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文学作品?

fxn214
讲到好古,在这里可以注意一下,中国人在近几十年以前的几千年当中,观念上都认为今不如古。在历史上许多地方,都引证古人的事例,充满了对古人的赞美。而近世纪的观念,引进了西方文化。从十六七世纪以后,西方文化有一大转变,认为古不如今,越到后来,越推翻了前代,今天很可能是错的,明天会更好,这就涉及到哲学上的一个问题了。究竟人类文化是进步,还是退步呢?照中国的,东方的看法是今不如古,人类历史文化是退化,没有进步。照目前西方文化的看法,是古不如今,古代永远是落伍的,新的永远是进步的。这两种相反的看法,便在哲学思想上形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对此应先有一基本的认识。究竟什么叫进步?什么叫退步?须要先下一个定义。如果把中外古今的文化研究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结论。譬如说,现在整个时代,是科学文明的时代。十六世纪以后,西方科学文明刺激了工商业的发达、社会经济的繁荣。而工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又回过来刺激了科学文明的进步,形成一种循环性的刺激与发展。到今天为止,科学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便利,但是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相反的给人类精神上带来更多的痛苦与烦恼。
这样,将中西文化联合起来加以研究,站在物质文明进步的立场,或者自然科学的观点来讲,明天实在比今天好;站在精神文化的立场来说,今天是比昨天差。——《论语别裁》

与歌
针对问题的看法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句至理名言,应该就可以很直接的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大家应该主要是为了各取所需吧,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从而获取精神层面的营养。
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然而,从小我并没有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现在想想还真是有些后悔。随着年龄的长大,经历的事情多了,思想也变得成熟了,这时就越来越觉得读书真的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静下心来,好好读上一本,真的是一种享受。
一本好书,不但可以丰富你的阅历,积累广阔的学识,还能带给你生命的智慧,让你活的精彩;一本好书,可以成为你真正的朋友,知无不言地和你实时交流,让你能够更清楚的看清自己;一本好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陪伴你成长。
相比当下的现实社会,不论是日常应酬,还是职场交际,处处充斥着功名利禄,尔虞我诈,想找到一位真正的朋友谈何容易,找到能够对你说一些真心话的人,对你有实际帮助的人,更是难上加难。而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确是那么的单纯简单,丰富的知识,生活的真谛蕴含其中,它就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着你探索,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总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也最好是能有一个正确的三观作为基础,内心有杆秤,有一个自己的衡量标准,能够判断出哪些文学作品是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好的文学作品自然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而不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起到反作用,事与愿违。市面上不乏有很多书籍都是为了蹭热度,拼凑堆砌而成,内容其实很偏激,没有太多正面的精华可以吸取,这样的作品不看也罢。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阅读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实现内在的升华。

naomina
首先要搞清楚文学究竟是什么?我暂且不按书本上的定义去理解,个人认为,文学就好比我们精神空间的清洁剂,境界高的文学作品呢就是芳香型的,境界差一点的,也能让我们的肉身有点空间,不至于变成石头。生命不只是一堆堆石头堆砌起来房子,它还有空间,还有精神,还有灵魂,因为我们太过于注重实的东西了,文学就能够唤醒虚拟空间,在物质世界为我们提供一丝丝温暖。
文学是有温度的,文学本身是一个人的生命表达,好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境界的表达,而读者呢,就能通过作者的境界来升华自己的格调,渐渐地升华城独立的人格出来。现代人太现实了,多数人除了对物质有偏执外,对任何精神方面的追求都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我曾问过很多人,如果给你一个亿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的灵魂卖掉,绝大多数都说“卖”,殊不知,这个卖灵魂的故事歌德早就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了。
我们需要文学,需要好的文学,但是当前的文学也变成了商业利益的附庸,这是最令人痛心的事。哎,算了,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啊。我现在每天都去读一读《西游记》,每天重读一两篇非常有意思,这等于是到经典里面去寻找温度。

苹果树上的APPLE
好的文学,可以提升自身修养和思想素质,可以启迪智慧,减少我们的迷茫和疑惑

seven_小孩
以文化人,形意表达思想情感的学问

夏天的北极熊
丰富见识

himmelyu
不知你有没有看过《房间》这部电影,它曾荣获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房间》中,女孩乔伊被一个坏男人拐骗,之后被他囚禁在其房子后院的棚屋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她遭到多次强奸,并生下一个儿子杰克。
除了道德伦理,这部电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五岁的孩子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体验。杰克与外在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房顶上的天窗,透过天窗,他能看见蓝天、白云、雨水,仅此而已。他没见过滑梯,游乐园,树,河流,动物……他的世界荒芜一片。
后来,他和妈妈的一起努力下,成功从房间里逃了出来,他甚至连跑步都不太稳,把小狗当做怪兽,在他眼中,一切都那么新鲜,神奇。
我们不曾遭遇杰克这样的悲惨经历,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在现实中,阅读就是我们看世界的另一双眼睛。
而阅读包括很多的方面,文学是其中最富有人情味的。
阅读文学之前,我们的生活受肉体的限制,局限在各自的小天地,吃饭,睡觉,上班,上学,我们没法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一次选择两种人生。
而文学用各种各样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读《活着》,每天为上班抱怨的人,会看到更底层的人生活的不易,他们连抱怨的力气都没有。
读《穆斯林的葬礼》,单身狗看见爱情纯纯的模样。
读《月亮和六便士》,中年人会看到即使40岁,人生依然有无限可能。
除了看见他人的生活,我们甚至可以穿越时空,看见出生之前的人的故事。
读《陆犯焉识》,知道上世纪70年代知识分子令人心酸的生活处境。
读《红楼梦》,一睹极尽奢华的大观园生活风采。
读《聊斋志异》,看到古人的脑洞。
……没有人不喜欢出去玩玩,去陌生的地方看风景,阅读文学,就相当于坐在别人家客厅的沙发上,听人家聊天,看见各种矛盾与性格。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试想,在充满疲惫气息的地铁或公交上,在寂寥的周末午后,你打开书或者阅读软件,只需一秒,就扎进了三体的世界,或者和哈利波特一起打怪,身未动,心已远,穿越到另一个时空,难道不叫人满怀期待吗?
跳脱肉体局限,丰富体验,就是文学带来的最大快乐。你可能不会记得自己吃过什么好吃的,但你一定会记得,吃到好吃的时那种惊喜,文学也是如此。多年之后,你不会记得具体的情节,但那种动人心弦,终身难忘。
这时,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另一个问题:那读作品的简介就好了,为什么非要读文学著作呢?
现在,网上很流行一种快速看电影的方法:五分钟看懂XXX电影10分钟看完XXX电影三部曲,这种看电影的方法很受欢迎,但是看多了你就会发现:咦?好像除了收获一个精彩的故事,好像啥也没了?再过一段时间,连这个故事情节也忘了……
这是因为,真正打动我们的,是细节。
是和恋人分别时,ta走开几步又忍不住转身拥抱你的温柔。
是亲人去世时,回到家里看到ta之前用过的东西的无限感伤。
这些动人的细节,不可能在几分钟的浓缩版中充分展现,也不可能在图书的简介中得到。
如同生活一般,必须要经历过才能有深刻地领悟。
读书也是如此,要一点点进入剧情,成为书中人物的朋友,才能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希望文学能成为你的翅膀。

nmymzzy
读书和旅游,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是一句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俗语。
人人应该都爱旅游,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是因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去体验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的人是因为旅游可以让他们暂时远离奔波忙碌的生活,释放压力,享受片刻的清闲。还有的呢,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如果经费不是特别充足,以上所述,读书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你嘀。
进入书本,你就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天地,这个天地可比旅游还要厉害呢。旅游不能带你穿越时间长廊,但是读书却可以。你可以跟着三毛去体验别样的撒哈拉,体验古老民族的传说。可以跟着余秋雨先生来一趟文化人儿的“中国之旅”。阅读一个个字眼,仿佛那景色就像影片放映一样,一个个呈现在眼前,带着我们领略不一样的文化底蕴。未出远门,却仿佛已经坐拥世界。我们能够通过书本游历中国,游历世界,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游历一下浩渺的宇宙;游历现在,游历过去,甚至还有机会游历未来。可谓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游历之余,我们还可以增长见识,拓宽眼界,丰富见闻。其中的好处,估计小编就不必多言了。
读书还可以让我们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拥有只属于自己和那位作者笔下的世界。我相信那会是我们心中的一片净土,不受外界任何物质和名欲的沾染,而仅属于我们自己独立的精神。进入这个世界,我们会忘掉现实,放下担子,得到片刻的清闲。在阅读中,在那个只有我们的世界中,我们甚至可以找到解决我们现实困惑的良方。看着那么多的幸福,那么多的悲伤,看着得了绝症的人突然迎来生命的曙光,看着一个美满的家庭突然支离破碎,看着人类的历史在某一瞬间被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所改变。我们会逐步变得心胸宽阔起来,我们会去认真的思考,会看清楚生活的本质所在,不过是快乐和存在的价值罢了。那时候,我们还会收获一个意外的小惊喜,我想那就是情怀。我们会热爱并深情拥抱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价值,然后不卑不亢,去追求自己存在的意义。
最后,功利一点来说,阅读可以给你的,就是当别人说“薛定谔的猫”时,我们至少知道这不是在说猫,而是一个思想实验。
总之,相信你们和小编一样,觉得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件和旅游一样快乐又长见识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庞俊修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不如问问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精神食粮
关于为什么需要文学的话题,先了解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以口语和文字作为表达的媒介,是人类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手段和方式。它还不是仅仅是一种口头表达和文字记录那么简单,它赋予了人类的思想和感情,而且形成了一套有一套的社会认知法则。
文学的内容包含广泛,它既有艺术内容比如诗词歌词散文小说杂记等等各种体裁,堪称语言文字艺术的体现,又在一定时期内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域和民族的意识形态,在文学之上就是人文科学,但是人文缺少文学这一块,那么不仅仅是失色,更让人类社会失去了应有基础和积淀之本。
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其他生物社会形态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具备其他生物形态不存在的人文层面。没有文学作为依托,那么我们今天可能还处于原始懵懂状态,甚至我们依然处于所谓的“神话”时代。
我们的过去讲毫无追溯可言,我们的发展永远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说法。
文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之上层。有了它们社会的形态才井然有序,才能梳理清楚各种脉络。
今天的人类社会普遍摆脱了原始生存状态,除了那些原始丛林和非洲部分部落,凡是进入社会阶级的地区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学生态,也就说一个没有文学化的社会,不称其为社会,或者是不完善的社会。
但是今天即便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即便它是唯一没有断层流传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依然有很多人并没有重视文学的重要性和为什么需要文学。
我们依然在享受着很多文学留给我们的福利,并且吃着老本。但是却毫无波澜。我经常觉得我们国人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事情。比如像文学这一块,我们是坐拥吃不尽的金山和银山,且不说唐诗宋词,就是在诗经时代遗留给我们的那些文学财富,都够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了。
之前网络流传了一个段子,虽然是搞笑其实倒是很好地解释了文学对社会及个人的重要性。有人去到某处观赏,不管是名山大川还是江河湖海,都会被这些景色所打动。古人通过文学给了我们展示了一些可以同感的东西,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自古江山美如画,触景生情想表达,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我去行天下!”这就非常尴尬了。
其实就算不会写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嘛,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与景物相关的诗词歌赋来进行表达,这样侧面表达的文学的重要性,并且可以使得一些人文景观永世流传,天下皆知。
这个就跟写出一个好的文案是一个道理。以前我们老一辈人都会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就是两本启蒙读物《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就已经包含了很多文学和文化的真谛在里面,从而激发大家对学习和求知的追求。
但是今天呢?我们不做学问,读书只是为了一种功利性目的,学问变成了学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只要会用智能手机,上网一查什么答案都有,但是你真的懂了吗?这种机械式的搜寻,跟重视文化完全背道而驰。
我在想,假如人类认知文学跟吃饭的重要性是相同的时候,我们的文明进程或许又会更进一步,这种进步是比科技进步又更有意义,或许我们已经开始懂了。

nmymzzy
这就好比学外文要学习他们的历史,了解人文,语法,语气等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好这么外语。
我们阅读文学也是这个道理,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阅读文学能很好帮助我们了解这些。

我们是糖幸福到哀伤
通过阅读,来感知外界,唤醒自我,促成个人价值观、创造力的生发。通过纯正的经典文学阅读,让每个读者都能够在自己心中立起一个精神标杆,进而形成独立自主的文学、美学乃至精神世界的建构。 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试卷上的阅读理解,更在于与某位身处不同时空的作者进行深度地交流,通过他的文字看见不同的世界和人生。

Benson
无疑,面向现实的生活是人的根本,但人们还需要有能力领会超凡脱俗的精神生活;而杰出的文学、艺术是人类全部生活的精华。比如去感受那些公认的世界级的文学、艺术作品与我们享乐目前粗制滥造的时髦、流行的伪艺术是天圵有别、完全本质不同的两回事。

明天之旅
寻找心灵的安静。

Jhyf123
人靠身体和心灵活着,身体出现残缺、疼痛可以通过药物及治疗锻炼等保持生命体征;心灵出现偏差空虚变异等情形就需要安抚修正,而文学则提供了最有力的补救。因为文学让心灵安静平稳反思振奋有力而不至于偏废,文学是心灵保健品!

jacarranda
文学对我们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文学,例如在你与人争辩时,你是否需要用你流利有证的语言来击败他。文学能净化万物的心灵,陶冶情操、不断完善自我,铸就美好品质!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文学是中国人最时尚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