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体》?

┏ (^ω^) 浪漫
《三体》小说我看了两遍,为书中所展示的宏大的世界观、宇宙观所折服,对人性的剖析、对人类未来的探讨都有终极的意味。
看完小说后,总有一种“不知道以后还能有什么科幻作品能超越此书的感叹”,也导致很难再静下心去阅读别的科幻作品,因为很多科幻作品相较于《三体》,在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差距。读完《三体》,让人很自然而然的去思考人类、地球甚至宇宙的终极命运。也许每个人都想过这样的问题,但《三体》给出了其中一个明确的结果。这个结果摒弃了以往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套路,摒弃了人类与外星人融合的套路,甚至直接摒弃了必须给外星人一个随意幻想的毫无根据的形象。小说中从未描写任何一个外星人的外形,尽管对三体人使用脑电波的沟通方式、社会运作形式进行了描绘,三体人脱水、吸水的神奇生存能力进行了描写,但未描述外形。
“我毁灭你与你何干”这样的论点一出,让人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是呀,宇宙中的势力,为什么就非得和我们不相上下,难道别人最厉害的也必须是核弹,外星人也必须有和我们一样的情感?小说给出了最明确的答案,宇宙中未知黑暗势力与我们的差距大到无法想象,它们能操纵四维五围甚至十围的空间。读到三体人的水滴已经开始震撼,等读到光粒、二向箔,瞬间生出一种人类渺小、宇宙微小,要珍惜当下的雄浑的悲伤之感。简直要对作者膜拜,这样的脑洞无比神奇。

张工很忙
比肩凡尔纳,提出了降维打击(多维)和接近光速飞船和时间的相对论

aakpon
三体:科学与人学的交响乐
有人说,文学即人学,科幻作品脑洞再大,也是懂宇宙不懂人心,与文学无关。而大刘的三体让我们看到了科学与人学完美的交响绝唱。大刘,一个普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一个电站工作的普通计算机工程师,一直呆自己固定的生活圈中,思想却已经漫游到了科技前沿,茫茫宇宙以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脑洞的硬度和史诗般的宏大架构令人拍案叫绝。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纳须弥于芥子中的境界吧,让人感觉他就是那个上帝派来监视人类的“智子”,早已洞察了一切。
大刘的作品很硬科幻,处处透露着他对科学和技术的热衷。据说大刘是一个极度追求原创的作者,只要自己想到一个脑洞,如果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别人也写了,他就放弃写作。而且只要是他想到的脑洞,他都会朴实地毫无保留地全部展示给读者,让读者在读一部作品时感受到脑洞连续不断的极度精神快感。
三体的思维容量是相对巨大的。比如3位面壁人的救世计划,分别代表了大刘在量子物理学(在他的作品《球状闪电》有更详细介绍),太阳系天体运行规律,以及计算机和人类脑科学方面的畅想。这3位面壁人,每一位都是充满人格魅力,超脱人类道德,极具理性与远见的战略家,每一个救世计划都让人拍案叫绝,足以架构成单独的一本书,然而这些在他这只是铺垫和浮云。
而三体最大的脑洞当属黑暗森林法则和降维打击了。
黑暗森林法则是对费米悖论的最好解释。宇宙奇点爆炸已经有一百亿年,在茫茫宇宙中,类似地球的行星仅银河系就有几千亿颗,可是为什么没有发现外星文明的痕迹呢?大刘这样解释:文明需要生存和扩张,生存是文明第一需要。随着文明数量增多,宇宙已经十分拥挤,而宇宙总资源量是有限的,宇宙由田园时代进入黑暗森林时代。因为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存在导致文明间一旦暴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文明都不会主动暴露自己,除了天真的人类。
霍金在果壳中的宇宙中说到:人类生活在一个十三维空间的泡沫中。而大刘对宇宙的本质进行了更深入的想象:
在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光速(人达到光速就可以穿越时空),而宇宙半径是一百六十亿光年,而且还在不断膨胀,所以光也永远无法到达宇宙边界。如果把宇宙比做一个人,光信号相当于人的神经信号,这个信号永远无法传到四肢,由此得出结论:宇宙是一具死尸。
宇宙一开始就是死尸吗?当然不是,田园时代的宇宙是十维的,光速是无限的,可以从宇宙一端直接传到另一端。进入黑暗森林时代后,文明间运用宇宙规律打击敌人。最高级的武器当属降维打击了。在不断的降维中宇宙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而在我们的世界里光速变成了现在的c值。宇宙将在不断的降维中走向0维。
这些宏大的脑洞让读者在精神得到了极大的震撼,而且三体并非硬的铁板一块,它是软硬兼施,虚实相间。越是疯狂的幻想,其背后越是有够强硬的逻辑支撑。而在这些宏大的科学幻想中,人性显现地更加淋漓尽致,这是其他文学题材所无法企及的。这或许就是大刘说的,科幻作品的优势在于它的视角宏大。而其中表现的人性也是宇宙文明大视角下的人性,是其他文学题材达不到的高度。
个人认为,在大刘的心中:人性是一个矛盾体,既有它积极的一面,同时又有局限的一面。
一方面,人性的解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人性的解放必然带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解放和倍增。
文艺复兴解放人类思想,人得以更客观更积极的认识世界,带来了科学进步和技术爆炸,生产力得以倍增,世界被改造地焕然一新。
而三体危机出现的大低谷时期,为了集中全人类资源进行防御的科学研究和建设工作,人类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抑制。由此,人类社会进行了“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既然三体危机到来还有几个世纪,人类科技发展又停滞不前,前途渺茫,何不享受当下?于是提出了“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口号,本着人文原则第一,文明延续第二的理念人类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
然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人们回归生活后本来一直停滞不前的科学研究反而得到了极大的进展,世界被改造的更加焕然一新,甚至使人类产生了三体人不堪一击的错觉。这大概就是人性解放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性吧。
2,人性的解放使人间充满爱。人们追求人权平等,每个个体的价值得到尊重和发挥,人类社会变得更文明和谐。
3,人性的解放使生命的意义得以延展(由满足生存到追求审美),产生了人类社会繁荣的文化,如电影,音乐,文学等高品味审美行为。
人类文化建设的繁荣甚至让科技水平高于人类但一直处于水深火热,忙于文明生存的三体人感到自己文明是多么的粗俗,虚心的向人类学习。
另一方面,人性在宇宙大环境下具有局限性:
1,人性普遍存在本能的狭隘自私和利己性。
人类社会的真理往往与污秽并存。人类社会的经济学如果离开了“人的为利是图”将无法成立。
在面对“谁能登上诺亚方舟”这一关乎人类文明存亡的问题时,本来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人权平等却变成了死亡的陷阱。只有极少数具有大局观,超越个人与家族,超脱人类道德,着眼人类文明存亡的人才能跳出这个陷阱。然而,他们要么死在群众的口水和打击中(面壁人),要么伪装隐忍,等待时机,孤军奋战(章北海),要么谋取权力,暗度陈仓(维德)。
2,人间最伟大的爱,在宇宙的暗黑神话里,只是一种噪音和生存的障碍。
第三部主人公程心象征人性和母性,因为他的圣母心,深受人类爱戴,但却2次以爱的名义分别把地球人类,太阳系推向了绝境。就像那个理性得让人不寒而栗,“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的宇宙标准男人维德说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但失去兽性,就失去一切。因为宇宙是黑暗森林,那是野兽生存的地方。
3,人性最大的缺点是傲慢。“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这种傲慢一方面表现在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劣根性。当人类面对生存绝境时祈祷,期盼救世主出现,然而一旦绝境过去,人类就在安逸中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过去,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生存已经是唾手可得的了。主人公罗辑经历的像过山车一样的人生见证了人类这这种劣根性,人类需要被当作救世主,人类安逸时又被当做哗众取宠的骗子,蔑视毁灭宇宙生命的的恶魔,盛世中的冷酷独裁者。
另一方面表现在盲目的自信,对自然和宇宙缺乏敬畏。比如,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在技术应用层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类一叶障目,认为三体人也不过如此,面对地球庞大强悍的太空舰队将不堪一击。完全丧失了对基础科学发展决定科技水平这一自然规律的理性认识,完全忽略了人类基础科学已经被三体的智子锁死,人类科技只能在现有科学理论基础上进行技术应用的拓展,无法在本质上进步的事实。
有人说,大刘描写的程心这个角色太圣母婊了,大刘不喜欢程心这个角色,所以他让云天明和她错过了一千八百万年。我认为不然,她们的错过只是因为在宇宙黑暗的大背景下,人类伟大的爱情只是一种噪音。文明的生存和延续才是主流。云天明和程心的闺密艾AA同样可以创造文明,而程心也可以和那个参透宇宙本质的科学家关一帆一起生活。谁和谁不能一起过?
大刘第三部把程心作为主人公,就说明他对人性还是充满希望的。个人认为,在大刘心中,人性和科学一样,充满了无限可能,等待人类的不断探索。

把酒临风
中西哲学文学,古典现代中外小说,戏剧,我不吹牛,这里评价的人,大部分没有我看的多。我要说,《三体》是我看过最好看的科幻小说,特别是在故事情节方面,还有想象力创新方面也到了时代的先锋级别。但是说起社会学哲学方面的东西,我也不吹它,只能说一般般。

Solo Trave
很好呀,这是一本好的小说,里面提到关于人性的看法,和自然法则的看法。值得让人思考。

marvelda
《三体》三部曲秉承了刘慈欣小说一贯风格,一方面深受秉承了儒勒·凡尔纳、阿瑟·克拉克等人影响,重视技术细节描写精准严谨,同时,俄罗斯文学也深深影响他的写作风格,特别是托尔斯泰等,注重展现人性人文情怀与思考。
总体而言,作品主题磅礴宏大,风格雄伟大气,笔触冷静清晰,想象奇谲丰富,情节曲折离奇,意旨深远,点面结合,叙事密集,描写细腻。
可以说,《三体》三部曲,通过浩渺至宇宙、微细至人心、时长至千万年的精彩叙述,构建了逻辑自洽的对人类危机、文明演变、宇宙终极的科幻故事。这部小说,如同复旦大学严锋教授所评价的那样,“把中国的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阿诺德·贝内特说:“优秀小说的基础就是人物塑造”。他认为风格、情节、独创观点的价值,都远没有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更有价值。[
正所谓“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三体》虽然是科幻杰作,却因故事结构的体系庞大,限于作者文笔能力、知识结构、打磨时间等,没有在细节上人物描写上和情节上进行打磨,略有遗憾。
在人物塑造上,《三体》三部曲中部分人物具有脸谱化、扁平化的问题。如程心、庄颜、汪淼、丁仪等,都是典型的扁平人物,被理想化了的性格,突出而单一,缺乏个性,没有特色,如同符号。其作用都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彰显主题。显示出明显的工具化特点。甚至与十七年时期文学的“高大全”式的人物类似,呈现出“单向度”、“一体化”、“概念化”的特征。
近乎完美的形象塑造,恰恰是一种人物形象创作的缺失。如庄颜的人物如同电脑生成的天使,而程心则是程序生成的“圣母”。虽然二者从人物身份上,都是高学历人士,但却都显得幼稚、天真。行为受作者驱动。
以程心为例,三体Ⅲ·死神永生中,程心是航天航空类专业的高学历人士。通过她的大学同学之口,她十分聪慧,善于交际,也实颇具专业素质和专业眼光。但这样的人物在两次重大选择时,都显得无知和极度无措,前后不一致,和之前的专家型形象彻底脱离。而这只是作者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让其生硬的进行各种行为,逼迫笔下人物做出绝无可能的选择。
在程心身上,我们看不到如叶文洁性格发展一般的变化轨迹。从头到尾都没有做出性格上的改变。从收到星星到送走云天明大脑、到作为执剑人再到两次作出错误的决定,从公元纪元到威慑纪元到广播纪元再到一千八百九十万年以后,这期间外界沧海桑田,程心的性格却心如古井。这显然会造成层人物失真。

XieLuchen
emmm貌似之前那个问题也是你提的吧。。。。。三体,我个人认为里面的科幻只是润色,核心是突出人性的丑恶和宇宙弱肉强食。罗辑对一颗星星下咒语,那颗星星遭受到了打击,罗辑成功的建立对三体世界的威慑之后,人类当时有些煞笔就跳出来指责罗辑。剩下的自己想吧。大刘的每部书对人性的丑恶都有很深很涩的描写

石嘴山聚缘网
很庞大,很烧脑,但其实更深层次的是描写大范围的人性的弱点

了了522
太好看了!虽然完全不怕别人看不懂......


xinyu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三体的,一种是没看过三体的。看过三体的人内心有一个初步合理的宇宙观(不是黑暗森林理论),不会拘泥于当下也会着眼于未来。

suimengxing
高中就开始看,大学买了1套正版,放在宿舍给别人看!特牛逼的书

木子吉吉
像无意中窥探了一个惊天的秘密,要不是书这么畅销,我都不敢与人谈起,怕别人也知道了。

ice7
就故事情节来说,第一部是在地球上,第二部上升到两个文明间的碰撞,第三部达到整个宇宙的高度,确实宏大。在想象力和点子这两方面,三体在世界其他科幻经典面前也有有骄傲的资本。 评价一部作品同时要看观众对于作品的热情。艺术无国界,好的东西不分国籍。三体被翻译出版后,在国外也备受好评。奥巴马对于作品的热爱就是很好的证明。

KJ2000
看完三体,其他科幻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