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跟随刘备24年,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张棋-_-
当时关羽大势已去,打不赢了东吴

淡定vava
糜芳是刘备留下牵制关羽的一步棋,可惜能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做到限制作用,关羽又看不起他,认为他也就是裙带关系,没有真本事,

Sara_小花
刘备夫人……糜氏(没事儿)。夫人不在了呗。

mpcczsw
人走茶凉。他姐姐死了,他哥哥也不会挣钱了,他这一无是处的小舅子更不招待见了

遇
蜀汉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是糜夫人的弟弟,同关羽同守荆州。被逼判变投敌。可见关羽手下是容不得人的,这一点也可说明关羽的为人。有人说,关羽不怕硬,不欺弱,也不过是为他奉场,不是有战败兵逃之说。

liu510470
就是心寒了

vegetablemeat
糜芳投降时刘备是最辉煌,可糜芳他自己最危险啊!比起曾经的追随之情,糜芳还是选择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糜芳是彻彻底底的小人一个。
糜芳有一个哥哥叫糜竺,糜家世代经商,非常的有钱,陶谦把徐州让给刘备后,糜竺兄弟俩就辅助刘备了,而且还在刘备身上压了重宝,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生出了阿斗。这个宝糜家算是压对了。
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
商人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贪图利益,但是再怎么贪利都会竭力保住自己的性命。
糜芳的反心早就有了糜芳追随刘备遇到最艰难的一段岁月就是在长坂坡了。当时的糜芳身受重伤,后面又有追兵,这个时候糜芳就有背叛刘备的心思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的糜芳受了伤,见了刘备就说赵云投靠曹操去了。刘备听了大怒,当即斥责糜芳。
正凄惶时,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言:“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
糜芳认为赵云投靠曹操去了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谓“心中有佛,眼里皆是佛;心中有魔,眼里皆是魔。”糜芳这时候就有了投靠曹操的想法,所以看到赵云骑马冲向曹军,糜芳的第一感觉就是赵云去投靠曹操了。
还好糜芳在这一战有惊无险,如果这一战曹操把刘备等人都俘虏了,那么糜芳绝对是第一个请饶命的。
糜芳盗卖军械,被关羽发现糜芳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跟关羽的关系不好。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关羽为什么要跟糜芳过不去呢?原来是有原因的。
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
糜芳商人出身,虽然做了南郡太守,但是商人贪财的性格还是改不了。当官了最好卖的无疑是军器了,利润高,无成本。简直就是一本万利。
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烧了点军器,糜芳就真的那么畏惧关羽吗?其实不是的,盗卖军器后用失火来消灭证据,这种事情在古代屡见不鲜。
所以城中失火不过是为了掩盖盗卖军器的事实罢了,对于糜芳这个商人家族出身的人来说简直轻车熟路。
关羽肯定是得到了糜芳盗卖军器然后故意放火的情报,奈何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不好直接撕破脸皮,仅仅只是‘责芳’,或者关羽也给了糜芳暗示。
糜芳就感到恐惧了,怕关羽报告给刘备来治他的罪。
孤城难守,还是保命要紧吧关羽攻打襄樊,带去的都是精锐之师,糜芳傅士仁手下都是些老弱,负责关羽大军的粮草供应,但就是这点事他们也没办好。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关羽就给他们写信说,等我回去再跟你们算账,糜芳又有之前的盗卖军器一事,越想越恐惧。
傅士仁投降后,糜芳就是孤城一座,如果自己坚守城池,守住了过不了关羽那一关,没守住就要被东吴所杀。这么一想怎么都不划算,怎么都要丢掉性命。所以糜芳干脆投降于东吴。
总结:对于糜芳这种商人出身,又品德有问题的小人来说,自己的命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就是利益。什么忠诚、道德在这些面前统统都要丢一边。
说是说跟了刘备24年,其实糜芳不知道多少次在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压对宝。

钟晓音小猴子
这个问题就要问关羽了,糜芳作为刘备的小舅子,本是刘备的亲信,可关羽什么时候看得起糜芳?根本不把糜芳当回事。糜氏做为商贾,一切以利益为重,荆州一直发展不错,粮草充足,这个时候,历史中说糜芳有倒卖军粮嫌疑,再关羽出兵前,史书中记载,关羽对糜芳说,等他回来再收拾他。糜芳知道关羽为人,关羽能这么说,就证明关羽回荆州后就是他丧命之日,为了活命,糜芳最后投降曹操。可以说,关羽之死,死在他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以当时荆州的城池和城内粮草,关羽只要退回荆州就立于不败之地,关羽自己硬是把两王四个二四个尖一副天牌打输了。

在路上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做个假设。荆州如果是赵云来守,糜芳会不会反?估计绝大多数的人会说不会。关羽的优点不用多说,留传至今。但是致命的缺点,傲且骄,他的败是必然的,他忘了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修东吴而拒曹,他也没真正体会隆中对的含义,守住荆州大后方,才能让刘备逐鹿中原!

人海孤鸿wyp
要说糜芳为何背叛刘备,我们还得从他和刘备的关系说起。东汉末年,战乱纷起,糜芳的家族在当地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家里的奴仆宾客多达万人,钱财更是不计其数,然而糜芳和他的哥哥糜竺并没有沉迷于酒色,兄弟俩都喜欢舞刀弄枝,非常擅长射箭和骑马。
后来刘备来到了徐州,机缘巧合之下,与糜竺一见如故,糜竺内心很看好刘备,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做夫人,因此糜芳就成了刘备的大舅哥。刘备创业之初,兵少粮缺,困难重重,糜竺、糜芳两兄弟没少帮助刘备,两家的关系还算和睦融洽。刘备攻取了益州之后,糜竺随主入蜀,糜芳则留在荆州担任南郡太守,而不久后,糜芳就开始投降了东吴,背叛了刘备,很多人对此大为震惊,甚是不解,其实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第一点原因,驻守荆州的将领是关羽。关于的形象我们是清楚的,忠肝义胆,有勇有谋,不过他致命的性格缺陷,清高孤傲,不近人情,孙权来求亲时,他怼了一句“虎女安嫁犬子”,估计孙权当场就气晕过去了。对待王侯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己手底下的那些文臣武将,像糜芳和傅士仁之流,关羽根本就没放在眼里,文不能治国,武不能统军,仗着自己是刘备的亲戚,就敢狐假虎威,关羽平生最讨厌这种人,所以在管理荆州期间,没少责骂糜芳和傅士仁,双方的怨恨就此埋下。
第二点原因,形势所迫。关羽带兵北伐襄樊,迎战曹军,随后更是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都想要迁都避其锋芒。可是,关羽错算了一点,那就是东吴对荆州的野心,本来关羽在荆州是有布兵防范东吴的,后来听说吕蒙病了,陆逊被辞退了,就逐渐丧失了警惕,抽调走了大批的荆州军队,使得后方空虚,给了东吴可趁之机。吕蒙白衣带兵渡江,先是包围了公安,派虞翻劝降傅士仁,而后又迅速带兵包围了江陵,糜芳本来是下令死守江陵的,可虞翻深知荆州内部的矛盾,他说糜芳没在规定时间内将后勤物资备好,必将受到关羽责罚,先斩后奏,与其死的冤枉,不如归降我东吴。此刻城内无兵无粮,攻克只是时间问题,但糜芳还在犹豫不决,虞翻见此,让傅士仁写信给他,糜芳看完一时冲动,便投了东吴。
第三点,战略思考错误,以为东吴还是自己的盟军。自从刘备借荆州后,东吴和蜀军之间的小摩擦就没停过,不过大家都以为那是小打小闹,不必在意,就是在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下,关羽在得知东吴想要袭击荆州的企图后,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带兵回防,而是心存一丝侥幸。糜芳也是如此,他以为孙权不会真的吞并荆州,两家肯定会停战坐下来商讨,可他万万没想到,孙权竟然连关羽都杀了,这相当于完全撕破脸了,再难重新和谈。
至于刘备,他心里也明白当时的形势,知道麋芳投降一事也是逼不得已,并没有因此而处罚糜竺,只不过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狐狸
糜芳跟随刘备多年,为何会反叛投靠东吴?
要说这糜芳对刘备可以说是很忠诚的,曹操为了得到糜芳,曾表奏献帝封他为彭城相,但被糜芳拒绝,糜氏兄弟更是散尽家财死心塌地跟随刘备。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都知道,刘备这一生,屡战屡败,半生颠沛流离,但糜芳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对刘备不离不弃。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北伐樊城,糜芳驻守南郡,傅士仁驻守公安,都归关羽管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糜芳傅士仁竟然在刘备最强盛的时候投靠东吴,致使荆州迅速落入吕蒙手中。
首先第一点要肯定的是,糜芳对刘备的忠诚没问题,不然人家也不会死心塌地的跟随当时屡战屡败,而且近乎前途无望的刘备了。那么究竟为何糜芳会投降呢?
这我们就得从关羽说起了,糜芳这个人呢,忠心有余,才学不足,而关羽嘛,傲气冲天,可以说全天下没几个看得起的人,就是有才能如诸葛亮都如此,更别提糜芳,只是因为跟随刘备的时间长就委重任以南郡。可以说关羽是看不上糜芳的。不受关羽待见也就情理之中了。
但是关键的转折点还是在北伐,说到底还是烂泥扶不上墙,关羽虽然瞧不起糜芳,但是对糜芳还是委以重任了,跟一个叫傅士仁的两个一起担当先锋,但是糜芳这好歹跟随刘备征战十来年,却犯了极为低级且致命的错误,就是糜芳跟傅士仁两个先锋居然在军营醉酒误事,导致整个营寨的军械粮草全部烧毁。这把关羽气的是勃然大怒,召见糜芳傅士仁,声称二人醉酒误事,不堪重用,命人将他们退出斩首。然而费诗却说,三军未动,先斩杀大将,于军不利。于是关羽暂免他们的罪责,先杖四十。免去他们先锋的职位,仍然让他们镇守南郡和公安。但是问题就出在这暂免罪责上,糜芳跟傅士仁心里都清楚关羽是个什么样的脾气,心里也犯嘀咕,阵前杀将于军不利,万一关羽打完仗回来呢。可以说糜芳跟傅士仁在这个时候应该是不确定关羽会或不会放过他的。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关羽北伐大胜,斩庞德降于禁,水淹七军,名震天下。吕蒙则率军士扮做客商,二更十分,突然发起进攻,荆州守将猝不及防,荆州失陷。
前面我们也说了,糜芳对刘备是很忠诚的,没有想过投降。但凡事就怕讲,更怕琢磨,傅士仁这时候来劝降糜芳,说如果关羽得胜而归,我们醉酒误事的罪过绝不会轻饶。糜芳虽然也担心,但并没有像傅士仁那么怕,毕竟资历摆在这,自己跟哥哥追随刘备十几年,关羽轻易不会动他,但正在这个时候,关羽的使者突然来到,要求糜芳傅士仁即可筹集十万石,送往军前交割,如果有任何延误的话即刻斩首。但二人深知,荆州已经失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凑齐这些粮草。傅士仁一怒之下将来使斩杀,声称如果不投降必被关羽斩杀,正在这时,吕蒙率军杀到,突破了二人的心理防线,于是糜芳傅士仁出城投降。

Kate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刘备在笼络人心这一方面是三国之中做的最出色的一位,否则,凭借自己那织席贩履的本事,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更别说攻城夺寨,与别的诸侯分庭抗礼了。可以说,整个三国对刘备的名声都是认可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的为刘备效力。但是,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苦苦追随了刘备24年,却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了东吴。
说到此人,可能大家都不会陌生,此人就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早在刘备起兵之时,糜芳和自己的兄长糜竺就花费巨资赞助过刘备。可以说,在刘备的阵营里,糜芳算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了。而且,刘备称王后,并没有亏待糜芳,让他追随在关羽身边,做了荆州的二把手。按理说,糜芳作为刘备的小舅子,又苦苦追随了这么多年,现在正是苦尽甘来,轮到自己享福的时候,为何糜芳却要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呢?
其一,糜芳虽然贵为荆州的二把手,但是却名不副实。众所周知,关羽向来性格高傲,连黄忠,马超这样的名将都看不起,更别说一个武艺稀松平常没什么本事的糜芳了。在关羽的眼里,糜芳就是因为和刘备的亲戚关系才能坐上这荆州的二把手之位,打心里就看不起糜芳,所以关糜二人相处的并不和睦。再加上关羽拥有假节钺的权利,糜芳虽贵为荆州二把手,实际上并无实权,荆州的军政大权都在关羽手中。糜芳对此当然不满,所以,糜芳才会在襄樊之战中选择投降东吴,不想再和关羽为伍。
其二,糜芳之所以选择跟随刘备,完全是因为刘备是自己的姐夫。如今,糜夫人早在长坂坡遇难,没有了糜夫人这个重要的纽带,糜芳和刘备的关系自然是日益生疏。如今,自己受了气想和刘备倾诉,但是刘备却因为自己所谓的忠义一直袒护关羽,导致糜芳心灰意冷,对刘备渐渐失去了信心。再加上因为军粮的问题,关羽准备严惩糜芳,所以糜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离开这个没有人情味的蜀国,投奔到东吴去了。
其三,糜芳和自己的长兄糜竺选择花费重金资助刘备起兵,一来是因为自己姐姐的关系,二来是因为看中了刘备的雄才大略。但作为商人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利益,所以糜芳理所当然的想在刘备做大之后,从中得到好处。但是如今好处没有得到多少,自己的性命却受到了威胁。在吕蒙奇袭荆州之时,傅士仁开城投降,此刻,作为商人出生的糜芳必然知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自己顽抗到底,必然是死路一条,所以糜芳在权衡再三之后,还是选择了投降。
winner季有礼
从来都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话也可以用在糜芳身上。早年为追随刘备,舍弃亿万家资,结果过得是东奔西逃、朝不保夕的日子。终于等到刘备入西川,称汉中王,以为自己否极泰来,高官得坐骏马得骑,结果只得了个太守之职,劳心劳力,还要倍受责难。多年的不满、怨愤终于在关羽北伐时达到临界点。
糜家世代经商,到糜竺糜芳这一代,已是巨富。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有钱了,自然想谋求一定的政治地位,出人头地。有兵有将有名望,却无地盘的刘备,是糜氏兄弟当时最好的投资对象。果然,犹如及时雨般的资助使刘备大喜过望,并通过姻亲关系迅速成为刘备心腹,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但在刘备入荆州后渐渐发生转变,尤其是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有了自己的经济基础,糜氏兄弟当初那些资产已无法相比,糜家的股权被稀释;各路人才相继投靠,地位也随之变得不那么重要。糜芳心理开始有了落差。
刘备称汉中王了,大哥糜竺被拜为安汉将军,待遇是众臣之中最高的。待遇虽高,却无实权,自然也不会有太多话语权。糜芳自己则被任命为南郡太守,替刘备看守家园。糜竺心理落差那个大啊!《三国志》:“自竺至照,皆便弓马,善射御云。”能做成大商人的人,头脑都很灵活。善骑射,又聪明,糜芳也算是文武双全,当然自视甚高。同为从龙老臣,关张赵、简雍最先追随刘备,比不了;同是徐州才跟随刘备的孙乾,地位都比自己高,这也还罢了。荆州、益州投降投靠过来的新人,地位还比自己高,这就让人不平衡了。没功劳还有苦劳呢,没有对比就不会有伤害。心理失衡了,就会不满;当不满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隔阂。隔阂一旦出现,如果不尽快消除,忠诚值会哗哗地往下掉。
刘备曾纳糜氏兄弟的妹子为夫人,这就是糜夫人。三国志记载中刘备有四次抛妻弃子,糜夫人至少遇上两次,而后从史籍中消失,生死不知。糜夫人未留下一儿半女,与刘备的姻亲关系也就断了。眼看着新娶的吴夫人之兄吴懿平步青云,糜芳也有些嫉妒和不平。
自视甚高却官运不旺的糜芳,遇上眼高于顶的关羽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吕蒙曾评价关羽:“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关羽素来轻视士人,更别说商人出身的糜芳了,估计是没少受关羽的白眼和闲气。
《三国志》:“(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关羽围困樊城时,缺兵少粮,曾向刘封、孟达请求援兵,糜芳这边更不用说了,肯定要求限期送粮送人。糜芳、士仁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只送粮少派援兵,关羽放话要收拾他们。害怕之下,心思难免会多转几圈。
江陵遇袭后,一怕关羽后路被断,自身难保,不能来救援;二怕关羽回来算总账,先有贻误军机,后有丢城失地,贻误军机者当斩啊。弃城而逃,刘备是不会放过他的,即使放过,前程尽毁。殉城而死?不在考虑之列。
关羽的责罚只是诱因,东吴大军兵临城下才是眼前威胁。昔日的失意、不平,削弱了对刘备的忠诚。生死危机压垮了忠诚与背叛的天平。东汉末年,群雄混战,弃城而降者不在少数。糜芳能因此出名,无他,一是不战而降,二是间接害死了关二爷。

CynthiaLin
刘备的小舅子糜芳无奈之下变节叛变
糜芳在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一个人,在生死存亡之际选择了投敌叛变,虽说也怪不了他,但是一个人的气节,名节都不顾那也终究是个历史的“罪人”。
糜芳叛变主要原因在与一下几点
糜家失宠与刘备
糜芳早在徐州就跟随刘备,他的大哥糜竺也是刘备的谋臣,在刘备穷困潦倒的时候,糜家资助其招兵买马,后来陶谦死后,徐州无主,在糜竺,糜芳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了徐州牧,后将妹妹嫁给刘备。可以说这时的糜芳对刘备倾尽全力,也要帮成就事业。
刘备在不敌曹操时败走丢了妻儿(甘糜俩位夫人与为满月的阿斗)才有后来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的神话。据电视剧里糜夫人为保住阿斗,舍生取义跳进了井里。就此糜家少了枕边人,在后来的征战中,也没用武之地,糜家就此少了在刘备心底的分量了
正史是糜夫人生死不明,赵云传中只有“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关羽的排挤
糜夫人死后,糜家人就此失宠也没怎么得到重用,后来刘备靠赤壁之战发家,占荆州取西川,糜芳跟随着征战,在攻取西川时留下关羽镇守荆州,糜芳也留了下来,想借此机会看看,刘备会不会看在昔日的情分重用自己。却不成想在此期间与关羽起了不少的争执,关羽也看不起糜芳,处处刁难与他,给他“穿小鞋”,那也只能默默忍受着。
关羽在误解刘备意思后,主动出兵攻打樊城,并在'水淹七军”后将曹操视线吸引到荆州这边,缓解刘备在汉中那边的压力,在其胜利冲昏头脑后,贪功冒进,也给了后来的大意失荆州埋下了伏笔。
临阵叛变的导火索
关羽让糜芳负责粮草供应,因要出兵大战,需要大量的粮草,然而荆州的粮草早就调到汉中与曹操对拼了,剩下的粮草也只能够驻防所需,更别说在水淹七军俘虏的还有几万曹军,这些人也一样要吃粮食,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委派糜芳提供军需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在加上关羽为了北上攻打樊城,抽调全部的兵力,又给糜芳下了一个驻守南郡的命令,南郡兵力已经被关羽抽空,糜芳也无法固守,这两到命令就像是吹命符,不管那件事办不到都事一个“死”。
无力回天投敌叛变
关羽倒是也留了一手,建了烽火台,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烽火台上,没有预备方案,东吴吕蒙怎能放过这觉好的机会,于是乘着雾色,白衣渡江奇袭了烽火台,关羽的情报网就此瘫痪,与后方断了联系。就此南郡西边的秭归夷道也被陆逊占领了,与吕蒙对南郡形成合围之势,驻守公安的傅士仁也被吕蒙劝降了,南郡就此成了座孤城,内无兵士,外无援兵,最终在吕蒙的招降下,献城投敌叛变了。导致关羽最后被吴国所杀。
虽说主要责任在关羽的贪功冒进,个人觉得如果糜芳不投降献城,面对他的也不过是俘虏或战死,那样至少能流芳百世,不至于遗臭万年。

风信子!
糜方跟随刘备二十多年不假,是刘备的小舅子,但是糜夫人已在长坂坡时已经死亡了。虽然是亲戚,但是毕竟姐姐已死,这种关系也就名存实亡了,加上糜方又不是能征惯战的大将,刘备也就不大重用他了!所谓人走茶凉吧!在攻打东吴的时候刘备大败,糜方被俘虏,不投降就是死,投降还有活路,毕竟刘备对他不是像关羽张飞等人那么厚待,所以他选择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