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用紫薇软剑误伤的义士,正是后来的天下五绝之首王重阳的父亲王进。王进和独孤求败是至交好友,两人曾并肩闯荡江湖。一次行动中,王进被贼人挟持,独孤求败冒险营救,虽击毙贼人,却也伤了王进的肾经。
因肾经受到重创,王进寿数受到影响,难有子嗣,且子嗣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为补偿王进,独孤求败将家传的“先天功”以及自己悟出的剑法精要,全部传给了他。这也是王重阳能够成为天下第一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进
王进出身于河南开封一个武林世家,家传枪法、棍法皆有独到之处。他五岁习武,十年而成。当时,开封还有一个和王进同名同姓之人,枪棒功夫也很了得。于是便有好事之人,将禁军教头王进和少年王进并成为“大王进”、“小王进”。
不久后,这种说法传到了王进耳中,他当时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便扬言出去,说自己耻于和枪棒教头齐名。那教头王进成名多年,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便向王进下了战书,王进慨然应战。
九月十五,菊花飘香。大王进和小王进在樊楼前广场摆下擂台,以长棍进行比试。在众多看热闹的外行人看来,大、小王进在擂台上你来我往,打得十分好看,不过在内行人看来,两人拆到第十招,小王进已有三次机会击中大王进的要害,只是他不愿对方在众人面前出手,手下留情。
两人打到一百多招,大王进长棍直直击出,小王进也是同样一招,两根长棍棍尖恰好分毫不差的抵在了一起。两人又同时撤回了长棍,互道一声“承让”,便各自归去。只是,细心的发现,小王进面上无悲无喜,倒是大王进脸色发灰,悻悻而去。
大王进回到家中,自然有徒弟上来恭维,说那小王进也不过如此,若非师父相让,他早已受伤落败云云。大王进一个大耳光甩了过去,让徒弟观看刚才比试用的长棍,只见这跟用白蜡杆制成、坚韧无比的武器,切面上已经出现了数道可见的裂纹。
大王进用手轻轻一掰,长棍便断成了两截。徒弟正目瞪口呆,又发现师父的腰带也已无声断成两截,落在地上。大王进想起刚才对手曾用长棍在自己腰间轻轻一点,自己不觉得受什么伤,想不到他已经用“寸劲”点断了自己的腰带,不由更是骇然。
樊楼一战后,王进声名大噪,每日拜访求艺者几乎要踏破门槛。王进不胜其烦,便禀告父母,想四处游历,增长见识。得到允许后,王进立刻收拾行装,闯荡天下去了。
此后三年,王进游遍大江南北,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做了不少好事。有一次,王进看到一群山贼打劫村庄,愤而出手,长棍连挑山贼十二人。山贼见对手厉害,纷纷跪地求饶,王进正欲让他们立下誓言,改邪归正,不防其中一名贼人,突然向他扔了一包石灰粉,登时使他的眼睛看不到任何东西,本来跪地求饶的山贼,又纷纷拿起武器,杀向王进。
独孤求败
王进眼睛不能视物,一身武功便只剩下三成,勉力抵挡了几招,已经是左支右绌,险象环生。眼看他一条命,就要窝囊地死在一群不入流的山贼手中,忽然吹来一阵疾风,其中间杂着兵刃的破空之声。数息之后,风停声歇,十二名山贼已没了声息。
王进被一人扶着,靠树坐下,然后那人用菜油为他洗了眼睛。王进见面前一青衣男子,身材瘦削,面容冷峻,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便口称恩公,要跪倒在地,叩谢救命之恩。那男子右手微微一抬,王进便跪不下去,还被这股力量抬起了身子,可见对方内功到了何等境界。
那男子自称独孤康,是一个剑客。王进一听这个名字,又惊又喜,说自己早就听过独孤康的大名,在弱冠之年便已经纵横中原,几无敌手,今日得蒙相救,还请允许跟随在您左右,以报大恩。
独孤康未言可否,掉头就走,王进亦步亦趋,跟在身后,完全是一副少年人见了心中敬仰前辈的做派。到了打尖、住宿时,王进更是跑前跑后张罗。独孤康虽然仍是不对起假以辞色,但也对王进的殷勤,来者不拒。
如此过了半个多月,一日,独孤康见王进练习棍法,忍不住出言指点了几句,王进便舔着脸皮叫了师父,独孤康仍是不置可否,但神色渐渐亲切,话语也多了起来。
这一日,王进看独孤康在林间练剑,用的是一把紫光隐隐的软剑,心中奇怪,便问独孤康,说自己根据传闻得知,师父的兵器一把三尺青锋,如今怎么换了软剑?独孤康说,我当时出入江湖,少年心性,只懂直来直往,用的是青锋宝剑。此后数年,我武功、见识大进,悟出了一个道理,即有些事,必须通过迂回之法,才能达到效果,剑法亦是如此,于是改用了这把紫薇软剑。当日救你,用的便是这把软剑。
看王进听得似懂非懂,独孤康又说,这数十日来蒙你照顾,已足以抵消救命之恩,接下来,我要去做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不欲牵累于你,我们还是就此别过吧。王进一听急了,说既然有危险,那我就更要去了,我就算再不济,搭不上手,也能为你掠阵,防止敌人出阴招。独孤康武功虽高,口才却不佳,来回说不过王进,心想这小子武功也凑合,当可自保,也就任他跟着去了。
独孤康这次的目标,是衡山十三寇。这十三人每人武功虽不甚强,但却有一套联手之技,在衡山一带从无敌手。独孤康听说这十三人仗着人多势众,武功又高,做下了不少伤天害理之事,便在数月之前,向他们下了战书,约定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在衡山回雁峰决一生死。
数十日后,回雁峰上,月光如水,山风猎猎。十三寇将独孤康围在中间,王进则在不远处,持棒在手,为独孤康掠阵,只待独孤康一陷入危险,便冲入阵中解救。
王进摩拳擦掌,幻想自己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心中的偶像。然而,战局一开始,便向着一边倒的方向发展。十三寇这边刚发动攻势,便被独孤康击中了三人的手腕,三件兵器落地。三人没有兵器在手,反而成了阵法的阻碍,独孤康以这三人为盾,使对方投鼠忌器,战力发挥不到平常的一半。这时,十三寇中的老大,竟不顾弟兄的死活,长剑刺透其中一寇的胸腹,给独孤康带来了一点儿轻伤。
大寇一招得手,却付出了失去一名兄弟的代价,其余诸寇见状,心中发冷,便不敢尽力出手,实力再度下降。独孤康见状,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其余的十二寇纷纷击倒,失去战力。独孤康并没有杀死这些人,而是将他们的手筋脚筋一一挑断,留给他们的仇人收拾。
谁知当场上只剩下大寇和三寇时,三寇突然暴起,如猛兽般扑向独孤康。独孤康冷笑一声,一掌将其拍到了数丈开外。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大寇也保存了实力,他竟然趁着独孤康和王进的注意力都在三寇身上,迅速退到王进身后,以一把上了弩箭的手弩,对准了王进的咽喉。
大寇挟持住了王进,逼独孤康自断手筋、脚筋,独孤康未及答话,王进嘿嘿一笑,说自己和独孤康非亲非故,就算大寇杀了自己,独孤康也不会皱半点眉头。独孤康也冷冷说道,我独孤康一向独来独往,是这小子厚着脸皮跟着,今日你杀了他,倒省了我不少麻烦,说着便向大寇走了过去。
大寇听了两人的话,惊疑不定,正想发动弩弓,独孤康突然加速逼近,同时手中的紫薇软剑弯曲着绕过王进,直刺入了大寇丹田气海,剑上附着的深厚内力,将他的气海炸了个粉碎,登时倒地毙命。
然而,独孤康情急之下,还是没有控制好内力,在他一剑击毙大寇的同时,剑上的一小半内力,又击中了王进的肾经中枢。王进吐出一口黑血,也软软委倒于地。
独孤康大惊,急忙探察王进的伤势,又运用内功为他疗伤。然而,他悲哀的发现,纵然自己能够治好王进的内伤,但他的肾经之伤,已经不可逆转。肾经主管寿数生育,肾经受损严重意味着王进将来难享长寿,而且生儿育女都成问题。不仅如此,就算他有了子嗣,子嗣也要面临和他一样的问题。
独孤康心中翻江倒海,捶胸顿足,恨自己剑法不精,竟然伤了王进这样一个热血青年。再看手中的紫薇宝剑,生出无限恨意,竟然随手一抛,任这一把神兵利器,落入了万丈深渊。
此后,为了治好王进,独孤康不但为他寻来无数灵丹妙药,还把家传的“先天功”,以及自己悟出的剑法精要,不顾王进的推辞,一股脑儿的给了他。
后来,独孤康带着误伤王进的遗憾,继续行走江湖,追求剑道极致。终于杀尽仇寇,败进英雄,欲求一败而不可得,乃改名为独孤求败,隐居岘首山无名荒谷,只与一只大雕相伴。
王重阳
再说王进,他虽伤了肾经,但许是独孤求败给他的药,以及“先天功”起了作用,竟让他在四十多岁上,得到一子,就是后来的天下五绝之一——王重阳。
王重阳小时候不喜欢练武,只爱读书习字,但王进为了他的将来,便把“先天功”偷偷传给了他。有了“先天功”做基础,才使得王重阳少年习武时,事半功倍,一蹴而就。当年,独孤求败传给王进的剑法精要,也被王重阳发扬光大,创出了全真一脉武功。
王重阳成年时,王进便把自己和独孤求败交往的这一段事情,全部告诉了他。王重阳知道自己可能无法诞下子嗣,而且不会有很长的寿命,无法给林朝英幸福,才数次拒绝了她的情意。
谁曾想,林朝英求爱不得,终日郁郁寡欢,竟然比王重阳还要更早离世,令王重阳懊悔不已。
而我辈只能叹一声: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