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理论到现代,除在中医、易学上有应用,还有啥实效应用?

提到的作品

[作品]墨子

《墨子》一书广泛涉及了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工农业生产、科技、军事等多方面内容,是由历代墨者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五世纪战国初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末,近三百余年。流传至今的《墨子》...

孙波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吕氏春秋

集合诸子百家杂而不杂之言,包罗天地古今万物众生之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全书的内容以儒家、道家的理论为基础,集合了各家之学说融于一炉,是中国汉代大统一时...

吕不韦

最新跟帖
smc_hr

smc_hr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就好比一天二十四小时,有白天有黑夜,这就是阴阳合成一天,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物极必反,这些关系不就是哲学思想吗?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至于五行理论,是把宇宙中的基本物质归纳为五种不同的性质,相互生克制约,达到和谐平衡的目的,这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东南中西北,配木火土金水,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如此,一物降一物,一物生一物,五行的生克乘侮就是把复杂的宇宙人生关系用五行来解读,既简单又实用,永远也不过时。

kyzhou

kyzhou

阴阳五行只是个抽象的哲学名词,它在科学领域里的作用与人体的关系,离不开天干、地支,因为天干、地支中明确标出了五行的属性,而且这些又是人体信息的具体标志。所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不仅说明对一个人的生理、病理和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而且还说明人体内外环境统一性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mengxiongjj

mengxiongjj

阴阳二气,是科学发展的两种重要元素,离开了阴阳,就没有科学,因为没有了水火的阴阳,就没有人类,何谈科学?

Miss·Wu

Miss·Wu

天人合为一,一生为二,二为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在五种状态下运行,来演义万事万物,表现出来金水木火土的表象,阴阳不停升与降,形成一个螺旋不止的大圆,生生不息!

Leo-狮子1990

Leo-狮子1990

(阴阳图示)

阴阳学说是一种形态的描述述词,哲学上用成二分法或矛盾论,物理学用成作用力反作用力,化学上用成电荷的失去或获得一个电子时的正电负电,数学上用成1与1的排序及统计的1或2的确定,政治学上用成好与坏的示例式。等等。

只不过各应用侧重不同,从而描述时都不周详精确,因而使阴阳不可替代,呈万年以来沿用至今不变不改的状态。

阴阳解释的是,物体内外共里两大状态,这个状态呈一方若强,则另一方就弱;一方若小,则另一方就大;只有双方强弱或大小均衡,才各方一致一样平等平均的。

这一描述,比矛盾的两个一个主要另一个次要全面周详些,比其它各学科综合及精确些。

因此,不论一个人擅长哪学科,若明阴阳说都可纳入阴阳内,而不可能反过来,把阴阳塞入其擅长的学科里。

这在分类学上是种与品的所属性关系,即不能把种类放在品种项内,只可品种划入种类项内,是完全一样的。

(解剖事物,古中国人述成劈混顿)

也就是一个事物解剖开后,可用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描述被剖事物内外状态,可用1.1或1.2描述被剖事物内外状态,但都没有用阴阳描述的全面周详细致精确。因为阴阳可描丿述出三态式,其它式描述仅二态式的。

所以非阴阳式仅列及用两个极端态,而阴阳列及用两个极端外还强调中的中间态。

这就是非阴阳者都是:要么对,要么错,两选一的。

而阴阳者,也罗列出对与错两态式,但强调对与错中间的不对又不错的状态。此被学术词中庸表述。

真正的阴阳是由细胞分裂与原子核裂变的图示得出来的。即:

(述词是:太极生两仪)

(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及八卦生16式等)

(述词是:1生2;2生3;3生万物)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Rhea蕊

Rhea蕊

世界万事万物,无非阴阳。阴阳五行理论应用到各行各业。百姓日用而不知。

Dr_公子小白

Dr_公子小白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智慧的结晶。

它揭示了世界乃至宇宙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它的阴阳理论,生克理论,不仅在医学易学上应用,而且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上都适用。并且都在不知不觉的安这个理论应用。

大的方面,我国在外交政策上,采取的“韬光养晦”“忍辱负重”政策,就是阴阳五行理论的具体应用。

在中美经济关系中,“斗而不破”也是国家领导人大智慧的体现。是阴阳五行理论的应用。

此消彼长,物极必反。深入学习阴阳五行理论,应用到生活当中,受用无穷。

flyandflyindanc

flyandflyindanc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科学突飞猛进,在这两方面中国确实建树不多。事实是,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后,西风东渐,西方哲学、科学等名词霸屏,辉煌了多少世纪的中国古代艺术、技术被有意轻视。恶其余胥,连对这些艺术、技术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理论“阴阳五行”也被国人忽视,好像除了在中医、易学上有应用,其他方面没大实际效用。

真相真是这样吗?十七世纪中期以来,物理学上有三个最重大的发现: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它们都没有逃出阴阳五行的手掌心。

先说爱因斯坦的说相对论。它研究的是基本粒子、能量、质量、力、速度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根据五行的特性,可以将以上五要素归类:

基本粒子→土

能量→火

质量→木

力(场)→金

速度→水

先看五行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基本粒子(土)就是物质。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金)是物质产生的,有物质的地方就有引力场。土生金是对的。

力(金)产生加速度,加速度在时间上的积分就有了速度(水)。金生水是对的。 物体的质量(木)与速度(水)有关,越接近光速,质量越大。水生木是对的。

能量(火)由质量(木)产生(E=m)。木生火是对的。

物质(土)由能量(火)凝结而来(宇宙大爆炸)。火生土是对的。

再看五行相克(火克金,土克水,水克火,金克木,木克土):

基本粒子受自身质量的制约和影响,木克土成立。

没有粒子就没有速度。粒子是速度的先决条件。土克水成立。

速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能量。水克火成立。

力的大小受能量的制约。火克金成立。任何物质只要有质量,就会收到引力和场的作用。金克木成立。

所以,阴阳五行完美表达了相对论五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关系。或说,相对论圆满验证了阴阳五行的适用性。

基本粒子的速度降下来,宏观上叫做物体,五要素变成:力、物体、质量、能量、速度,就成了“经典力学”的研究对象。

在微观上,基本粒子以波态运行,质量以信息状态呈现,五要素变成:力、基本粒子(波态)、信息、能量、速度,这是 “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

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这三大理论各有其适用范围,但阴阳五行一路畅通,从低速到高速,从波态到粒子态,以科学的范式展现了阴阳五行的自洽和完美。对阴阳五行,世人应重新认识!

从哲学意义上讲,阴阳五行表达的是宇宙万物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揭示了其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远动中维持动态平衡的机理。它具有西方哲学没有的整体思维艺术,是一套完美自洽的理论体系,系统的整体哲学。

现代哲学以矛盾论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思维方法,但缺乏整体思维,它的不同认识层面无法有机衔接,没有形成像阴阳五行这样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思维体系。

阴阳五行古老,但其哲学价值及生命力超越时空。它是一个自然、客观的存在,只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而已!

在跳舞的水

在跳舞的水

首先说一说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他们相互治约,相生相克,相互平衡,互为对方,但主要为自己生存为前提,相互转换,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比如白为天,黑为夜)阴阳两个系统间的相互做用,通过太极来实现;关于五行中最早定意:(一)木日曲直,又如太阳东升,早晨3——7点,归人体的肝胆系统,人体的手,脚,头,人发恕时状态,都归属于木类;(二)火日炎上,是阳的高级阶段,火具有热而向上的特征,每天上午9点——午1点,日照时间逐渐升至最高;又代表人的心脏系统;战争中人准备全面进攻的状态,等......都具有炎上的特点,都归属于火类;金日从革,“从”字体来看,为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走,又为连续不断,“革”为清除,“从革”连续不断的清除,是阴的初级阶段,由直而曲,代表为午后3——7点,如太阳西沉,气温下降给人的感觉是消杀,收敛,又代表人的肺和大肠系统,又如抑郁症患者的状态,等......都具有“从革”的特点,都归属于金类;(三)水地要点,具有凉润而下行,是阴的高级阶段中医解为归藏,蛰伏,寒冷,冬天大雪纷飞,让人归于宁静,晚9点——凌晨1点,人类基本处于休息状态,植物冬季,枝叶凋零,沉默,休眠,中医归肾系统,黑色,恐惧等状态都归于水类;(五)土爱稼穑,为种植,归属为阴为收割,显露为阳,又为不断的进出,伸缩,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土”是除了木火和金水,四行外的另一类,兼具阴和阳的特点,半阴半阳(非阴非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医归肾为吸吶又将其下游输送脾系统的运化功能,具有海纳、百川,和平时期的状态,都有爱稼穑的特点,都归于土类;而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必须对干支体系进行量化建立"时,空,人"相统一的数理模式证明"天"是一种时空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受时空场的调节,这样天地人合,阴阳五行的才会被科学界认可。实际上只要我们用心观察,阴阳五行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刷牙仙人

刷牙仙人

阴阳五行在农村广为流行,如农村人采墓地、安宅院、结婚葬丧择日、小儿取名等等都牵涉到阴阳。因为古代这个治人之术一直约束着人们,虽然科学如此强势,但这个封建迷信残余还一时难以清网。

芬达妮妮

芬达妮妮

阴阳,是指世界万物都具有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力量。比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等。阴阳在一进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既相生又相克;是为了维护世界万物的相对平衡。比如金生水,金克木,水生木,水克火,木生火,火克金等

阴阳五行,可以分为阴阳与五行,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

比如从医学方面讲,五行分别对应人的五腑六脏,人体的阴阳要相对平衡;如果阴阳失衡过极,人就会生病,就会去看医生,就会去通过手术或其它来平衡。

再比如,你去干一件事:你首先得有理论或者说有清晰的思路,然后你去实践它或者说付出行动,才有可能干成功对吧?你就可以把“理论或者思路”理解为阳,把“行动或者实践理解为阴;“这一件事”或者说你干的“行业”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五行对吗?能理解吧!

所以说阴阳五行存在于万事万物中。

红紫hongzi

红紫hongzi

说实话,从1994年学习周易至今,我是有一些心得的。作为抛砖引玉,我先谈谈,同时也希望看到其他的意见。

阴阳即矛盾。任何事物总有对立面,就比如,没有男,就不知道有女,没有冷,就不知道有热,没有好就不知道我坏,所以事物总有两面。

至于五行,更是中华文化独创,而且没有什么比这更加圆融。个人认为五行相生相克超过了任何一种对物质论的理解与论述,她的完美使得物质得以转化。五行即物质论,生克乃辩证法,二者有机的结合产生了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与特色。

言归正传,我在此处不想提及任何五行生克与预测学的关系,但只想在此处,说明一下五行生克与中医学的关系与作用。

以往我的一些朋友,认为中医以至中华传统文化没有任何作用,对传统文化进行一再否定。当然,我并不认为这种否定就不对,我不反对否定,但更想对这种否定思想提出再否定。只是缺乏强有力的论据,来驳倒对方。

但自从今年,新冠病毒出现以来,中医又重新被认知。然就在前不久英国首相约翰逊先生也不幸感染病毒。作为英国,对其的医治也只能带呼吸机,来加强呼吸,使得自身保持呼吸顺畅,达到治病的目的,除此之外似乎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即便如此,据首相本人说,也多次差点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诚然,在我们引以为豪、科技为上的今天,对待一个病毒居然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不得不说是一个空白。

然而,中医于此时,却提出了另外的治疗思路。姑且先不说效果如何,单就用2000年前《伤寒论》的经方来解决21世纪今天的世界医学难题,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进步。

据钟南山院士讲,方剂就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加银翘散为主方的用方思路。本人虽不是专业中医,但是知道,跟多地方对麻黄很少使用,但是东北的很多地区仍然多使用麻黄汤这类方剂。

麻黄有宣肺解表,发汗治功效,其黄又数金性。加之风水把一切病毒归位五黄,用金来泄五黄土,用于实践,就是提高肺功能,保持呼吸顺畅,应该有一定作用。

在治病的原理方面这,我不赞同西医,西医讲究“克”,讲究战胜病毒。说白了,就是拿人体当了个战场,好比当年“日俄战争”下,保持中立的大清国。战争的结果,不论哪方胜利,或者说,不论是药物获胜,还是病毒获胜,但最终受害的是人体本身,从而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不良后果。

而中医的理论是给病毒或细菌提供一个通道,通过汗发、下法、吐法把病毒排出去,既没有必要杀死病毒,更没必要让病毒危害人体的思路,用“孙子兵法”的那句最经典的语言“不战而屈人之兵”,把病毒排出去,从而达到两相安的效果。

然而,我在想,有没有这样一种中间介质,通过周易“通关”的原理,使得原本相克的两种五行,达到接续相生的效果。比如原本金克木,但是通过水的化解,使得金能生水,水又能生木的效果,通过一种中间介质,使得病毒生介质,再让介质来生病人,换句话说,不仅不让病毒克害人体,反而使病毒达到对人体有帮助的效果。我用有种感觉,这种中间介质,应该不复杂,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我真心希望能尽早找到它。

然此时此刻,虽然中国目前已取得对疫情的胜利,但是,全世界却还有三百多万人感染此病毒。而且,此感染数字还在不断的上升。这可以说这是全人类的不幸,在此还是以王文正公那首泛海激励我们每一个人。“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厚厚

厚厚

请有求进展的学士们问一问西方应用了多少易学。咱们中国有些人士就是愿意接受西方的输入。人家输出来的东西还有价值吗?为什么不自己研究呢?易学虽说没有现在高科技具体。但易学涵盖面广。基础牢靠。指导性强。作用也大。

千言没有万语

千言没有万语

事实上,己经融入人之活的方方面面了。

buttman

buttman

首先要说,“阴阳”和“五行”不是必然连在一起的一回事。如果讨论,是需要分别探讨的。

但是,“阴阳”和“五行”,都是上古先民的朴素哲学思想,反映着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直观认识。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和“五行”,才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被描绘成宇宙间的绝对规律,甚至成为朝代轮换的“定数”。

这个演变过程,叙述起来比较复杂,篇幅小不了。作为问答,只能简而言之。

就“阴阳”和“五行”的现代“实效应用”来说,我认为,必须充分尊重上古先民的智慧,从中吸取有益成分,但也不必事事套之。现代科学分门别类已十分精细,各样的问题有专门的科学去研究。如果仍然把“阴阳”和“五行”当做“万能灵药”,凡事都以此解释,一定是不行的。

“阴阳”,是上古先民对世界观察后作出的概括——天有日月,人分男女……,很多事情,似乎都存在“阴阳两极”。

老子和孔子,都谈到“阴阳”现象。老子更多讲到了“两极” 的转化。

在两千五百年前,这样的认识不能不说很珍贵,但也要说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

但是,这种哲学思想影响极其深远,渗透到当时和以后社会生活的种种方面——包括对宇宙星辰运行的看法;对寒暑变化和历法的看法;对世间事物和历史发展的看法;对生物和人生老病死的看法,等等。

特别是其中关于“两极”转化的思想,实际上也就是现在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及其转化”的思想,十分可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具体科学问题,还需要具体的科学学科来解决。比如,电子和正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尽管也各是一对“矛盾”,但如果依然用“阴阳”来表述,未免就不知所云了。

“阴阳”的问题,相对还比较简单。“五行”则更为复杂。

最早提到“五行”的,是尚书.甘誓。学者们说,这是禹和有扈在叫做“甘”的这个地方作战时的誓词,所以,墨子.明鬼篇全文引此篇时,用的是禹誓的名称。

甘誓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后来,对“五行”和“三正”,就有了各种解释。

究其根源,最早的“五行”,应该是指天体运行现象。

管子.五行篇说:“经纬星历,以视其历;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

史记.历书云:“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又史记.律书说:“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

汉书.艺文志曰:“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

“五行”,就是“五星”运行的规律。

“五星”,也即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不过在战国之前,“五星”不是叫这样的名字,而是叫“辰星”、“太白”、“荧惑”、“岁星”和“填(或镇)星”。

“五星”,在古代被称作“五纬”。这是相对于被称为“经星”的“二十八宿”而言的。上述“五纬”星中,“填(镇)星”的运行周期最长,需要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因此以其确定了“二十八舍”,就是每一年走到什么位置,由此确定了二十八个星座为“二十八宿”,以便进行观测。淮南子.天文训称“填(镇)星”“岁镇一宿”是也。

上古先民,在观测天文的同时,也在观察地上的世界。

最早,有了“六府”的观念——禹贡曰:“四海会同,六府孔修。”

什么是“六府”?左传.文公七年说, “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

大概因为前五种属于自然界,最后一种“谷”,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又有了“五材”或“五才”的说法。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子罕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后汉书.马融传作“五才”,章怀注曰:“五才,金、木、水、火、土也。《左传》宋子罕。”

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材”,后来就逐渐往“统一”上走了。

汉书.律历志说:“五星之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填星。”这种结合,大约在秦末汉初。

关于地上的“五材”,其实在尚书.洪范中,已经称为“五行”。洪范加工定稿约在春秋。战国时的《墨子》,也说到了“金木水火土”。但当时,这种说法纷纭复杂,难以统一,各路学者也不在意。

但是在秦末汉初,地上的“五材”或“五行”,与天上的“五星”结合之后,“五行说”很快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是从吕氏春秋.十二纪开始的。里面,把“五行”,和五日、五帝、五神、五虫、五音、五数、五味、五臭、五时、五方……,总之一切,结合了起来。

这之后,淮南子.天文训将“五星”,改称为“五神”;把原来的“五神”改为“五佐”。

刘向写了洪范五行传。汉书.五行志又在此基础上写成。于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天人感应”的理论。

这个理论,首次把“阴阳”思想和《吕氏春秋》的“五行”思想,结合在了一起。

有人说,齐国邹衍在战国时就提出了“阴阳五行说”。这个说法应该不确。邹衍,提出的是“五德终始说”——帝王的道德分五种,轮流统治天下。其与上述的“阴阳”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结合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五行”,如果作为一种朴素的、辩证的哲学思想,是有其意义的。但如果便成了一个“筐”,所有事情都往里面装,肯定就不行了。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俗话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属于什么范围的事情,就需要那个范围的科学学科来解决,笼统地以“五行”来解释,应该不靠谱。

至于汉儒们搞的“天人感应”的那套理论,就更不行了。

harry_yu_wang

harry_yu_wang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