赂,而且还趁皇子大婚的时候大张旗鼓地向官员和百姓收份子钱。不过这也都是小打小闹,为了敛财他竟然想出了上抄官员家、下征百姓矿税的烂点子,甚至为了节约开支任由大半的官位空缺而不惜让政务系统瘫痪。相信这是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也干不出来的事儿,但是身为皇帝的万历竟然干得出来。这不是自掘坟墓又是什么呢?这也就是为什么史学家会说明亡于万历的原因。

有人可能会想,这万历皇帝应该智商正常啊,似乎精神也没什么问题,怎么就会做出如此多的荒唐事情来呢?

其实,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和他的心路历程息息相关的。

如果万历皇帝真的有传说中长短腿的隐疾,那么身体的残疾势必会影响到他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一个人贪财是因为什么?一是因为他确实缺钱,二就是因为钱能给他安全感。万历作为皇帝,天下都是他的,他能因为缺钱而贪财吗?显然不太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他缺乏安全感,而钱能给他安全感,所以他才会这么贪财。

此外,万历皇帝9岁登基,朝政上依靠张居正,生活上有太监冯宝照顾周全,再加上母兼父职的李太后的严厉管教,使得万历从小就在束缚和管控中长大。一个孩子从小在没有选择权和自主权的环境下长大会怎样?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有两个极端的倾向,要么唯命是从做、很是听话,但是没主见、没决断、逆来顺受,说白了会变成一个窝囊废。要么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专门干一些“轰轰烈烈”的破格事儿。说白了就是败家子儿。但不管是哪一种倾向,实则都是内心虚弱的表现。

人们常说,没文化真可怕,实则一个人要是无惧才最可怕,这种人常常会干出一些别人看着傻缺而自己觉得抖机灵的荒唐事儿。

love-lin

love-lin

虽然宣称科学是唯物的,但在拥有无比优越性70年后,作为古今中外最大的唯物主义社会,却被基督教社会断供了科技。

娃哈哈周黑鸭

娃哈哈周黑鸭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抵抗日军的时候,就发生了这种看似荒诞,但是,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若是追溯的话,这件事的发生,可以追溯到万家岭大战当中。

此次战役对阵的双方是薛岳带领的中国军队和日军臭名昭著的106师团,地点就是万家岭。

本来这里是薛岳防守的地盘,但是,没想到日军106师团他们孤军深入到了这个地方。

对于薛岳来说,这是一次歼灭日军106师团的绝好机会。

看到日军走入到了自己守护的地盘上,中国军队各个都是士气高涨,他们要教训一下这个嚣张的小日本。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薛岳带领的兵团,对日军进行了全面的包围,而且包围圈在不断的缩小。

随着薛岳的一声令下,顿时炮声连天,中国军队和日军发生了激励的斗争。

尽管日军的人数少,但是,他们的抵抗力是难以想象的。毕竟他们的武器比我们尖端很多,但是,无论日军的炮火多么的凶猛,中国军队没有一个撤退的。

可以说日军在这里遇到了最为顽强的抵抗,当然了他们的伤亡也是惨重的。就在薛岳想要对日军发动最后歼灭战的时候,不可思议或者是十分荒诞的一幕发生了。

原来这时候只见日军的上空之中,不断的有人从飞机上跳下来。当然了这些跳下来的人,大部分都被薛岳等人给击毙了。

剩下的只有少量的人落到了战场上,当时薛岳等人还不明白,日军这是在干什么呢?

这根本就不像是在补充兵力,毕竟这样投放几十人也没有什么用呀,更何况大部分人还都被打死了。

对于这一荒诞的一幕,薛岳等人真的是不可理解。

但是,最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日军用飞机投下来的人,并不是日军的普通士兵,而是日军的各级指挥官。

当然了这些人最终也没有排上用场,大部分都被杀死了。

后来我们都知道薛岳取得了万家岭大战的胜利,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史称万家岭大捷。

张狒狒

张狒狒

听着很荒诞,但是历史上确实有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有太多了。我们说一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这种事情吧。

历史上荒诞的事情,有的是个人原因造成的,有的是不可捉摸或者是十分诡异的。我们主要说因为个人原因造成的荒诞事情。

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场战役叫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是经过三个阶段取得的。

我们今天就说第一个阶段,也就是粟裕将军和黄百韬之间的斗争。在这期间黄百韬就做了一件看似十分荒诞的事情。

下面我们说一下相关的经过。

当时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是驻扎在黄河以北的广大领地上。此刻粟裕带领的华野军向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围攻而来,黄百韬知道自己不是粟裕华野军的对手。所以,他就请示蒋介石,是否可以让自己的军队撤退到黄河以南。

因为黄河以南,尤其是徐州一代有国民党刘峙的集团军。

蒋介石答应了黄百韬的请示,不过,他有一个条件,就是告诉黄百韬,若是撤退到黄河以南来也可以,你必须要等连云港的一个军到达你这里,然后你们汇合后一起南撤。

黄百韬听了想骂娘,毕竟军情紧急,但是,他又不敢公然反抗蒋介石。最终,只能默认,并且祈祷连云港的战友尽快到来。

过了两天多的时间,他们这一支部队总算赶来了,黄百韬等不及让他们休息休息,赶紧让大部队撤退。

毕竟他心理清楚,若是粟裕的华野军赶过来,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当黄百韬出发的时候,他还很庆幸的,毕竟总算是没有耽搁时间,自己也可能是躲过一劫,应该可以全身而退了。

可是,当黄百韬到达黄河沿岸,要渡河的时候,十分荒诞的一幕发生了。原来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竟然没有选择去黄河上搭浮桥。

也就是说他们到了黄河边上才知道,自己不可能渡过黄河,因为黄河上只有一个原来的桥梁,几十万大军想要通过这个桥梁,最起码也要十天半月的时间。

这个时间是等不及的,我相信在这一刻黄百韬肯定大骂自己是蠢材的。毕竟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就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提前搭桥,导致了最终过不过了河。

本来黄百韬还想能渡多少算多少呢?但是,很快他就听到了枪声,这一下他彻底的放弃了渡河的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就地构筑防御阵地了。

最终我们都知道黄百韬被粟裕围困在碾庄一代,并且他们也是在这里被粟裕的华野军给打败的。

黄百韬兵败后,在逃亡的路上自杀,所以说黄百韬之所以在这一次会失败,就是他个人原因造成的。

若是提前搭建了浮桥,是不是就可以顺利过河了。

但是他偏偏没有想到过河是要用桥的,所以,这种荒诞事情的发生,也就导致了黄百韬兵团的最终的溃败。

蓝色土尔其u

蓝色土尔其u

我听过最神奇的一个历史事件记载在史记的佞臣列传。

汉文帝是汉朝初期重要的皇帝之一,奠基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强盛打下基础。

汉文帝晚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想上天,却怎么也上不去,后来来了一个戴黄帽子的年轻人,从后面轻轻一推,文帝就上天了。文帝飞翔的时候回头一看,看见年轻人的衣服是反着穿的,很非主流。

文帝觉得这是祥瑞之兆,醒来后就到处派人去找这个年轻人。后来还真找到了,此人名叫邓通,不仅是个反穿衣服的非主流,长得也和文帝的梦中人一模一样。文帝大喜,就给邓通封官进爵。可是这个邓通连游戏上分也不会,只会奉承巴结拍马屁,俨然一副老板心目中好员工的形象。文帝对邓通愈是喜欢。

有一次,汉文帝找人给邓通算命。算命先生说邓通命里很穷,注定将来会饿死街头。汉文帝很担心,就把蜀郡的一座铜山赏给邓通,允许他自己铸钱,这样他也就不会缺钱用了,也不会担心饿死了。

邓通白得了一座铜山,从此有花不完的钱,他对皇帝的恩德感激涕零,总是要想尽办法报答皇帝的恩情。有一年皇帝背上长疮,皇帝很难受。邓通觉得这是报答皇帝恩情的好机会,就用嘴去帮皇帝吸背上的脓汁,吸得皇帝很舒服,也让文帝很感动。

有一次文帝背上的脓疮又发作,正好太子刘启在旁(也是后来的汉景帝),就想让太子帮他吸浓汁,可是太子觉得很恶心,只是勉强吸了一口。而邓通却像是看到六个核桃一样,很爽快地吸了起来,表情十分愉悦。太子从此恨死邓通。

后来汉景帝刘启登帝位,他就想随便找个理由弄垮邓通,想了半天,就找到邓通有一座铜山这个理由,指责他私铸铜钱,罢了他一切官位和爵位,没收他全部家产。

邓通从此一无所有,真的就饿死街头了……

这个故事很像评书演义,荒唐的梦境,荒唐的人物心理,荒唐的发展,只有最后太子记恨邓通最合理,可这个合理的决定却让最荒唐的算命预言成真了。这么神奇的故事情节即使放在好莱坞也不遑多让。

木兰围场小贺

木兰围场小贺

国军中的“花木兰”惨遭奸污

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她替父从军、为国建业的精神也一直被人传诵。其实,国民党中也曾有女子假扮男子参军,只不过她的结局却比花木兰惨了无数倍。

你能想到有女孩子不到十二岁参军,最后却被军队中的男兵强奸吗?这很荒诞,可是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这是我在一张旧报纸上摘录下来的新闻报道,暂且将原文全录于此,与朋友们分享:

逃婚的女郎不幸

乔扮男装当兵五年

官兵发现予以奸污

女郎羞愤自杀未死

——西昌军中惨事——

【本报西昌通讯】此间第xxx军内,四月中旬发现一男装女兵,一时传遍全城。缘该军某连长有勤务兵一名,西康籍,年始十七岁,在该连已服役五年余。四月中,某连长太太遗失衣服一件,强迫彼赔偿,一时被逼情急,遂逃向另一连长处求救,谁料此连长立令士兵将其捆绑送回,其连长欲为打屁股一百,然后脱尽衣帽开除,该小勤务兵哀声求饶,请打手心,某连长不允,令四军士掀翻在地,以口口口口,打至七十,已昏死地上,两股血肉模糊,某连长以冷水喷醒,又打三十,凑足一百。该小勤务奄奄一息,呻吟地下,四军士又脱其衣,突发现该小勤务胸束布条,后又强脱其短裤,竟是一女子。众大惊,乃查问其详,知系为逃婚,被迫而出,曾在初中读书,其原姓名与父母名姓详细住址,坚不肯吐。此消息传至城内,各机关男女纷往看视,并将其送往医院治疗,捐赠医疗费,零用钱等。某校女生并赠以衣服。探视之女学生多含泪与之握手,殷殷慰问。而某连长与四军士,竟因争欲娶之,相互冲突,以至于演武。该女创伤未愈,又竟为某一军士奸污,羞愤自杀,幸遇救得免于死。(一日寄)

这是1946年5月17日在大公报上报道的一篇新闻,主要讲了:

一个女孩,不到十二岁就许配给别人,逃婚参了军。在军队里女扮男装,待了五年多,成为连长的勤务兵。谁料连长太太丢了一件衣服,强迫这个勤务兵赔偿。她向另外一个连长求救,反而被绑住送了回去,被罚先打一百棍屁股,再脱了衣服撵出去。

这个女孩被四个当兵的打了七十下,就已经昏死过去,屁股上血肉模糊。被冷水喷醒,凑够一百下后,把她的衣服脱掉,又强迫她脱掉内裤,才发现是个女孩子。

这个女孩的事迹被社会大众知道了,把她送往了医院。她的连长和那四个当兵的想娶她当老婆,以至于打起架来。最后,不知被谁强暴,羞愤自杀,被救了回来。

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悲剧。

一个不到十二岁的女孩,放到现在就是家里的宝贝,在那时却被家里许配给别人,以至于女孩逃婚。

一个不到十二岁的女孩要和一群大老爷们一起当兵,好不容易过了五年多,连长太太丢了一件衣服,还不知道是被人偷的还是真的丢了,就强迫这个女孩赔偿。

这个女孩跑去向另一个连长求救,反而被五花大绑送了回去。

女孩的连长,因为太太丢了一件衣服,就滥用私刑,打一百板子不说,还要脱光衣服撵出去。

好不容易进了医院,那连长还有四个当兵的还要抢她做老婆。

这个女孩屁股上的伤还没好,就被当兵的强暴了。

在那个年代,人命连一件衣服都不如。

这个女孩一直不屈于命运,先是逃婚,再是当兵,坚持了五年多,被诬陷后再次求救,反而被殴打、被侮辱,最后惨遭强奸。

荒诞吗?真实吗?

在那个年代,又有什么不会发生的呢?

顽皮开心鬼

顽皮开心鬼

在明朝,一个专心做木匠的奇葩皇帝遇上了一件奇葩事。这件事十分神秘,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科学家,至今无人能够揭开事实真相,因此她与古印度的“死丘事件”、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这就是明朝第十五皇帝朱由校在位的天启六年发生的王恭厂大爆炸(又称天启大爆炸)。

1626 年5 月 30 日上午9 时,一场被誉为“古今未有之变”的离奇的大爆炸发生在都城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半径约750 米,面积达2.23平方公里的爆炸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损失不说,灾变中那些古怪现象就让人目瞪口呆。

让我们看看史上如何记载这离奇事件。记录该事件的史书有明实录·熹宗实录、国榷、明宫史、酌中志、《帝京景物略》、《宸垣识略》、天变邸抄等,我们从中拎出共性的几个怪象。

怪象之一:“死、伤者皆裸体”


司礼太监刘若愚,是这次大灾变的目击者,他在明宫史记载

“凡死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

街上妇女赤体而过,慌乱用瓦片、褥子、脚带等遮住下身。经过玄弘寺街的女轿,轿顶被掀,轿中女子身上的衣服没了,人却没事。屯院何廷枢的爱妾被人从土中她刨出来“身无寸缕,以手掩阴,羞赧无措”。

怪象之二:“不焚寸木”


“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惟卖酒张四家两三间之木箔焚然,其余了无焚毁。”“火药腾空,不焚寸木。”

这个怪象也令人费解,整个现场几无焚燃迹象,即便是灶膛里本就燃起的火也熄灭了,更别说烧毁房屋、树木了(一酒坊除外)。

怪象之三:石狮子飞到密云,衣物落在了昌平


“大木飞至密云,石驸马大街五千斤大石狮子飞出顺城门外”“长安街一带,时从空中堕人头,或眉毛或鼻,或连一额,纷纷而下。”

灾难发生后,各方收集起来的情报反应:许多衣物等飘至西山,甚至落到了昌平教场中。户部张凤逵派人验亦对发现更为离奇,丰润等县也有,有的人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别人家中。

这些轻的随风飘不说,石驸马街上一重5000斤的石狮子飞出顺成门外,参天大树则飞到了密云。

怪象之四:不少人瞬间失踪


“粤西会馆路有慕师开学,童子三十二人,一响之后,先生学生俱无踪迹”。“承恩寺街有女轿八肩过,震后,只见轿打坏在街心,女客轿夫俱不见”。

周季宇去菜市口中途遇上6个友人,并行礼拜揖,礼未毕,头突然不见了,而友人毫发未损;宣府新推总兵正出门拜客,走到圆宏寺街时,一声巨响,一行7个人连同马匹都没了踪影……

天启大爆炸,还有很多古怪现象,比如天上下铁屑、蘑菇云等;这到底是一场什么灾难,专家们也未能定论,比如火药焚爆、地震、陨石坠落、飓风、外星人等各种说法都有,可截至目前没有一个说法能够解释所有的诡异景象。

小饕小姐

小饕小姐

1948年,“杨妹九年不食,生活如常”的奇闻震惊了国内外,各种媒体的密集报道,国民党高官的高度关注,英美科学家的重点研究,最后居然是一个骗局。

杨妹不食事件

杨妹,一个普通的四川女子,她只是出生于石柱县桥头坝村的一位普通贫寒的农家女子,1947年随着当地一则报道,她火了,当地小报是这样报道她的。

十年前,杨妹曾患胸口痛,彼仍能撑持日常工作,约二月之久,痛渐愈,但自此即不食饮食,不知饥饱为何事。

这个小报报道以后,有好事者添枝加叶夸张成“九年不食,仍然健在”,石柱县一位县长听说此事,将其召至县政府观察了三天,发现果真一饭不进,便信以为真。当时与县长观察杨妹的一人名叫卓松岱,他趁机做了杨妹的监护人,并将其带至重庆,向各个媒体宣扬杨妹不食的故事,还添油加醋的说杨妹曾与人订婚,对方都因她不吃饭,将她视为奇人就退了婚。

本来这种小新闻在地方经常出现,没什么出奇之处。但这次“杨妹事件”选择的好,当时正值国民党政府的“粮荒”,百姓们都饿得不行,不食而存活就成了人们颇为关注的重点了。于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申报》在1948年4月由记者魏雪珍写了一篇“杨妹九年不食”的奇闻发表在了报纸上。

由于《申报》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它的发文往往极有公正性和科学性,所以瞬间便引起了轩然大波。时任重庆市卫生局局长李之郁对“人不吃饭能活”颇感兴趣,于是从1948年5月10日到月底,对杨妹进行三周的生理观察,他表示这次观察是“科学的”,“依法办事的”。

对杨妹的观察实验

对于这个观察实验,重庆市卫生局很上心,他们派了一班护士昼夜观察,并做好记录。除了体温、血压、脉搏等,还对她的大小便、唾液全面进行了检测。期间,重庆市长杨森专程来看望了杨妹,并特意赠给她旗袍、饰品等。同时各大媒体日夜守在观察室外,杨妹什么时候放了个屁都成了当时抢手的新闻。

几天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将这一则新闻推向的最高潮。美联社记者麦德生希望接杨妹到美国做研究,甚至美国的一位叫华托日朗的博士称这“不违背科学,是上帝的意志”。

随着媒体热炒杨妹,各地的“新杨妹”也纷纷出炉,有“上海杨妹”张黛琳,有“西安杨妹”张贵卿,也有作古的“华南杨妹”等等。5月28日,新民报召开了“杨妹不食问题座谈会”,到会的有医学家、科学家等二十余人,他们最后认为观察的方法还是不够科学严谨,延长并修订了更加完善的观察方法外,并派人进行了秘密监视。

假新闻,伪科学

正是这次的秘密监视让事情有了真相!

不久后,秘密监视的研究人员发现,杨妹“凭其聪明及极为敏活之手窃取食物”,在她的口腔内也发现食物所留残渣,这一次是真的暴露了真相。

原来杨妹并不是不吃,她患有胃病,饭量极小,能忍饥挨饿但不能完全绝食,由于她窃取食物手法过快,以至于之前护士都无法感觉到,所以记录则与不食无二。

调查结果一出,老牌媒体《申报》成为全国的笑柄,曾经在清末报道过“杨乃武小白菜案”的媒体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却是为何?原来,在物价飞涨之下,有国民党高官控制了《申报》,想借杨妹不食事件来转移物价飞涨和粮荒问题,所以才会报出这么一则奇闻,与之配合的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转载评价。

结语:其实伪科学往往都有悖常理,正常人都会识别其真面目,但往往通过媒体的夸大,就成了正儿八经的科学,用科学的方法诠释伪科学,让人不得不信,最后媒体反而成了欺骗百姓的工具。媒体新闻的生命就在于它的真实性,时效性,一旦沦为工具,其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最后以一首新民报讽刺《申报》的打油诗结束本文。一饿成名天下知,杨家有女费寻思。果将辟谷良方授,遍野哀鸿仰泽施。奔腾物价太惊人,海内争传亦有因。不但治饿还益寿,管他消息假还真。

我买了

我买了

三代世界霸主的作死之路,主动把刀柄交给竞争对手,这一招真绝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荒诞不经的事情?这种事,只要你认真找,还真不少。

解放战争中,委座曾经有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把请美军高级军官来指挥中华大地上的大会战。那是淮海战役中,委座写信给杜鲁门,要求提供军火援助,然后派出一大批职业军官,全面接管淮海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让他们来指挥作战。结果,杜鲁门没说话,马歇尔直接对委座说,你的想法还真是荒诞不经,你以为我们美国人给了钱不够,还要给命吗?于是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放眼世界,荒诞不经的故事就更多了。

我们今天就讲几个借别人的钱买武器,然后再抢你的钱。

第一个出场的逗比是西班牙帝国和荷兰帝国。

西班牙帝国,大航海初期的绝对霸主。西班牙国王找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然后灭掉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从这两个帝国那里得到了超级多超级多的金银。然后作死的道路就开始了。

西班牙殖民者从美洲抢来的金银,大部分给了王公贵族,这些人拼命消费,买最贵的瓷器,买最贵的丝绸,以至于美洲来的白银,大部分都到了东方的明朝那里,明朝不仅有条件把白银作为本位货币,还推行了稻改桑的农业革命。结果是当西班牙不消费了,明朝就通货膨胀,粮食短缺,结果反而被清朝灭亡了。

除了购买东方生产的奢侈品,西班牙还必须打造大量的军舰,因为北欧和英国的海盗太厉害,一不小心就会抢走整船的黄金白银。可是,西班牙因为金银泛滥,物价高涨,西班牙找的造船厂,全都是荷兰的,荷兰自然而然就当了西班牙帝国的快递小哥,一面造船,一面搞运输。

时间长了,荷兰挣的钱越来越多,逐渐从快递小哥变成了物流大师,然后成功升级为金融银行家。

这就是荷兰的崛起,两大优势——造船业和银行业。

(权力的游戏中的铁金库,说的就是尼德兰银行团)

荷兰和西班牙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自然不会起冲突,但英国不一样。英国既想要西班牙的日不落帝国地位,也想要荷兰的"海上马车夫"地位。于是,英国一面给西班牙打工造船生产奢侈品。一面借着荷兰的钱发展自己。

经过四次英西战争,英国用西班牙挣来的钱,再加上从荷兰挣来的钱,打掉了西班牙这个日不落帝国。

接下来就是英荷战争。虽然两国正在交战,但丝毫不影响荷兰银行家把钱借给英国。英国借了荷兰的钱,按时换利息的同时,还打造了更多的海盗船,不停抢劫荷兰的船只。英国还规定,本国殖民地不许接纳荷兰的商船,不许接纳荷兰的货物。

就这样,荷兰帝国就被搞掉了。有趣的是,美国为啥独立,就是不想英国制裁别国时承受更大损失。

毫不过分的说,英国拿着西班牙的钱,灭掉了西班牙;又拿着荷兰的钱,灭掉了荷兰。

(大英帝国版图,几乎让海上马车夫没法靠岸)

第二个出场的是英国。

英国好了伤疤忘了疼,完全忘记了西班牙和荷兰是怎么被搞掉的。英国搞出了工业革命,一下子成了世界第一强国,真正的海上霸主。可是当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时,英国人发现,老老实实搞工业建设,生产商品给别人打工,赚钱实在太慢了!

英国打算赚快钱!于是,英帝国把主要精力从工业制造转到了金融创新上。法国投资赚钱,就去法国投资!德国利润率高,就投资德国!美国人傻钱多,就投资到美国去!

结果,短短20年时间,英国就把世界工厂的宝座,让给了美国,欧洲工业的中心也跑到了德国。

后来的情况大家也知道,1900年到1940年,美国虽然是世界工厂,但是还是斗不过英国这个世界金融中心。当希特勒起来打他一顿,他才发现,还得低三下四找美国要援助。

租借法案通过那一刻,美国就成功了一半,后来马歇尔计划,更是让美国大工厂成功晋升为美国大银行。

没错,德国就是拿着英国投资人的钱,实现了崛起,然后把英国从世界霸主位置上拉下来了。英国也是把美国打造成世界工厂后,又把世界霸主的位置拱手相让。

第三个出场的是美国。

美国和其他几个冤大头不一样,美国是一门心思钻进了钱眼,分不清敌友,还好基本盘还在,才免于一死。

没错,我说的是日本。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的办法是减少生产,增加投资和消费。可是大洋彼岸的日本,选择从中国人那里抢!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用10年多的时间,攻克了大半个中国,国内经济危机反而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日本侵华反而加重了经济危机?这是因为,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日本要的战争资源,一样都没有。日本需要钢铁造汽车火车装甲车,日本需要石油驱动战争机器,日本还需要橡胶为这些东西减震密封。抱歉,中国全没有!

谁有呢?美国有!

那就找美国买!

没钱?

找美国借!(数据显示,美国提供了钢铁石油等大宗物资的80%以上,是日本侵华的出资人和受益人)

反正掠夺中国的资源能还清!

后来日本才发现,掠夺中国的资源要去农村,没有路的农村,全是土八路,啥东西抢不到!

日本人心想,别买了,别借了,全是为他人做嫁衣!

于是,日本人决定打美国,从东南亚抢石油和橡胶,从澳大利亚抢钢铁。

算盘打得挺精的,可是千算万算漏了一点,美国是世界工厂,分分钟扩大产能就能武装1000万以上的军队!

日本拿着美国支援的武器,把美国暴揍一顿,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还好工业制造这个王炸还在自己手里,要不然,美国可能会重蹈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的覆辙了。

这三个荒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制造业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银行业这种虚拟经济,虽然来钱快,但是很容易为他人做嫁衣。资本没有国界,他总是流向利润最高的地方,如果自己不是价值洼地,很快就会被别国赶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大家知道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用意了吧!美国也知道,虚拟经济太虚了,华尔街这帮人,早晚把枪把子塞给灭掉美国的人!

friedman

friedman

济南战役之后,国军在华东战场就完全被解放军压制住了。而且,因为济南解放,国军江淮战场与华北战场之间的联系也完全被切断了。所以,国军统帅部也很清楚,接下来就是决定双方命运的大决战了,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统帅部讨论一番之后,对这一点达成了共识,都同意依托徐州的国防工事,收缩战线,集结兵力,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以击破解放军一部,扭转华东战场的不利局面。

实际上,早在948年初,杜聿明就已经给校长提出了这个计划,但因为当时国军在华东战场仍然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并未采纳。到济南战役之后,战局急转直下,只能采用这个方案,将兵力收缩,并且放弃郑州、开封、商丘等中原地区,把兵力南调江淮一带,准备参加徐蚌会战。郑州绥靖公署随即撤销,原来下属的部队改由新任的绥署主任孙元良率领,改编为兵团,调往淮河沿线,准备参加防御。

既然明知道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大决战,那么在将帅的选择上当然要选能力比较强、威望比较高、资历也比较深厚的高级将领坐镇徐州,统一调度指挥。以国军当时的高级将领来说,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其实并不多,因为之前陈诚、顾祝同、薛岳、汤恩伯都已经试过了,生下来还能够独当方面的,其实就只有一个人了,白崇禧。而白崇禧当时正在武汉坐镇,担任华中剿总司令。这也是当时国军高级将领中普遍的想法,认为只有白崇禧合适。

早在1947年中,白崇禧就提出过将华中和华东合并的建议。因为当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华野又分兵,陈谢兵团也南进中原,所以解放军这边华中和华东战场协同作战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而主战场也从华东转移到了华中,所以白崇禧提出了这个建议。但白崇禧的建议却被否决了。南京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如果合并华中和华东战场,那么当时国军在这一带的精锐,就要完全交给白崇禧指挥了。这是蒋不能接受的。

到现在局势已经非常危险,蒋又想到还是要请白崇禧来指挥,于是派飞机把白崇禧接到南京国防部来开会,进行讨论。白天讨论的时候,白崇禧还慨然应允,对战局也发表了不少意见。但是到了晚上,他和正在南京的李宗仁秘密讨论之后,突然改变了原定的主意,不愿意指挥了,而且直接不辞而别,离开南京,返回武汉去了。按照白崇禧手下人事后的回忆,当晚白的参谋人员分析了战场局面之后认为,华东战场要扭转战局已经不可能了,所以才有了李宗仁的结论,最后会导致白崇禧替蒋承担失败的责任。

白崇禧这一走,南京也有点傻眼了,思前想后,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选去指挥了。曾有人提出过蒋鼎文,蒋鼎文资历倒是够了,但是顾祝同认为蒋鼎文生活作风腐败,白天赌钱,晚上搞女人,根本就不会好好指挥作战,把这么重要的大决战交给他来指挥,太难让人放心了。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找不到其他人,于是这个重任就落到了著名的福将、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的刘峙头上。最后,将徐州绥署升级为剿总,由刘峙任总司令。

南京的国军高层也很清楚,用刘峙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靠他来指挥这样大规模的决战,也是很难让人放心的,既然用了他,就必须要给他配备一个精通军事指挥业务的副手,来实际负责军事指挥。一开始选了宋希濂,并且都已经发表了宋希濂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却又临时改为了这时早已疾病缠身的杜聿明,要他去负责指挥。这是因为,这时候徐蚌战场上的主力部队是邱清泉的二兵团,是杜聿明带过的部队第五军基础上扩充起来的,所以杜聿明指挥更顺手。

在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这将是决定双方命运和整个战争最终结局的大决战,在指挥人员的选择上,南京却如此作难,既要考虑军队派系问题,又要考虑部队指挥顺手,还要考虑资历,选来选去,最后选了个一向在国军将领中被视为无能的刘峙。这也就难怪《淮海战役》中邱清泉在徐州开会时说的那句名言了,徐州既然是南京的北大门,如果不能派一头老虎来,最起码也派一条狗来,谁知道最后却派了一头猪来!

pony在路上

pony在路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云南王”谭甫仁,一个正儿八经的昆明军区政治委员,竟然因为身边的警卫员和保姆通奸,被刺客乘虚而入打死!

建国以后,谭甫仁被授予中将军衔,在1968年成为昆明军区政治委员。

谭成为昆明军区政委,也就是所谓的“云南王”,是毛泽东亲自点的将,可谓红极一时!

谭甫仁参加的战斗超过1000起,真可以算是身经百战而不死。万万没想到,1970年12月17日凌晨5时,谭甫仁竟然意外的死了。在警卫森严的昆明军区大院42号将军楼内,谭甫仁夫妇双双被刺客枪杀。

大院的岗哨卫兵听到多声枪响,急忙赶到谭的住所。他们发现谭甫仁夫妇已经死亡,谭身上共中3弹,其中1枪穿透心脏。谭甫仁的老伴王里岩,则被1发子弹穿透眉心!显然,刺客目的就是置于谭甫仁夫妇于死地,手段很是凶残。

刺客是谁?经过谭甫仁小姨子王文莹回忆和反复的侦查,终于水落石出。

刺客竟然是解放军内部人员,还是一个保卫干部。刺客王自正,原名王志政,河南内黄人,时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保卫副科长。

王自正作为低级军官,和谭甫仁并没什么接触,更不会有什么直接仇恨,为什么要去刺杀军区政委?

原因很简单,用王自正的话说就是:你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活!

在解放战争时期,王自正参加了解放军,也有20多年革命经历的老军人。这个人身材高大,沉默寡言,聪明伶俐,工作能力很强,很快从一个普通士兵升为警卫干部。

1970年是文革时期,到处都是搞阶级斗争,深挖祖宗八代的历史。王自正的老家有人检举,王不是贫农出身,而是富农出身。在中原战役期间,他的堂哥带领“还乡团”回老家村子杀人。揭发信寄到昆明军区,上面很快将王自正免职,送到战俘管理所关押隔离,要求彻底交代历史问题,随后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7日凌晨,王自正乘着凌晨看守换班的机会,将自己被窝用枕头垫成似乎有人的样子,随后从窗户翻了出去。

他携带了两支装满子弹的59式手枪,偷偷走到谭甫仁住所大门。

当时搞什么“备战备荒为人民”运动,军队也在搞“千里野营拉练”。这是重大政治任务,谭甫仁一共有5个警卫员,其中3个被派去参加拉练了,只剩下2个还在小楼内。

人太少,大门和院子都没法看守了,只好将大门锁起来,剩下的2个警卫员都在小楼里面站岗。

王自正将两把手枪全部上膛,然后敲响了谭甫仁卧室的门。

敲了半天,谭甫仁的老伴王里岩打开了门,谭本人当晚并没有睡在这个卧室。门一开,一支冷冷的手枪直接抵住王里岩的眉心。

王自正认识王里岩,逼问她谭甫仁到底在哪里!王里岩也是女干部出身,经历过战争考验,骨头很硬。她直接回答:不知道!你要干什么?

王自正不愿意浪费时间,立即扣动了扳机。子弹穿透王里岩的眉心,她当场被打死。当时天还没亮,这一声枪响是震天动地的。

王自正对于谭甫仁家也比较熟悉,他先是简单的搜索了一下主卧室,随后爬上二楼去搜次卧和客房。此时,谭甫仁因为熬夜办公,正睡在次卧里,她的小姨子王文莹从外地来姐姐家暂住,睡在客房。谭甫仁打了这么多仗,自然第一时间知道这是枪声。奇怪?难道是警卫员的枪走火了?谭甫仁大声呼喊当班警卫员小李的名字,但没人回答。

谭甫仁已经60岁,多年没有参战,早已不配枪,全楼只有2个警卫员有枪。

谭甫仁一急之下,跑出卧室,用力的去敲警卫卧室的门,大喊:小李!小王!快出来!出事了!无论谭怎么敲,门就是不开。

谭甫仁转头看到一个持枪戴口罩的陌生男人,立即知道这是刺客。谭甫仁顾不上继续敲门,转身就向楼下跑去,王自正立即追了过去。此时,睡在客房的小姨子王文莹也被惊醒,她冲到走廊上,大声问:姐夫,出了什么事?王文莹正好跟王自正打了个照面,本来也是难逃一死的。

但王自正的目标是谭甫仁,已经顾不上杀这个女人。

王自正从她的身边疾冲了过去,对准谭的背影连开2枪,都没打中!

谭甫仁慌乱下跑到一楼,冲向大门。此时大门已经被锁住,仓促下根本打不开。王自正也赶到,对准他的后背又开了2枪!

双方也就距离几米,子弹穿透谭甫仁的肩胛骨和颈部,谭重伤倒地。怕谭甫仁不死,王自正又对准心脏部位补了1枪,才从容离开行凶现场。

那么,大家要问了,为什么谭甫仁的2个警卫员不出来?

王自正开枪杀害王里岩的时候,2个警卫员都听到了。警卫员小李刚刚18岁,入伍才半年时间,是个稚气未脱的半大孩子。

枪响的时候,小李负责站岗,当时正好在上厕所。

听到枪响以后,小李当场就被吓懵了,缩在厕所里面发抖。

任凭外面闹的震天响,小李根本不敢出来查看。

那么,那个跟随谭甫仁多年的警卫员呢?

后来调查结果,让人目瞪口呆。这个警卫员小王也听到了枪声,房门还被谭甫仁敲得砰砰响,他也没有敢于出来!为什么?因为他正和谭家的老保姆通奸!

谭家的老保姆也不老,大概40多岁,是国军一个军官的遗孀。这个军官被打死以后,他的老婆就靠做保姆为生。因为踏实肯干,就一直跟在谭甫仁身边看管孩子做家务!这个保姆年轻时候风骚漂亮,到了40多岁更是如狼似虎,很快同这个20多岁的警卫员搞在了一起。两人已经秘密通奸了很久!

当晚两人正大战三百回合之时,突然听到枪声,随后又听到谭甫仁用力敲门,都惊呆了。

所谓做贼心虚,两人根本没想到是有人来刺杀谭甫仁,而认为是来捉他们奸的。这两人吓得半死,当然也不敢开门。

到救援官兵砸开两人房门的时候,那个保姆由于惊慌,竟然错穿了警卫员的裤子。于是,谭甫仁就这样死了。

而王自正也很快被抓住!王试图再次刺杀昆明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陈汉中时,没有成功,还被一个叫马苏红的小孩看到了相貌。王不是杀人狂!他认出这个孩子是自己儿子同学,没有下毒手灭口。第二天,马苏红告诉他父亲,那个人是他同学的爸爸王自正。军队将王自正所在的房子包围,然后派出两个干部前去诱捕。

王自正这家伙很厉害,并不受骗。他装作穿鞋,突然掏出手枪打伤两名抓捕人员。但房屋已经被团团包围,实在无路可走。王自正骨头倒是很硬,直接对准自己太阳穴开了一枪,自杀身亡!

时美时灰

时美时灰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