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历史里,为何三国时期非常吸引人?

singo
那是罗贯中的功劳,在他的笔下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生动,包括很多很多的小人物,一出场就领盒饭的那种都写得很鲜明,书里面所包含的谋略,处事,都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草根英雄较多,符合大众胃口

彬心玉壶
从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不足百年,这段时间英雄辈出,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周瑜关羽等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的的壮举不仅那个时代,也深刻影响中国的历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更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为后世兵家所推崇。而三国不像东周列国和南北朝那样时间跨度大,人物太过错综复杂,但其精彩程度丝毫不逊色。围绕着曹孙刘三家之间的斗智斗勇被,也为后人津津乐道。正是因为三国跨度时间短,人物相对关系相对简单,加之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人物与历史事件,才是它的知名度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当然,三国能获得如此高的知名度,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不无关系。《三国演义》虽是小说,但其中许多故事在历史上都是有据可查。它塑造的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关羽的义绝,还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被老百姓津津乐道。人们正是通过《三国演义》才了解三国,知道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Jason
江山代有才人出,譬如春秋战国之际人才鼎盛,末了在民间的影响力却不能与三国比肩,好歹有个孔圣人,还被关帝信仰给压倒了。
由此可见,三国题材故事能广泛流传,人才辈出仅仅是原因之一。
或有人归结于《三国演义》的流行。然而,三国人物自两晋以降,已被广泛传颂,至宋元之际,三国题材已成为勾栏酒肆话本创作的重镇。《三国演义》的总体故事构架,如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关云长单刀赴会、六出祁山等均已出现,易言之,演义的工作更多在于编纂修订。从这点看,三国与水浒非常相像,都是流行文化的产儿,成于众手的作品,而非个别文人的创作。
对比《三国演义》各版本,不难发现,其间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的过程,最终由毛宗岗父子完成定型。因此,并非《三国演义》的出现造成了三国故事的流行,而是三国故事的流行催生出了《三国演义》。有需求便有供给,即便没有罗贯中,也会有李贯中、王贯中完成这一使命。当然,演义的杰出成就也反过来推动了三国故事的进一步传播,这便是文化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了。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因为三国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再有裴松之注《三国志》,甚为详细,也足以引起人之注意三国的事情。
不繁不简,矛盾复杂而又集中,正可以引人入胜。譬如战国的矛盾更复杂,人物也很动人,末了分成七份,又平铺到三百来年,不免于拖沓。《东周列国志》便展示了这一弊端。
此外首先三国时期的英雄们都互相认识,不是仅仅你知道我我知道你,这样的人物关系就很有意思了。
曹操跟袁绍是发小跟袁术也应当自小认识,跟刘备青梅煮酒谈笑风生,刘备跟公孙瓒是校友,喊吕布叫大哥,叫过袁绍刘表主公,吕布一帮干爹亲如父子。孙权又是刘备大舅哥,两人也是喝过大酒的。
可以说这些后来在战场厮杀过的人物大都是互相熟知的。
刘备跟曹操在汉中对决时候,会不会想起青梅煮酒时两人的惺惺相惜。
吕布难逃一死时会不会想着早知道就杀了刘备这个贤弟了。很多时代的英雄人物,双方除了沙场,并无私交,甚至恐怕死了都没见过面,聊过天。或者是过于混乱让人不着头绪。
而三国时代又足够稳固,派系分明。曹操,刘备,孙权,都能征战沙场数十年而不倒。即便是吕布从失势逃出洛阳到最后兵败身亡也有六年多时间。项羽跟刘邦总共才打了几年!隋唐时期,群雄并起结果李世民一战就定乾坤。然后重头戏就是宫斗了。势均力敌的比赛才是最吸引人的。
而且英雄个人魅力也不是后代很多英雄能比的。刘备的百折不挠人格魅力或者你可以说历史上有很多。但是曹氏父子的诗歌文章,即便不算帝王也足矣流传千古。即便是吕布,这种奇葩。也是为人津津乐道。
个人以为,除去以上原因,三国历史之所以动人,更因其处于东汉、两晋之间。东汉高开低走,一团沉闷,两晋更是鸡飞狗跳,一塌糊涂,即便有英雄人物,处于污泥浊水之间也便黯然无光了。前后映照,自然显得三国时代慷慨悲歌,英雄豪杰光彩照人,于是格外引人注目。
总之,客观环境、自身素质捎带同行衬托,遂使三国题材故事的流行成为历史的必然。

joe_yip
这是历史的选择和三国演义的双重作用。首先从历史来看,汉朝对于中国历史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巨大,华夏民族主流至今称谓汉族,就可见一斑,西汉灭亡,皇室后裔刘秀复汉成功,接下来进入三国时期,这个时期群雄并起,人才辈出,而有皇族血统的刘备于乱世成长,虽然一统天下失败,却留下后世的叹惜。加之曹氏和司马氏的先后篡位,最后虽一统为晋,却在几十年后,带来了华夏历史上最长的分裂战乱和灾难时期,自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在思考,还是诸葛亮这样的掌权不篡位的大臣值得尊敬。元末,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和民间评话,著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对于后世的影响力之大,个人以为在小说中堪称第一!虽然带有后人的观念和观点,还有很多虚构夸张,但精彩异常,且遵循了历史主线。可以说,多数人都是先知道演义故事,再去了解三国历史,一般人甚至就把演义当历史。实际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分裂时期还有不少,也是人才辈出,不乏曲折精彩故事,其吸引力还是逊色于这个时期,在我看来,是历史本身的原因,加上这本流传广泛的经典小说的作用。

Mazarine
中国历史从统一走向分裂,再从分裂走向统一。汉唐盛世也有,南北决裂也有。而大分裂时期我们能随口说来,第一印象在大脑中出现的恐怕就是三国了。为什么其他时期我们不太熟悉呢?,如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归纳一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陈寿,陈寿本是蜀国人,主要记载蜀国史料,后来天下统一,自然成了晋朝人。后来撰写三国志,书中尊魏为正统,因为晋从魏手中夺取政权。此书记录了从公元220年(魏文帝黃初元年)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共60年的历史,记载了魏、蜀、吴,三分天下,互相攻伐,各自为政的局面。由于书中行文简明,叙事精彩,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喜欢。
三国故事我们谁都能说上一两个,关羽的忠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等等都广为流传。这些人物故事在古代大多都已戏曲,评书的形式出现,人们在台上再现三国风云乱世,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纷纷登上舞台。民间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三国为历代国人所熟知。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此书的作者是元末眀初的罗贯中。书中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整书以小说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简明易读,普通民间百姓也能轻松阅读起来。到了近代,三国的故事和其中的精彩片段被搬上了电视荧幕。现在的三国基本上传遍了世界,有的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三国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文化。
所以三国即使离我们遥远,但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较量。经过国人一代又一代的诉说,那段历史仿佛就在昨天,其中的奥秘,更加激励后人继续去探索。

AAII
因为小说,实际上那个时代一般般,除了华佗和马均没什么出类拔萃之处,政治家也就孙权将就。

夜猫子
三国演义对这段历史贡献很大,书本历史、三国演义小说及民间戏曲人人相传。
汉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三国人才倍出力争打造和平环境等也为后人写作提供素材。

旅行箱里的S小姐
我觉得三国时期的历史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时代,汉王朝摇摇欲坠,各路英雄崛起,都有逐鹿中原的野心,由此引发了一幕幕生动曲折的历史故事。三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合纵连横,军事家派兵布阵,重点是还有史学家留下了详细记录可以考证。可以简单的说三国时代用不到一百年时间把春秋战国或者南北朝的历史推演了一遍。
二、三国时期的历史能这样被大家喜爱,还有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都能讲出几个三国故事。
三、三国故事被搬上了电视屏幕,更是火得一发不可收拾,从1994年唐国强的三国开播一来,随后的十几年,关于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游戏越来越多,更是让大家过足了三国中,同时这段历史也更加深入人心。

碎月淑影
您好,首先对您的观点不敢苟同,我觉得秦末汉初的历史最有趣,有最为壮观的万里长城的修建,有最为激烈的楚汉争霸,很多历史上的著名战争这个时代占了多数!

苏小糖
因为三国演义呗

琅琊
人多,事多,冲突多,矛盾多,没法,没道德,纯粹的乱世!

rainey
汉朝正是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时期。” 刘邦时期压不过项羽,刘彻虽强,却遭史谤,英雄主义的第一次真正抬头,就是三国。
此前的春秋战国秦,因汉文化还未定型,思想上未统一,虽有勇士,上不到三国英雄的高度。
又:董卓造乱,给割据者和用武者堂堂正正师出有名的机会,使其在道德审美上的高度也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平。
特别适合于被传诵。欧洲之史诗,即国人之三国也。后世的君王们没有多对春秋战国做更多宣传和吹捧,我以为主要是这个原因。所以君王们吹捧基于汉文明的英雄主义,首选3国,后世N多朝代,也只有大唐,和南宋岳飞比较杰出。
还有一点,我觉得,三国就像是自己家的三个兄弟打架一样,没人外人参与,再怎么打,终归是一家人,只是笑谈!

263124009
首先,便是三国的知名度最高,在国际上甚至都享有广泛的赞誉,其中尤其以日本、韩国这样处在中华文化圈的国家为最。
要说日本人、韩国人最了解和最喜爱的中国历史,相信三国时期会是大部分人不假思索便能够给出的答案。要说三国历史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传,罗贯中和他的名著《三国演义》功不可没,因为在书中的精彩描写和内容的广泛传播,三国历史借由小说的手段被其它国家的人所知,其中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性格鲜明的人物也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精彩的故事不管是来自哪个国家,都有机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喜爱,三国正是如此。即使从历史的角度看,东汉末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都有些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我们看看它的剧情梗概:某大帝国处在大厦将倾之际,因为皇宫里的政变,手握军权的军阀趁机篡权,后来,各地的诸侯们率军讨伐大军阀,声称要拯救帝国的命运。
在这一背景下,无数英雄人物涌现,他们趁着乱世的机会,秉承不同的争霸理念,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奋斗,最终,其中的三大势力不断招贤纳士,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和吞并形成了鼎立的局面。这一故事梗概相信已经足够精彩,且很能吸引喜爱这类题材读者的兴趣了,而以此为框架的三国历史,自然也就十分精彩,且令人喜爱。
此外,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密度也是其它时期所难以比拟的。要说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郭嘉、司马懿、陆逊等人相信都能够有一定的竞争力,要说历史上最勇猛的人,三国时期的吕布、张辽、典韦、甘宁等人也都是威名赫赫,此外,不管是以仁德闻名的刘备、还是因奸诈著称的曹操,都是妇孺皆知。
三国历史不但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还英雄辈出,有着许多令人耳熟能详的豪杰,而且真实的历史上,每个三国人物几乎都有其不那么脸谱化的形象。这些因素,再加上后世戏剧小说的发展,使得其知名度达到了其它历史时期所达不到的高度。

TB塞斯克
三国在历史上是独有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很多英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为什么三国在历史那么有名呢?
第一、民间艺术的力量。
三国历史之所众人皆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间艺术的发展。过多民间说书的、相声的、唱戏的都以三国为主体故事,然后过多或少艺术加工,经过口口相传就变成众人皆知的历史故事了。严格来说,那些说书的三国未必是真实的历史上的三国,但是他们无意间提高了三国在历史上的知名度。
第二、三国这段历史本身就很精彩。
一段历史之所有名,那必定有精彩的故事。比如三国里的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历史事件,这些构成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而这些事件又影响了历史,自然历史上肯定有它的一席之地。
第三、三国的名人众多。
可以说在三国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不管是谋士还是名将,在历史上可说是数一数二的多。这些谋士、名将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些重量级人物的出现,更是把三国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推到了历史的高峰。比如谋士的有诸葛亮、郭嘉、鲁肃、贾诩、陆逊等人,名将的有张飞、关羽、张辽、吕蒙等人,这些高手过招,就好像神仙打架的那样精彩。所以,有这些重量级人物的出现,为这段历史添加了几分色彩!
第四、也有《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功劳。
三国在后人之所以广为流传,很大程度这部小说的宣传。作者罗贯中把三国这段历史写得很精彩,以致后来是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对《三国演义》当作武功秘籍对待。连努尔哈赤都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推崇备至,足以证明这部小说写的有多精彩了。

xiaozhiziwd
汉朝时的民族气质更加符合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民众勤劳聪慧,家、国、天下的抱负存乎于心。每个人都是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对内,忠于社稷,死于气节的人比比皆是。以三国中的人物为例。如司徒王允设下连环计。杀死董卓后,在董卓手下前来报复时,没有选择逃走,而是慷慨赴义。再比如荀彧,在曹操镇压黄巾军起义时来投。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也助曹操成就了雄图霸业。可当曹操流露出想簒汉的意图后。荀彧却坚持反对。最终没有屈服曹操而饮毒而死。
对外,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铮铮铁骨。有不辱气节的苏武。有矢志不渝,潜心十年,不辱使命的张骞。有孤悬境外,深入虎穴的班超。可以说,那时的中华民族是地球上最强大,最自信的民族。有着聪慧的头脑,百折不屈的毅力,铮铮铁骨和奔涌的热血。现代人想起和谈及汉时的史事都会触及内心的民族情怀和激情。
《三国演义》着本书被定义为四大名著后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书籍、广播、影视剧也多以《三国演义》为题材。使三国时的故事人物得以被更多人熟知。再加上民众与汉朝时民族气质的契合。使三国的历史得以被人喜爱而扩大了授众更有利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