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姬
  • 首页
  • 古诗文库
  • 成语大全
  1. 顾文姬
  2. 专题

萧河小说全文阅读

提到的作品
[作品小说]连城诀

[作品]连城诀

《连城诀(旧版)》讲述了淳朴懵懂的乡下少年狄云随师父师妹进城为师伯贺寿,遭师伯一门陷害,被打入死牢,遭遇种种不白之冤,却也练成绝世武功。情深义重的义兄惨遭毒死,心爱的师妹嫁作仇人之妇,敬重的师父原来为...

金庸

[作品小说]侠客行

[作品]侠客行

《侠客行(珍藏本)》内容简介:传说中的侠客岛每十年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中原,强邀武林各派掌门人赴岛喝腊八粥,而去了侠客岛的掌门人又个个杳无音信……自小无名无姓、被唤作“狗杂种”的少年石破天因外出寻母而意...

金庸

[作品小说]雪山飞狐

[作品]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旧版)》一书讲述的是闯王李自成四大侍卫胡、苗、范、田后人和闯王军刀的故事。当年闯王兵败九宫山,将藏有复国宝藏的闯王军刀交给四大侍卫之首胡侍卫保管,苗、范、田三位误以为他卖主求荣,将其杀死。...

金庸

[作品小说]越女剑

[作品]越女剑

Beautiful Rooms, Inspiring Stories

金庸

[作品小说]书剑恩仇录

[作品]书剑恩仇录

“以最正宗的香港明河社旧版为文字底本,参校台湾远流旧版、大陆三联书店版,订正以往版本中的讹误、脱漏,最大程度还原旧版经典作品原貌。”(就是三联版的校正版)

金庸

[作品小说]生死场

[作品]生死场

萧红小说选

萧红

[作品小说]神雕侠侣

[作品]神雕侠侣

南宋年间,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城。大侠郭靖带领城内军民殊死抵抗。郭靖义弟杨康的遗腹子杨过投身古墓派 ,并与师父小龙女展开一场为世俗所不容的师徒之恋。欲杀郭靖为父报仇的杨过,最终却感于郭靖 “侠之大者、为国...

金庸

[作品小说]天龙八部

[作品]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套装共5册)(旧版)》一书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天龙八部(套装共5...

金庸

[作品小说]倚天屠龙记

[作品]倚天屠龙记

小说以元朝末年为历史背景,叙述了明教教主、武当弟子张无忌率领明教教众和江湖豪杰反抗元朝暴政的故事。不祥的屠龙刀使主人公少年张无忌幼失怙恃,身中玄冥毒掌,历尽江湖险恶、种种磨难,最终却造就他一身的绝世武...

金庸

[作品小说]小城三月

[作品]小城三月

如果要举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那么,一座是张爱玲,另一座无疑就是萧红。然而萧红悲剧性的命运注定她与众不同。民国时期的才女中,冰心有着学者的沉静与母性的温柔,张爱玲是没落贵...

萧红

[作品小说]笑傲江湖

[作品]笑傲江湖

名门正派的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只因心性自由、不受羁勒,喜欢结交左道人士,被逐出师门,遭到正宗门派武林人士的唾弃而流落江湖。令狐冲依然率性而为,只因正义良知自在心中。后来他认识了魔教圣姑任盈盈,两个不喜权...

金庸

[作品小说]射雕英雄传

[作品]射雕英雄传

南宋年间,随丈夫杨铁心流落江南牛家村的包惜弱救了金国王子完颜洪烈,却害得丈夫和义兄郭啸天两家家破人亡。郭啸天的妻子逃到蒙古大漠,生下遗腹子郭靖。傻小子郭靖得到丐帮帮主洪七公传授绝技“降龙十八掌”,更赢...

金庸

[作品小说]白马啸西风

[作品]白马啸西风

吕梁三杰霍元龙、史仲俊、陈达海为抢夺一幅埋藏宝物的高昌迷宫图,带人与师妹上官虹及其夫白马李三交手。 由于寡不敌众,李三夫妇一直跑到回疆,仍没摆脱追踪,夫妻顽强抗战,手刃数名强敌,杀死史仲俊,双双战死。...

金庸

[作品小说]鸳鸯刀

[作品]鸳鸯刀

小说叙述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 武功不济却自视甚高的太岳四侠为给晋阳大侠萧半和祝寿,拦劫陕西西安府威信镖局为清廷保送的鸳鸯刀,被镖行武师所败;又欲抢夺林龙、任飞燕夫妻和书生袁...

金庸

[作品小说]飞狐外传

[作品]飞狐外传

金庸编著的《飞狐外传》一书讲述了,少年英豪胡斐,为替惨死的穷苦百姓钟阿四一家伸张正义,一路追杀恶霸凤天南。涉世未深的英雄少年不惧巨奸大恶的权势,不为荣华富贵所动,一心只为伸张天理公义。最终恶人虽然得诛...

金庸

[作品小说]鹿鼎记

[作品]鹿鼎记

《鹿鼎记(珍藏本)(套装共5册)》是金先生最後一部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

金庸

[作品小说]碧血剑

[作品]碧血剑

《碧血剑》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著于1956年,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侠小说。至今为止,已经过三次修订。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本书讲的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故事。 × × ...

金庸

[作品小说]商市街

[作品]商市街

《商市街》虽然带有明显的自传特色,但同时具有社会风情画的特点。大都会里的贫富悬殊与对立,民众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强烈呼声和对日伪的刻骨仇恨,下层百姓境遇的悲惨,知识分子求职的艰难与谋生的不易,热血青年的忧...

萧红

[作品小说]马伯乐

[作品]马伯乐

一套共分七册,分别<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商市街><失眠之夜><旷野的呼喊>

萧红

roxette

你是指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顺序吗?其实没有什么既定顺序,全凭个人喜好,金庸的武侠小说共15部,按照创作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1955 《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59《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1972《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按照故事的历史发展顺序依次为:

1、《越女剑》——春秋

2、《天龙八部》——北宋

3、《射雕英雄传》——南宋

4、《神雕侠侣》——南宋

5、《倚天屠龙记》——元末

6、《侠客行》——约明

7、《笑傲江湖》——明

8、《碧血剑》——明末

9、《鹿鼎记》——清康熙年间

10、《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年间

11、《飞狐外传》——清乾隆年间

12、《雪山飞狐》——清乾隆年间

13、《鸳鸯刀》——大约为清乾隆年间

14、《连城诀》——约清后期

15、《白马啸西风》——不详

个人推荐你按照武侠故事的连贯顺序阅读:

1、射雕三部曲系列:《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2、明末清初系列:《笑傲江湖》、《碧血剑》、《鹿鼎记》

3、红花会、胡斐系列:《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

4、中篇系列:《侠客行》、《连城诀》

5、短篇系列:《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

原贴:金庸武学小说河阅读顺序

豆酱娜

小说目前还没有完结呢。萌宝驾到,总裁追妻路漫漫主角林绾绾萧凌夜

原贴:萧凌夜和林绾绾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

rusteel

天价婚约 作者: 柠檬 状态: 连载 类型: 女生频道

原贴:苏沫萧楠夜小说全文阅读

反穿花裤衩

苏沫萧楠夜

http://www.lingjige.net/yxlm16473/

原贴:苏沫萧楠夜小说全文阅读

我媳妇贼败家

已发送~~~~

原贴:超级特种兵萧扬全文免费阅读

yuxintong

亲爱滴楼主,您求的资源我有哦~ 但是,您忘记留下最最重要的东东了----【邮箱】 请尽快hi或者【追问】我~告知您的正确邮箱! 收到你的信息 我将火速发货哦

原贴:超级特种兵萧扬全文免费阅读

波子阿波罗

萧河,本名蒋兴加,男,机械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现就职于中国中车集团,从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蝌蚪五线谱签约作者。2012年,作品地球天窗获得首届蝌蚪五线谱科幻小说大赛一等奖。2015年,作品太空彩虹获得“光年奖”科幻小说大赛三等奖。最近著有新作品寒冰纪往事。

原贴:萧河是谁?都写过哪些科幻?

雪淼睡不醒

风流总裁追妻记

原贴:先婚后爱萧钦杨乞儿全文阅读

一心向北

第一章 主要讲东北小城呼兰河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这里的生活是死寂、平静的第二章 主要写呼兰河精神上的“盛举”,反映呼兰河的人们的精神面貌第三章 主要写祖父与祖母第四章 主要是从各个方面描述我家的荒凉第五章 主要写小团圆媳妇之死第六章 主要写有二伯的故事第七章 主要写磨房里“冯歪嘴子”一家的故事尾声 主要交待结局 第一章:呼兰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十字街上有着饰店、布店、油盐店、菜店、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东二道街上有火磨,有学堂,有碾麻房、豆腐房、染缸房、扎彩铺。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地居边陲的呼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街第二章:呼兰河的精神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会。人有病就跳大神,敲鼓、杀鸡,人们都赶来看。七月十五鬼节,呼兰河上放河灯,和尚道士在河沿上打起场子做道场。人们倾城而出到河沿上去观河灯。每当丰收或干旱不雨,就要唱台子戏来求雨或谢龙王。一到唱戏接姑娘唤女婿,热闹得很。场上打架的,吵架、调情的,看热闹的,戏不一定要看,戏场是一定要去。庙会上,人们虔诚地在爷爷庙跪神,到娘娘庙求子。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货物、玩具,各样好吃的。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

第三章:我的家是寂寞的,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快七十了。我的童年生活是寂寞的。我家的花园是荒凉的。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第四章: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

跳大神是为了治病,但那唱词冷森森,越听越悲凉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第六章:我家的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原贴:呼兰河传全文。。。。

彭立国

第五章

一

我玩的时候,除了在后花园里,有祖父陪着。其余的玩法,就只有我自己了。

我自己在房檐下搭了个小布棚,玩着玩着就睡在那布棚里了。

我家的窗子是可以摘下来的,摘下来直立着是立不住的,就靠着墙斜立着,正好立出一个小斜坡来,我称这小斜坡叫“小屋”,我也常常睡到这小屋里边去了。

我家满院子是蒿草,蒿草上飞着许多蜻蜒,那蜻蜒是为着红蓼花而来的。

可是我偏偏喜欢捉它,捉累了就躺在蒿草里边睡着了。

蒿草里边长着一丛一丛的天星星,好像山葡萄似的,是很好吃的。

我在蒿草里边搜索着吃,吃困了,就睡在天星星秧子的旁边了。

蒿草是很厚的,我躺在上边好像是我的褥子,蒿草是很高的,它给我遮着荫凉。

有一天,我就正在蒿草里边做着梦,那是下午晚饭之前,太阳偏西的时候。大概我睡得不太着实,我似乎是听到了什么地方有不少的人讲着话,说说笑笑,似乎是很热闹。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却听不清,只觉得在西南角上,或者是院里,或者是院外。到底是院里院外,那就不大清楚了。反正是有几个人在一起嚷嚷着。

我似睡非睡地听了一会就又听不见了。大概我已经睡着了。

等我睡醒了,回到屋里去,老厨子第一个就告诉我:“老胡家的团圆媳妇来啦,你还不知道,快吃了饭去看吧!”

老厨子今天特别忙,手里端着一盘黄瓜菜往屋里走,因为跟我指手划脚地一讲话,差一点没把菜碟子掉在地上,只把黄瓜丝打翻了。

我一走进祖父的屋去,只有祖父一个人坐在饭桌前面,桌子上边的饭菜都摆好了,却没有人吃,母亲和父亲都没有来吃饭,有二伯也没有来吃饭。

祖父一看见我,祖父就问我:“那团圆媳妇好不好?”

大概祖父以为我是去看团圆媳妇回来的。我说我不知道,我在草棵里边吃天星星来的。

祖父说:“你妈他们都去看团圆媳妇去了,就是那个跳大神的老胡家。”

祖父说着就招呼老厨子,让他把黄瓜菜快点拿来。

醋拌黄瓜丝,上边浇着辣椒油,红的红,绿的绿,一定是那老厨子又重切了一盘的,那盘我眼看着撒在地上了。

祖父一看黄瓜菜也来了,祖父说:“快吃吧,吃了饭好看团圆媳妇去。”

老厨子站在旁边,用围裙在擦着他满脸的汗珠,他每一说话就乍巴眼睛,从嘴里往外喷着唾沫星。他说:“那看团圆媳妇的人才多呢!粮米铺的二老婆,带着孩子也去了。后院的小麻子也去了,西院老杨家也来了不少的人,都是从墙头上跳过来的。”

他说他在井沿上打水看见的。

经他这一喧惑,我说:“爷爷,我不吃饭了,我要看团圆媳妇去。”

祖父一定让我吃饭,他说吃了饭他带我去。我急得一顿饭也没有吃好。

我从来没有看过团圆媳妇,我以为团圆媳妇不知道多么好看呢!越想越觉得一定是很好看的,越着急也越觉得是非特别好看不可。不然,为什么大家都去看呢。不然,为什么母亲也不回来吃饭呢。

越想越着急,一定是很好的节目都看过。若现在就去,还多少看得见一点,若再去晚了,怕是就来不及了。我就催促着祖父。

“快吃,快吃,爷爷快吃吧。”

那老厨子还在旁边乱讲乱说,祖父间或问他一两句。

我看那老厨子打扰祖父吃饭,我就不让那老厨子说话。那老厨子不听,还是笑嘻嘻地说。我就下地把老厨子硬推出去了。

祖父还没有吃完,老周家的周三奶又来了,是她说她的公鸡总是往我这边跑,她是来捉公鸡的。公鸡已经捉到了,她还不走,她还扒着玻璃窗子跟祖父讲话,她说:“老胡家那小团圆媳妇过来,你老爷子还没去看看吗?那看的人才多呢,我还没去呢,吃了饭就去。”

祖父也说吃了饭就去,可是祖父的饭总也吃不完。一会要点辣椒油,一会要点咸盐面的。我看不但我着急,就是那老厨子也急得不得了了。头上直冒着汗,眼睛直眨巴。

祖父一放下饭碗,连点一袋烟我也不让他点,拉着他就往西南墙角那边走。

一边走,一边心里后悔,眼看着一些看热闹的人都回来了。为什么一定要等祖父呢?不会一个人早就跑着来吗?何况又觉得我躺在草棵子里就已经听见这边有了动静了。真是越想越后悔,这事情都闹了一个下半天了,一定是好看的都过去了,一定是来晚了。白来了,什么也看不见了,在草棵子听到了这边说笑,为什么不就立刻跑来看呢?越想越后悔。自己和自己生气,等到了老胡家的窗前,一听,果然连一点声音也没有了。差一点没有气哭了。

等真的进屋一看,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母亲,周三奶奶,还有些个不认的人,都在那里,与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没有什么好看的,团圆媳妇在那儿?我也看不见,经人家指指点点的,我才看见了。不是什么媳妇,而是一个小姑娘。

我一看就没有兴趣了,拉着爷爷就向外边走,说:“爷爷回家吧。”

等第二天早晨她出来倒洗脸水的时候,我看见她了。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

院子里的人,看过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之后,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不过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了。

周三奶奶说:“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

隔院的杨老太太说:“那才不怕羞呢!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

周三奶奶又说:“哟哟!我可没见过,别说还是一个团圆媳妇,就说一进门就姓了人家的姓,也得头两天看看人家的脸色。哟哟!那么大的姑娘。她今年十几岁啦?”

“听说十四岁么!”

“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

“可别说呀!也有早长的。”

“可是他们家可怎么睡呢?”

“可不是,老少三辈,就三铺小炕……”

这是杨老太太扒在墙头上和周三奶奶讲的。

至于我家里,母亲也说那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

老厨子说:“没见过,大模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地转。”

有二伯说:“介(这)年头是啥年头呢,团圆媳妇也不像个团圆媳妇了。”

只是祖父什么也不说,我问祖父:“那团圆媳妇好不好?”

祖父说:“怪好的。”

于是我也觉得怪好的。

她天天牵马到井边上去饮水,我看见她好儿回,中间没有什么人介绍,她看看我就笑了,我看看她也笑了。我问她十几岁?她说:“十二岁。”

我说不对。

“你十四岁的,人家都说你十四岁。”

她说:“他们看我长得高,说十二岁怕人家笑话,让我说十四岁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长得高还让人家笑话,我问她:“你到我们草棵子里去玩好吧!”

她说:“我不去,他们不让。”

二

过了没有几天,那家就打起团圆媳妇来了,打得特别厉害,那叫声无管多远都可以听得见的。

这全院子都是没有小孩子的人家,从没有听到过谁家在哭叫。

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说早就该打的,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

她的婆婆在井边上饮马,和周三奶奶说:“给她一个下马威。你听着吧,我回去我还得打她呢,这小团圆媳妇才厉害呢!没见过,你拧她大腿,她咬你;再不然,她就说她回家。”

从此以后,我家的院子里,天天有哭声,哭声很大,一边哭,一边叫。

祖父到老胡家去说了几回,让他们不要打她了;说小孩子,知道什么,有点差错教导教导也就行了。

后来越打越厉害了,不分昼夜,我睡到半夜醒来和祖父念诗的时候,念着念着就听西南角上哭叫起来了。

我问祖父:“是不是那小团圆媳妇哭?”

祖父怕我害怕,说:“不是,是院外的人家。”

我问祖父:“半夜哭什么?”

祖父说:

“别管那个,念诗吧。”

清早醒了,正在念“春眠不觉晓”的时候,那西南角上的哭声又来了。

一直哭了很久,到了冬天,这哭声才算没有了。

三

虽然不哭了,那西南角上又夜夜跳起大神来,打着鼓,叮叮地响;大神唱一句,二神唱一句,因为是夜里,听得特别清晰,一句半句的我都记住了。

什么“小灵花呀”,甚么“胡家让她去出马呀”。

差不多每天大神都唱些个这个。

早晨起来,我就模拟着唱:“小灵花呀,胡家让她去出马呀……”

而且叮叮,叮叮的,用声音模拟着打打鼓。

“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出马”就是当跳大神的。

大神差不多跳了一个冬天,把那小团圆媳妇就跳出毛病来了。

那小团圆媳妇,有点黄,没有夏天她刚一来的时候,那么黑了。不过还是笑呵呵的。

祖父带着我到那家去串门,那小团圆媳妇还过来给祖父装了一袋烟。

她看见我,也还偷着笑,大概她怕她婆婆看见,所以没和我说话。

她的辫子还是很大的。她的婆婆说她有病了,跳神给她赶鬼。

等祖父临出来的时候,她的婆婆跟出来了,小声跟祖父说:“这团圆媳妇,怕是要不好,是个胡仙旁边的,胡仙要她去出马……”

祖父想要让他们搬家。但呼兰河这地方有个规矩,春天是二月搬家,秋天是八月搬家。一过了二八月就不是搬家的时候了。

我们每当半夜让跳神惊醒的时候,祖父就说:“明年二月就让他们搬了。”

我听祖父说了好几次这样的话。

当我模拟着大神喝喝咧咧地唱着“小灵花”的时候,祖父也说那同样的话,明年二月让他们搬家。

四

可是在这期间,院子的西南角上就越闹越厉害。请一个大神,请好几个二神,鼓声连天地响。

说那小团圆媳妇若再去让她出马,她的命就难保了。所以请了不少的二神来,设法从大神那里把她要回来。

(于是有许多人给他家出了主意,人哪能够见死不救呢?于是凡有善心的人都帮起忙来。他说他有一个偏方,她说她有一个邪令。)

(有的主张给她扎一个谷草人,到南大坑去烧了。)

(有的主张到扎彩铺去扎一个纸人,叫做“替身”,把它烧了或者可以替了她。)

(有的主张给她画上花脸,把大神请到家里,让那大神看了,嫌她太丑,也许就不捉她当弟子了,就可以不必出马了。)

(周三奶奶则主张给她吃一个全毛的鸡,连毛带腿地吃下去,选一个星星出全的夜,吃了用被子把人蒙起来,让她出一身大汗。蒙到第二天早晨鸡叫,再把她从被子放出来。她吃了鸡,她又出了汗,她的魂灵里边因此就永远有一个鸡存在着,神鬼和胡仙黄仙就都不敢上她的身了。传说鬼是怕鸡的。)

(据周三奶奶说,她的曾祖母就是被胡仙抓住过的,闹了整整三年,差一点没死,最后就是用这个方法治好的。因此一生不再闹别的病了。她半夜里正做一个恶梦,她正吓得要命,她魂灵里边的那个鸡,就帮了她的忙,只叫了一声,恶梦就醒了。她一辈子没生过病。说也奇怪,就是到死,也死得不凡,她死那年已经是八十二岁了。八十二岁还能够拿着花线绣花,正给她小孙子绣花兜肚嘴。绣着绣着,就有点困了,她坐在木凳上,背靠着门扇就打一个盹。这一打盹就死了。)

(别人就问周三奶奶:)

“你看见了吗?”

(她说:)

“可不是……你听我说呀,死了三天三夜按都按不倒。后来没有办法,给她打着一口棺材也是坐着的,把她放在棺材里,那脸色是红扑扑的,还和活着的一样……”

(别人问她:)

“你看见了吗?”

(她说:)

“哟哟!你这问的可怪,传话传话,一辈子谁能看见多少,不都是传话传的吗!”

(她有点不大高兴了。)

(再说西院的杨老太太,她也有个偏方,她说黄连二两,猪肉半斤,把黄连和猪肉都切碎了,用瓦片来焙,焙好了,压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专治惊风,掉魂。)

(这个方法,倒也简单。虽然团圆媳妇害的病可不是惊风,掉魂,似乎有点药不对症。但也无妨试一试,好在只是二两黄连,半斤猪肉。何况呼兰河这个地方,又常有卖便宜猪肉的。虽说那猪肉怕是瘟猪,有点靠不住。但那是治病,也不是吃,又有甚么关系。)

“去,买上半斤来,给她治一治。”

(旁边有着赞成的说:)

“反正治不好也治不坏。”

(她的婆婆也说:)

“反正死马当活马治吧!”

(于是团圆媳妇先吃了半斤猪肉加二两黄连。)

(这药是婆婆亲手给她焙的。可是切猪肉是他家的大孙子媳妇给切的。

那猪肉虽然是连紫带青的,但中间毕竟有一块是很红的,大孙子媳妇就偷着把这块给留下来了,因为她想,奶奶婆婆不是四五个月没有买到一点晕腥了吗?于是她就给奶奶婆婆偷着下了一碗面疙瘩汤吃了。)

(奶奶婆婆问:)

“可哪儿来的肉?”

(大孙子媳妇说:)

“你老人家吃就吃吧,反正是孙子媳妇给你做的。”

(那团圆媳妇的婆婆是在灶坑里边搭起瓦来给她焙药。一边焙着,一边说:)

“这可是半斤猪肉,一条不缺……”

(越焙,那猪肉的味越香,有一匹小猫嗅到了香味而来了,想要在那已经焙好了的肉干上攫一爪,它刚一伸爪,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用手打着那猫,一边说:)

“这也是你动得爪的吗!你这馋嘴巴,人家这是治病呵,是半斤猪肉,你也想要吃一口?你若吃了这口,人家的病可治不好了。一个人活活地要死在你身上,你这不知好歹的。这是整整半斤肉,不多不少。”

(药焙好了,压碎了就冲着水给团圆媳妇吃了。)

(一天吃两包,才吃了一天,第二天早晨,药还没有再吃,还有三包压在灶王爷板上,那些传偏方的人就又来了。)

(有的说,黄连可怎么能够吃得?黄连是大凉药,出虚汗像她这样的人,一吃黄连就要泄了元气,一个人要泄了元气那还得了吗?)

(又一个人说:)

“那可吃不得呀!吃了过不去两天就要一命归阴的。”

(团圆媳妇的婆婆说:)

“那可怎么办呢?”

(那个人就慌忙的问:)

“吃了没有呢?”

(团圆媳妇的婆婆刚一开口,就被他家的聪明的大孙子媳妇给遮过去了,说:)

“没吃,没吃,还没吃。”

(那个人说:)

“既然没吃就不要紧,真是你老胡家有天福,吉星高照,你家差点没有摊了人命。”

(于是他又给出了个偏方,这偏方,据他说已经不算是偏方了,就是东二道街上“李永春”药铺的先生也常常用这个方单,是一用就好的,百试,百灵。无管男、女、老、幼,一吃一个好。也无管什么病,头痛、脚痛、肚子痛、五脏六腑痛,跌、打、刀伤,生疮、生疗、生疖子……)

(无管什么病,药到病除。)

(这究竟是什么药呢?人们越听这药的效力大,就越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药。)

(他说:)

“年老的人吃了,眼花缭乱,又恢复到了青春。”

“年轻的人吃了,力气之大,可以搬动泰山。”

“妇女吃了,不用胭脂粉,就可以面如桃花。”

“小孩子吃了,八岁可以拉弓,九岁可以射箭,十二岁可以考状元。”

(开初,老胡家的全家,都为之惊动,到后来怎么越听越远了。本来老胡家一向是赶车拴马的人家,一向没有考状元。)

(大孙子媳妇,就让一些围观的闪开一点,她到梳头匣子里拿出一根画眉的柳条炭来。)

她说:“快请把药方开给我们吧,好到药铺去赶早去抓药。”

(这个出药方的人,本是“李永春”药铺的厨子。三年前就离开了“李永春”那里了。三年前他和一个妇人吊膀子,那妇人背弃了他,还带走了他半生所积下的那点钱财,因此一气而成了个半疯。虽然是个半疯了,但他在“李永春”那里所记住的药名字还没有全然忘记。)

(他是不会写字的,他就用嘴说:)

“车前子二钱,当归二钱,生地二钱,藏红花二钱。川贝母二钱,白术二钱,远志二钱,紫河车二钱……”

(他说着说着似乎就想不起来了,急得头顶一冒汗,张口就说红糖二斤,就算完了。)

(说完了,他就和人家讨酒喝。)

“有酒没有,给两盅喝喝。”

(这半疯,全呼兰河的人都晓得,只有老胡家不知道。因为老胡家是外来户,所以受了他的骗了。家里没有酒,就给了他两吊钱的酒钱。那个药方是根本不能够用的,是他随意胡说了一阵的结果。)

团圆媳妇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据他家里的人说,夜里睡觉,她要忽然坐起来的。看了人她会害怕的。她的眼睛里边老是充满了眼泪。这团圆媳妇大概非出马不可了。若不让她出马,大概人要好不了的。

(这种传说,一传出来,东邻西邻的,又都去建了议,都说哪能够见死不救呢?

原贴:呼兰河传全文。。。。

董永胖Amor小七

萧轩小说全文阅读如下:

操作设备:戴尔笔记本电脑

操作系统:win10

操作程序:任意浏览器

1、首先选择任意一个浏览器打开,如下图所示:

2、然后输入需要搜索的书名,如下图所示:

3、然后点击进第一个,就可以看到阅读篇章,如下图所示:

4、最后点击进行阅读即可,如下图所示:

原贴:萧轩小说全文阅读

爱纬D臀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OnGsLa6RtZP7UaAnB5sYQ

提取码:0gxq

原贴:万界随心系统_by津河_txt全文阅读,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guhaiyu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l8PE7wHUNT0v7As1AHzOg

提取码: pxuw

该小说讲述了一朝睡醒,萧挽歌竟然穿越了。穿到落后的八十年代,成了一个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小村姑!可怕的是这小村姑被父母当做物品卖出去了,卖给一个死了老婆的老男人做媳妇儿。更可怕的是,这老男人还有个3岁的儿子,她要给人当后妈!萧挽歌:“……”别人穿越都是穿成王妃公主或者嫡小姐,然后吃香的喝辣的,为什么她穿越,竟给一个老男人当媳妇儿?还要给人家做后娘?

原贴:娇宠八零小媳妇_by萧枝惜_txt全文免费阅读

zhoult0514

daishffusfiqewf鐧惧害鍦板浘

原贴:呼兰河传全文。。。。

静走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mHehfkBaOQtHJ893LsaCA

提取码: ieqp

该小说讲述了b市第一医院产科的都知道,一到叶大夫要下班,就有个萧彦成来打听今天产科的情况。

原贴:叶叶有今萧_by女王不在家_txt全文免费阅读

月影流离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应用,网上购物在逐渐成为人们所熟知的购物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网上店铺的兴起。在各种类型的购物网站中,提供网上开店服务的C2C、B2C网站以其服务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另设有:出版频道、作家福利、交流中心、精品杂志、潜力新作、强文红文、作家访谈、诗歌、短篇、小说论坛、博客、排行榜、精品小说和完结小说等栏目。

其中小说论坛为国内最大的文学在线交流平台。每天同时百万人在线交流创作心得,拥有国内最大的写作素材库。现已被盛大网络并购,成为继起点、晋江等小说门户网站之后,又一盛大旗下小说门户网站。

支持中国期刊网的CAJ、NH、KDH和PDF格式文件:

它可配合网上原文的阅读,也可以阅读下载后的中国期刊网全文,并且它的打印效果与原版的效果一致,当然,您必须具有浏览原文的权限。页面设置:可通过[放大>、[缩小>、[指定比例>、[适应窗口宽度>、[适应窗口高度>、[设置默 认字体>。

[设置背景颜色>等功能改变文章原版显示的效果!浏览页面:可通过[首页>、[末页>、[上下页>、[指定页面>、[鼠标拖动>等功能实现页面跳转; 查找文字:对于非扫描文章,提供全文字符串查询功能!切换显示语言:本软件除了提供简体中文。

原贴:萧轩小说全文阅读

风中的承诺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j5o7rTUYBaJozJECQ5y1A

提取码:a9dl

原贴:万界时空大穿越_by萧胡_txt全文阅读,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uppsala_yan

链接:

提取码:

egd8

天骄战纪,是一部异界大陆修真玄幻类型的网络小说,作者:萧瑾瑜,小说签约授权首发连载于纵横中文网原创文学网站。截止2019年12月25日,正式收官。

原贴:天骄战纪小说by萧瑾瑜全文在线阅读

longpaopao

呼兰河传(第一部分) - 萧红 - 虹桥书吧(虹桥读吧) - 免费TXT小说阅读与下载虹桥书吧-->小说书库-->呼兰河传(第一部分) 清凉版 浪漫版

温暖版 清爽版

第一章

一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牙医生就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的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

后来那女医生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长。

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有几家烧饼铺,有几家粮栈。

东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红色的好砖砌起来的大烟筒是非常高的,听说那火磨里边进去不得,那里边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会把人用火烧死,不然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为有火,听说那里边不用马,或是毛驴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为尽是用火,岂不把火磨烧着了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准参观的。听说门口站着守卫。

东二道街上还有两家学堂,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都是在庙里边,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两个都是小学:

龙王庙里的那个学的是养蚕,叫做农业学校。祖师庙里的那个,是个普通的小学,还有高级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学。

这两个学校,名目上虽然不同,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也不过那叫做农业学校的,到了秋天把蚕用油炒起来,教员们大吃几顿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学的,没有蚕吃,那里边的学生的确比农业学校的学生长的高,农业学生开头是念“人、手、足、刀、尺”,顶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那高等小学的学生却不同了,吹着洋号,竟有二十四岁的,在乡下私学馆里已经教了四五年的书了,现在才来上高等小学。也有在粮栈里当了二年的管帐先生的现在也来上学了。

这小学的学生写起家信来,竟有写到:“小秃子闹眼睛好了没有?”小秃子就是他的八岁的长公子的小名。次公子,女公子还都没有写上,若都写上怕是把信写得太长了。因为他已经子女成群,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写起信来总是多谈一些个家政:姓王的地户的地租送来没有?大豆卖了没有?行情如何之类。

这样的学生,在课堂里边也是极有地位的,教师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这样的学生就站起来了,手里拿着“康熙字典”,常常会把先生指问住的。万里乾坤的“乾”和乾菜的“乾”,据这学生说是不同的。乾菜的“乾”应该这样写:

“乾”,而不是那样写:“乾”。

西二道街上不但没有火磨,学堂也就只有一个。是个清真学校,设在城隍庙里边。

其余的也和东二道街一样,灰秃秃的,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而且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是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好像要从那泥坑里边提炼出点什么来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完全被蒸发走了,那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比粥锅瀙糊,比浆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那怕苍蝇蚊子从那里一飞也要黏住的。

小燕子是很喜欢水的,有时误飞到这泥坑上来,用翅子点着水,看起来很危险,差一点没有被泥坑陷害了它,差一点没有被粘住,赶快地头也不回地飞跑了。

若是一匹马,那就不然了,非粘住不可。不仅仅是粘住,而且把它陷进去,马在那里边滚着,挣扎着,挣扎了一会,没有了力气那马就躺下了。一躺下那就很危险,很有致命的可能。但是这种时候不很多,很少有人牵着马或是拉着车子来冒这种险。

这大泥坑出乱子的时候,多半是在旱年,若两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才到了真正危险的时候。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越下雨越坏,一下了雨好像小河似的了,该多么危险,有一丈来深,人掉下去也要没顶的。其实不然,呼兰河这城里的人没有这么傻,他们都晓得这个坑是很厉害的,没有一个人敢有这样大的胆子牵着马从这泥坑上过。

可是若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就一天一天地干下去,到后来也不过是二三尺深,有些勇敢者就试探着冒险的赶着车从上边过去了,还有些次勇敢者,看着别人过去,也就跟着过去了。一来二去的,这坑子的两岸,就压成车轮经过的车辙了。那再后来者,一看,前边已经有人走在先了,这懦怯者比之勇敢的人更勇敢,赶着车子走上去了。

谁知这泥坑子的底是高低不平的,人家过去了,可是他却翻了车了。

车夫从泥坑爬出来,弄得和个小鬼似的,满脸泥污,而后再从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马,不料那马已经倒在泥污之中了,这时候有些过路的人,也就走上前来,帮忙施救。

这过路的人分成两种,一种是穿着长袍短褂的,非常清洁。看那样子也伸不出手来,因为他的手也是很洁净的。不用说那就是绅士一流的人物了,他们是站在一旁参观的。

看那马要站起来了,他们就喝彩,“噢!噢!”地喊叫着,看那马又站不起来,又倒下去了,这时他们又是喝彩,“噢噢”地又叫了几声。不过这喝的是倒彩。

就这样的马要站起来,而又站不起来的闹了一阵之后,仍然没有站起来,仍是照原样可怜地躺在那里。这时候,那些看热闹的觉得也不过如此,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了。于是星散开去,各自回家去了。

现在再来说那马还是在那里躺着,那些帮忙救马的过路人,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是这城里的担葱的、卖菜的、瓦匠、车夫之流。他们卷卷裤脚,脱了鞋子,看看没有什么办法,走下泥坑去,想用几个人的力量把那马抬起来。

结果抬不起来了,那马的呼吸不大多了。于是人们着了慌,赶快解了马套。从车子把马解下来,以为这回那马毫无担负的就可以站起来了。

不料那马还是站不起来。马的脑袋露在泥浆的外边,两个耳朵哆嗦着,眼睛闭着,鼻子往外喷着突突的气。

看了这样可怜的景象,附近的人们跑回家去,取了绳索,拿了绞锥。用绳子把马捆了起来,用绞锥从下边掘着。人们喊着号令,好像造房子或是架桥梁似的,把马抬出来了。

马是没有死,躺在道旁。人们给马浇了一些水,还给马洗了一个脸。

看热闹的也有来的,也有去的。

第二天大家都说:

“那大水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马。”

虽然马没有死,一哄起来就说马死了。若不这样说,觉得那大泥坑也太没有什么威严了。

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它被赋给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涨了,水落了,过些日子大了,过些日子又小了。大家对它都起着无限的关切。

水大的时间,不但阻碍了车马,且也阻碍了行人,老头走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颤,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吓得狼哭鬼叫。

一下起雨来这大泥坑子白亮亮地涨得溜溜地满,涨到两边的人家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给淹没了。来往过路的人,一走到这里,就像在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击。是要奋斗的,卷起袖子来,咬紧了牙根,全身的精力集中起来,手抓着人家的板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头不要晕,眼睛不要花,要沉着迎战。

偏偏那人家的板墙造得又非常地平滑整齐,好像有意在危难的时候不帮人家的忙似的,使那行路人不管怎样巧妙地伸出手来,也得不到那板墙的怜悯,东抓抓不着什么,西摸也摸不到什么,平滑得连一个疤拉节子也没有,这可不知道是什么山上长的木头,长得这样完好无缺。

挣扎了五六分钟之后,总算是过去了。弄得满头流汗,满身发烧,那都不说。再说那后来的人,依法炮制,那花样也不多,也只是东抓抓,西摸摸。弄了五六分钟之后,又过去了。

一过去了可就精神饱满,哈哈大笑着,回头向那后来的人,向那正在艰苦阶段上奋斗着的人说:

“这算什么,一辈子不走几回险路那不算英雄。”

可也不然,也不一定都是精神饱满的,而大半是被吓得脸色发白。有的虽然已经过去了多时,还是不能够很快地抬起腿来走路,因为那腿还在打颤。

这一类胆小的人,虽然是险路已经过去了,但是心里边无由地生起来一种感伤的情绪,心里颤抖抖的,好像被这大泥坑子所感动了似的,总要回过头来望一望,打量一会,似乎要有些话说。终于也没有说什么,还是走了。

有一天,下大雨的时候,一个小孩子掉下去,让一个卖豆腐的救了上来。

救上来一看,那孩子是农业学校校长的儿子。

于是议论纷纷了,有的说是因为农业学堂设在庙里边,冲了龙王爷了,龙王爷要降大雨淹死这孩子。

有的说不然,完全不是这样,都是因为这孩子的父亲的关系,他父亲在讲堂上指手画脚的讲,讲给学生们说,说这天下雨不是在天的龙王爷下的雨,他说没有龙王爷。你看这不把龙王爷活活地气死,他这口气那能不出呢?所以就抓住了他的儿子来实行因果报应了。

有的说,那学堂里的学生也太不像样了,有的爬上了老龙王的头顶,给老龙王去戴了一个草帽。这是什么年头,一个毛孩子就敢惹这么大的祸,老龙王怎么会不报应呢?看着吧,这还不能算了事,你想龙王爷并不是白人呵!你若惹了他,他可能够饶了你?那不像对付一个拉车的、卖菜的,随便的踢他们一脚就让他们去。那是龙王爷呀!龙王爷还是惹得的吗?

有的说,那学堂的学生都太不像样了,他说他亲眼看见过,学生们拿了蚕放在大殿上老龙王的手上。你想老龙王哪能够受得了。

有的说,现在的学堂太不好了,有孩子是千万上不得学堂的。一上了学堂就天地人鬼神不分了。

有的说他要到学堂把他的儿子领回来,不让他念书了。

有的说孩子在学堂里念书,是越念越坏,比方吓掉了魂,他娘给他叫魂的时候,你听他说什么?他说这叫迷信。你说再念下去那还了得吗?

说来说去,越说越远了。

过了几天,大泥坑子又落下去了,泥坑两岸的行人通行无阻。

再过些日子不下雨,泥坑子就又有点像要干了。这时候,又有车马开始在上面走,又有车子翻在上面,又有马倒在泥中打滚,又是绳索棍棒之类的,往外抬马,被抬出去的赶着车子走了,后来的,陷进去,再抬。

一年之中抬车抬马,在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没有一个人说把泥坑子用土填起来不就好了吗?没有一个。

有一次一个老绅士在泥坑涨水时掉在里边了。一爬出来,他就说:

“这街道太窄了,去了这水泡子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了,这两边的院子,怎么不把院墙拆了让出一块来?”

他正说着,板墙里边,就是那院中的老太太搭了言。她说院墙是拆不得的,她说最好种树,若是沿着墙根种上一排树,下起雨来人就可以攀着树过去了。

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

这泥坑子里边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坑里边。

原因是这泥坑上边结了一层硬壳,动物们不认识那硬壳下面就是陷阱,等晓得了可也就晚了。它们跑着或是飞着,等往那硬壳上一落可就再也站不起来了。白天还好,或者有人又要来施救。夜晚可就没有办法了。它们自己挣扎,挣扎到没有力量的时候就很自然地沉下去了,其实也或者越挣扎越沉下去的快。有时至死也还不沉下去的事也有。若是那泥浆的密度过高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事。

比方肉上市,忽然卖便宜猪肉了,于是大家就想起那泥坑子来了,说:

“可不是那泥坑子里边又淹死了猪了?”

说着若是腿快的,就赶快跑到邻人的家去,告诉邻居。

“快去买便宜肉吧,快去吧,快去吧,一会没有了。”

等买回家来才细看一番,似乎有点不大对,怎么这肉又紫又青的!可不要是瘟猪肉。

但是又一想,哪能是瘟猪肉呢,一定是那泥坑子淹死的。

于是煎、炒、蒸、煮,家家吃起便宜猪肉来。虽然吃起来了,但就总觉得不大香,怕还是瘟猪肉。

可是又一想,瘟猪肉怎么可以吃得,那么还是泥坑子淹死的吧!

本来这泥坑子一年只淹死一两只猪,或两三口猪,有几年还连一个猪也没有淹死。至于居民们常吃淹死的猪肉,这可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真是龙王爷晓得。

虽然吃的自己说是泥坑子淹死的猪肉,但也有吃了病的,那吃病了的就大发议论说:

“就是淹死的猪肉也不应该抬到市上去卖,死猪肉终究是不新鲜的,税局子是干什么的,让大街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卖起死猪肉来?”

那也是吃了死猪肉的,但是尚且没有病的人说:

“话可也不能是那么说,一定是你疑心,你三心二意的吃下去还会好。你看我们也一样的吃了,可怎么没病?”

间或也有小孩子太不知时务,他说他妈不让他吃,说那是瘟猪肉。

这样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欢。大家都用眼睛瞪着他,说他:

“瞎说,瞎说!”

有一次一个孩子说那猪肉一定是瘟猪肉,并且是当着母亲的面向邻人说的。

那邻人听了倒并没有坚决的表示什么,可是他的母亲的脸立刻就红了。伸出手去就打了那孩子。

那孩子很固执,仍是说:

“是瘟猪肉吗!是瘟猪肉吗!”

母亲实在难为情起来,就拾起门旁的烧火的叉子,向着那孩子的肩膀就打了过去。于是孩子一边哭着一边跑回家里去了。

一进门,炕沿上坐着外祖母,那孩子一边哭着一边扑到外祖母的怀里说:

“姥姥,你吃的不是瘟猪肉吗?我妈打我。”

外祖母对这打得可怜的孩子本想安慰一番,但是一抬头看见了同院的老李家的奶奶站在门口往里看。

于是外祖母就掀起孩子后衣襟来,用力地在孩子的屁股上哐哐地打起来,嘴里还说着:

“谁让你这么一点你就胡说八道!”

一直打到李家的奶奶抱着孩子走了才算完事。

那孩子哭得一塌糊涂,什么“瘟猪肉”不“瘟猪肉”的,哭得也说不清了。

总共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的福利有两条:

第一条: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

第二条就是这猪肉的问题了,若没有这泥坑子,可怎么吃瘟猪肉呢?吃是可以吃的,但是可怎么说法呢?真正说是吃的瘟猪肉,岂不太不讲卫生了吗?有这泥坑子可就好办,可以使瘟猪变成淹猪,居民们买起肉来,第一经济,第二也不算什么不卫生。

二

东二道街除了大泥坑子这番盛举之外,再就没有什么了。

也不过是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也有一两家机房,也许有一两家染布匹的染缸房,这个也不过是自己默默地在那里做着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可以使别人开心的,也不能招来什么议论。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比方就是东二道街南头,那卖豆芽菜的王寡妇吧:她在房脊上插了一个很高的杆子,杆子头上挑着一个破筐。因为那杆子很高,差不多和龙王庙的铁马铃子一般高了。来了风,庙上的铃子格棱格棱地响。王寡妇的破筐子虽是它不会响,但是它也会东摇西摆地作着态。

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王寡妇一年一年地卖着豆芽菜,平静无事,过着安详的日子,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独子到河边去洗澡,掉河淹死了。

这事情似乎轰动了一时,家传户晓,可是不久也就平静下去了。不但邻人、街坊,就是她的亲戚朋友也都把这回事情忘记了。

再说那王寡妇,虽然她从此以后就疯了,但她到底还晓得卖豆芽菜,她仍还是静静地活着,虽然偶尔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庙台上狂哭一场,但一哭过了之后,她还是平平静静地活着。

至于邻人街坊们,或是过路人看见了她在庙台上哭,也会引起一点恻隐之心来的,不过为时甚短罢了。

还有人们常常喜欢把一些不幸者归划在一起,比如疯子傻子之类,都一律去看待。

哪个乡、哪个县、哪个村都有些个不幸者,瘸子啦、瞎子啦、疯子或是傻子。

呼兰河这城里,就有许多这一类的人。人们关于他们都似乎听得多、看得多,也就不以为奇了。偶尔在庙台上或是大门洞里不幸遇到了一个,刚想多少加一点恻隐之心在那人身上,但是一转念,人间这样的人多着哩!于是转过眼睛去,三步两步地就走过去了。即或有人停下来,也不过是和那些毫没有记性的小孩子似的向那疯子投一个石子,或是做着把瞎子故意领到水沟里边去的事情。

一切不幸者,就都是叫化子,至少在呼兰河这城里边是这样。

人们对待叫化子们是很平凡的。

门前聚了一群狗在咬,主人问:

“咬什么?”

仆人答:

“咬一个讨饭的。”

说完了也就完了。

可见这讨饭人的活着是一钱不值了。

卖豆芽菜的女疯子,虽然她疯了还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的还到庙台上去哭一场,但是一哭完了,仍是得回家去吃饭、睡觉、卖豆芽菜。

她仍是平平静静地活着。

三

再说那染缸房里边,也发生过不幸,两个年青的学徒,为了争一个街头上的妇人,其中的一个把另一个按进染缸子给淹死了。死了的不说,就说那活着的也下了监狱,判了个无期徒刑。

但这也是不声不响地把事就解决了,过了三年二载,若有人提起那件事来,差不多就像人们讲着岳飞、秦桧似的,久远得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似的。

同时发生这件事情的染缸房,仍旧是在原址,甚或连那淹死人的大缸也许至今还在那儿使用着。从那染缸房发卖出来的布匹,仍旧是远近的乡镇都流通着。蓝色的布匹男人们做起棉裤棉袄,冬天穿它来抵御严寒。红色的布匹,则做成大红袍子,给十八九岁的姑娘穿上,让她去做新娘子。

总之,除了染缸房子在某年某月某日死了一个人外,其余的世界,并没有因此而改动了一点。

再说那豆腐房里边也发生过不幸:两个伙计打仗,竟把拉磨的小驴的腿打断了。

因为它是驴子,不谈它也就罢了。只因为这驴子哭瞎了一个妇人的眼睛,(即打了驴子那人的母亲)所以不能不记上。

再说那造纸的纸房里边,把一个私生子活活饿死了。因为他是一个初生的孩子,算不了什么。也就不说他了。

四

其余的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人死了,魂灵就要到地狱里边去,地狱里边怕是他没有房子住、没有衣裳穿、没有马骑。活着的人就为他做了这么一套,用火烧了,据说是到阴间就样样都有了。

大至喷钱兽、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丫鬟使女、厨房里的厨子、喂猪的猪官,再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以至窗前的鹦鹉。

看起来真是万分的好看,大院子也有院墙,墙头上是金色的琉璃瓦。一进了院,正房五间,厢房三间,一律是青红砖瓦房,窗明几净,空气特别新鲜。花盆一盆一盆的摆在花架子上,石柱子、全百合、马蛇菜、九月菊都一齐的开了。看起使人不知道是什么季节,是夏天还是秋天,居然那马蛇菜也和菊花同时站在一起。也许阴间是不分什么春夏秋冬的。这且不说。

再说那厨房里的厨子,真是活神活现,比真的厨子真是干净到一千倍,头戴白帽子、身扎白围裙,手里边在做拉面条。似乎午饭的时候就要到了,煮了面就要开饭了似的。

院子里的牵马童,站在一匹大白马的旁边,那马好像是阿拉伯马,特别高大,英姿挺立,假若有人骑上,看样子一定比火车跑得更快。就是呼兰河这城里的将军,相信他也没有骑过这样的马。

小车子、大骡子,都排在一边。骡子是油黑的,闪亮的,用鸡蛋壳做的眼睛,所以眼珠是不会转的。

大骡子旁边还站着一匹小骡子,那小骡子是特别好看,眼珠是和大骡子一般的大。

(全文十多万字,放不下了)

原贴:呼兰河传全文。。。。

vancouverdak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SGcU42R4jtbT9zkK05GUQ

提取码: w32m

该小说讲述了(不是快穿,第一章作话请一定要看!)因为最近的新闻,女同事们就孕子之痛愤慨而热烈的讨论了好几天,苏景阳只是单纯好奇的插了一句:“生孩子有这么疼吗?”然后……然后他就遭到了无妄之灾!!!

原贴:系统罚他生娃_by萧澜_txt全文免费阅读

寸心梅

呼兰河传》

原贴:呼兰河传 原文 阅读

寰宇大叔

内容提要: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描写的是东北哈尔滨的小镇呼兰,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家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西(加走字)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

原贴:呼兰河传 原文 阅读

李忠海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j5o7rTUYBaJozJECQ5y1A

提取码:a9dl

该小说讲述了新书剑侠系统已经发布,欢迎投资。 凌云通过时空之门投影,穿越高武世界,成为守护时空的时空使徒,穿梭时空,进入一个个武侠、玄幻、灵异等千奇百怪的世界,打击时空掠夺者,逐步成长,最终踏足诸天巅峰!

原贴:万界时空大穿越_by萧胡_txt全文免费阅读

疯丫头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rB08N0TBzO7ISk30aH1cw

提取码: 5zra

该小说讲述了良妃卫氏重生,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良妃和八爷 萧茉蝶清朝重生四部曲的最后一部,茉蝶写过乾隆、雍正、顺治的故事,现在终于写到康熙了,这也是茉蝶清朝重生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康熙的妃子。

原贴:[清]良妃重生_by萧茉蝶_txt全文免费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GbUeeKd5-jd5T18mdjkuA

提取码:z3rl

该小说讲述了前世,凭借叶锦幕的赌石神技,叶家一飞冲天,成功跻身申城四大世家。 却在她的异能神秘消失之际,被亲生父亲、最爱的男人和最信任的姐姐,联手送上纨绔大少的床榻。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叶锦幕心如死灰,为保清白毅然从窗口跳下! 若有来世,她定要不再软弱,不再轻信,不再被任何人利用! 她定要让所有伤害到她的人,尝到比之重上千倍万倍的痛楚!再度睁眼,叶锦幕重回五年前。

原贴:重生之天定贵女_by萧落烟_txt全文免费阅读

可能感兴趣

萧逸萧天骄小说全文阅读下载  萧逸小说饮马流花河在线阅读  萧逸小说全文阅读  催熟满河星小说全文阅读  催熟满河星无弹窗全文阅读  催熟满河星全文阅读  催熟满河星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催熟满河星免费全文阅读  呼兰河传在线阅读全文  萧尘全文免费阅读  呼兰河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呼兰河传全文免费阅读  呼兰河传原著全文  原著萧十一郎全文阅读  萧十一郎小说全文阅读  萧十一小说全文阅读  萧逸萧天骄小说全文阅读  萧逸免费阅读全文  萧逸萧天骄全文免费阅读  

最新专题

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笔趣阁

封神演义相关的小说

单田芳的封神演义和小说一样吗?

封神小说主角名字

主角叫风元的封神小说

拜师截教的完本小说

精灵梦叶罗丽原创女主同人小说

叶罗丽精灵梦小说全集目录

叶罗丽精灵梦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

精灵梦叶罗丽八季小说

相关专题

萧天免费阅读全文全文

萧天全文免费阅读全文

烟雨故人来全文免费阅读

将夜小说全文阅读全文

一城烟雨半世情全文免费阅读

锦一小说全文阅读

官路红颜作者小鱼全文免费阅读

萧天 全文免费阅读

萧轩小说全文阅读

江南小娘子全文免费阅读

更多萧河小说全文阅读的相关推荐尽在顾文姬.

顾文姬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版权说明

Copyright©2025 渝ICP备15005112号-4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