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读书有藏书的习惯吗?你最满意的一本藏书是哪一本?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1928—1940)是一部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2年苏联国内战争为背景,描写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这十年间的动荡生活,反映了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变化,...

肖洛霍夫

[作品]菜根谭

中华经典随笔

洪应明

[作品]西游记

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

吴承恩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老人与海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一位老人孤身在海上捕鱼,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等终于钓到大鱼,用了两天两夜才将其刺死。返航途中突遭鲨鱼袭击,经过一天一夜的缠斗,大鱼仅存骨架。但老人并未失去希望和信心,休整...

欧内斯特·海明威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中国通史

民国以来畅销不衰的国史经典读本

吕思勉

[作品]复活

《复活》(1889—1890)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案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示了俄国当时社会的黑暗,在对政府、司法、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

托尔斯泰

[作品]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 isbn:7100034779 商務印書館1978年12月第1版(有1979年11月10印本) 1983年1月第2版 1996年7月修訂第3版 2002年5月修訂...

[作品]情爱论

究竟什么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什么罗米欧与朱丽叶会一见钟情?动物也有爱情吗?人们究竟为什么相爱?怎样解释那种至死不渝的生死恋? 保加利亚伦理学家瓦西列夫这本研究著作,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作者引述大量...

瓦西列夫

[作品]金瓶梅词话

1980年第一版,1993年第三版,此书无ISBN号,上述号码为乱写。

兰陵笑笑生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作品]毛主席语录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毛泽东

[作品]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它们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

孟子

最新跟帖
annelin1993

annelin1993

新华字典

CamilleGao

CamilleGao

身无长物,唯旧书故纸万余,孔网开有`淮南子旧书店′,欢迎<头条>书友光临。



suxinsuxin

suxinsuxin

不算藏书,根据兴趣爱好,工作需要购书,分几类:

一是普及性小册子,八十年代人文,三联,中华出的。

二是工具书类。

三是文史类。说文、四书五经、前四史、少许子部集部。

四是一些杂书,名人随笔,掌故,回忆性史料等。

五从功能需要上,主要满足工作。由浅及深,由驳杂到系统,由浏览到专注,但仍未入门。唯张之洞在书目答问跋中谈到“从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才明白读书是有次第的,以往皆属泛滥无边。之后多关注清末民初一些学人的问学之道,如章太炎,王国维,马一浮,李叔同,陈寅恪,黄侃,陈独秀,周树人等………

六,几十年下来,书不在多,而在精,有几本打基础即可,说文《四书五经》,十三经,《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每字必求正解,方可读书,否则难以坚持。

七,真正受益的,以阅读年龄计,有《情爱论》人性美好,《红楼梦》古典文学之集大成,《史记》记传部分以记人传神,《论语》人生智慧,老庄化人度人……

八,没有书房,几架旧书,随翻随看,不求甚解,常读常新。

小妇人

小妇人

毛主席语录

现代汉语词典

复活

静静的顿河

老人与海

百扶眉_命里缺啥

百扶眉_命里缺啥

现在这个时代,藏书和以前大大不同,全部可以随身携带。

古代竹简藏书,是用房屋计数的,是用车来携带的,所以凸显帛书的珍贵。后来纸普及了,印刷也进步了,书的体积逐渐缩小。但时至今日,电子版书籍才是唯一可藏的书。一部手机,让海量书籍随身而走,走到哪里都可以尽情搜索和研读,无形中大大提高了知识的获取速度和效率。

倾行之º

倾行之º

我比较喜欢淘旧书,更喜欢藏书。最满意的一套藏书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金瓶梅词话》。那是几年前,我去潘家园淘旧书,因为去晚了,好多书摊都开始收摊了。其中一家书摊正在收摊时,我看中了他书摊上的一套金瓶梅词话,我就问他多少钱,他一边收拾书,一边头也没有抬的说道70块钱。我说30块钱卖不卖,他摇摇头说不卖,然后跟我说,你要真想买50块钱拿走。我想了想,觉得可以接受这个价位,就毫不犹豫的掏钱买下了这套金瓶梅词话。这套书的扉页上还有印章,应该是这套书之前主人的印章。懂篆刻给咱看看这印的人名是哪位尊姓大名啊。也许这套书的前主人也在看头条,还有可能无意中翻到我写的小文,你可以放心了,你之前的藏书到了我手里,我会好好保存的。(作者:书海听涛 )2021、1、16下午完成此文。


糊涂小妖

糊涂小妖

本人有藏书的习惯,重点是各种工具书。但最满意的一本书是《中国通史》。

芒果街的兔子

芒果街的兔子

本人私藏图书!

东张西旺

东张西旺

记得上学那会特别喜欢收藏课本,甭管是多少年前的,新的旧的都找个地方放起来。小时候家里住房有限,书越来越多,后来让家里偷偷的给扔了很多,我知道后气的不行。慢慢的长大了,对书的感情也悄然间改变了,最初的喜好由课本变成了别人眼里的课外书,什么明朝那些事,大清帝国,鬼吹灯等等,我最喜欢的还是明朝那些事,虽然家里书挺多,可我时不时还会买不来看上一会,每次读的时候我都觉得内心无比平静。只有这时我才觉得这个世界很安静,很惬意。人们说书籍有净化灵魂的作用,可我觉得净化的是内心

yvettemoon

yvettemoon


平均每年买书60本左右,影响最大的当属知行合一王阳明、《毛泽东选集》、《教父三部曲》。其实高考原本想考经济学,但奈何分数太高,于是现在研读经济类书籍成了我最大的兴趣。

云淡风轻

云淡风轻

上中学时,爸爸送我一套《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1967年2月出版发行,1977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行时,我买了一本,7角八分。后来第五卷放在单位学习期间,被人给顺走了,前久在一旧书店又买了一本第五卷,78元。如今《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正在精心保存中,其中一至四卷还是当年爸爸包的书皮和写的书名,曾是八路军太岳纵队战士的爸爸已去世快30年了。

21sang

21sang

性定菜根香——私家典藏《菜根谭》^_^

菜根谭》(明代洪应明著)有许多个版本,我也翻阅过多个版本,认真阅读并收藏的是马凤华、何芳译评本(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1999年9月第二次印刷)。

这本书我读过6遍,每一次都是从头至尾认真阅读并思考,写下很多眉批。






魢鯰

魢鯰

经常读书。最喜欢的有,唐诗鉴赏辞典,后汉书,古文观止,史记等。

DUDUBA

DUDUBA

有,看过的书基本都收藏了。收藏的书都是自己喜欢的,大部分也都是名著和历史类。不需收藏的书就看电子书。

stephy_

stephy_

说到真正意义上的藏书,在我是没有的。我书架上立着的近3000册图书,其实都是买来读的,无论读完或者读不完,最后都留在书架上了,算是我的藏书,但是专门找来收藏的书籍,这里面一本都没有。

我的读书和收集书籍是从小学就开始的。由于祖上没有文化人,小时候,家里除了有几本《毛泽东选集》和语录,就只有糊在泥墙上的报纸,算是有字的读物。

姥姥家有半本《红楼梦》,据说是姥爷赶集的路上捡的,刚捡到的时候,是一整本,但并没有人能读,家里只有我小姨在上小学,也读不了。但这书上的纸却又有很多用途,时间一久,就剩半本了。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读课外书,但在我们这个文化人不多的山村里,除了能找几本当时流行的连环画之外,像样的书几乎找不到。这时,我想起来姥姥家的那半本《红楼梦》。于是头一回自己走了一次姥姥家,混了一顿素饺子之后,随手顺走了那本书,听说姥姥一直找了很久。物资匮乏的年代,能随手找一张纸用,很难的。

再后来,我找到一本《西游记》,不过现在已经不记得是怎么找来的。这本《西游记》是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读的,由于认识的字很少,根本到不了读这本书的水平,加上当时的书中有很多繁体字,自己又没有字典,所以这本书到小学毕业也没有真正的读完,而且对于里面的内容也是半懂不懂的,但这本书却留了下来,这算是我最早的藏书。

不过这本书一直留在老家,之后我父母拆迁搬到楼上住,妈妈说搬家的时候看到过这本书。

那年春节的时候,我回老家,问起妈妈,又说被老三的儿子拿走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这是我第一本藏书,结局是不知所终。

上了初中,读的书渐渐多了起来。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古文启蒙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毕业之后回乡做了中学教师,我们是他的第一届学生。因为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所以他肯将他的藏书借给我看。其实,他的所谓藏书就是从大学里带回的所有课本。也正是这些课本把我引上了热爱古诗文的道路。

再后来,就是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再后来就是琼瑶小说,所有这些在我们那里都被叫做“看大书”,是对学习非常有害的,所以家长不让看,老师要没收。没办法,只好逃课、熬夜来看这些书。

但是这些书都不是买来,所以也不可能收藏下来。读完初中,家里仍然一本书藏书都没有,除了课本之外。读了这么年书,我从来没有卖过课本,即使再也没有用到过这些课本。这一点我比其他人好很多,算是收藏了很多带字的本本。

高中由于学业压力比较重,又贪玩,读的课外书就少很多。当然,学校里对课外书超严格的管控措施,也让我们这些小说迷几乎没有可能更多地接触那些大部头的课外书。

大量读书是从读大学开始的。虽然还是没有钱买书,但是图书馆的藏书已完全能够满足我的需求。由于之前读书太少,所以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少,自然就没法要求。慢慢地,我读书的圈子就开始上外扩展,先是办了省图书馆的借阅卡,接着就是逛省城的各大书店和旧书市场,我几乎一半以上的周末时间在这些地方读过。

想买书兜里没钱,就只好站在书架前看,有些极好极想买的书,等到攒够了钱下决心买回来的时候,整本书已经看到差不多了,没什么买的必要了。

真正大规模买书并在书架沉积了一部分书籍,那是工作两年之后的事情了。

我买书藏书的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前期,由于家里穷,用钱的地方多,加上自己对于如何买书并不懂,所以当时就喜欢买那些便宜的书,而且还入手了一些盗版的书籍,现在看来,当时买的那些书,大部分都没有继续留存的价值,更不要说收藏了。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慢慢地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的,所谓的“开卷有益”的效果也是相对的。于是,再买新书时,开始注意版本、出版社、作者、译者、注疏者等信息,也开始关注正版和盗版的区别。再后来,想买一些重要的书籍,我还会关注豆瓣的评分,权威人士的书评或者推荐等等。

从此之后,我还真买到了一些好书。比如我喜欢的《史记》,我有三个版本的书籍,中华书局四册本的《史记》、岳麓书院早期版本的《史记》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史记》;

资治通鉴》有三套,一个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胡注本,一个中国书店的全注全译版,一个是岳麓书院的四册本;

昭明文选是吉林文史出版社的译注本;

《汉书、《后汉书》都有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俩个版本,

三国志》则有中华书局和岳麓书院的两个版本的,还有很多买过读过的好书不能一一例举,随着读书多了,见识广了,判断力强了,就越来越会买书,我们买到的书就会越来越有价值。

但我说的价值不是收藏价值,而是阅读价值、学习价值和使用价值。我上面列出的这些好书,对于我学习应用价值很高,说实话并没有多少收藏价值,这些书都是现在大量出版、销售的大路货。想要走上收藏书籍的道路,还得另辟蹊径。

陈会林Humechan

陈会林Humechan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