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迈

著述

  洪迈学识渊博,著书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作。



  作为一个勤奋博学的士大夫,洪迈一生涉猎了大量的书籍,并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5集,凡74卷。

0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洪迈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洪遵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官至宰相。洪遵官至宰执(副相)赠右丞相。



  洪迈的父亲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迈时年仅七岁,随兄适、遵攻读。他天资聪颖,“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十岁时,随兄适避乱,尝往返于秀(今浙江嘉兴)、饶二州之间。在衢州(今浙江衢县)白渡,见败壁间题有二绝句,一咏“油污衣”云:“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使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迈读后,爱而识之。可见其自少年时,便性格高洁,不同凡俗。



成长经历
  绍兴十五年(1145年),洪迈中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其时洪皓已自金返国,正出知饶州。洪迈便不赴福州任而至饶州侍奉父母,至绍兴十九年(1149年)才赴任。二十八年(1159年)归葬父后,召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三十一年,授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三十二年春,金世宗完颜雍遣使议和,洪迈为接伴使,力主“土疆实利不可与”。朝廷欲遣使赴金报聘,迈慨然请行。于是以翰林学士名义充贺金国主登位使。至金国燕京,金人要迈行陪臣礼。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及暮,不给饮食,三日乃得见。金大都督怀中提议将迈扣留,因左丞相张浩认为不可,乃遣还。



  迈回朝后,殿中御史张震弹劾迈“使金辱命”,论罢之。乾道二年(1166年),知吉州(今江西吉安),后改知赣州(今江西赣州)。迈到任,重视教育,建学馆,造浮桥,便利人民。后又徙知建宁府(今福建建瓯)。淳熙十一年(1184年)知婺州(今浙江金华)。在婺州大兴水利,共修公私塘堰及湖泊八百三十七所。后孝宗召对,迈建议于淮东抗金边备要地修城池,严屯兵,立游桩,益戍卒,并应补充水军,加强守备,得到孝宗嘉许,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迈入史馆后预修《四朝帝纪》,又进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深得孝宗信任。淳熙十三年(1186年)拜翰林学士。光宗绍熙元年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二年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嘉泰二年(1202年)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敏。



  洪迈字景卢,是洪皓的小儿子。小时候每天读书数千言,看一遍就不会忘记,博览群书,即使是小说野史,没有不涉猎的。绍兴十五年考中,被授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的官职,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洪皓得罪秦桧被安置在闲散的职位上,秦桧对他怨恨不已,御史汪勃判定洪迈知道他父亲不安分的阴谋,于是被贬添差教授福州。



  淳熙六年,授予赣州知州的官职,兴建学宫,建造浮桥,士人百姓安居乐业。郡兵素来骄横,稍不如意就蛮横强暴。郡里每年派上千人戍守九江,这一年,有人害怕去后就会被留下而不再回来,众人于是反戈。人们以谣言相警,百姓非常害怕。洪迈不为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好言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他挂着空箭袋进入,慢慢审问出什五长两个人,带上刑具押送浔阳,在市上斩首。辛卯年间闹饥荒,赣州正值中熟,洪迈拿出粮食去帮助邻郡。有个僚属进谏阻止,洪迈笑着说:"秦地和越地的贫弱丰肥不同,是做臣子的道理吗?"不久任建宁府知府。有个因小事情杀人而持刀越狱的富人,长时间拒捕,洪迈治他的罪,施黥刑后流放岭外。



  十一年,任婺州知州,婺州军一向不讲军纪,春天发放衣服,想要用钱,换成丝帛,官吏不允许,就一起呼叫放肆地聚集到郡将的治所,郡将惶恐不安,无原则地宽容想满足他们的要求。洪迈来后,众人重演前事,甚至把恶意诽谤的话张贴在城门上。洪迈用计谋逮捕四十八人,绳之以法,同伙的人互相唆使,一哄而上拥挤洪迈的轿子,洪迈说:"他们是罪人,你们为什么要参与?众人害怕不敢上前而散去。洪迈杀了带头做恶的两个人,并在市上斩首示众,其余处以黥刑和鞭打不等,没有人敢无理取闹。事情被皇帝听说,皇上对辅巨说:"没想到书生处理事情能随机应变“,特升任他为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用新的年号,任焕章阁学士,绍兴知府。到朝廷上奏事情,上书说新政应以十渐为戒。皇上说:"浙东百姓被和市所困扰,你去替我纠正这件事。"洪迈拜了两拜说:"发誓尽力而为。"洪迈到了郡中,核对查实欺诈瞒骗四万八千三百多户,所少收取的绢按匹计算,大致就是这个数目。第二年,两次上书告老,进官为龙图阁学士。不久就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辞官。

0

【洪迈】古诗词大全

卷十八

杨靖偿冤 临安人杨靖者.始以衙校部花石至京师.得事童贯.积官武功大夫.为州都监.将满秩.造螺钿火鐀三合.穷极精巧.买土人陈六舟.令其子十一郎赍入京.以一供禁中.一献老蔡.一与贯.以营再任.子但以一进御.而货其二于相国寺.得钱数百千.为游冶费.愆期不归.靖望之久.乃解官北上.遇...

卷十

张锐医 成州团练使张锐、字子刚.以医知名.居郑州.政和中.蔡鲁公之孙妇有娠.及期而病.国医皆以为阳证伤寒.惧胎之堕.不敢投凉剂.鲁公密信邀锐来.锐曰、儿处胞十月、将生矣.何药之能败.如常法与药.且使倍服.半日儿生.病亦失去.明日妇大泄不止.而喉痹不入食.众医交指其疵.且曰、二...

卷十一

玉华侍郎 莆田人方朝散.失其名.政和初.为歙州婺源宰.病热困卧.觉耳中锵锵天乐声.少焉有女童二十四辈.各执旌纛幢幡至前.俄采云从足起.掩苒飞腾.瞬息间到一城.城中大楼明奂高洁.金书其门曰、太华之宫.正中设榻使就坐.侍女列立.长髯道士乘云至.碧冠霞衣.执玉简.直前再拜.方惊起欲...

卷二十

童银匠 乐平桐林市童银匠者.为德兴张舍人宅打银.每夕工作.有妇人年二十余岁.容貌可观.携酒肴出共饮.饮罢则共寝.天将晓乃去.凡所持器皿.皆出主人翁家.疑为侍婢也.不敢却.亦不敢言.往来月余.他人知之者.谓曰.吾闻昔日王氏少婢.自缢于此.常为惑怪.尔所见得非此鬼乎.幸为性命计....

卷九

上竺观音 绍兴二年.两浙进士类试于临安.湖州谈谊.与乡友七人.谒上天竺观音祈梦.谊梦人以二楪贮六茄为馈.恶之.惟徐扬梦食巨蟹甚美.迨旦.同舍聚坐一客.语及海物黄甲者.扬问其状.曰.视蝤蛑差小.而比螃蟹为大.扬窃喜.乃以梦告.人以为必中黄甲之兆.洎榜出.六人皆不利.扬独登科.后...

卷十

方氏女 婺州浦江方氏女.未适人.为魅所惑.每日过午.则盛饰插花就枕.移两时乃寤.必酒色著面.喜气津津然.女兄问其故.曰.不可言.人世无此乐也.道士百法治之.反遭困辱.或发其隐慝.曰.汝与某家妇人往来.道行如此.安得敢治我.或为批颊抵冠.狼狈而出.近县巫术闻之.皆莫敢至其家.扫...

卷十二

舒州刻工 绍兴十六年.淮南转运司.刊太平圣惠方板.分其半于舒州.州募匠数十辈.置局于学.日饮喧哗.士人以为苦.教授林君.以告郡守汪希旦.徙诸城南癸门楼上.命怀宁令甄倚、监督之.七月十七日.门傍小佛塔、高丈五尺.无故倾摧.明旦、天色廓清.至午、黑云倏起西边.罩覆楼上.迅风暴雨随...

卷十六

陶彖子 嘉兴令陶彖有子.得疾甚异.形色语笑.非复平日.彖患之.聘谒巫祝.厌胜百方.终莫能治.会天竺辩才法师元净.适以事至秀.净传天台教.特善咒水.疾病者饮之辄愈.吴人尊事之.彖素闻其名.即诣谒.具状告曰、儿始得疾时.一女子自外来相调笑.久之俱去.稍行至水滨.遗诗曰、生为木卯人...

卷十八

张风子 张风子者、不知何许人.绍兴中来鄱阳.止于甲氏客邸.每旦出卖相.晚辄醉归.与人言初若可晓.忽堕莽中.不可复问.养一鸡一画眉.冬之夜.炽炭满炉.自坐床上.而置二虫于两旁.火将尽.必言曰、向火已暖.可睡矣.最善呼鼠.申媪以为请.张散饭于地.诵偈数句.少顷.众鼠累累而至.或...

卷二

邹家犬 筠州新昌县民邹氏.豢犬极驯.每主翁自外归.无问远近.必摇尾跳跃迎于前.邹生尝负租系狱.逾旬得释.比还家.日已晚.犬喜异常时.爪误主衣.衣为之裂.邹以为不祥.语妻曰、我恰出狱.犬乃尔.辽山寺方作屋.吾欲犒匠.可杀犬烹之.副以面五斗往.妻如其言.明日邹诣寺.命童负一合自...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