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

Stefanie
问题是就能力而已,谁适合做太子,不是皇帝,也就是问谁适合做大唐帝国的二把手?
那毫无疑问,是李治!
李治在李世民中的儿子中称不上才能做出众的,但据史料记载确实最孝顺的一个,李治做二把手,不会威胁到父皇的统治地位,是最合适的二把手。
废太子承乾,从名字上看,太宗李世民当年就很有野心,希望自己的儿子承继乾坤伟业,也就是帝业,所以承乾在太宗继位没多久就册封为太子,但是可能是含着金钥匙出身,不需要争就是太子,性格乖张,最终酿成勾结侯君集等谋逆被下场。要说能力,在四个中应该算比较差的了。
魏王李泰为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从小就不甘心,觊觎太子之位,处处学太宗,办文学馆,笼络文士,编撰了括地志,才能可能在四个皇子中算第一,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随着太子承乾的倒台,魏王李泰也被放逐了。因为太宗不想让皇子觉得太子之位是可以靠谋略得来的。
吴王李恪是一个悲情人物,由于不是嫡出,母妃为隋朝公主,不管是太宗还是大臣都不会让身体里流有隋炀帝血脉的人继承大唐皇帝位。史载,吴王李恪素有贤名,但是高宗李治登基后,被长孙无忌陷害至死。就能力而言,应该仅次于魏王泰。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谢谢!

WATER
李恪是太子不二人选

corona4125
唐太宗李世民立的第一个太子是长子李承乾。唐太宗对李承乾寄于厚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李承乾实在不是一块好料,不务正业、喜好声色犬马,整日和一帮群小相亵狎,甚至娈童搞同性恋。唐太宗对其很失望,于是渐渐瞩意另一个儿子魏王泰。魏王泰是个阴谋家,四处活动要扳倒太子。李承乾知道唐太宗不喜欢自己,又受到魏王泰步步紧逼,于是铤而走险动了谋反的心思。不想阴谋很快败露,李承乾这个太子被废。李承乾被废后,魏王李泰成了热门人选,也获得了一些大臣的支持。但李泰这个阴谋家用力过猛,聪明反被聪明误,竟然和唐太宗说:“如果立我为太子,我就杀掉自己的儿子,这样将来可以传位给弟弟李治”。这种虚伪的做法反而引起了唐太宗和群臣的警惕。而唐太宗也渐渐了解在李承乾谋反一事中,李泰起了很坏的作用。李泰伪君子、阴谋家的面目暴露了。这样唐太宗权衡再三,听取长孙无忌的建议,立忠厚老实的李治为太子。但过了段时间,唐太宗又觉得李治太过柔弱,担不起治国的重担(看看后来李治被武则天治的服服帖帖的说明这个担心不是多余),于是又想立另一个儿子吴王李恪。于是唐太宗找长孙无忌密谈,说:“你劝我立李治,但李治太懦弱,恐怕不能守社稷,怎么办!吴王恪英武果敢有点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这个意见遭到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唐太宗说:“是因为吴王恪不是你亲外甥的原因吗?”长孙无忌说:“太子仁厚,是理想的接班人;况且太子这么重要的位子,怎么能总换来换去呢?”唐太宗听长孙无忌这么说才打消了更立储君的想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都是长孙皇后所出,而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弟弟,所以是李治的亲舅舅。而吴王李恪是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
长孙无忌反对立吴王恪,有说的出口的理由,也有说不出口的理由。说的出口的理由像什么“太子仁厚“,”太子不能随便换来换去”。其实说不出的理由是关键,主要有下面几点:1、对长孙无忌来说吴王恪不是自己的亲外甥。这点唐太宗是看出来了。但唐太宗认为如果李治接班,长孙无忌作为亲舅舅一定会尽力辅佐,这对国家政局稳定有好处,所以不反对这一点。2、李治说好听点是“仁厚”实际上是“懦弱”好“控制”。辅政大臣肯定喜欢一个听话的皇帝,不愿意一个“英果类太宗”的皇帝。这点小算盘长孙无忌是说不出口的。只是造化弄人,长孙无忌想不到“仁厚”的李治后来会有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厉害老婆。3、吴王李恪是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也就是说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孙。这个确实也是李恪在血统上的一个硬伤。李唐是反隋起家的,到头来要是让隋炀帝的骨血登上皇位,恐怕从政治上许多人会接受不了。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吴王恪就当不成太子。
另外再说一点。唐太宗想立吴王恪为太子的想法最终给李恪带来了杀身之祸。从此长孙无忌就对李恪万分忌惮。李治继位后爆发了“房遗爱”谋反案,长孙无忌就诬陷吴王恪参与谋反,将其处死。

寒冰竹
26岁正值壮年,怎么可能郁郁而终?我是不相信的。肯定是被谋杀!

小妖游天下
李格英果类我,从这句话里已经有答案了,其他的都没有我为人君,天下只我万民归我,我为万民,那样的面冒,

闻人庄闲人
李恪单论才能胜过其他人,
李治论保全兄弟宗族最适合也适合承平,
李泰单有文采不一定能治国安民,
李承乾城府不深不适合驾驭群臣!

郭珊珊Elina
李恪

小禾流水
李恪最牛逼,不接受反驳!

Smile.欣
李承乾李泰李恪没有得到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不好说谁强谁弱。感觉都不会太差。
李承乾李恪可能会比较偏向武功。李承乾作风偏向胡化,喜欢列阵游戏,他勾结的侯君集等人大多属于武将。李恪号称文武全才,但他的子孙多以武事成名,其子李千里曾协助中宗太子李重俊起兵诛杀武三思,后兵败被杀;其孙李祎是李唐宗室中少有之战将,曾出任节度使,击败吐蕃攻克坚城石堡;另一个孙子李袛在安史之乱中起兵勤王,也是比较有勇气的人。
而李治的能力不见得很差,他在位期间攻灭高句丽、西突厥,其中高句丽是李世民都没能搞掂的,可见他的领导能力不错。只不过其父其妻都太牛,显不出他的本事。

胖虎
理论上应该李承乾地位最正,不过根据史书来看好像李泰和李恪的能力比较强,其实李治能力也很强的,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大唐的疆域达到最大,可能是他老爸和老婆真的是太出名了,所以他才显得这么默默无闻,说实话他在中国的历代皇帝里也是排的上号的,也算是个明君。

张新明
李泰有能力但是太狠了,李世民在传位李治时就说过要是传位李泰其他皇子都会不得善终,要是传位李治的话就可以得到好的结局。所以从这件事来看李世民晚年对于玄武门之变还是有点忏悔的,他不想看到自己兄弟之间的事在自己的儿子身上重演。但是李治也并非没有能力,不然李世民也不会把皇位传给他。可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是他力不从心,也是因为他的皇后武则天能力比他还强,所以李治给人的感觉总是懦弱,病殃的。

哥本哈根达斯
吴王李恪
文武全才、朝中威望高、百姓口中口碑最佳。

时雨MOON
李恪不管文治还是武功都不错可惜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

Ken Lee
李承乾

hkloo
李治在位时唐朝的疆域达到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