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怎么回事?

huangyy
第一回我们能知道这块通灵宝玉的来历。知道了贾宝玉乃女娲补天之时遗弃的一块顽石,作为赤霞宫神瑛侍者整日游荡其中。
而林黛玉是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因为得到神瑛侍者的灌溉滋养,受到天地精华后修成女体。心中念念不忘想要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后来知道神瑛侍者投胎下凡去到人间,这仙草便也来到人间,想要用一世的眼泪来还神瑛侍者的恩情。
让我们知道了宝玉和黛玉的来历。到后来宝玉和黛玉第一次见面的手,二人都觉得似曾相识。看着非常面善,在心里就算作是旧相识,而今见面自当远别重逢,分外开心。
介绍甄士隐日间得一梦,梦到一僧一道来自太虚幻境门前,说了一番无从听懂的话,醒后在抱着英莲在门口闲逛时又遇到这僧道,来讨要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孩子,可是甄士隐五十得女,怎会舍得。故不曾舍手。
介绍这里的时候,读者心中自然会生出一丝悲戚。人的命难道真的是天注定。你看后来介绍英莲的命运,真是无比坎坷悲伤。像正常我们常人来看,一个人老来得子必然福泽很深。可是,这女来的不是时候,必然会给父母带来霉运!
接下来介绍了贾雨村,住在甄家近旁葫芦庙里的落魄读书人。也是为下一回做了伏笔。通过冷子兴和贾雨村相遇,引出了贾家宁荣二府的诸多人物。
任何小说的第一回肯定要做一些伏笔的工作,这样后来文字的出现则是顺理成章的!
小说作者是要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第一回我们能看到作者的悲观情绪,甄士隐这一生,平平淡淡,老来得女还不得善终。后来葫芦庙失火,将甄家也烧成了一堆灰烬。要说这甄士隐之前真是看不透,有无子嗣自然是一种命运,一个人只有看破了这种亲情上的亲疏关系,才能得到释然!
后来甄家落魄去丈人家讨活,也是不得好的对待!这只是人间世事,士隐还不能看懂得到解脱而已!
说贾雨村怀闺秀自然是和士隐家的丫鬟娇杏看对上了眼。还附带上人的面相,说人生的威武雄壮,必不是久居人下之人。这点虽然看起来有些迷信的成分,但是放到现实中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第一回,把作者的情绪,对人世间的真谛,对人情感上的小插曲,都做了简单的叙述,为后来庞大的贾家成员上演的故事做了很好的铺垫!.

秋爽
甄士隐是从那和尚道士唱的好了歌看到了人生,遇是作了一賦就和和尚道士走了。賈雨村只見香菱回头看过一眼就倾心了,終成眷属。這第一回的意思主要是写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的优笔。

zeegirl
甄士隐,字费。贾雨村,字化,表字时飞。作者开篇写这两个人物,从字面可以看出它的含意。
开篇写这两个人物,其实就是一个引子。由这两个人才引出整篇文章:
因甄士隐和贾雨村认识了,才有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赴京赶考,考中了才有处理打死人的命案,命案才牵扯出四大家族,后又罢官当教席才又引出林家。有了这些家族,才有了红楼梦的真真假假的故事。

Yoova
真是假,假是真。

jian冯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开篇都有两句诗,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常说的“段落大意”,作者用这样两句诗可以做到提纲挈领,读者通过解读这两句诗可以总揽整个章回;
而《红楼梦》第一回的“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两句,可以作为理解《红楼梦》整个故事的一把钥匙;钥匙拿对了,红楼梦之门将为你打开。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去”;由于清朝的文字狱,曹雪芹必须将他自传体的故事改头换面——不特定哪朝哪代,不特定故事中的人物情节;
梦幻,点明了这个故事就是一场梦,是否真实,信不信由你;这句的关键处在最后的“识通灵”;识,辨识;通灵,这里就是影射“通灵宝玉”,即书中的男一号。
第二句“贾雨村”,即“假语村言”,是不能当真的——如果当真的去做考证,你就输了;
风尘二字,勾起读者无限遐想;怀,一个是“怀念”之意;关键词仍然还是最后两个字,即“闺秀”——
闺秀,毋庸置疑就是女性;而且不止一个,在《红楼梦》一书中,除了贾宝玉是作者重点描写的人物以外,曹雪芹还描述了一大群女性——才贾母、王夫人;到凤姐和元春四姐妹以外,还有黛玉宝钗,鸳鸯、袭人等等一众丫鬟。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以女性群体作为主要角色的著作非常罕见——这一点只有曹雪芹做到了。
因此,《红楼梦》一书的大致内容,完全可以用六个字来简要概括——
识通灵,怀闺秀。

zhenghuih
谢谢楼主悟空问题!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甄士隐做梦时在梦中识得通灵宝玉。识得通灵宝玉,我理解其含义是明白人生真谛,梦幻识得,人生真谛和幸福,亦真亦幻,这也是《红楼梦》如痴如醉的艺术魅力。像道可道非常道,既有认识又也有感觉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光是用语言是说不出来的感觉,东方神秘主义的智慧。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红楼梦》原文“风尘中之知己也。”,风尘(原著中有注解)——这里指扰攘的尘世,又有旅居在外,备尝艰辛之意。“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意含“人生难得一知己”,人生活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人生处境需要知己的理解和支持。
总结一下个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人生快乐贵梦想,一把辛酸谁解味?待到梦想月圆时,亦真亦幻美极致。人人孤独降世间,人性本弱怕孤独,滚滚红尘纷扰世,人生得一知己足。

肥崬
这是开篇介绍。
红楼梦故事,是写在石头上的。这就是记录故事的媒介。
一个贯穿红楼四大家族兴衰的重要人物,贾雨村出场了。
贾雨村一个穷秀才,得到甄费资助赶考一路顺风成为举人进士,然后因为没有背景被轻易免职。幸运被举荐给林如海,搭上荣国府与王子腾成为金陵知府,再迅速爬升为中央大员,又抛弃四大家族,成为皇帝杀向勋贵的利刃,最后被皇帝放弃。
所以贾雨村看见,四大家族从兴盛到衰落再到灭亡的全程,也就是红楼梦故事的完美第三方的见证者。

ufowsm
甄士隐和贾雨村小说《红楼梦》的大纲式人物,他们有自己的凡人人生。甄士隐生了个女儿英莲,参与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在人间的故事,就是后来的香菱。而贾雨村则自己直接参与进去。
不同的是,甄士隐出世得早,在续书里还通了仙机,渡香菱完劫归案,一如他在红楼梦开篇里那样——梦幻识通灵。
和凡间他们对应的,是仙界的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他们都是帮助有关木石前盟的一干人完成渡劫的,甄士隐贾雨村属于小说中现实部分的,跛脚道人和癞头和尚则属于小说中神话部分的。
因为甄士隐和贾雨村是现实中人物,所以有他们凡人的故事情节。
在小说开篇,作者写甄士隐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道一僧在议论天机,就是木石前盟——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以及补天顽石的因缘际遇、缠结下凡的事,甄士隐听了他们两个的谈话,虽然似懂非懂却很感兴趣,请求看一看他们口中说的石头。这就是“梦幻识通灵”。
而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讲贾雨村在落魄之时,得到甄士隐的帮助救济,在甄士隐的一次邀请中,贾雨村看到了无意之中冲他回头的丫鬟娇杏,贾雨村误认为娇杏对他有意,于是以为自己遇到了知己。
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
于是,贾雨村在自己高官得中之时,回来娶了娇杏。

长颈鹿小可
《红楼梦》中,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例如,贾宝玉是真宝玉,甄宝玉是假宝玉,贾府是假府,甄家是真家,甄士隐是真事隐,贾雨村是假语存。
读《红楼梦》先要了解作者写作手法,戚蓼生序说《石头记》是一声而两歌,一手而二牍,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喉咙能唱出两种歌声,一个手腕能同时写出两种字体,这是比喻,比喻《红楼梦》一本书写了真假两面故事。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就是告诉读者,本书是将真事隐去,但将假语存焉。
真事隐在哪里了?隐在书的背面了,但将假语存焉,存在哪里?存在书的正面了,也就是书的正面故事文字。
书中有个贾宝玉,还有个甄宝玉,两人长得一模一样,性情举止都一样,有个贾府当然也就有个甄府。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借用神话故事,通过甄士隐的梦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木石前盟,是暗线,“风尘怀闺秀”是为闺中女子作传,是明线。
书中运用了很多隐喻,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暗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寓意深奥,十分幽秘, 正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还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都要好好体会!
总之,《红楼梦》是作者用血泪写成的一本奇书,故事真中有假,假里有真,真真假假,如梦如幻,贾府象征着虚假的繁华,拨开假象看本质,其实是一场幻灭!
我是红醋栗,看过请留下美评,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谢谢阅读!

misstian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只不过是作者曹雪芹上虚拟两个人物,说明此书的写作宗旨只不过是将真实的东西,隐藏在本书故事之后(以情掩盖反封意识)。又假借村坊之言,意思是说不必太认真,只不过乡间传言假话(贾化)而已。因此谓“真事隐去”(甄士隐),“假语村言”(贾雨村)。
此后,又借“太虛幻境楹联”“假作真時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尽管首回虚构这两个游离于《红楼梦》故事情节之外的两个人物。也是有褒有贬,有是有非,既势利.又善制造是非贾雨村正如其名一样,姓贾名化(假话)字時飞(是非),而受是非之害的则是甄士隐,其女英莲一生遭遇,恰是最好证明。

娟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没有写小说主人公宝玉所在的荣国府的人和事,却写了两个和荣国府没有关系的人,甄士隐和贾雨村。看似无关紧要的两个人,却牵动一大部书的情节。这一回内容主旨就是一个“幻”字,处处点明一切皆虚幻,以后荣国府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也是梦幻而已。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第一回的前半部分“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故事写女娲弃下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它听到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要去凡间渡劫,起了羡慕之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便求两位仙人带他去。两位仙人把它幻化成通灵宝玉,携它去太虚幻境的时候,甄士隐在梦中得见一面。
甄士隐在梦中听了关于“绛珠还泪”的故事,作者借甄士隐交代了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为以后的故事打下铺垫。
渺渺茫茫都是虚幻的意思。甄士隐梦中见到书中的关键之物通灵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都在强调“虚幻”。作者用意在于说通部书的故事是虚幻的,所谓“真事隐”也。
甄士隐本身是一个隐于闹市的高雅之人。他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是神仙一流人品。他还古道热肠,对一个毫无瓜葛的寒士倾力相助。自己却遭遇灾祸,丢了女儿,家被烧成白地,投亲却被岳父哄骗、嫌弃。不过甄士隐有悟性,跛足道人的一首好了歌令他醍醐灌顶,一句“走罢”成了出世之人。
脂批写,这一回书写甄家的一段小荣枯,后文将展开贾家的一段大荣枯。甄家就是贾家的缩影。世间的富贵繁华,一场梦幻而已,大观园最后也终是风流云散。
甄士隐的“识通灵”,点醒他对“出世”的了悟。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一回后半部分“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雨村本是一个落魄的穷儒,寄居在葫芦庙内,卖字为生。蒙甄士隐看重,经常与他交接。甄士隐邀他去家里闲谈,恰好甄士隐有客来访,他在书房等候。这时甄家的丫鬟在花园采花,看到贾雨村感到奇怪,就两次回头看他。贾雨村见丫鬟注意自己,误以为丫鬟慧眼识英雄。困境中的人,见有人青睐,欣喜之情异于常人。
贾雨村有经天纬地之才,得到甄士隐帮助,考中进士,做了知府。后来贾雨村偶遇甄家丫鬟,娶她做了二房,正妻病逝后,就把她扶正做了正室夫人。这个丫鬟叫娇杏。娇杏,侥幸也。文中说她“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娇杏的一段遭遇和小主人英莲的遭遇两厢对比,作者意在讲人生际遇,变幻莫测,存在极大的偶然性。这个思想在后来的故事中逐步铺陈。
贾雨村是入世之人,他贪恋荣华富贵,忘恩负义,不肯答救英莲,巴结权贵,徇私枉法,最后的结局上是“枷锁扛”,又是一番梦幻。
贾雨村“怀闺秀”,作者也是想申明《红楼梦》一书不涉政治,是谈情的。甲戌本凡例写:
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
结语甄士隐住的是十里街(势利),仁清巷(人情),隔壁是葫芦庙(糊涂),甄士隐、贾雨村一段故事写尽人情冷暖,势利人心。甄士隐的从兴到衰,贾雨村从衰到兴。两个人的小兴衰映射着荣国府的大兴衰。世事无常,正如好了歌所唱: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真事隐,假语存,真假对照,假作真时真亦假,作者的用意在此。

zerodance
抛砖引玉,甄士隐和贾雨村,将真事隐去、假语存。通过甄士隐的梦境,引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前缘;通过落魄后的甄士隐和一僧一道的对话,引出了总结全篇的好了歌;通过甄士隐从生活殷实到穷困落魄的变迁,以及甄英莲(甄英莲)的遭遇和娇杏(侥幸)的幸运,道出了人间世事无常和人物命运的无奈,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奠定了结局的悲剧基调。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甄士隐在书房读书打盹,梦中遇到边走边谈话的一僧一道,谈论的内容是一段正该了结的风流公案,甄世隐在梦中与“通灵宝玉”有了一面之缘。
女娲补天弃用的一块石头,自经锻炼,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各处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仙子知道他有些来历,留他在赤霞宫居住,命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
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颗绛珠草,神瑛侍者常在灵河岸上行走,见绛珠仙草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得换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
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因此一事,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神瑛侍者贾宝玉,绛珠仙草林黛玉都在其中。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雨村拜访甄士隐,谈话过程中,严老爷来拜,甄士隐出去接待,留下贾雨村一人。
恰巧甄夫人让丫鬟娇杏在院子里撷花,娇杏猛抬头见窗内有陌生人,见此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穷,然生得腰圆膀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心下思忖这个莫不是老爷常提起的落魄书生贾雨村了,便又回头看了一次。
雨村见她回了头,以为她有意于自己,遂狂喜不禁,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中秋节对月感怀,写下佳句。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贾雨村做了县太爷后,路见娇杏在街边买线,便讨来做了二房。一年后,娇杏便生了个儿子,再半年,雨村嫡妻病故,娇杏被扶作正室夫人。
宿命的无奈古道热肠的甄士隐,家境殷实,在当地也算是望族,他对落魄书生贾雨村非常照顾,欣赏贾雨村的才华,资助他银两进京赶考,然而命运却对他非常不公。“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唯一的女儿英莲在元宵佳节,由于家人霍起(祸起)的粗心大意,被拐子拐走;葫芦庙失火,央及甄家,被迫去岳父家讨生活,被岳父看不起。经历一番打击后,遂看破红尘,和一僧一道飘然而去。
反看甄家丫鬟娇杏,因为对贾雨村的好奇,无意回下头,落魄中贾雨村念念不忘,“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再说贾雨村,得到甄士隐支助的五十两银子后,连夜出发进京,并未向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辞行,为他以后遇见甄英莲见死不救,忘恩负义埋下伏笔。
甄士隐注解好了歌贫病交加的甄士隐,拄拐杖在街上散步,再次遇见一僧一道,二人所唱的好了歌,正抵触他心底之痛。回看过去,家境殷实,爱女绕欢膝下的美好不再,人到暮年,每天还要面对岳父的冷脸冷眼,内心无限凄凉。遂做出此批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一僧一道连连称赞,“解得切,解得切”,甄士隐顿悟,人生如梦,过眼云烟而已。
甄士隐贾雨村虽不是故事主角,但是他们是灵魂人物,世事的无常在甄士隐的悲惨一生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官场的黑暗,人性的丑陋,贾雨村身体力行,给读者一个完美的呈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吻舞双全
这一回主要写了两个人物:
一个是甄士隐。
他本来“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然而,女儿丢失,屋舍失火,岳仗不满,不仅使他的生活陷入窘境,还让他体会到了现实生活的人情冷暖,于是他在跛足道人的度化之下出家了。
另一个就是贾雨村。
他出生于诗书仕宦之族,因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只剩得他一人一口,现进京求取功名,寄居庙中,每日卖文作字为生,故甄士隐常与他交接,又在甄士隐的帮助之下,考取功名并走上仕途。
甄士隐和贾雨村他们结识于十里街的人情巷里的葫芦庙,后一则出家,一则仕途,他们走上了不同的路。
在第一回中,围绕甄士隐的主要内容是,他“梦幻识通灵”。说一日他在梦中遇到一僧一道,这僧道要把他们的“蠢物”向警幻仙子交割清楚,甄士隐听了,要看一下这″蠢物″,待见“蠢物”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即“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围绕贾雨村的主要内容是,他“风尘怀闺秀”。贾雨村虽然出身世宦,然根基已尽落入“风尘”,幸好结交了甄士隐,并在其小斋偶见了甄家的丫鬟娇杏,且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知己。并有诗“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头”,表达爱恋。到了第二回,娇杏就被扶作正室夫人了。这就是“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了。
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具有线索作用,甄士隐、贾雨村已成为贾家走向的晴雨表。

阿丁猫
作者为了逃避“文字狱”的迫害,在本书首卷第一回一再表白“此书不敢唐突朝廷”、“亦非伤时骂世之旨”。但是,他又地通过两个人的名字:甄士隐———真事引,贾雨村———假语存,把他真正的创作意图,巧妙地透露给读者了。
作者在写贾府之前,首先写的是甄士隐的家世破落和贾雨村的钻营奔走,目的是从这两个人物的对比当中勾勒出封建末世的社会轮廓。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幅哲理诗般的对联的意思是:把假当作真时,真的也是假的;把无当作有时,有也变成了无。这是作者故弄玄虚。就像“太虚幻境”,是作者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不存在的境界,让人仍然感到那么美好一样,作者的这样作的目的就是以假乱真。《红楼梦》在艺术处理上,许多地方都采用了“真真假假”、以假隐真的手法,以遮人耳目。不过直书其事毕竟是主要手法,真的实的占绝大部分;对于以假隐真的地方,要剥开“假语”求“真事”,透过现象看本质。否则就会陷入“真即假,假即是真”的不可知论,走入迷宫。

傲视阿彪
我们都知道甄士隐和贾雨村并没有和贾府沾亲带故,《红楼梦》写贾府的兴衰起落,那作者为什么开宗第一回就先把他们二人做为小说的开篇呢?
让我慢慢道来,甄士隐是《红楼梦》中第一出场的人,住在金陵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作者写作手法是谐音暗喻,十里,即”势力”,仁清即”人情。”甄士隐即”真事隐去。”
甄士隐性格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现花修竹,酌酒吟诗很是潇洒,膝下一女,名唤英莲,即”应怜。”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
甄士隐忽一天做了一个梦,这就是小说《红楼梦》中的第一个梦,也就是第一回甄士隐做的白日梦。
此梦大概是这样,女娲补天之石带到警幻仙子宫中,让神瑛侍者带下凡间,交代了小说第一块顽石的去处。
同时又介绍了还泪之神话,交代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因缘,进一步延伸引出了那副著名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暗示了小说的基本创作方法,即真中有假,假中带真,给读者提供了阅读指南。
这就是第一回中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的作用。
巜红楼梦》第一回后半部是”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贾雨村生于仕宦人家,祖宗根基己尽,人口衰丧,只剩他一人,凭借贾雨村的过人才华,进京求取功名,但是囊内空空,暂时寄姑苏城里葫芦庙安身,每日以卖文作字为生,后结识甄士隐。
再后来由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一步步做了知府。贾雨村谐音”假语存。”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他在甄士隐家吃酒时,甄士隐家丫环娇杏在书房的窗外,先是嗽声,然后撷花,所以才有贾雨村起身向外一看!
这一看不得了,先是觉娇杏动人了,后因娇杏频频回头,又觉娇杏对他有意了。
自认为此女必是巨眼英雄,风尘之知己了,遂有了”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的诗句。
后来贾雨村进京赶考高中,做了知府后娶了娇杏,这便是”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一段故事。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将假语留存,将真事隐去。
综上,《红楼梦》第一回无论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还是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将假语留存,将真事隐去,是《红楼梦》这部小说,让人品味无穷,趣味无穷。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幅对联,加上贾雨村和甄士隐的名字,仿佛就是阅读此书的宗旨。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请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