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

Yola-周游世界
要说金庸最好的作品,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倪匡推崇《鹿鼎记》,认为鹿鼎记是金庸最好的小说。
《鹿鼎记》确实是一部极其精彩的小说,但我个人更喜欢《笑傲江湖》,《鹿鼎记》和《笑傲江湖》都是属于那种很不金庸的小说,《鹿鼎记》男主角是一个不学无术却干成了几件大事的小混混,《笑傲江湖》的男主角令狐冲用倪匡的话来说性格的可爱处,是金庸笔下人物之最,他比杨过多了几分随意,比韦小宝多了几分气派,比乔峰多了几分潇洒。
说是笑傲江湖,可是这个江湖充满了险恶,写尽了人性的邪恶,名门正派也好,奸邪魔道也好,没几个好东西,君子剑不君子,真小人绝不光明磊落,就算是正道领袖的少林武当,也被赋予了政治元素在里面。令狐冲就是陷入诸多政治漩涡的名门弟子,说是名门弟子,大多数名门正派却都把他当作是无耻之徒,只有恒山派定贤师太、衡山莫大先生和少林、武当的CEO相信他的为人,风清扬并未看错令狐冲,无奈,都是江湖人,风清扬有风清扬的无奈,令狐冲有令狐冲的无奈。
令狐冲未必真的有那么随意,骨子里还是尊师重教的,骨子里还是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说令狐冲是大侠,其实也不为过。
令狐冲未必真的有那么气派,堂堂的华山派大弟子,结果成了尼姑头子,还是魔教教主任我行的女婿。可他的内心,一直是想回到华山,做岳不群的徒弟。
令狐冲未必真的有那么潇洒,为情所困,一身的内伤加情伤,若非遇上任盈盈,令狐冲恐怕早就喝酒喝死了。
说是笑傲江湖,却非要把江湖写成那样,这才是金庸的高明之处,把大侠从神坛拉回到人间,把江湖从神话拉回到现实,没有郭靖这样的侠之大者,没有中原武林为了汉人江山流尽血汗,有的只有为了一本秘籍拼得你死我活,为了一个掌门位置做尽了坏事,什么正派邪派,在利益面前,有几个人可能做到不为所动的?(《连城诀》在写人性方面也很深刻,这部小说看着太压抑了。)

MJ-幼稚控
金庸小说之经典还有个重要原因,其实是个刻意经典的过程。武侠小说家拿个人作品特别当回事的不多,即便爱惜声名,也不会有传世的大抱负。所以很多小说家写完就拉倒,根本不会想着修改。写时能够好卖,读者能给好评,交稿之后就算缘分已尽,更别提想在文学堂室内登入一番。
金庸是注重修改的,而且不是小改,是大改。连载版、三联版、新修版都是不同的,每次修改都是费心费力。说实话,即便金庸不改,照样可以卖个好价钱,尤其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何苦为难自己?但金庸就是要为难自己,而越到晚年越像是一个小说家了。
铁杆金迷都能数出来金庸小说的改动,比如连载版的《射雕英雄传》有秦南琴,到三联版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将之和穆念慈合并,而到新修版(广州出版社)时又增加了黄药师和梅超风的情愫;《天龙八部》连载时王语嫣还叫王玉燕,后来才改的名字,而到了新修版中,她又回到了慕容复的身边。
有些改动读者能接受,有些改动读者不买账,但挡不住老爷子一再修改的决心,甚至不惜毁掉读者心目中形成已久的人设。
大到故事枝叶,小到一字一句,老爷子都亲自操刀,15部小说共36卷,通读完需要多长时间,一个老人家还要字斟句酌地修改,就凭这股子绣花精神,就值得点赞。
别人都当武侠小说是雕虫小技,不少武侠小说家也默认了这种评定,即便写武侠小说赚取了极大的声名利润,但写完之后也就置之不理,没有为了经典化再做一点努力。
而金庸小说之所以能被众多纯文学研究者接受,并且请到文学殿堂享受荣光,除了金庸先天的写作才华,更在于他后天的经典化努力。如果金庸小说在连载之后就放在一边,他的成就绝不会今天之高。这也告诫我们,才华和天赋固然重要,但努力同样重要,不付出时间和心血,就没有丰沛的收获。
武侠小说家繁若星河,为何只有金庸一人享尽王者荣耀,说是运气太侮辱金庸了,哪怕已经得到了别人梦想的功名利禄,老爷子还没有就此止步,已经是无名神僧的高度,还是自己当成虚竹一样。

街头诗人
金庸的武侠作品,是越往后写的越好。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当属《天龙八部》和《鹿鼎记》。个人认为,最好的当属《天龙八部》。
1.天龙八部,是佛教概念,指佛教护法队伍中以天、龙为首的八种神话种族,包含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八类佛教的护法神。此八种神话种族以“天众”和“龙众”为首,故称“天龙八部”,又称龙神八部、八部鬼神、八部众等。金庸本身就信佛,曾以此为名,写成小说《天龙八部》 。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也揭示了“因果报应,众生皆苦”的佛教理念,是一部阐述众生苦乐悲喜的武侠小说。
2.金庸表示:“《天龙八部》部分表达了佛家的哲学思想,就是人生大多数是不幸的。佛家对人生比较悲观,人生都要受苦,不管活得怎样好,最后总要死,当然没办法。佛家思想对人生真谛有深刻的理解。”
3.《天龙八部》故事的历史背景发生于北宋宋哲宗年间,并以北宋,契丹,西夏,大理和吐蕃之间的民族矛盾为主线,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武侠画面。其气势恢宏的打斗场面,奇谲诡变的矛盾仇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鹿鼎记》之外,或许只有黄易先生的《大唐双龙传》能与之相提并论!
4.《天龙八部》是金庸笔下为数不多的且有着众多主角的武侠小说,主角主要包括乔峰、段誉、虚竹、慕容复、王语嫣、阿朱、阿紫(后期)等。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迥异,形象丰满,成为一代又一代武侠迷心中难以忘记的经典形象!
5.《天龙八部》虽说是一部以佛教思想为主的武侠作品,但在作品中还柔和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换句话说,《天龙八部》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武侠作品,并且儒、释、道的思想完全映射在乔峰段誉虚竹的三个人物身上。乔峰,虽为契丹人,但从小身受儒家思想教育,抵御外侮,为国为民。段誉,大理国世子,从小受到佛教思想熏陶,而且大理本就是崇尚佛教,天龙寺更是大理皇家寺院。虚竹,前期为少林寺小和尚,后期一人身具逍遥派无崖子、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三大高手的内力,是道家的代表。
6.《天龙八部》里面的武功招数众多,让人眼花缭乱,比如说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龙爪手,六脉神剑,一阳指,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天山六阳掌,六路天山折梅手,生死符,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火焰刀,斗转星移,化功大法,易筋经,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少林内功……或许只有《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武功招数可与之相提并论!
7.《天龙八部》共计五十回,每十回的回目组成一首词,分别为《少年游》苏幕遮破阵子动仙歌《水龙吟》,文采斐然,并与小说内容完全贴切,彰显出了金庸先生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惊世的才华横溢!让人百读不厌……
8.总之,《天龙八部》是难得的一部武侠作品,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儿女情长,让人回味无穷。其中“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仿佛告诫世人功名富贵,江湖仇恨,不过是过眼云烟,终究要尽归尘土……

洱海一棵树
我以为,金庸最好的作品是笑傲江湖,很多人认为天龙八部应该也是,但从阅读快感来说,天龙八部不如笑傲江湖,笑傲江湖在人物性格描写和叙事手法作用来说,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天龙八部场景塑造确实非常宏大,但个人认为人物性格不够鲜明,阅读快感不如笑傲那么强烈,所以,金书首推笑傲江湖

郑文灿
第二梯队:《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第三梯队:其他作品。
按照金庸个人的态度,他的最后一部长篇作品《鹿鼎记》,很可能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在三联书店版的《鹿鼎记》后记中,金庸这样谈到:
「遇到初会的读者时,最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你最喜欢自己哪一部小说?”这个问题很难答复,所以常常不答。单就“自己喜欢”而论,我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笑傲江湖》。又常有人问:“你以为自己哪一部小说最好?”这是问技巧与价值。我相信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所进步: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不过许多读者并不同意。我很喜欢他们的不同意。」
抛开金庸个人的意见不谈,《天龙八部》与《鹿鼎记》,称得上是金庸最成功的两部作品。值得玩味的是,这两部作品又是那么地不同,甚至在很多方面称得上完全相反。简单粗暴地来说,年少时更喜天龙,而经历了岁月锤炼的人,往往会垂青于鹿鼎。
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梳理一下金庸的创作历程,其早期作品多抒发内心的浪漫情怀、少年意气、英雄豪情,笔调严肃壮阔,是庄严正剧,《天龙八部》即是这一时期作品的巅峰之作。而到创作后期,笔调中多了几分幽默戏谑,对世事的调侃讽刺,尤其是到《鹿鼎记》时达到高峰,甚至披上了「反武侠」的外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金庸从一腔热血的青年一步步迈入了看穿世事的中年。
不过,不同面目的外壳之下,《天龙八部》与《鹿鼎记》的内核都是类似的,都超出了对俗世现实的刻画剖析,而是在严肃意义上对人性进行探究体察。从这个角度而言,金庸作品从来都不仅仅是武侠小说而已,而是位居最杰出的严肃文学的行列。


℡簡ㄣ箪DāN┅
《天龙八部》,虽有一段倪匡代笔,但瑕不掩瑜,仍然是巅峰之作,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此部体现的淋漓尽致,至于大宋,大辽,大理,吐蕃等国的恩怨情仇,三个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与武侠之精神相比,反而次要了。

老克
在每位金庸迷心中,都有属于自己心目中最棒的一本小说,一般而言,长篇比短篇更精彩,但短篇也有不少很有意思的,比如越女剑和侠客行。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金庸最好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其实论精彩程度,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都不逊色于射雕英雄传,甚至还超越了射雕,但我偏偏就喜欢射雕英雄传。我觉得,每个金庸迷都会对自己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说情有独钟,我看的第一部就是射雕,看的最早的金庸剧是83版射雕,每每谈论起射雕,我都会记起当年看射雕的那些年,射雕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种情怀,一种留念。至今为止,83版射雕的经典歌曲,以及原著中蓉儿的形象,一直都让我印象深刻。因此,虽然很多人心目中或许最好的是天龙八部,是笑傲江湖,亦或是鹿鼎记,但对我来说,唯有射雕!

威威鱼
一部作品是否巅峰,是要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评估的,篇幅、结构、情节、人物几个方面都达到上乘,才能称得上巅峰。另外,一部作品要想从流行文学上升到经典文学层次,内里必须要有一些反思或者批判,因为只有作品里蕴含了深层的东西,经得起反复咀嚼,才值得一遍一遍去回味。
现在对于金庸作品的好坏,基本有一个定论,即时间越靠后,作品质量越高,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后期的几部,究竟哪一部称得上“最”,有待商榷。我们先按照上段几个要点,参照下面的年代表,看一下这些作品的巅峰程度。
作品名称备注《书剑恩仇录》1955年《碧血剑》1956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1959年《雪山飞狐》
1959年《神雕侠侣》1959年—1961年《飞狐外传》1960年—1961年《白马啸西风》
1961年《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连城诀》1963年,又名《素心剑》《天龙八部》1963年—1966年《侠客行》
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鹿鼎记》1969年—1972年《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从这个年代表上来看,金庸作品真正开始出现批判与反思的内容,是从连城诀开始的。连城诀相当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里的阿兹卡班的囚徒,从这个时候开始,金庸武侠的成人童话属性中的童话成分少了,成人属性多了。在这部小说里,第一次全面描写江湖的阴暗面,所有的大侠都是伪君子,连梅念笙也不例外。狄云和丁典一个质朴一个痴情,两个真性情的汉子反倒在江湖上无法生存,这让人看了满心悲愤。虽然最后也是以主角隐居作为结束,但却是无可奈何心灰意冷式的,与杨龙二人的隐居大相径庭。依照这本书,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理论,但凡一个作家的某一部作品变得跟之前的作品风格完全相反,那么他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作品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年代表看一下各书主题,侧面看一下金庸的心路历程: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恩仇与匡扶
射雕英雄传:战争与驰骋
雪山飞狐:争斗与抉择
神雕侠侣:侠义与浪漫
飞狐外传:恩仇与抉择
倚天屠龙记:道义与担当
连城诀:欲望与算计
天龙八部:命运与抗争
侠客行:自我与人生
笑傲江湖:斗争与脱离
鹿鼎记:世俗与圆滑
看完这些,我们大致有一些判断了。这一长串的主题变化,其实也是金庸自己的成长历程,连城诀以前,金庸自己还怀着年轻人的浪漫,到连城诀时,开始看到那些阴暗,并在天龙八部里反思它们。到了侠客行,这种反思回归自身。而到了笑傲江湖,仍是在反思批判,但是目光已经扩展到了江湖,或说政治。最终到了鹿鼎记,金庸49岁,说他老了也不为过,批判心已经很少了,当年的年轻人真正进入了世俗,开始享受圆滑在社会上的功用了。
从金庸自身来讲,当然得首推《鹿鼎记》为巅峰之作,因为这部书是真正的集大成者,文笔炉火纯青,情节驾驭纯熟,人物刻画生动,这些无论从何处来看,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忽略一点,作品是要考虑受众的,既然是武侠作者,那作品里侠的成分不能太少。作品可以阴暗,可以反思,但不能缺少快意,更不能反武侠,加入老成人的那些思想,循循善诱叫我们做一个世俗人。从这一点上,我比较推崇《笑傲江湖》与《天龙八部》,既有沉重的东西,也不缺少浪漫。
但笑傲限于篇幅,虽然是一流作品,但难登巅峰。天龙情节更加光怪陆离,场面也波澜壮阔,有恩,有仇,有压抑,更有发泄,有冰窖缠绵的幻想,也有树边解手的现实。人物塑造更是登峰造极,称得上是江湖的百科全书。并且在写这部书时,金庸正当年富力强,对故事节奏的掌控,和对场面的驾驭,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是前期与后期的金庸无法比拟的。
所以,最终我的跟孔鲤和飞花落雪没啥出入(有点说了半天白说了的感觉),天龙八部,为武侠第一,鹿鼎记,为金庸第一。

Pusin
本人虽是金迷,但这问题也无法回答。以前有人问金庸先生哪部作品他最满意,金先生也回答不了。金先生的一些作品各有特色,人物塑造也各有千秋,不好比较。但读者却可以有自己的喜欢,有不同的看法,金先生说,他喜欢读者的这种不同看法。个人觉得,哪部作品好其实并不重要,有争论才有趣味。

nana258
让金庸扬名的是射雕英雄传,写的最好的是天龙八部,如果非要排个先后的话是,先是天龙 神雕笑傲 倚天 射雕 ,再是鹿鼎记 书剑 雪山 飞狐 碧血剑 侠客行 连城诀 ,白马 鸳鸯刀 越女剑这三部不怎看,



lingjm1986
谢谢邀请,个人认为,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大致发展为以下三个阶段:从《书剑恩仇录》到《雪山飞狐》,算是第一个阶段,复仇、行侠仗义、反抗暴政等等传统武侠的情节处于核心地位,“武学”方面也近似梁羽生先生的创作。第二个阶段包括了金庸绝大多数作品,自《射雕英雄传》开始,正式确立了金庸先生自己独特的风格,儒、释、道三家思想融会其中,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快意恩仇等等兼容并包,其中既有煌煌巨著(如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等),也有微观小品(如侠客行、连城诀等),这一阶段加入了大量的金庸式“武学”,降龙掌、打狗棒、九阴九阳、独孤九剑等等让人目眩神驰,这一风格始自射雕,大成于《天龙八部》,至《笑傲江湖》做一小结。《鹿鼎记》应该单独算做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金庸先生已经不满足于武侠这一题材,而是把眼光放到了社会问题上,武功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严格意义上鹿鼎记已经不算武侠小说而是社会小说了。所以,就武侠世界而言,《天龙八部》应该算金庸武侠世界的巅峰之作,《笑傲江湖》相比起来虽然结构更为严谨,但格局、规模比起天龙来要小了一点,可以算作天龙的迷你版。但从纯文学的角度看,《鹿鼎记》的文笔、立意以及对现实的讽刺也绝对属于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