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至死不知,甄家的女儿都从“玉”,为何偏偏甄嬛不是?

如题,浣碧至死不知,甄家的女儿都从“玉”,为何偏偏甄嬛不是?
最新跟帖
六块儿鱼

六块儿鱼

甄家女儿从玉从女,甄嬛本叫甄玉嬛,只是在她七岁那年,自己觉得这名字俗气,硬是被逆父母改名为甄嬛,成了从女不从玉的甄家嫡出女儿,玉娆是甄嬛的嫡亲妹妹,从玉又从女。


浣碧临出嫁前,内务府前来商量细节,问到名字这一项

甄嬛说“姓钮钴禄氏,即为义女,我家排行从玉从女,浣碧算是二小姐”

而内务府送上来的名字,玉沁、玉隐、玉乔中只从玉却不从女

浣碧脱口就问“怎么只从玉不从女,看着不像钮钴禄家的亲生女儿?”

送东西的人回答“礼部说义女非本家出身,总得内外有别,所以只得从玉字排行。”


一旁的甄嬛一脸冷漠地说“听太医说父亲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你娘入宗庙的事情要紧”

浣碧听完不情愿地选了“玉隐”这个名字。

其实着重强调浣碧改名一事,是为了彰显甄嬛对名字的不屑,相反浣碧对名字意义的在乎,再有,浣碧选择玉隐这个名字,也间接说明浣碧这一生都不能被人接纳,只能隐藏自己的出生,方能平安一生。


浣碧母亲是个汉人,最关键的还是个罪臣,这么说来浣碧算是罪臣之女,照这样,浣碧一辈子都不会被承认,她娘亲也不能进甄家宗庙,但甄嬛从甘露寺回来后,她的身份发生改变,皇上为甄父平反,允诺甄嬛一切,甄嬛的能力促成了浣碧多年来的心愿。


甄嬛入宫前一夜,甄父来到甄嬛房中,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若无完全把握能获得盛宠,定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父不指望你日后能大富大贵,宠冠六宫,但愿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甄嬛回答“女儿不求能获皇上圣眷,只求保住甄氏满门和自身性命”,甄父连连点头。


甄父又问甄嬛可想好带哪个丫环入宫,甄嬛说流朱伶俐,浣碧缜密,想把她们二人带去宫中,甄父吞吐着不知从何说起,然后说出浣碧的身世,甄嬛表现淡定,还说以后会给浣碧则一个好人家。


甄嬛带浣碧进宫,也给了浣碧宠爱,碎玉轩有什么好东西都赏给浣碧。

浣碧嘴快,在宫里什么人都敢怼,甄嬛说过好多次仍我行我素,就连流朱都说浣碧被小主宠的就像甄家二小姐一般。


浣碧不知足,在甄府还算的上老实本分,进宫后越发不像样子,一次次僭越,安陵容出身卑微,得宠后送给甄嬛一匹进贡的蜀锦,甄嬛好心赏给浣碧,浣碧穿上招摇过市,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穿上比安陵容好看,言辞间尽是看不起的话。

因为皇上夸赞一句,就时时想着在皇上面前晃悠,毫无分寸可言,更过分的是勾搭曹贵人和华妃,企图戕害甄嬛,幸好被甄嬛识破,提前做好准备,要不然甄氏一族岂不是被浣碧这样蠢笨的人害惨了。


甄嬛离宫后和果郡王定情,后因种种原因两人未能在一起,最终甄嬛重新回宫成为熹妃,浣碧明知甄嬛和果郡王有情,却设计果郡王小像一事,逼着果郡王迎娶自己,这种心理真可怕,凡是长姐碰过的男人,自己都想要。

之后果郡王被皇上怀疑,落得个饮毒身亡的下场,浣碧又有多少功劳在其中,都说浣碧为果郡王撞倌而亡是为了爱情,其实不然,浣碧是不甘,不甘多年的等待没有回应,不甘自己不比甄嬛差,却处处低她一等,不甘事事都被甄嬛压着,唯独死这件事,能和果郡王一同,是浣碧最后的倔强。

cherry511

cherry511

从玉从女的是甄家嫡女本家,单单从玉的不过是甄家私生女。

甄嬛舍弃名字里的“玉”字,正是浣碧日思夜想最想得到的字。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名字很多都有特殊的含义,要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要么是悲惨命运的暗示。



比如甄家地位不同的三姐妹,甄玉嬛(没改名字前的甄嬛)、甄玉娆和甄玉隐(没得到名字前的浣碧)。前两者从玉又从女表明了她们是甄家嫡出,而私生女浣碧也就是甄玉隐,仅仅从了个玉字说明她是庶出。



不同的名字同样有不同的命运,甄嬛身边的丫鬟流朱护主心切,到头来落得个撞刀流血而死,何其悲惨。



甄嬛传中的甄嬛和浣碧虽同是甄家女儿,奈何有嫡庶之分这也导致了她们命运的不同。

作为甄家长女且聪明伶俐的甄嬛,从小到大都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从小家里都事事依这个长女甄嬛。

关于甄嬛名字为何没有遵从甄家嫡女从玉从女的传统,单单只从了个女呢? 在甄嬛传的原著小说中有这么段描述,



甄远道对甄嬛说过:爹唤你一声嬛儿,眼中已有老泪,你虽然才15岁,但从小就有主张,你在7岁的时候,就跟我说嫌弃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听,说寻常人家女子中都有玉字,硬生生的就不想要这个字。

从这就可以看出甄嬛和浣碧的差距了,浣碧终其一生都为了自己的身份奔波。其实她也是个可怜之人,不过太过于要强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好的身份。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勾引皇上不成,又设计嫁给了果郡王,不过通过手段得来的婚姻终究不幸福,到头来落得个撞棺而死的下场。



关于甄嬛名字中没有带玉字的原因,浣碧知道多少呢?涴碧本是甄家女儿不过是私生女,所以只得做为甄嬛侍女陪甄嬛如宫。甄嬛待她也算宠爱有加,可惜她心比天高到头来误了自己性命。



在浣碧设计嫁给果郡王后,甄嬛就让皇上把自己这个妹妹的名字加到甄家族谱里,并给浣碧取了个带玉字的名字。

当内务府的人把拟好的名字送来后,甄嬛让浣碧选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涴碧虽然拥有了甄家女儿身份的名字,但从玉不从女还是让她察觉到了差距。

当看到名字都只是从玉不从女,便疑惑的问了送名字的太监,但太监只说是按规矩办事。



想必也是甄嬛的意思,让浣碧知道你我终究有差距,普通的“玉”字可以给你,从女的字你是得不到的,庶出终究是庶出即使可以嫁给果郡王。



最终浣碧选了玉隐这个名字,一个“隐”字道出了多少委屈与心酸。不过她终于得到了自己追寻多年的“玉”字,甄嬛在玉隐选名字的时候也解释了自己为何舍弃“玉”的原因,甄嬛说她觉得玉字俗气便不要了。



玉隐说那是她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这句话又暗含了多少无奈与心酸,你拼命要得到的却是别人不珍惜的!玉隐是悲剧的因为对自己身份的耿耿于怀,到头来机关算尽太聪明只落个撞棺而死,是她自己的不幸也是法理的不公。



甄嬛由于自己的主见,从单纯到腹黑,或许是万般无奈,又或者是命运使然。

海华

海华

我们都知道甄嬛传甄嬛有两个妹妹,一个是同父同母的三妹(玉娆),另一个是身边的玉隐(浣碧)。她们的名字都有“玉”字。而且甄家的女儿都是“从玉从女”,就连罪臣以后的女儿——浣碧都是带着玉字的。

甄嬛,雍正宠臣甄远道长女。她17岁入宫选秀,为人聪明慧黠,善于察言观色体察人心,口齿伶俐,有“女诸葛”之称。为人处世既精明,而又不失天真;温婉大气的同时,更能心狠手辣。

但是身为嫡女的甄嬛名字没有“玉”字呢?

其一:其实甄嬛的原名本叫甄玉嬛,因为我们的娘娘嫌这个玉嬛的名字太土气,自己就把名字改成了甄嬛!娘娘就是霸气。她七岁的时候就嫌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嫌那“玉”字寻常女儿家都有,太俗气,因此硬生生不要了。这些在原著小说中提到过。


其二:选秀时甄嬛对皇上说过自己名字的由来,“嬛”字的由来是取自“嬛嬛一袅楚宫腰”中的嬛!可见不仅甄嬛的一生不平凡,就连名字也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所以甄嬛的名字中没有玉字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好听和独特。你试着念一下,甄嬛是不是比甄玉嬛要好听得多,而加上玉字就略显俗气了!

其三:甄家的规矩是女儿的名字既从玉又从女。“甄玉娆”就是最典型的从玉从女。而甄嬛的名字虽然没有玉字,但是却有女字,也看得出甄家最在意的是从女。而给浣碧的名字“甄玉隐”从玉不从女,也可以看得出浣碧在甄家的地位卑微,果然不是同父同母所生。

剧中甄嬛的人生经历:

甄嬛天生丽质,与当年的纯元皇后容貌相似。她与沈眉庄和安陵容参加选秀。因容貌酷似已逝的纯元皇后被雍正选中,最后三人一同入选。但因华妃嚣张,步步紧逼,沈眉庄被冤,安陵容变心,让原本天真善良的甄嬛逐渐腹黑,成长为有勇有谋心狠手辣的深宫妇人。


剧中当雍正发现年氏一族的野心,便命甄父除掉年氏一族。后来甄嬛终于斗垮华妃。后来甄嬛又遭人暗算,父亲也被文字狱牵连而遭牢狱之灾,生下女儿后,心灰意冷的甄嬛选择出宫修行。

期间甄嬛和果郡王相亲相爱,并怀上了他的孩子。就在甄嬛等远走高飞时,后因误传果郡王战死的消息,甄嬛为保全她和果郡王的孩子,设计与皇帝重修旧好。回宫后她因生下双生子,甄父的冤案得以平反,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家族再次崛起。

甄嬛利用自己的聪慧,与皇后针锋相对,展开较量。更利用自己胎儿流产的阴谋,并让胧月公主作伪证,最后成功扳倒皇后。可造化弄人,享尽荣宠的甄嬛,最终却被皇上所逼,亲手毒死毕生挚爱的果郡王。所以她与“爱屋及乌” 的叶澜依共同杀死皇帝,为允礼报了仇。养子四阿哥弘历登基,册封甄嬛为“圣母皇太后”。


笔者总结: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是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虽然都有不同的外表和性格,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才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价值观。就像甄嬛一样,她只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原创不易,感谢阅读,欢迎留言评论!

明天我将在哪里

明天我将在哪里

甄家女儿的名字是从玉从女,例如原著小说里甄嬛有两个同母妹妹,一曰玉媱,一曰玉娆,都是第二字为玉,第三字带女,甄嬛本名是叫作甄玉嬛的,可是她自幼饱读诗书,胸中自有一番与众不同的见识,总是觉得这玉字太过俗气了,所以摒弃不用,她性子倔强至此,父母也拿她无可奈何,只好顺从她了,这就是甄家女儿从玉从女,而甄嬛偏偏不是的一段缘故了。

可是我要纠正的是,这件事情浣碧没有至死不知,她是一直都知道,她曾经对甄嬛说过:你可以嫌弃那玉字而摒弃不用,却不知那一个玉字是我日思夜想求而不得的……所以足可见浣碧是一直知道甄嬛名字的由来的,况且这原本不是什么机密不能外传的大事,没有必要瞒着浣碧。

noraren

noraren

从玉不从女,最后甄嬛还是摆她一道!

甄嬛可以因为自己的独一无二,做最特别的自己,去掉玉,但依然是甄家女儿,族中承认,而玉娆说的,甄玉娆只可以是甄玉娆!她也是特别的存在,她可以视权贵如浮云,只做自己!而浣碧追了一辈子也没认族中人承认她是甄氏一族!

可见她这二小姐徒有虚名!

有人说,她是过继女儿,不从女正常!

但,甄嬛是谁,她要的,除了嫁果亲王外那个没实现?!她敢对皇帝说不,她敢向皇帝说破,玉娆有心上人,但不是你!她敢正面Pk皇后,皇后差点被废,她可以联合众人先杀死当探子的夏刈,再喂药,气死皇上,后再怼废后!

这样的甄嬛,要是她肯给个名份浣碧,那可以,从玉从女。

她这样做,1、为自己出口恶气,这不知羞耻为何物的女人,和她生母,何绵绵一样,与父亲暗自勾搭,在古代是外室,低贱人,比府中小娘更低三下四,在宫中还私自勾引皇帝,与曹贵人为伍陷害亲姐,如同畜生。与这女称姐妹,恶心了我,而且,把小纸像撞掉,万一,解释不清,或皇帝起疑或皇帝秋后算帐,全家抄斩,甚至诛连九族,她想男人想疯了就算,居然众目睽睽下,赌上全族人命,当时,皇后,安凌容还在与我为敌,真的不要命了!

2,甄嬛母亲,肯定在甄嬛面前提,要她为自己报仇,而,甄父劫后余生,见各女儿安好,即使,她从玉不从女,也说不出什么,而且,宫中,皇帝最宠甄嬛,以后,有什么的,父亲还是指靠这贵妃女儿了,伴君如伴虎,算了,见好就收吧!

3,告诉浣碧,你再高贵也是我赐,别出乱子,我可以认你当义妹,但我不认你甄家身份,给我安分还有口饭你吃,不然,別说一家人,要你怎么睡不醒就不醒!

浣碧只知,自己不受家族认可,但不知,父无能,母早亡,名不正,言不顺,她除了身份地位变了,其它一样不变,甄嬛一族,她叔伯兄弟,只承认她果亲王妃身份地位,但从没承认她是甄家一份子,只知妹仔升上堂,不当甄家一族人!

不会织博的lala小姐

不会织博的lala小姐

甄嬛他自己不喜欢,她说玉太普通了,所以要去掉。

JX

JX

因为甄嬛长大后嫌玉字俗气要父亲给自己改掉了!

甄嬛传后期,浣碧在家宴上故意弄撒茶水,使果郡王怀中掉出甄嬛的小像,利用自己和甄嬛相似的眉眼,在皇上面前告诉众人,小像上的人是自己,从而得嫁果郡王。甄嬛心有不甘、无可奈何,又心疼浣碧痴等果郡王那么多年,也就想着既然自己不能嫁给他,让自己这个爱他至深的妹妹嫁过去也好,也算了了浣碧的心愿。

因为浣碧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妹妹,还跟着自己在凌云峰受尽苦楚,就借此机会认浣碧为义妹,既让浣碧母亲可入祠堂,又为浣碧提了身价地位。贵妃认义妹,自然要随甄家的家谱,这才有了内务府要浣碧自己选择名字的剧情。

剧情中,内务府送来拟好的三个封号,分别是玉隐、玉沁、玉乔三个名字,浣碧看了一眼便问,甄家女儿从玉从女,为何这三个名字只从玉不从女,内务府答道,因为是义女,须要内外有别,所以只从玉未从女。此处,甄嬛看了浣碧一眼道,还是你娘的牌位入宗祠要紧,浣碧这才不情不愿的选了玉隐一名。

剧中并未提及为何甄嬛的名字不从玉,但小说中有提及,甄嬛其实是在七岁那年,由于自己觉得玉字俗气,要求父亲给她去掉了,所以本身甄家三个女儿的名字分别是甄玉嬛、甄玉隐、甄玉娆。

名字事件反映了一点,在古代家庭中,文化和身份的重要性。

甄嬛自小出生便是甄家大小姐 ,父亲是文官翘楚,母亲温柔贤惠,妹妹古灵精怪,虽家中没有男丁,但是父亲思想开放,未曾觉得男尊女卑,与夫人恩爱和气,对两个女儿宠爱有加,将两个女儿培养的知书达理、落落大方、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而浣碧,由于母亲是罪臣之女,且是父亲在外的私生女,带回家中也无法被尊为二小姐,只能被安排在甄嬛旁边当侍女,虽甄家家风淳朴,对待婢女宽厚,纯是与女儿作伴,但婢女终究是婢女,没有身份地位不说,浣碧自小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诗书教育(这一点有人说是甄母有意为之,也有人说是浣碧个人心性,此处不予置喙),父亲又不能给与太明显的教导,这就导致了她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价值观不正。

浣碧认为,身份地位是极重要的东西,诗书并不重要,这也证实了流朱的那句话:浣碧你天天打扮的跟二小姐似的。这说明浣碧在物质方面表现出渴望时,父亲是不会拒绝的,久而久之给她养成了爱慕虚荣的个性,喜欢打扮的好看,但却还不如流朱有文化 ,不然以她的聪明劲和父亲的疼爱,也不至于不通诗书,更不至于在以后爱慕果郡王时,连他说的话的意思都听不懂,成了个空有外表的花瓶,甚至在婚后还不如孟静娴和王爷有共同话题。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甄嬛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家谱上的规则,给自己改名扔掉玉字,而浣碧却心心念念那么多年,最后仍只得了个内外有别的玉隐。

因为对甄嬛来说,有没有玉字并不重要,她不喜欢就可以舍弃,因为没有那个字她一样是甄家大小姐,因为她有身份有地位有容貌有才情。

而浣碧,从小屈居为婢女,最开始努力成为皇上的女人,后来又喜欢上果郡王,但不管怎么努力,不管她的名字是否从玉从女,她到死都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得到心上人的爱。

对于浣碧,从玉从女不仅是个名字,那还代表着她本该拥有的可能灿烂幸福的人生。

我是水水,日常看剧,日常分享剧情感悟,点关注,不迷路,给你最真挚的剧情分析!

本文由@水水爱看剧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可爱懒女人

可爱懒女人

甄嬛传中,虽然没有提到,但小说中有提到甄嬛原名甄玉嬛,家里姐妹也都是玉子辈的!比如浣碧出嫁时就给赐名玉隐,这说明浣碧就是给为自己活,不想出头,甘为人后的人!

而甄嬛则不同,她从一个单纯善良的人,一步步走向腹黑!小时候她的名字也有玉子,但她觉得大家都有玉子,觉得太俗了。就把玉子去掉了!这也说明她从小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个性十分要强!

黑白灰

黑白灰

甄家的女儿都是从玉从女,怎么理解呢?比如甄玉饶,中间字是“玉”,“娆”是女字旁,这就是“从玉从女”。甄嬛收浣碧为义妹,内务府给浣碧起名字的时候都是从玉,比如玉隐、玉沁、玉乔,浣碧还反问,为什么从玉不从女?

从玉不从女,是为了区分开甄家亲女儿和义女的区别。甄嬛是从女不从玉,这并不是因为甄嬛不是甄远道的亲女儿,反而是为了凸显甄嬛的与众不同。之前甄嬛叫做甄玉嬛,只是甄嬛觉得玉字太土,自己改了名字。

这是甄嬛7岁的时候做的事情,瞧瞧人家,7岁就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把握,你7岁的时候是不是只会玩沙子?甄嬛从小就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想法和规划,所以这也是甄嬛性格的一个写照。

甄嬛看起来是温柔乡,但是她骨子里很倔强,就是因为她对事事看的很清楚,思考的也很清楚,也很好的学到了甄远道清高的文人风骨,所以在感觉到皇上对她的爱情不够纯粹真挚的时候,她真的宁可失宠也不想讨好。

改名字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父母觉得孩子的名字不好,或者有什么“高人”指点,改了名字就可以改变命运,这种事情都是父母做的,但是偏偏甄嬛自己来做这件事,也说明了甄嬛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的性格是从小就有的。

小说里在描写甄嬛改名字的环节时还说了,甄嬛觉得这个玉字不好,太多人用,很俗,甄玉嬛没有甄嬛好听,就把玉字去掉了。这也是突出甄嬛对诗文的考究。

甄嬛可以说是后宫第一女诗人了,经常可以和皇上一起探讨古人的诗词,这也是她出生在文官清流之家,从小积累下来的素养。小时候对诗文就精通,也为她后来能和皇上吟诗作对埋下伏笔。

所以在甄嬛殿试的时候,脱口而出甄嬛的嬛字出自蔡伸“嬛嬛一裊楚宫腰”,一点都不意外了,人家肚子里有的是墨水,不然怎么能口齿那么伶俐,能用人彘的例子吓坏富察贵人,也能用郑庄公除共叔段的事情来和皇上有共鸣。

肚子里有墨水,看来是比较符合皇帝胃口的。

哎呦徐逸呀

哎呦徐逸呀

甄嬛原名是甄玉嬛,她觉得太普通,把玉字去掉了,其实是有她自己的原因的,一是她对于自己出身的家族是无法选择的,逃脱不了进宫这一命运,她只能把“玉”字去掉,以示她不在家族内,不必接受这一束缚,可以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二是她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感情,会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虽然她改变不了进宫成为皇帝众多女人中的一个这一命运,但她还是成为了皇宫乃至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可以决定自己和别人的命运。三是她觉得“玉”是干净、通秀、纯粹的东西,而皇宫中的女人注定是要双手沾满血腥,美丽的外表下掩盖着肮脏贪婪的灵魂,是不佩拥有这个“玉”字的。


真双鱼丸子

真双鱼丸子

有人说,一部电视剧就是一场人生。这话颇有道理,因为电视剧大抵源于生活。

比如说,甄嬛传中,甄嬛和浣碧同是甄远道的女儿,但因为嫡庶有别,导致二人的人生截然不同。

甄嬛饱读诗书,入宫为妃,而浣碧只能做个端茶递水的丫头。就连二人名字也天差地别,甄家正室出生的女儿都从玉从女,而庶出的浣碧只是隐隐地从了玉而已。

不过细心的看官不难发现,嫡长女甄嬛的名字也没有玉,而且,这也是浣碧一直想不通的地方,为何她名字没有玉呢?

一、甄嬛名字原先也从玉,后改名,去掉了玉字。

甄嬛传电视剧中没有提及甄嬛的名字为何没有玉字,只简略交待了甄嬛有一妹妹甄玉娆(从玉),后来甄嬛为了替浣碧改名才草草提及甄家女孩都从玉一事。

实际上,原著中却有详细解释。

甄嬛名字原本叫做甄玉嬛,但长到七岁,甄玉嬛便不依此名了,原因是普通人家女孩的名儿都有玉,她偏偏不喜欢随大流,不要玉字。

就好比世间百花齐放,她甄嬛必然要做那傲然挺立的一枝独秀。

甄嬛能有此想法,当然与她的博闻强识息息相关。因为她只有在见识到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才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当然,甄家是大户人家,甄远道也是读过书的,所以一切还是遵从了甄嬛的意愿,将玉字从名字中拿掉了。

只是,这个玉字却是浣碧求得不得的!

庶出的身份已然让浣碧卑微至极,古时男尊女卑的教条主义又让她渴望认祖归宗,于是她的人生信条只有一个:名字里必须有玉!

无助的她想尽千方百计,不达目的不罢休,就是期待终有一日,以高姿态进入甄家的大门。

有书君想,浣碧若知道甄嬛是因不喜欢而去掉玉字的,估计会连下巴都惊掉了:纳尼?本姑娘心心念念,做梦都想自己名字里有玉,以示我也是甄家名正言顺的一份子,你甄嬛竟然说去就去!这叫我情何以堪!

由此可见,二人仅仅因为嫡庶之别,导致二人的思想也大相径庭。

甄玉嬛因不喜欢普通女儿家名字都有的玉字,所以要求去掉了浣碧求之不得的这个字,改名甄嬛了。

二、甄嬛和浣碧格局和修养的差距,导致浣碧不明白甄嬛不从玉的原因。

甄嬛因不喜欢玉字而改名,足以见得她小小年纪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智慧与想法。

因为在旧时社会,男尊女卑的教条已经彰显了女性的卑微。

广大女性的一言一行都需谨小慎微,更遑论改名这样的大事。

但甄嬛不但突破了旧式风俗,还得到了父亲的尊重,由此可见,甄嬛在甄家的地位举足轻重。

也因为甄远道对小女甄嬛无比的宠爱和尊重,后来,当甄远道千叮咛万嘱咐甄嬛好好对待浣碧时,甄嬛也欣然接受。

她一心想着浣碧的光明未来,无论是为浣碧的身份问题还是终身大事,都尽心尽力为她一手包办。

后来甄嬛也确实履行承诺,将浣碧的名字改成玉隐,让玉隐成功成为甄家一份子,并且让浣碧嫁给了心上人果郡王。

能够培养出甄嬛这样的优秀女儿,根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而甄嬛同父异母的妹妹浣碧,就相形见绌了。

她的身份因得不到甄家认可,于是将成为甄家一份子作为终生奋斗目标,即使踩着长姐甄嬛的头往上爬也在所不惜。

木薯粉事件就是浣碧践踏甄嬛的开始;后来又有向曹贵人通风报信,告发甄嬛探望禁足的眉庄一事;再有在雍正面前刻意打扮,故作媚态之事更是数不胜数。

由此可见,浣碧是何等心胸狭窄之人,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与甄嬛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实在可恶至极,也正应证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从甄嬛和浣碧二人的行为举止中,不难发现,两人的格局相差甚远。

甄嬛一心为家,浣碧却一心为几;甄嬛有自己的主见,浣碧却被封建教条所羁绊。也因此,甄嬛毫不顾忌家族从玉一说,而去掉了名字中的玉字一事,又岂是因循守旧的凡夫俗子浣碧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呢!

甄嬛和浣碧二人的修养,格局大相径庭,所以浣碧不明白为什么甄嬛去掉名字中的玉字。

浣碧虽是庶出,然而不甘认命的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身份耿耿于怀,最终在长姐甄嬛的帮助下如愿以偿地认祖归宗,并嫁得如意郎君,简直就是大欢喜结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她也算此生无憾了!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蟑螂·小强

蟑螂·小强

对于甄嬛传大家是不是都已经耳濡目染了呢?可是你确定自己看懂甄嬛了吗?这一部传奇的宫斗剧自上映以来,就有颇多的评论流露出来,有一些细节设计的简直是让小编叹为观止,那么,你看懂这这一个细节了吗?在甄嬛刚入宫选秀时,皇上就问过她叫什么,她说“嬛嬛一袅楚宫腰。恰是臣女闺名。”皇上让她抬起头来看看,没想到甄嬛和纯元长得这么像,让太后跟皇上大吃一惊!

甄嬛家族族谱的名字是“从玉从女”的,意思是女孩子的名字一定要有“玉”而且“女”。甄嬛在剧中说,甄家女子的姓名从玉从女,所以可以理解妹妹叫甄玉娆的缘故。至于浣碧之所以叫甄玉隐是因为她是名义上的义女,内务府也说了,以示区别。而甄嬛名字原是甄玉嬛,是自己不喜欢,改了!甄爹爹随了她。小说里有明确交代,很体现甄嬛性格。电视剧没有清楚交代!所以只能在小说中寻找答案了……

原文是这样的: 爹唤我一句“嬛儿”,眼中已有老泪。我坐在爹身边,终於枕著爹的手臂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爹唤我:“我儿,爹这麼晚来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你虽说才十五岁,可自小主意大。七岁的时候就嫌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嫌那‘玉’字寻常女儿家都有,俗气,硬生生不要了。长大后,爹爹也是事事由著你。如今要进宫侍驾,可由不得自己的性子来了。凡事必须瞻前顾后,小心谨慎,和眉庄一般沉稳。”

所以,要成大事的人,首先就应该是有主见之人,家庭教育是一方面,关键在于后天养成。就像沈眉庄,虽然知道明哲保身,但是勇气与魄力明显不足,就一定不会走到最后,每一部剧的最后,剩下的必是强者。



小指

小指

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甄家的女儿不管是玉娆还是玉隐(也就是浣碧),名字中都有一个玉字,也就是说是玉字辈儿的。浣碧对果郡王一片痴心,使了一点小伎俩终于得偿所愿的嫁给了果郡王。在家宴之上,皇上将她赐给果郡王做了小妾,尽管如此浣碧也是开心的不得了。甄嬛开口将浣碧收做义妹,这个做法是甄嬛父亲对她的嘱托,希望她能够给浣碧找一个好人家,指一门好亲事。这样做也算是完成了父亲的心愿。之后外务府为浣碧选名字的时候,选了玉隐这个名字。隐,很显然就是隐匿的意思。她本就是父亲和小妾说生,能有这样的归宿已经是万幸。玉隐这个名字,代表着浣碧隐忍的生长环境,其实更是她对甄嬛表明忠心的一个象征,她屈居长姐之下,注定要一生过得隐忍。

那么,问题来了。这玉娆和玉隐都齐全了,那么甄嬛呢?她的名字中为何没有“玉”字呢?她为何不是叫做甄玉嬛呢?多数人只看过电视剧,没有看过原著。在原著中,甄嬛本不叫甄嬛,就是叫做甄玉嬛。奈何甄嬛从小就有主见,她很是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玉”字俗气得很,坚持要把这个名字给换了。作为甄家的长女,又聪明懂事,自然爹爹什么事都听她的。于是就这样,她从此名为甄嬛,将那个玉字给去掉了。在原著中甄嬛的父亲是这么说的,:“长大后,爹爹也是事事由你。如今要进宫侍驾,可由不得本身的性子来了”

大家这下明白了吧?为什么甄嬛的名字里没有玉字。她嫌弃这个字的俗气,又找不到一个别的喜欢的字,就干脆不要了呗。由此可见,甄嬛从小就是个有主见,并非池中物的女子。她不爱好那些俗气的东西,更不愿意跟别人一样。

叽叽喳喳

叽叽喳喳

甄家的女儿都是从玉从女的,甄家二女儿甄玉娆便是。浣碧在以钮祜禄氏义女嫁给果郡王的时候,皇帝赐名,浣碧虽心生不满,但想到自己的娘亲,依然选择了雨隐这个名字。

说到甄嬛,甄家长女,自然也是从玉从女的,甄嬛原名甄玉嬛,但小的时候嫌玉字俗气,所以就直接叫甄嬛了


辉太梁之旅途足迹

辉太梁之旅途足迹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