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不是很忙,求推荐几本好书春节期间看看,谢谢了?

saleea
我的视频里有?

一洗红尘
我觉得,快过年了,大家多多少少都领到一些收入和额外的以种种名堂发的年终奖之类,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年终除了考虑给自己买一些日常的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年货,比如一些好吃的山珍海味和美味的小吃之类,以及衣服和时尚的用品等,好好犒劳一下自己。除此之外,我觉得,应该也为自己买一些文化年货,比如一些既有精彩故事性,又能洗洗脑筋,让自己大开眼界的好书,在春节期间,在假期出去游玩和拜亲访友之余,回到家里,可以在空余时间看看书,看一些既吸引人又能开拓自己思维的好书。
我觉得,称得上好的文化年货的书有以下几本,我自己也续过或在读,觉得非常有价值,读起来也轻松,很有收获。
一、《中国皇帝全传》。这套书囊括了我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反映这个号称生命风险最大的职业的很多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实例。其中,有不少皇帝为所欲为,一辈子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也有一些却活得生不如死。看这套书,能从中领略中种种历史事件中反映出来的谋略与惊世骇俗的作为及想法,以及种种不可思议的人性。
二、历代宰相录。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所有王朝的重要的大决策者和施政者,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另一重要群体的种种谋略,也非常精彩。
三、《中国历代文状元》。这本书全面介绍了从隋唐科举开考以来直至清末653名文状元的情况,展现了这些饱读经书的一时学霸的种种人生。其中很多人的一生也非常波折,很值得人们深思。
这些书,在网上搜索,可以买得到。

傻X小丸纸
之前在其他文章里推荐过的,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另外推荐两本书。
第一本: [法]克里斯蒂娜·费雷-弗勒里地铁上读书的女孩
朱丽叶是房产中介的职员,她在每日上班搭乘地铁途中观察她的同乘人——阅读的男士、上了年纪的女士、鸟类爱好者、恋爱中的姑娘等等。朱丽叶看的最多的是正在捧阅书籍的同乘人,朱丽叶通过书籍猜测着对方的喜好、对方的职业……朱丽叶喜欢近距离地感受书,喜欢嗅闻它们的味道,尤其是二手书。因为二手书有着新书所没有故事,在翻动书页间发生的,与书中内容截然不同的故事,有味道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笔下的朱丽叶是位心细如发的姑娘,偶然的机会朱丽叶认识了图书传递者苏莱曼。
图书传递者,不能只把书放在室外或者火车上。传递者必须认真挑选一位读者,去观察他甚至跟踪他,直到有直觉告诉传递者面前的这个人需要什么书。朱丽叶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好奇,同时也非常的迷茫。在朱丽叶还没有来得及拒绝的时候,苏莱曼离开了,于是,朱丽叶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图书传递,年轻的朱丽叶开启了一段神秘未知的旅程。
地铁上读书的女孩是一本非常有魅力的书,它的魅力因为设想出的图书传递者这一职业,也因为书中推荐的大量等待着我们去阅读的好书。
第二本:[日] 村山早纪樱风堂书店
樱风堂书店的外封非常有文艺气息,这也是最初吸引我的一个原因。海蓝色的书店店门,门旁的窗台上坐着那只名叫“爱丽丝”的猫咪,内封则是简单几乎无图案的樱花粉,书中还夹有一个樱花样的小书签,非常精细漂亮。
整本书的最前面,有“登场人物介绍”。这一部分我是粗粗略过的,并没有细看,我更喜欢自己在书中找寻人物关系、感知人物性格。
主人公月原一整自开始工作起就在银河堂书店,已有十年光景。他负责的书店文库区,因他独具慧眼的选择,书目推荐屡屡获得读者喜欢。月原一整认为自己就像淘金沙的人一样,必须在书籍的洪流中把“金沙”选出来,决定将哪些书摆在店里。
深深爱着自己工作的月原一整,因为一次意外不得不离开自己工作了十年的书店。不舍、难过等种种情绪环绕着月原一整。生了一场病之后的月原一整决定去拜访在网络上“相识”已久的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在少人居住的小镇开了一家书店,月原一整和老人因书在网上结缘,两人相谈甚欢,对书籍的喜爱,让月原一整与老人成了忘年交。
月原一整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的出发,让他拥有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本书还有一个绝妙之处是书中的两只小动物——一只鹦鹉,一只小猫咪。作者将这两只动物描写得可爱又迷人,小猫咪常常自带性格的小动物、鹦鹉不时的妙语连珠,都让我忍俊不禁,非常期待有机会可以和这两只可爱的小家伙亲密接触。
另外,作者对樱风堂书店的描写非常有画面感,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书店的样貌已经不自觉间在脑中浮现——视线穿过玻璃窗,月原一整正带着围裙整理着书架上的书籍,他面带微笑,时尔停下手中的工作,翻开某一本书读上一段。

analeighj
毛泽东选集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鲁迅:朝花夕拾,小说,杂文
红岩,保卫延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luetrap
如果你喜欢文学类的话,下面几本有兴趣的话可以读读。
1、解忧杂货铺
东野圭吾的作品里,笔者认为这是目前读到的最好的一本。
封皮上有这样一句话:“这里不仅销售杂货,还提供烦恼咨询。无论你挣扎犹豫,还是绝望痛苦,欢迎来信。”
而浪矢爷爷在小说结尾的最后一封信里说的话,也让自己颇深鼓舞:“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
2、《幽谷百合》
这篇小说,和巴尔扎克其他现实主义的小说风格完全不同。它是一篇情真意切、浪漫感人、充满理想主义的爱情史诗。
值得说明的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入世之初遇到了他的幽谷中的百合——徳·默尔索夫人。现实生活中,巴尔扎克也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有类似的经历。只不过现实世界里给他爱和诸多教诲的是一位德·贝尔尼夫人。
“您想要观赏如未婚妻一般美丽而贞洁的自然风光,请您春天来吧;您想要平复您心灵上涔涔流血的伤口,请您晚秋再去那里吧。春天,爱情在那里振翅凌空翱翔;秋天,可以在那里缅怀已经长逝的人们。”
您想要感受一下巴尔扎克别有一番风味的小说的话,请您读读这本吧。
3、《百年孤独》
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这也是一部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不敢开卷的小说。原因就是它里面那些一代又一代不断重复的名字,让人看了分不清到底谁是谁,理不出这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相比红楼梦的人物关系,本书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去这一点,小说的开篇被无数人奉为文学写作的经典句式——“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高晓松曾这样谈他读这本书的感受:“好的艺术作品有两种,一种是能把你填满,不管是填满爱还是填满恨,另一种艺术作品看完以后把你掏空,《百年孤独》这种作品看完以后,心里不但被填满,原来的也都被解构了,出现特别长时间的空虚。”
4、《卡门》
这是一本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选集,里面收录了他的八篇小说。《卡门》这篇绝对堪称经典之作,而以此改编的同名歌剧,也成为西方歌剧经典中的经典。
除此篇以外,熊人洛奇、伊勒的维纳斯这两篇带给笔者的内心震撼尤甚。惊悚神秘的氛围、意想不到的结局、冷酷无情的毁灭,这些带给人的心灵冲击和震撼,或许应该是你前所未有的。
梅里美和巴尔扎克是同时代的作家,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是几乎不分伯仲。但他的小说和巴尔扎克风格完全不同。借用本书序言里的话:“梅里美不愿意像巴尔扎克那样描述周围的生活事物,而是到生活的边缘去寻找稀有现象,寻找具有发聋振聩的冲击力,能使多愁善感的市民热血沸腾的奇人奇事。”
5、《莎士比亚悲剧喜剧集》
据说托尔斯泰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乏味无趣且让人反感。老年的他又通读了莎翁的所有作品,看看自己的眼光是否有所改变。很遗憾,结果还是和以前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莎翁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和“时代的灵魂”。而他的经典戏剧绝对值得一读。
上学时老师推荐朱生豪的译本,文辞华丽,流畅自如,给人以美的享受,有时间不妨一读吧。

jin62130890
推荐一本《山月记》。
无论你的2019年是轰轰烈烈还是庸庸碌碌,当下,都应该读读《山月记》,原因有三。
一、认识自己。
我怕自己并非美玉,而不敢刻意雕琢,又怕自己是块美玉,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在这个快速且快捷的时代,内心无法平静似乎已成普遍,都想要跟随,超越,人的内心变得浮躁不安,甚至激进,找不到方向,不妨读读这本书,先认识自己,再给自己设定方向,重新开启格局。
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向,一路向前,不要回头!
二、坚持,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常言说,常立志,不如立常志。
新的一年来了,我们应该总结过去的一年,重新开始2020年。但不管是什么,坚持第一。
《山月记》中的主人公就经常徘徊,习惯性的张望,不愿坚持努力,也不愿刻苦耐劳,总是用嘴,用说的解决所有的事,事实证明,终将走上人变虎的悲剧。
三、交挚友,才能真正帮你跨越苦难。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事实证明,团结是成功的最佳途径,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人脉变的至关重要,结交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缺少吃饭蹦迪的酒肉朋友,而是真心实意的挚友。
常常在想,《山月记》中的李征在最迷茫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朋友能帮他度过那些日子,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人虎兽的可悲结局。



Macchiato朶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dayuflow
推荐2019年我读过觉得最好的9本书:
黑箱:日本之耻、打开:周濂的100堂哲学课、《内向心理学》、《皮肤的秘密》、《乡土中国》、《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生死学十四讲、《沉思录》、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
01|黑箱:日本之耻
这本书推动了日本相关法律的修订。其所讨论的问题,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公众讳莫如深的。
在自认为发达和文明的日本,出现此类问题时女性维权尚且困难重重,对偏远落后地区女性在这种情况下的处境之艰难,我们更难报以乐观的想象。
本书作者的伟大之处在于,即便困难重重,她仍敢起身反抗,在威势面前毫不退缩。
面对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任何“坏事轮不到我”的侥幸心理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敬重。我们如今的幸福是前人争取来的,也愿我们能为后来人做些什么。
02|《打开》
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书古今各哲学流派的大家一网打尽。哲学既非令人神情莫测的文件名,也绝不只堪当谈资。以三观为例,在遇事即呼“毁三观”的表象之下,许多人其实连所谓“三观”是什么都不清楚,更别提有自己的“三观”。多数人都不对自己的三观抱有“郑重”的态度,但三观实在很重要。
以价值观为例,维特根斯坦曾讨论过“如果说谎有好处,为什么人要诚实”的问题。如果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可能会在纠结究竟该路不拾遗还是顺手牵羊的过程中错过最佳作案时间 磨练心智的宝贵机会。
在世界观的范畴,十字军东征的史实告诫我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博弈可以超出爱信不信的私人范畴,进而严峻到流血死人的程度。
至于人生观的问题更是灵魂拷问。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叫“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有人认为怎么活怎么死是个“关你屁事”的问题,但对个人而言,一个渴望追名逐利的人如果非觉得自己向往“随遇而安”,则很可能周期性爆发“自我厌恶”,严重者更会从习得性无助总结出“人间不值得”。
哲学探讨的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却又关乎人生方向,而没有方向的人生就像没有罗盘的船,往哪个方向都是逆风。
03|《内向心理学》
初读这本书的感觉……如获至宝。过去我自称内向时总要面对很多怀疑的目光,导致我内向得不是很自信。
反直觉的是,正如话多如我属于内向型,高度敏感和害羞这两个词反而恰恰与内向不存在必然联系。有些人因为社交焦虑而害羞,但却能从与人交谈中恢复能量。
这本书的妙处自然不止于厘清人们对内向的误解,它还一并为内向者提供了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实操建议。例如:
需要长时间思考来做出反应的内向者接到夺命连环call时,如何为自己争取反应和思考的时间?
04|《皮肤的秘密》
姑娘可以康康(看看),小伙儿也可以康康。
这本书挺全,从头皮到脚皮都有涉及。
如果说我对这本书有什么情绪,那就是它让我心痛地发现在某些护肤品上我交了智商税,以为能够产生换肤效果的东西,可能其实根本到不了目标部位。
为什么痘痘不能用力挤?为什么粉刺痤疮去不掉?为什么防晒霜一年四季都要涂?你真的知道你那张滑嫩嫩的小脸蛋儿需要什么么?
05|《乡土中国》
社会学大佬扛鼎之作。
了解地缘关系和差序格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情社会。
弄清楚我们传统风俗中信任感的来源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借用原理培养信任,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提高警惕:
虽然老乡和同学看起来天然可信,但这个N年不联系的死鬼忽然找我套近乎,究竟是因为他要结婚了呢,还是想叫我去外地考察一桩好几个亿的大项目呢?
06|《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这是我2019年读到的最精彩的小说。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思可能是,现实中有人比松子度过了更遭人嫌弃的一生。
书里讲松子的的悲剧是源自性格,但在有人告诉她“即使女人单身,只要有钱,就可以幸福”的情况下,她因为渴求“被人所爱”而遭遇的一系列悲剧更像是受到了“爱的诅咒”。
她或许是一生都渴望治愈童年的人,却一生都没有被治愈。
看她在命运的激流裹挟之下不断沉沦进悲剧的漩涡……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东西。
07|生死学十四讲
“人不是觉得自己不会死,就是觉得死的不会是自己。”——《如果没有明天》
就世界变化的随机性而言,若对“死亡”这个话题一贯避之不及,则绝无可能在终了之日到来时死而无憾。
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既不空谈乐观度日、也不劝人苦修来世,代之以与濒死之人相处后获得的观察结论:趋近死亡,人的“自我”会渐趋消散(例如对色、声、香、味、触的感知淡去,“自我”的意识消失)。
积极的悲观主义可能是:一切都会消亡,所以要自己想象成待宰的禽兽和放风的死刑犯(索甲仁波切),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去无悔度过,以此致敬维特根斯坦的墓志铭:我度过了很好的一生。
但意识到“自我”会逐渐消散意味着什么?
脑海里这个“我”的声音最终会消失,由此,我们不必为一个臆想中的庄严谢幕去筹备“压轴好戏”,从上台开始的整个人生都是一场角色扮演。这个“自我”的意识是属于角色的剧本,角色千变万化、境遇千奇百怪,某时某地只是一个状态,人一会被抛到这里,一会被抛到那里……
不必恐惧,更无需执着于讨好上帝或神明。
平安顺遂寿终正寝当然也好。
但谁说漂泊伶仃颠簸坎坷就不是另一种自行证道的人生呢?
08|《沉思录》
被后人出版的皇帝私人手札。
“人心与骄阳不可直视”,但奥勒留身上体现出的道德品质绝对是可以与星辰一并放在心里不断惊奇和敬畏的。
这本书适合放在床头,无论是睡前沉思还是醒时冥想,都可以给人灵感和慰藉。
09|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
这是一套历史科普书,但就科普读物而言,这本书相当平易近人。
我们说以史为鉴,往往是琢磨某某因怎么导致某某果……这本书完全可以满足非科班对历史积累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