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古文写诗词的都是些什么人?

latawu
应该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多少有点诗词基础知识的人群。

花蓮幸福棉花糖
谢邀:
喜欢读古文写诗词的都是些什么人?
喜欢读古文写诗词的都是年纪大的人,这些人有些老思想,老作风,喜欢读孔孟之道,喜欢读孔子老子的书,而且都喜欢唐诗宋词,喜欢写古诗新诗,写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写不写是态度问题,想写好还难得很,所以,大家都是摸索写作,虽然成效甚微,但是大家还在努力。
我从小都在写诗,但是我就不知道写得怎么样,必竟我不是文学大家,评论家,好不好由别人评说吧!我的结论是: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写诗,写得不好,敬请谅解,因为大家都是老师。

icyivyfire
性格比较安静而且有内涵的人

yqpenguin
现代社会,虽然己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但仍有一部分人喜欢读古诗词,防佛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如流,非也,古代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可以说是中典文化的精华。每一首诗词都堪称经典,有些豪放,有此惋约,豪放如万马奔腾,金戈钱甲,惋约似花间流水,娇喘呻吟。读起来字字珠玑,唇齿留香。我发现爱读古诗词的人,大多都多愁善感,无病呻吟,性格内向但为人热情。这些人还多少有点自命清高。当然这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种表现。我在头条上就认识了许多填词的女诗人,读起来总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桂林陈诗艺
二他爸来回答!
现在喜欢读古文写诗词的都是什么人?
实话实说!如今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再加上,上有老,下有老。真的坐下来做学问的人,应该是此领域的从业者!
首先得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个:衣食无忧!
第二个:有兴趣和爱好!
第三个:受过很高的教育!
第四个:也是重要的,无后顾之忧!
明天还不知道吃啥呢!做不来!
一点拙见!大家批评!
欧了!

篬颜
大多都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比较了解且自愿继承,愿做“古为今用”的传播者,是有民族感的文化人。

暖小猪
哈哈,正好我就是这种人。
看回答好多人说是多愁善感、耐得住寂寞、怀才不遇的人,等等。老实说,我过去确实有过一段多愁善感的经历,也常常读书到十二点才睡,算耐得住寂寞吧。但是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多愁善感的性格已经少了许多,耐住寂寞读书的习惯倒是没有改变。
我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写诗,我学诗的缘由很偶然,因为学了囚歌,受到感染,“创作”了人生第一首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受到班主任鼓励,“发表”在学校黑板报上。这激发了我对诗歌的极大兴趣。后来我从母亲那里“骗”了几毛钱,买了生平第一本课外书《宋词三百首》,后来我又从爸爸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本《毛泽东诗词鉴赏》,结果我不自觉地认为古典诗词才是正规的诗,等我明白过来,已中诗词毒太深,不喜欢现代诗了。直到很久以后,才重拾现代诗的创作。但还是以诗词创作为主。
三年级写的时候既不懂押韵也不知道平仄,就是五言、七言的整齐句子。但是我对课本的诗词都过目不忘,背诵熟练,就是模仿写。比如模仿春晓江雪风格的寒春:
明山初雪霁,远望百花残。
春色归何处,松梅劲抵寒。
这首小诗还被读者指南评为优秀奖。当然,上录是我在初中以后逐渐懂了押韵和平仄后修改过的。原稿大致相同,第一句忘了,第三句为“春影赶不尽”。
所以说我算什么人呢?文艺青年?多愁善感?书呆子?这些特征都有过。但又不完全是了。
毛泽东作为诗词大家,感情一定是丰富的细腻的,但是说他多愁善感,恐怕不是。所以不能笼统说喜欢诗词就多愁善感 。
我觉得古人写诗词跟时代有关,今人写诗词与爱好有关。
古人诗词许多“伤春悲秋”“怀才不遇”之语,如果据此说写诗词的人都多愁善感、“怀才不遇”也不准确。我也有诗评论这一现象:
古今才子重离愁,只道多情使白头。
细看相思言尽者,原来都是未封侯。
只能说诗词传统的意象和题材以此居多。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题是广泛的。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必须真情实感,必须有强烈的感情。所以读一个人的诗,就是读他的心。
非要给诗词作者做些人群特征的总结,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诗言志。喜欢诗词的人多少是有些文学素养和追求的有志之士。直抒胸臆。
二、敏感细心。喜欢诗词的人情感丰富。这也容易让人觉得其“多愁善感”。
三、博览群书。诗词鉴赏和创作都需要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典故史实等学问。
四、理想主义。诗词作者厚黑的少,大多比较理想化,有时像“书呆子”。我爸就这样警醒过我,因为当时我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头脑发达,四肢简单,开窍晚。
王国维说:客观之诗人,必须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创作愈深刻,《水浒传》《红楼梦》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性情愈真切,李后主是也。
这里,王国维把诗人的内涵扩大了。不过也可以得出结论,他认为诗人都很傻很天真。
现在活跃的诗词作者要么是专门的研究者,著名的有叶嘉莹先生,也讲也作。最近网络红人戴建业教授主要是鉴赏,风趣幽默。
从国家级的中华诗词学会到各省、市、县的诗词协会,都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除了中华诗词学会、诗刊社子曰·增刊、解放军红叶诗刊、中华辞赋香港诗词等少数还算正规组织外,其他更多像民间团体,无经费、无刊号、无读者、无影响,十分尴尬。
各种老年大学也有诗词培训班。诗词的创作和鉴赏都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有所起色的。目前当代吟坛诗词创作的水平普遍不高,这类小众文学,能达到唐宋水平已是凤毛麟角,不落唐宋窠臼别有风采者,毛泽东一人耳。
我误上诗词的贼船已经20多年,早已过了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的阶段,诗词更像是我的日记,有感则发,无感不作,极少应酬和命题作文了。
我去年办过一个短期的诗词培训班,由于合作者要价过高,只办了一期。其实我个人是很愿意宣传诗词文化的,希望更多的朋友了解它喜欢它享受它但不要沉溺它,也不要以它附庸风雅。
深圳市诗词协会在荔枝公园内,环境清幽,只可惜平时工作忙,周末比较宅,只拜访过一回。
以上,谨答。

kimi小黑
诗人之肖像
莺歌燕舞卧花眠,
惊涛骇浪不上船。
吾看世间皆圆方,
君放眼上是麻钱。

色彩
喜欢读古文写诗词的都是什么人?
首先感谢悟空邀请!
喜欢古诗词的人,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人:
(一)喜欢和对古诗词有兴趣的人。
(二)有文化基础,感情细腻,知识面比较全面的人。
(三)业余时间比较充足的人。
(四)愿意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人。
喜欢古诗词,也是当今社会历史文学不温不热,故会有很多怀揣浪漫主义倾向的人,加入到发扬和传承历史文化中来。古诗词多是言简意赅,让人回味无穷,更能吸引一些心府善良,心胸开阔,想像力丰富,为人真诚正直,对生活充满诗意和幻想的人。以上是我个人见解,如有不周,敬请多多海涵。

小个小个
是什么人不要紧。
也用不着拔到一个什么高度,只需要简单的来看待这件事情就可以了。
首先诗、词、楹联本身就起源于民间的普罗大众,只不过是后来才成为了文人墨客之间所谓的雅趣。
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因其诗作而成名的文人不计其数,一定程度上可能使人产生了某种误解,把诗、词、歌、赋想象成为无上的、高雅的、甚至是脱俗的一种专利品。
其实世上不论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资是老百姓生产出来的,很多文化、娱乐活动也都来源于民间,这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呀!喜欢读古文写诗词的都是些什么人,也就不言而喻了。而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我们的文化才能够传承数千年。

栗公子
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人,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人,是性情高雅,有着诗与远方之情怀的人,或者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之类的人,或寄情于山水,看淡红尘之人等等。

薄荷香樱桃
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情感丰富、内心浪漫、多愁善感、生活温饱的人,有可能喜欢古诗词。理由如下:
首先: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很难喜欢古诗词的。因为,古诗词是古代文人精神文化的结晶。格律考究,用字、用句、用典极其丰富。只有具备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读懂它,因而喜欢它。
其次,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诗情画意是它的魅力所在。只有情感丰富的人,才能从中找到精神契合点,所以才喜欢。有文化底蕴的人多了去了,但喜欢古诗词的人是有限的。
再次,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都倾注在他们写的诗、填的词里。只有内心浪漫的人,才能从中享受到,才会喜欢。对一些不懂浪漫的人来说,他们就是文字符号而已,不可能喜欢。
再次,古代文人之所以喜欢写诗、填词,是因为都是生不得志,借诗词创作发泄内心积怨,和对现实的感悟。所以,这种作品就深得多愁善感的人喜欢,因为,能从中领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欣慰。
最后,欣赏古代诗词,是需要心境的。整天为生存而奔波的人,哪有时间呀?!只有那些生活温饱,不为衣食住行发愁的人,才会有时间去品赏诗词歌赋什么的。

gbbasketball
喜欢古诗文,原因有以下几点:1.言简意赅,短短几个字或者几句话可以写尽天下万物,或抒情.或写景.或言志.或警世.或训勉.天下万物无不可以入诗,奇哉!妙哉!2.朗朗上口,老少皆宜.3.合辙押韵,便于朗诵记忆.4.意境深远,引人回味无穷.
短短几行字就能抒发诗人的心情,可谓文字之精华。
古诗词,古文应该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部分和最直观的表现方式。

agneschan
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喜欢古诗词中的严谨、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