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科幻作家,我想问问大家目前对于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态度?

提到的作品

[作品]科幻世界

科幻是高科技时代的专属文化语言,科幻类期刊、图书则是畅销书目上的重要部分。作为国内科幻业界的主力军,科幻世界杂志社一直致力于中国科幻文化市场的培育,每年一度的中国科幻银河奖征文催生出大批优秀科幻作家和...

[作品]星河战队

没人知道为什么里科一定要加入太空军——去一个被虫族占领的星球送死。 毕竟,他家境优渥,就算不出地球半步也能安稳地过一生。 可他还是去了。只是,他对即将到来的考验一无所知:地球联邦突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罗伯特·海因莱因

[作品]星球大战

也许火星人在海潮宇宙的另一端已经看到了它们派遣的先锋们的命运,接受了教训。也许它们会试着在别的行星上寻找安全一些的居住点。由于火星人的这次袭击,人类的宇宙观也拓展了。当我和妻子凝视夜空时,我们认识到,...

威尔斯

[作品]第五元素

对暗物质的探索是现代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当前物理学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它涉及到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整个领域。 现在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在可见宇宙中有90%以上的质量由目前望远镜看不见的物质...

克劳斯

[作品]九州

秘境的日本大島-九州!日本第三大島,面積和台灣幾乎等大的九州。是個遠離東京、大阪等大都會的秘境之島。從大家熟知的福岡,到東部的別府溫泉、南部的鹿兒島、西部的名港長崎,再加上島中部的山岳高原地帶…。福岡...

实业之日本社,译/廖梅珠

[作品]飞碟探索

探索是一件美好的事——《飞碟探索》改刊词 在微博上关注了一位读者,没想到是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一位UFO发烧友。他给我发了很多条私信,讲他探索UFO现象的经历、对UFO探索行为的思考。最后他说:“UF...

[作品]三体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

刘慈欣

最新跟帖
自由

自由

科幻作品以其具有的严谨性可以科普,以其广阔的思维性激发大多数人的想象空间,以其多维的手段表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电影)等等。总之它是寓教于乐重要形式,而严谨性是最主要的。

烤鸭

烤鸭

感谢邀请

我算是老书迷喽,科幻类的也看了不少,我对科幻类类小说的期望是不要种马,套路不要那么明显,多给配角一些戏更好

小玩家闹闹

小玩家闹闹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最近《流浪地球》热映,引发热议。我觉得,无论这部电影有多少BUG,能让大众对其中的科学问题进行热议,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之一(另一大成功正如郭导所说,培养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制作)。

我所在的一个高端科幻群中,好些群友的同感是:

在中国,什么是科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蒙圈的。科技混同于科学,科学分东西,科学家视为科学代言人,足见科普之重要。科幻小说如果不能区别于玄幻、魔幻、神幻小说,那《三体》、《流浪地球》掀起的科幻热必然会被玩坏。

我们进而讨论到:

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科学,直到五四时才开始呼唤赛先生,但迄今绝大多数中国人搞不清科学和技术的区别。简而言之,技术,是改造世界;科学,是解释世界。中国所谓四大发明,其实都不是科学,它们是有用,但没有科学成分和理论基础。

就像科学引进后,中医会包装成中医科学一样,而中医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传统医学”,和四大发明一样,有用,但没有科学的基础……

科幻类别的作品,应该是符合现有人类科学认知基础上的演义。如果把现有人类的科学认知比喻为"沙盘",那"沙盘推演"就是科幻小说。如果另依据一套非科学的认知,比如宗教,特异功能,中医,那沙盘推演出来的就是神怪小说。正如反转、中医有市场一样,神怪小说仍会有市场,在中国会很大,很持久,就看作家本人的价值取向了。

总之,如果科幻小说和影视能够培养国人的科学思维,就是科幻作品最大的作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lizhensheng

lizhensheng

新奇的,大家没见过的,没有抄袭其他作品的情节.思路.走向.

名字真的很重要。喜欢看小说的人千奇百怪,抓住这些人的心理,可能没必要挖那么多坑,写多么精彩,但得吸引到我们

科幻类脑洞应该也非常重要吧 也要使用得当 再配合实际,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

还有就是不能跑题吧 我曾看过一部小说,本是武林流,写着写着成了修仙流,,,,

思路越广,章节越多,章节多了挖坑就容易乱了,前后不呼应,我也曾看过一部小说,前面明明把这个坑填过一次了,后面又提到了这坑,并用不同的方式又填了一遍,我当时就在想,作者是不是换人了……

看这么多小说,还是喜欢这种书写形式,方便快速浏览,当然听书的除外.,,,

12年老书虫飘过…………

apcordiesel

apcordiesel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对我等骨灰级科幻迷来讲不构成问题,那就是精神食粮啊啊啊~~~~~但是放到大市场上情形就有些变化。个人观点科幻作者并不一定非要迎合所谓的“市场”,而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新颖震撼的故事。因为它本来就是以瑰丽的幻想夺人耳目,给人启迪的。如果一味地以标准的商业开发模式,考察大众口味,那么按照排在前几位的题材(比如科幻机甲、科幻战争、科幻动作、科幻悬疑……)来写,往往囿于一种很成型的固定模式而很难出新,也很难吸引到更多的人。而真正精耕细作,视角独特且内涵丰富的作品往往耗费人很多的时间、灵感和脑细胞,得耐得住性子,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开始可能不会被太多人接受。就像《三体》第一部版权区区10万就让大刘转手了,估计也是经济或精神上有点撑不住。但当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你的作品,那么市场的问题也就随之得到解决。这个过程枯燥,焦虑,压力山大,撑住!

从人群和文化语境来看,中国人有农业国深厚的“大地文化”基础,现实踏实,不尚玄谈,不爱做梦。就算对科学本身的理解也经常和技术混淆。因为汉字上“科技”两个字经常连用,但实质上这两个字所指向的内涵并不相同。科是求知、探索、理论创建、学术研究,是站在前沿上的远望和终极求索;技则是由科学指导的,落地的改善人们生活的技术。中国人,即使改革开放后经常挂在嘴边上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实也只是理解到“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使人更幸福、更快捷、更……”的地步。这种程度对于理解真正科幻作品所要展示和探讨的深厚人文内涵,理解科技与人、与社会、与伦理、与道德、与法律等因素在未来一定发展语境中的复杂关系远远不够。所以目前在中国大多数人的头脑中科幻作品和“少年文学”还是分不清楚。总以为瑰丽的幻想只属于未成年,人长大了就要“回归现实”等等。殊不知科学幻想并非胡思乱想,科幻作品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用最严谨的逻辑和最大胆的想象结合,推演出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科学更重要,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或许可以这么说:“现实越沉重,我们就应该越冷静,越沉着,在分析现实的种种条件同时大胆设想,努力延伸,反复论证,最终才可能找到合适的解决之道。”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科技的发展以及国人和世界交往的增多,很多人的意识开始变化,开始意识到民族要腾飞必须全面解放思想,吸收各处营养,但传统思想和文化中的种种禁锢还是严重且无法避免。所以对于中国的科幻作家们未来还是坎坷不平,充满挑战的。

从科幻迷本身这个群体上看,据个人的观察中国科幻迷中喜欢“硬科幻”的人还是很多的。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硬科幻理论扎实,吸引力强,情节场景比较容易“图像化”,所以受人欢迎。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玩的了硬科幻,因为那需要逻辑、理论、学术的功底皆强,还要会讲故事。纵观历史,硬科幻写的好的自身不是科学家就是工程师(包括刘慈欣),其他文科生硬写,估计会不伦不类。当然有些以笔法和人文核心表达见长的“软科幻”作品本人也比较喜欢,比如夏笳和郝景芳的作品。这个不过给你个参考,自己按照自己的特长发展,呵呵。

从《流浪地球》的预告片中,很多人可能看到了中国科幻未来的希望。当然我们也要留下电影人试错和发展的空间。用刘慈欣自己的话说,拍总比不拍强!路要一步步走,人的思想也会一点点地转变。祝愿中国科幻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也祝愿所有在这片“黄金原野”上耕耘的中国科幻人能够不忘初心,不放弃理想,为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谢谢!

191

191

个人挺喜欢科幻小说和电影的,让普通百姓也能从中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但是希望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能多写、多拍一些硬核小说、电影,虽说是科幻,但还是希望能以现实科学为依据,辅以适当的对未来科学的憧憬

爬墙叶

爬墙叶

喜欢看科幻电影,看书进展太慢好多页才讲一个情节,科幻的视觉效果小说没有影像音效震撼

zoezhou

zoezhou

基于现实,尽情脑洞。例如:地球出现危险,就和人一样,要么解决问题,要么远离问题,解决不了呢,我们就远离,怎么远离,就需要脑洞大开了。

再比如:吃完饭剔牙,牙签由微型机器人构成,可帮人扫描自主剔牙,最后变成固齿物质。

第一例会让普通人有认同感,都TM火烧眉毛了,解决不了还在作死,不是傻逼吗?

第二例会让大众觉得这才是科幻,才是未来,就和现代高科技一样,方便和丰富

bdccb

bdccb

不请自来,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说一下乐哥自己对科幻小说和电影的阅读与观影历程,顺便表达一下个人的态度。

科幻小说

我是从上初中开始看科幻小说的。那时候我们县城的邮局旁边有一个书报摊,在我上学必经的路上,我每期必买的杂志,就是《科幻世界》和《飞碟探索》。可以说,这两类月刊,陪伴我一起度过了初、高中整整六年,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为我的青春期带来了无数幻想。


上大学之后,我又接触到了科幻世界惊奇档案,一本全彩绘的科幻类杂志。也是在这里,我接触到了《九州》世界,并且掉进这个“深坑”,到现在都爬不出来。

科幻电影

上世纪90年代,文化娱乐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很多电影,都是在DVD或者街边录像厅看的。2000年左右,我看了《独立日》,《第五元素》,《星河战队》,《星球大战》等科幻大片,震惊之余,才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好看的科幻电影,可惜都是美国人拍的。

自己对于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态度

首先,我是一个业余科幻迷,所有的科幻作品我都喜欢。

其次,我身边喜欢科幻作品的人不是太多,科幻题材相对来说比较小众。

最后,我希望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家,拍出越来越好的科幻电影,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喜欢科幻作品。

个人认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所包含的积极影响和科普意义,是一万部商业娱乐片加起来都比不上的。

衷心祝愿题主深耕科幻领域,希望早日能够拜读到题主的作品!

谢谢!

小爱_Annie

小爱_Annie

说实在的,外国人在科幻片的编导上主要已经依靠特技加科技手腕震撼场面来吸引观众眼球,没有新意!例如写外星人的就相当蹩脚,当人与外星人接触的镜头,会出现啥状况这些好莱坞编导是无法构思出来的,如果一旦经科学证实外星生命的生活方式,所有的有关外星人的影视作都得下架

fairlite

fairlite

多多写作,多多提倡,注意科学,注意细节。

princexajh

princexajh

谢谢邀请!请专业人士回答!

wangbin

wangbin

我个人认为科幻从科学理论启迪!因此应以科技为基点!不要幻想的太离谱!

shamimi

shamimi

借着三体火一阵。接下来还是小众冷门。
钟家小珊

钟家小珊

对科幻这个题材的小说,我认为读者讨厌没完没了的科普,更讨厌一眼看穿的伪科学卖弄这中类型的内容在其他小说题材中,只是装饰,很少有读者较真读者更在乎剧情和人物但是在科幻中,最明显的是科幻电影读者需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简单易懂,却不能烂大街的科学幻想这种要求,与对其他类型小说的剧情要求,是相似的但从严格程度来说,科幻读者的要求更高
麒麟说

麒麟说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