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姬
  • 首页
  • 古诗文库
  • 成语大全
  1. 顾文姬
  2. 专题

萧红的长篇小说有

提到的作品
[作品小说]生死场

[作品]生死场

萧红小说选

萧红

[作品小说]回忆鲁迅先生

[作品]回忆鲁迅先生

本书对鲁迅先生的个性习惯、为人风范、家庭生活、交友创作等均从个人视角进行了回忆,特别是鲁迅先生病重期间的回忆文字,笔触细腻,深情婉转。

萧红

[作品小说]小城三月

[作品]小城三月

如果要举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那么,一座是张爱玲,另一座无疑就是萧红。然而萧红悲剧性的命运注定她与众不同。民国时期的才女中,冰心有着学者的沉静与母性的温柔,张爱玲是没落贵...

萧红

[作品小说]孤独的生活

[作品]孤独的生活

萧红

[作品小说]萧红散文选集

[作品]萧红散文选集

萧红的散文作品比小说更感人,而她的写得成功的小说,在写法上也都带有散文特点。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女作家。她的艺术风格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她可以算作是一个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而...

萧红

[作品小说]萧红散文

[作品]萧红散文

目 次 前 言 卷一从《跋涉》到《商市街》 小黑狗 欧罗巴旅馆 雪天 他去追求职业 家庭教师 来客 提篮者 饿 搬家 最末的一块木� 黑“列巴”和白盐 度日 飞雪 他的上唇挂霜了 当铺 借 买皮帽 广...

范桥

[作品小说]萧红选集

[作品]萧红选集

萧红,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女作家,在短暂生涯中创作了永久留存于文学史册中的经典。本书选人萧红小说、散文中的名篇佳作,基本上概括了作者的创作面貌及其发展道路。

萧红

[作品小说]手

[作品]手

“普林斯顿科学文库”之一。本书由现代灵长类学的奠基人内皮尔于1980年著成,作者于1987年去世后由塔特尔教授加以修订,收入“普林斯顿科学文库”。本书的译者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的高足陈淳。该书...

约翰.内皮尔

[作品小说]商市街

[作品]商市街

《商市街》虽然带有明显的自传特色,但同时具有社会风情画的特点。大都会里的贫富悬殊与对立,民众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强烈呼声和对日伪的刻骨仇恨,下层百姓境遇的悲惨,知识分子求职的艰难与谋生的不易,热血青年的忧...

萧红

[作品小说]萧红

[作品]萧红

萧红卓越的才华使她的大部分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在她短短十年写下的近百万字的作品中,堪称优秀的占大多数。她至少有四部书可以传世:《生死场》、《商市街》、《呼兰河传》、《马伯乐》。除此之外,《...

萧红

[作品小说]饿

[作品]饿

哈姆孙 / K. Hamsun

[作品小说]桥

[作品]桥

《桥:科学与宗教》收录了“科学与宗教对话的崭新现象”、“科学与神学”、“中国知识界对宗教与科学关系之论”、“传统伊斯兰教与现代科学”等文章。

江丕盛

[作品小说]后花园

[作品]后花园

后花园:长篇小说,ISBN:9787806476949,作者:余艳著

余艳着

[作品小说]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

[作品]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

萧军

[作品小说]马伯乐

[作品]马伯乐

一套共分七册,分别<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商市街><失眠之夜><旷野的呼喊>

萧红

[作品小说]跋涉

[作品]跋涉

江西鄱阳,1986年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共4.1亿元,这样一个被冠以“穷、弱”的小县城,现因财政专户资金被套取9400万元震惊全国。 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多年来载誉无数。20...

劈啪噼啪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萧红散文》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火烧云也是其中《萧红选集》

《萧红选集》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原贴:1940年萧红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是什么

宛如妹芝

萧红的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来源百度百科-萧红

原贴: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audreyliutao

著作书目: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原贴:萧红代表作有哪些

我随你动

萧红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孤独的生活》,《小城三月》,《马伯乐》等。具体介绍如下:

1、呼兰河传。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

2、《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3、《孤独的生活》。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4、《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作家,在写完这部作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离开人世了。

5、《马伯乐》。萧红的《马伯乐》是她全部作品中被评论界评论得最少,甚至被视为萧红创作的“异端”作品。

萧红代表作是1987年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萧红。这本书收录了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

原贴:萧红代表作有哪些

紫色马扎儿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原贴:萧红是什么作家

我是我作品

是《生死场》,呼兰河传

原贴:1940年萧红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是什么

Samantha_J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原贴: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小麦想走遍中国

萧红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牛车上、《后花园》等。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扩展资料:

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 ,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

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这种超常规语言的运用在萧红后期的创作中越来越成熟。牛车上中的三月春阳、《后花园》中的六月鲜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

都是一个个儿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风景并不受旧的形式束缚。同时,这种直率的语言又表现出自然的特点, 她写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

因为直率,不用伪饰、矫情,就更显得自然质朴,直率和自然这两种特性自然成为一体。这种语言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蕴含着一种稚拙浑朴的美、一种独特而醇厚的情调,从而成为“萧红体”小说叙述风格的重要特征。

原贴:萧红代表作有哪些

梦的女孩儿

萧红的写过中短篇小说,散文等。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生死场》(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和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

原贴:萧红代表作有哪些

偷花的小贼

作家简介:

原贴:作家萧红简介

skyshy99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原贴:萧红代表作有哪些

cby777

萧红的第一部作品是中篇小说《生死场》,描写的是东北农村死气沉沉的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的生活,她也有此一举成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枝奇葩。萧红的第二部著名作品是唱片小说呼兰河传,小说也作者自己的家乡作背景,描述了呼兰人民的生活,北方的风土人情,沦陷区人民的生活等等。小说的艺术成就很高,比如说散文化的写作手法,在创作领域都是第一次采用的。后期萧红在香港创作的《小城三月》依然以北方小镇做背景,也是她比较知名的一部作品,但是表达的就完全是另一种情绪了

原贴: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穿着高跟鞋跳舞,

1、呼兰河传

这部作品以作者自身的童年回忆为线索,通过描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2、《生死场》

《生死场》是中国三十年代东北文学作家群中最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的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份作家。

3、《马伯乐》

《马伯乐》描写了抗战初期国统区的混乱和狼狈,刻画了马伯乐等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惊慌失措纷纷逃跑的投降主义者的嘴脸。在当时给世人一个警醒,也给历史留下了一幅难得的战乱世俗图。该作品揭露了中国抗战现实中“一方面庄严,另一方面却荒淫无耻”的状况。

4、旷野的呼喊

旷野的呼喊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5、《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讲了一个关于“我”的姨——翠姨的爱情故事,作者以一个家族小辈的角度,用淡淡的笔调、平稳的口气讲述了这样一个无疾而终却又透着无尽悲凉的故事。

翠姨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受到了新文化的冲击,同时又受着中国封建文化的束缚,她想爱而不能爱,她想反抗而无力反抗,最后只能用死来了却她的一生,然而她所爱的人——“我”的堂哥却至翠姨死后也不知其为何而死,这对于为他而死的翠姨不失为一种莫大的悲哀。然而,春天已逝,飘然而过,乃其追溯,难寻其影。

原贴:萧红代表作有哪些

fortuneever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从而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取得另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萧红小说正是以其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的文体风格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独占一隅,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

原贴:萧红小说的文体特点

非專業嫣嫣

cvxxxvdfvdvsv

原贴:萧红的原名和1953年出版的小说好长篇小说是什么

郁孤尘

萧红中国常见名。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原贴:萧红是什么作家

!!糖~~~`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

萧红(1911年6月1日到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文学特点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系列散文《商市街》在发表时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议论,因为萧红使用了不少小说的技巧,这样的写作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异常新颖,从文体上看,它更接近小说,不过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商市街》、《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更准确地说,是把传统文学中高雅的部分,诗和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正是这一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以上内容参考

原贴:萧红是什么作家

雷大米

萧红写过什么作品写回答

萧红写过什么作品

要代表作,谢谢

150字以上,表述清晰能获得更多赞哦~

提交优质回答,最高可获得现金3元查看规则

收起有奖发布

问题不好答?加入战队答题,奖励更多

匿名用户

2018-03-15

简历与书目:

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著作书目: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原贴:萧红写过什么作品

mini风

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原贴:萧红是什么作家

wangrui1210

萧红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生死场》(原名麦场)、《马伯乐》。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

扩展资料: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原贴: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lucia的世界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原贴:萧红的长篇小说是什么?

carolyn

萧红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孤独的生活》,《小城三月》,《马伯乐》等。具体介绍如下:

1、呼兰河传。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

2、《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3、《孤独的生活》。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4、《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作家,在写完这部作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离开人世了。

5、《马伯乐》。萧红的《马伯乐》是她全部作品中被评论界评论得最少,甚至被视为萧红创作的“异端”作品。

萧红代表作是1987年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萧红。这本书收录了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

参考资料:

原贴:萧红代表作有哪些

昏鸦枯藤

生死场 小城三月 呼兰河传

原贴: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fyq322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

1953年出版的小说《生死场》

原贴:萧红的原名和1953年出版的小说好长篇小说是什么

好想去游园

《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

《生死场》(长篇小说)

《商市街》(散文集)

《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

牛车上(散文、短篇小说集)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

《萧红散文》

《回忆鲁迅先生》

《马伯乐》(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

《小城三月》(中篇小说)

原贴: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晴天小鱼

萧红的艺术风格变化丰富,多姿多彩,.前期明丽刚劲、后期沉郁隽永。她的小说创作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手法,将小说散文化、抒情诗化、绘画化,淡化了故事情节,而主要以感情的起伏脉络为主线贯穿事件的片断或生活场景,从而形成一种自 然流动的小说结构;此外,她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场景、瞬间,以缀锦、连珠的手 法融人到全篇;创作风格明丽凄婉,又内含英武之气,其忧郁具有女性的纯净美。

原贴:萧红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风过疏竹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 火烧云也是其中《萧红选集》 《萧红选集》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 萧红短篇小说 《萧红散文选集》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

原贴:1940年萧红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是什么

袁圣博

呼兰河传

原贴:1940年萧红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是什么

林先生漫游仙境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呼兰河传

原贴:1940年萧红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是什么

杜婉_Fanny

呼兰河传算吧

原贴:萧红的长篇小说是什么?

baosenjie

萧红的写过中短篇小说,散文等。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生死场》(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和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

原贴:萧红代表作有哪些

沧海一栗

萧红(民国时期女作家)编辑

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原贴:萧红是什么代小说?

小A

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著作书目: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商市街》(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

原贴:萧红是什么代小说?

晏妮

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河人,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旷野的呼喊

原贴: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Monique_Choi

1、呼兰河传 这部作品以作者自身的童年回忆为线索,通过描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2、《生死场》 《生死场》是中国三十年代东北文学作家群中最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的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份作家。 3、《马伯乐》 《马伯乐》描写了抗战初期国统区的混乱和狼狈,刻画了马伯乐等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惊慌失措纷纷逃跑的投降主义者的嘴脸。

原贴: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hyazz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原贴: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harry_yu_wang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 中篇小说:《生死场》(原名麦场)、《马伯乐》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 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饿》。 拓展资料: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萧红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爱折腾,

原贴:萧红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nobodyelse

《生死场》鲁迅曾经把这本书编进 奴隶丛书 的

原贴:萧红写过什么作品

ting925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原贴:作家萧红的作品怎么样???

送女文青一个1900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原贴:1940年萧红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是什?

逸如

人人都很愿意牺牲当下, 去换取未知的等待;牺牲今生今 世的辛苦钱,去购买来世的安逸。在台 湾只要往有山的道路上走一走, 就随处都可看到“农舍”变“精舍”,山坡 地变灵骨塔,无非也是为了等到死后, 能图个保障,不必再受苦。许多人认为 必须等到某时或某事完成之后再采取行动。

原贴:萧红的散文集500字长

大猫

呼兰河传

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原贴:萧红的长篇小说?

keiko762

萧红,1911-1942

原贴:作家萧红简介

dodo_lll

我好像看过呼兰河传是萧红的

原贴:有没有人有电影《萧红》的剧本啊?乙福海编剧的那一版。

(pkl)lun

没有,可以到网上找或者图书馆

原贴:有没有人有电影《萧红》的剧本啊?乙福海编剧的那一版。

mylthc

回忆鲁迅先生

原贴:萧红 最出名的散文 急需

飞絮如雪

中秋节、烦扰的一日

原贴:萧红 最出名的散文 急需

fish21433

《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是萧红最著名的两部小说。

原贴:萧红最著名的两部小说?

珞樱sally

萧红的艺术风格变化丰富,多姿多彩,.前期明丽刚劲、后期沉郁隽永。她的小说创作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手法,将小说散文化、抒情诗化、绘画化,淡化了故事情 节,而主要以感情的起伏脉络为主线贯穿事件的片断或生活场景,从而形成一种自 然流动的小说结构;此外,她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场景、瞬间,以缀锦、连珠的手 法融人到全篇;创作风格明丽凄婉,又内含英武之气,其忧郁具有女性的纯净美。

原贴:萧红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zhumai

呼兰河传可能

原贴:萧红抱病写的长篇小说是什?

小飞侠

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原贴:萧红抱病写的长篇小说是什?

dragonflysyq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乃莹,叫张乃莹,至于1953年,萧红以在天堂11年了...想你问的应该是1935年吧,是《生死场》,是她第一次用萧红这个笔名.

原贴:萧红的原名和1953年出版的小说好长篇小说是什么

betravelling

中国现代女作家

原贴:萧红是什么作家

惊鸿醉雪

是天才的文学女作家

原贴:萧红是什么作家

mengfan

萧红是~~呃,字句中充满凄凉的作家。

原贴:萧红是什么作家

papaver

萧红中国常见名。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

原名张遒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生死场》(原名麦场) 《马伯乐》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 王阿嫂的死 后花园、祖父和我 萧红代表作 散文:天空的点缀 失眠之夜 在东京 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 《饿》《回忆鲁迅先生》 《桥》

原贴:萧红是什么作家

鱼小饼

是中国文学作家

原贴:萧红是什么作家

墨淡如黛

作家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西(加走字)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宇慧)



简历与书目:



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著作书目:



《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 1933(自费出版)

《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

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

《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

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

《萧红散文》 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

《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

《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 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

《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

《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

《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

《萧红选集》 1981,人文

《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

萧红短篇小说逊 1982,黑龙江人民

《萧红散文选集 1982,百花

《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

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



你可以去: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x/05-xiao_h/xiao_hong.htm 有很多哦~

原贴:作家萧红简介

青芒果abc

萧红写于1934年的小说《生死场》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之一。在小说中,萧红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描写了东北人民的深重苦难生活和他们的觉醒反抗。

我将从小说的结构艺术、意境构建,语言艺术等三个方面,回答问题。


01 结构艺术:择取现实生活的碎片,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广阔的书

《生死场》没有奇特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一个主要人物贯串全篇,它就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择取构成丰富的生活图画所必需的几个生活碎片,并把它们贯串融合在而构成的一部广阔的书。

这种结构方式要运用得成功,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这些“生活碎片”必须能够构成丰富的生活图画,必须具有典型意义的;二是这些“生活碎片”必须能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先说第一点。萧红用现实主义的眼光,从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了这样的“生活碎片”。

例如写王婆在地主的压榨下,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把一匹老马送进了屠宰场:

“王婆哭着回家,两只袖子完全湿透。那好象是送葬归来一般。”而且“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那个使人取了钱走去。”

又如写当时农村发生了瘟疫:

“人死了听不见哭声,静悄悄地抬着草捆或是棺材向着乱坟岗子走去,接接连连的,不断……”

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生活图画,农民用自己的血汗肥沃了土地,种出了粮食,养出了畜类,可是到头来却毫无代价地被剥削一光,而农民却似蚂蚁似的无声无息地生,悲惨地死。

作品还以较多的篇幅描述了几个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如贫家少女金枝,只有十七岁,梦想着青春与幸福。但丈夫是个粗暴的人,自己还没有过门就怀孕了,受到了冷言冷语。嫁过去后,丈天嫌她和刚出生的女儿拖累自己,一气之下,竟把一个刚满月的小女儿活活摔死了。

还有贫家少妇月英,本来是村里最美丽、性情最温和的妇女,因为患了瘫病,丈夫把她当作累赘,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她下身腐烂了,生了蛆虫,就这样被活活折磨死去。

在当时的环境下,她们不仅身受阶级的压迫,而且还备受神权、族权、夫权的压迫。她们是苦难深重,被压在社会最低层的。这些“生活碎片”,无疑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本质特征,且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因而,也是具有典型性的。


再说第二点。萧红用鲜明的主题思想把这些“生活碎片”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它们构成一幅完整的生活图景。

《生死场》在一个共同的主题贯穿之下,作品从一个生活片断到另一生活片断,而主题就在这生活片断的交替中逐渐发展。月英的惨死,金枝的不幸遭遇,老王婆因老马被人夺去而产生的悲痛等等,无不体现着《生死场》的主题思想:

广大农民在农村无声息地生,无声息地死。他们在生死线上挣扎着,农村就是在压迫和剥削下,在封建思想毒害下的农民的《生死场》。要死,就葬在荒凉的乱坟场;要生,就要反抗和斗争。

在这主题思想统率下,这些“生活碎片”才具有内在联系。这种潜在的联系,又使其中各个章节与章节的衍接,似折实联,参差断续。而且,虽然作品中有一共同主题关联着每一部分,每一部份又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作品在表现各个“生活碎片”时,不是平均使用笔力的,有些写得较简略,也有一些则写得较细致。

如第十三章你要死灭吗,对人们盟誓的叙述描写就很细腻、生动、突出。人们不堪忍受奴役,他们夜里秘密地组织起来,用最虔诚又是最古老迷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决心。他们的盟誓很悲壮,很激越:

“畅明的天光与人们共同宣誓……桌前的大红蜡烛在壮默的人头前面燃烧”,寡妇们和亡家的独身汉“完全用膝头曲倒在天光之下。”

为了消灭日本侵略者,“就是把脑袋挂满了整个村子所有的树梢”“千刀万剐也愿意!”

就连曾经忏悔过的“好良心”的赵三在宣誓大会上也流着眼泪喊道:

“国……国亡了!我……我也……老了!你们还年青,你们去救国吧……等着我埋在坟里……也要把中国旗子插在坟顶,我是中国人!……我要中国旗子,我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不是亡国奴……!”

像这种被突出的碎片,就如聚光点一样集中地鲜明地突现了主题思想。它又不同于线索,并没有围绕它展开事件,这倒象诗中的诗眼,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处。



另外,《生死场》除了有构成丰富的生活图画的主题思想结构线外,还有一条情感结构线,而且由于这小说的抒情性很强,因而后者的作用就显得比较突出。

作者对为死而生的人们的同情,对为生而死的爱国者的赞扬以及对统治阶级、侵略者的愤恨等,无不渗透在每个人物身上。作者对每个场面,每个人物,都能因景而异,因人而异,倾注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老王婆被生活所迫,把用来装车拉粮的老马卖给别人屠宰了,当她从城里的私宰场出来后,她哭着回家,两只袖子完全湿透。

月英虽是村里最美丽的女人,她又很温柔,可是这美丽、温柔全被瘫病折磨得完全消失了,与她隔壁住着的李二婶,每夜都听到惨厉的哭声。

《生死场》话剧剧照

作者在描绘金枝、月英、老王婆等人物时,对这些人物充满着同情。对其他劳苦人民刻画也是如此,总是以一种泡含着深情的笔调去描述他们的不幸遭遇和命运。

比如老王婆的儿子平儿被雇做了牧羊童。一天他骑上羊背进入地主家的大门时,一不小心,把地主的小孩撞倒了,于是,主人用拾柴的耙子把他打下羊背来,仍是不停,像打着一块死肉一般。

在作品的第一章至第十章,萧红抒发的更多的是同情悲愤的情感。例如: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十年过去了,但十年前村中的山,山下的小河,而今依旧似十年前。”

河水静静的在流,山坡随着季节而更换衣裳;大片的村庄生死轮回着和十年前一样。就连牧童唱的童谣,也还是十年前的旧调:

“秋夜长,秋风凉,谁家的孩子没有娘,谁家的孩子没有娘……月亮西窗。小金枝来到人间才够一月,就被父亲摔死了……小小的孩子睡在许多死人中……天黑了!月亮也不来为孩子做伴。”

到了第十一章至十四章,作者描写了生活的变化:日本汽车飞尘跑过,日本飞机嗡鸣飞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国土,阶级、民族仇恨交织在一起,“生死场”翻滚起斗争的怒涛。

《生死场》话剧剧照

作者在着重描绘人们宣誓的日子,用悲怆的气氛,烘托出了人民要求抗战到底的决心的时候,火山爆发似的爱国主义激情也跃然纸上,从心灵深处迸发出:

“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的呐喊,这一声真情的呼喊,把全篇的情感一下子提高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峰,而在这里,主题思想也得到了升华,像一颗明珠似的,闪射出耀眼的光芒。

从作品的主题思想表现需要出发,把诸多“生活碎片”融合在一起的艺术结构方法,是《生死场》的一个显著特色,也是萧红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02 意境构建:结合写人、叙事、议论等因素,化景物为情思,情景交融,从而完整而和谐地构成了小说的抒情基调

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生死场》的又一鲜明的艺术特色。当然,小说意境的构成,除“情和景”两个因素以外,必须与写人、叙事、议论结合起来,服从于作品情节结构的设计,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从而完整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意境。

《生死场》的景物,除了交待环境,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外,更多的是从整个作品出发,在景物描写中,化景物为情思,完整而和谐地构成小说的抒情基调。

《生死场》的抒情性是很浓的。作品中所勾画的风景画、风俗画,每一幅都注入了作者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浓重的诗情画意。这些画面,不是为单纯地表现自然,表现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而是从烘托作品主题出发,让这些情景又融的艺术画面化作作品抒情的“音符”。

《生死场》话剧剧照

萧红为了使情和景融成一片,她选择表现角度,赋予了画面以与之相适应的抒情色彩。如这几段景物描写:

“坟场是死的城廊,没有花香、没有虫鸣,即使有花,即使有虫,都是唱奏着别离歌,陪伴看说不尽的死者永久的寂寞”

“深秋秃叶的树,为了惨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吹啸着。”

“乱坟岗子不知晒干多少悲惨的眼泪?永年悲惨的地带,连个乌鸦也不落下。”

这些景物,是多么的死气沉沉,使人害怕。坟场没有花香,没有虫鸣,表现永久的寂寞,那退缩到天边去了的寒月,传达出一种阴森的寒气笼罩着人的全身,像要把“生死场”的一切压碎似的。

这些景物描写,既呈现出特定的音响和色彩,同时也融入了作者主观抒情的波澜,因此出色地构成了这部作品艺术意境的抒情基调。

《生死场》话剧剧照

萧红从创造艺术意境的目的出发,让人物与景物融成一片,把人物变为诗意化的艺术形象。

《生死场》描写的人物总的说来是“活着的”,如浅薄粗暴的成业,勤劳能干的金枝,倔强热心的老王婆等,都表现了不同的个性。

萧红并不注重对人物的面貌、举手投足的精描细绘,却有意把他们的一些故事、细节当作抒情的依据。她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倾注到人物形象中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人物的情怀,从而使描写的人物焕发出浓郁的诗意,变为诗意化的艺术形象。

比如在第三章老马走进屠场中,叙述老王婆把老马拉到城里私宰场卖掉的经过。其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深秋带来的黄叶,赶走了夏季的蝴蝶。一张叶子落到王婆的头上,叶子是安静的伏贴在那里,王婆驱着她的老马,头上顶着飘落的黄叶,老马,老人,配着二张老的叶子,他们走在进城的大道。”

这是很平常的一个细节,似乎信手拈来,实则是经过了细心选择的。在当时的环境下,劳动人民如同牛马,处在社会的最下层,没有社会地位,不就像这张老叶子那样卑贱吗?而且,黄叶也烘托了王婆那不能平静的心情,人和景融为一片,人物也因此诗意化了。


《生死场》话剧剧照

萧红也把叙述作为她重要的抒情手段,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间揉合描写与议论。

比如,第七章罪恶的五月节末尾,作者就是用这种笔法叙述了金枝夫妇对无辜死去的女儿小金枝的悲伤的思念的:

“年青的妈妈过了三天到乱坟岗子去看孩子,但那能看到什么呢?被狗址得什么也没有。……成业又看见一个坟窟,头骨在那里重见天日。走出坟场,一些棺材,一堆坟,死寂死寂的形象催迫着他们加快着步子。”

这里,作者的情感支配着抒情的文笔,把年轻的父母对失去的、刚到人间才一个月便因贫穷而被摔死的幼女的悲痛心情,借着动人的叙述、描写、议论,像泉水般涌到作者笔尖上流淌出来,真可以说是字字有情,笔笔含情。

03 语言艺术:不事雕琢,或简、或繁、或浓、或淡而自出新意的语言,烘托出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气氛

《生死场》的语言不从事雕琢,自出新意,语言或简、或繁、或浓、或淡,烘托出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气氛,构成能够引起读者思想、情绪共鸣的语句。这些特色,又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作品把朴素的描绘和强烈的抒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竭力保持那种物我一体浑然无间的特色。

萧红往往并不过事铺张,而许多极富有表现力、诗一样的句子却已跃然纸上。如:

“四月里睛朗的天空从山脊流照下来,房周的大树群正午垂曲的立在太阳下,畅明的天光与人们共同宣誓。”

这有如用画笔制作出来的风景画。轻笔淡墨,以意取胜,透露出写意的功夫。对“阳光”这一景物没有进行细致的描绘,没有忠实于阳光逼真的状态,而是通过主观臆想和情感,使之人格化,通过意念化的联想与想象,去勾画“阳光”的形象,用来烘托人们宣誓场面的气氛,使这个场面显得更庄严肃穆。

《生死场》话剧剧照

再如第十四章到都市里去里,写金枝从家乡到都市后孤独的处境:

“满天星火,但那都疏远了!那是与金枝绝缘的物体。半夜过后金枝身边来了一条小狗,也许小狗是个受难的小狗?这流浪的狗它进木桶去睡。金枝醒来仍没出太阳,天空许多星充塞着。”

作者没有正面地去叙述金枝如何的孤独,而是通过随物赋情的办法,用简练的语言把金枝的孤独处境点了出来:满天星火,闪闪烁烁,但却在天上远人而去,就连没有生命的东西也与金枝疏远了。

其次,多方强调语言的音响和色彩,使语言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

“高粱地象要倒折,地端为榆树吹啸起来,有点象金属的声音,为着闪电的原故,全庄忽然裸现,忽然又沉埋下去,全庄象是海上浮着的泡沫。”

这是大风雨前几种自然景物的实况摄影,描述得形象、生动,并且很准确。前两句是两组分镜头镜头所对准的景物:高粱,榆树。

因为风紧,高粱没有粗大的枝干,所以摆动得很厉害,像要把地都倒折过来似的;而地端的榆树,因为有粗大的躯干,在风的作用下,只是枝叶在动。写高粱、写树是为了写风。


《生死场》话剧剧照

下面则是闪电中全庄的全景镜头:在风中、闪电中,大地就像翻滚的大海,渺小的村庄也就像海上的一点点泡沫。比喻恰当,并且写得很有气氛。

作者高明之处还在于通过视觉、听觉,把这种气氛作用于读者,引起读者的联想,各方面同时作用于读者,使其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如:

“叶子们交结着响,有时刺痛着皮肤,那里是绿色的甜味的世界。”

如此简短的句子,给读者的感受与刺激也是多方面的,有听觉,有触觉,有视觉,还有想象中的味觉。

《生死场》话剧剧照

在《生死场》里,萧红也注意对色彩词的使用。如:

“林梢在青色的天边图出美调的和舒卷着的云一样的弧线。青的天幕在前面直垂下来,曲卷的树梢花边一般地嵌上天幕。田间往日的蝶儿在飞,一切野花还不曾开。小草房一座一座的摊落着,有的留下残墙在晒阳光,有的也许是被炸弹带走了屋盖。房身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

这里的青色、绿色,甚至还有想到的阳光,色彩的调配适当,给人以舒畅悦目的感觉。而这美丽明朗,富有诗意的自然界景色,恰巧鲜明地衬托着“生死场”的衰败惨象:

侵略者的炸弹,使留下的“残墙”在晒阳光。野花还不曾开,蝶儿却在飞,这些炸弹,使一切都失去了常态。好一幅天上美景,人间地狱图。

色彩词也可以用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如:

“二里半为了生气,他的白眼球立刻多过黑眼球。”

人的感情突变,最容易在面部反应出来的,又特别是体现在眼睛的变化上,作者抓住这个特点,用“白眼球”立刻多过黑眼球这一眼色的变化,贴切、传神地表现了突变的人物感情。

第三、自然、新颖是《生死场》语言又一特色。

先说自然。当李青山的抗日队伍被打散后,也死伤了不少人,一个老婆婆的唯一的儿子也牺牲了。这个老婆婆十九岁就守寡,守了几十年,就是为了这个儿子。当她知悉儿子牺牲的噩耗后,她:

“疯了心的哭着跑来和李青山拼命,她捧住头,象捧住一块石头般地投向了墙壁。”

失子之痛,使老婆婆失去了常态,作者真实地自然地把它表现出来,没有虚假的粉饰。

再如一幅夜景画:

“弯月相同弯刀刺上林端。王婆散开头发,她走向房后柴栏,在那儿她轻开篱门,柴栏外是墨沉沉的静甜甜的,微风不敢惊动这黑色的夜画;黄瓜爬上架了!玉米响着雄宽的叶子,没有蛙声,也少虫声。”

萧红用的都是些普通的字眼,朴素的语汇。作者不是单纯地为了写夜景的静,而是用夜景的静去反衬“轻开篱门”的门声。王婆拉开篱门到柴栏去服毒了,虽然“轻开篱门”,可门的响声并不轻,这门声不仅惊动这“静”的黑夜,还犹如一阵霹雳猛震着读着的心灵。



再说新颖。萧红有时还偶然将西欧语言的特点引入她的小说,既保持了汉语特征,又使语言显得新颖。

比如,汉语中有个动词词尾是“着”,表示动作的持续,萧红则将动词词尾缀在形容词、名词后面,变形容词、名词为动词。下面两句就是如此:

“菜圃上的寂寞的大红的西柿,红着了。”

“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

为了行文的活泼,有变化,她有时还偶然将西欧语言的倒装句法引入小说。如

“人死了听不见哭声,静悄悄地抬草捆或棺材向着乱坟岗子走去,接接连连的,不断……”

这是把状语倒装在谓语后面。像类似的用法,还有很多,此不再一一列举。

鲁迅先生看了《生死场》后给了极高的评价:

“从《生死场》,看见了抗日前期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可以说,《生死场》是萧红创作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了作家的思想立场,显露了作家的艺术风格,还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她后来的创作活动有深远的影响。

回答完毕。

原贴: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沉淀.

萧红的生死场是他的代表作,他发表于1935年,萧红是以“九.一八”作为背景,描述了一个村庄的变迁,以及农民走向革命的故事,在故事中农民经历了种种苦难,最终走向革命的内容为题材。真实的展现了时代风云和现实生活。

原贴: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dewshine

《生死场》着重写出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不太注意的历史惰性。全书没有以人物为中心的情节,甚至也没有面目清晰的人物,这一直被认为是艺术缺陷的构思反倒暗喻了一个非人的隐秘的主人公。它隐藏在芸芸众生的生命现象之下。在这片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的乡村土地上,死和生育同样地频繁,显示了生命——群体生命目的的匮乏与群体生育(命)频繁繁衍的对立。”



原贴: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梧桐春雨

《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

在《生死场》故事中,作者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从文本的实际构成来看,事件的发生与演进则大半是在家庭的“平台”上——全书共分17章节,去掉极短的过渡性的两节,15章节中有11章节描写的是家庭中的故事。该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似散漫,实则别有匠心在。贯穿全书的是三个家庭的变迁。开篇与收尾写二里半与麻面婆的家庭,“套”在结构第二层的是王婆与赵三的家庭,“套”在里面一层的,则是金枝家庭的故事。全篇首尾呼应,一层套着一层,在三个家庭的空间里演进着生与死的故事 。“生死场” 的“场”,既可以说就是那块灾难深重的黑土地,又是那块土地上一个个痛苦的家庭。

同名话剧《生死场》于1999年在北京上演;2004年在北京二度上演。


艺术特色

《生死场》着重写出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不太注意的历史惰性。全书没有以人物为中心的情节,甚至也没有面目清晰的人物,这一直被认为是艺术缺陷的构思反倒暗喻了一个非人的隐秘的主人公。它隐藏在芸芸众生的生命现象之下。在这片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的乡村土地上,死和生育同样地频繁,显示了生命——群体生命目的的匮乏与群体生育(命)频繁繁衍的对立。”

叙事特色

叙述视角:萧红早期文本广为采用的是第三人称零度聚焦,《生死场》属于这一类型的文本。在这种被称为“上帝的眼睛”的第三人称零度聚焦中,叙述者处于一个无所不知的地位,他对各类人物的心理、以及对整个故事都无所不知,处于这一视角下的叙述者对叙述拥有着绝对的权威。

《生死场》文本的故事时间分为十年前和十年后,涉及到的人物也非常多,并且叙述在麦场、菜圃、屠场等众多场景间变换,倘若以某个人物为叙述视角是无法将这幅广阔的图景毫无遗漏地展现出来,这一具有史诗性的文本只能靠零度聚焦,才能将宏大的叙事维持。

1、在《生死场》中“你害病吗?倒是为什么呢?但是成业是乡村长大的孩子,他什么也不懂得问。”

2、“小小的孩子睡在许多死人中,她不觉得害怕吗?妈妈走远了,妈妈的嚷泣听不见了,天黑月亮也不来为孩子作伴。”

3、“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轻的马,为了耕种,伤害得只有毛皮蒙遮着骨架。现在它是老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为了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

在这三个例子中,叙述者的情感指向分别是女人、小孩、动物。这几类叙述对象在早期文本中经常被叙述者给予极大的同情。从上面的三个例子中,很明显地感到叙述者的情感是有所动的,并且已经跳出了自己作为叙述者所处的位置,把自己附着在人物身上去亲身感受和体会,情感地表现呈现出了极大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以上所列举的几例,叙述主体的情感都是外显的,读者可以直接在文字背后感受到主体在文本中所持的情感态度,这一模式在初期文本中广为采用。而在叙述者激情介入同时,叙述的声音和情感明显是与隐含作者的声音及情感相重叠的,并且在叙述声音和情感的背后,体现出隐含作者的价值判断,而在萧红早期文本中隐含作者的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二元对立性,即价值判断中带着大爱或大憎,并且这种爱与憎往往带有明显的阶级性。

情感疏离价值的不吻合:

文本中叙述者的激情介入固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除去这一模式之外,叙述者还尝试着一种新的情感表达,叙述者声音和情感明显地与隐含作者的声音情感不合,由此而产生的文本价值并不能像激情介入这种模式一样,可以直接在文字中找到隐含作者的价值选择,而是激励着读者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探寻文本的真实价值所在。

在《生死场》中写到成业满足了自己对金枝的欲望后“吹口哨,响着鞭子,他觉得人间是温存而愉快的”。在这里叙述者没有用震撼人心的字眼描写金枝,也没有采用控诉式的话语,而是从一个男性的视角去窥测,在男性视角下性欲得到满足之后的愉悦与轻松,明显是以金枝牺牲为代价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叙述者的情感冷藏起来,只字未提金枝的状况,但是在叙述的声音中却清晰地呈现出人物的声音和叙述者、隐含作者声音的不合,话语的弦外之音也只有读者借着自己的想象去完成。这种方式减少了由于叙述者一味激情介入所带来的情感泛滥,避免了读者情感的疲惫,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去揣测叙述者本身所表达的意义。疏离效果的生成,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思索的余地,而且缓解了叙述主体因大量情感抒发带来的情感单一性,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产生审美距离,延长审美的时间,并且促进了叙述者在后面的文本中反讽叙事的成熟。

写景技法

萧红写景,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喜欢彰显和铺排自然的雄奇、辽阔,再逐渐过渡到人物,不仅丰赡,而且有层次。《生死场》开头就是“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着榆树的根端”,奠定了乡村写景的基调。接着由远及近,由景及人,镜头聚焦到榆荫大道,榆荫中的羊儿,麦田和高梁地里的“罗圈腿”,走在杨树下的“二里半”,阴影中洗衣服的“麻面婆”。在乡村,农民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群体,他们的生产生活无不与土地、树木、庄稼、动物息息相关。所以萧红笔端的人物,显得更有自然的气质和性格。其次,由于她在写作中投入了厚重的生命体验和深沉的情感寄托,使这种描写景、物、人的景语,更是情语。服毒未死的王婆身体恢复着,然而她心中是悲凉、落寞的。尽管如此,田庄上的人们怨恨夏天,她却一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绿的叶子,肥的园林,更有夏夜会唤起王婆诗意的心田,她该开始向着夏夜述说故事”。是的,大自然是受伤心灵最好的疗救者,它以自己的郁郁葱葱,花红蝶舞,清风朗月,宁静安谧,向人们播撒着生命的活力。这段心境描写就是王婆平日乐观、爽朗、健谈性格的写照。“作者情感的投射,对人物悲悯的沉思,是通过自然景物为媒介传达的。

人物抒写

该小说对于一组女人的命运进行了集中抒写。五姑姐难产的过程,是血淋淋的,现场描摹的真切和大胆,展示了一幅令人震撼的原生态画面。狗在房后的草堆上生产,猪将生产,五姑姐也难以逃脱女人“刑罚”的宿命。“土炕上扬起灰尘。光着身子的女人,和一条鱼似的,爬在那里”,女人生孩子承受的痛苦,与动物相对顺利的生产相比,本就不公,萧红在此却不驻笔,偏要延长叙事时间,撕开人间最后一抹温情的面纱。难产中遭到丈夫的打骂,使女性又加上“夫权”的压迫。这样,多重的压迫,同时向临难的女人袭来,让人感到撕肝裂肺的痛苦。

原贴: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可能感兴趣

长篇小说有什么  长篇小说有哪些  有系统的长篇小说  萧红的小说叙事特征有哪些?  有本命法宝的长篇小说  老舍的长篇小说有什么  老舍长篇小说有  萧红的长篇小说有哪些  萧红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萧红的散文有哪些  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文  萧红主要作品长篇小说  萧红长篇小说有什么  萧红长篇小说和散文集  长篇小说有多少  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老舍的主要长篇小说有  老舍的长篇小说有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长篇小说吗  有长篇小说吗  

最新专题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笔趣阁

封神演义相关的小说

单田芳的封神演义和小说一样吗?

封神小说主角名字

主角叫风元的封神小说

拜师截教的完本小说

精灵梦叶罗丽原创女主同人小说

叶罗丽精灵梦小说全集目录

叶罗丽精灵梦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

精灵梦叶罗丽八季小说

相关专题

岳母的红裤头小说

巅峰红人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关于陆渐红的小说

网红带货小说

都市风云乔梁全文免费阅读红

网红小说

红小说网

小说网红

我真的不想红 小说

采红小说免费阅读

更多萧红的长篇小说有的相关推荐尽在顾文姬.

顾文姬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版权说明

Copyright©2025 渝ICP备15005112号-4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