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体》?

提到的作品

[作品]海底两万里

从结构上说,《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小说展示的海底风光固然迷人,但...

儒尔•凡尔纳

[作品]地心游记

《经典译林•地心游记》主要内容包括: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

儒尔·凡尔纳

[作品]三体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

刘慈欣

最新跟帖
破破德

破破德

科幻No.1!

许一世情

许一世情

三体第一部给我的感觉是黑暗和悲愤。第二部是迷茫和无聊。第三部是无奈和怨恨。现实中谁愿意整天处在这样的心境中呢?所以我不会再看第二次了。能给读者带来情绪的书无疑是好作品,但是获得负面的情绪并不是读者看书的本意。作者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读者完整地接受了压抑的感受。如果三体世界成为现实,那我会选择成为叶文洁那样的叛逆,如果光明无法战胜黑暗,那么我就以涅槃来与黑暗同归于尽。三体的结尾作者冷眼旁观,弱小的人类无法抗争。我更喜欢超新星纪元,有希望,有发奋,有未来。科幻小说的基石是科学的精神,代表了很多概念,包括探索精神,永不放弃,实事求是。当黑暗来临,科学之光还能不能照耀人类文明之路?

Haruka711

Haruka711

先抛开科幻,把《三体》缩小后他就是人类的黑暗史。

看到一位答友的回答感觉真的太好笑了,如下图。

首先他概念就是错误的,弱肉强食并不是农耕民族的文化,而是游牧民族的文化。中国历代所保持的传统就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守住根本,而游牧民族眼下的这片草吃完了他必须寻找新的草原,不断的与天斗与地斗,不断的寻求扩张,在古代如果游牧民族生下的孩子不健康父母会直接把它摔死,所以说游牧民族才是真正的弱肉强食。

这位朋友说,大航海是为了发展经济?好像是这个意思吧。那咱们就说说大航海与三体的关系,三体舰队的到来,拥有着比人类发达的多的科技,强行把人类集中到澳大利亚,不给提供食物等任何补给,直到剩下5万还是50万人来着?总之就是让人类自生自灭。那么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来到了美洲大陆,毁灭了印加文明,当时的美洲没有任何的大型牲畜,最大的动物就是羊驼,而欧洲的铁骑对于印第安人来说和三体的水滴难道不一样吗?随后90%的印第安人被杀死,剩下的不到10%的印第安人被驱赶到了最贫瘠的美洲土地上,让他们自生自灭。故事与历史就这样的吻合了。

刘慈欣在三体中所写的任何事情,咱们都可以从人类的历史中找到相似的对照。这位朋友还说刘慈欣对人物故事的描写太过扁平,没有任何文学素养,我想说这样做是为了给全世界人看的,因为这样好翻译。就拿著名作家海明威来说吧,他的好多小说中的文字跟流水账也没什么区别。
最后表达一下我的看法,看《三体》得有大情怀。

sailingshell

sailingshell

正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中许多幻想的东西,在今天变成了现实,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预言性,还具有独特的人文关怀性,因而不能把它仅仅当作硬幻想来看。



我们不只看到冷血的法则,黑暗的宇宙,魔幻的技术,这也不是刘慈欣的臆想,而是根据以往、现在,建立在科学推测上的未来,所以黑暗而冷酷到发出莹莹幽光一切,都不会给人以突兀感,而是给人一种恐怖的亲切感。

我们还看到作者的灵魂贯穿始终,在痛苦而不屈服的纠缠中,沉淀到最底层,以近乎变态的冷漠,告诫自大的人类,我们只是宇宙中外星文明眼里,“杀死你与你何干”的“虫子”。唯有把自大、虚伪、骄傲的外衣剥脱净尽,人类才会具有基于现实的理智思考,沉到认清自己的层面,刘慈欣又适时地诱使人类看到一个形而上意义上的光明一面:虫子从来未被消灭过!



刘慈欣绝非作为一个冷笑的旁观者而存在,作品中处处可见他灵魂的参与,只是他会把自己深埋,正如上帝不会现身于他创造的自然界,不等于他是冷漠的。

面对永生的死神,刘慈欣从对人生的思考,延伸到人类文明,人类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岁月的长短,在于本身文明的建立,发展以及享受的过程,而着眼于延长岁月的努力,只会戕害文明,反而会加速它的灭亡。

面对永生的死神,刘慈欣忍痛剥夺了韦德的生命,虽然韦德代表自然发展规律,但他带给人类的恶果,是人类在审判日彻底失去尊严,将深陷因最自私的人性与高度完善的文明理念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引起的全盘崩溃式互杀互虐。

这炼狱般的末日景象,是刘慈欣不忍看到的,所以他选择了爱,爱,是人类唯一的属性。



让人类地球文明死在它的唯一属性中,死在尊严中,而终会出现在表示尊重的宇宙广播超膜中。

这是我们在阅读时,感觉在令人肌肤起栗的黑暗中,心内充满暖意与感动的原因所在,全世界读者,心应相通。

youngluul

youngluul

寒假开启,重读《三体》。我爱三体,所以涉及它的问答,都忍不住会试一下。之前就回答过“科幻文学小说《三体》里面,讲诉的死亡究竟是在说什么?”有兴致的朋友见链接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17177492434845966/

如同把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誉为科幻圣经,三体毋庸置疑就是中国人的科幻圣经。

刘慈欣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文学的地位提升到世界水平,我坚信《三体》的地位和影响一定是空前的,希望不是绝后的。

个人认为《三体》的魅力有:

1.宏大的史诗级叙事。伟大的作品一定是重新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这个世界源于现实,高于现实,这个世界关注于人类终极问题的解读,既让人贴在地面步行,又让人在云端跳舞。

2.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三体》里面奇思妙想连绵不绝,令人脑洞大开,但却始终有坚实的科学根据做基础。这些奇思妙想足以颠覆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警句与金句频出,阅读快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如: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比如:一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比如: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啊,太多了,举不胜举。

4.真的会让人觉得活着是个偶然,然后倍加珍惜当下,不会再那么在乎蝇营狗苟之事。心胸与眼界因此开阔。看三体常想起庄子“蜗角之争”的典故,于是胸中很多不平与不快便烟消云散。连奥巴马看完三体后都开始思考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意义何在。可惜,我们这世界上,太多的人活了一辈子,连星空都未曾看一眼。

高晓松说:小说只有两种类型,伟大的和不伟大的,三体就是伟大的作品。这句话再恰当不过了。

对这样伟大作品的致敬,除了仰望,就是一读再读。

lucyxueyan

lucyxueyan

三体》是超一流的科幻小说,不仅带给我们一个恢弘壮丽的世界,而且更新了我们对地球和宇宙的认知。

他所描述的宇宙社会学内容,特别是黑暗森林法则,是基于最基本的条件进行逻辑推理的,而且成为推动故事的一条重要线索。

关于我对三体的认识,大家可参阅拙作“一个小时了解《三体》”系列。这里,我重点说说一位反对者的态度为什么是错的。

这位同学认为共赢才是生物进化的主旋律,参差不齐是幸福的常态。

但是,依据是什么呢?

依据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古代微生物共生的结果”,“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动物靠植物为生”。

这是逻辑推导吗?这是以偏盖全。

按照这种方法,我还可以继续举例,人就是大脑和四肢相协作的,所以必须共赢;人是吃南瓜的,人和南瓜合作共赢……

这是一种资源安排,而不是生命的演化规律,又何来主旋律之说?

再看另一个观点,参差不齐是幸福的常态。

幸福是很个人化的概念,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比如有人就是爱整齐划一怎么办?就是看着参差不齐难受怎么办?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有句话说的好,不能把你的主观愿望与不承认客观事实混为一谈。

也许你的愿望是世界和平,就能坚决不承认各地区的流血冲突吗?

你的愿望是共赢,是保持多样性,就对历史上枪炮、病菌带来的种族灭绝视而不见吗?

这根本无助于你的观点实现,也无助于提高个人幸福感。

我只能说,自以为理解了所谓“民主”的皮毛,就现在道德立场上大谈特谈,才是最可怕的,是另一种法西斯。

这就是为什么读者们看了刘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则没觉得什么,而看了你的评论感到不舒服。

民国时,大师们为什么把“德先生”(民主)与“塞先生”(科学)相提并论?

没有科学思维的人谈民主,是民主的不幸。

你听`那渺小的我

你听`那渺小的我

我觉得三体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宇宙中即使有三体星系统他们的运动必然处在相对稳定的特征解上,而不是混沌状态。尤其是恒星,因为引力很大,由于三星的无规则运动,在数以亿年计的时间周期里,会有极大概率其中两个互相过于靠近,导致互相撕裂,之后并成一个,转成双星系统。

御厨lzj

御厨lzj

三体里面每一个小节都可以拍一部科幻大电影:三个太阳的三体世界,秦始皇的人列计算机,古筝行动,四个面壁者的计划,章北海刺杀老航天,阶梯计划,钢印族,未来史学派,末日战役,黑暗森林战役,罗辑威慑三体,降维打击。。。。

Cat-猫小胖

Cat-猫小胖

简单的说 可以说是世界级的科幻作品

阿绿。

阿绿。

三体是一部硬科幻小说,没有一定物理理论知识,读起来还是很费劲的,三体第二部里提出了最著名的理论就是黑暗森林理论,这个理论反而和物理理论知识没有关系,属于人文理论方面的命题。三体的第三部除了硬科幻方面的内容还加入了程心和天明两个角色,是想在感情方面的描写有所突破,不过显然大刘更擅长科幻方面的写作,从流浪地球就可以看出来,原著方面并没有什么感情方面的描写,本人还没有看电影,不过从影评角度来看,影片当中加入了很多亲情方面的叙事,等看过影片之后再写一篇观影感

xuxugongzhu

xuxugongzhu

我只能说第一遍匆匆读过感觉不过瘾,然后仔细读了第二遍,完全被大刘的异想天开折服,什么面壁,水滴,黑暗森林法则,即使是第一部就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大片,读完以后不敢读第三遍,这么好看的科幻小说以后再也读不到了

Must_Red-Shower

Must_Red-Shower

拍摄《三体》不能照搬原著,因为原著的故事架构和思想深度过于宏大,细节又过于简单粗暴,简单的搬弄原著只会把自己玩砸。所以拍摄《三体》电影最好的办法是把《三体》世界当做一个宏观故事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下选任意一个时间点展现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丰富这个小人物的细节,甚至可以拓展出这个小人物对宏观背景的影响。这样的话还有玩下去的可能。

石嘴山聚缘网

石嘴山聚缘网

很庞大,很烧脑,但其实更深层次的是描写大范围的人性的弱点

了了522

了了522

太好看了!虽然完全不怕别人看不懂......

白白白需努力

白白白需努力

三体》如何影响我们的三观?



那时的背影

那时的背影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