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作家大神级别和白金级别
[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这是一个文人最向往的年代,你可以跟皇帝叫板,你不必满口的主子奴才,你更有一帮以"左右天子"谓之为大忠的同僚…然而在这个美好的时代,穿越而来的郑朗,悲催的发现在成为一个读书人之前,他...
爸爸去哪儿
原贴:有没有鼻祖级别玄幻小说
维尔加
qiqi
凡人修仙传:炼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炼虚,合体,大乘,渡劫。
仙逆: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婴变,问鼎,阴虚,阳实。
传统:旋照、开光、融合、心动、灵寂、元婴、出窍、分神、渡劫、大乘
我看的修真文都是第一个级别0-0
原贴:修真小说的级别划分
张昱菲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看小说之前先记住这句话 什么神作啊什么大作啊 别听信人家的鼓吹 真要是神作也没见出国发行 真要是大作 也没见压倒莎士比亚
下面是正文 你要求网络小说 我多余的就不给出了
《狼群》 作者 刺血 军事类
《全职高手》 作者 蝴蝶兰 游戏类
《史上第一混乱》 作者 张小花 反穿越文
《最佳导演》 作者 机器人瓦力 娱乐文
《贩罪》 作者 三天两觉 异能文
《三国之宅行天下》 作者 贱宗首席弟子 古代穿越文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作者 午后方晴 装B流
异世生活助理神 作者 李仲道 装B流中的极品 问题是更新慢的吐血 连载中
《诛仙》 作者 萧鼎 披着仙侠外皮的爱情小说
《求魔》 作者 耳根 洪荒流
《隐杀》 作者 愤怒的香蕉 毒草书籍,典型的扮猪吃老虎
《赘婿》 作者 愤怒的香蕉 同样的扮猪吃老虎,兼职装B流
暂时就给出这些 还有很多很多 像大眼珠子的书 跳舞的书 猫腻的书 很多很多 说不完的
小叶候
我认为世俗的习武的武者划分是:外劲-内劲-化劲-先天-天人
外劲(习武高手)、内劲(武学强者)、化劲(武学大师)、先天(武道宗师)、天人(陆地神仙的神人)。
虽然说殊途同归,习武入道有一线渺芒的机会,但更高的境界却限于功法和传承的缺失,天人境已经是世俗中的武者所能修练到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比较成熟和正统的修仙(或修真)体系应该是:
练气期(吸纳天地灵气,入体化为元力,寿元可达至百来岁;丹田为气状,初步掌握灵气术法运用,已具备神识,不能辟谷,体内元气并不能支撑太久的御剑飞行)、
筑基期(丹田为液态状,可辟谷,神识倍增,寿元可达两百余岁,不能遁光飞行,能长时间御剑飞行)、
金丹期(丹田内有规则的圆形固态丹元,已辟谷,寿元可达五百载,可驾遁光飞行)、
元婴期(破丹成婴,寿元可达千年岁月,遁光飞行,破体元婴可瞬移)、
化神期(体内元婴倍增,元婴向元神过渡,寿元可超两千余年,掌握元力领域,可破元婴瞬移)、
炼虚期(寿元可达近五千岁,体内元婴化为元神,返虚出本体,化为分身或众多分身)、
合体期(分身与本体合二为一,达到返朴归真,初掌神通,可破炼虚万千化身,寿元可达上万年载)、
大乘期(寿元可达两万余年,熟练使用或自创神通,法力肉身已具备飞升上界的条件,谌为修士大能)、
渡劫期(凡人向仙人过渡的境界,修士飞升上界以后,初掌天地法则,体内元力逐步向仙元力或仙灵力转换,失败则为渡劫修士,随岁月而消亡;转换成功,则融会贯通天地法则,可与天地同寿,是为仙)
仙人没有较正统的划分体系,仅供参考,大致是:天仙境、真仙境(太乙真仙)、玄仙境(大至玄仙)、金仙境(大罗金仙)、仙君境、仙尊境、仙帝境
最早提出修真或修仙的境界等级构想的小说是《飘渺之旅》,但那时侯非常不成熟且不严谨,后来经过众多网络修真小说的大咖作者的完善,就形成了较正统和成熟的修仙体系。网络上比较权威、修练体系也比较正统的修真修仙小说,比如《百炼成仙》、《仙逆》、《最强弃少》、《凡人修仙传》、《修真世界》、《修仙狂徒》等。
原贴:修真小说的级别划分
摩登bobo部落
起点中文网“大神级”的白金作家有:
天蚕土豆,凭借《魔兽剑圣异界纵横》跻身顶尖作家之列。
唐家三少,代表作品《斗罗大陆》。
猫腻,自2007年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庆余年》,引起巨大反响。
辰东,以《神墓》一文扬名开创了玄幻悬念流这一山门。
忘语,网络仙侠小说代表名家之一,代表作品是《凡人修仙传》。
当然上述五位作家,是我从某排名网站上面随机抽取的五位,写的顺序并不代表他们的能力水平,而没出现名字的作家也不代表不够优秀,只是因为篇幅有限,实在是不能把全部“大神级”的白金作家一一列出,但是我想借着上面各位说明一件事儿,他们是无论人气排名还是口碑都比较好的各位,更是用心在原创文学作品的各位,所以希望有更多想要投身于文学创作的童靴,能够像他们一样踏实创作。
fancia
1.《英雄志》孙晓
2.《悟空传》今何在
3.《诛仙》萧鼎
4.《天行健》燕垒生
5.《新宋》阿越
6.猎命师传奇九把刀
7.《尘缘》烟雨江南
8.《江山美色》墨武
9.无限恐怖/无限未来zhttty
10.《紫川》老猪
11.《都市妖奇谈》可蕊
若星汉的天空今何在
12.《朱雀记》猫腻
13.都市恐怖病系列九把刀
14.《涿鹿》江南
15.《此间的少年》江南
16.《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17.《天庐风云》飞凌
18.《杯雪》小椴
19.《佣兵天下》说不得大师
20.《亵渎》烟雨江南
21.《庆余年》猫腻
22.《搜神记》树下野狐
23.《盗墓笔记》南派三叔
24.《鬼吹灯》天下霸唱
25.《朔风飞扬》阿弩
26.《风起陇西》马伯庸
27.《邪气凛然》跳舞
28.《师士传说》方想
29.《天人》月雨
30.《河图洛书》不动
麟雅
在修真小说中,凡是提到修仙都是传统的仙侠小说。凡是提到修真,一般都是出现在现代都市修真小说中,但不管是都市修真还是修仙,修练之人都被称之为修士,修士之间,互称为道友。
世俗的习武的武者划分应该是:外劲-内劲-化劲-先天-天人
外劲(习武高手)、内劲(武学强者)、化劲(武学大师)、先天(武道宗师)、天人(陆地神仙的神人)。
虽然说殊途同归,习武入道有一线渺芒的机会,但更高的境界却限于功法和传承的缺失,天人境已经是世俗中的武者所能修练到的最高境界。
修仙界,比较成熟和正统的修仙(或修真)体系应该是:
练气期(吸纳天地灵气,入体化为元力,寿元可达至百来岁;丹田为气状,初步掌握灵气术法运用,已具备神识,不能辟谷,体内元气并不能支撑太久的御剑飞行)、
筑基期(丹田为液态状,可辟谷,神识倍增,寿元可达两百余岁,不能遁光飞行,能长时间御剑飞行)、
金丹期(丹田内有规则的圆形固态丹元,已辟谷,寿元可达五百载,可驾遁光飞行)、
元婴期(破丹成婴,寿元可达千年岁月,遁光飞行,破体元婴可瞬移)、
化神期(体内元婴倍增,元婴向元神过渡,寿元可超两千余年,掌握元力领域,可破元婴瞬移)、
炼虚期(寿元可达近五千岁,体内元婴化为元神,返虚出本体,化为分身或众多分身)、
合体期(分身与本体合二为一,达到返朴归真,初掌神通,可破炼虚万千化身,寿元可达上万年载)、
大乘期(寿元可达两万余年,熟练使用或自创神通,法力肉身已具备飞升上界的条件,谌为修士大能)、
渡劫期(凡人向仙人过渡的境界,修士飞升上界以后,初掌天地法则,体内元力逐步向仙元力或仙灵力转换,失败则为渡劫修士,随岁月而消亡;转换成功,则融会贯通天地法则,可与天地同寿,是为仙)
仙人没有较正统的划分体系,仅供参考,大致是:天仙境、真仙境(太乙真仙)、玄仙境(大至玄仙)、金仙境(大罗金仙)、仙君境、仙尊境、仙帝境
最早提出修真或修仙的境界等级构想的小说是《飘渺之旅》,但那时侯非常不成熟且不严谨,后来经过众多网络修真小说的大咖作者的完善,就形成了较正统和成熟的修仙体系。网络上比较权威的修真修仙小说,比如《百炼成仙》、《仙逆》、《最强弃少》、《凡人修仙传》、《修真世界》等。
原贴:修真小说的级别划分
olivedj
炼气—筑基—开光—胎息—辟谷—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大乘—渡劫
炼气、筑基、旋照、融合、心动、灵寂、元婴、出窍、分神、合体、度劫、大乘
炼气、筑基、开光、灵虚、辟谷、心动、元化、元婴、离合、空冥、寂灭、大成、渡劫
散仙、天仙、金仙、大罗金仙、九天玄仙、罗天上仙、
极仙、绝仙、仙君、仙帝
神人、灵神、天神、神王、神皇、天尊、主宰
闻道期、开光期、灵智期、消融期、神动期、元婴期、出窍期、灵虚期、玄灵期、渡劫成仙
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原贴:修真小说的级别划分
紫衣27
影视剧中的刘罗锅,原型是乾嘉年间的刘墉,他不是状元,也不驼背,是著名的文人,曾官拜内阁大学士。刘罗锅与和珅,同为朝堂阁老,可两人同路不同道,面和心不合,境遇也是天差地别。
1、两人的出生与仕途
刘墉出生于“进士专业户”,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朝的进士,祖父刘棨是康熙朝的进士,父亲刘统勋是雍正朝的进士,自己靠着祖上的恩荫,以举人身份参加科举,也考中进士。
在仕途起步阶段,刘墉走的是中国最常规的科举之路,而和珅就相对有点“另类”。和珅没考上举人,但考进咸安宫学,相当于今天的清北大学。
毕业时的和珅,已经精通满、汉、藏、蒙四种语言,这在当时难得的稀缺人才,也是日后平步青云的一项重要技能。
和珅凭借关系,走后门当上宫廷侍卫。在乾隆南巡途中,和珅受到皇帝赏识,从此人生就像开了外挂。短短几年,就从一个侍卫奔到内阁,入值军机处。
相比和珅非常规的“坐火箭”,刘墉的常规仕途就如同“蜗牛速度”,从基层干起,在地方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历经宦海浮沉。
乾隆晚年时,和珅是朝堂炙手可热的大臣,遍地都是党羽,说话一呼百应,杠杠的“二皇帝”,甚至比“儿皇帝”嘉庆还有影响力。刘墉直到嘉庆二年,才被勉强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不管是受宠程度,还是官职,与和珅都不是一个级别。
2、两人的才华与财富
和珅不管在历史上还是民间、戏剧中,都是以“贪”而闻名,这是不容否认的实事,永远也没法翻案。
唯一有争议的是,和珅到底贪了多少。几亿两可能有点夸张,因为当时全国流通的白银都没那么多,保守估计千把万是有的。而刘墉是以清廉闻名于世,即使贪,最多也就占公家一点小便宜,在财力上与和珅真没法对比。
刘墉在书法史上是地位的人,“浓墨宰相”可不是吹出来的,传世墨宝可谓价值连城,随便一副字画都能惊动拍卖行。历史评价刘墉:“墉工书,有名于时”,可见他在当时就已经是国学大师。
和珅诗、词、歌、画不差,可惜用错了方向,用在迎合乾隆的兴趣上面。在才学深度上,和珅只能算“附庸风雅”,与刘墉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3、两人的下场
和珅在位时,享尽荣华富贵,财富富可敌国,与刘墉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讽刺的是,和珅下马后,刘墉负责“和珅案”,但刘墉没有落井下石。和珅本来该被“凌迟”,刘墉还为其求情,最后,和珅在家中一条白绫见了先帝。
刘墉直到晚年才走上辉煌,最后八十五岁才寿终正寝,去世后还被追赠太子太保。就下场而言,刘墉算是功德圆满,和珅就如同被台风吹上天的猪,后来台风停了,猪从高空坠地。
和珅与刘墉,不能完全用是非黑白来定义。和珅只是那个时代官场上的一个缩影,和珅背后的“小和珅”多如牛毛,即使是刘墉,也做了一些随波逐流的事情。
这是由当时的大环境所决定,满清尤其是乾隆朝大兴“文字喻”,这就如同抽掉了知识分子的脊梁,让那些文人士大夫失去独立人格与思想,要不如和珅一样唯利是图,要不如刘墉埋首故纸堆研究考据书画。
qxx_whh
等级上上是,权势上却不是!在这一点上我们都被电视剧诱导了,不管是《宰相刘罗锅》还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其实这些都是带有演绎成分的,根本就是不可信的。古代的官职,除了官职还有一些荣誉方面的顾问性职位!就像纪晓岚的一品大学士,说是一品其实没有实权。
而和珅虽然也是一品,确是真真有实权在握的军机大臣。所以别看他们和和珅都是一品,但是在能力和权利的划分上,可以说是天差地远!正史上的刘墉虽然也是一个清官,但是他也只是自己清廉,根本不敢跟和珅对着干。他没那个实力,他的实力最多只是让他不附庸和珅的情况下,和珅权衡利弊也不弄他。跟和珅打擂台,刘墉还是差着段位呢!
更别说纪晓岚了,虽然电视剧里纪晓岚多次凭借自己的智慧玩弄和珅,然而正史里,不管他有没有这个智慧,他都不敢!纪晓岚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也就是修四库全书了,然而正史上,四库全书的总编撰是和珅。纪晓岚只是他手下很多个编辑之一。论段位,他差和珅更远!
被宠坏的小喵喵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清王朝中央政府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真可谓文武双全,文的武的官职全部在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享受了无数的荣华富贵。身家财产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刘墉,民间称刘罗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 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最高不过是体仁阁大学士,一介文官,手无实权,以书法闻名于世,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其实不够宰相这一级别。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 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死后才被追赠太子太保,正一品官职,生前最高为从一品,没有爵位。
所以说刘墉和和珅不在一个级别上,和珅可算是古今中外,做官做的最大的一位了。
暴走苜蓿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说起和珅和刘罗锅,人们对其印象多来自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剧中和珅与刘罗锅频频斗法,引人发笑。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和刘墉(即剧中的刘罗锅)年龄、出身、身份和地位差别甚大,刘墉是和珅的下级,两人的关系与电视剧有很大的不同。
电视剧中的和珅和刘墉
和珅1750年出生,出身满洲世家,20岁左右就当了乾隆皇帝的侍卫,26岁时担任军机大臣和总管内务府大臣,参与国家军机大事,成为乾隆朝的核心层官员。此后,和珅一帆风顺,不断升迁,相继担任过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和领侍卫内大臣等一系列要职,最后官封一等公,担任了文华殿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大臣,在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中排名第一。如果非要做个比较的话,那么其职务相当于今天的政府总理。
和珅画像
刘墉比和珅大了31岁,他是1719年出生,1751年就考中进士,入了翰林院,这时和珅才是个1岁的小娃娃。刘墉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朝早期的大学士,所以刘墉也是个官二代,但他与和珅相比,进步却非常慢。和珅当了军机大臣时,刘墉才刚刚担任巡抚一级的职务;直到嘉庆即位以后,刘墉才入阁当了体仁阁大学士,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而这时和珅已经快要落马了。
刘墉画像
和珅坏事以后,刘墉主持审理此案,最后和珅被嘉庆皇帝处死。几年后,80多岁的刘墉也寿终正寝。
wuhua
诚邀,如题。小时候一部《宰相刘罗锅》让和珅“倒霉蛋”的形象深入人心。那么历史上和珅和刘罗锅在一个级别吗?
实际上,刘罗锅还真不是和珅的对手。虽然和珅和刘墉官品都是正一品,而且刘墉还比和珅年长三十岁,但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在乾隆的纵容下和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所担任的职位更是五花八门,什么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礼部尚书,九门提督等等,多得和珅自己都数不过来。而刘墉在朝中虽居高位,但一直没有担任过军机大臣进入中枢,而且乾隆还批评刘墉遇事模棱圆滑,所以刘罗锅实际上并不是和珅的对手。
再者,刘墉也从没有和和珅动过手,起码二人没有正面冲突过,甚至在表面上,刘墉对和珅还有奉承之意。实际上,嘉庆帝赐死和珅时,年逾80的刘墉还替和珅党人求过情,他对嘉庆说道:和珅可杀,但是同党可免死,大范围的诛杀各地官员,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
以上就是小编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蝴蝶小兰
谢谢邀请,刘墉担任过内阁大学士,左督御史,直隶总督等等。这些个重要职位说明此人很不简单,但我认为跟和珅比起来还是差点。两个人的仕途不同,和珅圆滑,会说话办事,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当然他是有真才实学的。刘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与和珅的不同表现在“雅”,善于书法绘画,好不夸张的说清朝三百年刘墉的字排不了第一也能进前三!论做官来讲,我认为和珅要强。说个题外话,《宰相刘罗锅》里有一集乾隆以修缮为名要拆嘉靖永陵的楠木偷梁换柱,刘墉百般阻挠……这是正史,有所不同的是出这主意的正是刘墉
木头人
影视剧中的刘罗锅,原型是乾嘉年间的刘墉,他不是状元,也不驼背,是著名的文人,曾官拜内阁大学士。刘罗锅与和珅,同为朝堂阁老,可两人同路不同道,面和心不合,境遇也是天差地别。两人的出生与仕途刘墉出生于“进士专业户”,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朝的进士,祖父刘棨是康熙朝的进士,父亲刘统勋是雍正朝的进士,自己靠着祖上的恩荫,以举人身份参加科举,也考中进士。在仕途起步阶段,刘墉走的是中国最常规的科举之路,而和珅就相对有点“另类”。和珅没考上举人,但考进咸安宫学,相当于今天的清北大学。
实际上,刘罗锅还真不是和珅的对手。虽然和珅和刘墉官品都是正一品,而且刘墉还比和珅年长三十岁,但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在乾隆的纵容下和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所担任的职位更是五花八门,什么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礼部尚书,九门提督等等,多得和珅自己都数不过来。而刘墉在朝中虽居高位,但一直没有担任过军机大臣进入中枢,而且乾隆还批评刘墉遇事模棱圆滑,所以刘罗锅实际上并不是和珅的对手。
angelyuxin
单就当时权利地位而言,刘墉是斗不过和珅的。和珅年幼时经历坎坷(三岁丧母九岁丧父),但是他也足够努力,年纪轻轻便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还通读四书五经。其仕途一路顺风顺水,人生最高峰时当到了领班军机大臣和首席内阁大学士,同时兼任三部(吏部、户部、刑部)一院(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等数十个要职,这些部门无一不是实权部门。其权势熏天,直逼皇帝,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也使得嘉庆帝对其对其耿耿于怀,生怕和珅哪天脑子一抽想当皇帝了便把自己拉下马,于是,他先下手为强,乾隆一死便马上杀了和珅。要知道,和珅死时仅仅是49岁,正是一个男人玩弄权术最炉火纯青的年龄。
而刘墉呢?一生仕途坎坷,几次靠父亲的蒙荫才得以重新录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逾65岁的刘墉才能和刚三十四岁的和珅分庭抗礼。而到了嘉庆元年以后,和珅势力如日中天,刘墉等大臣只能暗中反对了,明面上已经不敢和他叫板了。
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和珅贪得无厌,其当官完全是为了自己,不管百姓死活。这样的官,爬的越高,跌得也越惨,他永远的记在了中华名族的耻辱柱上,其“史上第一贪官”的骂名遗臭万年。幸好,我们还有刘墉这样的清正廉洁的好官,他们在黑暗中默默地前行,纵使前方乌云蔽日,然而心中始终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地为民做事--抓贪官,办实事,为民请命……
所以,和珅和刘墉是无法比较的,一个是清官而地位较低,而另一个地位虽高却是十足的利欲熏心之徒!
salina375
刘墉与和珅都是有大能力的人,刘墉在地方也是雷厉风行的封疆大吏。刘墉看人识人十分了得,刘墉进京后做官风格大变是因为看清了乾隆。可能是不喜欢像和珅那样做事或者是不喜欢又或者和珅只能有一个所以做了庸官,如果在雍正时可能是风雨无阻权威不二。
xiaoshan
从官员权力的角度来看,刘墉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落后于和珅,和珅的仕途可谓是一路顺风顺水,基本没有遇上阻碍。
和珅的最高职务是内阁首席大学时、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还兼任着内务府总管和步军统领衙门都统等职务。通俗来说,和珅是当时位列所有大臣之首,无论是政务还是军务,都由他一手领导负责;另外和珅还是内务府总管,也就是皇宫、皇帝的大管家,负责处理皇室所有事宜,管理所有皇子、妃嫔、太监、宫女的吃穿用度;另外他还是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也就是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区司令员,负责首都地区的所有治安!除此之外,和珅还是一等伯,拥有皇帝赐予的爵位,他还是皇帝的儿女亲家!皇亲国戚!
我们再来看看刘墉,刘墉的最高职务是大学士,还是身处末流的体仁阁大学士,虽然说大学士一职已经位列一品,但是刘墉是从江宁知府的岗位上升任的,也就是说他是外官入京,并且只是一个省会城市的市长调入京城担任大学士。实在不能与和珅同日而语,如果和珅在官场排名第一的话,刘墉可能得排到30名开外,所以他只能暗地里反对和珅!
和珅和刘墉这对cp之所以被大家所注意,纯粹是因为电视剧刘罗锅的影响,从实际地位来看,刘罗锅差了和珅起码500公里,不可相提并论!chenhao
历史上的刘罗锅与和珅论官职基本在一个级别上,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级别的人物,说起来也全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只不过是和珅和乾隆关系更为亲近,因此权力还是要比刘罗锅大一些。
刘罗锅原名为刘墉,并不是真罗锅,因为清朝官场首先要看长相,仪表欠佳的是不能步入仕途的。只是嘉庆皇帝看他个字高,显得驼背尤其突出,就带头叫了他“刘驼子”,就这样他刘罗锅的外号才流传至今。
二人职位刘罗锅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是大学士刘统勋的长子,于乾隆十六年高中进士,而后宦海几度沉浮,历任湖南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要职,以清正廉洁、克己奉公闻名后世;相比之下和珅的家世便要逊色很多,他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副都统常保家里,毫无背景可言,就是依仗着乾隆帝这条大腿才一路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的,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仪仗队的侍从一跃而上成了国家的一品大员,先后担任过户部尚书、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白旗满洲都统、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等官职,其升官速度纵观有清一代三百年间也鲜有人及。
二人关系影视作品《宰相刘罗锅》中就描述了和珅、刘罗锅意外结怨之后斗智斗勇的一系列故事,但是这毕竟不是史实,历史中这二人的关系并不是这么水火不容,刘罗锅也根本斗不过和珅,毕竟和珅近水楼台,“挟天子以令诸侯”,身为臣下的刘罗锅时常也是无可奈何。
刘罗锅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即公历1719年),和珅则出生在乾隆十五年(即公历1750年),算起来他们年纪相差能有三十岁,都差着辈分了,又怎么会争斗得你死我活呢?
史书记载,和珅、刘罗锅来往一直比较密切,彼此之间写写诗词、交流佛法、互赠一些不怎么值钱的小物什,因此从表面上他们的关系大体上还是过得去的,只不过是出身书香世家,靠真本事吃饭的刘罗锅打心眼里是看不上和珅这种溜须拍马之辈的,这点和珅自己也心知肚明,所以他们再暗地里还是较劲不少。
在嘉庆二年的四月,乾隆太上皇打算把吏部尚书刘墉提拔为体仁阁大学士,和珅当然不会赞同这件事,一听乾隆说起便百般阻挠,想要太上皇收回成命。但是劝阻了半天也不见效果,见乾隆主意已定,和珅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打算借机羞辱一把刘罗锅,因此请求太上皇在晋封的上谕了加上了这么一句话:
但伊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兹以无人,擢升此任。——清仁宗实录意思是在批评刘罗锅懒惰不作为,实在没人了才找的他担任大学士,圣旨颁发全国,结果弄得刘罗锅升了官反而颜面尽失,躲在家里不敢出去见人。刘罗锅当然知道这是和珅在从中作梗,因此他也在找机会想要捉弄他一番。
机会终于还是来了,过年的一天,刘罗锅在和珅进宫的必经之道上挑了一段泥泞不堪的路段,在这等着他,不久之后看到和珅的轿子来了,就连忙招呼他下轿寒暄。
和珅一下来便是光彩照人,身着西伯利亚出产的名贵貂褂,手指戴着金光闪闪的大钻戒,手里拿着一个巨型珍珠精心雕琢而成的鼻烟壶。再回头看看刘罗锅,灰头土脸,还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破旧袍子。
两人一照面就又开始玩笑起来了,和珅厉声职责刘罗锅:“你大过年也不穿身新衣服,就穷到这个份上了?皇帝也没少你的俸禄,自己不要脸,不给国家留一点脸面,连我也倒霉跟着你丢人。”
正在说话的功夫,刘罗锅突然跪在了地上,连连磕头,口中还念念有词:“给和中堂拜年,祝中堂大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刘罗锅再怎么寒酸,毕竟也是当朝一品大学士,他跪了下来,和珅就必须下跪还礼,结果把这件精美的貂皮大衣弄得污浊不堪,泥渍遍布。
一见此状,刘罗锅知目的已经达到,连忙哈哈大笑,一溜烟就跑的不见人影了。
所以说大家还是不能把电视剧当作历史来看,不然还真有可能会误入歧途,搞错人物关系。
闲云布衣
一个人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就成功的,都有他的过人之处,看看乾隆王朝里所描绘的和珅,简直是完美无缺,是妥妥的一个忠臣能臣。乾隆什么事儿都依靠和珅,他办事能力特强,身先士卒吃苦耐劳,乾隆当然喜欢他,送给他不少的宅子和田地。和珅跟刘墉、纪晓岚的关系也好。
小肠爱科比
乾隆时期和珅和刘墉显然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和珅的地位绝对要高于刘墉。
环顾乾隆朝这六十余年,和珅的地位绝非是刘墉能比的。刘墉虽然要比和珅大了许多,当刘墉中进士初入仕途的时候,和珅还是一个年仅1岁的小娃娃。当然年轻不代表着地位低,当1776年和珅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并同时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赏一品顶戴的时候,刘罗锅还是一个正三品的江苏学政。而当1783年刘墉在乾隆一朝走上鼎峰被任命为直隶总督的时候,和珅已是被赏赐双眼花翎,及任文渊阁提举阁事的乾隆最倚重的宠臣。
1787年的和珅更是成为刘墉的顶头上司,此时的刘墉只是一部的侍郎,而和珅早已成为统领百官的文华殿大学士,同时更是兼官着户部和吏部这两部,而作为刘墉只是一个侍郎当然就是归和珅管辖。可以说从和珅进入仕途的时候,刘墉的地位就从未超过和珅。再者和珅背后的家族也不是刘墉能比的,要知道和珅的姓氏可是满族八大姓的钮祜禄氏,他也是满洲正红旗的人,虽然和珅幼时家道已中落,但是再怎样作为满清八旗的子弟,其身份地位也远远不是连不是的刘墉这汉人能比的。
说到底刘墉在乾隆的眼里就是一个奴才,而和珅在乾隆的眼里虽说也是一个奴才,但是人家好歹也是乾隆最宠爱的奴才,而刘墉却只是一个在乾隆眼里能干活的奴才罢了。你说乾隆少了刘墉可以,他能少的了和珅吗?而且晚年的刘墉可谓是糊涂至极,曾多次受到乾隆皇帝的责备,先是因泄露了皇帝关于嵇璜、曹文埴的谈话内容而被罢免了大学士的职位,后因主管上书房的时候管理不善,而被降为侍郎衔。而于此同时,和珅可谓是仕途一帆风顺,先是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并兼吏部和户部,后更是被封为三等忠襄伯,并在不久后被赏黄带、四开禊袍,官加三级。你说这样的刘墉能跟和珅比吗?
乾隆时期的刘墉无法与和珅比,但是在嘉庆年间刘墉地位显然要超过和珅当然乾隆时期的刘墉绝对是无法和和珅比的,毕竟谁都知道乾隆时期最最受宠信的可是和珅,且没有之一,所以这个时期别说刘墉比不上他,甚至嘉庆帝在乾隆心中的地位都比不上和珅。而乾隆死了之后,可就不一样了,虽说刘墉在嘉庆帝的眼里也不咋地,曾经嘉庆帝在任命刘墉为体仁阁大学士的时候,嘉庆就说过你能升为大学士是因为朝廷没人了,所以才升你的。但是刘墉好歹还是受到嘉庆帝的信任的,而和珅在嘉庆帝的眼里可以说就是如仇人一般,嘉庆帝想杀了和珅都来不及,所以此时刘墉的地位肯定是要比和珅高的。而到最后和珅结党营私和贪污受贿一案也是刘墉负责主审的,我想此时的和珅绝对想不到,曾经自己根本就瞧不上的刘墉,会在最后让自己跪在他的面前受审,这等屈辱不知道和珅该是如何面对的。
而且甚至到后期,刘墉在嘉庆七年,也就是在1802年嘉庆去往热河的时候,刘墉更是被嘉庆赋予总管朝政一切大事的“监国大臣”,在这个时候朝中所有的事情,除了大事需有在热和的嘉庆帝做主,其余的全部都有刘墉做主,,此时的刘墉可为是真正的步入到了人生的鼎峰了。
oonikita
影视剧中的刘罗锅,原型是乾嘉年间的刘墉,他不是状元,也不驼背,是著名的文人,曾官拜内阁大学士。刘罗锅与和珅,同为朝堂阁老,可两人同路不同道,面和心不合,境遇也是天差地别。
两人的出生与仕途刘墉出生于“进士专业户”,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朝的进士,祖父刘棨是康熙朝的进士,父亲刘统勋是雍正朝的进士,自己靠着祖上的恩荫,以举人身份参加科举,也考中进士。
在仕途起步阶段,刘墉走的是中国最常规的科举之路,而和珅就相对有点“另类”。和珅没考上举人,但考进咸安宫学,相当于今天的清北大学。
毕业时的和珅,已经精通满、汉、藏、蒙四种语言,这在当时难得的稀缺人才,也是日后平步青云的一项重要技能。
和珅凭借关系,走后门当上宫廷侍卫。在乾隆南巡途中,和珅受到皇帝赏识,从此人生就像开了外挂。短短几年,就从一个侍卫奔到内阁,入值军机处。
相比和珅非常规的“坐火箭”,刘墉的常规仕途就如同“蜗牛速度”,从基层干起,在地方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历经宦海浮沉。
乾隆晚年时,和珅是朝堂炙手可热的大臣,遍地都是党羽,说话一呼百应,杠杠的“二皇帝”,甚至比“儿皇帝”嘉庆还有影响力。刘墉直到嘉庆二年,才被勉强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不管是受宠程度,还是官职,与和珅都不是一个级别。
两人的才华与财富和珅不管在历史上还是民间、戏剧中,都是以“贪”而闻名,这是不容否认的实事,永远也没法翻案。
唯一有争议的是,和珅到底贪了多少。几亿两可能有点夸张,因为当时全国流通的白银都没那么多,保守估计千把万是有的。而刘墉是以清廉闻名于世,即使贪,最多也就占公家一点小便宜,在财力上与和珅真没法对比。
刘墉在书法史上是有地位的人,“浓墨宰相”可不是吹出来的,传世墨宝可谓价值连城,随便一副字画都能惊动拍卖行。历史评价刘墉:“墉工书,有名于时”,可见他在当时就已经是国学大师。
和珅诗、词、歌、画不差,可惜用错了方向,用在迎合乾隆的兴趣上面。在才学深度上,和珅只能算“附庸风雅”,与刘墉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两人的下场和珅在位时,享尽荣华富贵,财富富可敌国,与刘墉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讽刺的是,和珅下马后,刘墉负责“和珅案”,但刘墉没有落井下石。和珅本来该被“凌迟”,刘墉还为其求情,最后,和珅在家中一条白绫见了先帝。
刘墉直到晚年才走上辉煌,最后八十五岁才寿终正寝,去世后还被追赠太子太保。就下场而言,刘墉算是功德圆满,和珅就如同被台风吹上天的猪,后来台风停了,猪从高空坠地。
和珅与刘墉,不能完全用是非黑白来定义。和珅只是那个时代官场上的一个缩影,和珅背后的“小和珅”多如牛毛,即使是刘墉,也做了一些随波逐流的事情。
这是由当时的大环境所决定,满清尤其是乾隆朝大兴“文字喻”,这就如同抽掉了知识分子的脊梁,让那些文人士大夫失去独立人格与思想,要不如和珅一样唯利是图,要不如刘墉埋首故纸堆研究考据书画。
蓝莲花
和珅,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乾隆朝中后期乃至嘉庆朝初期最具权势的朝廷大佬,更是清朝乃至历史上都“名列前茅”的大贪官。根据后世学者考证,和珅把持朝政二十余年,所得家产“适当清廷二十年岁入之一半而强”。朝廷上有奸臣,就会有忠臣;可像乾隆朝这样的奇葩王朝,难有忠臣怎么办?
文人塑造、影视演绎、坊间传说,总之,人们一定会想尽办法为和珅“创造”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满足一下邪恶终将被打败,正义终会得到伸张的心理安慰。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就是这样一位被影视作品塑造出来的“和珅死敌”!
历史上的刘墉,并非“罗锅”,只是因为个子太高,御前侍奉的时候需要弯腰才落得如此称呼。历史上的刘墉,更非“宰相”,因为他虽官居“体仁阁大学士”但却从未进入军机处。
那么,历史上的刘墉是不是与和珅同一级别,有没有资格成为和珅的对手呢?
和珅同刘墉的比较,应该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和珅未进入仕途之前乾隆十六年,刘墉考中进士并就此进入仕途,几经起伏后于乾隆三十七年官至“正三品”按察使。
而乾隆三十七年,和珅才刚刚步入仕途并担任“三等侍卫”。注意,此时的和珅拥有“蒙荫”加持,身上本就袭封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爵,相当于“从三品”武职官员。
也就是说,刘墉较之和珅多出的21年仕途生涯,基本等于白扔;而且,和珅担任的”三等侍卫“较之刘墉的”按察使“更具官场优势,更有发展前景。
第二阶段:和珅进入仕途以后乾隆四十六年,刘墉回任京城,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品秩从一品。
而此时的和珅在乾隆皇帝的特殊恩宠下,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朝廷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势力,同时兼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大臣”、“署理兵部尚书”等等显要官职。
很明显,此时的和珅已经远远超过了刘墉!
更关键的是,此时的刘墉虽然担任“左都御史”,专司监察官员、整肃纲纪,但却从未将和珅视为朝堂对手,甚至面对乾隆专宠于和珅,他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静默自守、虚与委蛇。
第三阶段:嘉庆朝初期乾隆六十年,原本已经升任“协办大大学士”的刘墉因错被降为“内阁学士”,并最终恢复成“吏部尚书”。
而此时的和珅已经成为仅次于老臣阿桂的朝廷二把手,以“文华殿大学士”的身份监管“户部”、“吏部”和“翰林院”等,爵位升至“三等忠襄伯”。
嘉庆二年,刘墉正式进入内阁,担任“体仁阁大学士”;而这一年,老臣阿桂病逝,和珅升级成为领班军机大臣、内阁首席大学士,成为正儿八经的朝廷首揆。
嘉庆三年,和珅的爵位升至“一等忠襄公”;而刘墉仅在嘉庆四年扳倒和珅以后,再授了一个“太子少保”的荣誉官职。
也就是说,刘墉除了在和珅初入官场的时候,拥有些许优势,但在随后便步步落后,再无赶超机会。
只是,和珅再牛却也只落得三尺白绫,刘墉虽被步步压制却能八十五岁善终,人之命数,不服不行!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清稗类钞
七月半_小姐
刘墉担任过内阁大学士,左督御史,直隶总督等等。这些个重要职位说明此人很不简单,但我认为跟和珅比起来还是差点。两个人的仕途不同,和珅圆滑,会说话办事,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当然他是有真才实学的。刘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与和珅的不同表现在“雅”,善于书法绘画,好不夸张的说清朝三百年刘墉的字排不了第一也能进前三!论做官来讲,我认为和珅要强。说个题外话,《宰相刘罗锅》里有一集乾隆以修缮为名要拆嘉靖永陵的楠木偷梁换柱,刘墉百般阻挠……这是正史,有所不同的是出这主意的正是刘墉。
丝路洞洞妖
历史上和珅和刘罗锅在一个级别吗?(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题主一定是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确,那部剧是难得的一部好剧,李保田扮演刘罗锅、王刚扮演和珅、张国立扮演乾隆帝、邓婕扮演刘罗锅夫人,都是老戏骨,李保田、王刚、邓婕都获得了当年的金鹰奖。
但是,这部剧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和收视率,将历史改编的面目全非。
刘墉是1719年出生,和珅是1750年出生,两个人年龄相差31岁,而且刘墉也不是罗锅,刘墉是科甲出身,古代选官历来讲究身、言、书、判,其中身就是体形,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这样才有官威,嘉庆帝确实说过刘墉是“刘驼子”,但此时的刘墉已经是80岁的老头了,驼背也很正常。
扯的有点远了,我们回到问题上,看看两个人的级别!
首先看一下和珅的官职:
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帝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和珅也算是皇亲国戚了。
一等忠襄公是异姓功臣爵位最高的一个等级,再往上就要封王了,除了清初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个特例,以后不是宗室是不能封王的,和珅的公爵已经是超品了,比一品大员地位还要尊崇。
和珅的最大官职是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属于正一品。
按照现代的说法,和珅是总理兼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军委副主席,还与大老板是亲家。
我们再看看刘墉的官职:
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和珅下台后嘉庆赐予的),属于正一品。
虽然刘墉也是正一品,但是没有进入过军机处,档次一下子就拉下来了,我们知道,军机处是雍正设立的,总揽军、政大权,是最高的国家机关,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虽然办公地点不大,还是兼职,不发工资,但却是所有大臣们的梦想之地,他的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中央军委、外交部和情报局的综合体,只对皇帝负责。
从此可见,虽然都是正一品,但是刘墉的官职根本无法与位高权重的和珅相提并论,《宰相刘罗锅》中刘墉和和珅斗法,只能是导演的一厢情愿罢了,刘墉根本没有资格去挑战和珅的权威。
从血统来看,和珅是满人,刘墉是汉人,起点就不一样,虽然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位高权重,但是满人和汉人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而且,现实中的和珅可不是一个不学无术,只会玩弄权术的大贪官,年轻时的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是八旗子弟中的出类拔萃者,而且还是一个大帅哥,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评价和珅“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
他虽是满人,但却没有家庭背景,不像刘墉是“官二代”,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还不到三十岁,和珅就干到了一品大员,很是了不起的。
和珅还是一个理财高手,他不但给花钱如流水的乾隆想办法搞钱,和珅自己还四处投资,经营当铺75间,银号300多间,还与东印度公司有生意往来,嘉庆帝抄和珅的家,其中很多钱财都是和珅投资赚来的。
但是和珅得势以后大力培植党羽,铲除异己,结党营私,大肆敛财,给官员们树立了很坏的榜样,对国家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
刘墉是一个耿直的官员,很受嘉庆帝的器重,嘉庆到热河期间,就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在嘉庆的支持下,刘墉在绊倒和珅方面是出了力的。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tududujin
和珅和刘墉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刘墉直到嘉庆二年,才当上了体仁阁大学士。而这个时候,和珅已经在文华殿大学士的位置上待了十来年了……仅此一点,便足见刘墉与和珅之间的差距了。更何况,刘墉跟和珅之间相差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起点不同众所周知,刘墉是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的儿子,是妥妥的“宰辅二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墉连乡试都没有参加,便以恩荫举人的身份直接参加了会试。什么意思呢?就是乾隆帝白送给了刘墉一个举人名额,让他跳过乡试、直接参加了会试。要知道,彼时的很多秀才,考了一辈子也未必就能考中举人!而人家刘墉的举人,是皇帝直接白送的……虽然乾隆帝白送给刘墉一个举人,但接下来的会试、殿试,依然还得刘墉自己来考。会试通过之后,在殿试上刘墉考中了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镀金后“留馆”担任文职正七品翰林院编修,正式踏入仕途。
和珅的父亲常保虽然不像刘墉的父亲刘统勋那般位列中枢,只是一个武职正二品的副都统。可架不住人家祖上有军功啊,留下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这可是妥妥的从三品!而且,这个世职还让和珅给承袭了。换句话说,就算和珅什么也不干,也能享受从三品待遇。可人家和珅偏偏不愿意吃老本,硬是以从三品世袭三等轻车都尉的身份去当了个正五品的三等侍卫!而和珅从此踏上了仕途。但不管怎么说,和珅起步就是正五品,比刘墉的正七品还是高出不少的。虽然清朝的武职和文职不具备可比性,但侍卫是可以以武职直接调任文职的。所以,和珅与刘墉的起点之间还是可以进行对比的。
晋升速度不同刘墉在踏入仕途之后,虽然有父亲刘统勋的背景加持,但走的还是翰林们的套路。先是在翰林院熬资格,然后到外地出任提督学政。直到考中进士的十一年之后,才被外放了实缺——文职从四品太原知府。后历任文职正四品道员、文职正三品按察使等职,到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考中进士二十五年之后,才成为了“红顶子”——文职从二品内阁学士。
▲刘墉画像
乾隆四十五年,刘墉才第一次位列封疆,出任了湖南巡抚。仅仅一年之后,又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成为了文职从一品。在担任左都御史两年之后,刘墉升任协办大学士,但品级依然还是文职从一品。此后,刘墉虽然担任过各种职位,但始终也没能跳出文职从一品的圈子,时不时还因为犯些小错被乾隆帝降级使用……直到嘉庆二年,刘墉才被嘉庆帝提拔为了正一品的体仁阁大学士。而且,嘉庆帝还刻意强调:“太上皇一直认为刘墉不实心用事、干活懒散,我也是没人可用了,这才让他来当了这个大学士。”
▲刘墉画像
当然,这只是嘉庆帝搪塞、安抚太上皇乾隆帝的说辞而已,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刘墉已经抱上了嘉庆帝的粗腿、成了嘉庆帝的人。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帝前脚刚死,刘墉后脚就跳了出来,加入到了清算和珅的大军之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嘉庆帝也给足了刘墉脸面。嘉庆七年,嘉庆帝寻幸热河期间,还特地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但大概其也就个“荣誉”而已,毕竟彼时的刘墉已经八十二岁、垂垂老矣……两年之后,刘墉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四岁。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清”并入祀贤良祠,算是嘉庆帝给刘墉的最后盖棺定论了。
▲清仁宗嘉庆帝画像
相较于刘墉的“大器晚成”,和珅则完全不同,他绝对可谓是出道即巅峰!乾隆三十七年,和珅正是出任三等侍卫、踏入仕途。仅仅三年之后,和珅便被提拔为了御前侍卫并兼任正蓝旗满州副都统,平了他父亲常保仕途的巅峰!但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一年之后,和珅再度升迁、出任文职正二品的户部右侍郎,不久之后又进入军机处、成为了军机大臣。之后,和珅步步高升并于乾隆四十九年成为了协办大学士,仅仅比刘墉出任协办大学士晚了一年。不久之后,和珅又因为平定回乱之功被授予一等男爵位。而这,是刘墉一辈子也没能、也不可能获得的东西!自此,和珅开始全面超越刘墉。乾隆五十一年,和珅正是晋升文华殿大学士,成为了如假包换的文职正一品!而彼时的刘墉,还在文职从一品圈子里打转转。两年之后,和珅又晋爵三等忠襄伯,开始“吊打”刘墉。嘉庆三年,就在刘墉成为体仁阁大学士的第二年,和珅正式成为了清王朝的超品一等忠襄公!而这,也成了和珅仕途的巅峰。从踏入仕途到位居正一品,刘墉用了四十六年,而和珅仅仅用了十四年……
▲清高宗乾隆帝画像
终极地位不同和珅的巅峰是超品一等忠襄公、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而刘墉的巅峰仅仅是一个体仁阁大学士而已,且终其一生也没能进入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按照通俗的解释,清王朝担任军机大臣的大学士才能被视为“宰相”,那么刘墉其实连“宰相”恐怕都算不上!所以,所谓“宰相刘罗锅”只是一种戏说而已,刘墉根本就不是什么“宰相”。
▲和珅画像(看补子,是超品爵的补子)
综上所述,刘墉与和珅根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刘墉这个人在乾隆年间是出了名的明哲保身,摆出了一副昏聩、懒散的姿态,从而避免了与如日中天的和珅发生什么正面冲突。所以,和珅从来也没有把刘墉当成是自己真正的对手。二人之间不仅没有发生过什么正面冲突,据一些私人笔记记载,刘墉私下里与和珅的关系还比较融洽。直到嘉庆四年,刘墉才最终撕下了“画皮”,加入了清算和珅的大军之中!由此可见,刘墉这个人其实并不像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那般正派,而是一个典型的“官场老滑头”!不知道是不是字如其人,刘墉那笔独步天下的书法正好可以用来诠释刘墉的一生——圆滑。
uiluiliulei
刘罗锅的本名叫刘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出生于山东诸城,为大学士刘统勋长子。和珅,满洲正红旗人,姓钮钴禄氏,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这一年刘墉刚中进士。两人年龄相差三十岁,等于相差了整整一辈,刘墉不管资历威望都要比和珅高,而且由于年龄的差距,历史上刘墉和和珅虽然同朝为官其实交集不多。
刘墉与和珅在不在一个级别,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他们的官场职务。
先说和珅,作为乾隆年间最得宠的满洲勋贵,和珅在因贪腐出事前,可谓是恩宠无比,位极人臣。和珅当过的主要官职和荣誉头衔有军机大臣、《四库全书》总撰修官、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户部、吏部、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国史馆正总裁、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爵封一等忠襄公,另外,和珅之子丰绅殷德迎娶了乾隆第十女和硕固伦公主,因此和珅还是标准的皇亲国戚。
和珅官至正一品的体仁阁大学士,爵位是清朝最高级别的一等忠襄公(再往上就是郡王级爵位了)。
和珅是满洲贵族出身,而刘墉的家族同样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祖父刘棨曾任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官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是乾隆朝的一代重臣。刘墉入仕后在官场上也几多沉浮,历任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内阁学士等职,嘉庆二年(1797年)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嘉庆九年(1805年),刘墉病逝于北京家中,享年八十五岁,赠太子太保。
从官职比较上看,和珅作为乾隆身边的第一大红人,官职一直是稳步上升,且当任的都是朝廷要职,其中六部尚书里面和珅一人就担任过户部、吏部和兵部尚书,和珅所担任的军机大臣含金量极高,刘墉没有在这一职务任过官。虽然两人最后都身居正一品的体仁阁大学士,但是刘墉的体仁阁大学士是在和珅遭到抄家赐死之后,刘墉在和珅生前时候职务最高的官职应该就是直隶总督了(从一品)。
另外,和珅满洲亲贵的身份也要大大优于刘墉的汉人身份,在清朝满汉有别其实尤其明显,和珅在乾隆年间顺风顺水,位极人臣,而刘墉在乾隆时期却经常犯错,乾隆三十年(1765年)刘墉在冀宁道台任上差点因下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墨国库银两,因失查之罪被判极刑,乾隆惜其才而得以免刑。在和珅炙手可热的时候,刘墉被迫违心的“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面对和珅专宠于乾隆,刘墉只好静默自守,不得不曲意逢迎于和珅。
不论权势或是与皇帝的亲密关系程度,和珅都要要胜于刘墉,两人确实不是一个级别的。唯一不同的是,和珅比刘墉小三十岁,却把自己养成了一个巨贪,结果落了个家产抄没,被赐自尽。倒是刘墉,晚年惟好静,以书法为乐,最后以八十五岁的高龄得到了善终。
楚门八八儿
《宰相刘罗锅》中,和珅与刘罗锅是死对头,和珅是个大贪官,所以最后被赐死;刘罗锅是个大清官,与和珅斗智斗勇,笑到最后,但真实的历史上,两人差别很大。
刘墉与和珅的年龄差别刘墉出生在1720年,和珅出生在1750年,两人年龄差是令人吃惊的30岁!也就是说,刘墉的年龄当和珅的老爹都绰绰有余,所以《宰相刘罗锅》中两人的年龄差是不真实的。
刘墉与和珅的仕途差别《宰相刘罗锅》中,和珅善于溜须拍马,更受乾隆皇帝信任,但刘罗锅也是一代才子,地位似乎不在和珅之下,还经常怒对和珅,让和珅出丑,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刘墉是汉人,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祖上三代都是进士,祖父刘棨曾任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更是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死后谥号文正,乃乾隆朝一代名臣。
但刘墉不是一个擅长考试的人,连个进士都考不中,一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31岁时,才靠着父亲刘统勋的关系,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进士,开始步入仕途。这个时候,和珅刚刚出生,还不到一岁呢。
刘墉的仕途上进也很慢,他几经浮沉,一直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63岁时,刘墉才升任直隶总督、吏部尚书,终于攀升到了从一品高官。
反观和珅,他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2岁时参加工作,到皇宫里当了一名侍卫。此后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路飞速提拔,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年仅26岁的和珅就被乾隆任命为军机大臣;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年仅30岁的和珅被提拔为为户部尚书,兼任镶蓝旗满洲都统,这两个职务一文一武,都是从一品的高官。
也就是说,和珅用了8年时间、到30岁干到从一品高官,而刘墉用了30多年时间、到60岁还只是正二品,全面落后于和珅。刘墉与和珅的斗争刘墉干到从一品时,已经是乾隆晚年,而且很快又被乾隆降职处理,所以终乾隆一朝,刘墉并未掌握多少实权,而和珅却在乾隆朝红得发紫,所以两人压根就不在一个级别上。
面对炙手可热的和珅,刘墉根本不敢正面交锋,颇有自知之明的他选择了明哲保身,甚至是“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也就是说,刘墉刻意表现自己幽默滑稽的一面,目的是避免自己成为和珅的攻击目标,保住自己的官位。
刘墉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为他迎来了善始善终的结局。
乾隆死后,嘉庆一举把和珅扳倒,而受命办理和珅案的就是已经79岁的刘墉。或许正因为如此,一些野史小说把刘墉塑造成了和珅的一生宿敌,认为是刘墉扳倒了和珅。
纵观刘墉与和珅的一生,两人年龄差距巨大,虽同朝为官,但地位权势差距明显,且刘墉奉行明哲保身,根本没有跟和珅正面交锋,最后办理和珅案不过“谨奉圣命”,贯彻嘉庆皇帝的意图。清宫戏之歪曲历史,误人子弟,深矣!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vivianhe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少年时,曾在咸安宫官学就读,受过良好的训练。乾隆34年,他承袭父亲世职,并以满洲官学生的身份选入銮仪卫,充当浑唐阿(皇帝轿前的执事人)。传说有一次,乾隆帝出巡,因找不到黄盖而大怒,大喊:“是谁之过?”随行人员中只有和珅回答:“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就是因为这句话,使得乾隆认识了他,还高兴地说:“若辈中安得此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乾隆37年,和珅升任三等侍卫,总管仪仗。
乾隆40年(1775年),和珅被提拔为御前侍卫兼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从此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几年之内,就升任军机大臣、大学士,还先后兼任、担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都统等要职,封一等忠襄公,位及人臣,手握大权近20年。不仅如此,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的掌上明珠固伦和孝公主为妻,和珅的女儿嫁给了康熙帝的重孙,和珅的侄女嫁给了乾隆的孙子。显然,和珅于皇室的联姻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对于和珅的专权,连当时来到中国的外国使臣也知道一二。如英使马格尔尼回国后曾说:“中堂大人统率百僚,管理庶政,许多中国人称之为二皇帝。”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嘉庆随即处死和珅。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他俩,一个满人,一个汉人,本身刘墉就处于下风了,而且和珅还和皇帝联姻。所以来说他们俩不算同一级别。但是在嘉庆朝,扳倒和珅的过程中,他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
不改变_无极变数
农民工歪说古今
4天前 · 公立医院医师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和珅和刘墉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刘墉直到嘉庆二年,才当上了体仁阁大学士。而这个时候,和珅已经在文华殿大学士的位置上待了十来年了……仅此一点,便足见刘墉与和珅之间的差距了。更何况,刘墉跟和珅之间相差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众所周知,刘墉是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的儿子,是妥妥的“宰辅二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墉连乡试都没有参加,便以恩荫举人的身份直接参加了会试。什么意思呢?就是乾隆帝白送给了刘墉一个举人名额,让他跳过乡试、直接参加了会试。要知道,彼时的很多秀才,考了一辈子也未必就能考中举人!而人家刘墉的举人,是皇帝直接白送的……虽然乾隆帝白送给刘墉一个举人,但接下来的会试、殿试,依然还得刘墉自己来考。会试通过之后,在殿试上刘墉考中了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镀金后“留馆”担任文职正七品翰林院编修,正式踏入仕途。
和珅的父亲常保虽然不像刘墉的父亲刘统勋那般位列中枢,只是一个武职正二品的副都统。可架不住人家祖上有军功啊,留下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这可是妥妥的从三品!而且,这个世职还让和珅给承袭了。换句话说,就算和珅什么也不干,也能享受从三品待遇。可人家和珅偏偏不愿意吃老本,硬是以从三品世袭三等轻车都尉的身份去当了个正五品的三等侍卫!而和珅从此踏上了仕途。但不管怎么说,和珅起步就是正五品,比刘墉的正七品还是高出不少的。虽然清朝的武职和文职不具备可比性,但侍卫是可以以武职直接调任文职的。所以,和珅与刘墉的起点之间还是可以进行对比的。
刘墉在踏入仕途之后,虽然有父亲刘统勋的背景加持,但走的还是翰林们的套路。先是在翰林院熬资格,然后到外地出任提督学政。直到考中进士的十一年之后,才被外放了实缺——文职从四品太原知府。后历任文职正四品道员、文职正三品按察使等职,到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考中进士二十五年之后,才成为了“红顶子”——文职从二品内阁学士。
▲刘墉画像
乾隆四十五年,刘墉才第一次位列封疆,出任了湖南巡抚。仅仅一年之后,又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成为了文职从一品。在担任左都御史两年之后,刘墉升任协办大学士,但品级依然还是文职从一品。此后,刘墉虽然担任过各种职位,但始终也没能跳出文职从一品的圈子,时不时还因为犯些小错被乾隆帝降级使用……直到嘉庆二年,刘墉才被嘉庆帝提拔为了正一品的体仁阁大学士。而且,嘉庆帝还刻意强调:“太上皇一直认为刘墉不实心用事、干活懒散,我也是没人可用了,这才让他来当了这个大学士。”
▲刘墉画像
当然,这只是嘉庆帝搪塞、安抚太上皇乾隆帝的说辞而已,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刘墉已经抱上了嘉庆帝的粗腿、成了嘉庆帝的人。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帝前脚刚死,刘墉后脚就跳了出来,加入到了清算和珅的大军之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嘉庆帝也给足了刘墉脸面。嘉庆七年,嘉庆帝寻幸热河期间,还特地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但大概其也就个“荣誉”而已,毕竟彼时的刘墉已经八十二岁、垂垂老矣……两年之后,刘墉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四岁。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清”并入祀贤良祠,算是嘉庆帝给刘墉的最后盖棺定论了。
▲清仁宗嘉庆帝画像
相较于刘墉的“大器晚成”,和珅则完全不同,他绝对可谓是出道即巅峰!乾隆三十七年,和珅正是出任三等侍卫、踏入仕途。仅仅三年之后,和珅便被提拔为了御前侍卫并兼任正蓝旗满州副都统,平了他父亲常保仕途的巅峰!但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一年之后,和珅再度升迁、出任文职正二品的户部右侍郎,不久之后又进入军机处、成为了军机大臣。之后,和珅步步高升并于乾隆四十九年成为了协办大学士,仅仅比刘墉出任协办大学士晚了一年。不久之后,和珅又因为平定回乱之功被授予一等男爵位。而这,是刘墉一辈子也没能、也不可能获得的东西!自此,和珅开始全面超越刘墉。乾隆五十一年,和珅正是晋升文华殿大学士,成为了如假包换的文职正一品!而彼时的刘墉,还在文职从一品圈子里打转转。两年之后,和珅又晋爵三等忠襄伯,开始“吊打”刘墉。嘉庆三年,就在刘墉成为体仁阁大学士的第二年,和珅正式成为了清王朝的超品一等忠襄公!而这,也成了和珅仕途的巅峰。从踏入仕途到位居正一品,刘墉用了四十六年,而和珅仅仅用了十四年……
▲清高宗乾隆帝画像
终极地位不同和珅的巅峰是超品一等忠襄公、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而刘墉的巅峰仅仅是一个体仁阁大学士而已,且终其一生也没能进入军机处、成为军机大臣。按照通俗的解释,清王朝担任军机大臣的大学士才能被视为“宰相”,那么刘墉其实连“宰相”恐怕都算不上!所以,所谓“宰相刘罗锅”只是一种戏说而已,刘墉根本就不是什么“宰相”。
▲和珅画像(看补子,是超品爵的补子)
综上所述,刘墉与和珅根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刘墉这个人在乾隆年间是出了名的明哲保身,摆出了一副昏聩、懒散的姿态,从而避免了与如日中天的和珅发生什么正面冲突。所以,和珅从来也没有把刘墉当成是自己真正的对手。二人之间不仅没有发生过什么正面冲突,据一些私人笔记记载,刘墉私下里与和珅的关系还比较融洽。直到嘉庆四年,刘墉才最终撕下了“画皮”,加入了清算和珅的大军之中!由此可见,刘墉这个人其实并不像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那般正派,而是一个典型的“官场老滑头”!不知道是不是字如其人,刘墉那笔独步天下的书法正好可以用来诠释刘墉的一生——圆滑。
农民工歪说古今
公立医院医师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3万粉丝 · 13万赞
搜索
刘墉娶了谁的女儿
嘉庆后悔杀和珅完整版
和珅福康安
刘墉当过宰相
真实的刘墉
和珅妻妾真实照片
大连旅游李梦琪
刘罗锅不是罗锅,嘉庆帝叫他刘驼子
刘罗锅是刘墉的外号,但是刘墉是罗锅并不见任何史料,古代科考要有面试,身体有残缺有官威,不可能做高官,钟魁就是因为满腹才华,却长得极丑,没被录用,愤而撞死殿阶上。但嘉庆帝曾称他为刘驼子,因为刘墉个子高,年纪大了,佝偻着身子,有点弯腰驼背而已。
刘罗锅也并不是宰相,因为清朝不设宰相,但是成立了内阁大学士,其权利相当于宰相。但是这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一整个机构。民间俗称内阁大学士为相国,刘罗锅被称为宰相,和珅被称为和相,其实并不严谨。
历史上的刘罗锅大得和珅三十多岁,且始终差和珅一个等级,刘墉风光时,和珅还是个小屁孩,和珅风光时,刘墉基本半隐退状态。两人始终都没有多少交集,
和坤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官居正一品,被乾隆帝封为一等公。和珅还和
乾隆帝是儿女亲家。最受乾隆喜爱的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
刘墉历任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内阁学士等职,嘉庆二年,77岁的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
从经历来看,和珅一人就担任过户部、吏部和兵部尚书,和珅所担任的军机大臣含金量极高,刘墉没有在这一职务任过官。虽然两人最后都身居正一品的体仁阁大学士,但只是嘉庆给的荣誉职务,刘墉的实际职务止于从一品。
刘墉比和珅年长三十多岁,且和珅在军机处,刘墉多在地方为官,做京官也未进入过军机处,跟和珅在政务上压根没啥交集。刘墉洁身自好,和珅是善于逢迎的权臣,两人道不同不相与谋,私下也无来往。
刘墉生于名门巨宦,父亲是名臣刘统勋,但他大器晚成,31岁中举,做到一品大官用了近五十年,官场一波三折,清正廉洁但也圆滑明哲保身,能干到一品大员全靠寿命长
刘家从其曾祖父刘必显开始,每代都有人高中科举,并在朝为官,被历任皇帝所倚重,至刘墉这一代时,已是4代进士了。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为官清正,敢于直谏,深得雍正和乾隆信任,曾任工部、吏部、刑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和东阁大学士等。刘统勋病逝后,乾隆帝赐谥号“文正”,是文臣所能得到的最高谥号。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里,一共才有8位文臣获此殊荣。
刘墉是刘统勋的长子,受家风影响,自幼聪慧敏思,熟读经史,满腹经纶。不过他出道较晚,31岁时才中进士。本来是状元之才,乾隆想激励寒门士子读书上进,特选出身平民的状元,刘墉被降为第二名。
刘墉在殿试之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其实也就是现在的“秘书”,相当于合同工,并没有官职和品级。
工作了四年,刘墉被降职,担任翰林院编修。降职的原因是他的父亲没有处理好军务,所以刘墉也受到了牵连。
好在一年后,刘墉就被任命为广西乡试的正考官,也任过地方官。其中在安徽担任学政时,刘墉的表现很突出,把当地的一些顽疾都铲除了,并且还提出了具体实际的解决方案,得到乾隆赞赏。
刘墉在地方上清正廉洁,勤勤恳恳干了十四年,四十五岁才升为四品道台,但他辖内出现了贪污案,一名当地县令贪污国库导致刘墉被定罪革职,并且还要用刑极刑。
但因为刘墉深得乾隆赏识,最终只是被发配军台,一年后赦免,被安排进了修书处,为修书处行走。行走不属于正式编制,还是外派合同工。两年后,刘墉在父亲的帮助下再次被任用,出任江宁知府。
经过几次免职,刘墉为人为官更加谨慎,认真地办好每一件民生之事,生活中也清廉自守,他的德行受到了当地民众的赞扬。五年后,五十二岁的刘墉升任陕西按察使,升任正三品大员,刚干了一年,刘统勋过世,他又回家守孝去了。
三年孝满回京,朝廷抚恤老臣,给他升了一级,成了二员大员,此时刘墉才算是真正得到重用,他做到了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并且还兼理国子监的事务。这些官职都是从一品官职,直隶总督是清朝当时所有总督的领导者,吏部尚书是朝廷中的“人力资源总监”,也就是说朝廷的人员进出都是由其掌控,国子监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并且也是教育机构,所有学生的管理工作都由国子监担任。
刘墉已经是皇上身边的左膀右臂了,不仅手握实权,而且受皇上欣赏。但他明哲保身,不介入党派之争,工作消极,让乾隆与嘉庆都大为不满。
和珅的父亲常保只是中层官员且早逝,但和珅也算是八旗贵族子弟,体制内部人员,出道就是从三品武官,聪明能干,官运亨通,火箭式提拔。
和珅的父亲常保是福建副都统,相当于军区司令,和珅年幼父母都过世,家境败落,好在他是八旗子弟,进了咸安宫学,深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经老师撮合,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这成了他官场最大助力。
和珅被重用表面充满了偶然性,他十九岁科举不第,于是走关系当了三等侍卫,同时还有“三等轻车都尉”的世爵,相当于“从三品”武职官员。
和珅年轻英俊,长相正是乾隆喜欢的类型,乾隆出行路途无聊,就和自己看着顺眼的年轻侍卫聊聊天,和珅应对大方得体,态度恭敬又从容。乾隆试着把出行的一些联络事务交给他干,和珅的机敏达练、善解人意表现得淋漓尽致,细心体贴非常周到,由此深得乾隆喜欢。
22岁做了御前侍卫,26岁就登上了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的高位,33岁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36岁被委任为文华殿大学士。
其实,偶然中自有必然性,年老的乾隆舍不得放权,但是精力又跟不上,他需要一个有能力的贴身秘书,帮他处理日常政务,执行具体决策。这个人第一应该在朝中没根没底,没帮没派,没有什么资历。这样,才会俯首帖耳,绝对忠于皇帝。
同时,乾隆安于奢侈享乐,但早年有“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承诺,不想挨骂名,他需要一个理财能手,管理他的私人帐户,让他可以肆意花钱享受。
而和珅这两样都具备,他是个理财天才,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凭人力把帐目理清是件很难的事情,乾隆把布库教给和珅管理,和珅小试锋芒,料理得清清楚楚。自从他当了内务府大臣管理乾隆的个人帐户后,乾隆再也没有为用钱的事情操过心,和珅抄家的巨额财产,贪污是一部分,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做生意所得,当然他的生意做得如此顺,跟他手握大权有极大关系。
和珅善于察言观色,帮助乾隆处理政务没有不合乾隆心意的,有这两样能耐,乾隆自然离不开他。
和珅的政敌为同是军机大臣的同僚,最忌阿桂。
很多人称和珅是“二皇帝”,就是儿皇帝嘉庆对他也忌惮三分。“二皇帝”这个称号出现在嘉庆二年,即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以后。阿桂活着时,和珅可没有这么威风。
阿桂在世时,讨厌和珅,虽然是军机大臣,阿桂在京主持工作的时间并不多,长期在外担任各种差事。比如带兵打仗,整修工程,视察河工等等。京中事务都是和珅在主持,因此每当阿桂到京,和珅就不去军机处当差,避免与阿桂见面。
阿桂出生于满清权贵家庭,父亲是大学士阿克敦,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等职,在傅恒死后更是成为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位居大学士班次第一。
难能可贵的是,阿桂的崛起不是靠父荫,主要得益于他的军功。清代十分注重军功,阿桂曾参与平定大小金川、大小和卓叛乱、征战缅甸等重要战役。因屡立战功升任一等公、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是继傅恒之后最炙手可热的当朝大臣。王杰、董诰也是大学士,又在军机处任职,却唯阿桂马着是瞻,和珅资历威望人脉远远不及阿桂。
乾隆向来视阿桂为国之重臣,当国家遇到危难,只有阿桂能当重任。至于和珅则是乾隆日常生活中的贴身保姆,也是乾隆的财神爷。这二者在乾隆心里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如果不是有乾隆支持,和珅肯定不敌阿桂,让两人互相牵制,也是乾隆的御下之道。
刘墉与和珅的最重要的交集是嘉庆让刘墉处理和珅案,他干的非常漂亮。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第二天嘉庆直接告诉和珅:你是先帝的宠臣,现在政务繁忙,你替朕去守灵吧!和珅吓出一身冷汗,守灵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政务再繁忙哪有给爹守孝更重,实际上守灵后,和珅的人身自由已经被嘉庆控制,嘉庆暂停了他的职务。
在守灵结束后,嘉庆并没有让和珅离开的意思,和珅就试探性的请示了嘉庆一下,说要回家换衣服。但是,嘉庆没有答应,直接把他给软禁了起来,然后示意言官御史给和珅纠集罪状,正月初八开始集中上书弹劾。于是嘉庆帝宣布剥夺和珅与福长安的职务,下狱治罪。
到了正月十一日,嘉庆帝下诏,和珅罪行太大了,实在难以宽恕,把和珅案交给刘墉负责,由各省督抚讨论怎么处置和珅。非常清楚,嘉庆要制和珅于死地,却不想引起朝廷动荡,也不想影响乾隆清誉,所以他查出的和珅的二十大罪状,无一字只追查和珅贻误军机,办事不力的罪过,只字不提一个“贪”,这才稳住了朝中大臣们的心。
大臣们议定和珅当处凌迟,刘墉又上表奏请给前朝大臣留一点体面。于是嘉庆又下诏,实在不忍心处决和珅,念在他曾任首辅大臣,就援用议亲议贵条例,免除他最后的羞辱,加恩赐令自尽。
刘墉八十五岁时,在北京驴市胡同的家中逝世。就在刘墉去世的当天,他都还到南书房正常上班。而且晚上回家以后还正常设宴招待客人,当晚十点端坐而逝。 按古人的说法,刘墉是无疾而终.寿终正寝,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dewdewchain
历史上和珅和刘墉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和珅是首席军机大臣,九门提督,户部尚书。等等身兼数职、刘墉是著名文人,曾官拜内阁大学士。与和珅同朝为官,因为两人生存环境不一样,所受的教育不一样,即选择的道路也不一样。刘墉出生于官宦世家。所受的良好的教育,其父刘统勋曾是雍正朝的进士。名生很好,刘墉走的是科举正途。相当于现在北京大学。正规毕业生。
和珅凭借关系,走后门当上宫廷侍卫。在乾隆南巡途中,和珅受到皇帝赏识,从此人生就像开了挂。短短几年,就从一个侍卫奔到内阁,入值军机处。 和珅升官相当于坐火箭。而且刘墉相当于蜗牛速度。宰相刘罗锅这个电视说很清楚。很明白。很深刻。让人一看就知道。
qiuqiuping
刘墉是乾隆十六年进入官场,和珅则是乾隆三十八年开始步入仕途,此时的刘墉因父亲刘统勋逝去在家丁忧。三年后,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和珅担任军机大臣时,刚完成丁忧的刘墉靠父亲的影响力,才被授以内阁学士之职。特别是乾隆后期,和珅官场蒸蒸日上,成为大清第一权臣,而刘墉此时连续遭受打击,连东阁大学士的职务也给罢免了。所以,论职位、影响力,刘墉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即便再有直言相谏的性格,也不会傻到去“飞蛾扑火”吧。况且此时的刘墉比较懒政,曾数次因失误备受乾隆帝打击。
tonnay
和坤的官职主要有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官居正一品。 刘墉的官职主要是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左都御史等职务,官居正一品。 从职位上两人不相上下,但是刘墉只是体仁阁大学士,只能参与朝中政事,并没有实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和珅手里,然后由和珅整理上报给皇上批阅。
kylinfish
按品级上来说两人都大学士,正一品,和珅兼任九门提督,刘墉兼任直隶总督,但清朝的规矩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都必须由满人担任,所以和珅要比刘墉高半级。由于和珅深受乾隆器重,在朝中地位大大高于刘墉。乾隆中后期由于挥霍无度,又要体现爱民,到处减免赋税,国库入不敷出,而和珅会为乾隆掏钱,深得乾隆器重,当时的阿桂、刘墉这些人不是不想搞和珅,而是搞下和珅谁来替乾隆捞钱,所以他们只能等,暗地里收集和珅犯罪证据,等到乾隆老儿嗝屁朝凉,一击毙命。
chendan118
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人的年纪,和珅生于公元1750年,刘墉生于公元1719年,另外乾隆生于公元1711年,也就是说和珅比刘墉小三十一岁,比乾隆小三十九岁,而电视剧总把他们的年纪弄成差不多的,这个是不符合历史的。
那我们再来看看两个人的家世,和珅是钮祜禄氏,他的父亲叫常保,是副都统,正二品,和珅袭了父亲的三等轻车都尉,从三品,和珅的夫人的祖父是直隶总督冯英廉。
而刘墉呢,他的父亲叫刘统勋,是乾隆期间的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死后被追授太傅,谥号文正,文正是清官文官最高的谥号,一共才八位,而大清皇帝就有十二个,曾国藩的谥号也是文正。
那我们来看看两个人的官职,和珅是一等忠襄公,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吏部尚书,户部尚书。
和珅的亲弟弟叫和琳,追封为一等公爵,并且配享太庙,要知道清代非爱新觉罗氏配享太庙的一共十三名,只是后来和琳因为和珅的事情被移出了太庙。
而刘墉是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直隶总督,死后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刘墉并不是军机大臣,所以不能被称之为宰相。
我们对和珅和刘墉的种种比较,就可以看出,刘墉在很多方面都与和珅无法相提并论,刘墉是不敢得罪和珅,而且在两人的日常交往之中,刘墉对和珅有时候还有会有奉承之意。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和珅的案件是由刘墉一手办理的,和珅活了五十岁,死于嘉庆四年,而刘墉一直活到了嘉庆九年,终年八十五岁,就寿命和下场来说,刘墉到是胜过和珅的。
携曦_AllisonD蔡阿颠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笔者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认为题主说的级别问题也就是二人的官职以及影响力是否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其实不难,二人严格意义讲肯定是在同一级别,我们知道刘罗锅,也就是刘墉,他和纪晓岚,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中三大中堂”。
而且历史上的刘罗锅真的存在吗,想必很多人是看了很久之前热播剧《宰相刘罗锅》,对著名演员李保田饰演的刘墉 罗锅的形象印象很深,实际上在历史上刘墉并不是罗锅,也没和和珅和大人所谓的斗智斗勇,因为据资料记载刘墉比和珅大31岁,二人交集不多,刘墉出身相门,受其父亲刘统勋影响,算是一介清官。
不过发展角度来看,和珅更胜一筹,年纪轻轻就位极人臣,只是最终因贪腐没有善终,而刘墉85岁病逝,嘉庆赐谥号“文清”,以表彰他对朝廷的贡献。
望题主采纳,谢谢!
莹莹猪
御姐读清史,第0016期,关注我获取更多清史故事。
和珅与刘墉两个人的品级在一个层次,都是正一品高官大员,但地位和实权不同,和珅比刘墉风光的多,但刘墉笑到了最后。
跟大家想象不同,和珅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天赋和奋斗成功,刘墉却是官二代,凭借老爹的关系入仕发迹。
刘墉,外号刘罗锅,实际上不是罗锅,他老爹是大名鼎鼎的刘统勋。刘统勋是进士出身,仕途一帆风顺,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正一品大员,相当于宰相,死后得到“文正”这个文人梦寐以求的完美谥号。
刘墉这个官二代,却连一个举人都考不过,还是靠着老爹的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的科举会试和殿试,竟然高中二甲第二名,仅次于三甲(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第一名,令人大跌眼镜,还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很让人怀疑是不是又靠了老爹的面子,从此进入仕途成长的快车道。
刘墉曾曾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直隶总督、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成就比不上老爹刘统勋,缺乏实权,但也是正一品高官。
和珅就不详细介绍了,大家都很熟悉,先不说乾隆如何宠信他,光是他那一连串官职头衔就足够碾压刘墉刘罗锅了,更别提那个纪晓岚纪大烟袋,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和珅虽是满清旗人,但不到10岁便父母双双早逝,家道中落,完全靠自己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加上自己的聪明劲,逐渐得到乾隆宠信,巅峰时的官职有数十个,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光正一品职务就好几个,更何况他还是皇亲国戚,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的公主女儿,君臣成了儿女亲家。
可以说和珅作为一个非皇族宗室、也不是贵族的满人,做官做到了极致,就算是皇室的亲王们见了和珅也要敬他三分,毕竟和珅可是乾隆眼前最红的红人,红到发紫。
刘墉比和珅年长31岁,但和珅的提拔速度比刘墉快的多,和珅干军机大臣时,刘墉还在干巡抚,两人在职业生涯前期并无多少交集,真正在朝廷共事的时间只有几年。和珅炙手可热时,一向以廉洁正直著称的刘墉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也就是躲着和珅的锋芒,完全不像电视剧里那样硬怼硬抗,因为刘墉根本没有与和珅掰手腕的实力。
不过刘墉够聪明,他虚与委蛇,明哲保身,所以他笑到了最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乾隆一死,嘉庆继位,便发生“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故事,而被嘉庆指定负责办理“和珅案”的正是80高龄的刘墉。刘墉抓住机会,查清了所有犯罪事实,最终使得嘉庆赐和珅自缢身亡,这个结局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所以就品级而言,和珅与刘墉在同一个级别上,都是正一品,但和珅的实权、地位、爵位、声势都远胜刘墉,两人算不上宿敌,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只是和珅太过高调,最后作死,反而落在了刘墉手中。
木子吉吉
remember_yo
原贴:军官的级别划分
nanou_
原贴:修真小说的级别划分
Mr.Zhu
原贴:修真小说的级别划分
amoyedu
原贴:五星少将什么级别
极光恋人
原贴:民国大帅是什级别的人
★幸福信号★
原贴:民国大帅是什级别的人
Jill--jill
原贴:电影文学是什么级别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