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真香”事件?

如题,历史上有哪些“真香”事件?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

张景、张松辉

[作品]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的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

鲁迅

[作品]变形计

《变形计》图书选题资源来源于湖南卫视《变形计》栏目,电视《变形计》节目的热播,引发了中国千百万家庭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关注。 我社选取其中5期有关中国青少年成长教育的节目,编辑成《变形计》图书。 读者对...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品]天空之城

    艾晓明的这本《天空之城》用了恐怖、癫狂和水晶般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出,那诗意般的南方的雨。

艾晓明

[作品]科学

科学 科学,ISBN:9787806465240,作者:杨焕明,(法)皮埃尔·雷纳(Pierre Lena)著;刘成富,凌玲译

皮埃尔・雷纳

[作品]幽灵公主

幽灵公主/世界优秀动画片画册荟萃,ISBN:9787504833358,作者:吉田健一 改编.构成,四会一节子 绘画,崔维燕 译文

吉田健一

[作品]新青年

《新青年:民主与科学的呼唤》是《醒狮丛书》之一,原名《青年杂志》,它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滥觞与摇篮,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一代文化巨匠和政治巨人们都曾在《新青年》发表过自己重要...

陈独秀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marshm

marshm

莫泊桑和埃菲尔铁塔的冤家情缘

所谓的“真香”行为,用我们时下流行的说法,也可以说成打脸。就是说某个人在某个事件发生之前极力的反对或者对该事件深深的不以为然,可是当这个事件真正的发生的时候,他所转变的态度之大和如此之快,令人咂舌。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题主问的是历史上的著名“真香”行为,可以说很多了,前面答主都回答的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打脸事件,写的很好,今天我来说一件发生在国外的打脸事件。

大家都知道,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最著名的地标建筑。在公元1889年,当时的法国为了纪念大革命胜利一百周年和在巴黎举办的世博会,筹办世博会的组委会决定在巴黎的战神广场建造一座巨型的铁塔,可是方案一出就引来了巴黎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19世纪的法国比较崇尚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风格,所以特别推崇那种古典带有穹隆顶的建筑。可是埃菲尔铁塔的设计是一座钢铁结构的拱门高塔,这和法国人所推崇的风格格格不入,于是很多人都表示反对。这些反对的人当中很多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其中就包括法国的“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他扬言道:巴黎如果建成铁塔,我要永远离开这座城市!

然而即使是如此,巴黎政府还是力排众议,历时两年多建造完了这座铁塔。在那一届的世界博览会上,吸引了全世界三千多万的参观者,其中很多的人都登上了埃菲尔铁塔,人们惊叹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如此的宏伟壮丽,同时这座铁塔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最大肯定!这对于整个法国来说都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可是这可让一个人尴尬不已,这个人就是莫泊桑,毕竟他的那句话全巴黎人都知道了。

不过,对于人们对于他之前的言行津津乐道,莫泊桑自己却不以为然。据埃菲尔铁塔餐厅里面的工作的小姐说,来这里吃饭和喝下午茶最多的人就是莫泊桑。人们好奇的问他,他是不是忘记了他曾经在建造埃菲尔铁塔之前撂下的狠话了。谁知道莫泊桑给自己找了一个镶金的台阶下了,他说:因为这里是巴黎唯一看不到那个破铁塔的地方!说完又继续在埃菲尔铁塔特色熏肉上撒着胡椒粉和精盐。这样的一波打脸可谓是打的很响了,用时下的话说就是:嗯!真香!

麦麦

麦麦

傻子才娶她

1805年10月法兰西名将缪拉元帅攻陷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辉煌的胜利虽不能彻底改变帝国四面受敌的劣势,但起码也是一剂足够猛的强心针。皇帝拿破仑听到消息后大喜,决定亲自驾临维也纳,宣示自己强大的武力,也给士兵们鼓鼓劲,彻底赢下这场史无前例的三皇会战。

11月3日,法国皇帝信步走进霍夫堡宫殿,在大厅内驻足片刻后指着一副画像问:“这姑娘是谁啊?”

缪拉元帅赶紧回答:“是奥地利公主,陛下!”

拿破仑端详片刻:“长得太丑了,大概只有傻子才会娶她!”

1810年1月10日,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和原配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离婚,同年4月1日在卢浮宫举行盛大的婚礼,迎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拿破仑在愚人节娶了自己立下FLAG的那个姑娘,从此智商果然下降的很快.........额.......真香.......

你再不退休我都退休了

时间回到1992年12月24日,动画片红猪首映,精疲力尽的宫崎骏表示“这部作品倾尽我毕生心血,能走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宣布,就此罢手”。

时间又来到1997年7月12日,动画片《幽灵公主》首映,随后宫崎骏表示“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幽灵公主》将我最后一部作品,希望大家都去电影院看看。”

时间又到了2001年7月20日,千与千寻首映,随后席卷影院,创下304亿日元票房。那个老头又说“在这个幸福的时刻,我要宣布一个坏消息,虽然我也不想这样,但是我已经决定就此隐退。”

时间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票房196亿,做动画好香,这次真的不玩了。围观群众:????

时间2008年,这次给大家带来了悬崖上的金鱼姬,希望大家喜欢。围观群众:还玩? 宫崎骏:“这次是真的不玩了,儿子你继续!”

时间2013年,老夫一时手痒,做了个小玩意,我叫它起风了。做出如此满意的作品,我觉得真的可以退休了。围观群众:呵呵......

足足20年啊,我的朋友,你再不退休我都要退休了,每次都玩情怀,总有一天会玩坏的(纯属逗逼,还是希望能看到宫崎骏更多作品,这老头的动画真的很棒)。

红河

红河

一:拿破仑

由于拿破仑的原配夫人约瑟芬年龄太大生不出孩子,所以拿破仑决定娶一位年轻健康的皇后为他生下王位继承人。而哈布斯堡家族的露易丝公主是最好的选择。

但当初拿破仑见露易丝公主的画像时曾说过:“长得这么丑,只有傻子才会娶她。”但最后还是出于政治目的迎娶了这名奥地利公主。即使二人在,二人也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拿破仑更是直言娶她就是为了生孩子的。但是婚后,这名公主发现自己已经迷恋上拿破仑,于是她就表现得十分温柔腼腆、娇柔可爱,并且婚后第一年便为拿破仑生下了继承人罗马王。而拿破仑很快也改变了对露易丝的看法,他迷上了这位羞涩的公主。出于对新皇后的喜爱,拿破仑每天都锻炼身体促进减肥,以便更好地取悦皇后。拿破仑更是把自己在婚前说过的话抛到了脑后,开始常常在公众面前夸耀露易丝,让露易丝博得了巴黎人民的爱戴。

二:嘉靖帝

皇帝说的话在古代那都是君无戏言,但皇帝也是人,也不能啥事都能记住啊。像嘉靖,当时内阁首辅张璁给他提建议想去除孔子的王号,降低孔子的祭祀标准。而当时嘉靖皇帝是刚上台,就惹起“大礼议”风波,这个去世孔子王号,也是他想加强皇帝威权的表现。而当时担任翰林院编修的徐阶坚决反对,结果给嘉靖气的下旨说徐阶是小人,永远不会提拔他。结果过了30年,让徐阶当上了内阁首辅,去世时更是让徐阶辅佐新皇。把当初的事全忘干净了。但是这些都是野史的记载。

三:苏轼

大文豪苏轼在他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候曾经嘲讽过诸葛亮。“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说诸葛亮枉为人杰,做出这种违背道义的事情,十分的让人遗憾。后来等他年纪大了又突然转变了对诸葛亮的看法,直接夸奖,还替诸葛亮的死感到惋惜:“密如神鬼,疾若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意思是如此神也,仙也,真卧龙也,为什么屡次伐魏,屡次败北,一统大业始终不能,且疾病缠身以至于呕血。人尚能度百岁而去,而神也,仙也,真卧龙也,五十四岁正当年,就命丧五丈原,说没就没了也!当初说人家不是个人物的是你,现在说人家是神仙的还是你。谁都不知道苏轼是怎么想的。但也有人认为苏轼嘲讽诸葛亮是因为想暗讽某人,这就不好说了。但确实苏轼对诸葛亮的评价很混乱,一会儿觉得人家啥也不是,一会儿又猛夸人家。真的让人摸不到头脑。

陶小米

陶小米

真香定律,近几年热门词,是说某些人说不要,可是遇上现实情况又情不自禁爱不释手,这种情况不近几年才有,在百年前有好几例的真香事件,影响了中国的进程,我们现在新中国的崛起和这几件真香事件,息息相关!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不乏许多“真香”的场景,其实在几十年前差不多接近百年,围绕着毛主席发生过五例真相事件,每一次结果都让人对他佩服不已,发出内心的钦佩,并且大家对于“真香”定律有了新的体会。



第一次: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这是历史很著名的“真香”定律之一,当时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其布局都是复制武昌起义的路子,希望占领一些大中城市,建立革命根据地,让当时严峻的局面有所改变,而这时“他”作为秋收起义的策划者之一,他走遍了湖南各地乡村和土地,走了第一手的资料研究和考察,针对当时的情况,他已经提出过放弃城市,到敌人薄弱的农村中开展运动的合理建议,可是该建议没有被重视,其后秋收起义主要的目标是当时富饶的长沙城。



其实起义受挫,他率领这秋收起义坚持人民,了解到江西井冈山非常适合开展根据地,此地山高林木,丛林密布,而敌人的守备不足,拥有非常好的地理条件,并且此地的人民长期受到压迫,也非常支持他们,就说服了许多留下了的同袍,转移到井冈山。

但是当时却受到了许多人的不解和反对,最后还是有一部分人留在了当地,一部分人跟着他来到了井冈山,暂时找到一个安稳的地方,此时他们打听到南昌起义,还有一部有朱老总率领的人马,就千方百计地取得联系,后来两对人民终于历史性结合在一处,创建了中国当时一个比较大的革命根据地。

此时对于井冈山根据地,还是没有受到很大重视,可是当他们携手击败了三次敌人围剿,远在上海的同志,因为有叛徒叛变,纷纷转移来到最安全的井冈山根据地时,

全国其他地区也在敌人薄弱的地方,纷纷建立了许多根据地,此时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到敌人薄弱的地方去的方针,让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真香”。



第二次: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当时在第五次围剿前,他因为被某些历史原因,导致闲暇在家,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一路走来,特别是经历了湘江之战,损失很大又被围追截堵的时候,他在长征途中说服了大家,而此时大家感受到以前的行为和做法是错误的,如果再不纠正过来,比如会遭受更大的损失,为了发展和中国的未来,大家重新推举了他成为了指挥员。

其后他带着红军,利用神乎其神的指挥战术,四渡赤水终于让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成功的率领红军北上,而他这一次有拯救了历史和挽救红军,为中国保留了崛起的希望和火种,正是如此才有了后来的延安根据地,这也是第二次大家感受到他的担当,大家心里又一次喊出了“真香”



第三次:三大战役中,坚决让林帅打锦州,起用粟帅放手指挥。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特别是辽沈和淮海战役,他多吃要求稳重的林帅夺取锦州,关上东北的大门,而此时林帅还是举棋不定中,而他的坚持也让林帅和他一次一次的商讨,林帅当时也有自己的担忧和看法,当然此时两人最后达成了一致,最后林帅用了不到两天拿下锦州城

同时他又点将粟总,此时也有许多人担忧,感觉有点冒险,可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基本全权负责淮海战役的指挥,让粟总发挥出自己最佳的状态,最后却了淮海战役的大胜,此两战胜利,让人民不但佩服,更是看到了新中国的建立,发自内心的喊出了“真香”



第四次:力排众议,抗美援朝

在几十年前的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许多读者都多少知道一些,而这也是很大型的一次“真香”事件,因为当时对于帮助邻国,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和说法,更是对于当时的国际联军,大家提出了许多意见,有些人觉得应该静观其变,有些觉得他们不会跨过鸭绿江,有些觉得应该帮他们,而有些提出当时重心应该放在建设上,大家意见统一时。

他依然坚决的让彭总领导着志愿军,最后经过了艰苦的奋战,将国际联军赶回了三八线,用胜利让对方签下了停战协议,而正是这一次的胜利,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新中国已经不是过去旧的落后的中国,他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了精神气和民族精神的新中国,而这样中国如沉睡中苏醒的巨狮,以胜利让世界震撼。

而这一次全中国人民,到后世的我们都在和平安稳的日子中,体会到了“真香”



第五次:力排众议,研究“国之重器”

世界各国看到了广岛和长崎结果后,知道了这“国之重器”的威力,也纷纷投入了科研力量去研究,即便是西方的发达国家,人力物力和经济的条件下,研究和发展这个东西,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

此时的中国刚刚经历和老大哥的不愉快,由于双方的不欢而散,导致我国许多的科研进入了停滞,靠自己积累和摸索,这个时候,他以睿智的眼光看到了更远的未来,为了新中国的安稳和不被别人欺负,他毅然决定,在外国不支持,特别没美苏,在内部条件不是很完备的情况下,将“国之重器”研发出来,让世界都知道你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够做到。这事可以说他是顶住了外交和内部的层层压力,当时因为国内条件的不成熟,会遇上一些挫折,更有外国对于我们研发这个,感觉到是不可能。

但是当我们戈壁滩中的欢呼声响彻蓝天时,世界各国再也不敢轻视中国,他们将中国当作与自己拥有同等实力的国家,而后面几十年的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到了现今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国之重器”,中国人对世界各国人都能很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而这也是我们体会到的又一次“真香”



我们看到他的许多理论和眼光的确深远和睿智,而在当时可能有许多人看不懂,有无法接受,会出现一些不明白的疑惑,还存在个别的不和谐声音,可是当大家终于知道真相,领会到他的智慧和随之而来的实惠时,都会佩服的说一句,真香,

这也是我们至今崇敬他的原因。而希望大家去到首都的时候,都会自发的去纪念堂瞻仰和怀念一下他,感恩大家!


tranceeva

tranceeva

洪承畴:我洪承畴,堂堂蓟辽总督,深受大明皇恩,我就算死,也绝不吃你们建虏的一口饭!

洪承畴:真香。


洪承畴本是一个读书人,万历四十三年中进士。崇祯年间,洪承畴因为屡次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

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对抗满清。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失败后洪承畴被清朝俘虏。洪承畴兵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大家都相信他已战死沙场。崇祯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写了一篇悼文。不料不久之后,洪承畴投降的消息传到北京,让崇祯同志很没面子。

洪承畴投降后,流传下很多关于他的段子。


据说洪承畴初被俘时,绝食数日,拒不投降。皇太极爱惜他的才华,屡次命人去劝降,皆被他骂回来了。

最后一次皇太极派汉人范文程前去,洪承畴情绪激烈,范文程则绝口不提投降之事,只同他谈古论今。范文程离开后,对皇太极说:“刚刚我同他聊天时,梁上掉下一块灰尘,沾在他袍子上,他屡次擦拭。对待一件旧袍子尚且如此爱惜,何况是自己的生命呢?洪承畴肯定会投降的。”

于是皇太极亲自前往,解下自己的貂裘给他披上,终于获得了他的效忠。

也有故事说,洪承畴绝世,皇太极派自己的妃子去给他喂参汤,才使他投降。


据说洪承畴深受崇祯的宠信,引以为傲,因此在自家堂上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有忠君之士给上下联各加了一个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后来有人将史可法与洪承畴的名字嵌入同一副对联中:“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对他二人一褒一贬,对比强烈。


洪承畴攻破南京后,要举行一个隆重的法事追悼阵亡的清军将士。此时他早年的学生金正希上门求见,说写了一篇文章请老师指导。洪承畴戎马多年,早已厌弃文事,推说老眼昏花看不清。金正希说:“不妨,我给老师念念。”念了没几句,洪承畴脸色大变,原来这篇文章正是崇祯祭奠洪承畴的崇祯皇帝御制悼洪经略文。

当时明朝官员黄道周被俘囚在南京,洪承畴念及往年的情分,亲自前往劝降。不料黄道周一听洪承畴来了,大喊道:“我不信深受皇恩的洪亨九会投降!你这家伙一定是个冒牌货!”说得洪承畴脸上青一块白一块。

最后金正希和黄道周同日被杀。


后来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下旨在《明史》中加入一篇贰臣传,洪承畴的姓名赫然在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iouh

iouh

汉武帝的姐姐平阳长公主一开始看不上卫青,说他以前是我的家奴,这件事就此作罢。结果她在王公贵族中重新选择了一遍,发现没有人比卫青更加尊贵,这才选择嫁给了卫青。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一奶同胞的姐姐。虽然平阳公主是天潢贵胄,不过她的命运多舛。她的第一任丈夫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

嫁给曹寿后,平阳公主生下儿子曹襄。之后汉武帝继位,平阳公主就忙碌起来。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未能生育子女,平阳公主也一直在给汉武帝物色合适的女子。

也是这个机会,卫青的母亲卫媪进入了曹寿家中,她还带着三个女儿,其中就有卫子夫。在曹府卫媪和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

卫青出生后被送到父亲郑季家中,干一些放羊的活,他稍微大一点后,又来到了母亲卫媪身边,在平阳公主身边做了骑马的随从。可以说平阳公主是看着卫青长大的。

汉武帝经常来平阳公主府上,宠信公主为他挑选的女子。汉武帝就看中了卫子夫临幸了她。平阳公主将卫子夫送入了皇宫中,之后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成了皇后。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子夫得宠了,卫青也跟着升官成了侍中,后来被汉武帝培养,率军攻打匈奴,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了大将军。

平阳侯曹寿死后,平阳公主又嫁给了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汝阴侯夏侯颇。此时的平阳公主快要当奶奶了,因为她嫁给夏侯颇不久,她的孙子曹襄的儿子曹宗出生了。

可能是平阳公主人老珠黄的原因吧,夏侯颇娶个老女人有点郁闷,于是和他父亲夏侯赐遗留的姬妾进行了通奸,此时被平阳公主发现,夏侯颇畏罪自杀,他家的侯爵被撤销。

中年两度丧夫,自己成了寡妇这是平阳公主的不幸,更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平阳公主和曹寿的儿子曹襄也年轻轻就去世了,只留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曹宗。平阳公主不得不忍着丧夫丧子之痛养育孙子。

平阳公主还在守寡,如果想要再次出嫁,按照惯例公主的夫婿应该是侯爵。所以公主和身边的人就讨论长安城中的侯爵哪个可以合适当公主的丈夫。

数了一边,发现侯爵中有的已经娶了老婆,有的年龄太小,有的年岁太大了,其中大将军卫青也丧偶了,年龄还算可以,是比较合适的人选,公主的侍从等都说大将军最适合。

平阳公主就笑着说:卫青本来出自我的家奴,后来成了我身边骑马的随从,他难道也能成为我的丈夫吗?公主的左右侍从说:现在卫青是大将军,他的姐姐是皇后,他的三个儿子都是侯爵。论荣华富贵满朝文武都比不上他,公主为何看不上他呢。

平阳公主想了好久,觉得卫青虽然是她的家奴出身,不过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也就卫青比较合适了。于是同意嫁给卫青。

史记》:是时平阳主寡居,当用列侯尚主。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柰何用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於是主乃许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诏卫将军尚平阳公主焉。

这件事平阳公主自己是同意了,可也不能直接对卫青说:我愿意嫁给你了,你来娶我吧!这话一个公主说出去就跌份儿,万一有个不识好歹的拒绝了,那多尴尬啊。

再说了自己的婚事也是皇家的事,怎么能不通过皇帝就随便了。于是平阳公主就跟皇后卫子夫说了,毕竟卫子夫能当上皇后平阳公主功莫大焉,这份人情总得要还的吧。

卫子夫听了这件事,觉得公主守寡,自己弟弟也是丧偶,这两人走到一起,也是亲上加亲啊,于是跟汉武帝说了。汉武帝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亲自颁布诏书将平阳公主赐婚卫青。

ainipi

ainipi

民国时期著名文学家钱玄同,年轻时曾说过一句特别偏激的话:“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被枪毙。”钱玄同说这句话时非常年轻,自然无所谓,但时光飞逝,他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40岁。

图丨钱玄同在北大文科毕业典礼合影(前排左二)

此时他肯定不想死,可年轻时“吹过的牛”人尽皆知,钱玄同为了缓解尴尬,就公开邀请好友给他写挽联、祭文,可没想到却因此闹了个大乌龙,让一众吃瓜群众看了场大戏。

其实,钱玄同之所以说出这么偏激的话,主要是他当时非常厌恶那些喜欢倚老卖老又固执守旧的人,所以钱玄同的意思实际是想消除那些腐朽不堪的封建思想,

但不管怎么说,钱玄同都属于“口出狂言”,而且他为人高调,喜欢与人争论,在学术上也有很多不同寻常的见解,很多人都盯上了钱玄同说的这句话,就等着钱玄同40岁时看他如何收场。

钱玄同是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的父亲,出生于1887年,早年时期曾留学日本,后来先后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主讲文学、国学。

图丨钱三强

钱玄同的思想非常先进,早在1904年时,刚刚17岁的他就把辫子给剪了,而且为了显示不遵清朝,他当时创建的湖州白话报封面上,只写“甲辰年”,不写“光绪三十年”。

可以说,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且大胆的做法,而且他认真研究国学、文学等领域,对我国的语言、史学以及教育方面的贡献都非常大。

钱玄同很早就提出,要坚决反对纲常名教,还非常有先见之明的提出,要倡导自由恋爱,并主张推行一夫一妻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更是五四运动的急先锋。

有人说,如果没有钱玄同的劝说,或许中国文学史上就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因为正是在钱玄同的劝说下,才催生出了《狂人日记》的发表。

图丨鲁迅和他的狂人日记

那是1917年,当时钱玄同劝说周树人、周作人,为刚刚创办一年多的《新青年》杂志撰稿,周作人很快就写了一些稿件,可周树人却迟迟没有撰写一份稿件。

于是,在1917年8月的一天,钱玄同就与周树人在北京补树书屋外的一颗老槐树下,展开了一场极具历史意义的特别谈话。

当时,钱玄同再次建议周树人写一些文章,可周树人却打了个比方,来形容当时的情况,周树人对钱玄同说:

假如现在有一间无法破毁的铁屋子,里面关着很多熟睡的人,而这些人很快就会被闷死,不过从熟睡到闷死,并不会感到任何痛苦和惊恐。

图丨鲁迅(剧照)

但是,你现在却非要大声嚷嚷,然后吵起来几个清醒的人,但他们又无法逃脱这间铁屋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死亡,无辜遭受临死前的惊恐,你觉得你这么做对得起他们吗?

其实,从周树人举的这个例子中,我们就能看出来,周树人对当时的现状非常不满,可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无从下手,这才迟迟没有为《新青年》撰稿。

不过,钱玄同接下来的话,却彻底打动了周树人的心:“只要有几个人醒来了,就一定会增加毁坏这间铁屋子的希望,那所有昏睡在这间铁屋子里的人,也就都有可能得救了。”

周树人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他决定要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叫醒更多正在昏睡的人们,1918年4月,极具影响力的抨击旧礼教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

图丨《新青年》杂志

狂人日记》一经发表就引发巨大轰动,而且周树人在这篇文章上,首次使用了笔名“鲁迅”,自此鲁迅的各种小说、杂文就不断涌现,并很快成长为与旧世界做斗争的文化主将。

1927年,这一年的9月12日是钱玄同的生日,只要他一过生日,就年满40岁了,可我们文章开头说过,他在年轻时说:“人到40岁就该死”。

文化圈的好友都调侃起钱玄同,问他对曾说过的那句话怎么看,钱玄同当然不能死也不想死,于是为了缓解尴尬,也为了娱乐大众,他就决定在语丝周刊上发表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

按照钱玄同的设想,借此机会可以让文化圈的好友们给自己写写挽联、祭文,既激发了大家的创作活力,又可以通过这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娱乐大众,给大家沉闷的精神生活增添一丝乐趣。

图丨钱玄同

不过,由于正赶上张作霖在北京自称为大元帅的当口,当时的情况非常微妙,为了避免麻烦,原本写好的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并没有发表。

可随后,这篇文章在机缘巧合之下,流传到了南方,并被南方的一个刊物发表了出来,不明真相的人们信以为真,很快就有包括钱玄同好友、学生在内的各路人士纷纷撰文悼念钱玄同。

钱玄同对此哭笑不得,只能不停地解释这件事情的缘由,事后鲁迅、胡适等人纷纷发文调侃钱玄同,比如,胡适在1928年,就公开发表了一篇打油诗——亡友钱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纪念歌:

该死的钱玄同,怎么至今未死。

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到自己。

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耻。

这样那样迟疑,过了九月十二。

可惜我不在场,不曾来监斩你。

今年忽然来信,要作成仁纪念。

这个倒也不难,请先读封神传。

回家先挖一坑,好好睡在里面。

用草盖在身上,脚前点灯一盏。

草上再撒把米,瞒得阎王鬼判。

骗得四方学者,哀悼成仁大典。

年年九月十二,到处念经拜忏。

度你早早升天,免在地狱捣乱。

图丨胡适等人合影

可以说,胡适的这篇打油诗非常幽默,而鲁迅写得相对来讲要简单一些,不过每个字都充满了调侃的韵味:“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挡辩证法。”

鲁迅的字虽然短,却揭了钱玄同两个短处,因为钱玄同除了说过“人过40岁就该枪毙”的言论外,还说过:“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

其实,除了这次乌龙之外,钱玄同身上还发生过一次乌龙事件,那是1938年夏天,当时一个叫钱桐的汉奸文人病死了,结果汉口英文楚报在发消息的时候,把钱桐的名字误写为钱玄同。

这又导致钱玄同那些不明真相的好友、学生纷纷发悼文纪念,不过这一次当大家了解情况后,并没有人调侃钱玄同。

图丨1920年钱玄同参加苦雨斋聚会(右一)

因为此时的钱玄同正在生病,而且他的家人在收到悼信后压根就没给钱玄同看,甚至还瞒着钱玄同,直接把这些悼信给烧掉了。

1939年1月,钱玄同为了解决李大钊子女的窘迫现状,以及筹措赶赴延安的相关路费,到处奔波联系变卖李大钊的藏书,可当时钱玄同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了。

1月17日晚上,由于积劳成疾,钱玄同突然感觉身体异常疲惫且头疼剧烈,家人连忙把他送到北京的德国医院,医生诊断是突发脑溢血,虽然全力救治,但钱先生还是不幸去世了,时年52岁。

其实,钱玄同先生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真香”事件,但实际上却是钱玄同先生思想先进的表现,而且难能可贵的是,钱玄同先生还不忌讳谈论生死,自我调侃娱乐大众。

图丨钱玄同

而且,纵观钱玄同先生的一生,他不但为我国语言文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还始终保持非常先进的思想。

比如,钱玄同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时,从不批改学生们的试卷,钱先生认为,考试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只要学生们认真学习了,就实现了教育的目标。

为此,当时的北京大学专门找人刻制了一个木制图章,上面刻有“及格”两个字,钱玄同先生把试卷收上来后,每次都直接送到教务室,教务室工作人员则直接用印章把“及格”二字盖在试卷上。

可以说,钱玄同先生这个想法,在今天来看,依旧是超前的,我们不讨论这么操作的可行性,至少钱玄同先生对教育的本质看得很透彻。

图丨钱玄同等人合影(左二)

以上,就是发生在钱玄同身上的“真香”故事,大家还知道哪些“真香”故事?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最佳动力,谢谢大家!

文/学史知今

shelleyxie82

shelleyxie82

“真香”是网络流行语,人们亦叫做“真香定律”和“境泽定律”,由著名“哲学家”王境泽在湖南卫视《变形计》中提出。

王境泽,字真香,吉林人,家境殷实,其为男子身,境泽遂放荡不羁,不屑于学习,好闯荡江湖,或浪迹网吧,或出没歌厅,人颇有“侠气”。

其父不明其志,遂决磨其筋骨,锻其意志,铲其逆鳞。决心已定,即遣使送境泽至一深山。

境泽并非池中鱼,到其深山,遂想归,然,导演摄制俱不让其归,其操起农家铁锹与众人相斗,众人见境泽身高七尺,手提铁锹,惧怕之。

.......

境泽被囚于小屋,外人以食诱之。境泽大怒,伸出玉指指天指地怒曰:“吾王境泽,即饿死,死于荒野,飞身深渊,亦不食某一黍。”

其壮志,众人俱惊,摇头而出,备己食。少间,境泽出,众人劝其食,其接碗而食,饭入其口,境泽遂笑,曰:“真香!”境泽复出,并劝另一公子也啖。

“真香定律”遂深受大家赞同,广泛流传于网络,自然和社会科学下,最有骨气的人都难逃“真香定律”。

民国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钱玄同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从来不忌讳死字,他也是一个十分偏激的人,曾说过许多极端的观点,他认为人到了中年就会非常固执,便愤言:“人活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1927年,钱玄同先生到了四十岁,他并没有枪毙,他和友人们准备了挽联和祭文,还打算在语丝发表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鲁迅先生直接给他做了一首诗:“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先生因病去世。钱玄同:“活着,真香!”

埃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1886年开建。

埃菲尔铁塔的建设受到法国各界人士的反对,很对人上书抗议,在抗议书中有三百多名法国社会的著名人士签字,其中有著名作家莫泊桑,他甚至放出狠话:“这座铁塔修好之后,我就离开巴黎,永远不回来。”

埃菲尔铁塔修好后,莫泊桑经常爬上埃菲尔铁塔游玩。莫泊桑:“埃菲尔铁塔,真香!”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人物,主持了戊戌变法,他主张学习西方,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

康有为反对女人裹小脚,提倡一夫一妻制,但是康有为自己却不身先力行,康有为不光妻妾成群,还经常逛窑青楼,由于逛青楼不给钱声名远播,他还自比范蠡,将妓女比作西施。

1919年,年过花甲的康有为娶了年仅十八岁的女子。康有为:“真香!”

万历野获篇里有一“真香”故事。

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张璁上奏皇帝,建议皇帝去掉孔夫子的庙号,遭到了徐阶的反对,张璁于是经常在嘉靖帝面前打徐阶的小报告。嘉靖帝后来让人在柱子上刻下“徐阶小人,永不叙用,”徐阶之后因擅长写青词,成为嘉靖帝的心腹,之后更是扳倒严嵩父子,成为内阁首辅。

嘉靖帝:“徐阶,真香!”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知,正史没有记载。

还有一个关于拿破仑的“真香”故事。

拿破仑曾指着一幅画像问:“这个人是谁?”

旁人:“这是奥地利公主。”

拿破仑:“这么丑,只有傻子才会娶她。”

后来拿破仑为了政治需求,想找人联姻,奥地利国王经过努力,使这两人结婚了,这个奥地利公主成为了拿破仑的第二任妻子。拿破仑:“真香!”

宫崎骏是日本著名的漫画家、动画导演,1986年《天空之城》完成时:“这是我一生中最想退休的时刻。”

1992年红猪播放后:“我的动画已经到此为止了。”

1997年魔法公主完成时:“这是我最后的作品。”

2001年神秘少女:“我要退休培育新人。”

2004年霍尔的移动城堡:“这是多年来最适合退休的时刻。”

2008年崖上的波妞:“我的体力已经到达了极限,这是我最后的长篇动画。”

2013年起风了:“这是退休的好时机,这次是认真的。”

宫崎骏:“真香一时爽,一直真香一直爽!”

欢迎大家补充更多的“真香”事件。

萏萏的幸福生活

萏萏的幸福生活

那肯定是芬兰和丹麦啊!之前中国游客在瑞典遭受粗暴对待的事件,现在没有得到解决,中国方面要求瑞典给个说法,但是瑞典那边却反应冷淡,并不重视... 但本应和瑞典站在同一战线的北欧兄弟芬兰和丹麦,面对“素质低”的中国游客,只能说一句...

在人们都在热议这件事的时候,芬兰旅游局却突然发了一条微博,表示我们芬兰人虽然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其实我们是外冷内热,乐于助人。

微博下面还分享了一则小故事,讲述一家来自亚洲的游客因为坐过站,人生地不熟,得到了交通部门的帮助。几乎每一句话,都和瑞典这次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时候发出这么一则故事,潜台词已经非常的明确了:“瑞典对中国游客不好,我们对你们好,快选我选我选我!”

对于芬兰这种趁机插刀,从中获利的行为,我们只能说:干得漂亮!

可就在这个时候同样作为好兄弟、好邻居的丹麦看不下去,他们表示没想到你是这种芬兰!你怎么可以在人家瑞典有麻烦的时候,捅人家一刀......而且还不带上我!

于是,在芬兰发微博抢生意之后,丹麦哥本哈根旅游局也紧接着跳了出来,换了个角度补刀...

提醒中国游客在丹麦游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也就算了,在最后还把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电话挂了出来,赤果果的来打脸...

自己的邻居惹事情,其他两个国家纷纷下场来抢生意,中国网友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北欧塑料兄弟情...

其实对于北欧,大家也都还算比较了解,一共有五个国家:丹麦、芬兰、冰岛(我没钱,不撕逼,别看我!)、挪威和瑞典。

在外界看来,这几个国家可能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毕竟地理位置差不多,国际存在感也都不是很强。光是看他们的国旗,说你们不是一家子我们都不信啊...

(图源:wiki)

不过,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即便被大家称为北欧五国,但各个国家还是要先为自己考虑,毕竟隔壁邻居赚了钱,又不会分给自己。况且这五个国家的友谊可能也并没有那么深厚...

尤其是瑞典和丹麦,两个国家几乎是一路打过来的。不过看两国面积也猜到了,丹麦没打过。就连自己的首都哥本哈根,都建立在国境的边界。时至今日,许多丹麦人对此依旧耿耿于怀...

(图源:imgur)

总之,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几个国家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大家更加专注自己国家的利益和发展,在对华态度上也开始呈现出了不同趋势。

(图源:gbtimes)

尤其是芬兰和丹麦两个国家,都希望在对华旅游业中分一杯羹。(几个国家景色都差不多,去哪不是去啊~)

从这次的事件中,我们也明显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迫切...(一大波中国游客的真香警告…)

总之,这场风波之后,许多网友开始出谋划策,认为旅行社可以考虑推出新的旅行套餐,比如“国庆绕过瑞典欧洲七天游”,可能会有非常不错的销量~

哦,还有不少小伙伴们在向瑞典旅游局咨询:请问“坟场一日游”应该怎么报名...

source:

https://www.thelocal.se/20151003/more-refugee-protests-at-sweden-finland-border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sweden-and-denmark-were-feuding-on-twitter-2016-7

https://imgur.com/gallery/FIDcCMA

浅斟低唱

浅斟低唱

“我王境泽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儿跳下去也不会吃你们一口东西。”,“嗯,真香”。真香定律在历史上那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验证,不管之前说的多么坚定,最后都少不了一句:“真香”。

当年拿破仑指着一张画像问这是谁,身边的说这是奥地利公主,拿破仑不屑一顾的说:“这么丑的人,只有傻子才会娶她”。确实是,多年以后是有个傻子跪着想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求婚,这个傻子就是拿破仑·波拿巴,真香。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法国当局计划建造埃菲尔铁塔,当时法国民众很多都反对,认为这是一个丑陋的铁家伙,莫泊桑甚至当众表示:如果这座铁塔建成,我要永远离开巴黎。事实上,当埃菲尔铁塔建成后,去上面喝茶休息最多的人就是莫泊桑,真香。

事实证明,没有人可以逃的过真香定律。


短耳兔

短耳兔

偶就是热死,闷死,也不会用空调这种邪恶的东西!

空调真爽!

不要怀疑,这种场面是真实存在的,你能相信吗?现代人离不开的空调,最开始居然是邪恶的化身!

因为进化的原因,人类对于自然界温度变化的抵御不像一些动物那么强,因此面对寒冷或者炎热,自古以来人来就尝试通过不同的工具来改变温度,让自己更加舒服。

比如中国古代,就有人在夏天尝试用冰块降温;而西方人也会在冬天的时候,通过壁炉取暖。

但是在早期的绝大部分西方人看来,人类应该接受温度的变化,尤其是在夏天,人们更不应该试图抵御自然地热浪。

这样的想法现在看来是可笑的,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改变自然尤其是通过机器来控制温度简直罪大恶极,因此空调的出现让大部分人深恶痛绝。

其实早在一些人开始研制制冷设备时就常常受人嘲笑,最早有个叫约翰·戈里的医生设计了一个装置,可以吸入空气,压缩空气,然后让空气通过管道冷却室内空气。

但在装置启动的过程中,机器的管道意外地冻结并开始结冰,逮到机会的媒体开始疯狂讽刺戈里,说他以为自己是上帝,居然妄图用机器制造冰块。

而即使后来证明空调确实能让生活更舒服,一些有钱人也开始在家里安装空调,但他们也只是偷偷使用,不敢让其他人知道。

甚至在20世纪初,连国会议员都避免在自己的房间内使用空调,因为这会让他们被选民们嘲笑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出汗,是一种异端。

但即使在大部分抵触空调的浪潮之下,空调研究者依旧在不断完善空调设备,最先给他们大力支持的据说是医生们。

对医生们来说,空调的出现简直帮了他们大忙,因为一些病人的治愈是非常需要空调的协助,曾经有些医生还尝试通过空调降温来帮助疟疾患者退烧。

而正是因为这些空调研发者的不断坚持,使得大众开始愿意重新去审视这个之前被他们认为是怪物的机器。

到了1939年,空调得到了一次登上世博会的机会,而它的神奇功能也让现在65000名观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但真正让空调褪去邪恶之名,成为人们喜爱的产品的其实是美国气象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理念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认为自己需要对自然的温度逆来顺受,追求更舒适的生活成为了当时美国人民的最大心愿。

而恰好此时美国气象局开发出了一种结合了温度和湿度的不适指数,也就是闷热指数,人们可以据此判断今天是否闷热,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是否能幸福舒适。

如果闷热指数过高导致自己特别不幸福,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买一台空调,这种无形的广告马上让喜爱享受的美国人怦然心动。

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每年售出数百万台空调。城市和郊区用户的窗户上都能看到空调窗。

自此,空调算是彻底褪去邪恶之名,成为了人们越发离不开的“真香”神器。

jeeze

jeeze

一个窝窝头救了慈禧的老命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紧急出逃,那情形不知有多狼狈,一路向西往西安避难。因为走得太急,身上没带多少盘缠,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兵荒马乱四散逃亡,也没人顾得上接待这些落难的皇族。

马不停蹄忙着赶路,有一天,慈禧太后饿了,饿得实在顶不住了。她下令停车,派人去找好吃的。可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到哪去找慈禧太后吃得下的东西呢?正在随从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太后看到不远处有一群逃难的农民正坐在路边吃着什么,她马上派人去看个究竟。

太监跑回来禀报说:“他们正在啃窝窝头。”尊贵的慈禧太后不吭声,一脸嫌弃样,这东西怎么吃啊!

慈禧太后这时已是饥肠辘辘,想起宫里的御膳,天天大鱼大肉的,不禁咽了一口口水。她再把目光投向那群难民,看到他们啃起窝窝头来是那么香甜。慈禧太后忍不住了,顾不上身份了,老命重要,于是走上前去,跟几个农民商量:“能给我一个尝尝吗?”对方倒也爽快,随手递了一个过来。慈禧太后狠狠地咬了一口,天啊,世上怎么有这么好吃的食物,她觉得这窝窝头比之前吃过的御膳都香,慈禧太后三下五除二,把整个窝窝头都填进了肚子。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回到了北京,又过起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她想起了那天的窝窝头,于是叫御厨做来吃。御厨按民间做法完成,慈禧太后尝了一口就吐了:和当初味道不一样啊。

孰不知,她那个时候太饿了,不管吃什么东西都会觉得好吃,现在又恢复了天天御膳的富贵生活,当然觉得窝窝头难以下咽。人性的劣根在慈禧太后身上暴露无余。

夜行神鱼

夜行神鱼

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

当时拿破仑已经当上了皇帝,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了当时奥地利公主的一副画像,拿破仑(指着墙上的画像):“这是谁?”

部下说:“奥地利的公主。”

拿破仑不屑一顾地撇了撇嘴:“这么丑,只有傻子才会娶她。”

此时的拿破仑已经有了美丽绝伦的妻子约瑟芬,自然不把任何女人放在眼里。

然而事实上不久之后,拿破仑就娶了当时画像上的奥地利的公主玛丽。

原来后来随着事业走上巅峰,拿破仑成为一国之主后,他就得考虑如何巩固政权了。 可是他娶了约瑟芬5年,约瑟芬一直未能生下子嗣,比拿破仑年长5岁的约瑟芬显然已经过了生育年龄,这点这必然会遭到国人诟病。

没有子嗣的皇帝,地位是不可能稳固的,他的手下也会认为跟着他在政治上没有未来。 此外拿破仑处于政治上的考量,为了缓和与邻居奥地利的关系,出于这两点考虑,拿破仑决定离婚求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

无论怎么都好,拿破仑之前讽刺过谁娶这个女人谁就是傻子,后来自己就成了那个傻子也是非常的搞笑了。

真香啊!

遗传学家摩尔根

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1909年,摩尔根在文章里面讥讽孟德尔的理论是“高级杂耍”。摩尔根表示:我摩尔根死也不会承认孟德尔遗传定律!

摩尔根甚至写了一篇孟德尔因子不可能由染色体携带的论文投寄给美国博物学家杂志。

可是,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摩尔根自己竟然通过实验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居然是由性染色体携带的!

关于该实验的报道,很快就由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而发表的时间竟然先于前一篇论文。

对于孟德尔的理论,摩尔根从大加讽刺到后来的认可,在实验中发现孟德尔的理论是正确的,给摩尔根的学术生涯平添了一层戏剧性的色彩,之后他还成了遗传学之父。

摩尔根:真香!

lzseabird

lzseabird

当初,太傅邓禹曾经对人说:“我率领百万兵众,不曾错杀一人,后世定有子孙兴起。”邓禹是东汉开国名将,位于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一个统兵百万之众的将军,在连年战争中不曾错杀、枉杀一人,怎么做到的?

佩服!

在这里我们不去追究他说的这句话的真实性,而是看看他说的后半句话——后世中定有子孙兴起。

前半句是“因”,后半句是“果”。

懂得邓禹这话的人,一定感觉到历史真香。

历史的香,是邓禹这样的人开放出来的花朵的芬芳。


邓禹有个儿子是护羌校尉邓训,邓训有个女儿名字叫邓绥。

这里我们看看这个邓绥,一个温暖历史、熏香后世的女子。

历史真香

邓绥性情孝顺友爱,喜好读书,时常白天学习妇女的美德、生计,晚上诵读儒家经典,家人称听为“女学生”。

她的叔叔邓陔说:“我曾听说,救活一千人的,子孙就会受封。我的兄长邓训当谒者时,奉命修石臼河,每年救活数千人。天道可信,我家肯定蒙福。”

天道可信,我家肯定蒙福。天道是什么?就是邓陔说的这样——救活数千人。上天有好生之德!

我们来看看,先有邓禹所说“我率兵百万之众,不曾错杀一人”,又有儿子每年救活数千人。良好家风如此,天下之大幸。

其实,这也是历史透露给我们的一个密码、信息、方法。

怎样选择,怎样去做,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心里。


再来看这个“女学生”邓绥,有这样良好的家风,后世子孙是多么幸运!

后来,邓绥被选入后宫,做了贵人。

她她谦恭小心,举止合乎法度,侍奉阴皇后和其他嫔妃相处时,处处克制自己,居人之下。

道德经》所说“水”的性质不正是这样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即便是对宫中侍女和作杂役的奴仆,邓绥都施以恩惠和帮助。和帝刘肇对她深为赞赏。

邓绥患病的时候,和帝特让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照料医病。

邓绥辞让说:“皇宫是最重要的禁地,让外戚久住在内,对上会给陛下召来宠幸私亲的讥讽,对下将让我遭到不知足的非议,上下都要受损,我不希望如此!”

嗨!不亏是有家教、修养门风教育出来的女儿,凡事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


和帝说:“人们都以亲属多次进宫为荣耀,你为何以此为忧虑!”

为何?为你江山社稷着想呗!

每到举行宴会,嫔妃们都争着修饰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让自己出彩、出众。

只有邓贵人朴素无华。不争是最大的“争”,谦让是最美的“美”。

只要她衣服的颜色有和阴皇后一样颜色的,就立即脱下换掉。若是和阴皇后同时进见,则不敢正坐或并立,处处礼让,这是一种美德。

和帝清楚邓贵人的苦心和委屈,感叹道:“修养德性之劳,竟达到如此!”


后来,阴皇后失宠,邓贵人每次遇到皇帝召见,就借病推辞。

阴皇后见邓绥的德望一天比一天高,非常嫉妒。这不是人家故意的好不好,是你太阴险刻薄。

和帝有一次重病,情况非常危险,阴皇后暗中说:“我倘若能够得意,决不让邓家再留下活口!”

心态、品质、品德,高下立判。

邓贵人听到这番话后,流着泪说:“我全心全意地侍奉皇后,竟然得不到她的护佑。我今天应当跟随皇上去死,上报皇上的大恩,中解家族之祸,下不让阴氏如吕太后那样有‘人彘’的讥讽。”

说罢,就要喝毒药自尽。

有个叫赵玉的宫女坚决阻止她,就谎称:“适才有差人来,说皇上的病已经好了。”邓贵人方作罢。

次日,和帝竟真的好了。

不能不说,这是天意!是邓绥的诚心感动上天,或者上天不愿意看到一个善良的人因此丧命。


等到阴皇后被罢黜,邓贵人求情,皇帝不允。

和帝计划将邓贵人立为皇后,邓绥更加谦恭,闭门深居,把自己隔绝起来,以辞绝皇帝的意思。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其实,从邓绥身上可以有一个最好的诠释——以德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儒学只是解释平和了这个世界的表面现象,而邓绥的做法则更加深层次的挖掘了世界的真相。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你懂了吗?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历史真香!

过了一段时间,和帝下诏,把邓贵人立为皇后。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躲也躲不了,这个善果是你自己善因结出的!


当初,和帝的儿子接连夭亡,前后有十几个。后来出生的皇子就被秘密送到民间养育,群臣无人知晓。

和帝驾崩后,邓绥才把皇子从民间接回。

长子刘胜,身患久治不愈的顽疾;幼子刘隆出生才几个月,因此,邓皇后将刘隆接回,立为皇太子。

当夜,刘隆即位为皇帝。邓皇后被尊崇为皇太后,临朝摄政。

当初,邓禹的那句话,一语成谶。虽然邓家儿孙们没有坐拥天下,可邓禹的孙女已经贵为“天子”了!这难道不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吗?

再次证明——善行的伟大!

骑单车的女孩

骑单车的女孩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