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理解文化属性?

如题,大家怎么理解文化属性?
最新跟帖
John Newby

John Newby

问题是“文化属性”怎么理解?

首先说说怎么理解“属性”

属性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人类对于一个对象的抽象方面的刻画.一个具体事物,总是有许许多多的性质与关系,我们把一个事物的性质与关系,都叫作事物的属性。事物与属性是不可分的,事物都是有属性的事物,属性也都是事物的属性。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同或相异,也就是一个事物的属性与另一事物的属性的相同或相异。由于事物属性的相同或相异,客观世界中就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事物类。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就形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就分别地形成不同的类。

另外在说说“文化”,文化是相对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行为习惯。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可以认为是人类的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习惯。

至于“文化属性”一言蔽之;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人类行文构成的人、事、物见的关系特征,或者说活动的意志是人类所需要的表达。



流氓老兔子

流氓老兔子

文化是有属性的,而且是有强烈与鲜明的属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人类的文化类别,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东西方文化。这里不是说人群,也不是说地域,而是文化属性。

比如社会主义诞生于欧洲,但西方人绝难接受这种思想。它一来到东方的土地,竟然和我们的传统文化非常契合,比如都是强调权力集中,都是强调限制自由,都是强调集体主义思想的,这在中国从先秦就已经开始了,几千年来一直如此行为。

再比如为什么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分之一,也是因为彼此文化属性很接近。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同样是古老的文化,也同样很早就进入中国,就是因为文化属性不同,彼此难以融合。如果不是唐朝丢掉了西域领土,西北地区也不会有伊斯兰教的痕迹留下。天主教更是在唐朝以后绝迹了,直到明朝才再一次来到中国。

再比如民国初年,以胡适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人,学习西方文化,对比了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要彻底抛弃旧文化。鲁迅甚至说,“从字里行间只看到‘吃人’两个字”,这是多么彻底的批判传统文化。

有个名词叫“意识形态”,其实就是在说文化的遮蔽效应。也就是说,一种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遮蔽与覆盖住,阻挡不与本文化相同属性的其它文化的侵袭,只会接纳同属性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说到底,就是精致至极的农耕文化。

为什么我们几千年来,所有王朝都不约而同的“重农抑商”?比如明朝朱元璋规定,商人是贱民,甚至不能参加科举。道理很简单,看看今天,一旦重视工商业,农民基本上都去打工了,还剩下多少老老实实在家务农的?这不就是文化变形后的事实吗?

文化的强烈属性还有一个特点——同化现象。中原自古就经常被草原民族侵略,可是占领中原的游牧民族几乎全部被同化消失于历史当中,匈奴、突厥、鲜卑、契丹……清末的满族几乎只剩下个名字而已。蒙古族坚守自己的文化特性,甚至不允许种粮食,都去种草养马,结果几十年而已,他们就只能退回到草原。

所谓同化,就是先进文化侵略落后文化,最终消灭与吞噬落后文化。今天的汉族,绝不是指历史上的中原农耕人群的后裔,而是指接受了农耕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属性的无数曾经的人群的总和。

水木人生

水木人生

文化,是一个广义词,它的概念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包含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书本文化知识,还包括饮食文化,政治文化,习俗文化,娱乐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组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

现代国家中,存在两种文化属性,一种是强势文化,一种是弱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不断创新的文化。弱势文化是依赖强者,在强者身上获取养分的文化,一种懦弱的生存哲学。但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竞争力,就没有活力,也就导致弱势文化的产生。强势文化能正确的引导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文化属性,是指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是日积月累,不断积累形成的,通过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体现你的文化属性,不需要去掩盖,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来的一种特性

我是太阳

我是太阳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