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成为作家吗?

whigar
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是成为作家的前提和条件,但也不能夸大阅读的作用,要知道只有去写,才有可能成为作家,但这也只是有可能。
不可否认大量阅读带来的作用,尤其是阅读文学名著。
如果走心地阅读,而不是走马观花地观看,阅读文学名著有助于我们打开思维和眼界,在阅读中体味人间百态,感受世情冷暖,主人公的挣扎纠结,尽收眼底。
读得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会加深。
当然这还是在多读,读不同种类书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
毕竟要想成为作家,脑子里得有货,有足够的思想深度,能够有张力地处理文字。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理。
倘若见解不够,阅历不够,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干瘪而不受欢迎,更不要说成为作家。
大量阅读,其实在阅读当中,注意作者的措辞,结构,情节安排,大量阅读也就是大量学习。
长此以往,语感也就出来了。
阅读在这个时期就是一种积淀。
所谓厚积方能薄发。
但是大量的阅读就像是在岸边观察游泳一样。
如果你不下水,不去自己扑腾,划水,甚至呛几口,你还真学不会游泳。
想成为作家,也必须去写。
一边输入,一边输出,同时也是对阅读内容的一种强化。
只输入,没有输出,读过的内容会越来越淡化,甚至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完全淡忘。
只有去写,你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读透。
只有自己读透,才能方寸不乱地讲清楚。
另外作家也是不断地写,不断地改出来的。
写作水平是不断打磨出来的。
想成为作家,你得做好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
甚至有的作家没出名以前已经坐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冷板凳,比如作家余华,比如麦家。
余华曾经是牙医,他一次次投稿一次次被拒,拒稿的信件一封接一封地被退回来,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就有大量的信件涌来,连余华老爹都知道,这下,儿子终于火了。
有作家自嘲,写作是失败者才选的路。
写作,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得读,得写,还得耐得住时间的煎熬。
有人靠天赋吃饭,但大多数人是靠坚持,坚持到最后,写的东西有人问津,成绩还算可以,有资格冠以作家头衔。
结果是美好的,过程是艰难的,好多人没坚持到最后,死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想当作家,没有这份坚持到底的勇气和决心,很难真正走到最后。
综上所述,大量阅读,只是写作最最基础的开始,只是观望,而没下水,拿起笔杆子写才算下了写作的水。
读再多书,不写出来,和一个书橱,和一个存储器又有什么区别。
写作需要不断打磨,需要坚持,没那个定力还真难成为作家,充其量只是个码字工。
我现在也还是个卑微的码字工而已。
不过这已经接近作家了,只要还能秉着初心写下去,也许三五载之后,你也能成为作家。
我是花岸,写作的路上,我们一起加油,打气儿。

回答问题
先说成为作家的硬件条件(这里仅指社会主流作家,非主流不在讨论之列)1敏感,甚至神经质,2观察细致,3有痴书情节,4通古饱览群书,5思维逻辑性强,6具有较强的文学修养与素养,7有社会的意义。哎,可惜昂,现在文学届搞得乌烟瘴气,还大言不惭称为所谓新时代文学新时代作家,真的让人感到中国文学已死咦!收获,十月,这样的纯文学杂质也已经看不到之前的纯文学的味道了。

陈钊
绝无可能,爱好文学的人很多,但今天既无大作,亦无大家。难,难于上青天。
写好也难发表,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但不妨碍读书,读书也是一种享受,沉浸其中也妙不可言。即便有观点,也会有人替你表达。这个世界不缺人才。缺真实和良心而已。

菌菌
不行。
大量阅读文学名著只是成为伟大作家的基础条件,并非充分条件,更不是最重要的条件。
笔着认为成为伟大作家更需要下列几个重要条件。
曲折丰富的人生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来得终觉浅,要知此事必躬亲。莎士比亚早年跟剧团走南闯北,才创造出了一系列戏剧。裴多菲更是参加了匈牙利的抗俄战争,才写下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等等旷世诗篇。海明威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鲁迅到处求学。莫言,路遥上山下乡。只有经历多了,才可能使文学作品言之有物。
人生磨难。迎着人生困苦,激荡出人生浪花,作家的心受到震憾,才迸发出“有所作为,青史留名”的巨大动力。换句俗话说就是“作家是失败者的事业”。司马迁受宫刑作《史记》,曹雪芹家道中落作《红楼梦》,史铁生残疾著散文,普鲁斯特哮喘作追忆似水流年。再者失败的人才能感知生命的悲壮付出文字,才有文学作品情节美和悲剧美。
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凡作家都有一种济天下苍生唤醒世人精神的使命担当。雨果的良心涉及到遥远的东方中国而大骂英法强盗,罗素更是对人类遭受的苦难有着不可抑制的同情,泰戈尔像禅师一样教善人,茅盾,老舍对旧社会中国的劳动人民更饱含同情的泪水,村上春树,马尔克斯的作品都关注着人类的心灵。只有悲天悯人,才能受到普通读者的心灵反馈。也只有博爱才能超越一切文化,经济,政治差异达到全人类共通。
非凡的训练力,创造力,毅力。黎巴嫩人纪伯伦笔下一个人物赛义德幻想着自己有许多作家的优点,幻想也成为作家而整天睡大觉而耽于练笔,最后注定失败。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没有大量艰苦的劳动,枉谈什么作品。托尔斯泰早年就记下浩如烟海的读书笔记,曹雪芹披删十载,
日本一个作家的投稿长达几年的被拒仍不改创作初心。中国作家麦家更是把自己推向现实危险境地体验而作出一系列悬疑剧。上述无不印证着要想成为作家,没有捷径可走,不辞劳苦和思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留下足迹
如果你只是读而不动手写,那么你只会成为一个华丽的书架,而不是一个作家。
著书立作,会写文章,有代表的作品,有一定的名气,并获得大众的肯定,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作家。
想要获得作家这一身份,关键在于“作”,你只有开始动笔,才算真正踏上了通往作家的道路。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是动笔的前提。你不能只是记流水账一般把每天的所见所闻记下来,那叫记录,不叫创作。
记什么?怎么记?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在阅读文学名著中得到解答。
通过阅读优秀作品,你能够知道作家可以写什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相貌、家境都一般,人生经历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在他接触了大量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后,他突然明白:原来作家可以写这么多东西!养育他的土地可以写,草叶下掩盖的蚂蚁可以写,村头的牲口也可以写……
原来身边有那么多素材可以选择!
在写法上,莫言也从拉丁美洲的文学作品中汲取了经验,他将魔幻现实主义融入自己的小说,将它与中国的乡土结合,创作了莫言风格。
在你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后,你就拥有了写作经验的宝库,让它们为你的创作服务。
让所有阅读为创作铺路普通人读书和作家读书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看故事,一个是看故事的背后,它的立意,写法,思想,情感……如果想要通过阅读来积累成为作家的经验,那么你在读书时就不要只是停留于看故事的层面。
你要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驾驭人物来搭建情节,为自己的主题服务,分析作家们的写法,学习创作方法。
在你分析透彻之后,合上书,准备几页纸,开始构思:如果是你来写这一主题的故事,你会如何写?或者你会如何接着写?
这是一个锻炼写作能力很有效的方法。在你习得了大量优秀作家的创作经验后,开始慢慢将它们与你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自己的生活中来选材,在生活中寻找由你来表现的事物。
因为,你不能一直跟在这些名家身后亦步亦趋,在他们教会你走路后,你一定要学着用自己的双腿和双脚去感受触碰地面的感觉。
每一本书都不要白读,每一个字都不会白写,唯有坚持,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等待幸福的格桑
成为作家需要很多条件。大量阅读文学名著和会帮助你成为一个好的读者,但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
事实上许多作家非常的忙,一旦他们开始写书,就没有太多的心情和空闲时间细细品读文学名著了。
成为作家最重要的素质是对生活生活中观察和领悟,然后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
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作家,大量的阅读文学名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一旦开始创作还指望从阅读文学名著里获得帮助,那只能说明你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作家。
与其大量读已经过时的文学名著,还不如浏览一下新闻,逛逛街,和朋友吃个饭,多接触接触社会反而更能激发创作灵感。

高山流水
有可能。名著金银島的作者史蒂文森介绍了他的写作经验:模仿,对照,再模仿,再对照,再模仿,直至于毫无二致。他是这样回忆他的写作生涯的: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产生了创作冲动,就开始动笔,但一塌胡涂,连自己也看不下去。于是,他采取了“他自称的笨办法”,即找一本喜爱的书,看一章,即自己再写同一章的内容,写好后对照原文,找到差距,再重新独立写,如此重复……,就这样,他掌握了如何高质量写作的技巧。事实证明,写作技巧不是在课堂上获得的,是靠自己的心去体会,得乎心而付于手,心灵则手巧。当然,成为作家,尤其成为名作家,不是所有秉具中智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而是从阅读,启动开始,横下一条心,耐得住寂寞,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直至成功。

最爱沙梨汁
谢谢邀请。开卷有益。首先肯定阅读对人的文学修养是有很大获益的。读书重在自己的体悟和思索。把自己积累的知识连成一片,互相启发,这种被钱钟书先生提倡的“打通”的方法非常重要。名著被作为经典流传下来,肯定是获得更多人认可的书籍,所以能够被自己吸收是更重要的。对自己的写作指导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上善若水mich
还不可以,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还要有丰富的人生经历。

溮爺·説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但是 作家不作家是另外回事 不是你读万卷书 就能成为作家

守望.『殇』
大量享用美食就可以成为美食家吗?大量看电影就可以明星吗?大把吃药就可以成为医生吗?
阅读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创造。作家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创制,本质上讲与农民种地,木匠作家具,工人炼钢没有区别,只有优劣之分。
名著与创作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人的对世界领悟自有其特点,这个特点被大多数俗人接受了,就是名作家。真正的好的作品是领先于时代的,鲜为人解。

婷妹
谢谢邀请!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弄明白成为作家的条件着眼,这样就使问题简单明了起来。
要成为作家,必须先从基本素质和能力上作准备,第一字词句篇的基本功要熟练。
第二就是借鉴,这个就是题主所说的读名著的事,不要小瞧读名著这件事,当然,也不能神化读名著,读得多,那也毕竟是在欣赏别人的作品,不是自己的创作,而作家是必须有自己创作的作品的。
那么,还有第三就是自己创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作品,才能称之为作家,而一个人在成为作家的路上,也不是一笔而就的事,而是要不断地练习、反复打磨,只有动笔多了才会有可能步入作家的行列。
以上三点都不容易。虽说是三点,其实是三个面,而每个面都需要怀揣作家梦的人付出努力和艰辛。

飞奔
读书分为三阶段,第一个阶段需要看懂,第二个阶段需要理解,第三阶段需要思考,还有好几个阶段,如果都能完成,有可能成为名家,如果连前三阶段都完不成,那读的书再多也没有用。

lewisliuhenian
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作品问世成名了,才能成为作家。如果一个人只看大量的文学名著,却没有写作,他就也能被称为作家吗?

家家
大量阅读名著只能是成为作家的前奏曲,如果不深入体验观察思考生活与有效练笔,这是不能成为作家的。要想成为作家,各个必要方面的准备和知识性敏感性艺术性的厚积固然重要,而写出称得上作家作品的佳作更重要。只有佳作才能证明是否有资格资质称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