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还有比《红楼梦》的残缺更遗憾的吗?

如题,在中国文化中,还有比《红楼梦》的残缺更遗憾的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

张景、张松辉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这一部国际通行的学科划分带来麻烦的奇书,当代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使它对号入座。它不属于任何一门学科,却同时又属于所有学科。这部宏大奇瑰的神秘著作,彰显了人类对自...

倪泰一,钱发平,

[作品]周易

本书以清代武英殿刊刻的四卷本《周易本义》为底本,经传卷次一依其序。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以及《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原文,皆译为通俗...

靳极苍

[作品]石头记

影印的列藏精装本 列藏本:又称脂亚本,前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藏抄本《石头记》。存78回,中缺第5、6两回。此本有眉批111条,夹批81条,双行批88条。将近二百多条眉夹批,与别本脂评相同的竞...

曹雪芹

[作品]梁祝

《梁祝》和《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向来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在民间文化中占有显要的位置,为海内外民间文化和民俗学者所瞩目。 就这部《梁祝》连环画而言,图画所附的图稿上的文字全为繁体汉...

丁云生

[作品]四库全书

含四本:《绿野仙踪》、《禅真逸史》、《品花宝鉴》、《姑妄言》

三韩、曹去晶

[作品]金陵十二钗

中国优秀古典小说《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在第五回中,作者借“金陵十二钗”图咏和散曲,暗示各个女性人物的身世和命运,为全书故事展开预设计了精彩的优线。本辑明信片收录的“十二钗人...

燕军文

[作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正文底本为庚辰本,六四、六七回为蒙府本,配补甲戌本凡例,附录后四十回底本为程甲本。 相同或近似批语选定顺序:甲戌、庚辰、乙卯、蒙府、戚序、俄藏、靖。 批语夹于正文中,注明版本与原位置。

曹雪芹

[言情]红楼

绛珠仙子以一生的泪水,来还神瑛侍者的滴水之恩,从而成就神瑛侍者的位列仙班. 紫微大帝:做梦!毁了小莲花万年才有的化形机会,还想踩着别的仙子位列仙班,做梦!!做梦!!!先了结了这段因果再说. ...

浮世

[悬疑]归藏

我奶奶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有名的茶师傅,茶师傅是专门帮助人们料理红白喜事的人,也称茶房,凶礼.我从小跟在奶奶的身旁帮忙,因此我经常厄运缠身,几次差点死掉.有时候,现实比噩梦还要残冷要是觉得新书进度慢的也可...

犯二的神经病

最新跟帖
笨笨的山鱼

笨笨的山鱼


当今红楼梦研究的怪胎(二十一)

说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只要一个切入点就能形成一个回环,能牵扯出许多故事来,形成一本书。

“戚蓼生序”里也说明了这是回环的论证手法,“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的跋文里也交待,像西方的齿轮结构形式。如:结尾处,贾政送母灵柩回常熟虞山,到开头,甄士隐三年丁忧,写出一部三岁的水花英莲故事的回环——石头记;结尾处,一僧一道挟持宝玉出家,到开头一僧一道,携通灵宝玉进入了太虚幻境,也是慈禧寡妇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一个回环。专家们读不懂书这一真一假,一笔两个故事的艺术手法,说是有瑕疵,有缺失。今就简单谈谈史湘云的一真一假的迷一样故事。

前文已说到:妙玉是前世的庙玉,是顺治皇帝;巧姐、贾蔷是来世的光绪皇帝;北静王水溶、贾蓉、秦钟是今世的同治皇帝。那么,史湘云是谁呢?是曾国藩。

因事命名。从名字义解:史,为历史名人后代;湘,为湖南;云,为天上事,国家事。第三十八回,曾国藩的名字就嵌在书中,麒麟、荷花代表曾国藩家乡的特色。这不是扯远了?没有。

史湘云一出场献上了四枚玉戒,那是曾国藩的放弃了兵权的寓意。

史湘云家离大如州不远处,那是曾经属于如皋的边界海安鸭儿湾,历史上强盗出没的地方,也是薛蟠被打劫的地方。史湘云的“二”与“爱”发言不清是海安方言。虽然,地名、方言是真的,实际上是假写,主要表示曾国藩是打杀强盗的英雄。


湘云为宝玉梳辫子,是曾国藩为大清梳理国家形势发展的寓意。发现丢了一颗珠子,那是什么珠子?是政治,是慈禧偷去的。说明曾国藩忠于清王朝。

史湘云要宝玉用心于仕途经济,宝玉大怒:国家政权,被人专权,已到灭亡时,还空谈什么?

史湘云看薛宝琴,身披鸭头毛的大氅,“很像”,像什么?像强盗头。

薛宝琴,洪秀全的义译;薛,为雪,残害之义;宝琴为精神。薛宝琴一生嫁给了梅翰林;梅为南京,是精神的象征;翰林,洪秀全为科举而造反;薛宝琴披着鸭头毛的大氅与宝玉政权在梅雪为背景合照的艺术画面:有无数的鸭头强盗追随着,英勇献身。

谁在薛蟠被打劫的地方救了他?是柳湘莲。柳湘莲是曾国藩另一个化身。曾国藩只是一个柳质,没有扭转乾坤的大材,最后听命于水花,莲。莲,又是女权印的外形。

清虚观献麒麟的小道,是柳湘莲,是僧国藩,又叫曾道。史湘云的麒麟的阴阳说,正是解释史湘云与柳湘莲为合体说。

史湘云在的芍药花里做梦。芍药花,有宰相之称,说明曾国藩只会做宰相梦的寓意。曾国藩对慈禧的评价:“牝鸡司晨,国有不测”,这句话也呼应了慈禧寢室前的八个字:“親天雉地,乾坤经纬”。曾国藩知道大清到了灭亡的时候,却不能去扭转国家灭亡的命运,为了慈禧的政权,还献上了兵权。

读到这里:我们能看到翁同龢是以国家的发展强盛为高度,也能看到他的情怀以汉文化汉民族的兴盛为己任,并不是狭隘的自私自利民族主义和个人的光宗耀祖、功名利禄的思想,而当今,多少人误读了他?我们也看到:红学家多么像婚介所的专家,为史湘云寻配偶;多么像理财公司的经纪人,考证林黛玉的家产有多少。

摆葩、胡说八道是红学家的特性:不讲文法、主题艺术,也不讲自我认识水平,只会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缘木求鱼;读不懂书,就说有遗失有缺陷,这就是国家精英们的一枝独秀。


20210913

心儿开始歌唱

心儿开始歌唱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奇书,作者曹雪芹,仅作80回就撒手人寰,后经清朝文人高鹗/程伟元收录续写至120回(下简称为通行本),流传至今。

俗话说残缺的才是最美好的,正如断臂的维纳斯一样,只有80回的红楼梦无论是文笔、情节还是角色刻画都达到了古典小说的巅峰,而作者埋下的重重伏笔更是让整部小说读起来始终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让人实在忍不住去猜测80回以后的剧情和角色结局。遗憾的是,无论是高鹗还是近现代作家续写的结局,都没有特别能契合原作者思想的版本。

本文考据的正是前段时间在朋友圈里疯传的“旧时真本红楼梦横空出世,红学大厦轰然倒塌?”(此文目前已被微信官方屏蔽)里提到的一个续本,此本原名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成书时间是癸酉年(1753年,一说1693年),比目前公开收录的最早版本甲戊本(1754年)还要早,所以又被称为癸酉本石头记(下简称为癸酉本)

注意: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主观立场,欢迎质疑打脸,拒绝人身攻击。

发布者至今为止公布的唯一一张底本封面图片

此书来源是08年天涯一个网名叫何莉莉的人在和网友赵振东聊天时,提到家里有一个108回完整版的石头记抄本。经过进一步的网上联系,何莉莉发来了这个本子后28回的回目及梗概,赵振东将其发布在他的新浪博客上,几天后何莉莉又公布了第81回正文(带部分批语)。随后引起一个叫金俊俊的红楼梦爱好者关注,将何莉莉发来的后28回内容整理分段发到了天涯、百度贴吧、QQ空间等各大网站。

2014年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首次出版发行,2015年何莉莉提供了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过录本全文影印资料,红楼梦爱好者吴雪松通过细心整理勘校,实现了过录本原文全息整理,促成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第二版付梓。

关于过录本的来历,据何莉莉说80年代,他们县文化馆的马主任得知他家有108回的本子,想借阅后28回。但是何莉莉的奶奶不舍得将真本外借,于是让何莉莉及其姐弟们用钢笔将后28回内容抄录在笔记本上借出,这就是所谓的过录本。

此书一经发布就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其情节极度符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乃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一个批注人,真实身份目前尚无明确考证,此本下简称脂评本)里多个版本的批语,所以被许多网友奉为真品;但也因为其吊诡的情节走向和粗俗不堪的文笔,在反对者的眼中视为诈骗集团炮制的伪书,发布者何莉莉等人则被打为欺世盗名的诈骗分子。

真相到底如何?笔者打算通过四个问题来一步步解开此书的真相。

第一个问题:红楼梦的真正作者究竟是不是吴梅村?

要考证这个问题,先看看两位作者的生平:

曹霑(约1715年-约1763年),号雪芹,江宁织造曹寅之孙,年轻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雍正年间由于政治风波曹家被抄,后流落街头穷困潦倒。

吴伟业(1609年-1672年),号梅村,崇祯四年榜眼,在崇祯朝位居高位,明亡后辞官故里,后于顺治十年复出,三年后又辞官归隐,一生著作无数,譬如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出自其作品圆圆曲

曹雪芹作者说源自民国著名文人胡适,他也是红楼梦公认最早期版本甲戊本的收藏者,胡适认定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作者曹雪芹,此说法在解放后被中国官方红学界所采纳,所以也是目前红楼梦作者的官方说辞。而这个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书籍开头的地方

通行本【第一回】“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里提到有个叫曹雪芹的人对《石头记》下了很大的功夫去修改和编纂,但是这个“后因”却暗示曹雪芹仅仅只是在底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而非原创作者,而这个底本从何而来呢?看看前文怎么说的:

通行本【第一回】“……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風月宝鉴。”

这个空空道人从一块石头上看到了这个故事,就把它摘录下来改名为情僧录,后来又传到了一个叫吴玉峰的人手上,起了《红楼梦》这个名字,而还有一个叫孔梅溪的人给它取名叫风月宝鉴。而曹雪芹则是在这几个人手中得到了原稿,并且修订十年完成作品的。

“曹雪芹作者说”的支持者认为空空道人也好,吴玉峰也好孔梅溪也好,都只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名字,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物,而曹雪芹这个人物则是真实存在的。

然而这个说法有几个非常难以解释的地方——首先曹雪芹其人生卒年不详,甚至连名字都存在争议,如果按照红楼梦里的文学水平来考证,曹雪芹的文章诗词都颇具水准,然而除了红楼梦以外再无传世作品(即使在文字狱时期都是极其罕见的),而且红楼梦虽然在民间广泛流传,但依然是官方认定的反书,曹雪芹既然都已经虚构了好几个假名字来掩盖文章来源,又有何必要在书籍的开头就留下自己的全名?

胡适在晚年明确表示对《红楼梦》一书并无太多兴趣,劝诫年轻人不要把精力浪费在《红楼梦》的研究之上,且不论胡老先生身为公认的国学大师为何要提出这个观点,但起码也从侧面印证了“曹霑(雪芹)是曹寅的孙子独自一人写完了红楼梦前80回”这个说法的不严谨。

红学研究会制作的曹雪芹画像,发型居然是晚清才出现的牛尾辫,可见这个乾隆年间的曹雪芹形象包含了许多惊人的创作因素

和介于半虚半实的曹雪芹不同,吴梅村其人倒是在历史上记载得很明确,他是明末清初年间有名的诗人,顺治年间辞官以后写过不少传世之作,按照网络上“吴梅村作者说”的支持言论,此人不但才华横溢,还不愿出仕满清,始终以明遗民自居。癸酉本的第一回及最终回有如下批语作为重要佐证:

癸酉本,【第一回】“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癸酉本,【第一百零八回】“批语: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这两句话收录在2017年再版的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典藏版)一书中,遗憾的是,根据2018年2月光明日报对癸酉本发布人何莉莉的采访来看,这两条重量级的批语实际出于今人伪作。

由于发布者所持原本名曰“吴氏”,加上癸酉本有大量反清悼明的情节,为了增强话题性和真实性,何莉莉就自作主张将此书的作者扣在了明末清初吴梅村的头上,并且在癸酉本的开头和结尾伪造了两条批语放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导致很多人都被这个说法蒙蔽了双眼。面对光明日报的记者采访,何莉莉不得不承认了作假的行为,并表示“自己非常后悔”。

2018.2.17光明日报电子版07版,文章标题“‘吴氏石头记’的倒塌”

何莉莉的作假先不论,从历史的角度去考证,吴梅村有没有可能是癸酉本的原作者呢?毕竟他生活的年代比曹雪芹要早得多,如果证实他有成为作者的可能性,那么红楼梦的成书时间将大大提前,也算是个巨大的颠覆。但是根据笔者对明清史的粗略考证,基本推翻了吴梅村作者说的可能性。

首先吴梅村这个人绝非网络上渲染的那样忠心明朝,此人名列乾隆钦点的贰臣传之中,是明朝的叛臣,“被逼降清”完全出于他本人的自我辩白。且他恭维清朝的诗赋尚有传世,诗词里歌颂清廷是“圣朝”,吹捧满清皇帝“圣恩浩荡”——要知道顺治年间还没有大规模的文字狱,这些阿谀之词句句出自真心。

可惜他热脸贴了冷屁股,满清对这些明朝的叛徒并无太多好感,得不到重用的吴不得不辞去官位归隐田园。

其次,吴梅村在辞官后开始了晚年的创作生涯,他的著作主要集中在诗词题材上,从未与小说有过任何瓜葛——在那个年代,写小说是一种非常市井的行为,曾仕明清二朝的大文豪又怎会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做这么一件自掉身价的事情?而且癸酉本里的文笔和诗文也远远达不到吴梅村其他作品的水平,硬把此书生搬硬套安在他的头上简直荒诞不经。

至于其他更多的作者之说,基本也是无头悬案。由于红楼梦内容敏感,加上清廷大兴文字狱,书中所述之作者信息均不可全信,根据笔者的资料推测,此书成书时间应早于乾隆年,这位修订书籍的“曹雪芹”应该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了诗词和情节的润色,而非原创者,而由于原作者已不可考,所以笔者在下文中依然将曹雪芹作为原作者叙述,但不认可此人是雍正年江南织造曹寅之孙这个说法。

北方网狼

北方网狼

我想,没有了!

我也算是一个"红”粉了,五体投地的佩服芹溪兄。随着对他身世人生的不断加深了解,每每与其梦中相会。四十岁溘然驾鹤,有幸造访黄叶村,那陋室,那凄凉,那景那情……直教人泪流不止!更况百二回遗文,无端遭禁,致使最精釆的最后四十回永远消失人间,悲乎?悲乎!

独问小楼东畔

独问小楼东畔

在这里不敢有功击之意,权版《红楼梦》确有采集之嫌。比如熙凤戏贾瑞(?)不会是作者笔耕。

6点吃饭

6点吃饭

除了红楼以外,中国文化史上,另外还有几大缺憾也是不容忽略。

一,易经三部曲缺了其二。据史料记载,易经原本分为连山,归藏,周易,如今只留下周易篇。周易是将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归纳成卦,读懂周易就等于读懂了人生,是中国国学瑰宝级别的古书,周易篇写的是人,那么另外两篇无疑是写自然和科学,其价值不言而喻。

二,尚书残缺。同据史料记载,尚书原本有上百篇,由上古历代史官联合所著,记载了珍贵的上古历史,可惜如今只剩29篇,而且连是不是后人的伪作,也无法完全确定。

三,史记残缺十篇。史记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是中国古代的丰碑。可惜其中有十篇散轶了,尤其是最重要的汉武帝和汉景帝两篇本纪,按照司马迁的风格,肯定在这两篇中写了单独的内容,说不定是为了避免文字狱,被后人故意毁掉了,而汉书中所写的这两篇本纪之水平,完全无法和史记相提并论。

四,青囊书失传。华佗是古代名医,据史料记载,他是探索中医外科手术的先行者,而他也将自己医学上的研究心得做成笔记,就是青囊书,当时看守他的狱卒怕惹事,就把青囊书毁去,这一行为造成了中国医学史上无法弥补的遗憾。

五,孙吴子兵法失传。孙子和吴子是齐名的军事理论家,中国古代的军事教育,是将孙子和吴子的兵法合二为一,据说其中还分为理论篇和实战篇,共七十多篇,而目前留存于世的仅有孙子兵法理论篇的十三篇。

六,诸葛亮集。诸葛亮集包含其书信奏折以及凝聚诸葛亮治军打仗智慧心得的诸葛亮兵法。诸葛亮写诸葛亮兵法原意是希望自己死后,能够让后来人学习他的兵法继续北伐,有朝一日统一中原。

七,王羲之书法。目前并无王羲之真迹存世,都是摹本过录本,尤其是制定行书标准的兰亭集序真迹不知所踪,但所幸的是,目前留存了大量水平颇高的摹本,让中国的行书得以发展。

八,永乐大典近乎全部失传。永乐大典原本有数万册,目前只留下了数百册。主要的问题在于,当时明朝当权者只是将永乐大典当做皇家私人读物,并没有想到将此书公之于众以造福全中国的文化界,这是其失传的根本原因。后来乾隆爷引以为戒,编四库全书时就抄录了好几份。

九,黄帝外经失传。我们应该都知道黄帝内经在中医的地位,黄帝外经如果还存世,必然也有极高的医学价值。

十,竹书纪年大部分散失。目前的竹书纪年只保留了十分之一,其记载的历史及思想与传统史书截然相反,表达的是权利使人心恶的史学观,是中国史学之镜的另一面。

除此之外,古代失传的重要典籍还有很多,比如易筋经(少林藏经阁发生过火灾),墨子机械篇,鲁班书,庄子十几篇(目前留存三十三篇),以及我们闻所未闻但实际上很珍贵的古书,无可避免地在战乱,文化浩劫,自然灾害中散失。

而现在的我们应该好好保存先人留下的遗产,不要再犯同样的失误,同时也不要学某些国家莫名其妙地抛弃祖宗的文字语言和文化,只有坚持传承,才能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鸵鸟

鸵鸟

始皇焚书,梁元帝焚书,乾隆查缴禁书。毁弃大量书籍,古代印书不易,造成中华文化空前大浩劫。另外五胡乱华,金人灭宋,也造成了大量图书账册北迁散失。实际我们现存的古籍是曾经有过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wjzsd

wjzsd

虽然残缺,依然唤起中华文化特有的情怀和情愫。亦有相当一部分人物的完整命运得以呈现,人物的心理习惯和生活场景意会深刻无二,儒释道的意味让人为走向唏嘘不已。

这就象一幅中国画,让人叹服而留白。

飞机小鸡仔

飞机小鸡仔

广陵散。伯牙子期焦尾琴。《梁祝》《二泉映月》《出师表》那首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孟姜女哭长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悲剧。还有陆游唐婉《钗头凤》还有不具名的长沙窑上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诗句。还有苏东坡悼念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及所有词人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无疾而终的爱情。如李煜在亡国途中含泪对宫娥。可知国家图书馆一把大火,又有多少宫娥以为他自焚而死而殉情自杀。他开的起这国际玩笑吗?唉。我是何许人,有何资格替古人担忧?只有用元好问雁丘词开篇那句千古一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来结束我古今当口,放屁不臭的牢骚吧!哈哈……

petitelea

petitelea

周藏书因战乱失踪。导致夏乃至更早的朝代没法书证,被归为传说。

2.《山海经》的原版一直没发现。汉朝二刘删减前也不留个备份。

连山,《归藏》失散。清朝有人根据古籍整理出《归藏》的大概,无法验证。《尚书》失散。现流行的尚书是晋朝伪作。 诸子百家的著作失散。 《兰亭序》真迹下落不明。 六骏图七零八落 无以计数的甲骨文骨片当成龙骨给煮了。 敦煌莫高窟被王道士给霍霍了。 圆明园被外强一把火烧了。

sunikki

sunikki

当然有,乾隆令和绅,纪晓岚为首修《四库全书》,收集当时全国的书藉,分类排队,按清朝统治者的意旨,凡是认为犯上作乱的或是反清的,一律私下消毁,《红楼梦》就是凭和坤的喜爱和运作躲过一劫。另外还有多种禁书。

那些悄无声息被毁掉的真本,善本,孤本,那些载有前人智慧的思想宝库,想起来就痛彻心扉!

绿-莜-莜

绿-莜-莜

凡看《红楼》,免不了会去评《红楼》。

红楼梦》八十回之后,尽管后续者在表现手法上极力与前者保持一致,可是读者都能明显感觉到前后并非一人之手笔。更何况其结局与曹公原意相悖。不能说不是个遗憾。

然而,读《道德经》者,皆只知老子其人,而不知其所踪。读易者,皆只知仅存的《周易》,可连山归蔵哪里去了? 明知道《尚书》有伪,可又哪里去寻找真的呢? 贝多芬毕生献身音乐,死了才得到后世认可。古今中外,造化多弄人,史上遗憾之种种,何止一部《红楼》唉!

因此,叹息《红楼》残缺经年后,不免在想起其开篇: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之后,又想起了其结尾定语飞鸟各投林,也算度出点曹公‘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的真意了。

正所谓: 假作真时其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读《红楼》,无需评,但需品,细品满纸荒唐言,力解大千其中味。

拙见拙见。

蜡笔小辛

蜡笔小辛

在中国文化中,比《红楼梦》的残缺更遗憾的,莫过于西方列强对中国文化的侵掠。

红楼梦》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未完,的确是一件让人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

但是,近一百多年来,西方列强对中国文化的入侵和掠夺,才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掉的、刻骨铭心的剧痛。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走向没落。自鸦片战争起,西方列强用船坚炮利敲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西方文化也伴随着侵略开始扑向中国,向中国传统文化发起全方位的挑战。

同战争相比,文化入侵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帝国主义渗透方式的文化侵入,最初是披着宗教的外衣,以传教士的名义进行,借宣传宗教开办教会、报刊、杂志,从思想文化领域侵蚀和控制中国人民的精神,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辛丑条约之后,美国首先认识到文化渗透改变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其的作用比武力征服更加长远和有效,于是率先退还庚子赔款,改将赔款用于在中国创建大学、培养留学生等一系列措施,利用教育进一步宣扬西方思想,列强各国纷纷效仿。文化渗透比战争更加可怕,它会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时至今日,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从未停止(洋节、美剧、好莱坞、日本动漫、公知等)。

西方文化的侵入,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沟通中西文化、促进中西文化融合的作用,但也给中国本土文化造成了严重伤害。

新中国成立以前,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发动战争,强行文化渗透的同时,对中国展开了全方位的疯狂掠夺。而代表和见证中国5000年璀璨文明的国宝文献,一直是其争相掠取的重要对象。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期间,数以千万计的文物、典籍流失海外,仅仅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200个博物馆中,名列在册的我国文物就达160多万件。散落民间的更是无法计数。据从网上整理的数据:法国卢浮宫收藏中国文物数量多达3万件;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珍贵文物达2.3万件,而且大都是珍品,被认作是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国文物的博物馆;美国收藏中国流失文物以绘画、地方志和古籍最多,全美藏有中国古籍善本3000多种,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近500幅,美国国会图书馆有4000多种地方志。日本方面,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有中国文物上万件,而日本上千座博物馆藏有的中国文物总量估计在数十万件,其中珍品也是数不胜数。一组组数字触目惊心。

下面列举一些国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国宝级文物供大家参考: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 大英博物馆

北魏 皇帝礼佛图 浮雕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五代 董源 溪岸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汉 倭奴国王金印 福冈市博物馆

商 猛虎食人卣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唐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宋曜变天目茶碗 东京静嘉堂文库


以上都是中国国宝级文物,遗憾的是,这些闪耀着先人智慧的文化瑰宝可能永远也回不了家了。

小娘子豆君

小娘子豆君

如果把《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比喻为字字珠玑的话,后四十回只能算滥竽充数了。作品读到三遍以上后,两部分的文学价值差距更大,也可以看出高鹗与曹雪芹在文学修养方面的巨大落差。后世对此评价甚多,也有人试图重新续写后四十回,力求还原曹公的生花妙笔与草蛇灰线,可惜多半劳而无功。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等同于一件雕塑,只有作品完成,观者才能完全体察领悟创作者的意图。如果只是一件半成品,谁也不知道最后的效果是什么样子。《红楼梦》的残缺是古典文学史上无法弥补的遗憾,也是一种无法超越的残缺美学。从文学价值角度讲,宁愿只留前八十回,让每一个读者自己去揣摩红楼人物的各自结局,也比强加上这后四十回导致的凤头鸡尾好的多。因此,《红楼梦》的残缺也成了千古无二的最大遗憾了。

candy走世界

candy走世界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