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赏析李商隐的伤感唐诗《风雨》?
应该怎样赏析李商隐的伤感唐诗《风雨》?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美乐时NO_1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这是一首作者以风雨比喻自己境遇的咏怀诗。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借宝剑篇的典故发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凄凉的身世。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对比身边事物,抒发自己对不平境遇的怨愤。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直接写明由于陷入党争,致使新知,旧友都已疏远冷落,更具体表现了自己孤凄寂寞的身世。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写自己本欲断酒,但由于忧愁,又不断饮酒消愁。全诗意境悲凉,表现诗人沉沦孤独的感情和遭遇,真切感人。

又亦
为什么都要把“青楼自管弦”理解为显贵的灯红酒绿、王孙的生活奢华,我觉得把自理解为自己更好,整句意思就是,在青楼里也是自己孤单一人娱乐(或者自己一人在高楼里抚弄管弦),青楼本是热闹之处,身处于斯却无朋无友,更能突出自己被新知故旧好远离的孤寂。这样既深化了黄叶仍风雨,又引出了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所处的现状。

shmilywrtcj
首先,了解下作者李商隐本人,诗人终生仕途不得志,满怀抱负也未实现,妻子也早亡。漂泊无定,潦倒终身。该诗作于晚年异乡漂泊期间,作幕僚时期,处于人生的穷途。《风雨》 李商隐 【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诗的开头,就在一片苍凉的气氛中显示出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实际境况的矛盾。(宝剑篇是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落魄之时所作,后来宝剑篇深得武皇赏识,终于实现匡国之志)首联给人的感觉是:在羁绊漂泊的凄凉中蕴含着一股金剑沉埋的郁郁不平之气。颔联承上,进一步抒写了异乡漂泊,无比凄凉的人生感受。诗人以风雨中飘零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遭遇,与下句青楼富豪热闹管弦形成鲜明对比,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间关系得到充分显示。颈联,笔锋一转,在拮据的境况中,友谊的温暖成为对此刻处境的一种慰藉。但思忆友情的结果,更让人痛苦。新交的朋友遭到世俗的诋毁,旧日的知己也关系疏远,凄冷的人间风雨,已经渗透到了知交的领域,茫茫人世,再也找不到温暖的地方。尾联,点出帮助凄凉心境回暖的只有酒了,此处有典故(“新丰酒”指唐初 马周落魄之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社,店主只招待商贩,对马周冷遇,马周遂取酒独酌,后来马周,身居高位)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未遇的落魄,却没有马周后来的幸运。通过层层回旋曲折,终于诗人将内心的郁积苦闷抒发到了极致。通篇正面抒发了自己孤孑、凄凉与苦闷,表现出郁郁不平、挣脱现状的努力。

丁当
《风雨》原文如下: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要赏析这首诗,先了解一下李商隐的生平李商隐的一生最幸运的是从小到大,都有贵人相助。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家族的一个亲戚,教他读书,写文章,直到16岁,而且李商隐的文章写的特别好,很快就声名鹊起,被当时的很多名人士大夫所知。如白居易,令狐楚等等。令狐楚是朝廷的一个大官,知道了李商隐家境贫寒,父亲去世,而且文章还写的特别棒,令狐楚把李商隐接到自己家中,亲自教李商隐骈文写作,因为要走上仕途,骈文是应试的标准文体,对于这种标准文体,令狐楚深谙其道,而李商隐是弱项。但是经过令狐楚的亲授,李商隐很快就掌握了,并把弱项变成了强项。后来终于考上了进士。失去父爱的李商隐,性格内向,谨慎,令狐楚可以说像父亲一样的关心照顾他,李商隐内心很感激,李商隐也许内心的自卑,和令狐楚儿子令狐绹恭敬谦卑,但却无法真正融入到那个精神圈。也就是在令狐楚家生活学习期间,李商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他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想要用自己的本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那年冬天,令狐楚病逝。失去了靠山的李商隐自知不能再在令狐家族待着,虽然令狐楚生前对李商隐很欣赏,如同父亲一般,但是李商隐和官二代的令狐绹这个哥哥之间的关系却微妙,所以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就请求离开令狐家。就这样,李商隐转而投到了王茂源的门下,王当时也是朝廷的要员。王茂源也特别欣赏李商隐,后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商隐。不久,唐王朝内部开始了以牛儒僧和李德裕为首的党派的斗争。李商隐陷入其中。令狐家族属牛党,自己老丈人王茂源则接近李党。一边是帮助自己的恩人,一边是自己的岳丈。而李商隐本身无党派人士,没有门户之见。他只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是,当时的处境必须要求他做出一个选择,显而易见,这两选是很艰难的。无奈李商隐选择了自己的岳丈。选择任何一方,必然得罪另一方。李商隐的这一选择彻底得罪了令狐家族,令狐绹说他忘而负义。阴差阳错这场党派争斗,最后令狐绹胜出,并成为当朝宰相。李商隐处处被排挤,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只能远离京城,远走他乡,随人做幕僚,从此悒悒不得志。人到中年的李商隐,诗歌的创作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李商隐把自己的报国无门等所有心中的郁闷,感慨都写在诗中。《风雨》正是在党派争斗后写的,此时诗人正在异乡漂泊。理解这首诗也就不难。这首诗中有两个典故——开头的“宝剑篇”和结尾的“新丰酒”。“宝剑篇”讲的是唐代前期的名将郭元振在落拓,未遇到懂他的人时写的托物寓怀之作。诗借宝剑沉埋托寓自己怀才不遇,并在诗中表达了积极的用世的热情。还好,这篇诗文被武则天所赏识,也就实现了郭元振的报国之志。“新丰酒”讲的也是唐朝的故事:马周落魄时,西游长安,在一个叫新丰的旅舍吃饭,马周想要喝酒,可是店主只顾招待商贩,对马周冷淡,于是马周自己取酒独斟。幸运的是马周后来也得到皇帝赏识,做了高官。开篇“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写的是抱负与实际境遇的矛盾。自己虽然有郭振远的远大抱负和用世的热情,但却没有他那样的机会了。只能将满腔的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漂泊的凄凉寄托在诗歌上。诗中用“凄凉”,“羁泊”欲穷年,给人一种苍凉沉郁的气氛。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中展开。颔联“黄叶扔风雨,青楼自管弦。”对仗工整。进一步承接上联抒写漂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叶子黄了,却还要被风雨所欺,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而豪门贵族高楼里的管弦声,贵族们正在轻歌曼舞。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显示的是苦者自苦,乐者自乐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在漂泊异乡的日子,李商隐想到了朋友,因为友谊的温暖往往是对寂寞心灵的一种慰藉。可是诗人的朋友又如何呢?“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颈联也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句。新交的朋友遭到世俗的诋毁,旧日的知交关系也疏远。由此可见现实中的诗人被孤立的处境。也包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颈联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进一步描写,也是对人生感受的进一步抒发。凄凉人间的风雨,已经渗透到自己朋友,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凉的雨帘,找不到一个温暖的角落。诗人在这样的境况下,只想用酒温暖一下自己。想起了“新丰酒”。“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可是即使想如马周失意时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得的,无法消除内心的愁闷。《风雨》题,语意双关,既是指自然的风雨,又指人间的风雨。这首诗是对羁旅漂泊异乡时因看见凄风苦雨,而引起了自己身世的感慨。诗不仅反应了人世间的冷暖。更透露出诗人内在的用世热情和生活的热情。开头结尾的两个典故,不只是作为自己当时境况的一种反衬,同时也表露出了对开明政治的向往和报效国家的强烈要求。即使正面写自己的凄苦苦闷,也表现了自己努力挣脱苦闷的努力。环境的冷和内心的热之间相互映衬,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鱼晓菲
《风雨》是李商隐暮年穷途的一曲悲歌。首联: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宝剑篇是唐名将郭元振落拓时的托物寓怀之作,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同样怀有郭的抱负和热情,却没有郭那样的幸遇,只能把羁旅飘泊的凄凉托之于诗笔。虽然诗人连用了凄凉.羁泊.欲穷年等字样,却在这其中蕴含了一股金剑沉埋的郁勃不平之气。颔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铉。触物兴感,以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遭遇,与下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沉沦寒士,青楼豪贵,完全是两幅对立的人生图画。仍.自二字传神,黄叶本凋零,风雨更摧残,管xuan自顾乐,谁见人间苦。冷酷的社会,现实的人际关系,跃然于眼前。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新交为世俗诋毁,旧识关系疏远。诗人由于无意间触犯了朋党间的戒律,被强加上“放利偷合".“诡薄无行”的罪名。遭.隔二字,写出了诗人现实生活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包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尾联: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新丰酒是唐马周故事,诗人借以伤叹自己只有马周未遇时的落魄,却没有马周后来的幸遇,只能靠酒来浇心中的垒块了。然而如今羁泊异乡,即使想取新丰酒也不可得了。心断二字更将诗人内心的郁积发散到了极致。此诗题称风雨,其实象征着现实社会氛围。所用二典,亦透露了诗人的用世热情,并非一味的悲鸣。而环境的冷,内心的热映衬统一,正是此诗的艺术特色。

horizoncxr
问题:应该怎样赏析李商隐的伤感唐诗《风雨》?《风雨》 李商隐 【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一、关于用典1、宝剑篇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收到了赏识。李商隐反用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我虽然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可是我依然“羁泊欲穷年”。 2、新丰酒仍旧是不遇明主的感慨,虽然也是喝新丰酒,但是我怎么就没有马周的运气呢。借酒消愁愁更愁。注:李商隐诗中的新丰酒不是说地名,而是说不受人尊敬的意思。以上两处是明典。另有其他的化用是暗典,例如销愁斗几千。汉书·东方朔传:"销忧者莫若酒。"又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又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二、关于对仗1、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这是对比的写法,对仗以“反对”为佳。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有一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以凄凉景物对落魄之人。而李商隐的“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就多了变化与对比,类似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过李商隐“黄叶”一联及其自然,天生的好对联。2、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这一联似乎就不如“黄叶仍风雨”那一联。而且有合掌之嫌。新老朋友的际遇都不甚得意。不过也有分析说李商隐其实暗喻自己的遭遇:"新知是指自己娶婚于王氏,旧好是指令狐家族。李商隐学习于令狐,娶妻于王氏家族,如同罗密欧娶了朱丽叶,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一生不得志。如果这样解读的话,这一联是一首诗的诗眼。结束语“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是暗淡生活中一抹亮色。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这两句几乎就是李商隐的自传。令狐楚当年收李商隐于门下,精心传授其骈文的写作,而且运作李商隐中了进士,没想到李商隐却娶了政治对手的女儿,因此令狐陶一直耿耿于怀。陷入朋党之争以后,李商隐仕途运蹇 ,虽然示好于令狐陶,但是并没有得到原谅,一生沉于下僚。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老街味道

贝都因
李商隐的性格和大唐诗人的性格都不大相同。一方面是时代的原因。因为人生在社会,永远摆脱不了时代大潮的裹挟,人的心中总是会刻上时代的影子。这就像是一首歌所唱的那样,野火在轻轻地烧,我们注定无处可逃。当时,原来豪放阔达高唱大风歌的盛唐精神,已经被安史之乱和宦官专政以及党争消磨殆尽了,唐朝进入了暮年时期。这正如李商隐所说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歌时代的伤感必然会投射到诗人们的心中。我们可以看到,晚唐的诗人们,罗隐、温庭筠等 ,大多是悲伤的伤感的,他们的背影是那么的落寞,他们的神情是那么的悲伤,这就是晚唐,而李商隐是晚唐的悲伤中的最悲伤的人。第二,李商隐的性格软弱内敛,但是软弱的内心又有熊熊的火焰在燃烧,这就造成了他性格上的矛盾。他早年曾经上山学道,但是道家的清心寡欲又不可能浇灭他内心的热火,他与一个女道士恋爱,最终违反道规被赶下山。从此之后,搞得李商隐老是产生幻觉,他觉得自己和李白一样,也是谪仙人。自己爱过的人也是仙人。如果说李白老是想邀请仙人来一起喝酒做朋友的话,那么李商隐老是想邀请仙人、仙女来一起谈恋爱。但是幻想终究是幻想,在一场大梦醒来之后,李商隐满满地都是惆怅。李商隐自己认为是李唐的宗室,又是家族的长子,理所应当担负起振兴家族的重任。但是命运弄人,李商隐24岁就高中进士,而且受到了权贵令狐家族的青睐,本来可以青云直上,但李商隐与王氏家族的联姻,又让他彻底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因为王氏家族在晚唐的党争中,属于李党,而令狐家族属于牛党,每次两党相争,受伤害和波及的总是李商隐这样的人。所以,纵然有一身大才有着凌云之志的李商隐,一辈子就在最底层的官职上,悲愤交加。分析到这里,我们就已经明白,李商隐为什 被称为是唐朝的朦胧诗人了,就明白他为什么写那些无题诗了。那是因为,李商隐的尴尬处境,让他必须要小心翼翼地甚至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李商隐的朦胧诗倒也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他主要是运用一些典故,运用一些意象,这个意象是在他的内心深处进行加工过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读他的诗,对我们考验最大的是学养和想象力。你要是能和李商隐一个频道,就能懂得他诗。大概在李商隐的晚年,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李商隐,还是对自己的怀才不遇的遭遇不能释怀,他还是要沉默地呐喊:为什么别人都能混的那么好,为什么别人仅仅是靠一篇诗文,就能受到重视,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而自己空负凌云之志,到头来却事业蹉跎年华老去。他写下了这首风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风雨,在不同的人的眼里,自然是不同的味道。在性格淡泊的孟浩然眼里,是那样的安静祥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在李商隐的眼里,这个风雨与他人生的风雨一样,可谓是秋风秋雨愁杀人啊。所以说,李商隐的这首风雨,其实写的不是自然界的风雨,而是他人生的曲折人生的风雨,写他的内心的风雨大作的不平之气。《风雨》(唐)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翻译成现代文: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黄叶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我们上文说过,李商隐认为自己的有凌云之才,但是你看人家郭元振写了篇文章宝剑篇,一下子就能成功进入朝廷,你看人家马周,也是四处漂泊,但最终为人赏识而进入朝廷,这就是诗中的宝剑篇和新丰酒的典故,而对照自己,自己也有惊世之作,自己更有经年的漂泊,但是至今连一点机会都没有。所以李商隐很生气很自责很感叹命运的不公。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自己大概就是在风雨中痛苦的黄叶,飘落大概是就是自己的命运。而另一边,高门贵族们正在歌舞管弦,所以,李商隐又生气了。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很显然,我们可以想象,李商隐必然是受到了什么委屈,被人误解了,连朋友都不相信自己了。因为李商隐本来是牛党的人,牛党的令狐绹还是他的恩师,但是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李商隐一直被令狐家族所批评,社会舆论也不理解他,认为李商隐是首鼠两端的小人。所以李商隐在外面被人误解,是个大概率的事件。所以李商隐一辈子就活的很憋屈。所以最后李商隐说,那么多的忧愁烦恼该怎么办?很显然,曹操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于李商隐来说,只能是买酒浇愁了,管他多少钱,能把眼前的烦恼赶紧消除了才好!你看,李商隐就是这么忧愁,这么憋屈。

19831031
《风雨》 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销愁斗几千。 相比李商隐其它晦涩难懂,争议较大的,不知所云的诗歌来,这一首《风雨》可就简单多了。此处用《风雨》为题,当然是语义双关,既让人联想到大自然风风雨雨,更使人感受到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自古诗人多牢骚。愤怒出诗人,悲愁出诗人,牢骚更是出诗人。李商隐一生漂泊不得志,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平生所学得不到重用,不禁悲从中来。 诗歌常常用典。李商隐也不例外。诗中以唐朝人物马周和郭震得以受宠,成为一代名臣为例子,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过问的遭遇,形成强烈对比。诗中“青楼自管弦”当然不是描写市井生活中的沉沦女子,而借“青楼女子”来表现了自己不甘沉沦、意欲匡时济世的胸怀,又流露了对初唐开明政治的欣慕。不过,在诗的结尾处,诗人也并没有找到些许好的办法来排解忧愁和愤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古人和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减轻生活压力的手段只有将自己灌醉。李商隐也一样。所以诗人用“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来作为结尾。

jimmylacal
李商隐的《风雨》一诗,是他晚年沉沦漂泊时所作,诗中写尽了诗人饱受人生风雨摧残的悲凉。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有人说这是首诗只是取第三句中“风雨”作题,实为无题诗,这大概是李商隐的无题诗读多了,看李商隐的哪首诗都像无题诗。这首诗的主题就是感叹人生的风雨,故”风雨"是实有所指的标题,而不是借作标题的无题。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晚年的李商隐,过着无穷无尽的漂泊生活,写着满纸凄凉悲苦的诗篇。诗人用宝剑篇来代指自己的诗作,寓含着理想抱负和人生境遇的矛盾困境。宝剑篇是唐初名将郭震(字元振)落魄时所作之诗,诗中借古剑尘埋表达才人不遇于时的磊落不平。诗中有云:“非直接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捐弃,零落飘沦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后郭震因此诗得武则天赏识,终于实现匡国之志。诗人李商隐,也有郭震之才,也写宝剑篇那样的诗篇,但却没有郭震那样的境遇,两相对比,突出李商隐内心凄凉的心境。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黄叶本已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青楼是指青色的高楼。这里泛指精美的楼房,即富贵人家。楼上的人风花雪月,超然于外,而楼下的人却黯然神伤,进一步写出诗人李商隐漂泊异乡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因为深陷牛李党争,所以新交的朋友受到世俗的轻薄,故旧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人生的尴尬境遇,更能突显世事的炎凉。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心中想要断绝这些内心的苦楚,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新丰酒:新唐书·马周传载,马周不得意时,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便要了一斗八升酒独酌。后得常何推荐,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授监察御史。马周跟郭震后来都得到了赏识,而李商隐呢?在借酒消愁时,李商隐又一次对人生境遇感到无比的无奈。李商隐的一生,一直抑郁不得志,唐朝诗人崔珏在哭李商隐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的这首《风雨》,是他一生境遇的写照,诗中慷慨悲歌,抑郁愤懑,是他在人生的尽头唱出的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答者:谢小楼

yin音yin
此诗易解,只‘’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稍有难度。意为:虽有新知,知我可用,奈世俗浇薄,不会用我而不自保其身也。虽有旧好,亦因世俗之故,而非良缘矣。总之,两句互文释义,差可得之。

weianan
个人见解:李商隐五律《风雨》赏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一一看着宝剑篇我心凄凉,羁旅漂泊的我恐怕就这样走到人生的尽头。首联运用典故。唐初郭震(字元振)作诗宝剑篇,武则天看后颇为赏识,对他加以重用。作者在此用“凄凉”二字修饰“宝剑篇",实际上是拿郭震反衬自己的怀才不遇、羁旅漂泊,内心伤感。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一一叶已黄仍在风雨中煎熬,楼常青自是管弦呕哑。颔联用“黄叶”比喻自己,用“青楼”(青色的高楼),代指富贵人家。两相对比更突出自身境遇的凄惨。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一一新交的朋友遭逢轻薄的世俗;旧日的好友也被坏风气阻隔,与我疏远不再有缘。颈联中的“薄俗”,乃轻薄的习俗、坏风气之意,应是指唐末的“牛李党争”。李商隐是牛党令孤楚的徒弟,李党王茂元的女婿。在党争激烈时期,受到诋毁、排挤不仅难免,而且是来自两方面的冲击。试想他怎能不压抑、孤独又不满?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一一想要用新丰酒了断心中烦忧,用来消愁的酒一斗又要几千钱?尾联亦如首联一样运用典故。初唐的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住新丰旅舍。受到冷遇,遂取酒独酌,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和性格。后来受到皇帝赏识,居于高位。然而借酒消愁本就愁更愁;更何况作者还只有马周的不遇,没有马周的得遇:可见他的苦闷是无法排谴的。诗歌以问作结,美酒可用钱买来,酒又岂能真的消愁?一个郁闷至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你的喜欢,我的动力!欢迎关注“杏坛花开”)

饥荒绝爱狼
如果,让人们按现代的思维写出如此寒酸的身处境地,可能就没这么容易些。拉的太腐朽了怕是没人看得读懂,描的太白了又一定是没有韵味的。其实想说的,诗人「李商隐」将自己的境地「实描」,可能也是不太容易写的。然而,笔者认为他是用了极其巧妙的隐晦的典故,还有拆解诗句结构的手段,表面上,看是他在写意自身的穷途末路而感慨自卑,实则是在寓意时代的没落,思想的悲观。但是,如果了解他的身世,况且,实际上他是寄人但非篱下的环境。诱导人们在表面上看是纯属自喻。行得通,恰是。写自己,谁能挑病?所以,这首诗另他畅通无阻地写了一个黑暗面。两派党争、贫富端悬;新生事物遭薄俗淹没,良好佳策不能延续等等。四段五言的前半句和后半句结构清晰,寓意丰满。诗人曾经用同样的笔法,将某种写意隐藏在了另一首无题诗里。『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像很多人揣测的一样,也可能一首不能声张的,写给自己「青梅竹马」的。但是,如果分析风格的话,他的爱情诗若是这么写的话,就有些过于乏味,不像是他描绘情恋的手法。

麒麟
赏读这首诗之前,应该怀着一颗感同身受的心去走进这首诗,这样,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意与宗旨了。李商隐以风雨巧妙的比喻自己飘零孤独且哀戚的遭遇,以风雨的凄冷衬托内心的荒芜与苍凉,以风雨的飘摇暗喻自己流离失所的命运,诗意悲凉且感人肺腑。当然了,也许我们无法感受到李商隐漂泊的心,但是,李商隐心中那些无处安放的伤悲幽婉的情绪,我们能够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刻,我们也无可避免会遇见孤独,你看,如果我们从孤独的角度去思考李商隐的遭遇与处境,便能更好的理解他坎坷的遭遇,当然,又能从这首诗里品读到一些慷慨的情绪。当然,整首诗的基调虽然是孤独、凄凉、哀悲,但庆幸的是还有酒这样的意象来打破这些种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以酒浇愁,却知道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的慰藉,根本无法解决内心中最直白的悲哀。回到整首诗来,以风雨入手,已然能够感受到悲凉且凄清的况味了。

weiweidaner
且看全诗: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这首诗是李商隐晚年的一首诗,是他回首自己一生,感慨身世凄凉的悲歌。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早年胸怀大志,也有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只可惜时运不济,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黄叶仍在风雨之中饱受摧残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演奏着音乐。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新的知己遭到世俗的菲薄,旧日的老友因为相距太远而情义渐渐变浅。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心中苦闷要用新丰美酒来减轻,只要能够消愁喝上几千斗又算什么。题目是风雨。可能是诗人遇到风雨有感而坐,也有深层次的寓意,那就是他的一生历经风雨。李商隐夹杂牛李党争之中,郁郁不得志,饱尝世态炎凉,而且终年羁旅他乡,漂泊的心无处可以安放。达官显贵们纸醉金迷、寻欢作乐,诗人只好借酒浇愁,即使酒价昂贵,也不惜沽饮几杯了。李商隐的诗中往往伴随着悲情,却是又那么的迷人。这首诗没有锦瑟那样晦涩,却同样表达着往事不堪回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