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编写一个出彩的故事?

時月三景
人物形象 事情来龙去脉 故事情节等都需要清楚明白 文字叙述不啰嗦

德国足球_宋松
要写好一个故事。其实还是从自己发生的事情写起。这样就能看出现实中故事是存在的

ljhaill
首先要用心,要有一个好的状态,要熟悉股市所牵连的所有事件,再浓缩整理,构思

Jenny_CYM
写故事本事就是一种感情宣泄的行为,灵感一来,挡都挡不住,笔下如有神,洋洋洒洒几千字。其实这就是一种写故事的方式,尽管自己不一定能很完美的写完,但是写出来就留下,说不定会是下一个故事的铺垫或者情节内容,很多好的故事都是不停的情节拼凑在一起,才完美。所以,写好故事需要积累。
如果说,非得把一个故事一次性写出来,那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一,故事背景,是武侠还是都市,是玄幻还是战争,需要的人物,故事的情节脉络,大纲内容,比如时间节点的控制,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讲述的内容,需要陈述还是对白,想和读者发生的共鸣等。如果不懂装饰内容,就去看看类似的属性的文章,别人如何用词表达,自己的灵感也会随之出现,切记着急,实在不行,放缓节奏,出去走走。
积累和借鉴,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始也是结局。

Obama
基础篇-如何开好头
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一句经典“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就像观看山峰一样,人人都喜欢看奇峰峻岭,最不喜欢平坦无奇
这句话同样可以套用在写文章上面
怎样才能高低起伏,如何写出跌宕起伏的开头呢,
下面,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段文字: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辗碎了地上的冰雪,却辗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出自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文字洗练,短短数十字,就把苍茫的意境勾勒出来,如同水墨画一般,寥寥几笔,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接来下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马车去哪,里面什么人?逃亡还是归家。
相比枯燥无味的长篇开头,这样的手法显然高明的多。更能快速引起读者的兴趣

Just Pray
好的开头,好的结尾,好的情节

燕子做梦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生活的缩影与升华。所以写故事首先需多体验生活,多发现生活中典型的人和事,然后对这些人和事进行艺加工,而不是简单记流水帐,让这些人活起来,人们一看就可以在现实中找到这个类型的人。让事为人说话,不是说费话,而是通过事让人更高大,丰满,充满正气,或者更卑鄙,更无耻的小人一个。最最重要的一点,能不能通过故事给人以启迪,让孩子们更听话,年青人更奋发向上,中年人更加成熟,老年人心态更轻。所以写故事难在艺术加工,把人写活,作者应该多深入所写人的生活,体会他们的一言一行和他们所处的年代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人和应该发生的事。

光翼
首先需要知道看你故事的主要是什么读者人群,再根据看的客户种类来设定故事种类。世界观设定,人物设定,事件设定,然后利用一个个事件串联人物,在世界的背景下挖坑(前期伏笔),故事线要有套路,使你的故事跌宕起伏,每天写几个时间点,耐心点,持之以恒。就能写完一个故事,而故事的好坏得让读者来鉴定。毕竟写出来的东西是让别人来看的。

HOH
写故事并不单单指写小说,所有叙事性的文章都是在讲故事。我认为好故事具备以下特点:
1、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东野圭吾创造的悬疑推理小说世界闻名,因为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设定巧妙的悬念,充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读者看了开篇就很想知道结局是什么。
当我们写叙事性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制造悬念的手法,比如“先讲角色甲的故事,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不要给出答案,接着去讲角色乙的故事,制造一个新的悬念,然后将各个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去制造完整的情节,这种方法就会让读者不断产生好奇心,引领他们读完整个故事。 ”
2、引发读者的共鸣感
戴安娜王妃和特蕾莎修女在同一年去世,时间相差不到一周,但是人们普遍对戴安娜的逝世表现出了更多的哀痛。这是因为戴安娜不仅美丽高贵,也具备普通人的性格缺点,人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品德近乎完美,人们很难从她的故事中找到共鸣感。
看电影时,我们也有这样的感觉:相对于形象完美的主角,我们更关心性格复杂的配角的命运。因为配角的形象更真实,更容易触发内心共鸣。写文章、讲故事也一样,越贴近读者的内心和生活,就越能获得读者的喜爱。
3、让读者感受到教育
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悲剧,例如中国的《红楼梦》、《梁祝》,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这是因为悲剧中体现了主人公的自由意志:主角本可以不这么做,却因为某种信念或原则,主动选择了悲惨的结局。这样的故事不仅能打动人心,还会让读者感受到启迪和鼓舞。
这一点和苦情剧不同,苦情剧的主角所做的选择往往是被迫的,没有选择的自由和权力。因此苦情剧只会唤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却无法带给读者更多的东西,故事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人们会对红楼梦百看不厌,对于琼瑶式苦情小说,却通常不会看第二遍。

黑色小宝儿
你说的故事应该区别于散文、诗歌,归纳为小说的范畴。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我们可以多写些短篇和微型小说。既满足了写作爱好,又能悦人耳目。
写好故事应注意下面几点:
故事的主题思想应该积极向上,宏扬正义。所选故事的内容要健康,要有正能量,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水准。
故事的主要人物往往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人物。如鲁讯小说中的祥林嫂、孔乙己、狂人、闰土等等。普通的鲜活的人物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所在,反映出人民大众的真实生活。
好的故事情节须要作者敏锐的创作灵感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创作的源泉。有一篇耍猴,只有三百多字。里面写在街上闲逛,路边一个耍猴的,猴先表演了好几个节目,最后一个是猴托着盘子拉着观众要钱,不给钱不让走。“人们悻悻而去,不知是看了耍猴,还是被猴耍了。”十几分钟的事情,简单的描述,结果却耐人寻味。
还看过一篇住院。说一个老人住院了,突然有许多市里县里的大领导都去看他,拿的礼物也很贵重上档次,还有鲜花。之前他住院只有邻里和儿子的几个朋友看他。最后一句点明了主题.:原来他儿子从外市调来了本市,并且官升了两级。很平常的事情,却让人浮想连篇,揭露了一个社会现象。
用多种好的写作技巧把故事精彩地表现出来。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写作方法有顺序、倒序、插序等。多读散文、诗歌及优秀的小小说就能体会到其他作者好的写作方法的运用。同样一个情节,用不同的写作技巧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写,多写,不断地写,才是写好故事的最终法宝。有了题材,有了灵感,就写出来。写的多了,自然就会写了。写写改改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门后面是什么
如何编好一个故事?小编对于编好一个故事是有自己的见解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编好一个故事的方法吧。
第一,确定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我们想要编好一个故事,一定要确定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以这个人物形象来贯穿全文,带领全文的高潮迭起。
第二,把握故事的主线。我们先要编好一个故事,一定要把故事主线贯通后,才能把文章写得紧凑又有深度。也能让这故事成为一篇精品故事。
以上两点就是编好一个故事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必须要变成条儿的圈儿
这几天,我就记叙文的写作连续提出三个问题,也都做了回答。这都是写好记叙文、写好故事的前提,在这三个问题之后,我又提出了这个问题,下面做答。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故事,不管是你让你的故事使人流泪,还是让人欢畅,你编写的故事都要出彩。怎样编写一个出彩的故事呢?
一、 要注意记叙要素的完整。
编写故事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要想把故事叙述完整,就必须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它们交代清楚了才能让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 要写出故事的波澜。
交代清楚要素了,并不是故事就精彩了。故事不能叙述太简单,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局;也不能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这样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情节的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增加一点波折,结尾出人意料,等等,都是增加故事趣味性的好办法。“文似看山不喜平”,怎样才能写出有波澜的文章呢?
1.设置悬念。
这是制造波澜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冲突的时候,利用读者关切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动态的心情,把后面要表现的重要内容,先行提出或预作暗示,来个悬而未决。令读者欲罢不忍,饶有兴趣地读下去,非要把文章读完不可。作者利用这种方法巧妙地带着读者寻幽探胜,渐入佳境,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在更远的背景下得到深化。关于设置悬念的方法,前面已经做了介绍,兹不赘述。
2.欲扬先抑。
这种写作技巧介绍作者为肯定和褒奖某人某物,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让人景仰。由于这样大起大落地叙述,势必在读者心中引起比较剧烈的心理变化,于是,便能达到形成波澜的目的。
三、 要塑造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
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其性格特点往往隐藏在准确具体的描写之中。关于塑造人物的方法,前面也做了介绍,这里从略。
四、 要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故事允许有联想、想象的成分,设定故事情节之后,可以通过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来丰富情节,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生动。尤其是虚构的故事和想象作文,写作中凭借想象能够创造出奇特的生活情景,创造出新的形象,从而使作品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前面的列举的天上的街市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关于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前面也做了说明,兹不赘述。

Lauccc
首先,立意要出彩,就是你写这个故事之前,你要觉得它是你认为很好的故事,写出来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当然,首要的还是你自己有强烈的兴趣。很多名著,在当初大家都不看好,譬如平凡的世界,有一种世界都不理解的状态,但是后来经过人民电台的宣传以后,让大家确实认可了,才成为好的作品,这种就是作者路遥自己先有了那个强烈的写出欲望,但是很可能并不吸引其他人。
当然我个人不建议大家一来就学路遥,毕竟人家是大家。咱们初学写作,还是应该以大众有兴趣的东西来入手。
其次,文笔,如果说,一个好的立意是商品的灵魂,那么文笔就是商品的华丽与否的包装和外壳质感。
为什么很多小玩意我们看着挺好玩,就是不想买呢?灵魂美固然很好,但是,你看了那做工,粗糙不堪,你会选择吗?就像许多人选择对象,首先看到的不是灵魂,而是容貌,美貌是第一选择,灵魂美是下一步考虑的东西。所以现在小鲜肉霸屏为什么?不就是长的好看而已吗?很多时候,深入了才发现,哦谢特!原来是坨……
很多写手第一次接触写作,立意不错,但是你看他那文笔,你看了两句,词不达意,估计就很难继续看下去。而再好的戏,没有表现的机会,怎么能够出来?
我初看西游记,觉得这货咋就这么好看呢?初看封神演义,看了几百字我就看不下去了,不是为了给广大网友回复精准,我都不会去再碰封神演义。文笔实在太坑!两者间的艺术水准那真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一个成了四大名著,一个只能成为古典文学就很能说明问题——顺便推荐下大唐释厄传斩邪飞红破无情
如果你觉得大部头看着郁闷,那么我说下网文吧,写字板的立意不错,写的天马行空,但是他的文笔真的烂,不过比小学生稍好。网文史上文笔好的很多都是原来的文字编辑,或者是原来的作家转型,他们的文笔真的好,只要再有好的立意,一篇经典很快就会出来。《悟空传》就是这样的产物。
最后再说点别的,我们说一篇文字,凤头、猪肚子、豹尾——开头、过程、结尾都需要在提纲中反复构思。而网文写手基本都会有个显著问题——烂尾!前面都很好,尾巴烂的难看!譬如诛仙,譬如烽火戏诸侯的大部分书,甚至一向口碑还不错的跳舞都出现过。
总之,如果喜欢写文章,自己多琢磨,多练习,多读书,从短篇开始,中篇,长篇!
再顺便推荐下大唐释厄传斩邪飞红破无情

煮不开的咖啡
写出好故事之前,要看过好故事,有些文字绝妙到“一句话就是一个故事”。
《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冷笑道:“咱们从前曾有婚姻之约,我丈夫此刻却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没伤你性命,旁人定然说我对你旧情犹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骂我不知廉耻、水性杨花。”
张无忌急道:“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
周芷若道:“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第一次见面,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周芷若的一句“倘若我问心有愧呢”让她这个反派角色,也惹得无数读者心生怜爱。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就只是这一句话,道出了无限悲悯。细细品来,更觉惊心动魄,神曳魂摇。
这样经过精雕细琢的文字才能成为不朽之作,代代相传。《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立上等的目标,得中等的结果;立中等的目标,得下等的结果;立下等的目标,一定会失败。写作更是如此,一定要写出令大家喜爱并愿意为之付费的作品。
想了解好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推理小说家大泽在昌。大泽在昌是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作家,他曾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直木赏、日本冒险小说赏等奖项。《新宿鲛》系列是他的代表作。2010年,大泽在昌荣获第十四届日本推理文学大奖,这个奖是日本推理文坛唯一的功劳奖,专门嘉奖贡献卓越的作家或评论家。
在这本书中,大泽在昌用生动的案例,幽默犀利的点评,讲解了小说创作中故事结构、角色塑造、叙述风格等具体问题,还分享了创作者应该如何维持写作状态等问题,对于热爱写作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创意宝库,更是一本实用的“作家养成手册”。
一、要写出有趣的故事,这些技巧要掌握
1、以第一人称写作
大泽在昌在书中提出,新作者写小说首先要跨越以第一人称写作的三个障碍。第一个,以第一人称写作,是为了消除视角混乱;第二个,以第一人称写作,能检验自己在受限的视角中能为读者提供多少信息,能把故事构建到何种程度;第三个,还要看看自己能把视角人物——作为讲述者的“我”——的个性向读者传达多少。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第一人称写作非常考验写作者的写作水平,因为第一人称写作非常受限制,你不能用“上帝视角”把主人公本来不知道的事情说出来,比如,你不应该写“某某气得面红耳赤”,这是“上帝视角”,你怎么知道他气得面红耳赤,所以,你应该写“某某看起来气得面红耳赤”。
不仅主人公,小说里的其他人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他们只能知道各自所能见到的信息。如果你事先没有交代,直接透露出视角人物所知范围之外的信息,就有点视角混乱了。
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去接电话,电话对面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嘶哑声音。但是刚上幼儿园的小孩绝对分辨不出来对方是不是“年轻男子”。既然使用第一人称,就必须完全从小孩的视角出发。
2、有趣的故事,是角色和情节的有机结合
一部作品,写着写着觉得很无趣,这个时候关键是要找出到底是角色不行还是情节不行。如果只是角色鲜明,情节毫无新意,这部作品也不会成为有趣的作品。如果只是情节波澜起伏,角色却很苍白,同样也称不上有趣。
如果角色像三角形的顶端一样窄小,上面承载的情节就会摇摇欲坠。要想承载饱满的情节,就必须创造出足以支撑情节的牢靠的角色。
支撑情节的是角色。要想撑起开阔的故事,角色必须充斥丰满。
小说必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角色发生变化。一成不变的主人公是无法打动人心的。比如,最近在看的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第二次也很美,女主角安安一毕业就结婚生子,结婚后不思进取,老公跟她离婚了,这是变化。离婚后,安安要一个人照顾孩子,还要上班赚钱养家,这又是改变。因为与老公离婚,认识了离婚律师许朗,并对他渐渐生出感情,这是情节的发展。在角色的变化过程中,情节也要跟着发展。
在设计角色的时候,从一开始就要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意外角色。读者一开始以为是好人的角色,其实却是坏人,这种“似好实坏”的人物设定并不能令人眼前一亮。相反,“似坏实好”的人物设定,既能赋予故事深度,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在细节上精雕细琢
有一个词儿应该有很多人听过,这个词儿叫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又称“方法派表演”。
比如说你演一个角色,电影里就几个场景,这时你不能光是读剧本记台词,还必须为你的角色创造出剧本上没写的人生,比如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家庭富裕吗?兴趣爱好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搞明白了,你才能更接近那个人了,这样演出来的感觉是逼真到骨子里的。
能否写出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的角色,就看你能不能写好细节部分,让这个角色带有鲜明的个性。
要想写好细节,就要学会“观察”。大家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地铁上等地方,对周围的人边观察边想象。比如,从穿着猜猜对方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成家?打扮精致的小姑娘是约会还是面试?一般来说,劳累了一天的人会变得没有防备,这时就能窥见人的本质。
有人说,要判断一个人的品味,关键看他的鞋子。有的人尽管做了美容美发,穿着流行的服饰,但鞋子却很破旧。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闲钱照顾到鞋。看一个人穿的鞋好不好,就能判断其经济实力的雄厚与否。
二、让人动容的故事,能分清现实与真实的区别
大泽在昌在本书中说,小说不需要现实,但需要真实。现实与真实的区别,对于写小说格外重要。
什么是真实?大家可以想想电影中的动作场景或历史剧里的武打场景,如果按照现实来描写打斗,并不能吸引人,但描写也不能都像漫画一样夸张华丽。不虚假的同时兼顾吸引力,这就是真实。
如何做到真实而不现实?
1、对描写三要素的把握
所谓描写的三要素,就是场所、人物、氛围。登场的人物在哪里?是谁?现在是什么状态?只要把这三部分的比例合理分配,描写到位,就能做到故事真实而不现实。
例如,在某个场景中,“场所”的说明占40%,而由于“人物”此前已经登过场,所以只占5%就可以了。如果当时的舞台特殊,剩余的55%就应该用来说明“氛围”。有的人一旦开始动笔,就会变得头脑发热,不停地塑造“场所”的场景,反复介绍读者早已了解的“人物”。在这里,大泽在昌也说,写作者要保持八分感性,留下两分理性,什么时候该介绍什么,小说才能呈现抑扬顿挫的节奏。
在进行场景的设定之前,应该先详细设定好颜色、温度、亮度、等因素。例如:严冬期的二月,A和B冒着凛冽的寒风,在摩天大厦的顶楼决斗。在这样的场景中,如果不描写寒冷程度,是不合时宜的。这时的氛围很紧张,二人根本无暇顾及是否寒冷,如果作者忘记描写寒冷,读者就会生出“难道那里一点儿都不冷吗”的疑问。这样的描写是失败的。
把握好场所、人物、氛围的比例分配,文字就会显得有节奏感,阅读起来毫不费力,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也能够顺畅地流入读者的脑海。这样的文字会与情节和角色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创造出来的故事也更能打动读者。
2、学会“隐藏对话”的技巧
现实中的对话很多都会省略主语,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如果直接写进小说里,会显得很琐碎。所以,在写对话时,在某种程度上贴近实际对话,同时又省去实际对话中的多余部分,就可以让小说的对话显得真实。
只有两个登场人物时,对话可以以“A” “B” “A” “B”的形式进行。但是,当人物超过三个人时,作者就必须设法让读者清楚哪句台词属于哪个角色。比如,有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女人的台词就应该写得带有女性口吻,这样不用反复说“某某说”,读者也能明白。
假如A和B正在交谈,A身上有秘密,小说不能直接写出来,这时候作者必须将其巧妙地隐藏起来,比如,B向A提出关键性的问题时,A表示沉默,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气氛变得很怪,B就会察觉出A在可以隐瞒。
“隐藏对话”是一种语言圈套,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例如误解了约会的地点或时间等等。再比如,警察问小巷口的算卦先生:“刚才有没有一个男人跑过来?”算卦先生答:“没见过男人跑过来。”其实,算卦先生的意思是“没见男人跑过来”(但见到女人了)。
“隐藏对话”用得好,不仅能让小说整体看起来简洁凝练,而且能给故事带来悬念,当谜底揭开时,读者会恍然大悟。
三、想持续输出就要这样做
作家的进步在于写出多少能赚到钱的文字。空写出成百上千的文字,并不会进步,只有写能赚钱的稿子,才能怀着必须好好写的心态,从而逐渐进步。
因此,大泽在昌提出了成为作家的几大要点。
1、确保文字的正确性
很多人认为,用电脑写作,只要不是输入法出现错误,就不会写错字。事实上,很多人都在写错字,却自以为正确。大泽在昌提出,写作时把词典放在身边,哪怕对某个字的写法稍有犹豫,就应该查一下词典。大泽在昌至今还在用笔写作,比如“憂”这个字,写多少遍了仍记不住,每天至少翻五六回词典。
用词用字正确,是对写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已经出版的一本书中,出现了错别字,不仅对作者的印象大打折扣,对出书的出版社,负责的编辑也会因此产生质疑,他们是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2、每日练笔
大泽在昌表示,他现在每天最少写十页的文字,多则二十页,第二天再把前一天的稿子重读,检查措辞,修改删补。电视剧里的作家,总是在截稿前一天晚上才通宵写作,但是,现实中的顶级作家都是像大泽在昌这样,养成每日练笔的习惯。只有做到日日如此,反复不辍,作家生涯才能不断向前。这就如同汽车的引擎,一旦冷却熄火,再想重新发动就不容易了。
大部分作家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写作。一旦养成了习惯,一天不写就浑身难受。如果做不到像大泽在昌每天写十页,哪怕每天写一页,日积月累,思维也会变得灵活,写起来就会越来越顺畅。
3、大量读书
写作是“输出”,如果持续输出,自己很快就会变得“中空”,所以也要记得“吸收”。尽可能读更多的书,如果没有读书条件,通过其他外界的刺激,让自己保持吸收的状态,比如,听到优美的音乐,要思考这首歌曲能写成什么样的故事;看到出色的电影,要琢磨如果自己是导演会怎么安排情节。
此外,身为写作者,身边也要常备用来记录想法的备忘录,想到好的创意随时记录下来,灵感转瞬即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
4、写完重读原稿
很多人写作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写完,完成后直接发表,根本来不及检查与推敲。大泽在昌给出的建议时,与其做长时间的构思,不如提前写完,用最后一天推敲,这样更能有效地提高作品的完成度。而且,隔一段时间再重读,能更好审视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思路。
大泽在昌曾担任各种新人奖的评委,他发现了不少作品犯的错误是只要重读一遍就能发现的,这样不仅会非常尴尬,也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等冷静之后再重读作品,减少基本错误,经过修改也能提高写作水平。
技巧可以教,才能没法教,好的故事只能靠自己绞尽脑汁去想。想要在写作中获得一定的造诣,除了掌握一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