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借东风”,是怎样做到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最新跟帖
eightnine

eightnine

他只是熟知天文地理而已!春东风,雨祖宗,冬天西北风,夏天东南风,只有春天东风多,日茄雨,月茄凤,如果月亮生毛,第二天便有东风,尤其是在有天干甲,乙的两天!

肉段溜肥肠

肉段溜肥肠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人长期以来总结出了不少天文气象的经验和知识,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是典型的代表。根据《三国演义》所讲,诸葛亮借到东风那天是农历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日,那天正是冬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太阳直射北半球导致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温度锐减,致使气流生变。一方面气温的变动导致气压的变动,这产生了气流,也就是产生了风,另一方面,风向变了,这是因为太阳直射(或基本上在)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能直射南半球和直射点远离北半球的最远位置),温差的变动导致气压的改变,也就导致了风向的改变。一般来讲冬天刮的是东北风,但冬至这天却改作东南风了。我们知道大气运动是全球性的,也可能互相影响,当时谁也说不好冬至那天会不会从西伯利亚袭来一股强风到江南扑向江东。诸葛亮在冬至日进行借风,以及诸葛亮在主公刘备应周瑜之邀来江东时曾对刘备说要刘备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日(冬至)派大将来江东接他。这都说明他懂得这种气象变化的经验。具体说来并非借风,而是诸葛亮的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根据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加上他自己就生活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对此地气象较为了解,因而有较大的把握根据经验判断冬至日赤壁一带会有气流的变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般都是不做没把握的事,或许也正是由于他只是凭借经验判断,所以才在借风的时候对鲁肃讲了可能会有借不来风的可能。《三国演义》是演义作品,诸葛亮借东风一事或为作者罗贯中出于对孔明神化的目的所演义。上文乃本人查找资料结合个人看法编辑而成,或为拙见,仅作探讨

吾KK

吾KK

观天相。就像现在的天气预报

binglangcha

binglangcha

不是借,而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天气变化,季节变换中总结的经验,料定此时将有东风过江,这也是中国先民生产生话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丽江阿丹

丽江阿丹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