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跟随刘备24年,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选择投降东吴?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最新跟帖
欧阳FM

欧阳FM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糜竺、糜芳两兄弟投靠刘备,而今糜芳一朝反叛,乃为不忠;不顾兄长生死,乃为不仁;不念同殿之谊,乃为不义。

堂堂的开国将领,为何会做下此等不忠、不仁、不义之事呢?

一、缺乏主见,盲目跟从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当南郡守将糜芳得知荆州已被吕蒙袭取,关羽也已大败而去,心下正自慌乱。这时,贪生怕死的公安守将傅士仁竟然投降了东吴,而糜芳并不知情。

所以,当傅士仁来到南郡时,糜芳还心下暗喜,以为其是来同自己商量如何应对眼下局势的。谁知,傅士仁竟然是来劝降自己的。所以,糜芳回道:“吾等受汉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傅士仁却说:“关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胜而回,必无轻恕。公细察之。”糜芳又道:“吾兄弟久事汉中王,岂可一朝相背?”

正在糜芳犹豫不决之时,关羽派遣的督粮使者正好赶到,并传达关羽军令,命南郡、公安两城准备白米十万石,星夜送往军前使用,否则将斩立决。

闻此,糜芳心下大惊,又问傅士仁:“今荆州已被东吴所取,此粮怎得过去?”而傅士仁只回了一声:“不必多疑!”遂拔剑将来使斩杀堂前,令糜芳退路已断。为此,糜芳同傅士仁进行争辩。

这时,吕蒙率大军已然杀到,糜芳无计可施,遂同傅士仁一同出降。

由此可见,闻关羽心下惊,闻粮使至心下惊,傅士仁斩来使心下惊,吕蒙大军至心下惊,从头到尾只有惊,却无策,实乃一个缺乏主见,盲目跟从的庸才也。

有意思的是,刘备当初进入蜀中后,刘璋妻弟费观,便背叛了姐夫刘璋而投降刘备;而今刘备妻弟糜芳,又背叛姐夫刘备而投降东吴。

二、全家压在刘备身上,却未换来心中所愿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只因糜竺同刘备相近,所以陶谦临终遗言别驾糜竺:“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 陶谦死后,糜竺积极率领徐州一众文武及百姓迎接刘备牧守徐州。那时,拥立刘备为徐州之主最积极的就是他们糜家。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徐州被吕布乘虚袭取后,刘备妻子皆陷。当时,刘备驻军于广陵郡的海西县,落魄之极。就在此时,糜竺反将亲妹妹嫁给刘备,同时又将两千余名家丁献于刘备,接着又将全族家当(无数金银货帛)资助刘备的军需。那时,糜家全族已压在了刘备身上。谁知,不久刘备又被吕布赶出了徐州,仍下已经倾家荡产的糜家,来独自应对吕布的责难。

其实,当初曹操已经表荐糜竺为嬴郡太守,其弟糜芳为彭城国相。结果,糜家跟定了刘备。

说白了,如果糜家不跟随刘备,同样会有很好的出路。然而,当刘备成就霸业之时,虽然拜糜竺为安汉将军,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但也仅是一个虚职,并无太多实际的好处。如:驻守一方,田产家业等。

陈寿《三国志》中评价糜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擅骑射。之所以,糜竺将全家的未来压在了刘备的身上,不就是想谋个更好的自身吗;不就是想有番作为吗?然而,这一切刘备并没有给予他们糜家。这不,明显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吗?任谁可能都会心中不忿。

因此,也有可能糜芳心中一直压着一口气,直到吕蒙大军杀到,又在傅士仁的劝说下,半推半就地投靠了东吴。

三、糜家并未进入刘备的核心圈子,心下不忿

想想驻守公安的傅士仁,一无大功于蜀汉,二无恩情于刘备,三无武勇于军中,而他们糜家三者皆具,其却可以同糜芳分守一城。当关羽应刘备之命,准备取樊城之时,关羽任命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看看名字排序,傅士仁在前,糜芳在后,由此可知,傅士仁当为主将,糜芳仅为副将。

之后,又因傅士仁、糜芳饮酒,造成帐后遗火,点着火炮,满营撼动,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再来说说“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并非大军出征的全部粮草,最多仅为各部所临时携带的小部分军资。因为,二人本为先锋,又非后续的辎重营。所以,军器粮草应当极少。

同时,据《三国志》陈寿补云: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为将军,住公安,属关羽,与羽有隙。由此推测,关羽同傅士仁不和,可能再小题大做,想借机准备收拾傅士仁,所以才会叱令要斩二人,却被钦差费诗劝住。

此时,虽然刘备的糜夫人不再了,但毕竟曾为关羽之嫂,但在这件事上,关羽未感念旧情,可想糜家在刘备集团并无太高的地位。

此外,糜家作为世代商族,应当非常精于计算。以刘备的用人之能,当可用人之长,然而在钱粮管理的这些实权位置上,糜家却没有半人任职。

所以,糜芳对于蜀汉的存在感应该不强,也许这就是糜芳临阵倒戈的原因吧。

图片来源网络

娜天娜女孩

娜天娜女孩

糜芳背叛刘备,投靠孙权,看似不可思议,可是细想起来,又好像很合情合理。

因为我们并不了解糜芳当时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处境和他自己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要选择背叛刘备,但我们可以从糜芳早年开始,一步步地来解析那个影响了蜀汉的选择。

糜芳是刘备的嫡系,可他却毫无建树,难免会受人白眼

自公元195年开始糜芳选择投靠刘备,到公元219年糜芳选择背叛刘备,一共25年的时间。25年说短不短,糜芳跟了刘备二十多年,要说他对刘备没感情那是不可能的。糜家和刘家在徐州时已经是一个整体了,哥哥糜竺是刘备的钱袋子,同时又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说客之一,说服陶谦让徐州,出使刘表纳刘备等,这都是糜竺的功劳。而妹妹糜夫人又是刘备的妻子,自己既是刘备的部下,又是刘备的大舅子。糜家为刘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他前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可是在这份家业之中,却并没有糜芳的影子存在,论打仗,他不及关张,论谋略,他不及简雍,孙乾,当说客不及哥哥,做内政又没有能力,当家做主也轮不到他,糜芳只顶着一个刘备大舅子,糜竺弟弟的帽子,在刘备集团中毫无建树。

刘备嫡系部队的人个个身居高位,连后来的诸葛亮等人都超过了糜芳,自然心里不服

尤其是后面刘备入蜀之后,徐州嫡系人员就只剩下糜家兄弟,简雍,孙乾四人了。除了糜芳之外,其他三人全部调入蜀地享福,哥哥糜竺为安汉将军,为蜀汉群臣之首,简雍为昭德将军,孙乾为秉忠将军,待遇仅次于糜竺。

而糜芳呢?他却像个放养的性质一样,在荆州南郡做太守,不但要面临北方曹操,东方孙权的夹攻,还得在个性傲慢的关羽管辖之下,至于关羽,他对刘备这个大舅子可就从没放在眼里过。糜芳名义上总管一郡,实际上却还是要看人脸色行事。自己到底算什么?被放逐的吗?从前一起打天下的人,现在个个不是身居中央就是封疆大吏,就只有自己还要在关羽手下受气。

糜芳虽然能力是不行,可毕竟也是养尊处优过来的,怎么可能受得了关羽的那些窝囊气呢?作为刘备的大舅子,蜀汉政权中的老人,义无反顾地跟随着刘备东奔西跑的铁粉,可到头来不止地位比人低,权利比人少,还要处处小心提防,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恼了这位关二哥,糜芳在荆州过的日子实在是让人同情又无奈。

最后吕蒙白衣渡江的时候,糜芳选择了投降刘备,除了因为傅士仁投降动摇了他的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也想要报复关羽,证明自己的重要。毕竟糜芳当时至少也四十多岁了,年轻时受点气还无所谓,可年纪大,要面子的,整天被关羽呼来喝去不说,甚至还威胁说回来要处罚自己,糜芳受不了,换别人也受不了。

糜芳之降,过在于刘备,也在于关羽,或许刘备是想把他放在荆州历练一下,可却没说明白,才让糜芳产生了误会。而关羽却是没意识到将帅团结的重要性,对这位蜀汉有功之人颐指气使,直到把他逼反。

所以糜芳最后选择了背叛这个他服务了二十多年的集团,可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会选择抛弃一切,背井离乡呢?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

yaoyoa

yaoyoa

麋竺芳兄弟是徐州东海豪强,世代经商奴仆万人财产很多。陶谦在徐州时把麋竺任命为别驾。公元194年陶谦临死前让麋竺去迎接刘备,把徐州交给刘备。公元196年刘备率军跟袁术交战,吕布趁机夺了徐州并俘虏了刘备的妻室。三国志:先主与术(袁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吕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老婆给吕布俘虏了,麋竺立马把自己的妹妹嫁给这备,并给了奴仆二千人和金银钱助军响。三国志: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后来刘备让吕布击败投了曹操。曹操发现麋竺芳兄弟也是人才。于是想招纳,任命麋竺为赢郡太守(专门从泰山郡划五个县成立赢郡让麋竺做太守),麋芳为彭国相。这时曹操得了徐州,也有利用他们在徐州影响力的因素。麋竺芳兄弟都不接受曹操的招览,反而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三国志:皆去官,随先主周旋。

麋竺芳兄弟在蜀汉在刘备心中地位非常之高。麋竺理政军事一般,刘备对待他非常好。虽然没有什么权力,但平时赏赐是非常多的。三国志: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就是说麋竺在蜀汉政权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诸葛亮的官职时军师将军,汉代以右为尊。世语曰: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姜维)右。三国志: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史记: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汉晋春秋: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罗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左迁就是贬职的意思)

麋芳比他哥哥有才能,刘备任命他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可见还是有一定才干的,不然不会把战略要地让他驻守。但是跟关羽关系不好。三国志:素嫌羽轻已。陈寿讲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就是说关羽爱护士兵而看不起士大夫。荆州文武很多都跟关羽关系不好。例如公安守将傅士仁、荆州从事潘濬等(公安是刘备设置的荆州治所)连黄忠因功封为后将军跟关羽同列。关羽怒而不接受前将军封号。当时关羽讲: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费诗讲:汉王因黄忠立大功才嘉奖,但君侯您是跟汉王一体的。难道要跟汉王讲价钱?我不过是送信的,君侯不接受我就回去。关羽这才接受。(张飞性格跟关羽相反,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敬君子敬到跑去要跟刘巴同席睡觉。经常鞭打部下,结果让部下杀了)孙权曾为儿子他关羽提亲,关羽不同意就算了还辱骂使者。这就做的不地道了,把事做绝了。三国志: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时,麋芳负责粮草供给。可能是因为连日大雨粮草供应不上。关羽大怒讲等我回去就治你的罪。结果麋芳咸怀惧不安。(对比官渡之战时,曹操缺粮。三国志:公谓运者曰:卻十五日为汝破绍(袁绍),不复劳汝矣。)之前也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南郡城军器械库起火,关羽责备。这事东吴知道,所以计划人诱降。加上荆州防备东吴的备兵都让关羽调去前线了。吕蒙陆逊偷袭荆州时糜芳是坚守的,但看到公安傅士仁守将投降了他才投降的。三国志: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公安在武陵郡。)当时吕蒙军队并未进驻江陵,虞翻劝速进城以防有变。当时江陵城有伏兵,不过不知道是否是糜芳还是其他人设的。三国志:时城中有伏计。麋竺知道自己弟弟投降东吴后立马把自己绑起来向刘备请罪。刘备还是像以前那样待麋竺。三国志: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

糜芳在东吴也是有得到任用,还统过军攻打魏国。三国志:权令将军贺齐督糜芳、刘邵等袭蕲春,邵等生虏宗。糜芳投降后在东吴的日子并不快乐。有次虞翻(东吴名士,而且是有道德洁癖的名士。对待投降的人都是指责的。他本人原本就是王朗手下,却投了孙策。)坐船跟麋芳的船相逢,麋芳手下大喊:避开将军的船!虞翻斥责:丢了忠与信,怎么侍奉君主?献了两座。怎么还敢称将军?糜芳躲在船里让手下给虞翻让路。还是一次虞翻坐车,经过糜芳军营门。士兵当时关了门,车过不去。虞翻大骂:当关闭门却开门(指投降的事),应该门却关闭门,那有这样做事的?糜芳听了虞翻的话,当时满脸羞愧。

后世一般都大骂糜芳降吴的行为,蜀汉也评价他作笑二国。糜芳从公元194年就跟刘备, 到公元219年已经二十五年了。其中公元194年—公元208年十五年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跟着刘备依附吕布—跟着刘备依附曹操—跟着刘备依附袁绍—跟着刘备依附刘表。长期看到不到看到希望。特别是在荆州七八年间人马不过数千,城池不过新野小城。就连刘备自己都对感到前途很秒茫。刘备在荆州时对刘表讲: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可是糜芳他们还是不离不弃。跟刘备又是姻亲,而且刘备对待他们兄弟俩又非常要好。而且这时是刘备事业的顶峰,何况跟了刘备二十五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投降东吴不过是因为关羽平时对待自己又不好,又讲回来就治他的罪。加上备兵让关羽抽走了,傅士仁又投降了。(三国志: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所以糜芳投降是情有可原。

明代史学家李贽: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诛。若麋芳,迹虽与士仁同,其实情有可原。勿以形迹相同而遂一律罪之也。(也算是替糜芳讲了句公道话)

当时蜀汉所据荆州人口当在六十万以上,军队六七万。这是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计的人口。因为公元241年东吴统计人口是二百四万,公元280年东吴投降时户籍是二百三十万。所以当时人口应该差不多。荆州的丢失对蜀汉影响非常大。标志着蜀汉退出争天下的根本。

bazhu

bazhu


糜芳跟随刘备多年,为何会反叛投靠东吴?

北人更欲生关羽,犹倚糜芳信士仁。糜芳字子方,原本为徐州陶谦部下,时代经商,东海朐县人(今江苏连云港),刘备得徐州后,糜芳跟随兄长糜竺一起辅助刘备,糜芳对刘备很忠诚,曹操为了得到糜芳,曾表奏献帝封他为彭城相,但被糜芳拒绝,糜芳自然死心塌地跟随刘备,并且资助刘备很多资产。

虽然后来的十多年里,刘备败多胜少,颠沛流离,但糜芳一直对刘备不离不弃。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北伐樊城,糜芳驻守南郡,傅士仁驻守公安,都归关羽管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糜芳傅士仁竟然投靠东吴,致使荆州迅速落入吕蒙手中,这究竟是为何,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糜芳傅士仁不受关羽待见,并且与关羽有间隙,二人曾在关键时期犯错。糜芳傅士仁对刘备都很忠诚,但刘备取得荆州后,令关羽镇守,并且令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关羽向来傲世天下,而糜芳傅士仁又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是跟随刘备时间长久,却被委以重任,关羽也看不上二人,再加上二人笨手笨脚,文武都很平庸,关羽也没给二人好脸色看。


最主要是关于北伐,还是对糜芳傅士仁委以重任,让二人做先锋,也算是重用了,然而二人却失手犯错。关羽委任二人为先锋后,二人便引一路军去荆州城外驻扎。二更十分,关羽正招待费诗等诸将,突然接到奏报:城外营寨中火光冲天。关羽急忙提刀上马,赶到城外,却发现糜芳傅士仁饮酒误事,不小心烧着了火炮,导致整个营寨的军械粮草全部烧毁。


关羽于是命众将士灭火,直到四更大火才被扑灭。关羽勃然大怒,召见糜芳傅士仁,声称二人醉酒误事,不堪重用,命人将他们退出斩首。然而费诗却说,三军未动,先斩杀大将,于军不利,于是关羽暂免他们的罪责,并且杖四十。免去他们先锋的职位,仍然让他们镇守南郡和公安,关羽毅然率军北伐。


其次吕蒙偷袭荆州,傅士仁惊慌失措投降,并前去成功劝说糜芳投降。关羽北伐大胜,斩庞德降于禁,文明华夏。曹操于是联合东吴偷袭荆州,孙权欣然答应,命吕蒙率军士扮做客商,二更十分,突然发起进攻,荆州守将猝不及防,荆州失陷。知道荆州失陷后,傅士仁于是禁闭城门,东吴虞翻写书信,用箭射向城楼,傅士仁看了以后,发现都是招降的意思,傅士仁想到曾被关羽痛恨,因此欣然投降。


傅士仁投降后,孙权急忙取南郡,于是让傅士仁前去南郡劝说糜芳,糜芳因对刘备忠诚,并不肯投降。傅士仁却说关羽十分痛恨我们,留下来也是等死,并且说如果关羽得胜而归,我们私自纵火之罪,绝不会轻饶。正在这个时候,关羽的使者突然来到,要求糜芳傅士仁即可筹集百米是十万石,送往军前交割,如果有任何延误的话即可斩首。


但二人深知,荆州已经失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凑齐这些粮草。傅士仁一怒之下将来使斩杀,声称如果不投降必被关羽斩杀,正在这时,吕蒙率军杀到,突破了二人的心机防线,于是糜芳傅士仁出城投降。由此可见,糜芳投降也是走投无路了吧。

你是如何看待糜芳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筽毞杺-珋

筽毞杺-珋

应答:怪论分析,刘备集团失败之根本。

糜芳跟随刘备二十几年,几乎把大部分家产而且是相当大的数目,支援刘备起家,并把妹妹许配给刘备可见此心,可说是压上身家性命这无须多述。

看事物须投过现象看本质,看刘备集团的管理模式,刘备集团是股份制的管理模式,刘,关,张,加上招进来的诸葛亮,益州士族李严,各有各的思路,刘备并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下面看看关羽。

关羽曾被曹操俘虏过,且全军覆灭也就算了,但他投降曹操帮曹操立下汗马功劳,中了曹操的连环计,读者有没有想过,曹操能活捉关羽难道还怕颜良吗?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让关羽战颜良实是让袁绍杀了刘备,让关羽帮他除去劲敌,又让袁绍杀刘备曹孟德好一招一箭三雕,这与他赢得官渡之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羽古城相会刘备并没责罚关羽,还得温酒言欢,这样的集团能长久吗?为什么呢?关羽有股份,他有股就能生存,分红。

张飞就不多说,酒喝醉了,丢城池,丢刘备家眷,一样没事,老婆是衣服,可穿可脱,没责罚,为什么呢?张飞有股份,有股可分红。家业不是刘备你一人的。

诸葛亮有干股,会办事,有能力,对,错刘备都不会把他怎么样,他也能分红。

李严益州士族有财力,有威望,有能力刘备在时也委以重任,也能分红。

当然诸葛亮己进入核心领导层,又为什么不言不语呢?而刘备死后马谡丢了街亭就得杀头呢?所以说蜀汉的制度就决定蜀汉的命运,碰到赤壁之后好的运气能立足一地,但不会长久,制度决定了他的高度。

说了那么多说正题,否则就跑题了,这就是怪论,糜芳,傅仁投东吴是对刘备寒了心了,他知道这二当家的关羽有多霸道,他付出这么多,关羽可也不管这么多,杀了他还不是杀小鸡一样,其实要解释为什么糜芳在刘备艰难时支援他,顶盛时期投降东吴,他深知关羽的骄狂,他若得胜回来还有自己的好果子吃,糜芳这个真正的股东关羽可不认可,所以糜芳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自己走斗不过你躲着你,这么简单的解释应该说得通,蜀汉的下坡路与他的管理制度成正比。闲聊!欢迎留评。

妞妞爱大爷

妞妞爱大爷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歌声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历史上那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著名时期——三国。这个时期是如此的魅力四射,以至于在大众眼里谈历史必谈三国,甚至连三国里的一个小小的人物都被熟知。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谈三国里的一个小人物——糜芳。

当年糜芳与兄长糜竺等人推举刘备为新的徐州牧。那时的刘备还非常的弱小,而他们兄弟家财万贯,且受到了曹操的招揽,可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跟在了刘备身边,即使后来刘备数度兵败,失去立足之地,也没有选择背弃。从某种意义上说,糜芳与刘备,不仅仅是主公与属下的关系,更有着密切的亲戚关系——糜芳是刘备的妻舅。

按理说,糜芳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选择离开,两人之间又有亲戚关系,他应该完全忠于刘备。可是在关羽败于襄樊,又被吕蒙偷袭后方的时候,糜芳却选择了不战而降,导致了关羽兵败被杀,《三国志》也曾记载道:“(糜芳)叛迎孙权,羽因覆败。”那么,为什么糜芳在这个时候背叛刘备呢?

很多人可能认为是因为害怕关羽找自己麻烦,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记载:“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但其实这并不能说是糜芳反叛的原因。毕竟就像之前提到的,糜芳当时位居国舅,所以有人说糜芳投敌是怕关羽“还当治之”,这完全不对,糜竺、糜芳在蜀汉集团的地位是有刘备作为坚实的后盾保障,关羽再厉害也断然不敢动糜芳,所以这仅体现出两人关系不合,毕竟下属是自己顶头上司的大舅哥,上司都对他毕恭毕敬,这么号人关羽带着,能没矛盾吗?但是说糜芳害怕关羽而出降就夸张了,关羽没法把糜芳怎么样,打打嘴炮罢了,糜芳也知道自己没理由害怕关羽。

真正的原因在于糜芳本身。当东吴偷袭的时候,糜芳守住城池的几率不大,加之与关羽不和,糜芳的战斗意识不高,而且有了博士仁投降为先例,那么为了保命,糜芳的投降也就似乎成了顺理成章。其实当时投降东吴并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三国时代人际关系复杂,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为臣,关羽也投降过曹操,忠诚污点固然可怕,但没有什么比失去性命更可怕,所以糜芳投降了也能再回来。

但是糜芳没料到的是,孙权竟然会杀了关羽,若是孙权抓住关羽后放掉,这本非大事,蜀吴两家“相亲相爱”也不是第一次,但孙权杀了关羽,事情就严重了,蜀吴两家彻底翻脸,糜芳也不可能再有回蜀国的机会了。而糜芳投降时根本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得这么严重。想想糜芳也是人到中年,身居高位,极尽荣宠,可能与于禁有同样的心境吧,考验突然来临,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一下子慌了神,作出了了错误的判断。糜芳投降东吴后,被虞翻羞辱 “有惭色”,说明他并非毫无礼义廉耻之人,只不过在关键的时刻做了错误的选择,如此而已。

历史是一台不断前进的巨大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颗齿轮,但我们不应该小看这一颗颗小小的齿轮的效用,也许,只是片念之间,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进程。

夏日飘雪

夏日飘雪

谈到糜芳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兄长糜竺,糜竺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人,祖上世代经营工商业,家中僮客上万口,资产以亿计。糜竺开始在徐州刺史陶谦手下做别驾,陶谦死后,糜竺遵照陶谦的遗嘱,从小沛迎接刘备。建安元年,吕布趁刘备外出抵御袁术的机会,袭击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

刘备转移到广陵郡海西县驻军,糜竺在那里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做夫人,又送给刘备奴客两千人和金银货币,用来帮助刘备解决军用物资的问题。当时刘备人员物资匮乏,凭借着糜竺的帮助再次振兴起来,后来曹操上表朝廷任命糜竺和糜芳为官员,他两人坚决辞官离职,随从刘备四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糜竺是刘备坚定的支持者,因此刘备备占领益州后,糜竺的职位为安汉将军,等级在军事将军诸葛亮之上,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糜竺仪态大方敦厚文雅,然而没有担任主要责任的才干,所以刘备给他待遇非常优厚,却没让他统领过军队。然而就所受赏赐而言,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

糜氏家族可以说是东汉末年最大的富豪,如果有财富榜的话毫无疑问是第一,因此连曹操都想拉拢其到自己的门下。但是兄弟二人却死心塌地的跟定了刘备,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舍弃刘备而去,应该说糜竺还是十分有气节的,但他的弟弟糜芳却不是这样一个人。糜芳任南郡太守,与关羽共守荆州,但二人的私人关系不和有矛盾,孙权偷袭荆州的时候,糜芳背叛关羽投降孙权,关羽因此遭到彻底失败。糜竺因此把自己绑起来向刘备当面请罪,刘备安慰他并告诉他弟弟有罪,兄长不受牵连,还像以前那样厚待他。糜竺却因此愧愤交加,得病一年多后去世。

有人说生意人的本质,我并不认同,做生意最讲究的是诚信从古亦然,古人经商诚信更为重要。糜竺因弟弟投降东吴羞愧难当生病而亡,就充分说明了他心中有有荣辱之心,有气节之思。

糜芳之所以投降东吴,简单点说就是怕死,面对生与死的选择,他选择了苟且偷生而不是慷慨赴死,这就是他与关羽和其兄长之间最大的区别。以至于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到糜芳的仅仅用了二十几个字,还是写在糜竺一段之中。

苟且偷生晚节不保,因私废公心胸不宽,贪身怕死背主求荣,不忠不义难入殿堂。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白-小北

白-小北

刘备在汉中与曹操大军决战,史无前例的大败曹操,曹操败退聚兵长安。关羽乘机攻打襄樊,把战火东引,初期大捷,还水淹于禁七军,军势如虹,孙权便与曹操暗中勾结,先以吕蒙装病调开前线以麻痹关羽,关羽中计,继续从南郡调兵。准备就绪后,吕蒙陆逊偷袭南郡荆州各地,公安守将傅士仁不战而降,南郡太守糜芳也随后投降,关羽后路被抄,直接导致后来的兵败身死,引起系列连锁反应。


糜芳是刘备小妾的兄弟,算是皇亲国戚,他的投降,让众人大跌眼镜之余,也百思不得其解。糜芳与兄长糜竺,是徐州世代富商,在徐州受陶谦之命辅助刘备后,一路不离不弃生死相随,吕布偷袭徐州,刘备正带兵在外与袁术交战,兵败走投无路逃到海西,大军无粮即将崩溃。在千均一发之际,是糜竺捐献家资,并派出二千僮仆到来解困,还因刘备妻子失陷,把自己的妹妹送给刘备为妻妾。(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等到曹刘合兵大败吕布,曹操让糜竺当嬴郡太守,糜芳当彭城相,二人都不愿当官,依然当刘备的手下。从此历经艰险,失徐州走河北入荆州,直到刘备取川形势大好,刘备也不含糊,有恩报恩,取下成都时,封糜竺为安汉将军,位列众臣之上,诸葛亮也居其下,而糜芳则留在荆州,封将军当南郡太守,在关羽麾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就这样,看起来前程锦绣的糜芳,这样一个在生死顷刻时都不走不降的人,竟然在荆州之役中不战开城投降。


究其因,首先,江陵守不住,关羽出兵前,令将军糜芳傅士仁操办军粮等物,二人未能按时交差,关羽很生气,斥责说,等我大军回来再收拾你们。二人平时也被关羽看不起,听了之后惶恐不安。二人一镇守公安,一镇守南郡治所江陵,在关羽二次调兵北上增援后,东吴兵大举来犯,傅士仁在虞翻劝告下投降,糜芳独力难支,也只得降敌,拱手交出南郡,荆州军大本营被端。

其二,糜芳降敌,关羽有很大推动作用,以他体恤士卒骄于士大夫的性格,看不起刘备这位裙带之亲合理之极,从史书上看,糜芳也无甚功勋,可以说地位是投资来的,个人并无出色能力。糜芳自己却不会这么自认,觉得功高劳苦,如今局势大好,正是享受成果时候,被关羽这般看低,在众人面前倍感没面子,刻骨切齿。(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第三个原因应该是刘备的问题,刘备对糜家厚待,主要表现在对待家主糜竺上,高位尊崇也是糜竺,糜芳依然无足轻重。更严重的是,糜竺之前进献的妹子,糜夫人在刘备再失徐州时就与关羽一同被曹操俘虏,关羽斩颜良报恩后回到刘备阵营,却没有如三国演义说的护送二位嫂嫂回归。换言之,糜夫人可能依然在曹营,或被哪位大将收为妻妾了,糜芳与刘备的姻亲其实也失去纽带。这些使他对刘营的认同感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一遇危险,想到的就会是如何自保而不是保理想想念。

cuijin

cuijin

总体来说,糜芳投降很可惜,也很无奈,多少有些迫不得已,追随刘备一辈子,出钱出力出女人,可以说搭上自己的一切入股刘备集团,投的还是原始股,而且是在刘备最虚弱的时候,眼光可谓不差,但就差最后一步上市了,糜芳投降了孙权。如果糜芳还在成都,封侯拜相不是问题。


糜芳这人真的很可惜,生卒年都都没有留下来,由此也可见在东吴孙权那里过的并不如意。糜芳和其兄糜竺最初是徐州牧陶谦部下,刘备占据徐州以后,糜氏弟兄看好刘备,二人拒绝曹操应招,就此跟随刘备左右,并将家产资助刘备,而且将其妹嫁给刘备,兄弟二人从徐州辗转天下,不离不弃,可谓劳苦功高,从糜竺后来的地位就看出,刘备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刘备入主益州,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待遇是众臣之中最高的。并没有因糜芳的投降而怪罪糜竺,糜芳原本前途无量的。在没有遭受大败也没有被俘的情况下,为何要主动献城投降,而后果以糜芳的智商也不是不知道的。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攻打襄樊,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但就在此时,孙权大都督吕子明“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傅士仁、糜芳先后投降,荆州丢失,关羽败亡被杀。糜芳投降很大程度上因为关羽,也就是关羽的日常行为和做派让二人发生了严重地冲突,应该说已经威胁到了糜芳的性命,关羽为人骄傲自满,目无余子,这种狂妄自大让刘备集团上下都关羽都很不满,但由于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十分亲厚,论关系没人会比关羽更硬。完全可以说是刘备的纵容导致了关羽狂妄性格的养成。更确切的是,谁都知道,刘备登基在际,关羽必然是第一人。糜芳此时是南郡太守。顶头上司就是关羽,糜芳出身豪富贵族,而关羽出身低微,关羽作为从底层上来的人极为体恤。但士族将领却很看不上,这和张飞恰恰相反。


应该说,打仗不是糜芳长项,关羽也算知人善任,让糜芳守江陵管后勤督运粮草,但糜芳的工作没有让关羽满意,多次威胁要杀掉糜芳。而此时吕蒙攻取荆州,首先攻取的就是江陵,由于傅士仁投降,兵临江陵城下,糜芳见看到公安傅士仁已经投降了,自己也就开城投降了。实际上就是出于对关羽的惧怕。但问题是,糜芳即便是守不住江陵,也有足够的时间逃亡成都,可以肯定是,刘备不会杀糜芳。投降就是不愿意与关羽公事了。


糜芳和于禁一样,都是在最后投降了,为此,糜芳在东吴备受讥讽,在羞愤交加中度过了余生。还有就是糜芳一族是豪富却不是士族,东汉是一个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士族集团看糜芳这样的 人就是一个土包子,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弟弟糜竺为此背负了沉重的道德枷锁,竟然在羞愧交加中离世。而糜芳就消失在东吴集团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句号画在了哪里。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小葵

小葵

糜芳是刘备的大金主,也是他的大舅哥,为什么在如此尊贵的地位上选择弃刘投孙,如果说仅仅因为害怕关羽责备就投降东吴,理由太过勉强。

你说的不离不弃原来都是假的

糜芳家里世代经商,养的奴仆就有上万人,家大业大的难以想象。

可是人没钱的时候想富,有钱的时候想贵。所以在天下将乱时,糜芳麋竺两兄弟就找了个靠山,也就是刘备。当时的刘备也就是连一个根据地都没有,被人打的颠沛流离,可是糜芳麋竺两人不离不弃,就跟定了刘备。

明明刘备混的很差,糜芳能不离不弃,等到刘备马上就要当皇帝了,他却脑子一抽叛敌了。这不得不让人郁闷,我估计刘备得知此事后也很郁闷。

职位没你高,但我关系硬

很多人会将糜芳投降东吴,原因归结到未完成供给任务怕关羽责备。

可是我们设想一下,上司给你安排的任务你没完成,而且他本来就看不起你,你这时候慌不慌?慌是肯定的,可是如果你是大老板的大舅哥,大老板见了你都“崇待如初”,上司又对大老板毕恭毕敬,你说你慌个锤子?上司顶多就打打嘴炮发发牢骚罢了,所以说糜芳怕关羽责备就投敌这个理由根本不成立。

真正原因还是自己慌神了

不知道你读历史有没有发现,很多大人物大多数时候都稳的一b,可是有时候突然遇到一件大事做的决定不比我们高明哪去,甚至让我们根本不理解他是怎么想的。

比如于禁,他可是曹操的一员爱将,上阵杀敌猛的不行,可是水淹七军的时候,投曹操没多久的庞德都誓死不降,跟了曹操三十多年的于禁却投降了。所以曹操也很不理解,为什么跟了他三十多年的于禁还不如一个庞德。

糜芳也和于禁一样,当公安守将傅士仁和吕蒙大军一起攻来的时候,他也慌了,他害怕城破被杀。一个身居高位多年,身份尊贵的国舅爷,面对着生死的抉择时,慌了。

我们说糜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投吴,但是我们不能说这就是错误的,因为当时重兵都被关羽调走了,糜芳想守城确实很困难。

mico chi

mico chi

糜芳最终选择背叛刘备,投降东吴,其实罪魁祸首正是那个义薄云天的关羽!

其实,糜芳与刘备之间的关系本来是十分铁的。

糜芳家族原本就是徐州巨富,史料记载糜氏先祖世代经营垦殖,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所以,糜芳家族可是刘备的银行。他的兄长糜竺不仅迎接刘备入主徐州,尽心辅佐,而且在刘备落难时出钱出人资助刘备,还把自己的妹妹糜夫人嫁给刘备。也就是说,糜芳不仅是刘备的元老级部下,同时还是刘备的二舅子。

从徐州开始,糜芳便与兄长糜竺一路追随刘备,辗转邺城、汝南、新野、江夏等地。期间不论刘备多么落魄,多么艰辛,糜竺也始终没有叛逃。由此可见,糜芳对刘备可是忠心耿耿的。

追随刘备二十余载,最终却被刘备的义弟关羽给逼反了。

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得到快速发展。当时,刘备让自己的义弟关羽镇守荆州,同时任命糜芳为南郡太守,镇守江陵;让傅士仁镇守公安,让糜芳和傅士仁支援关羽。

然而,关羽的为人十分自大,一向是目中无人的。即便是被曹操称赞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也被关羽瞧不起。当初孙权派使者上门向关羽提亲,结果却被关羽直接怂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

关羽连孙权都不放在眼里,那其对糜芳和傅士仁的态度,就更不用说了,期间就没少遭到关羽的轻慢和藐视。试想想,人家糜芳怎么说也是土豪出身,被关羽这样的一再轻慢,岂能不生愤怒。所以,关于糜芳的背叛,史书上也是毫不掩饰的将矛头指向了关羽。

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意思就是关羽出兵后,负责为其供给军资、粮草的糜芳和傅士仁因为没能完成任务。关羽就毫不留情的直接放狠话,回来再收拾糜芳和傅士仁,而这也最终导致两人投降东吴。

其实,傅士仁开城投降后,糜芳一开始也是据城拒守的。可眼看关羽迟迟不派军来救,又想到关羽对自己的种种轻慢,同时又害怕关羽治他的罪。最终,糜芳还是架不住吕蒙的劝降,投降了吴军。

投降东吴后的糜芳,也饱受吴人的鄙视,遭遇让人同情;

降吴后的麋芳,虽然也继续任官,但却饱受吴国大臣的鄙视。尤其是虞翻,他自己原本也是降臣,却反而多次出言羞辱麋芳。

有一次,麋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麋芳船上的下人想要其让开。结果,虞翻厉声说道:“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这句话让麋芳十分惭愧,只好让虞翻先过。

还有一次,虞翻乘车经过麋芳的营地。守门的官吏没有开门,使虞翻不能通过。虞翻又一次羞辱麋芳说道:“应该打开的关闭,应该关闭的打开,哪有这样做事的?”

麋芳追随刘备二十余载,在其最困难的岁月里,都始终不离不弃,最终却被目中无人的关羽给逼走了,也是实属无奈。此后,在东吴的岁月里,他又备受同为降臣出身的虞翻的羞辱。所以,麋芳的遭遇还是值得后世同情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无处不在☆

☆无处不在☆

我认为:糜芳的投降,主要是因为中了吕蒙的忽悠三板斧。

追随刘备多年,一路不离不弃的糜芳,在关键时刻投降东吴,几乎直接葬送关羽,乃至整个蜀汉事业。


关于糜芳、傅士仁等人的叛变的原因,人们都把矛头指向关羽的傲慢,我认为这并非主因。

糜芳、傅士仁等人投降的过程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叛降的过程。

219年10月,东吴趁关羽在襄樊作战,决意偷袭南郡。

吕蒙以蒋钦率水军北上汉水阻击关羽水军。


吕蒙自己率领部队隐蔽在大船中,让划船手打扮成商人,沿长江西进。“白衣渡江”,一路把关羽设置在江边屯候里的哨兵抓可起来。这样,关羽的烽火来不及点燃,侦察兵来不及侦查,就都成了吕蒙的俘虏。

吕蒙一路直进,到达公安。就此,东吴开始了一番缜密的劝降工作。

虞翻对公安蜀军喊好:“叫你们将军来说话”。傅士仁只做防备,并不出面答话。


虞翻于是写信给傅士仁:你们的烽火没有点燃,侦察兵没有侦查,我们就一路来到了这里,这说明什么?如果不是天意,就一定是我们有内应呀!将军您现在想要守城吗?如果守不住,毁祖灭祀,就成天下的笑话了!现在吕蒙想要直出南郡,断绝您的陆路,您想想,到时候您逃也逃不掉,再投降就不义了,我为将军不安呀!

据说,傅士仁见信后,流涕而降!

随后,虞翻对吕蒙说:“我们是谲兵(用诡计),应该带着傅士仁前行,留下部队守城。

东吴带着傅士仁到了江陵城下,糜芳见到傅士仁也投降了,也马上出降了。

糜芳等人的投降,是典型的迫降。

傅士仁、糜芳一开始都没有立刻投降,而是守城。傅士仁一开始甚至拒绝与虞翻面谈。


换句话说,要是东吴换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来攻城,糜芳可能打也就打了,未必会投降。

虞翻给傅士仁的信件,也没有谈什么关羽孤傲、刘备不公,而是通篇讲形势,外加毁祖灭祀的恫吓。

傅士仁在见信后,被迫投降时,流涕而出。

糜芳甚至在没有和东吴进行深度接触,仅仅只是见到傅士仁已投降,就出城投降。

所有的迹象表明:糜芳、傅士仁,他们都是在东吴的威胁下,丧失作战信心,出城投降的。

吕蒙:古代劝降艺术第一人


说到迫降,吕蒙说自己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215年,吕蒙进攻零陵,可是,还没开始打,就接到命令,要求他放弃攻打零陵,转而增援鲁肃(正与关羽对峙)。

吕蒙找到了正在酃县的邓玄之(零陵守郝普的朋友),对他说:你也看到,关羽要增援酃县,被我们的孙规击败了吧!现在,刘备在汉中被夏侯渊围困,抽不开身,关羽在南郡,和我们主公作战。现在刘备没来,关羽自身难保,哪有余力来救援零陵呢?郝普如果真能统一军心,坚决守城,倒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我吕蒙对怎么攻打零陵早就想好了,兵力也很强大!我们攻城,旦夕可下!到时候,不但连累满城百姓,连他百岁老母,也要遭殃!我觉得郝普这么做不值得!请您帮我劝劝他!

邓玄之原话转告郝普,郝普决定投降!

郝普投降后,得知刘备已经到达公安,关羽已到益阳,吕蒙本来是要奉命放弃攻零陵了!郝普得知中计,“惭恨入地“!

这又是一个用忽悠骗取城池的杰作。

劝降三板斧

结合上述事例,我们发现吕蒙忽悠的三板斧。


1、从一个共同知道的事实出发,偷换概念、夸大优势、打击对方信心。

劝降傅士仁时,从“白衣渡江”,关羽烽火失效出发,营造出东吴在荆州有内应的恐慌;

劝降郝普时,从孙规在酃县的作战胜利,营造出关羽无力救援的绝望。

2、抓住对方的恐慌,给对方投降的理由。

劝降傅士仁,“毁祖绝祀”;劝降郝普,拿出对方的老母亲。

这无疑告诉对方:我知道你是好汉,你投降,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了你爱的东西。

3、锁定时间,迫使对方迅速就范。

你傅士仁不要等到被断绝了交通再投降哦!你郝普不要等到吕蒙真的攻城了再考虑哦!因为吕蒙“旦夕可下”!


各位看官,自攻刘表开始,到东吴灭亡,整个东吴历史上,他们一共攻取过几座城池呢?而吕蒙,就靠着这一手,拿下了三座城池!

糜芳的投降,也是恫吓的结果

历史没有记载东吴具体和糜芳做了什么“地下工作”,但是,单单只是见到吴军带着傅士仁来,东吴所传递的信息量却非常大!

1、南郡正遭受魏、吴两面夹击。

这是废话,但却有理由让蜀军绝望!

2、公安已经沦陷。

更可怕的是,面对这个夹击,南郡只剩下江陵一城可凭!


在刘备入川前,公安一直是刘备治所。东吴夺取南郡后,公安也是南郡治所。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公安与江陵一南一北,互为犄角,公安丢失,东吴水军在南岸已有据点,江陵水路断绝,而江陵储存多已运输到前线支援关羽作战,所剩不多!

更可怕的是:他能指望关羽吗?关羽在前方一直依赖江陵和公安补给。如今公安已失,江陵被围,关羽拿什么回来救他呢?

3、南郡人心难测。

从白衣渡江中烽火系统完全失灵,到久随刘备的傅士仁投降,此时南郡必有内应!


何况,吕蒙自进军以来,注重军纪,收买人心,此时,城中虽有忠义之士(糜芳投降后,有一些蜀军曾想伏击入城吴军),但多数士兵恐怕会以家人为后顾之忧,不做敌对行动。

4、后顾之忧很大。

荆州蜀军的家属都在江陵城中。一旦战败失去,糜芳,以及将士,将失去一切!

在身家性命受到威胁时,糜芳是来不及去考虑关羽的侮辱的!

所谓关羽孤傲导致部将叛变,是历代叛变者的托词。

后来蜀汉的杨欣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说的话很有道理。


他说:历代的奔臣(叛变者),迫于礼教的压力,多会把自己叛变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领导有问题。以至于他们因此可以不守忠义,出卖国家,最终被双方的人民所不耻!

我认为这很有道理!

关羽纵然有他的问题,但把糜芳的叛变,完全归结于关羽的孤傲,是叛变者的托词!

就糜芳而言,作为刘备集团的老革命,他们已经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地。以他们的能力,这样的政治地位是东吴所给不了的,即使他在关羽手下受了鸟气,叛变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还是那句话:在身家性命受到威胁时,他是来不及考虑关羽的侮辱的!

FiFi

FiFi

哪怕是把整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翻烂了,或许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像关羽一样忠义无双的人物。问题很简单:乱世中,叛、附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后汉三国时,文臣易主、武将投降,倒也算不上什么可耻的事情,而且到了对方阵营,多半也能被量才受用。

糜芳和兄长糜竺,都是早年间便追随刘备的骨干,而且其妹妹还曾嫁给了刘备做次妻。可以说,论资历和关系,糜芳原本应该是誓死效忠刘备的。不过,糜芳却成了叛徒,并间接害死了关羽。

刘备进取西川后,关羽用假节之权发动了襄樊战争,一度令曹军大乱,可谓是威震华夏。不过,以荆州一地之钱粮兵马,同曹军作战,势必会显得捉襟见肘。负责筹措粮草的糜芳、傅士仁,便因此饱受责难:

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三国志·关羽传

不仅如此,此前糜芳还因失职,导致南郡城中失火,不少军用物质都遭到焚烧,也曾遭到过关羽的责罚:

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吴录

南郡失火一事,在《三国演义》中,称是糜芳和傅士仁在军中饮酒所致。但不管事情如何,糜芳终究还是负有一定责任的。而治军严明的关羽,自然也不会太给糜芳面子。

糜芳之所以选择投降孙权,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荆州已然朝不保夕。关羽在前线鏖战时,东吴在背后搞偷袭,导致关羽军心涣散,很快落败。而且,傅士仁投降在先,糜芳即便誓死抵抗,也难以坚守太久。

况且,面对兵败的关羽,糜芳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或许还是不愿搭救。即便他与刘备联姻,可这层关系,早就靠不住了。关键时刻,孙权又派人诱降,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糜芳,也就顺势做了一回叛徒。

不过,糜芳的作为,倒导致了他凄惨的结局。关羽死后,刘备兴兵讨伐东吴,掀起了夷陵之战,结果糜芳、傅士仁又望风使舵,杀了上级马忠,前去投奔刘备。结果,刘备大怒,将其二人给剐了祭奠关羽。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录《三国演义》等

imicell

imicell

糜芳投降,不是不忠于刘备,也不是忌惮关羽,乃是情势危急之下的大脑短路,一时糊涂所为…

糜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人)。

糜家乃徐州东海豪强,徐州首富,世代经商,奴仆万人,家财万贯。

先后占据徐州的陶谦、吕布、刘备、曹操都争先交好,依靠其势力巩固当地统治。

公元195年—219年,一共24年时间,糜芳一直跟随刘备。为何投降?有没有历史原因?

一,早期糜家成为刘备的创业元老,助其成为徐州牧,有了第一块根据地。

公元195年,由于徐州别驾糜竺与刘备交好,陶谦临终前托附糜竺"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糜竺积极率一众文武及百姓迎接刘备成为徐州牧。

自此,糜家就绑在刘备的战车上,经历苦难兴衰岁月。

公元196年,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时偷袭,妻子皆陷。落魄之中,糜竺将自己亲妹妹嫁于刘备,并将两千余名家丁补充兵员,全族家当以资军费。

并和弟弟糜芳一起跟随刘备四处征战,颠沛流离,忠心耿耿。

期间,刘备投奔曹操,曹操欣赏徐州豪族糜家兄弟,表荐糜竺为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相。

后刘备离开曹操时,兄弟二人皆不受操之官职,不离不弃开始艰苦创业,成为刘备创业早期元老。

二,刘备创业成功,占领益州,成都称帝后,徐州起家元老都各有封爵。糜竺为安汉将军,居群臣之首(名义上高于诸葛亮)。简雍为昭德将军,孙亁为秉忠将军,均在成都为官。

糜芳估计有些文武之才,带兵在外,跟随关羽驻守荆州,任南郡太守,驻托荆州重镇江陵。

应该说糜家兄弟慧眼识英雄,遇到明主并忠心跟随,身家性命系于刘备一身,宝押对了,成功了。

虽然说糜夫人己去世,但作为舅子哥的糜竺、糜芳深受刘备信任和重用。大哥为蜀汉重臣近身侍候先帝,小弟在外也成为统兵一方的要员,前程似锦。

所以说糜芳不受重用,在外为官,心怀不满实乃无稽之谈。

三,糜芳投降不是蓄谋己久,实乃情势紧迫下一时糊涂的临时起意,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因有二:

1、关羽的严历苛责。关羽历来爱护土卒,而对身居高位的将领却甚为严督。

关羽出兵伐魏时,先封糜芳、傅士仁为先锋官,可见对其重视,也是关羽甚为倚重的将领。

出征前的饮酒失火,烧毁钱粮,惹得关羽大怒要处斩二人,幸得费诗求情免杀。但仍摘去先锋印,各杖打四十。罚糜芳守南郡,傅土仁守公安。

其实关羽随军司马王甫建议: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尽力,必须再得一人总督荆州。并建议差军前督粮官赵累代之,关羽不听,仍派治中潘濬守之。果然酿成大错。

吕蒙用计赚开荆州城门,潘濬投降,仍为治中,掌荆州事。而赵累跟随关羽出走麦城死于乱军之中。

2.公安守将傅士仁的惑乱之言。

傅士仁在听荆州己失,急令闭城坚守。东吴旧友虞翻进城劝降。想起关公旧日恨吾之意,欣然降之。

糜芳听闻荆州有失,茫然失措,无计可施。而有可能久疏战阵,方寸己乱。吕蒙引兵杀至城下,傅士仁来鼓惑劝降,关羽又派人催粮:特来南郡、公安二处取白米十万石,令二将军星夜解去交割,如迟立斩。

因关羽不知荆州己失,这个命令也无法执行。依关羽性格,不管是刘备舅子,违抗命令,照样斩杀。

傅土仁为了断其犹豫之情,拔剑斩杀关羽来使。虽糜芳说:“吾等受汉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吾兄弟久事汉中王,岂可一朝相背?"

糜竺在三方紧逼,情势危急之下,大脑短路,也没考虑投降会造成的后果,以及闭城坚守抵抗等待援军的办法。一时糊涂起意,开门投降,自断其生路。

关公闻言糜芳降吴,怒气冲塞,疮口迸裂,昏绝于地。他做梦也没想到,跟随大哥和自己二十四年的忠心部下会反叛投降。

四,糜芳投降后果。

1.导致关羽被俘被杀。

2.大哥糜竺自缚请罪,刘备虽没怪罪,也安慰有之,但糜竺抑郁羞愧带病而死。

3.糜芳在吴国虽受重用,但也受到东吴名士虞翻的多般辱骂:称其献了两座城,丢了忠与信!当关门却开门,哪有这样的事?如何待奉君主?

想必,糜芳背负着忘恩负义之名,在东吴的曰子也不好过。

4、据演义记载,糜芳、傅士仁在一次战斗中,杀死亲手捉住关羽的东吴将领马忠,并将其人头献于刘备。这也是二人的良心发现,以其弥补告慰关羽之之魂。

总而言之,跟随刘备24年的糜芳之降,乃是绝境之中无可奈何的自然选择。

但作为蜀汉将领,先帝元老,以忠义救国之心守之、抗之,须不能改变结局,但也会堪称一世英名,完美人生,留芳千古。

横刀

横刀

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哥,同时又是蜀汉政权元老级的人物,在刘备事业发展的初期,糜芳为了刘备的事业是出钱,出力,出妹妹。当然,事实也证明了糜芳的识人能力非常强,刘备在历经几次失败之后,终于崛起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荆州。

对于刘备来说,一座荆州城并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于是乎他又把触手伸到了益州。当然,荆州是刘备的根不能有失,于是镇守荆州的重任就落到关羽身上,而糜芳则当任南郡太守与关羽一同镇守荆州!

一个是刘备的二弟,一个是刘备的大舅哥,按理说,这两人属于是亲戚关系,彼此之间相处应当是非常融洽的,而事实上,关羽却不待见糜芳!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占领了汉中并晋位为汉中王,这一年可以说是蜀汉最鼎盛的时期,也是刘备最辉煌的时刻。也就是在这一年,关羽对曹魏发动了襄樊之战,而糜芳在此次战役中的任务就是和傅士仁两人负责前方粮草和军需物资的运送,然而由于他们俩没能按时将粮草送到前线,关羽在催粮信中写道:“还当治之”,意思是: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们;这句话让糜芳感到十分害怕,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就投靠了东吴顺便也把荆州献了出去!

糜芳这一归顺东吴不要紧,在前线的关羽却倒了大霉,本来在这场战争中他占尽了优势,然而在荆州丢失后,曹魏和东吴前后夹击关羽,这样一来,关羽只能败走麦城,在突围时却被东吴小将马忠生擒活捉,而关羽在被押回东吴时,孙权下令将其斩杀!

总结;

糜芳选择投靠东吴其实也是无奈,如果关羽平时能对这个亲戚好一点,相信糜芳也不会因为他的一句话而献荆州去投靠东吴,这样一来蜀汉的结局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年至少出去一次

一年至少出去一次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