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在清朝被列为禁书?


松树爷爷
清朝为什么禁《红楼梦》,因为它触动了统治的敏感神经。
清朝统治者不喜小说演义类非严肃书籍,认为它们移人性情,在正式文本中引用会遭斥。雍正六年(1728年),护军参领郎坤向皇上递了一份奏折,奏折中有句话“明如诸葛亮,尚误用马谡”。
郎坤“援引小说陈奏”结果倒了大霉,遭遇“革职,枷号三个月,鞭一百发落”的严厉处置。
乾隆也认为“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词,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故以兴文字狱之机,一举予以销毁。有清一代,禁毁小说作为官方行为,呈常态化。
《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它正是妥妥的小说,不讨统治者之喜,又如它的读者之一,乾隆堂弟弘旿曾说,此非传世之作……恐其中有碍语也。
《红楼梦》中有甚碍语呢?
一、《红楼梦》有影射朝政之嫌。曹雪芹是贵族之后,曹家与朝廷往来密切。到了曹雪芹的父亲手里,曹府却意外被查没。
《红楼梦》里正好也有“忽喇喇大厦将倾”的兴衰史,这不由让有心人揣测曹雪芹在这部书中影射了自己家族的衰败和对朝政的不满。
二、书中的性爱乱伦描写与教化相悖。《红楼梦》中有些性爱描写,还隐有乱伦之事,观者不从整体出发评价,却纠结于这些具体描写,认为这是“有碍观瞻”“诲淫诲盗”,是本淫乱之书。
三、出于礼法对人性的压抑。清朝统治国家,需要禁锢人们的思想,所谓“存天理,灭人欲”。而《红楼梦》中,宝黛相爱的主线,歌颂了爱情的真挚与自由,在当时看来,实为大逆不道。
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忌讳小说演义类文本广泛传播,不受约束,又兼《红楼梦》有“碍语”,因而在清朝遭到封禁。

三弦桅杆1990
《红楼梦》被禁的原因不是书的内容,而是作者的原因才被禁!
大家都在书中找原因找答案,殊不知,《红楼梦》从正面看,你根本看不出来哪些是和社会相抵触的内容!很多人认为是书中谈了感情谈了私情等等,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事物原因,从表面看就算林黛玉和宝玉是心理相同相爱,但是,从哪里看出来他们违反了宗教礼仪呢?林黛玉死了!宝玉出家了,这只是感情的一种寄托而已!
大家知道《金瓶梅》是被列为禁书的,他被列为禁书的原因是因为书中有很多情色描写,是有伤风化的代表作,他被禁一点没有问题,《金瓶梅》到现在也是禁书之一,大家现在看到的《金瓶梅》删除了性描写才被推广!所以被禁的书对当时朝廷或者对现在也是有深刻意义的!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也是有大量的性描写,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以下删去什么什么多少字的简洁本!
再来看新中国的禁书,我知道的一本是贾平凹的《废都》,其中也是含有大量的性描写,已经违反了推广的意义!所以被禁,这都是因为内容和国家主流思想相反,而且有害才被禁!而红楼梦没有这些描写,唯一有的一次还是比较含蓄的开了一个玩笑!贾琏和王熙凤说要改个样,你怎么不同意?这已经是很隐晦的描写了!他根本达不到被禁的原因!
作者想要推广他的作品,而且让《红楼梦》还要流传下去,他一定不会在内容上和朝廷唱反调!所以作者在第一回开篇就说了,我不敢干涉朝廷,用私家女儿之情来亵渎朝廷,又怎么会在内容上和朝廷对抗呢,不是等着被禁吗?从内容上找被禁的原因是违背作者思想的一种猜测!一定不靠谱!
古代的书籍流传不广,但是,戏曲的折子戏却流传巨广,这些折子戏都是以年轻男女爱情作为支撑的,比如《红楼梦》提到的《西厢记》,咋们不知道《西厢记》是不是被禁的书,但是,看情形应该不是禁书,也不是禁戏,《西厢记》其中已经谈到了私情,并且还有私欲肉体!这些都没有被禁,怎么没有任何龌龊内容的《红楼梦》就被禁了呢?
既然内容不是被禁的原因,那么就一定和作者的身份有关!
《红楼梦》宝玉的身份到现在都是迷,这也从侧面说明宝玉的身份才是关键,知道宝玉是谁,《红楼梦》的悬案才能一一破解!可是,宝玉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雾里看花不真切!
我们先假设一下,如果作者的身份有可能和皇帝是对立面,而皇帝知道是谁写了这本书,那么,皇帝一定害怕作者向外界传递什么信息,对他不利,那么此书被禁就可能说的通!如果我是皇帝,我会派遣翰林院的各个学士去对此书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破译,从里面查找对他不利的信息密码!而这个被查找已经是作者前期就预料到的情况!所以大家现在有很多人解密《红楼梦》,试想一下,你如果没有打开《红楼梦》的钥匙,如何才能比翰林院的大学者或者间谍组织还厉害呢?所以那些猜测《红楼梦》秘密的人都是不靠谱的!
就比如说现在,你敢说你比那些破案专家厉害吗?你比那些清华大学的学者厉害吗?都没有,那就说明,《红楼梦》一定有打开的钥匙,这把钥匙在哪,怎么开启《红楼梦》?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和作者有关!作者是谁?宝玉是谁?是谁家的事情?都有谁?《红楼梦》那么多和皇家有关的细节,一定说明宝玉出身不低,绝对不是江宁织造闲置人物!
我们来从《红楼梦》蛛丝马迹简单介绍一下宝玉是谁?
第一个证据,冷子兴和贾雨村在荒村野店谈国家大事,其中谈到家族传承中提到了贾母的老公贾代善,贾代善是宝玉的爷爷,那么,我们分析一下贾代善!历史中,除掉姓氏,还真有一个代善,全名叫“爱新觉罗代善”是大清朝努尔哈赤的二儿子!权势滔天!作者给宝玉的祖宗安排了一个国公爷!爱新觉罗代善按着明朝的编制就是一个国公爷!
作者一定不会无缘无故的随便编排一个当朝国公爷!所以宝玉的爷爷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那么,作为孙子的宝玉一定也是爱新觉罗的后代,宝玉就是皇族!再来看贾敬去世的情况,有下人回报说“老爷宾天了”这个宾天是皇帝之死的专有名词,随便人不能用!
而贾敬偏偏用了!那就说明贾敬一定是皇帝!你看贾府出了一个皇族国公爷,一个皇帝,你觉得宝玉还是普通的江宁织造家族吗?
既然宝玉和皇族挂钩,就一定和皇帝有关系!作者说“野史可以毁,唯此书不可毁”相对题外话就是史书不靠谱,我的书才是真历史!可以更改史书的人是谁?一定是皇帝,他才能更改史书,其余人都做不到!作者是不是就和皇帝成为了对立面!
这才是《红楼梦》被禁的原因!没有之二,只有唯一!

晓月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红楼梦宣传的价值观的问题,与主流思想相违背,套用今天的说法,是部当时认为思想意识不健康的书,清代本来就是个思想控制比较严的时期,大搞文字狱,被列为禁书一点不稀奇,就如同文革期间,一些有争议的作品会被批判一样。
红楼梦里的价值观哪些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地方呢?
一、宝玉不喜读书,讨厌当官,痛恨仕途经济,攻击科举制度,只爱在女孩子里堆混,他不是简单的学渣,他极具灵性和才华,却认为读书做官仕途经济是对人性的摧残。男人读书上进,做官光宗耀祖,女人操持家务三从四德,这是封建社会流传的传统,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读书,才有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才华,最终都要贡献给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这样才不算虚度
但是宝玉不一样,他不喜读书,尤其不喜为了科考做官读书,称那些热衷作官贪恋富贵的人为禄蠹国蛀,追名逐利,失了本性,贾政用大板子打他,他改不了,宝钗袭人用柔情劝他,他听不进去,他的理想就是与姐妹一起,相伴相守,到最后一概都化成了一股灰,再化成一股烟,一阵大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的支柱,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拻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即使是今天,也有不少读者不认同宝玉的价值观。常见的反驳就是你的孩子不读书不高考怎么办?
二,宝玉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王夫人给他内定了符合封建社会一切女德要求的薛宝钗,他偏爱上一身毛病的林黛玉。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可是贾府就是反过来的,家中大事都是女性作主,管家的贾琏夫妇,完全是凤姐说了算,冷子兴说她是男人也不及。红楼梦的女孩子个个优秀,最具才华的宝玉,在外风头十足,大观园写诗每次垫底。
才华不说,人品上,贾敬贾赦贾珍贾琏贾蓉贾环包括贾府族人,子弟不肖,只知吃喝玩乐,乏善可陈,宁国府是个石狮子才干净的所在,最方正守礼的贾政也不过是个假正经,最有出息的贾兰自己叔叔与人发生冲突,他却说,别人的事,不与我们相干。
而红楼里的女儿,见识和思想比男子还强。即使是最贪婪狠毒的凤姐,作者也用了最温柔的笔触,让我们对她的悲惨结局充满了同情。
对于婚姻,作者既反对家族利益结合的金玉良缘,也反对莫名其妙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观。就算今天,也会有人说爱情当饭吃,可是作者却认为爱情婚姻应该是价值观三观高度一致,精神上的契合:林妹妹何尝说过这种混帐话,不然我早和她生分了。
宝钗认为自由恋爱都是鸡鸣狗盗的丑事,作者却用赞扬的笔触写了司琪和潘又安的爱情、贾芸和小红的爱情、贾蔷和龄官的爱情。
婆子笑话宝玉连毛丫头的气都受,鸳鸯面对贾赦的威胁敢公然拒婚、晴雯说哪怕冲撞了太太也不怕,查抄大观园,她怒斥王善保家的,用生命用了代价,龄官敢不听元妃的,娘娘传都没有唱,宝玉象对一般女孩子一样,腻在她身上,她立马躲开嫌弃宝玉。
主子不象主子,奴才不守奴才之道,位高权重的贾赦贾敬贾珍,荒唐好色无耻无能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从小受三从四德正统教育节妇李纨,却是个不积阴德的,唯一一个知恩图报富有人情味的,却是个乡下村妇刘姥姥,到最后作者让这个百年贵族变成了一片白茫大地真干净
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上层贵族生活的腐败和家族兴衰的原因,良药苦口,超前理念和独特的描写视角,不被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上层贵族所接受,也就不被朝廷接纳,所以难逃禁书的命运。

小P豚
列为禁书的原因:该书被认为是"渲淫诲色,影射朝纲。”

仰天长叹
《红楼梦》被禁的原因各界说法不一,但归结起来有如下两点:
1《红楼梦》影射了当时的朝政,这和曹雪芹的身世有关。曹家世受皇恩,不想到了曹雪芹的父亲,却意外被查没。曹雪芹在这部书中影射了自己家族的衰败和对朝政的不满,而清朝前期也多兴文字狱,故而遭禁。
2、书中多处描写了性的话题,这些在今天看来虽然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却备受封建道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有碍观瞻”“诲淫诲盗”,因而遭禁。
一本书之所以被禁,原因不外乎几点:政治原因、道德原因、宗教原因。禁书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如个人自发,社会阻力,教会出面,国家干预。
那后来为什么就不禁了呢?因为有人修改了它。那人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书作者——高鹗。他不知道是何居心极大的修改了原著,虽然一定的保留了悲剧性,但他最后还让贾兰当官,让贾家有复苏之象,特别是对宝、黛、钗三人爱情婚姻的篡改,使得悲剧性质大大减少,同时也毁坏了人物的形象,这个是十分郁闷的。所以在高鹗续书之前,是禁书,只是靠手抄来流传,后来随着高鹗的续书完成而成功改变了书的主旨,便终于可以公开的印刷出版了。

夏荷
全书表面谈情说爱,不涉时政。决不干涉朝廷。多次撇清。
但实质不是,整个《红楼梦》通篇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实则是用温柔笔触,假以儿女情长,深刻细致地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所以当局者不允许此书发行,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红楼梦》当初面世时,冠以《石头记》手抄本流行。即便如此,欲弥尔彰,反而风行全国,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影响极其深远。当时读书人中广泛流传一句话:为人不读《红楼梦》,纵读诗书亦枉然。
加之清朝文字獄,令人人自危,有人写了一首: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被打入死牢。给《红楼梦》出版带来极大困难,被列为禁书之流。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明珠是不会永远被埋葬在土中,有朝一日还是会焕发出炪烂光辉,在全国及至世界,《红楼梦》以其少有的珍贵和罕见的灼识成为古今中外一篇文学巨著。一部《红楼梦》真的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实属难得的佳作。

QUEEN JAMI
主要是政治原因,初期因有思明情节,且有含沙射影清人的些许内容。

海利sherry
主要是礼法上最违背当时社会的标准,在男女七岁不同席的时期,宝玉黛玉一同吃一同睡,宝玉在人家还睡觉的时候就跑人家房里去,别说清朝,现在也不会这样,谁家女孩子还睡的时候让个男的跑房里去,还不是男女朋友呢,别忘了他们是可以结婚的,亲父兄也不会让进啊。而且当时不会同意女孩子对爱情的争取,黛玉就成了不正经的代表了。
贾母掰谎凤求鸾时说,“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象个佳人?”让人一想就想到黛玉宝钗。就算后来说了:别说那书上那些大家子,如今眼下拿着咱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那样的事。那一半是说自己是大家行事没有那样的事,为二女开脱,又何尝不是点醒二女,行为要符合标准,不要让人说嘴?种种这些,都可以让红楼梦不能在当时流传出来。因为就怕人模仿啊。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但我认为违背礼法是最主要也最明显的原因。

Secret_flora
因为红楼梦里面几个主人公的世界观都是封建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最终导致封建社会里容不下红楼梦这样的书,被列为禁书之一。

孤独寂寞欣
自古以来统治阶级为钳制人民的思想,始终把舆论工具掌握在自己手中,如老子的愚民思想"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孔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是强调在意识思想领域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所以自从人类出现了等级后,话语权始终被统治者掌握,到奴隶社会后,出现了为奴隶主服务的士大夫阶层,这些人是奴隶主的爪牙,研究实施统治纲领与措施,制定了奴隶主制度,如:周礼。发展到奴隶社会晚期,己经形成了如: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成为奴隶社会金字塔式的理论道德框架。新兴地主阶级出现后,冲破了旧奴隶主贵族樊蓠,思想领域向平民倾斜,大地主小地主要求政治上解放,反映在思想领域有很多平民思想,这就是孔子说的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极其活跃,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繁荣时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气像,各种思想如雨后春笋,喷渤而出,其代表思想最终汇聚为老子的道学,孔子的儒学,墨子的墨学,商鞅的刑铭学,以及孙子兵法等,在这个时期,士大夫们以力相较,纵横天下,这是一个崇尚实力权谋的时代。秦统一后,为旧奴隶主服务的士大夫们,没有了用武之地,他们自然心中不满,各种论调暄嚣尘上,秦始皇采讷李斯建议,钳制士大夫之口,釆取杀一儆百方针,坑杀了四百六十名术士,收集天下杂书,统一思想,以利统治,这就是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对后世影响巨大,成为攻击秦始皇的耙子之一。汉朝吸取了秦朝教训,釆用兼蓄并融,为我所用的方针,以儒为主杂霸并用,对士大夫阶层分而化之,汉武帝认识到舆情的作用,他用二三文人领袖,来控制士大夫,而这二三人又在他撑控之内,他牢牢地把握住了话语权,引道舆论导向,这叫杆强枝弱,在后来二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基本是这个权力框架,但一旦臣强主弱,必然引起混乱,这样的例子不在一一例举了。清朝做为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它完全与明王朝投机分子合作,依承明制,以汉治汉,以汉族士大夫控制整个社会。因此自建朝后就十分重视钳制汉族士大夫思想,对这个领域控制很严。如曹雪芹祖父曹寅就是康熙派往江南的最大特务头子,负责调查江南文人官员言行。我们疏理清史,不难发现清朝对汉族的统治是费了一番脑筋的,清朝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的是,剿抚并用,以汉治汉的办法。如对反清复明的知识分子,一经查处就赶尽杀绝,手段极其残忍,死后也不能幸免,对投降,或投靠的知识分子又十分优待,对知识分子尊崇的儒教又当立国之夲,这种-手软,一手硬的办法十分有效,到康熙年间,汉族知识分孑都认可了这种统治方式,但还是有些人不甘心当清廷的奴仆,被人举报引来杀身灭族之祸。康熙初年,浙江潮洲府庄迋钱收录故明相朱国祯所著明史收录崇祯朝事例,被人举告,但他已死,却将夲人开棺戮尸,兄弟并戮,家产籍没。康熙五十年翰林院编修戴名世著了一部南山集采录明桂王事,都察院御史赵申桥指控他诽谤清廷,毁谤满人,康熙将名世下狱,身被寸磔,五服相连,统皆斩首,以此士人多钳口结舌,不敢妄谈,自此体制愈严,蒙蔽日重。雍正年间加重了查处力度,到了荒唐的地步,江南考官查嗣庭,考试的出了一个"维民所止"的考题就被下狱,查气绝身亡,但还待戮尸枭示,长子坐死,家属充军。浙江吕留良,隐居不仕,专著攘夷之说,学生曾静,沈在宽,派其弟子张熙游说川峽总督岳钟琪反清,事败清庭将曾静等一千余人押解北京,谳成定罪,吕留良开棺戮尸,遗书尽毁,其子毅中处斩,沈在宽被凌迟处死,罪犯家属发往黑龙江充军,乾隆年间文字狱并没有结束,只不过没有雍正年间严酷而己,如因一首古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首诗本来是描写自然现象的,却被指另有所指,因一首诗身首异处的例子比比皆是。《红楼梦》从表面看讲的是儿女情长,其实质是痛恨清庭的,特别是失传的后半部。尤其是涉及朝庭内部抄家细节,这是乾隆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同时也是曹雪芹始终不肯将后半部托付于他人的主要原因,直接证据是《红楼梦》批书者倚笏叟:"索书甚急"。"五六稿谜失。叹!叹!"恐不是普通的迷失。因此在那个文字狱满天飞的年代,像《红楼梦》这样"有碍"语的书怎么能不禁呢?那么后来又为什么放开了呢?这就与高鄂的续书有关,高鄂屡试不第,在《红楼梦》付锌不久却突然爵禄高升,这难道是巧合?我认为这是高鄂奉朝廷之命篡改删节《红楼梦》有功,清廷对他的奖励,尽管续书完全违背曹雪芹原意,但却符合乾隆口味,对《红楼梦》的放禁也就顺理成章了。


nini0709
曹雪芹的这部鸿篇巨制,反映的就是清朝的黑暗腐败,做为统治者,当然要禁。另外,书中提倡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精神之恋,在那个时候就是伤风败俗,也是不被允许的。这也是被禁的原因之一吧!

老一
不是禁书,只是原本只是流传在民间贵族之间打发消遣的小抄书,算不得登大雅之堂的,这样的小抄书多了去了,只是后来看得人多了,看得人觉得这绝非一般艳俗小说,那些贵族们觉得有些情境仿佛是自己的亲身经历,非大贵之人断然写不出,流传得广了,终传到了和绅那里,和绅虽是个贪官,却也是博学之人,他欣赏这部小说,发觉了它的艺术价值,和绅毕竟在乾隆面前说得上话,和绅将书呈现给了乾隆,果然龙心大悦,至此红楼梦正式入大雅之堂,只是它写贵族的事太真,被民间百姓知晓皇帝觉得有失体统,可能有限制过却绝非禁了,因此有说它是禁书一说,如果真的禁了,慈禧是不会去在花园里搭个台子学贾母的。

sallysuyu
因为朝庭认为影射政治、针砭时弊,也就是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